📖 ZKIZ Archives


華碩筆電界小米機 幕後大廠生死鬥

2014-12-08  TCW

 

當對手以「破壞式創新」的戰略殺到你家門前時,「師夷長技以制夷」,模仿對方戰術會是個好對策嗎?電腦系統龍頭微軟(Microsoft),正面臨這樣一場考驗。

甫於十一月二十九日開跑的資訊月,今年最亮眼的新品之一,莫過於華碩捲土重來的低價小筆電。不到六千七百元的單價,幾乎是台灣市場有史以來最低、規格卻能媲美單價一萬元的入門款。從上市前兩個月就在網路上引起討論,來勢洶洶,彷彿筆電界的「小米機」。

回顧今年的手機市場,華碩其實已經靠著「低價」吃了一次甜頭。四月推出的低價智慧型手機Zenfone系列,在市場上熱銷,不僅全年出貨量從原訂的五百萬上修到全年八百萬支,甚至一度稱霸台灣手機市場,成為單月銷售冠軍,左打蘋果(Apple)、右踢宏達電。

新機配合微軟搭載Bing

因此這次華碩暌違逾兩年、在低價小筆電市場再出招,推出破壞式價格產品,不免讓人好奇,是否想在筆電市場複製低價手機成功經驗?

對此,華碩財務長張偉明強調:「沒有、沒有,我們只是配合微軟的『Bing計畫』。」

這所謂的「Bing計畫」,其實是微軟發動的一場筆電市場保衛戰。

首先,看看筆電市場近年有多低迷。從二○一二年開始,受行動裝置崛起影響,全球筆電的出貨量連兩年衰退,去年出貨量更減少了八.五%,而今年雖開始止跌,但根據研調機構WitsView的預估,明年的市場也僅有○.六%的成長。

筆電市場低迷,對向來倚賴與電腦搭售作業系統的微軟,已是一大惡耗,減損了授權金的收入。沒想到,更糟的還在後頭,即Google推動低價雲端筆電「Chromebook」搶市。

Chromebook,是Google自二○一一年年中起,與各電腦品牌合作推出的低價雲端筆電。最大的特色,是捨棄了微軟的Windows系統,搭載Google的網路作業系統,包括文書作業或各類應用程式,多半得連上網路執行,資料也都儲存在雲端。

11月迎戰Google雲端筆電

台灣直到今年十一月才開始販售Chromebook,因此還沒感受到其威力,但它其實已經在北美市場掀起一股波瀾。

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教育市場,Chromebook已經占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市占率,更使蘋果的iPad在教育市場銷售停滯。在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Amazon)的網站上,Chromebook更長期盤踞筆電銷售冠軍。不管在B2B(企業對企業的銷售模式)或B2C(企業對顧客的銷售模式)的筆電市場,Google已經明顯威脅了微軟的生存空間。

就像安謀(ARM)的崛起,逼得英特爾(Intel)補助手機與平板廠推出低價裝置,鞏固自己在晶片市場的地位。英特爾在亞洲最成功例子,即華碩今年的Zenfone系列手機。如今眼看Google的Chromebook在市場逐漸坐大,微軟也只好加強補貼電腦品牌廠,華碩有英特爾協助的成功案例,加上過去也曾配合Google推出Chromebook,因此當微軟找上門合作,雙方也就一拍即合,華碩這個小筆電始祖,再度推出更低價的小筆電應戰。

「微軟必須守住這片江山。」IDC研究經理嚴蘭欣指出,微軟已在近年主流的行動裝置系統上近乎失守,又面臨電腦授權金收入減少的困境。屋漏偏逢連夜雨,如今更在作業系統上出現了Google這個新競爭者,當然不能退讓。

因此從今年開始,微軟對電腦品牌廠釋出補貼優惠,只要出產的電腦售價低於二百五十美元,且內建搭載Bing搜尋引擎的Windows 8.1版本,都能享有作業系統授權金三折的優惠,鼓勵品牌廠推出低價的Windows筆電與Chromebook競爭,穩固微軟既有版圖。

但微軟仿Google推低價筆電這招,看在品牌廠業者眼裡,卻只「得其形」,但「未得其義」。

軟體整合服務才是決勝點

一位和微軟與Google都有合作的電腦品牌廠主管直言,Chromebook之所以能在小筆電市場殺出生路,價格只是原因之一。真正成功的關鍵,在於背後完整的軟體解決方案。

Chromebook的許多功能,雖得連上網路執行,看似被「閹割」,但卻因Google在行動裝置系統已是主流,反倒成優勢。只要是Android系統的使用者,一個帳號登入,就能自由轉換手機與Chromebook上的程式跟檔案,讓使用者能把手機、平板電腦跟筆電完全串聯在一起。

「且像Google,會配合教育市場,推出讓老師線上改作業的應用程式,微軟在軟體上能端出什麼牛肉?」該名品牌廠主管舉例。

同時,低價筆電更不是人人都玩得起的遊戲。一位二線電腦廠的主管便私下透露:「我們沒有能力,也不願意跟進這件事情……,大家都賺得比以前少,這不是很正面。」

目前在低價筆電競賽上,Chromebook暫時先馳得點。未來微軟能否扳回一城,或許關鍵不在筆電價格有多低,而是能不能在行動運算的時代,整合服務,抓住消費者的心。

【延伸閱讀-圖表資訊】Google靠雲端整合軟體,先馳得點!——低價小筆電兩大陣營比較

==========Google 領軍陣營 微軟 ----------------參與電腦品牌廠商:惠普、戴爾、宏?痋B三星、華碩等----------------問世時間:2011年第2季----------------單價區間:約200至300美元----------------主打市場:教育市場、商用市場----------------功能特色優點:雲端運算,可整合Google眾多服務缺點:許多功能須仰賴網路----------------市場反應:‧北美教育市場市占率約2成‧亞馬遜網站筆電銷售第一

==========微軟----------------參與電腦品牌廠商:惠普、華碩、東芝等----------------問世時間:2014年第3季----------------單價區間:約200至400美元----------------主打市場:無特定族群的中低階大眾市場----------------功能特色優點:硬體規格較高,部分功能毋須連網執行缺點:缺乏整合優勢----------------市場反應:尚待觀察12月北美購物季表現----------------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46

獨家還原〉華碩、和碩分家內幕 施崇棠.童子賢 關係生變

2015-04-13  TWM
 

創業初期,童子賢等華碩創業元老,「請來」老長官施崇棠當董事長,外界以師徒關係,看待施崇棠和童子賢。

兩人聯手做大主機板、筆記型電腦到品牌生意,把資本額千萬元的小公司,變成7000億帝國。

苦的時候合作,分家後事業更上層樓,兩人關係卻出現史無前例的嚴重裂痕??。

製作人、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吳沛璇施崇棠和童子賢,一位是權威品牌調查機構Interbrand品牌榜上,品牌價值最高的台灣科技廠華碩董事長,一位是近兩年快速成長, 去年營收僅次於鴻海的代工二哥和碩董事長。

他們兩人,既是共事超過三十年的長官與部屬,施崇棠也是童子賢的大股東兼大客戶,外界經常用「師徒」形容兩人的關係,但現在,兩人意見不合,正式浮上枱面,未來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甚至和碩的經營權,都投下變數。

場景拉到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童子賢應邀參加華碩尾牙,被安排坐在主桌、施崇棠的旁邊,鏡頭前,兩人有說有笑,外界解讀,華碩、和碩兩家公司「分家,情沒分」。

實情並非如此!

施崇棠接受本刊專訪時說,當時兩人看似有說有笑,其實是他向童子賢抗議,認為童子賢去年接受採訪的媒體報導,「我跟老童說,現在和碩做這麼好,我很替你高興,但是對外這些東西,最好不是事實的東西不要講,我只有講這句話而已,童子賢說,很多話也不是他說的,他是這樣說的。」施崇棠說,童子賢提及華碩、和碩的分家過程報導內容,與當年的事實不符,希望童子賢澄清,尾牙已經過了四個月,兩個人卻連一通電話都沒有再聯絡。

關鍵一 媒體揭開舊傷疤

和碩是﹁被母公司拋棄﹂,點燃施崇棠怒火去年和碩風光登上代工二哥的地位,媒體聚焦在童子賢身上,多篇報導回溯八年前和碩、華碩分家過程,描述分家時的紛紛擾擾,意外地揭開兩人關係中的舊傷疤。文章中形容,當年剛分家的和碩,像是「汪洋中的破船」,分家時「和碩分到的,就是一堆不賺錢的子公司」,文章中更形容,童子賢帶領的和碩,當年是「被母公司拋棄」!

「拋棄」兩個字,特別驚心,因為在施崇棠的認知裡,二○○八年分家時,他交給童子賢的,是一家前一年營業額四千七百億元、稅前純益四十億元的大型公司,分家初期華碩仍支持,和碩近六成營收來自華碩,宣布分家後,和碩前三年獲利都超過五十五億元,他記得的是,當年為了建立代工部門,為了攻進日本市場,施崇棠身為華碩總經理,卻在EPSON門口被罰站二小時,當時華碩製造基礎薄弱,製造業生產線最重紀律,EPSON來視察工廠時,竟還看到生產線上的工人亂跑,邊走邊裝零件,華碩在代工領域的基礎,是施崇棠於九八年,從零開始建立的,交給童子賢,卻被形容成破船,施崇棠再也無法忍耐。

分家陰影在施崇棠和童子賢之間始終存在,終於在童子賢接受媒體專訪後爆開了。

站在華碩與和碩大樓的中庭裡,都能感受到分家留下的裂痕,兩家公司仍然比鄰而居,只隔著一道牆的距離,中間風格獨具的禪風庭園,出自童子賢設計,拍照時,施崇棠半開玩笑地問,在這裡拍照,「要不要付權利金給童子賢?」童子賢友人轉述,分家後至今,七、八年的時間,兩人少有互動,施崇棠和童子賢在尾牙碰面後,兩人一通電話都沒講過,施崇棠的家人、朋友,勸施崇棠「要考慮外界觀感」,「你說,我要怎麼辦呢?」施崇棠說,過去童子賢是華碩對外溝通的重要窗口,兩家公司既然已經徹底分家,施崇棠最終決定,自己面對媒體,把分家真相說清楚。

華碩在八年前宣布分家後,兩家公司的實力直接面對市場檢驗,一○、一一年,華碩的獲利一直在一六五、一六六億元打轉;一一年,和碩稅前利益,更從前一年的七十三億元,驟降至五千八百萬元,公司經營狀況可說是風雨飄搖。

去年,兩家公司都走出谷底,和碩營收衝上兆元,是台灣規模僅次於鴻海的第二大代工廠,華碩去年第四季,手機部門也開始獲利,巴克萊證券預估,華碩今年淨利上看二一六億元,達到三年新高,這兩家公司,過苦日子的時候不吵架,好日子來了,舊日心結卻正式浮上枱面。

因為當年分家過程中,權力交接的過程並不平順,宣布分家後,兩家公司關係緊張的傳聞就沒少過,一度傳出華碩有意將和碩賣給勁敵鴻海,甚至傳出和碩副董事長徐世昌,到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辦公室拍桌,要求加快和碩釋股的消息。

施、童兩人,最強的夥伴,為何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這一次,本刊採訪施崇棠,並向童子賢及其友人求證,還原八年前,發生在華碩十六樓權力核心,分家權力轉移過程的關鍵場景。

華碩分家的起因,場景要回到○七年,戴爾董事長在美國德州的家,那一年,華碩好不容易擊敗三星,拿下戴爾電腦筆記型電腦代工訂單,戴爾邀請施崇棠到家裡做客,一見面,戴爾開口說出驚人之語:「要拿代工訂單,就要讓我併整個華碩品牌!」當時,華碩的品牌筆記型電腦,在歐洲市占率快速增加,品牌崛起,但也開始危及代工事業,當時他眼睜睜看著華碩從九八年開始培養的代工事業,逐漸失血。SONY負責代工業務的主管,原本力挺華碩,但飛一趟歐洲之後,看到了華碩的筆記型電腦和SONY競爭。施崇棠說,這名SONY主管,原本滴酒不沾,這一次見面,卻和施崇棠喝到大醉,SONY決定抽單,先降到只剩一個機型,最後,終於降到零!

關鍵二 內部人事擺不平

推動第一次分家,當時沒打算把和碩交給童子賢面對戴爾、惠普、SONY都要求華碩,不解決品牌和代工的衝突,就不再下單,再不改變,四千多億元的代工事業,將窒息而死。○七年從美國回程的飛機上,他決定華碩推動第一次分家。

「我在飛機上的時候,就一直想……我的如意算盤其實是找Ted(指徐世昌),Ted其實見解很厲害??,Ted的英文也比較好啦,坦白說,童子賢我也帶過,在我還沒有過去的時候,每一次要撐那個英文、要去找Intel,一定要Ted出來。」施崇棠說。

「對我的理想算盤的話,老童(指童子賢)還是比較適合做品牌,Ted適合做OEM,我剛剛不是都講他的優點嗎,他只有一個缺點,他不愛做頭。」施崇棠說,如果不是徐世昌放棄,童子賢今天可能還留在華碩。

「我其實跟老童說,如果是Ted,那最好嘛,Ted一定不要的時候,我跟老童說,我們都不是為了自己,一變公事的時候,就把個人都拋開了。」施崇棠說。徐世昌不接,又找不到更資深的人當徐世昌的老闆,童子賢才坐上和碩董事長的大位。

為何一手建立代工部門的施崇棠,不擔任分家後的和碩董事長?施崇棠說,分家第一階段,是把代工部門分割成子公司,「他們到底還是覺得我是老大嘛,怎麼老大去子公司呢?」施崇棠說。華碩財務長張偉明解釋,因為代工部門的財務條件不符合法規規定,擔當母公司的角色,只能把代工切割出去。

童子賢原本管品牌,分家的原因是因為品牌威脅到代工,但是分家後,童子賢卻必須承接代工,內心自然不高興,或許正是出現「分到破船」、「被母公司拋棄」說法的起因,也是種下兩人不和的關鍵因素。

師徒不和,傷口愈挖愈深,華碩四名創辦人早已全數離開,○三年謝偉琦離職時,對華碩的批評,又重新被拿出來檢視,謝偉琦批評,華碩以關係親疏為用人第一考量。一位華碩早期員工觀察,施崇棠引入妻舅曾鏘聲擔任副董事長,導致戰將李聰榮離職。當年創業時創辦人的約定,是不把自己親人、朋友帶進公司,他質疑,華碩家族企業的味道愈來愈濃。

宣布分家後,華碩內部也上演一場人才戰,和碩雖然定位是代工廠,一開始就定位自己要有設計能力,施崇棠和童子賢,在內部遊說,各自爭取關鍵人才加入。華碩設計長楊明晉就是其中之一。楊明晉回憶,童子賢先找他喝咖啡,他才知道公司即將分家的消息,童子賢分享他的願景,告訴他,代工廠需要能與客戶溝通的設計人才,沒多久,施崇棠也找上楊明晉,說,「好希望華碩能產生國際級的設計大師。」楊明晉半開玩笑回答,「可是很不巧,很多設計大師不喜歡做in house的設計。」施崇棠不斷說服,楊明晉最後留在華碩,同一時間,施崇棠拔擢沈振來出任執行長,分家前,兩位老闆忙著在公司裡約談員工,加入自己的陣營。

童子賢沒有經營過代工事業,施崇棠最後把大部分關鍵人才和資源,讓給了和碩,和碩雖然是代工廠,但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就有品牌廠的設計能力,華碩原有四千名研發工程師,二千二百名去了和碩,三二○名設計人才,分給和碩一二○人,連最賺錢的子公司,像是華擎和景碩,也歸屬在和碩旗下,光這兩家公司,一年就可以帶進二十五億元利潤。

關鍵三 互相質疑執行力

童子賢質疑施崇棠能力,要求 「把和碩併回去」華碩淨值從一千四百億元,變成五八○億元,營收也減少三分之二。童子賢拒絕接收不賺錢的子公司亞旭,改拿現金,施崇棠也點頭同意。

「我們盡量就是讓他,很多該給他們的都給他們了,條件也不能講是(破船)啦,四千七百多億元,要做到也不是那麼簡單啦。」施崇棠說。童子賢接手華碩最大的事業單位、最賺錢的子公司,和碩還被形容成會撞山的「破船」,這才讓施崇棠跳了起來。

施崇棠表示,童子賢曾猶豫,要不要接下和碩,「有一件忠實的事要講出來,我們不是七月二日要宣布(分家),要先開董事會,再去金管會開記者會,那天老童的確有來找我,那個時候,他好像就有一點猶豫了,我就想奇怪,前面大家談到這樣,好像他很能夠接受。」「他(指張偉明)都沒有Message(指發現童猶豫不接),之前都是他(張偉明)在handle(處理分家的事),……那一天我只能跟老童講,怎麼有辦法在這個時候再改啦,他那個時候有猶豫,我說,這麼大的事,要的話在前面談,怎麼可能在今天談?」童子賢友人否認此事。

分家後,童子賢還曾要求華碩把和碩併回去,當時和碩還是華碩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七年第四季,華碩出現成立以來,首次單季虧損,雙方在董事長辦公室內爭執,「童先生質疑施先生帶品牌的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一位華碩高階主管說,施崇棠則認為,他可以把品牌帶起來,「希望童先生要有耐心。」「老沈(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虧損,他壓力也很大,他也要Optomize他的資源。」施崇棠說,當時華碩虧損,必須減少下給和碩的訂單。

一位和碩高階主管說,當時童子賢與和碩副董事長徐世昌、執行長程建中、投資長蘇艷雪,直接到華碩董事長辦公室要求施崇棠,「把和碩併回華碩」,施崇棠再次拒絕,「分了就分了」,認為品牌和代工應該自己發展自己的能力,希望童子賢想辦法,表明只有徹底分家,品牌和代工才會有機會再起。

華碩是為了爭取品牌客戶信任,才讓品牌和代工分家,但是,華碩與和碩在○七年第一次分家後,卻為何花了二年時間,才把華碩對和碩的持股,從百分之百降到二五%以下?

當時,華碩首次用減資分割法釋股,外界稱為「華碩條款」,將一千股華碩股票,分割成一五○股華碩股票,加上未上市的和碩股票,外資痛罵蘇艷雪,「外資不能持有未上市股票,你不知道嗎?」釋股傳言滿天飛,當時媒體報導,鴻海有意出資買下和碩股票,童子賢看到報導後震怒,還有員工反映,「我要去鴻海上班?為什麼要被你賣去?」甚至市場也傳出,和碩可能與能率董家合作,買入華碩股票,增加自己在釋股案中的談判籌碼。

施崇棠否認華碩曾考慮把和碩賣給鴻海,「怎麼可能,我連聽都沒有聽過,我當然是希望和碩把它(鴻海)擊敗呀,那個東西(指釋股),一定要老童同意呀!」施崇棠說。

關鍵四 釋股傳言滿天飛

分家近兩年才完成釋股,代工大客戶不願下單張偉明說,施崇棠要求,用什麼價格釋股、如何釋股、何時釋股?都要童子賢同意才做,當時張偉明擬了多個方案給和碩:賣給能持有未上市股票的機構投資人,或是用減資分割的方式釋股,但分家第一年,童子賢遲遲沒有反應。

張偉明說,分家一年十個月後,童子賢才主動提出減資分割方案,為了要讓兩家公司同步上市,童子賢和張偉明還一起拜訪金管會主委陳沖,推動修法,釋股後華碩對和碩的持股,才一舉降到二五%以下。

童子賢又如何看待分家過程?對於施崇棠所「還原」的分家說法,童子賢不願多做回應,也不願對分家過程多做說明,只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一件事,雙方解讀完全不同。

童子賢友人觀察,施崇棠先找徐世昌當董事長,「這一段童子賢沒有參與,他認為應該不是這樣」,談釋股,童子賢友人觀察,「剛開始華碩沒人關心(釋股案),主控權在華碩」,且因為分得不夠徹底,和碩面臨嚴重的抽單壓力,童子賢回頭要求華碩把公司併回去,釋股案才加速推動,解除大客戶下單疑慮。

對分家案,雙方看法顯然意見很不一樣,「品牌和代工未必一定要分家。」一位和碩高階主管說,蘋果手機和三星激烈競爭,卻照樣要求三星代工處理器,關鍵在實力夠不夠強,「能不能與敵人共舞。」他說,施崇棠突然不管代工業務,卻把龐大業務丟給從沒接過代工業務的童子賢,難怪童子賢會有被拋棄的感覺。

剛分家時,曾有部屬質疑,「若這是鐵達尼號,會撞上冰山,你為什麼要騙我們?」童子賢只能一一說服,「我們資產還不少,有危險,我會一一護送你們上岸。」最苦的時候,和碩頻被抽單,工廠有一萬人沒事做,可說是風雨飄搖。

雙方連華碩剛創立時留下的心結,也還沒化解。外界知道的是,華碩剛成立時,原本由童子賢擔任董事長,成立五年後才「禮讓」給施崇棠,但沒說的是,當年成立華碩的資本額一千萬元,施崇棠出資六百萬元,施崇棠是華碩最大股東,但剛到華碩時,童子賢讓施崇棠當總經理,大事都由童子賢對外接洽。

童子賢的朋友轉述,施崇棠雖出資六百萬元,但當時神通電腦創辦人侯清雄,也有意投資華碩一億元,若創業團隊接受投資,現在華碩董事長也未必會是施崇棠,光是六百萬元投資,並不代表什麼。

施崇棠透露,華碩剛成立時,還差點因為經營問題,賣給宏碁。他說,華碩成立後三年,營收和成長一度出現困難,產品品質下滑,施崇棠回憶,負責品質管制的創辦人之一廖敏雄,「一Q(檢查)下去就知道了。」廖敏雄等人請施崇棠當代表,與宏碁談判把華碩買下來,施振榮出了一個不高的價格,施崇棠只好回去告訴夥伴,繼續努力,日後,在其他創辦人推舉下,施崇棠才取代童子賢成為董事長。

施崇棠和童子賢在創業初期,有時一年也不接觸一次,童子賢友人說,創業時,施崇棠不常開董事會,一個人做決定。

但施崇棠信奉歐洲管理大師馬立克的信條,他認為管理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控制結果,馬立克認為,「我們不應該注重工作的樂趣,而是要注重工作的成效。」在管理領域,「最重要的不是和藹可親與被喜歡,而是成效與正確。」施崇棠的挑戰是如何替企業創造更高價值,這個人會不會因此喜歡他,並不是他的第一考慮。

用人布局是他經營企業最關鍵的決策,分家後,施崇棠留在品牌事業,讓童子賢接掌代工,同時,他讓沈振來升上執行長位置,替他擴張品牌事業。

分家後,華碩接連面對PC下滑,平板、手機崛起的變局,品牌挑戰不比代工少,以小筆電為例,這個產品在六年內,從占公司營收二三%的明星產品,降到○%,為了開拓新產品線,施崇棠就把手機團隊轉做平板電腦,才填補營收空窗。

三年前,他要求沈振來直接負責手機事業,去年第四季,手機出現獲利後,華碩今年出貨量目標二千五百萬支,挑戰宏達電的地位。

分家八年過去,華碩股東是最大受益者,八年中兩家公司市值增加兩千億元,施崇棠也是,他在和碩的持股價值,在和碩上市後增加了四十一億台幣,根據和碩年報,華碩和施崇棠持有和碩的股份,占和碩股份的二二.二二%,徐世昌和童子賢的持股只有六.三七%,此外,華碩訂單占和碩營收比率,一三年仍占一九.三三%,對華碩仍有相當依賴。由於華碩目前在和碩並不擁有董事席位,但如果需要,華碩可輕易在董監改選戰中取得席次,影響和碩經營權。

和碩去年仍是華碩的主要代工廠,華碩跟和碩的交易金額,去年達一千多億元,這塊餅,足以改變台灣代工廠的排名,施崇棠和童子賢關係生變,廣達等代工廠勢必會加緊爭取華碩訂單,影響和碩營收。

施崇棠和童子賢,個性完全相反,一位個性如老僧,為了思考策略,每天在辦公室開會到半夜二點,連飯都忘了吃;一位是多才多藝的「非典型企業家」,最擅長的,就是看懂人的心。

施崇棠從理性邏輯出發,最在乎的是整個大局的成敗,談到這一段,他略顯激動認為,代工部門當年被抽單,是因為太晚才分家,如果一開始就是兩個獨立的事業體,就不需要經歷這些痛苦的過程。「假設說不應該分家才對,那我沒有話講,我錯了,如果分家才對,我甚至認為還要再更早分,你們檢驗我到底做對了沒有?華碩從一開始到後面所有這種大的決策,我哪一點做錯(敲桌子十三下)?」施崇棠說。

他讓出舞台、資源給童子賢,他心裡認為,童子賢欠他一個道歉。但童子賢忘不掉的,是他拯救代工部門必須面臨的巨大壓力。

事成功了,人卻愈離愈遠,分家這一課,施崇棠和童子賢,還有最後一關要過。

這次,施崇棠不再沉默在華碩與和碩的中庭,能感受到分家留下的裂痕!

4個關鍵事件,讓30年師徒關係生變分家矛盾 2007年施崇棠決定品牌和代工分家,一心想做品牌的童子賢,卻必須離開華碩,帶領代工部門財務負擔華碩分家後,華碩出現虧損,逐漸減少對和碩訂單支持,童子賢一度表達併回華碩態度持股紛爭華碩分家後,花二年才完成釋股,讓代工大客戶遲遲不願加碼下單媒體報導2014年底童子賢對媒體談及當年分家,報導指和碩「被拋棄」,施崇棠希望童子賢澄清媒體報導,但童子賢並無反應這兩家公司苦日子不吵架,好日子吵

—華碩與和碩市值走勢

2008年到2010年,在分家調整期,華碩市值一度跌到1500億元以下,第二次分家,華碩股東同時拿到和碩和華碩股票,人員、資產一分為二,股東持有的股票價值在8年內增加一倍。

2007/4/11 施崇棠要求將華碩分割為品牌和代工兩家公司2008/1/1 華碩及和碩首次分家,華碩持有100%和碩股票,雙方改母子公司2008/第四季 外資圈傳出,華碩有意把和碩賣給鴻海,童子賢不知情,雙方關係緊張2009/12/11 華碩第二次分家,宣布以減資分割方式釋出和碩股票,華碩與和碩成為兄弟公司2010/6/24 華碩、和碩同時重新掛牌上市,華碩對和碩持股一次降到25%以下2011 和碩獲利一度掉到5800萬元,是分家後的獲利最低點,但第二年隨即大幅增至65億元華碩推出平板電腦,獲利只較前一年成長1億元,第二年獲利大增58億元2013/4/29 華碩宣布,轉讓轉投資和碩約4.5%持股,將股權從24.09%降到19% 2015/1/25 華碩尾牙,施崇棠希望童子賢不要說不是事實的話;童子賢模糊帶過,雙方關係再次緊張當品牌一哥槓上代工二哥 —華碩與和碩的江湖地位

華碩

連續兩年被Interbrand評為台灣最有價值品牌,品牌價值

17.23億美元

2014年品牌營收4362億元

主機板市占率全球第1

筆記型電腦市占率全球第4

和碩

2014年代工類總營收排名第二,僅次鴻海2014年營收1兆192億元

3年內營收成長174%

3年內獲利成長473%

華碩占和碩銷售淨額比率

華碩 2008年 銷售淨額比率58% 2013年 銷售淨額比率15%

華碩占和碩持股比率

2008年持股比率100% 2013年持股比率19%

資料來源:和碩年報

華碩、和碩分家財產表

華碩

2007年華碩品牌部門營收2272億元,營業利益164億元華碩留下1800名研發人員、200名設計人員與亞旭等子公司

和碩

2007年華碩代工部門營收4900億元,營業利益91.68億元和碩帶走2200名研發人員、120名設計人員,分家後擁有包括景碩、華擎、名碩、百碩、昌碩、凱碩等公司

資料來源:華碩

巴黎專訪

他像專注的棋手

一旦決定,落子又快又準施崇棠很少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更少談他自己,這一次,他卻罕見主動邀約媒體,談敏感的分家內幕,以及他與童子賢之間的互動。

這一次受訪,施崇棠大方打開大門,從直屬董事長室管理的達文西實驗室,到他在巴黎發表會後台的化妝室,都對本刊公開,累積採訪施崇棠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也是罕見。

採訪過程,記者不斷追問,「為什麼現在要談分家?」施崇棠只淡淡地說,兩家公司都已步上軌道,是把事實說出來的時候了。

採訪施崇棠須全神貫注,同一個問題,他會從不同方向回答,前一分鐘,他會從管理理論回答,後一分鐘,他立刻切入分家最關鍵的內幕場景。如果說,童子賢是洞悉人心的文藝青年,施崇棠就像一位專注盯著棋盤的棋手,一旦決定,落子又快又準。採訪也是,一談到重點,他會直接切入關鍵場景,令人吃驚。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78

華碩手機丶網購菜鳥 如何賺到愛面子商機?

2015-09-21 TCW

賺錢法則 給我時尚,但不准提到年紀黃金世代雖不如年輕人愛嘗鮮,但內心卻渴望自己變年輕,他們不願大刺刺說出口,心裡很是矛盾。想讓他們花錢買時尚,先得讓他們卸下心防,說出真正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

打造熟齡族的「蘋果」

圖大、字大,桌面還預設常用功能

華碩每週的數位學習教室,就是黃金世代暢所欲言、說出其時尚需求的管道。

「通訊錄怎麼用?」「Line怎麼裝?」「怎麼拍照?」九月十二日,四十一位黃金世代坐在第一飯店會議室,他們戴著老花眼鏡、手拿智慧型手機,低頭抄寫上課內容。

華碩數位學習教室成立二年,一開始,開放給所有年齡層的使用者參加,但後來他們發現,「問(問題)的都是年長者!」數位學園的專案負責人說,五十到六十五歲的學生,高達四成以上。

所謂「時尚」,不只是產品外觀,還包括使用行為;就算人變老,行為也要年輕,在他們眼中,使用傳統手機太遜,手拿智慧型手機,才跟得上時代潮流。

他們最愛說:「我就是要那個可以『滑』(螢幕)的,」華碩負責的行銷團隊觀察。

黃金世代認老,但不服老,他們想換智慧型手機,問子女,怕被嫌麻煩,問朋友,程度類似無法解決問題;華碩讓黃金世代面對面發問,正好命中他們愛面子、想問又不敢問的需求。

「明暗度可不可以調整?」「怎麼換桌布?」黃金世代發問的問題,全都圍繞在基礎操作上。

北、中、南三地,每週兩次的黃金世代「真心話」時間,變成軟體設計部門的情報來源。去年四月,華碩推出內建「簡易模式」的Zenfone系列智慧型手機,上市一年半,今年四月的銷量,比其他廠牌同類型手機還要好,台灣兩百萬用戶中,高達二〇%是黃金世代。

而包覆在時尚外表之下,操作簡單到不行的介面,正是吸引黃金世代的關鍵。

打開手機、進入簡易模式,映入眼簾的是放左二倍的字體和圖像,快速撥號、簡訊和計算機App,華碩將黃金世代最常用功能,預設在桌面上,如要新增其他軟體,只要一個按鈕即可完成。

「預設值可能只能服務八成的人,另外兩成的人要自己設定,」華碩產品經理羅仕翔說。

過去,黃金世代習慣使用功能型的手機,如今,操作方武從「按鈕」變成「手滑」,雖然比較時尚,卻不太習慣;企業的挑戰,就是要讓產品既時尚又好用。

因此,在Zenfone簡易模式裡,連相機也只剩傻瓜功能,華碩產品經理劉佳穎說,目的是為了讓黃金世代感覺到:智慧型手機跟傳統電話沒有太大不同。

考慮到黃金世代不愛被貼標籤,他們避開指出消費者年齡,以「孝親」代替「熟齡」,因此,去年四月上市的Zenfone,在五月第二波行銷時,即主打「孝親機」。目的是讓「主流消費者(指二十五到三十四歲)購買之後,可以把它拿來當成禮物選項,」華碩負責的行銷團隊說。

這個想法,和日本熟齡族愛用的「樂樂手機」不謀而合。一開始,樂樂手機在敬老節促銷,業績慘澹,之後改以母親節和父親節禮物推廣,打開名氣。

從介面到行銷,華碩避開「老」的概念,讓這群想變時尚的黃金世代「很有面子」,這也是為什麼,它能在母親節和父親節兩個檔期,銷量高出平時一五%,並讓四十萬黃金世代肯為時尚埋單。

華碩傾數十人團隊之力,研發出黃金世代時尚3G產品:若沒有財力人力,也可以如法炮製嗎?

網購服飾店新生用Line對話,

深耕三千顧客資料庫

場景移到淡水一間四十坪不到的公寓,兩位六年級生,正在研究黃金世代的時尚穿衣哲學。

他們是網購服飾牡丹紅創辦人——王心慈和郭宏鴻。這家公司去年五月成立,去年營收僅新台幣四百萬元,但成長速度之快,一年半以來,業績已翻八倍,轉換率 (編按:每一百人瀏覽後,實際下單比率)逾五%,足足是同業的兩倍;單品價格平均一.二千元,也比多數網路女裝服飾業的單品價格高。

雅虎資深業務總監藍怡芳分析,黃金世代群網購金額,比一般女裝高出三成,但這群人是「網購新生」,要吃這塊商機,必須花心力做好顧客關係,因此少有業者敢只做這群人生意。在雅虎女裝網拍業者中,牡丹紅是唯一一家只鎖定這群人(黃金世代)的業者。

別人眼中的挑戰,反而變成商機。王心慈說:沒人做,商機才大。

要了解黃金世代的時尚需求,牡丹紅從建置三千份客戶資料開始。

「手臂不能太緊」、「屁股要遮」,牡丹紅的Line帳號每天都有來自各地消費者詢問商品資訊,客服一一回覆,雖然費工,但卻是和客戶搏感情的唯一管道。

花力氣和三千位客戶對話,乍聽起來很沒效率,卻能因此取得實體店得不到的資料。

不同於一般流行女裝,尺寸從S到L,消費者只須選擇自己最常穿的尺寸,誤差不遠;但黃金世代群不同,她們從瘦到圓潤,之間還有水桶形、水梨形等不同體型,尤其是生過小孩的媽媽們,上百種身材造成服飾業者採購的困難。

「阿姨我可不可以知道你的身高、體重,我們幫你介紹更適合的尺寸?」牡丹紅透過Line或電話詢問客戶,將個人資料一一記錄。甚至,還有客戶拍下自己衣服,傳到牡丹紅的Line,希望他們可以提供類似風格的單品。

「(在網路上)她們不太會隱藏,」王心慈說,相較於到實體店試穿,不敢透露真實身高、體重,牡丹紅的「非面對面」溝通,反而讓客戶放心交出自己的真實樣貌。這些資料,成為牡丹紅採買商品的依據。

王心慈說:「(衣服)必須結合時下流行元素,但是又不至於過度到媽媽(們)不太敢穿。」例如,對於體型豐腴的黃金世代來說,她們最在意手臂粗細,穿荷葉袖 容易顯得「壯碩」,「我們會挑類似花苞形式,把手臂包住。」這也是為什麼,Line和客服成為重要溝通管道。「無論她的訂單多少,我們都會電話聯繫,」王 心慈說。

用一對一的訊息,和客戶搏感情,這聽起來「不科學」,但王心慈是這想的:「我不要求業績很大,但是我就是要很精準,並且你最好是愛上我。」

把九成精力花在了解這群人身上,這個邏輯,反而讓它成立初期,就掌握這個網購小眾、但實則大眾的市場。

1年半,業績翻8倍牡丹紅創辦人王心慈(右)和郭宏鴻(左)看到這塊「沒人做」的市場,打出無齡時尚招牌。

更多時尚好生意

阿麼品牌轉性

熱褲丶短褲也OK

德國公認的「阿嬤品牌」 Basler,在2011年發表會上大膽背離傳統,推出一系列熱褲與短裙。現在,該品牌重新登上新一代50歲女性的最愛。「不要自以為熟女不愛無袖上衣,只要多提供罩衫,夾克搭配就好。」

壞壞惹人愛

鎖定不良熟男出專刊

「錢要自己花,別留給任何人!」日本7-Eleven母公司出版的月刊《MADURO》,鎖定高收入讀者,打造「不良熟男」的狂野形象。主題貫串精品穿搭、美盒、名車、資產運用’就連和「女友」出遊的景點也入列。

問 吳和懋

文 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52

天天哈拉搏感情 華碩黏住25萬「Zen粉」 把ZenTalk論壇上的回饋 化為產品進步動力

2015-11-30  TWM

ZenTalk論壇上線一年多,會員數超過二十五萬人、發表文章超過五十五萬篇;而「Zen粉」關注、討論的不只是手機產品本身, 諸如外婆過世、跟老婆吵架都會在論壇分享。

從工程師技術導向,到消費者體驗為王,3C產品已不再是由規格、技術堆疊起的神聖不可侵犯之物,在「跨螢世代」裡,誰懂粉絲,誰就是贏家!

台灣老牌PC廠華碩跨足手機產品線多年,二○一四年起成立網路論壇「ZenTalk」,以一年三百萬元的行銷預算,小兵立大功。ZenFone手機品牌發 展才第二年,就進入《今周刊》「智慧型手機」理想品牌調查第五名。雖然支持率最高的族群集中在五十五歲以上,但ZenTalk引來的世代不分年齡層,連 國、高中生都可以當達人。

一開始華碩提出成立ZenTalk的想法時,外界普遍不看好。沒想到才上線一年多,論壇會員數已經超過二十五萬人、發表文章超過五十五萬篇、文章瀏覽總數更超過二千八百萬次,仍在持續成長。除了這些可量化的數據,ZenTalk對華碩的助益遠遠不僅於此。

與粉絲頻繁交流

當公司遇危機 粉絲自主幫忙消毒首先,「把粉絲當朋友」是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親自指示的核心宗旨,網路服務技術中心ZenTalk處處長張麗玉表示,「Zen粉」關注、討論的不只手機產品本身, 連外婆過世、跟老婆吵架都會分享。

不定期舉辦線下活動更是ZenTalk的一大特色。成立迄今,線下粉絲聚會的「窩聚」已舉辦超過五十次,而辦公室內,更塞滿Zen粉送來的零食、水果、親筆信件等暖心小禮物。

「你用心,人家也會付出感情。」華碩網路服務技術中心技術長李子信說:「我們不希望用錢去經營,而是用感情與粉絲互動。」一年下來,Zen粉就像華碩品牌 最忠實的衛士,張麗玉回憶,今年沈振來在香港一場發表會上的發言引發爭議,「多虧Zen粉主動了解事情始末,還到各大論壇上替華碩消毒,我們沒有操作,但 效果比什麼都好。」不僅如此,Zen粉也成為推動Zen Fone進化的重要推手。華碩最初成立ZenTalk的一大目的,就是希望聽到更多使用者回饋的問題和建議。被封為「菁英攝影達人」的Zen粉 Natsuki就說:「我用過很多手機,但每次出問題都得打轉來轉去轉不到的客服電話,ZenTalk的小編都會很快回答,速度快又親切。」

直接面對消費者

傾聽使用者心聲 研發新功能「我們過去就知道有很多愛用者,可是不知道他們在哪裡;或是知道這群人是誰,卻不夠了解使用者。」李子信強調,沈振來非常看重「使用者聲音 (VOC,Voice of Customer)」,而Zen Talk的運作模式,就是在掌握VOC。

VOC除了來自平常在論壇上的資訊蒐集,ZenTalk的線下活動也提供開發者與粉絲面對面的機會,今年更曾安排內部手機工程師與粉絲交流,讓研發者直接了解粉絲需求,如今ZenFone能「雙擊喚醒手機」,就是接收粉絲建議而新開發的功能。

現在華碩也將VOC串進內部系統,讓研發人員可以隨時調閱、處理。今年截至十一月為止,總計蒐集到的VOC數約一千七百件,其中已經導入二二一件,接著還有一○六件計畫導入。

現在,華碩更將ZenTalk的成功模式「模組化」,不管是辦攝影大賽,還是小型窩聚,都能擬出一套標準作業程序。隨著ZenFone征戰全世界,手機鋪貨國家愈來愈多,ZenTalk也要跟著征服海外粉絲的心。

撰文 / 何佩珊、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2

曾擋下鴻海,55歲徐世昌出任華碩策略長 施崇棠接班人 最年輕也最不爭

2016-04-25  TCW

醞釀六、七個月,華碩的接班人浮上檯面,但不是副手曾鏘聲,也不是執行長沈振來,而是挖老戰友回鍋。

「就跟雍正接大位一樣!每個人都想爭大位啊,結果最不爭的,反而最後卻拿到了這個位置……。」這是華碩一位前高階主管,對華碩宣布將延攬和碩副董事長徐世昌擔任策略長的感想。後續還傳出,施崇棠將把董事長大位,交棒給徐。

徐世昌是華碩四位創辦人當中,最具閒雲野鶴個性的人。華碩的董事長大位,離開的創辦人之一謝偉琦、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沒坐到,反而竟是最年輕、一直在檯面下的徐世昌出線。

有意思的是,當華碩與和碩人知道徐世昌將坐大位時,都認為以目前的情勢看來,也只有他,能罩住全局。一九九○年,徐世昌和童子賢、廖敏雄,以及謝偉琦共同創辦華碩,五十五歲的他年紀最輕,卻聰明絕頂。

據了解,施崇棠在半年前就找上徐世昌回去華碩,這應是兩人之前沒想過的選項。因為,當年分家時,徐世昌跟童子賢是一起離開華碩,前者想策略,後者善於授權用人,才帶領和碩走出困境。

關鍵轉折之一,跟被施崇棠視為徒弟、未來接班人的華碩前財務長張偉明之死有關。去年七月,罹患憂鬱症的張偉明燒炭自殺,完全打亂了施崇棠世代接班的布局。

一位華碩高層透露,現任執行長沈振來在〇八年華碩首度遭遇虧損後,一度讓施崇棠跟副董事長曾鏘聲跳下來分管三大部門,接班之路並不順遂。

至今,專長在硬體的沈振來,未在手機的軟體應用上有大突破,也未在商用市場有明顯的斬獲。但可見的未來,若蘋果真的推出可撓式手機,勢必將會侵蝕華碩現有的筆記型電腦與平板市場。

眼見瓶頸難解,施崇棠選擇把大位交給信任的徐世昌。據了解,其是華碩內影響施崇棠最深的人,兩人關係亦師亦友。當年,華碩與和碩分家時,施崇棠是選擇先交棒給徐世昌,但他婉拒後,才把和碩交給童子賢。

他軟體強,內部喻為天才

論能力,徐世昌對技術的狂熱與鑽研,不輸「宅男」施崇棠,內部是用天才去形容他。

尤其是,論軟體能力,他是公認的強。

童子賢在過去接受本刊專訪時曾經提及,徐世昌對「基本功」的東西做非常細,譬如他看到微軟在作業系統Windows 方面改變趨勢,會把微軟公開的所有資料,一個字、一個字,花兩年到三年,再追蹤一遍,一面追蹤一面做筆記,整理出綱要與哲學,然後再看出設計架構。

徐世昌也懂策略,市場上力抗鴻海的華擎科技,就是二〇〇二年在他手上主導成立,主打中低階主機板生意,第一年就獲利,不僅完成和華碩區隔市場使命,也阻擋鴻海進逼,有「小巨獅」之稱。

他人緣好,堪稱四人之首

「可以用英文跟外國人開玩笑,」他不拘小節,抓大放小,極具親和力。

早期創業時,童子賢要給他看公司財務報表,徐世昌只會問他一句話「有沒有虧錢?」然後就不看了。最令童子賢難忘的一件事是,徐世昌買了車子,但根本是「懶得看」,把錢付了,直到業務幫他把車子開到家門口,他才看到自己買的車長什麼模樣,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在想其他問題,沒有時間。」不計較的個性,讓他能在童子賢和施崇棠因分家鬧得不愉快期間,成為唯一能在兩邊都說得上話的人。

說到底,徐世昌要掌管一個營收破四千七百億元、 六千五百人的企業,最後一個關鍵還是,唯有他,才可能罩得住目前的權力結構。

五月一日起,施崇棠先是給徐世昌「策略長」 的位置,這個位置,可大可小。 華碩人內部最直接的反應是,他未來,要如何跟雙J合作。一位J,是執行長沈振來(Jerry),一位J是副董事長曾鏘聲(Jonathan)。

徐世昌跟沈振來其實是同

輩,在宏碁期間都是工程師,沈振來的年齡還比徐世昌大一歲。徐世日曰擁有創辦人名分,而沈振來曾在其旗下的研發處工作,這點是讓沈能與其共事,甚至聽命於他的籌碼。

不過,過去一年,沈振來大幅拔擢子弟兵,讓內部出現三位營運長,他應也意識到內部組織將有轉變。

而根據華碩最新持股資料,沈持股〇.四五%,已是董監事第三大;第一大是施崇棠四.〇五%;第二大是監察人、嘉義陽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楊隆輝,是施崇棠與曾鏘聲的二等親。

但更關鍵的是,在華碩作風嚴峻、掌財務大權的曾鏘聲,願意與徐世昌共事,將有助其坐穩大位。

徐世昌的出線乍聽令人訝異,但一面,華碩有拉力,華碩品牌共主的位置,確實能給其職涯中最大的舞台;一面,和碩本週的臨時股東會,傳將進行世代交接,讓現任執行長程建中與營運長廖賜政擁有更多權力,讓徐世昌能夠完成階段性任務。

對於熟悉華碩體系分合的業內人來看,這場人事案,比戲劇更具張力。

最習慣事必躬親的施崇棠竟要交棒,最不爭的人竟然坐上大位,跟徐世昌最具有革命情戚的童子賢,要開始劃清界線,才能解除客戶疑惑,華碩內最篤定的接班布局也因此驟變了……。

而這就是最真實的商場。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23

華碩新局 「不想做頭的諸葛亮」扛大任 施崇棠力邀 徐世昌將接任策略長

2016-04-25  TWM

這是台灣電腦產業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宗人事案。四月十九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發出聲明,「我們非常榮幸能邀請徐世昌先生加入華碩。」確認徐世昌將擔任華碩策略長。

誰是徐世昌?他除了是華碩四名創辦人之一,更是施崇棠最鍾愛的弟子,每每公司遇到難題,施崇棠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徐世昌。

「Ted(徐世昌英文名)真的像開心果,見解非常厲害。」施崇棠去年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說,徐世昌口才好,英文流利,關鍵時刻都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且能顧全大局。施崇棠形容:「我覺得他比較像諸葛亮」。

過去,華碩和英特爾接觸,都是由徐世昌負責,「每一次去英特爾,在那邊要撐英文(指用英文與對方溝通),都一定要Ted出來。」施崇棠曾說。

二○○三年,華碩製造處總經理謝偉琦閃辭,施崇棠也是找徐世昌一起出馬安頓大局,才讓事件圓滿落幕。

不拘小節 跟誰都能合作

○七年,華碩遇上品牌發展與代工業務的衝突,決定把實力強勁的代工部門分割出去成立和碩,誰是帶領這家新公司的第一人選?施崇棠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徐世昌;施崇棠表示,他原本希望徐世昌出任和碩董事長,但徐世昌最後卻說服童子賢,接下這個任務。

事實上,徐世昌在宏碁工作時就是施崇棠的部屬,施崇棠說,徐世昌很聰明,當時他培養徐世昌的方法是要求他掌握關鍵細節,像某些關鍵零組件的繞線,原本是作業員的工作,施崇棠卻希望徐世昌自己要做一次,「這裡面有很多產品眉角。」徐世昌生性聰穎,但不喜歡麻煩,《華碩傳奇 》一書中曾寫到,徐世昌連買車,都是透過電話下單。「他只有一個缺點,他不愛做頭!」施崇棠說。但也因為他不拘小節的個性,徐世昌跟誰都能合作。

華碩與和碩分家多年,做品牌的華碩如今面臨市場成熟、必須轉向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的挑戰,正是需要好手的時刻。

面對昔日師父招手,徐世昌選擇辭去和碩副董事長,出任華碩策略長的位子,未來必然會是施崇棠最倚重的左右手。

徐世昌小檔案

年齡:55歲

現職:和碩副董事長暨華碩創辦人學歷:台大電機系、交大EMBA 經歷:華碩副總經理、華擎董事長、和碩副董事長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53

看懂華碩接班人的「無情辯論」管理學 徐世昌就任三個月 兩大決策敢挑戰舊習

2016-08-08  TWM

這三個多月來,徐世昌如同施崇棠的影子,以準接班人之姿參與所有會議,但最大的改變,是他在華碩內部打造「無情的辯論」文化,在激辯與談笑間,裁決未來。

二十八年前,他在一間狹小昏暗的冰果室內,與童子賢、廖敏雄和謝偉琦三人開啟華碩創業之路。二十八年後,他繞了一圈又回到這裡,即將從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手中接下大位。

他是今年五月才就任華碩策略長的徐世昌,七月二十八日,施崇棠在股東臨時會中宣布,徐世昌成為董事,「接班計畫已經啟動,一到兩年內完成接班!」施崇棠說,「我相信徐世昌一定能把華碩帶到另一個境界。」這天,徐世昌正式重返華碩權力核心,並且被公開點名為華碩接班人。他站在施崇棠身旁,即便兩人同樣穿著灰色西裝,卻已顯現出迥然不同的風格:相較施崇棠溫文儒雅、不疾不徐,徐世昌節奏明快、幽默風趣。事實上,在重返華碩的短短三個月內,他獨特的思惟和決策方式,已開始改變華碩內部的DNA。

「我主張無情的辯論是一種文化。」徐世昌說,「辯論不是堅持己見,而是拉近彼此距離。」過去三個月,他參與了華碩大小會議,並將「無情辯論」導入會議進行,而從其中兩個「否決案」,更能看出這位華碩未來接班人的經營理念與管理哲學。

七月中旬,華碩推出新一代智慧手機ZenFone 3,作為今年最重要的新產品,不只售價拉高、規格全面升級,其所搭載的使用者介面ZenUI也具備全新視覺設計。除此之外,使用者可能已經發現,當你打開ZenUI搭載的各項App,跳出來的廣告量已經大幅減少,這就是徐世昌讓團隊「無情辯論」下的結果。

減少介面廣告置入

「使用者會反感」就該喊卡「以前(的團隊)做手機有各式各樣的想法,看天氣也塞個廣告,為什麼?因為有錢拿。」徐世昌說,「我要求每一個(App)負責人告訴我,你為什麼要加這個東西?」據悉,小米手機採用的MIUI系統就被批評「廣告多到走火入魔」,但即便用戶不滿,小米官方的回應是:廣告是互聯網企業重要的營收方式。

對小米來說,這個大方向是不會變的。

在華碩的會議上,手機團隊同樣針對ZenUI中的廣告業務、品牌形象及使用者經驗進行激烈討論,但徐世昌鼓勵員工提出質疑,他甚至要求主管扮演反方,「你不要一直講你的,就是有人要(負責)一直攻擊你!」徐世昌說。

華碩ZenUI應用程式在Google Play下載量已逾四.九億次,介面的修改牽動了龐大的廣告商機。但最終,徐世昌選擇了與小米不同的道路,基於「使用者會反感」、「長期對品牌形象不好」、「這不是真正的核心價值」等結論,他決定減少置入廣告。

終止運動手環計畫

「大家都有」不代表要跟進既有產品的變革是其一,更難的,是推翻原本已經開始動手開發的新產品。而徐世昌也是透過無情辯論,讓華碩的運動手環開發計畫戛然而止。

小米有小米手環、宏碁有Liquid Leap、三星有Gear Fit,華碩在穿戴裝置上除了智慧手錶ZenWatch,也計畫開發運動手環,但這個醞釀一段時間的案子,徐世昌就任不到三個月,就將之終止。

「這東西就這樣,有手機、有錶、有手環,大家做,我們也做。」徐世昌並不認為「大家都有」就是華碩必須開發相同產品的理由,「好,那沒關係!但你要能夠說服我,要不然不會讓你們過關。」據了解,在討論過程中,儘管手環團隊積極向徐世昌說明,華碩做的產品將比對手增加更多新的功能、元素及內容,但徐世昌進一步要求計畫負責人解釋智慧手環的產品定位,以及對華碩的品牌意義,顯然,最後徐世昌沒被說服。

徐世昌出手凌厲,一上任就改變ZenUI介面、終止手環計畫,但有趣的是,華碩內部大多給予好評,有員工私下透露,徐世昌「開會時常中文、英文、台語夾雜,講話詼諧又直指核心,雖然用詞直接,但口氣輕鬆,讓氣氛很愉快。」徐世昌自己也說,所謂無情辯論,「不要把它想像成面紅耳赤,其實不是!」徐世昌重視效率,某次會議發現沒有足夠資料可進行判斷,就請員工會後再整理報告釐清重點,不料隨後另一位員工同樣「卡關」,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效法徐世昌,請部屬也另外再做報告,徐世昌立即打趣:「我的管理方法馬上被你學去,你可以出師了!」讓現場緊繃的氣氛頓時消散,全場大笑。

「真正好的創意一定要鬆,很緊(緊繃)的時候不會有好創意。」施崇棠說,「沈振來還是我心中最優秀的執行長,而徐世昌的宏觀跟洞察力非常強,跟沈振來是絕配。」在尊崇禪學的施崇棠之後,這位主張無情辯論的接班人,究竟會讓華碩內部出現更多的火花、或是爆出更多的摩擦?考驗著徐世昌在鬆緊之間的拿捏藝術。

徐世昌

出生:1961年

現職:華碩策略長

經歷:宏碁工程師、華碩創辦人、和碩副董事長學歷:台大電機系、交大EMBA

撰文 / 鍾張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87

最新台灣50富豪 專訪施崇棠:華碩爆發衝雲端

1 : GS(14)@2011-02-04 18:14:07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076[/real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78

傳華碩有意併購HTC

1 : GS(14)@2015-06-15 01:21:50

【本報訊】有台灣傳媒引述消息指,台灣品牌華碩(ASUS)有意併購手機製造商HTC,更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坦稱,內部已私下討論,不排除任何併購可能,惟必須考量整體戰略、以及品牌合併是否有協同效應。



翻身需賣業務

HTC One M9銷情慘淡,甚至傳出減產,加上連錄四季盈利後,首次虧損約2.57億至2.91億美元,導致該公司於台灣的股價跌至歷史新低。曾有學者表示,若HTC要從谷底翻身,則應適時把業務賣予華碩或宏碁(ACER)。施崇棠指,傳統行銷模式已不適用,必須以更高效的方式讓消費者得到最奢華的產品,才能突圍而出,他坦承內部已私下討論收購HTC,惟須考量整體戰略、以及品牌合併是否有協同效應。不過,華碩首席財務官張偉明其後卻向《路透》指出,收購HTC的機會不大,因集團是以自然增長為主的公司。HTC則不予置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613/191827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