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陸金所185億美元估值緣何而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677.html

陸金所185億美元估值緣何而來?

一財網 王瑩 2016-01-19 02:18:00

陸金所的融資上市一直是市場的熱點話題,對於平臺的估值也始終被猜測,經過B輪融資後,平臺披露的估值高達185億美元,較半年前A輪融資時的100億美元估值幾乎翻番,而市場上對於其估值過高的聲音從未停止。

陸金所的B輪融資終於落定敲錘,185億美元的整體估值也浮出水面。

2016年1月18日,陸金所正式對外宣布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其中包括B輪投資者9.24億美元投資和A輪投資者行使認購期權投資的2.92億美元,融資完成後,陸金所估值達到185億美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此次B輪融資的參投機構包括,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民生商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從參投機構構成來看,分別來自境內外,未來陸金所的上市地點仍然是個謎。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表示,早在陸金所完成A輪融資時就已經搭建好整體的VIE架構,但是境內的戰略新興板依舊在考慮範圍內。“如果戰略新興板能夠在今年6月之前出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計葵生稱,選擇境內或者境外上市仍然處於評估階段,同時在評估的還有未來的IPO時間。“最早是今年下半年。”計葵生說。

同時被披露的還有平安集團對陸金所的持股比例。“B輪新股占比約為5%左右,加上A輪跟投不到2%的比例,此次融資新股占比在6%~7%之間。”計葵生表示,這將影響老股東的股權比例,平安集團作為陸金所的最大股東股權比例將由48%左右調整至43.8%。

185億美元估值緣何而來?

陸金所的融資上市一直是市場的熱點話題,對於平臺的估值也始終被猜測,經過B輪融資後,平臺披露的估值高達185億美元,較半年前A輪融資時的100億美元估值幾乎翻番,而市場上對於其估值過高的聲音從未停止。

那麽,陸金所的估值緣何高達185億美元?

在融資發布會上,陸金所披露了最新的“成績單”,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陸金所已經與超過500家機構建立了合作,註冊用戶數超過1800萬人,活躍用戶近363萬,服務範圍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累計總交易量超過1.6萬億元。此外,陸金所的基金頻道已上線2000余只公募基金,是目前可供投資者選擇基金數量最多的平臺之一,並成為首批上線中港互認基金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這1.6萬億遠的整體交易結構中,針對機構的交易量約為1萬億元,其中包含銀行之間、銀行與信托之間、銀行與保險之間,以及保險與證券之間等。而針對個人的交易量為6000億元左右。

針對個人部分的交易總量分為三類,第一類是P2P,占比不到10%,交易量在500億~600億之間;第二類是目前大力發展的標準化產品,“貨幣基金、債權類基金、股票基金等標準化產品是目前的行業趨勢。”計葵生表示,未來標準化產品將占據平臺整體交易量超過50%。此外,未來跨境產品開發上線後,P2P業務雖然會繼續發展,但在兩三年後占比或將進一步下降。

在上述數字的背後,還有陸金所從P2P起家到一站式線上財富管理開放平臺,再到2015年後綜合財富管理平臺的戰略轉型。在P2P業務剝離、平安普惠以及前海金交所的整合、基金保險牌照的獲取等幾大步伐之後,“大陸金所”的概念正在形成。

計葵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一步闡述了“大陸金所”概念,其共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塊,陸金所平臺本身,包括穩贏安e等在內的產品線;第二塊,2015年8月並入陸金所的主做消費金融服務的平安普惠;第三塊為2015年新加入的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

目前,陸金所平臺已跨九大行業間市場,包含銀行、信托、證券、不動產、P2P、地方政府、保險、公墓以及私募。

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平安普惠的加入成為陸金所估值高速成長的關鍵一步,而這也讓陸金所能夠通過平安普惠在全國300多個城市的500家門店獲得融資而講述一個O2O的故事。此前市場上披露的陸金所融資材料顯示,普惠金融業務自身估值已經高達19.5億美元,陸金所與普惠金融合並後將成為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龍頭。

陸金所經歷1.0的跨地域到2.0的跨平臺再到3.0的跨境,可見未來將逐步上線跨境產品。“大陸金所”的第三板塊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未來將定位於跨境業務。“前海本身擁有政策優勢,也有很多與香港連同的發展內容。”計葵生表示,在大平臺之下,陸金所更多的是負責個人發展,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所在的跨境業務將聯合機構發展。

陸金所交易全剝離 未來成立P2P子公司

在整體戰略變革帶來交易量、活躍用戶數高增長之外,陸金所的開放性平臺交易所轉型也成為高估值的重要原因。而未來,“大陸金所”仍將繼續發力資訊平臺,相關交易將跳轉至產品相關公司予以完成。

“未來P2P業務的交易環節將交由陸金所未來成立的獨立公司。”計葵生表示,這個獨立子公司將會按照銀監會針對P2P的相關資質要求進行設定,包括公司的名字。

在2015年年底,銀監會出其不意的下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讓P2P的信息中介定位,以及關於業務內容“12禁”中禁止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等成為市場關註的重點。

對此,陸金所方面稱,目前平臺本身已經轉型為門戶及訊息平臺,目前平臺呈現不同的頻道制,當投資者進入不同的頻道進行操作時,相關的法律結構已經離開陸金所網站,產品效力已經轉移至不同的法律主體。

計葵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陸金所平臺上所有的P2P交易、支付等環節都將經過該子公司完善。未來無論陸金所在該業務方面的合作方是普惠金融亦或是外部的第三方P2P公司,所獲得的借款人都將被移送至上述獨立公司,該公司將擁有獨立的ICP,同時產品信息也將同步至陸金所平臺,屆時陸金所將轉化成為一個純信息平臺。

同樣的業務剝離、僅作為信息展示平臺的做法還將發生在基金、眾籌、保險等業務上。“未來陸金所要做眾籌業務,相關交易也要由獨立子公司去完成。”計葵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陸金所將會變成一個信息平臺,平臺將順應監管趨勢,將業務線剝離至不同的子公司,做到各自合規。

在平臺化之外,2016年陸金所將上線分散投資系統。自陸金所與普惠金融聯姻後,獲得大規模的交易量之外,陸金所同時也將擁有更為齊全的交易數據。計葵生透露,對標Lendingclub的壞賬率與風險分散模式,國內的投資者需要將每一筆借款平均分散至1500個借款標的之上,陸金所將在2016年上線該分散投資系統,屆時每天將產生100萬個投資合同。與此同時,仍需要市場上每天能夠產生1500個借款人。“除了平安普惠國內應該沒有能做到的了。”計葵生說。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49

情人節知多少:傳說有何而來?外國人是怎麽過節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100.html

情人節知多少:傳說有何而來?外國人是怎麽過節的?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2-14 12:27:00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那麽外國人都是怎麽過情人節的呢?

浪漫的“2.14情人節”,一個玫瑰花在大街小巷恣意綻放的日子,愛人們於此時狂歡。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相愛的人之間互贈糖果、鮮花或其他禮物。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西方情人節的傳說

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

傳說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里就被稱為ValentinesDay,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傳說二: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yourValentine(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托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三: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還有一個傳說是,西方情人節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Festival)。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

國外人怎麽過情人節?

加拿大:私家偵探最忙

在加拿大,每年的2月14日,不但忙壞了親密的情侶,更忙壞了私家偵探,或叫“愛警”——他們此時的任務,不外乎幫助人們追查第三者。

其實在情人節前,妻子們就已發現一些可疑的跡象了,比如領口的唇印、陌生的香水味、毫無理由的缺席、神秘的電話等,但偵探們認為情人節當天是捉對愛情不忠者的最佳時機,因為有婚外戀的人都迫切地選擇在這一天與情人幽會。

其實情人節只是一個開始,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們會在今天發現他們心愛的人變心的蛛絲馬跡。此後兩星期內,生意還會持續火爆。

法國:每天都是情人節

如果要選出一個全球最浪漫的城市,一定非巴黎莫屬。在這種情況下,對法國人來說,2月14日的情人節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因為在他們眼里,每天都是情人節。

盡管如此,商家們還是會挖空心思,想用這個特殊的日子大賺一筆。內衣廠商、香水廠商都提前推出了情人節系列產品。

情人節郵票更是風靡整個法國。法國郵政從1990年開始,就推出了情人節心形郵票,開始了一系列的郵票營銷計劃。而今,法國時尚品牌成為了情人節郵票的主角,香奈爾、卡夏爾等品牌相繼上了郵票。

根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8%的法國人知道情人節,但真正過這個節的大多是25—34歲的年輕人,他們會在這一天交換禮物。大部分法國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一年的365天里都不知道如何照顧關心自己的戀人,那所有的巧克力和鮮花表達的更多是內疚,而非愛。當然,法國人的這一理念給商家們帶來了很大危機。

泰國:用結婚證明愛情

在情人節這天登記結婚,是不少泰國年輕人的選擇。尤其是那些從歐美留學歸國、受過西方教育的泰國人,更是偏愛浪漫主義色彩。因此,2月14日不僅是情人節,也成了越來越多泰國人的結婚紀念日。

由於2月14日成了最“搶手”的日子,因此,在這天結婚的人都要早做計劃,有的甚至提前半年就訂好了賓館、禮物等。泰國人辦婚禮現在多采用現代形式,在酒店辦一場婚宴,請親朋好友共同慶賀;經濟不富有的,就找類似小宴會廳的普通飯店辦婚禮,席間少不了開新人玩笑,也挺熱鬧。

除了“以婚示愛”外,也有不少泰國人選擇了幫無家可歸的小動物尋找歸宿。每年2月14日,泰國報紙、電臺廣播就會公告哪有當天出生的小狗、小貓,請好心人認領。許多情侶或開車,或搭長途車來認領它們。

韓國:有12個情人節

“物以稀為貴”。對韓國人來說,2月14日的情人節似乎並沒那麽珍貴。因為在韓國,一年中竟有12個情人節。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這一天女孩子要給男友準備一份巧克力作為禮物。有來無往非禮也,3月14日自然成了男性回贈禮物的日子,這一天也叫做“白色情人節”,在送出巧克力1個月之後,韓國女生就能收到男生送出的白色糖果。

有意思的是,韓國人還順勢把其他每月的14日都貼上了情人節標簽,巧立名目地起了各種名字。如1月14日為“日記情人節”,鼓勵年輕人列出表白計劃;4月14日為“黑色情人節”,戀人們應該吃一頓黏糊糊的黑色炸醬面,讓長長的面條將兩個人的心綁在一起;5月14日為“玫瑰情人節”,這一天要為心愛的人送上一束火辣辣的紅玫瑰;6月14日為“親親情人節”,這一天你可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肆無忌憚地接吻;7月14日為“銀色情人節”,一對銀色的“情侶戒”將被列入購物清單;8月14日為“綠色情人節”,相愛的人將去郊遊,感受綠色的夏天和大自然;9月14日為“相片情人節”,這天的相機中應該留下情侶們親密的倩影;10月14日為“葡萄酒情人節”,這一天西餐廳將迎來成雙成對的男女顧客;11月14日為“電影情人節”,這天情侶們將沖向電影院,分享一部電影;12月14日為“擁抱情人節”,在寒冷的季節,還有什麽比相擁更溫暖的嗎?

日本:鼓勵老夫老妻過節

情人節對日本人來說,就是一個每一絲空氣里都會彌漫巧克力香味的溫情日子。

在日本,情人節就是大送巧克力的日子,這分為“本命”和“義理”兩類。本命是指送給心愛的人;義理則是出於仁義而贈送,屬於禮儀性質,如在一個單位里,女同事送給男同事,或是朋友之間的互相贈送。

但無論如何,情人節都只是20多歲小青年的節日。日本對27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有75%的人表示會和愛人一起過情人節;在已婚的夫婦中,只有五成人重視並會慶祝這個日子。

由於近年來,“無性婚姻”在日本有愈演愈烈之勢,日本婚姻專家在今年的情人節積極鼓勵“老夫老妻”們,要踴躍享受情人節的“特別之處”。

(綜合百度百科、生命時報等)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89

他們不求名利 卻徹底顛覆世界 從蘋果字型之父與電郵發明家而來的生命啟發

2016-03-21  TWM

未來二十年,徹底改變我們世界的會是什麼?最近走進歷史的兩位大師,給了我們啟發。兩位過世的大師都跟電腦有關,都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但是,他們彼此並無交集。

二月二十六日過世的帕拉迪諾(Rev. Robert Palladino),是長年幽居在美國奧瑞岡州的天主教僧侶,他點燃了賈伯斯(Steve Jobs)對電腦字體的熱情,讓全世界所有人眼前的電腦螢幕,呈現優雅流暢的畫面。三月五日離世的湯林森(Ray Tomlinson),則是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頂尖科技高手,他發明了電郵(Email),徹底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模式。

蘋果字體啟蒙出自他手

帕拉迪諾轉變電腦美學

隱居在美國奧瑞岡州的帕拉迪諾神父,終其八十三歲的人生,從未擁有電腦、也不曾使用電腦,但是他卻深刻影響了電腦螢幕與使用者眼球之間最重要的介面,因為他對賈伯斯的啟發,徹底改變了電腦的樣貌。

一九六九年,當時才三十六歲的帕拉迪諾神父已經是全美國知名的書法家了。手寫書法一直是天主教教士的重要課程,幾百年來,神父們一筆一畫抄寫聖經以及各種典籍,傳遞了上帝的旨意,本身也成為令人驚嘆的藝術品。

一九六九年起,奧瑞岡州的里德大學(Reed College)邀請帕拉迪諾開設書法課程,其中一位旁聽生,就是原本在里德大學就學卻退學的賈伯斯。

賈伯斯以旁聽生的身分,跟著帕拉迪諾學習各種美妙的字型,學習在既定空間裡放進不同字型所產生的美學與視覺效果。一九七六年,賈伯斯參與蘋果公司的創設,後來設計著名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強調工業設計美學,賈伯斯將帕拉迪諾教導的字型藝術,一古腦全灌進硬邦邦的個人電腦裡面。

西方的手寫字型,與中文書法精神相近,差別只在中文書法是用毛筆「刷」出來的,而西方的書法則是用硬筆,一筆一畫「刻」出來。

帕拉迪諾刻了一輩子的文字,當時並沒想到,賈伯斯用科技的「○與一」,將他的文字美學推展到全世界電腦使用者的眼前。

一堂字體課影響賈伯斯

藉「○與一」重現文字美

賈伯斯的一生充滿戲劇化,人際關係惡劣,但他與帕拉迪諾之間,卻是極為溫馨柔軟。好萊塢的記者描述賈伯斯與神父的關係,用戲劇化的對比說:「矽谷最喧囂的科技大師,向發誓要謹守沉默戒律的和尚,學習了重要的一堂課。」賈伯斯自己則在許多場合感謝神父對他的教導,例如在○五年史丹福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中,花了三分多鐘提到他旁聽書法課對他的人生、對全世界的電腦帶來多大的轉變。

賈伯斯說:「(帕拉迪諾的書寫字型)是如此美麗、優雅細緻、如此深具歷史感,因此當我們設計麥金塔電腦時,我們讓使用者得以選擇不同的字體(在此之前,所有的電腦都像打字機,只有一種字體),而後來因為Windows電腦模仿了麥金塔,所以今天所有個人電腦的使用者,也就全部都能夠選擇多樣的字體。」如此深刻影響了所有人,而且賈伯斯又不斷在各種場合高聲向帕拉迪諾致敬,但,帕拉迪諾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帕拉迪諾一生過著跟中古世紀修道士幾乎同樣的生活,他的工作設備,就是一支筆、幾張紙、一座適合書寫的木板架,以及自己的雙手;帕拉迪諾未曾使用過電腦。好萊塢將他的故事放上螢幕,記者千辛萬苦找到隱居的神父,問他是否能去看看演得好不好,他竟然回答:「我沒看任何電影。」帕拉迪諾就是堅持侍奉主,堅持他的文字美學,里德大學的那堂影響賈伯斯與全世界的課程,對帕拉迪諾來說,也就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電郵「@」符號由他開創

湯林森改變人們溝通模式

同樣是在七○年代初期,當帕拉迪諾在美國最西岸開啟書法課的同時,一九七一年,在最東岸的頂尖網路高手湯林森(Ray Tomlinson),則寫出史上第一封 Email,徹底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模式。

相較於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或者一八七六年貝爾率先取得專利權的電話,Email 似乎是相對簡單的發明,但是誰都必須承認,電郵是現在我們身邊最重要、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

從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所畢業的湯林森,加入了發展先進網路系統(ARPANET)專案,這是一家稱為BBN的科技公司所研發的專案。

台灣人不熟悉的BBN科技,是一家有趣的公司,在六○、七○年代擁有非常多的先進科技技術。公司以聲學科技起家,尼克森總統的水門案、以及甘迺迪遭到槍殺的相關電話錄音,也都送到BBN來分析。

BBN的聲學技術需要複雜的電腦運算,很早就投入大量資源購入最先進的電腦系統,也因此成為網路技術的先創者,發展出來的ARPANET網路系統,則是今日網際網路正宗的元祖。BBN經過了幾次購併,成為美國國防科技龍頭公司雷神(Raytheon)的子公司,而湯林森也在這家公司終老。

一九七一年,個人電腦根本連影子都沒有,學校、政府機構的電腦中心彼此各自運作,也沒有溝通的需要。簡單來說,當時一位研究員在電腦上做了一件工作,會向電腦管理員申請,排隊在列印中心列印,然後工讀生再將列印的文件投入其他教授或是研究員的實體信箱裡。

老闆沒交代的遊戲之作

讓溝通跨越時間距離限制

湯林森覺得這樣很麻煩,因此利用工作之餘,寫了一個程式,讓不同的電腦只要裝設了同樣的程式,就可以收到訊息。人類史上第一封 Email,就是湯林森在BBN的研究室,用兩台比鄰而居的電腦發送的。後來他告訴《富比世》的記者,因為這是老闆沒有交代的遊戲之作,當時他還特別交代同事:「千萬別告訴任何人,這不是我們該做的工作!」不過,隨著BBN發展ARPANET技術,湯林森的電郵軟體成為愈來愈多研究人員通用的工具,特別是他選擇作為網址之前的代碼「@」,如今每天都有數十億人不斷抓起這隻「小老鼠」,成為人類互動的代名詞之一。

「@」成為人類互動代名詞

他仍安穩過小康生活

有趣的是,與愛迪生、貝爾這些「發明家」截然不同的是,湯林森並沒有為了他的Email 發明去申請專利。即使湯林森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自己卻沒有成為巨富,幾十年來,他依舊在BBN公司上班,過著小康安穩的生活,家裡養了幾隻迷你羊,一直到心臟病發過世為止。

湯林森以及帕拉迪諾這兩位大師,一生單純地執著一件事情,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對的事情,竟也改變了人類的未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83

“堰塞湖”重回高位 企業IPO執念從何而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171.html

IPO“堰塞湖”一直是困擾監管層的難題,歷任證監會主席從郭樹清到肖鋼都曾積極求解。如今,化解積壓企業的重任,又落在劉士余肩上。

根據證監會數據,截至6月2日IPO受理首發企業達801家,而上一次排隊企業數量達到800家,要追溯到2012年11月。經過三年多的改革,新股積壓再創新高,股市的融資功能限制也一直未能破解。

“對監管層而言,現在處於兩難抉擇,不加快發行,積壓會越來越多,但如果加快發行,當前脆弱的市場重心很可能繼續下移。”北京一位券商首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對企業而言同樣也是兩難,要麽繼續遙遙無期地排隊,要麽承擔高昂的沈沒成本尋求其他渠道。“不到萬不得已,企業不會主動撤回。”

分流渠道始終不暢

新股積壓對改革形成較大的負面影響。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其方向無疑是減少審批、加強監管,讓企業更順暢地發行上市。但一般而言,因為大量的企業積壓,使得一旦大規模放開發行,造成的“抽血效應”很可能令二級市場流動性緊張。

目前業內對上述一推論存在爭議,放開發行是否如此可怕,各方莫衷一是。不過,監管層依然投鼠忌器,令改革舉步維艱。

回顧IPO“堰塞湖”歷史,2012年11月15日,證監會公布排隊企業總數達到798家。與此同時,監管層啟動了歷時最長的一次IPO暫停。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四方奔走調研,與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探討市場熱點。面對愈演愈烈的IPO堰塞湖,當時有機構建言,應發展“新三板”化解A股IPO壓力。

以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來化解企業的融資需求,成為證監會一直延續的政策導向。2013年以來,新三板經歷大擴容、大發展,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分流企業上市壓力。彼時,證監會開始反複表態,支持企業到境外上市。事實上,在境內IPO暫停期間,確實形成一波境外上市的風潮,紐交所、納斯達克以及港交所都成為中國企業的優選交易所。

經過一年多IPO暫停之後,監管層對化解“堰塞湖”信心倍增。2013年12月,監管層內部以及與券商進行多次交流,在會議中傳達出非常積極的信號,甚至有監管層人士提出要將在審的700多家企業一年內解決完,同時考慮不再人為控制上市節奏。

不過,新三板分流作用始終有限,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也仍是少數。2014年3月,證監會不得不再次表態,稱IPO企業排隊積壓嚴重,預計審核需要較長時間,鼓勵企業選擇到新三板掛牌、到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融資發展。

然而,去年A股市場一波巨幅上漲行情,又將企業重新吸引回A股。一方面,擬上市企業緊鑼密鼓遞交申報材料,已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也頻頻宣布開始上市輔導;另一方面,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迫不及待地拆VIE、私有化,快馬加鞭回國趕潮。

積壓企業越來越多,發行數量卻依然有限。截至6月2日,IPO排隊企業達到801家,其中已過會120家。今年以來,證監會每月放行一到兩批企業,月融資額在50億~80億之間。

實際上,內部與定增規模相比,也可以看出IPO對企業融資的支持有限。尤其是近三年來,定向增發儼然已是A股市場最主流的股權融資方式,融資總規模、上市公司參與數量、單筆融資額等多項數據不斷創新高。

Wind數據顯示,2012年IPO首發150家,實際募集資金927億元;而當年有164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增發,募集資金規模達到了3782億元。而伴隨IPO財務核查的開展,IPO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全年事實上暫停。

2013年全年無一只新股發行,當年卻有286家上市公司實行了增發、環比大增74%,增發募集資金達3457億元。自2014年起,定向增發市場更是進入爆發式增長。2014年、2015年分別有487家、857家上市公司推進定增,分別募得6734億元、13592億元。從今年來看,截至目前已有58家上市公司完成首發,募資規模為239億元;但已有253家上市公司推進了定增,實際募資規模已達5755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每個月發行10到20家,相較於國際市場而言並不算少。但是相對於龐大的排隊企業規模而言,IPO融資功能已相對偏弱。

企業的IPO“執念”

為什麽有這麽多企業在A股門口排隊?答案有二,追求高估值,規避不確定性。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沖著高估值去的。”華南一家券商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2015年的上漲行情和高估值讓市場各方都提高了預期,到現在這預期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

去年以來的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高估值追逐賽。2015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步伐放緩,數量不到2014年的一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私有化浪潮一波接著一波。特別是去年上半年,A股市場經歷一輪持續上漲,中概股公司紛紛表示將通過私有化從美國市場退市,回歸境內市場。比如奇虎360,2015年6月17日宣布私有化,其謀劃退市正是A股上漲最瘋狂的時候。

“若剔除去年特殊情況的數據,境外市場與A股市場的差距其實沒有那麽大。”前述華南分析人士稱,繼續排隊還是撤回來去尋找新的融資渠道,是企業當前必須面對的選擇。“現在這種市場行情再持續一兩年,企業可能就會比較積極地重新考慮,去境外或去新三板了。”

除了高估值,選擇在A股排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規避政策不確定性。

去年上半年,新三板轉板預期較強,且戰略新興產業板也推進順利,有不少滿足上市條件的企業,在投行建議下到新三板掛牌,等待轉板機制落地後“彎道超車”快速上市。當時有券商告訴本報記者,已有企業與交易所完成接洽,將爭取第一批到戰新板上市。顯然,上述計劃因為改革放緩而沒能實現。“諷刺的是,到頭來發現,排隊IPO反而是最‘快’的捷徑。”

“可以看到政策出現了明顯不連貫性,短期波動性非常強。”上述華南分析師稱,雖然市場已平靜,但“後危機時代”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尚不穩定。在她看來,無論企業還是機構,觀察市場的態度要改變,不能完全以市場化的標誌來衡量市場發展。市場化方向沒有改變,但是也絕不能低估政策變化的擾動性,要將政策變動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納入分析模型。

“這幾年來IPO政策反複變化,對投行業務也影響深刻。投行業務需要穩定的政策預期、明確的規則指引,這樣也能進一步穩定投行與企業的角色和關系、投行與監管層的協作。”華東一家券商投行人士稱,在2013年IPO重啟後,投行人看到一系列可喜變化。

他認為,2015年盡管有股災的影響,但仍然不妨礙這一年是A股市場最接近註冊制的一年。在股災期間叫停IPO之前,IPO發行已經非常順暢和常規化。當時,發行節奏已經穩定、發行規模有明確預期。可惜的是,股災期間被迫叫停IPO,股災之後,註冊制的進程也再次被打回原點。

“要解決IPO堰塞湖,僅加快發行也是不行的,市場承受不住就容易出問題。”前述北京券商首席分析師稱,要改革,就要系統性改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03

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是懷著一顆攻擊之心而來

“我很高興萊溫斯基保留了那條裙子,這可以表明都有誰同此有關。”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上周末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次競選活動中毫無由頭的提到當年克林頓總統同萊溫斯基的性醜聞。而特朗普的言論也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競選陣營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他們在首輪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中所要面對的,是怎樣一位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手。

民主黨陣營頭等大事:幫希拉里“找罵”

民主黨多位策略人士表示,正在準備首輪總統辯論的希拉里競選團隊的當前要務是,物色一位能給希拉里準備辯論的“陪練”,也就是由這位陪練扮演特朗普對希拉里進行多輪、多角度且全方位的攻擊和嘲笑,更重要的是,要和特朗普一樣,質問有關萊溫斯基性醜聞等這樣讓希拉里尷尬的私事。

“有特朗普參加的辯論,萊溫斯基的問題肯定會扮演一定角色。”具有民主黨內辯論“專職陪練”之稱的前奧巴馬顧問克萊格(Greg Craig)表示。在2004年的大選辯論期間,克萊格曾扮演小布什總統幫助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排練大選辯論。2008年,克萊格又扮演共和黨重量級人物麥凱恩,同現任總統奧巴馬一起排練大選辯論。“對希拉里來說,她應該更著重地準備有關克林頓基金會、萊溫斯基性醜聞和華爾街巨額捐款這樣的議題,而不是有關攻擊特朗普的政策立場這樣的議題。”克萊格說。

克萊格指出,除了會說出一些讓所有人都預料不及的言論外,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是懷著一顆攻擊之心而來,並且辯論全程都會在攻擊的狀態中。

曾參與過多輪總統辯論顧問工作的前白宮經濟委員會主管斯普林(Gene Sperling)表示,幫助未來總統排練辯論是一件很“窘”的事,因為你要想盡一切辦法攻擊你的老板。

“希拉里競選陣營沒人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斯普林說,“基本等同於陪練的人上來就說,感謝美國人民,特別是萊溫斯基(讓我有機會對希拉里進行個人攻擊)。沒有人想在和希拉里面對面排練辯論的時候這樣做。”

但是,以特朗普的身份來挑釁希拉里確是當前民主黨陣營最重要的一個任務。“一位候選人不太可能通過贏得辯論來贏得大選,但輸了辯論卻可能導致輸掉大選。”斯普林這樣說。

扮演準總統的辯論陪練並非易事

能夠成功扮演總統辯論陪練這個角色的人,也許好萊塢最好的演員都做不來。通常來說,這位陪練需要具備美國政治中的一切常識,而且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進行學習和研究,還要能模仿辯論對手的語氣和說話方式。比如,在當前大選的情況下,這位陪練就需要反複觀看特朗普在之前的共和黨幾輪辯論中和接受媒體時的所有反應和回答的錄像視頻,從而預測他在同希拉里辯論時會說什麽。

“這樣的工作之前相對容易一些。但今年有了特朗普就不一樣了。”曾“扮演”過小布什等多位總統候選人的克萊格表示,“很有可能希拉里競選陣營要準備多個版本的特朗普。這其中有壓抑自己個性以求表面正常的特朗普,瘋狂的特朗普,介於表面正常和瘋狂之間的特朗普,特別瘋狂的特朗普等,不知道會出現幾個版本。”

在克萊格看來,特朗普甚至可能一出現在辯論現場就攻擊希拉里幫助建立了伊斯蘭國(ISIS),使用私人電郵處理公務泄露國家機密,或者他也會拿辯論的主持人和媒體開刀攻擊媒體對他的不公平對待。“任何事他都可能說,任何人他都可能攻擊,想完全做好準備應對他基本沒有可能。”克萊格說。

民主黨策略專家、曾扮演小布什為前副總統戈爾辯論陪練的布格拉(Paul Begala)表示,扮演辯論對手的的重點是要將自己融入到這個角色中,同扮演角色的外貌和裝扮無關。“所以不是說扮演特朗普的人就要把皮膚塗成桔色,梳著後背頭來陪著希拉里準備辯論。而是說,要極力模仿特朗普的演講風格,和攻擊風格。”布拉格說,“比如,他是否喜歡打斷別人,你需要模仿;他是否喜歡重複,你也需要模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84

防城港天堂角漁村:工業世界碾壓而來

8月的一個下午,海上刮起了北風,當天預報是北風五到六級。廣西防城港企沙鎮天堂角漁村,蘇艷輝的小漁排剛出海灣,離海岸就兩百米,感覺縱搖幅度很大,便馬上掉頭回去。“今天浪太大,船出不了海。”他說。

63歲的蘇艷輝當了四十多年的漁民,對付風浪經驗豐富,但依然嚴肅應對出海問題。北部灣的風浪對他那條十幾米長、用了十年的木制小漁排是一個考驗。“再過兩年就不能用了。”他說,不打算造新船。

出海對老蘇來說只是偶爾解解饞,其他漁民還得向大海討生活,但“魚越來越難撈”。這里的傳統漁業正在逐漸雕零,自發的旅遊業岌岌可危,轟隆作響的工業世界,正毫不遲疑地朝著這個小漁村碾壓過來。

蘇艷輝做了一輩子漁民,曾經靠打漁支撐起整個家庭。  攝影/王曉東

近海魚難打

第二天等北風消停一點後,老蘇開船帶著筆者到離岸大約一海里的地方下了一網,半個小時才撈上來小半桶魚蝦,大部分是正在近海繁殖的幼鯊和龍頭魚,幾條皮皮蝦以及兩只鏊爪呈現出漂亮的天藍色條紋的花蟹。“一共大概有五六斤吧。”老蘇的兒子蘇興升掂著塑料桶說。里面最大的魚是一條紅色的、三四寸長的龍頭魚。小蘇說,“這種魚賣得賤,每斤也就三塊錢”。

回到北京後,綠色和平組織資深海洋項目主任周薇對筆者說,這是因為近海食物鏈金字塔失衡所致。“個體大、生命周期長,在食物鏈中所處營養級高的(漁獲物)種類被個體小、生命周期短和營養級低的種類所取代。”她說,花蟹、皮皮蝦和龍頭魚都是處於食物鏈底層的海洋生物。

企沙鎮是一個傳統的漁業小鎮。天堂角和其他漁村的漁民們在天氣好的時候出海,捕獲,然後靠岸,把自己捕獲的生鮮海產品賣給碼頭上的小販們。水產品公司的冷藏車在碼頭直接裝貨運到各地。老蘇在漁獲特別好的時候,出海一次“可以靠岸四五次”,弄到個好收入。在久遠的1980年代早期,靠著打魚,老蘇成了改革開放最早的“萬元戶”。

老漁民總是沈浸在美好的回憶里。他愛說起當年在海岸邊,“齊腰深的水里就可以撈起大魚”,“退潮之後灘塗上遍地都是海膽,隨便撿”。當年下海用的是單柴油機,後面功率逐漸加大,現在小漁排上已經裝了18馬力的雙柴油機——不過,能夠保證穩定漁獲的海域也越來越遠。

廣西防城港企沙漁碼頭,漁民剛捕獲的海鮮馬上就被人收購。  攝影/王曉東

按照老蘇的漁排油耗量計算,出海來回10個小時,要燒掉400元左右的柴油。100多斤海產品可以換回數千元的現金收入(一斤花蟹在企沙市場上的零售價是35元,批發價在25元),這里面還要扣掉造價十幾萬元的漁船折舊費。早些年政府提供了柴油補貼,按漁船噸位補貼,後來改為所有漁船不論大小一視同仁發放。“今年的柴油補貼還沒發下來,恐怕是沒有了。”小蘇後來告訴筆者。

燃油補貼一直是漁民們保持出海的經濟動力之一。周薇說,農業部管理的燃油補貼從2006年開始發放,到2011年補貼增加了9倍,達到26.8億元人民幣。此後,這個數字沒有再公布。

而在北部灣的近海漁民眼里,即使有燃油補貼,他們也需要走到更遠的海域才能維持穩定的漁獲。算來算去,老蘇帶著點滿不在乎的神色說:“出海掙不了多少錢了。”他的兒子、女兒在防城港的公司里上班。一家人已經住進了商品房,兒孫繞膝衣食無憂。哪天嘴饞了,他還會跟兒子開著那條陳舊的漁船出海下一網,弄點新鮮的海鮮嘗嘗。

魚少了,跟捕撈方式也有關。某些漁民用上了被稱為“絕戶網”的電拖網和地籠。在搖晃不停的漁船上,老蘇用手指指戳戳:“這條漁船用電拖,那條也在用……”但外表看上去一切正常,因為電拖就是普通的漁網加上幾根剝去絕緣層的電纜。沒有通電前毫無危害。一旦通上380伏的電流,“海底五十公分以上,只要是活的東西,統統給吸到網里面去了,就像一把電掃帚”。地籠則沈進海底,各種活物不論大小,進了網統統別想出來。放地籠的漁民往往是傍晚下網,清早收網,為的是避開漁政的檢查。

天堂角漁村人口一千人左右,職業漁民只占其中一成,大多數是夫妻檔或者父子檔。這些年來年輕一輩的人多去外地打工,或者在防城港找個固定的工作。坐在筆者面前這群一臉風霜的漁民,年紀在四五十歲以上。

“漁家樂”限期拆除

按照這個趨勢,漁村本來會逐漸雕敝,但是村子里卻建起了不少兩三層新樓房。

企沙的海濱還算是個不錯的休假之處。海水幹凈透明,海沙很細。雖然村子里只有一條集資修的硬化公路,通往海灘的小路泥濘難行,還要穿過長滿荒草、荒廢的水稻田,但是這幾年總有人從遠方開車過來,為的就是到海灘邊吹吹風,泡個海水澡,讓孩子玩玩沙子。

年老的漁民們看到了靠旅遊賺錢的機會,在海灘上做起了漁家樂。標配是鐵皮棚子、金屬支架、燒烤爐子和塑料桌椅。老蘇家的漁家樂已經變成一片廢墟,有人說“政府把它給拆了”。

想要洗腳上岸的漁民們和筆者圍著塑料桌子坐下來,喝著一次性杯子里的茶,他們面前放著一張通知,限漁民們在某月某日之前全部拆除海邊的漁家樂。漁民們說,他們被告知需要辦理相關證件。可有關部門卻不說上哪里可以辦證。

漁民網上來一條鯊魚幼崽,現在打到的魚,數量與質量都在下降。   攝影/王曉東

“違章建築”,這是官方給出的唯一原因。它讓一群漁民們不知所措。筆者問其中一個漁民:“今後該怎麽辦?”得到的答複是“沒考慮那麽遠”。他瞇著眼,看著筆者身後的海灘。在海灘的盡頭,是一根細長的煙囪,在向外噴吐著一縷若有若無的白煙。

煙囪和下面的工廠屬於金源鎳礦。那是好幾年前填海造地建起來的。鎳礦石從海上來,在這里冶煉,然後銷到海外,或者通過港口北上銷往國內。如果一個人能夠站得夠高,會看見這座鎳礦廠西邊大片荒蕪的土地。它被規劃成鋼鐵生產基地。與之相隔一個海灣,是防城港港區,新的深水泊位正在建設。而在企沙鎮東北部的海濱,紅沙核電站即將建成。農民們的漁家樂被拆掉了,大片的海灣變成了工業用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94

兩年“刷量”暴漲至378億,公眾號“虛火”從何而來?

咨詢機構統計顯示,短短三年內,微信公眾號刷量市場規模從215億元升到378億元,八成營運類公眾號有過刷量行為,一些大號的平均真實閱讀量只有顯示閱讀數的三成,泡沫在數輪循環中越吹越大……

瀏覽量、閱讀量如同電視收視率一樣,成為一個重要指標受到廣告商和投資人的青睞。如今揭出刷量騙局如同拿掉了“遮羞布”,用技術、法律和行業自律等手段,戳破“泡沫盛宴”,已迫在眉睫。

買關註兩年狂增160億元:泡沫在數輪循環中越吹越大

細究數據“造假”的傳播路徑會發現,其與廣告資源不斷湧入互聯網領域,並在各大平臺間迅速流動有著相似的軌跡。

“早幾年微博火的時候,企業會在官微對發布會進行圖文直播,公關公司根據微博轉發量和增長率給企業交代。這期間,官微的轉發數字比平時百倍增加,你覺得會是怎麽來的?”一家公關公司工作人員說,假數字會直接改變廣告主對廣告投放效果的預期,只不過現在造假的平臺從微博換成了微信,數字從轉發量換成了閱讀量。

當資本對直播平臺施以青眼,這一瘋狂又在這里重演。在過去一年里,我國先後冒出了200多家直播平臺,動輒吸引億元級的風險投資。其數據造假更成為泡沫:2015年曾出現一直播平臺顯示觀看人數超過13億人的事件;網友表示某直播使用黑屏長達三小時,仍有20多人“不離不棄”。

虛高的量推升企業的估值,估值帶來的資本湧入讓運營者獲得更多廣告收入,收入的一部分可以再次用於“買關註”,泡沫在數輪循環後越吹越大。一位新媒體業內人士說,從去年開始,微信公眾號的廣告收費標準不斷提高,公眾號年入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並不罕見。造流量賺廣告,於是成為快速獲取利益的“捷徑”。

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咨詢9月29日發布報告說,微信公眾號刷量市場規模,在過去三年里始終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態勢,2014年市場規模為215億元,到現在已升到378億元。80.6%的營運類公眾號有過刷量行為;存在造假行為的微信公眾大號中,平均數據真實度只有顯示閱讀數的30.7%。

揭秘灰色產業鏈:誰是“接盤俠”?

長遠來看,刷量破壞了微信目前倡導的綠色生態,讓原創內容沒法變現,讓微信的廣告增長受到威脅,讓優質賬號沒法和商業賬號抗衡。

微信平臺本身也是刷量的“受害者”。“自媒體和微信是競爭關系。大號能夠自己接廣告,會擠壓廣告商在‘廣點通’體系下投廣告。今年微信的廣告收入可能會破百億元,經營策略正在向廣告進發,進入‘收割’階段。”快俠科技創始人孫巍說,這也是騰訊為什麽向微信刷量“開刀”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內容創業者更是“冤大頭”。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講師魏武揮認為,當微信刷量成為常態,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些實際上訪問量很低的公號因為刷量可以拿到巨額營銷收入,而本分的公眾號因為不刷量卻拿不到生意。

刷量對行業生態的負面影響也正在逐漸顯現。業內人士說,現在投資人對公眾號的投資也越來越謹慎了,投資也在放緩。

微信公眾平臺日前發出聲明說:“隨著平臺的壯大,刷閱讀量、刷點贊數已經成為一條較為成熟的黑色產業鏈。”那麽這條產業鏈,誰是最後的“接盤俠”?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投資人在投資公號時,並非看重其內容或行業影響力,只是做“短期持有、盡快變現”的打算。通過做高其影響力和估值後,再以更高的價格出手,是他們心照不宣的小算盤。專家表示,投資機構不是不知道公號刷量,但是刷量有助於他們盡快找到“接盤俠”,但是刷量被大面積曝光後,“接盤俠”也越來越難找了。

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編輯李興仁認為,這種態勢改變了創新的初衷,讓內容對資本負責,而不是對用戶負責,用說故事提高估值融資,最終是對行業信任度的打擊,是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破壞。

適用罪名不清難懲罰 反刷量或成持久戰

因為刷量而產生的以億計的隱性成本,表面上看是由公眾號、投資人和廣告主來承擔,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隨著企業運營成本的水漲船高,廣告公關費用的日漸增長,這些都會被計入企業成本,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收益,只能讓這些成本由終端消費者消化買單。

但是目前因為刷單、刷量被處罰的案例卻不太多。公開信息顯示,安徽銅陵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曾抓獲一利用網絡刷單為客戶提供虛假業績牟利的犯罪團夥,現場查獲作案電腦20余臺、通訊卡3000余張。令人驚訝的是,涉案人員均為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將自己的“刷單”業務打著“青年創業”的幌子,收集掌握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的商家信息,利用虛擬機登陸商鋪提供刷單服務,不到一年時間獲利近百萬元。

然而要懲罰刷量行為,套上哪條法律條文,著實讓執行者陷入了尷尬。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說,刷量欺騙了第三方,誤導了投資人和消費者對商品服務、質量等要素的判斷,從民事角度說是一種不誠信的欺詐或詐騙行為,涉嫌虛假宣傳,同時又與不正當競爭、虛假廣告“沾邊”。

這讓不少靠刷量謀生的人對於刷量法律風險不在意。“微信很難實現永久性封殺。刷量的產業鏈經過技術的調整,還會恢複繼續走下去。”一名刷量人員說,刷量是給企業決策者和市場部經理看的,證明投放值得,正如微信團隊在官方聲明中所說,反刷量是一種“技術較量”,這種“貓鼠鬥”的遊戲一定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17

兩年“刷量”暴漲至378億,公眾號“虛火”從何而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163

(新華社/圖)

咨詢機構統計顯示,短短兩年內,微信公眾號刷量市場規模從215億元升到378億元,八成營運類公眾號有過刷量行為,一些大號的平均真實閱讀量只有顯示閱讀數的三成,泡沫在數輪循環中越吹越大……

瀏覽量、閱讀量如同電視收視率一樣,成為一個重要指標受到廣告商和投資人的青睞。如今揭出刷量騙局如同拿掉了“遮羞布”,用技術、法律和行業自律等手段,戳破“泡沫盛宴”,已迫在眉睫。

買關註兩年狂增160億元:泡沫在數輪循環中越吹越大

細究數據“造假”的傳播路徑會發現,其與廣告資源不斷湧入互聯網領域,並在各大平臺間迅速流動有著相似的軌跡。

“早幾年微博火的時候,企業會在官微對發布會進行圖文直播,公關公司根據微博轉發量和增長率給企業交代。這期間,官微的轉發數字比平時百倍增加,你覺得會是怎麽來的?”一家公關公司工作人員說,假數字會直接改變廣告主對廣告投放效果的預期,只不過現在造假的平臺從微博換成了微信,數字從轉發量換成了閱讀量。

當資本對直播平臺施以青眼,這一瘋狂又在這里重演。在過去一年里,我國先後冒出了200多家直播平臺,動輒吸引億元級的風險投資。其數據造假更成為泡沫:2015年曾出現一直播平臺顯示觀看人數超過13億人的事件;網友表示某直播使用黑屏長達三小時,仍有20多人“不離不棄”。

(網絡圖/圖)

虛高的量推升企業的估值,估值帶來的資本湧入讓運營者獲得更多廣告收入,收入的一部分可以再次用於“買關註”,泡沫在數輪循環後越吹越大。一位新媒體業內人士說,從去年開始,微信公眾號的廣告收費標準不斷提高,公眾號年入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並不罕見。造流量賺廣告,於是成為快速獲取利益的“捷徑”。

(網絡圖/圖)

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咨詢9月29日發布報告說,微信公眾號刷量市場規模,在過去三年里始終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態勢,2014年市場規模為215億元,到現在已升到378億元。80.6%的營運類公眾號有過刷量行為;存在造假行為的微信公眾大號中,平均數據真實度只有顯示閱讀數的30.7%。

揭秘灰色產業鏈:誰是“接盤俠”?

長遠來看,刷量破壞了微信目前倡導的綠色生態,讓原創內容沒法變現,讓微信的廣告增長受到威脅,讓優質賬號沒法和商業賬號抗衡。

微信平臺本身也是刷量的“受害者”。“自媒體和微信是競爭關系。大號能夠自己接廣告,會擠壓廣告商在‘廣點通’體系下投廣告。今年微信的廣告收入可能會破百億元,經營策略正在向廣告進發,進入‘收割’階段。”快俠科技創始人孫巍說,這也是騰訊為什麽向微信刷量“開刀”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內容創業者更是“冤大頭”。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講師魏武揮認為,當微信刷量成為常態,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些實際上訪問量很低的公號因為刷量可以拿到巨額營銷收入,而本分的公眾號因為不刷量卻拿不到生意。

刷量對行業生態的負面影響也正在逐漸顯現。業內人士說,現在投資人對公眾號的投資也越來越謹慎了,投資也在放緩。

微信公眾平臺日前發出聲明說:“隨著平臺的壯大,刷閱讀量、刷點贊數已經成為一條較為成熟的黑色產業鏈。”那麽這條產業鏈,誰是最後的“接盤俠”?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投資人在投資公號時,並非看重其內容或行業影響力,只是做“短期持有、盡快變現”的打算。通過做高其影響力和估值後,再以更高的價格出手,是他們心照不宣的小算盤。專家表示,投資機構不是不知道公號刷量,但是刷量有助於他們盡快找到“接盤俠”,但是刷量被大面積曝光後,“接盤俠”也越來越難找了。

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編輯李興仁認為,這種態勢改變了創新的初衷,讓內容對資本負責,而不是對用戶負責,用說故事提高估值融資,最終是對行業信任度的打擊,是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破壞。

適用罪名不清難懲罰 反刷量或成持久戰

因為刷量而產生的以億計的隱性成本,表面上看是由公眾號、投資人和廣告主來承擔,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隨著企業運營成本的水漲船高,廣告公關費用的日漸增長,這些都會被計入企業成本,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收益,只能讓這些成本由終端消費者消化買單。

但是目前因為刷單、刷量被處罰的案例卻不太多。公開信息顯示,安徽銅陵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曾抓獲一利用網絡刷單為客戶提供虛假業績牟利的犯罪團夥,現場查獲作案電腦20余臺、通訊卡3000余張。令人驚訝的是,涉案人員均為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將自己的“刷單”業務打著“青年創業”的幌子,收集掌握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的商家信息,利用虛擬機登陸商鋪提供刷單服務,不到一年時間獲利近百萬元。

然而要懲罰刷量行為,套上哪條法律條文,著實讓執行者陷入了尷尬。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說,刷量欺騙了第三方,誤導了投資人和消費者對商品服務、質量等要素的判斷,從民事角度說是一種不誠信的欺詐或詐騙行為,涉嫌虛假宣傳,同時又與不正當競爭、虛假廣告“沾邊”。

這讓不少靠刷量謀生的人對於刷量法律風險不在意。“微信很難實現永久性封殺。刷量的產業鏈經過技術的調整,還會恢複繼續走下去。”一名刷量人員說,刷量是給企業決策者和市場部經理看的,證明投放值得,正如微信團隊在官方聲明中所說,反刷量是一種“技術較量”,這種“貓鼠鬥”的遊戲一定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周琳、葉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55

舉牌方承認為殼而來 武昌魚大股東首表態“堅決反對”

在資本市場,多數舉牌背後往往另有深意。

在監管三封問詢函的連環追擊下,此前剛剛閃電舉牌武昌魚的舉牌方終於亮出了真實目的,承認“為殼而來”有意控股。一直保持緘默的武昌魚大股東則首次公開表示——“堅決反對”,並對舉牌方提出多項合規質疑,指責對方的行為已經嚴重幹擾上市公司的發展節奏。

自9月24日,宜昌市長金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長金投資”)首次舉牌武昌魚,後又與武漢聯富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聯富達”)及楊青等五位自然人結成一致行動人,三方之間的“關聯關系”成為外界關註的焦點。不止一位證券法律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質疑,三方存在隱瞞一致行動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在長金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背後,中概股金凰珠寶實際控制人賈誌宏成為難以避開的關鍵人物,一系列信息顯示,賈誌宏與上述三方資本均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舉牌方兩派“逼宮”遭反對

在監管不斷問詢下匆匆結盟形成一致行動人後,長金投資以及一致行動人終於說出電舉牌的真實目的,即拿下武昌魚的控股權。

10月21日晚間,武昌魚發布對上交所第三次問詢的回複公告,在回複函中,長金投資稱:“有意通過股份增持或其他形式成為武昌魚控股股東,謀 求上市公司控制權,以便於長金投資通過武昌魚的資本市場平臺,進行產融結合運作。”

在此前承諾未來12個月內還將繼續增持,且不少於5%後,長金投資方面似乎已不再掩飾其“野心”。其在回複函中明確表示,將在配置優質產業資產、優化上市公司資產結構的同時,提振武昌魚的經營 業績和資本市場表現,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為各股東創造價值。

但顯然,這一切對於武昌魚目前的實際控制人翦英海和控股股東北京華普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華普”)來說,發生太快。不到一周前,長金投資才剛剛與武昌魚第二大股聯富達、楊青等五位自然人三方結成一致行動人。

北京華普認為,結盟的三方資本此前一直隱瞞了一致行動關系,並對動機表示懷疑。北京華普表示,一直密切關註相關股東的舉牌行為以及相關信息披露情況。此外,還對舉牌方在事前單獨收購股票,事後在被交易所問詢及媒體關註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行動協議的合理性表示懷疑。自稱對相關股東舉牌行為的目的以及未來對上市公司的經營安排等不曾知曉。

“相關股東舉牌且接近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的行為,已經嚴重幹擾了上市公司的發展節奏。”這是北京華普首次對於舉牌方的“逼宮”做出回應。與此同時,翦英海和北京華普方面亦稱,從來未就公司控制權、股權架構和生產經營等事項與相關股東有過接觸或洽談,也不曾達成相關協議和安排。

雖然在口頭上表示對舉牌方行為表示反對,但除了“外患”,北京華普亦難解“內憂”,一方面上市公司連年虧損,另一方面所持股份被全數凍結資產狀況難堪,處於困境之中的北京華普該如何反擊,外界目前尚不得而知。

按照長金投資此前的增持承諾,增持完成後,長金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對武昌魚的持股籌碼將增至20.37%,與北京華普20.77%的持股差距甚微。而長金投資已表示有意控股,這意味著舉牌方或將繼續增加手中股份籌碼。

賈誌宏“隱匿”舉牌方背後

從9月24日長金投資首次舉牌,到後來因監管壓力下,與聯富達等迅速結成一致行動人關系。武昌魚舉牌方一直被外界質疑“早有圖謀”,背後資本或來源一方。

對此,長金投資與聯富達在回複函中雙雙否認,稱資金來源均自有或者其他合法自籌資金,不存在對外杠桿融資方式。不過,除了雙方之間的重疊關系,多次的披露信息讓外界關註到一個更為關鍵的人物——中概股金凰珠寶實際控制人賈誌宏。一系列信息顯示,賈誌宏與長金投資、聯富達等均存在難以撇清的關系。

工商信息顯示,聯富達法人、董事長陳煒為金凰珠寶股東之一,不過聯富達在回複函中稱,陳煒目前已撤出這部分投資,但與金凰珠寶實際控制人賈誌宏保持有商業合作。

除此之外,此前《第一財經日報》還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賈誌宏與陳煒或尚存在交叉任職現象。天眼查顯示,其目前還擔任武漢鑫金凰物業管理公司法人執行董事,以及湖北至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監事,而陳煒亦在這兩家公司任職。

實際上,賈誌宏與長安投資方面亦存在錯綜複雜的關聯關系。

2016 年 5 月,長安信托投資設立了宜昌長安萬景電纜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長安萬景”),並持股 70%。長安萬景又發起設立了長安金色電纜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金色電纜”)並作為執行事務合夥人,而這家合夥企業的子公司目前為宜昌信通電纜有限公司(下稱“信通電纜”)。賈誌宏即為信通電纜目前的法定代表人。值得註意的是,李欣目前也在這家公司擔任監事。

對於這一情況,長金投資方面給出的解釋是,賈誌宏和李欣均為金色電纜合夥LP武漢順天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順天意”)推薦任職。長金投資坦承,做為金凰珠寶實際控制人,賈誌宏與順天意公司控股股東黃毅有經商合作關系。

對於賈誌宏及金凰珠寶是否牽涉長金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逼宮”武昌魚,外界質疑頗多。有證券法律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長金投資、聯富達已涉嫌隱瞞一致行動關系,信批違規。而賈誌宏和金凰珠寶是否牽涉其中最終要看監管如何調查認定,舉牌資金的真實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8

新華社: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近3500公里 巨額投資從何而來?

24條城際鐵路、約3457公里、投資額可能達到6500億元。

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近日已獲國家發改委批複。到2030年,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一個“四縱四橫一環”的城際鐵路網將在京津冀大地上基本形成。

巨額資金從何而來?將近3500公里的城際鐵路如何才能“落地”?記者近日赴城際鐵路建設現場,就人們關心的焦點問題與軌道建設者、政府部門負責人、專家對話。

“將土地開發收入反哺軌道交通公益事業”

記者:京津冀城際鐵路為何采用“軌道+土地”的模式?這將給我國軌道交通建設帶來什麽變革?

郝偉亞(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支持鐵路建設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意見》鼓勵對鐵路站場及毗鄰地區特定範圍內的土地實施綜合開發利用。

長期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軌道交通建設陷入難以盈利的局面。我國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轉變公共產品長期由政府主導的供給機制,利用軌道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收益反哺軌道交通建設。

程世東(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這種模式強調以軌道站點為中心,高密度建設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於一體的城市功能區,不僅節約用地,還能將土地開發收入反哺軌道交通公益事業,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軌道交通盈利模式之一。

“三地責任共擔、利益共享”

記者:“軌道+土地”模式將如何“落地”?

郝偉亞: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京津冀三地共同發起,在三地軌道建設中是一個主體,且三地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按照三地四方《共同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合作協議》,項目建設資金原則上通過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收益實現平衡。

靳銳勇(京唐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這個模式目前正在北京至唐山鐵路項目探索落地。這段鐵路里程149公里,設8座車站,建設工期4年,總投資449億元。目前已經獲得批複,預計2020年前完工。

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作為北京的起點,將按照北京市政府的要求,建成一座大型地下綜合樞紐車站。通過車站與周邊區域的土地綜合開發,彌補鐵路和站點的建設、運營成本。

王中勤(京濱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北京到天津濱海新區鐵路在北京至寶坻段與北京至唐山鐵路共線。建設里程97.8公里,投資238.1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我們在設站上進行了綜合考慮,比如在天津市寶坻區周良莊一帶設站,可帶動這里的“京津新城”;在燕郊、大廠設站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等。

“軌道建設應註意把握建設節奏”

記者:巨額投資從哪里來?會不會引入社會資本?

高明明(“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項目負責人):按照規劃上報的測算,京津冀區域內將建設24條城際鐵路,規模約3457公里,投資額可能達到6500億元。

郝偉亞:軌道綜合土地開發的收益是逐步顯現的。目前,我們申請了一部分比較優惠的銀行貸款投入前期建設,後期將通過票款、廣告及物業等綜合經營收入和土地綜合開發收益等償還貸款。三地將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建設成本的補償方式,由於土地價值不同,有的地方出錢多,有的地方出地多。

蔣道彬(天津鐵投控股集團總經理):軌道建設前期資金需求量較大,但土地開發的培育過程長,要盤活郊區土地短期內有一定難度。同時,投入產出周期較長也會影響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軌道建設中應加強土地綜合開發研究工作,把握建設節奏。

北京:土地溢價收益50%納入軌道交通建設基金

記者:按照我國現行政策,土地一二級聯動開發尚需“破題”,北京有什麽好的探索?

周正宇(北京市交通委主任):近年來,北京市探索了“軌道+土地”收益反哺交通的路徑,按照北京市土地出讓相關政策,帶設計方案辦理土地入市交易工作,成交後土地溢價收益的50%納入軌道交通建設基金。

截至目前,北京一體化設計的地鐵車站約占車站總數的38%,已完成4個車輛段上蓋綜合項目,累計集約用地約86公頃,增加政府土地收入40億元,反哺軌道交通約60億元,提供保障性住房約90萬平方米。

程世東:土地一二級聯動開發是“軌道+土地”模式落地的關鍵性問題,如何“破題”需要各地在現有條件下,探索制度的創新。

“交通先導型布局”:有助於京津冀區域破解“窪地效應”

記者:軌道站點土地綜合開發將釋放哪些“紅利”?

郝偉亞:一個車站就是一個城市“小中心”。對於城市來說,空間得到優化,有助於從根本上治理“大城市病”。

比如,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昆玉河附近的地鐵10號線二期五路停車場項目從下至上依次為地鐵、商業配套設施、停車場、住宅(包括保障性住房)。住房目前已全部售完,相當於“憑空”造出13萬平方米開發量,創造了60億元價值。軌道交通與周邊物業的良好互動,不僅保證軌道客源也能更好反哺建設投資。

高明明:京津冀區域城際鐵路網體現了“交通先導”的規劃理念,不僅解決區域交通需求,還將更關註空間、產業、交通的協調,有助於京津冀區域破解“窪地效應”,均衡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新起點”

記者:軌道+土地模式有哪些創新點?

靳銳勇: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突破了國鐵固有的建設模式,投融資體制改革也實現“破冰”。以前高鐵建設地方不能控股,現在逐步在探索地方控股,中國鐵路總公司更多提供技術、標準等支撐。通過“軌道+土地”一體化開發,突破了傳統依靠資本金和銀行貸款的模式。

蔣道彬:京津冀城際鐵路公司是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適應國家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成立的,下一步應該為運營階段“未雨綢繆”,加強各種運營管理模式的論證,讓運營提早介入,確保這種模式“叫好”也“叫座”。

郝偉亞: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批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新起點。我們希望,“軌道+土地”模式的探索,能夠助力“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打通區域經脈,為京津冀地區構建環渤海經濟增長新引擎,打造世界級城市群貢獻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