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闆嘈交《葉問2》勁收冇慶功

2010-5-06  NM





挾上集餘威,《葉問2》上畫(四 月廿九日公映)四日,勁收一千三百萬,內地上映三天,票房亦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民幣,行內人估計內地票房走勢,可達2.5億人民幣,更有機會破本地票房全年 紀錄,直指三千萬,氣勢驚人。

電影收得,應該大搞慶功宴,今次卻一反常態,乜都唔搞;皆因兩位幕後話事人黃百鳴及老闆鄭強輝鬧不和,連累全 世界包括甄子丹,想話慶功威番一次,都冇機會。左右為難

黃百鳴自退出東方電影後,已傳出跟現任老闆鄭強輝鬧得很不愉快,上週(四月廿六日) 《葉問2》舉行首映禮兼派對,身為該片監製的黃百鳴卻在同一晚搞生日派對,兩人不和白熱化,搞到左右做人難的甄子丹、熊黛林兩邊頻撲,至於導演葉偉信和洪 金寶則明撐黃百鳴,缺席首映禮的派對。

「其實百鳴四月八日已經慶祝生日,但突然又話慶祝農曆生日,擺明搶人,本來熊黛林唔想得失人,諗住兩 邊都唔去,後尾去咗after party,咪要撲埋去生日宴囉,導演同三毛(洪金寶)都唔到,鄭老闆見到咁嘅情況,梗係覺得好冇癮喇。」知情人說。

據 知,東方電影亦因此決定與黃百鳴劃清界線,於首映禮翌日修改《葉問2》的宣傳海報,將原本印有「監製黃百鳴」五個大字刪去,改為「出品人鄭強輝」。

見 好就收

「部戲咁收得,本來應該一條心搞慶功宴威吓,但如果到時情況又係咁,咪盞搞。鄭老闆話會私底下同班演員慶祝,唔會公開搞喇!」知情者 說。

《葉問》系列開拍以來,不但電影鬧雙胞甚至三胞,幕後幾位老闆也是非不絕,先是老闆之一冼國林,因彼此意見不合退出,另起爐灶開拍《葉 問前傳》,餘下的黃百鳴亦於去年辭任東方電影董事局主席,另組天馬電影公司,不和更趨白熱化。

由於票房走勢強勁,已有人提議開第三集,不過 導演葉偉信擺明埋黃百鳴堆,亦有指二人會再合作,開拍「李小龍傳」,至於甄子丹日前亦放風,聲稱無意再拍葉問,見好就收;要原班人馬再開第三集,微乎其 微。

雙胞是非

電影《葉問》開拍以來,是非多多,身為《葉問1》監製的黃百鳴於08年5月宣布開拍計劃,跟在02年已經大鑼大 鼓表示要拍《一代宗師.葉問》,但遲遲未開過工的「澤東」老闆王家衞隔空展開駡戰,王家衞指對方用同一片名開戲魚目混珠,操守有問題;不過黃百鳴即回應 「葉問」沒有登記戲名,亦沒有版權,就算同身為兩部電影顧問的葉問兒子葉準,也贊成盡快開拍。如今《葉問2》再大收,相反王家衞執導的《一代宗師》至今仍 未拍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

內房老闆爛賭濠江豪輸十億押股再借廿億 李華華

2001-05-10  AD





 

最近有關內房股 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新近有一單喺澳門傳過來嘅消息,指一隻去年底成功在港上市嘅內房股,老闆外表官仔骨骨,吸引到好多城中富豪同佢做朋友,但原來佢係 「爛賭二」一名,喺澳門賭場輸過億元,甚至有講法話佢輸咗十億元。據講,呢位內房股老闆除咗自己喺澳門豪賭,有時仲會跟其他內房股老闆一齊對賭o忝。

唔 知係咪輸得甘,江湖傳聞,呢位「爛賭二」老闆最近向幾間金融機構及內地富豪以超高息借錢,想借廿幾、三十億元,佢用自己嘅股份做抵押,抵押方法又非常有創 意,總之要令人估佢唔到。不過咁,佢隻股票最近好似食咗瀉藥咁,市值不斷下跌,佢啲股份都越來越唔值錢!

轉過另一個話題,講開內房股股價下 跌,華華發現,眾多內房股當中,呢兩個月最積極回購公司股票來支持股價嘅內房股,係雅居樂(3383)和中渝置地(1224),雅居樂四月底至今回購咗接 近7000萬股,令到股價可以企喺8、9元。目前好多內房股唔係籌錢,就係留番多啲錢喺自己口袋,肯低位回購嘅內房股都算係逆市奇葩。

神冠 食字灌腸、冠軍兼備

賭仔好多時迷信,又話改名又話盛咁想搶個意頭;估唔到有成30年歷史嘅神冠控股(829),改個名都會玩食字!

神 冠創辦人、主席兼總裁周亞仙同華華講,「神冠」呢個名其實係食「順利灌腸」諧音,亦有「神州冠軍」嘅意思,仲食埋廠房所在地「神衝」個舊地名o忝!

周 主席話,其實神冠79年成立時唔係叫神冠,只係好簡單直接咁叫做「吳州蛋白腸衣」,之後用咗10年時間做科研,到90年先開始將產品推出市場,但由於技術 唔夠好,啲腸衣一浸落90度嘅熱水就爆晒,要再用多幾年時間,先搞掂呢個問題。

周主席話,公司喺大約93年時改名做神冠,之後雖然一路仲蝕 足10年,去到03年先開始有錢賺,但都叫做順風順水。周主席笑笑口話,公司賺錢係因為技術提升咗,同改名無關,若果改名真係咁勁,佢一定會日日同公司改 名喎。

周刊致歉賽迪信譽得保

所謂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名呢樣嘢係好緊要嘅。

但喺財經界打滾,名堂就不及信 用重要,一時三刻未打出名堂,唔緊要,只要有信用,名同利遲早都會自動行埋嚟。近嚟專做上市顧問嘅香港創業板公司賽迪顧問響大陸就傳出「見錢辦事」嘅傳 聞。

內地《理財周刊》更加以「證監會暴怒:賽迪顧問造假涉及100公司給錢就辦事」為題大造文章,篇文仲言之鑿鑿話「賽迪顧問被證監會正式 立項調查」。雖然財經界人士一向都唔會「做義工」,不過,賽迪以研究及發表獨立研究報告為主,俾人立項調查就真係唔使撈。

點知原來係《理財 周刊》報道出錯,賽迪梗係第一時間發聲明,仲話今日出版嘅一期《理財周刊》會刊發《致歉聲明》,指報道內容「賽迪顧問造假涉及100公司」內容與事實不 符,並且收番嗰篇報道同埋向賽迪致歉。

賽迪響公告亦好似好大方咁接受道歉,仲建議其他傳媒要引以為戒o忝,雖然係名譽攸關,但係都唔使將條 氣唔順呢個事實擺到咁明嘅。

RBS出app『目及』 實牛熊證價

科技日新月異,有時會為我哋帶嚟唔少不便,但iPhone呢 嚿嘢雖然有好多人都話唔方便,香港地就大把人用緊iPhone,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吼準呢個商機,推出iPhone app畀大家下載,係首家本港發行商推出窩輪同牛熊證應用程式。

蘇皇衍生工具負責人梁麗珊講笑咁話,呢個程式啱晒返緊工嘅投資者,偷偷哋喺 公司『目及』實窩輪同牛熊證。

講番個程式,華華覺得最方便梗係個搜尋器,只要㩒幾個掣,自訂到期日或溢價折讓等,已經可以喺幾百隻窩輪入 面,揀到心水對象。

蘇皇話呢個只係初版,下半年再推出加強版,事關已經有其他發行商做緊嘢,將會推出iPhone程式,無論點都好,日後投 資者睇資訊,又多一個選擇。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58

為何在香港情況類似,上市公司老闆肯定有問題,反而要求法院請求公道?-大凌國際(21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499


大凌那個case,應該向大股東要求清盤,去該貼新聞中bold了的字更可反映他的立場絕對有偏頗,受到某些人的影響(未必一定收了錢),可能不懂財技及公司法律,以為這樣就對股東好,結果對大股東更好,然後去幫那些不懂的人,所以翔哥是好心做壞事,最終反被那些人欺騙


明明就是大股東有錯在先,利用上市公司向下炒,並利用一些騙錢交易,去幫自己漁利,台灣的小股東會主動出信給大股東要求反抗侵略的行為,但香港的小股東因大股東漁利,給停牌了,反而要求監管當局去幫壞人賺錢,讓他好好過下去,我真的不懂那些告訴的人邏輯是甚麼。


我再次建議小股東,不要要求復牌,使更多投資者受到傷害。豎NAV較停牌前股價高(現時NAV是9.36仙,股價是1.3仙),應該集齊股票,提出動議,要求大股東以帳面值回購證券行業務及投資,然後把公司清盤,然後利用所得向股東派發剩餘資本,並提出另一告訴大股東的失誤索償,以保障自有權益不受傷害。

歡迎大凌苦主提出清盤動議,不要讓某些既得利益者支持復牌提議,繼續利用上市公司向股東漁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8

中環在線:大快活老闆自己加薪23% 李華華

2010-7-30  AD





 

早排牙痛咁聲話 最低工資定喺33蚊就要發盈警嘅大家樂(341)主席陳裕光,有人工加,佢對手大快活(052)噚日出年報,主席羅開揚(圖)上年人工750萬,比前年升 23%,主要係多咗134萬花紅。CEO陳志成仲犀利,加人工77%去到305萬,花紅由25萬去到114萬!又話最低工資超過30蚊可能炒人兼執笠,唔 係好難同股東交代?咁老陳同老羅又諗住點同股東交代佢兩位嘅加薪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63

中國小店老闆 靠賣髮夾買房

2010-7-26 TCM





小曾,二十八歲。兩年前,從湖南老家到深圳擺百貨攤,曾經只是一個鄉村小學老師的她,月收入從在老家人民幣一千元到最近擺攤五千元,兩年時間成長四倍。

兩年前她來的時候,深圳剛好遇到金融海嘯,房租便宜,她盤下一個一坪大,像店又像一個鐵皮的房子,做起小商品生意。賣兩毛錢一只的髮夾、兩分錢一根的橡皮筋;也賣五十元一隻的羊絨娃娃。

店,就開在全中國農民工最密度最高的地方:深圳龍華富士康大門口。

她在中國最窮一群人待的地方,卻創造了個人收入最快成長的成績。

每天賣掉一千根橡皮筋、一千只髮夾不在話下,賺小數點後三位的利潤,樂此不疲。她店裡商品銷售的現金流量快速成長,比一年前多出一倍營收。

景氣回暖 一車車的工人都進到富士康工廠

一年前,全球景氣開始回暖,深圳這個全球電子製造業的中心,農民工大量回潮。雖然跳樓事件剛發生,但小曾對我說,「每天還是有很多人一整車、一整車的人,進到富士康工廠裡面。」

深圳,是全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中國農民工生存狀態最寫實的調查場地。

而它也是反映中國經濟結構開始轉變之後,中國民間消費力崛起的最佳觀察地點。

過 去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一直是靠進出口,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中國過去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的原因,是資產財富過多集中在國家手裡,政府 的徵稅也取走了太多民間收入,「國富民窮」使得民間消費占經濟比重偏低,而太多財富及收入集中在政府手裡,使得經濟產能不斷膨脹,最後反過來強化中國對出 口經濟的依賴。

這種過度依賴出口的成長模式,從二○○八年金融海嘯到近來歐洲債信危機,開始面臨挑戰:當外國經濟自身難保,不再購買「中國製造」的東西時,中國經濟成長動力將何處尋?

本來,中國過去是靠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以公部門力量拉抬經濟,但從最近官方發言來看,這個現象已出現些微變化。

鼓勵消費 取消農業稅、最低工資連年上漲

今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國官方網站新華網的一篇文章〈中國經濟應該如何調結構、促消費〉透過中央黨校教授曹新的話,把中國的政策描述得更清楚:「必須擴大居民最終消費需求。未來中國擴大內需的重點在於居民消費需求增長,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著力點。」

進出口不可恃,政府刺激不可久,民間消費才是帶動經濟的長久之計,從這個角度來觀察中國推出的一連串政策,就順理成章。

一, 中國取消了農業稅,這一項稅費負擔一年約兩千多元,家不缺錢也就鼓勵九○後小孩花錢;二,農民工每個人都有社保(醫療保險),並且可以異地劃轉(將社保轉 回老家)了,不再擔心生病問題;三,大陸最低工資連年上漲,二○一○年七月深圳將突破一千一百元,加上富士康提出的加薪計畫,使得更多的農民工開始有了盼 望,預期到未來收入至少上漲二○%。

花旗環球證券在今年七月初的研究報告預估,中國非技術員工未來五到十年內,工資每年將有一五%至二 ○%的成長,而技術性員工工資的年成長率預估為一二%,同時花旗也預估民間消費在未來十年會成長五到十個百分點,到二○二○年占GDP比重將達到四○%至 四五%(目前約三五%)。

工資調漲帶來消費崛起的趨勢,小曾早已注意到了。

她兩年前就開始留意大陸各地上調基本工資,按她計算五年前農民工月收入一千元,五年後農民工工資兩千元。「收入的增長,自然會帶來消費的提升,都上漲一倍了。」小曾說。

最近一年,小曾店面的營收持續不斷的上漲,讓她賺了盆滿缽滿。

她自己總結,「現在小孩(九○後)跟我們以前不一樣,從來不存錢,幾乎每個人都是花光。」這些反映到小曾店實際景氣程度,就是營收增長一倍,比一年前多營業兩個小時。

店只有一坪大,面五顏六色掛著各種小飾品,突然一個富士康員工走過,一口氣買了五十元的東西,占到她一個月收入二‧六%。

從 早晨、黃昏到傍晚,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的她,「工人白天下班,我就出攤搶夜班的生意。一直到晚上十點等白班工人下班高峰過了,才下班。」「最長的時候,我 們的隊伍可以排到店門外。」她說,這是積少成多的經營策略。雖然,小商品賺的「小」,利潤只有小數點後面三位,卻圓了她一個翻身夢。

老家,是一片稻田和一幢茅草屋,從沒想過變成城裡人的她,因為中國民工消費力崛起,從沒想自己也有機會在深圳考慮買個小房子,安個家。

場景從工廠林立的深圳,轉到天子腳下的北京,這裡的人也已經感受到中國民間消費力的提升。在北京著名的藝文咖啡館「雕刻時光」遇見台灣人莊仔。本名為莊崧冽的他,一九九三年來到北京,所開的「雕刻時光」已經是藝文咖啡館的領導品牌,目前已經開了十二家店。

從現在到明年,莊仔預計還要開近十家店,比起過去一年兩家的拓店速度,等於是以飛快的速度前進。「現在景氣是回來了嗎?」本刊記者提問。

「如果海嘯之前是一百分,海嘯時可能掉到六十五分,但現在大概回到九十五分、九十八分左右。」他回答。

實力驚人 北京,一盒雞蛋賣人民幣三十元

身為一個庶民,莊仔經歷了一盒雞蛋人民幣三十多元、單次游泳門票一百元,甚至一斤喊到六十元水蜜桃的價格震撼,同時也看到了北京人花錢不手軟的樣子,一件一、兩千元的本土設計師品牌衣服,大家趨之若鶩,「中國人的消費,真的很囂張。」

中國經濟結構從外貿轉向成民間消費,對全球景氣是一件好事。

國 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Olivier Blanchard)在七月初就說:「中國政府近期允許人民幣升值行動的方向是正確的,中國正轉向更大程度上依靠內需來拉動經濟成長,以及增強人民幣匯率 彈性的動作,是值得稱讚的。」不管是透過人民幣升值來提升民眾購買力、或是調漲薪資,中國民間消費的成長,已是當前全球景氣復甦還在未定之天時,許多人的 希望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79

利字當頭:八十後老闆 利世民

2010-8-11  AD





 

以下,是一個八十後老闆對九十後打工仔,非常有啟發性的一段對話。

八 十後:「我都係勸你這種大學生,無謂繼續喺呢間細公司捱苦。十年前,我就好似你一樣,喺電訊公司做data entry;打100個record,有50個搞錯,非常之hea。可惜,呢類data entry工作,老早搬晒去大陸。你想做呢類工,返大陸搵啦。」九十後打工仔不知如何對應。

八十後老闆見夥計一聲不響,繼續教訓:「如果你話:『得少少錢,又要請大學生』。

我想話你知,讀大學係你個人嘅選擇,無人逼你。我又唔一定要請大學生。你讀完大學,並唔代表你真係做得嘢。呢一點,希望你呢一刻會明白。算罷啦,我都係打算炒咗你。不如你話我知,點解我要留你?」

九 十後:「老闆,我以後唔敢返工上網,我會努力做嘢。」八十後:「努唔努力,你自己先知。不過你hea,最終蝕底係你自己。我唔介意你同我講:『老闆,我要 幾多幾多。』只要你值呢個價,幫我搵到條數,我真係好樂意畀。又或者,你條氣更加唔順,自立門戶搶我啲客,我都只會話你叻仔。做生意,預咗同人爭生意。我 寧願一個抄我橋嘅人同我爭。你明唔明?」

收咗人工就要交貨

九十後打工仔繼續無言以對。八十後:「呢度唔係學校,你頭先嘅語氣就好似中學生見訓導主任。喺辦公室,唔該你明白乜嘢叫deliverables。我出錢請你,唔該你秤吓自己交嘅貨值唔值。如果連呢樣都唔識,你又點同我講價?」九十後打工仔仍然沒有任何回應。

這位八十後老闆,和世民相識於十多年前。那時,他讀完中七便入行做珠寶。十多年了,他三十出頭,雖經歷過三次大型金融危機,但他有三層物業在手上。誰說香港沒有白手興家的故事?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1

中環在線:繆美詩做完新娘做老闆 李華華


2010-10-08  AD





 

亞洲電視前新聞主播繆美詩自從去年底辭去領匯(823)企業傳訊主管職位後,沉靜一排,原因佢不知幾忙,今年5月新婚,7月就開咗間公關公司,35歲就自己做埋老闆娘,脫離打工仔行列,真係令人羨慕。

繆美詩間公司名為銘善顧問,佢同華華講,公司多數做同公共事務有關嘅生意,客戶包括小巴商會、速遞商會同埋藥廠等等,財經方面嘅客戶就唔係咁多。

不過,佢最近就幫上海財經大學同埋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喺香港搞咗個「匡時財經論壇」,以促進港澳台與內地的金融財經才俊交流。

呢 個論壇將會喺今個星期六(10月9日)舉行啟動禮,仲會有啲「花臣」嘢,就係搵咗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同埋憑一句「跳出香港」成名嘅前「天氣女郎」黃婉曼 講吓理財之道,兼且作交流對話,作為呢個論壇嘅前奏。呢個部份令華華聯想到,之前科技大學請咗周秀娜出席一個學術講座,唔知今次呢個論壇會唔會因為咁而座 無虛席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

中環在線:米蘭站老闆業主賣舖 李華華

2010-11-24  AD




 

專賣二手名牌手袋嘅米蘭站,老闆姚君達上星期五啱啱一擲8000萬,買埋本身租緊嘅尖沙嘴漆咸道南地舖(漆咸道南81號F至K號舖,有成2800平方呎),實行先租後買,何解會喺地產寒潮中做大豪客呢?

 

姚 君達同華華講,米蘭站近10年都係租緊其中嘅F至H號舖,由於個舖搵到錢,佢一路都想據為己有,呢5年以嚟,成日業主賣畀佢,到近排個業主先肯割愛。o 依家個舖除咗米蘭站之外,仲有3間時裝店,佢諗住下年啲時裝店租約期滿之後,就收返嚟打通自用,每個月至少慳30幾萬租。

華華醒起,姚老闆買舖嗰日,撞啱政府出招打壓樓市,收緊商舖按揭喎,姚老闆仲話要攞舖價一半,即係4000萬出嚟做首期,都絕對冇問題……各位幫襯米蘭站嘅女士,你話你哋幾咁貢獻良多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2

「慶城街一號」老闆薛永祥低調賺大錢 讓陳飛龍掏二億開店的餐飲大亨

2010-12-06 TWM




平常不愛在媒體曝光的鄉村餐飲集團董事長薛永祥,在「慶城街一號」試營運後意外曝光,為何老饕企業家陳飛龍願意壓寶兩億元開餐廳?房產大亨與市場攤販爭相捧錢找他投資?薛永祥究竟有何能耐?

撰文.林讓均、黃筱雯

十一月二十二日,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在開幕典禮上,對著滿室的貴賓開心宣布:南僑集團旗下第一家潮廣菜餐廳「潮江燕」,與德國啤酒餐廳「寶萊納」,正式進駐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捷運站旁的「慶城街一號」。

一時間,大家紛紛打探「慶城街一號」是什麼來頭?主人是誰?居然有辦法令陳飛龍這位老饕級企業家動心,讓他大手筆斥資兩億元、打造共六百多坪的「潮江燕」與「寶萊納」,成為慶城街一號的最大租商。

其實,讓陳飛龍押注兩億元開餐廳的神祕老闆薛永祥,開幕當天就默默坐在台下,只是刻意閃躲媒體。低調的薛永祥今年五十一歲,是鄉村餐飲集團的董事長,旗下掌有兩家專賣老江浙菜的「上海鄉村」餐廳,以及五家專辦創意婚宴的「晶宴會館」。

主打「食廈」訴求、八成空間用來做餐飲的「慶城街一號」大樓,在九月中就悄悄展開試營運。不只試營運低調,薛永祥就連入主慶城街一號,也是鴨子划水般的安靜作風。

擅長經營餐飲業的草莽英雄今年二月底,慶城街一號的前身「先施百貨」吹起熄燈號,一個月內整棟大樓馬上蓋起帆布、大興土木,不到半年,就赫見先施大樓已掛 上「慶城街一號」的斗大招牌。外界這才打聽到,原來為了拿下慶城街一號的經營權,早在二○○八年九月,薛永祥就與先施百貨業主「德安集團」旗下的德安開發 共組「食祿軒餐廳公司」,上海鄉村集團共持股六成,而德安開發則持股四成。

為什麼這兩大集團會連手?而且拱出薛永祥來擔任董事長、負責整體經營?「因為德安集團發現,我們薛董實在是太會「惦惦賺錢」︵默默賺錢︶了!」鄉村集團內 部人士透露,六年前薛永祥創立晶宴會館之後,就陸續向德安集團承租一、二樓店面,而且地點都選在台北縣市的精華地段,租金相當昂貴。

德安集團當了晶宴會館五、六年房東之後,才驚訝發現,原來鄉村餐飲整個集團年營收可以達到十五億元,看起來翻桌率不高的上海鄉村,創立二十四年來一直在賺 錢;而平常空蕩蕩、周末才有人去的晶宴會館,居然年營收也高達八到十億元。因此,在先施百貨要收攤時,德安集團董事長黃春發連忙找來薛永祥,要和他一起做 他擅長的餐飲生意。

撇除餐飲大亨的光環,學歷為高職的薛永祥,私底下喜歡穿拖鞋、短褲、騎機車到處吃路邊攤,是部屬眼裡講話很大聲的「草莽英雄」。

「賺小錢」哲學發揮到極致身為長子的薛永祥,從小就在祖籍無錫的父親所開的餐廳幫忙。但因為個性刁鑽會找門路,薛永祥在二十多歲就因為批酒生意賺了一千多 萬元的第一桶金。二十年前他帶著這桶金前進中國代理B.B.Call震動感測器、賺取暴利,沒想到賺到的錢卻轉手被騙光,他這才回到家裡開的餐廳,乖乖洗 碗、承接家業。

「我們老闆到環南市場去,是一路走、一路打招呼的!很多攤商都合作二十多年了!」慶城街一號總經理陳靜平說,每年上海鄉村整個集團在環南市場的採購金額就 上看兩億元,甚至有豬肉攤專門供應上海鄉村鎮店名菜「烤方」所用的、一條豬身上只有兩片的三層肉。據了解,光是幫上海鄉村供應這種豬肉,這家攤商一個月就 能入帳一五○萬元。

也因為跟著薛永祥就有賺頭,十多位與薛熟識的環南市場攤商一聽聞「慶城街一號」投資案,竟紛紛捧著數百萬元不等的資金想要入股,這也形成了薛永祥帶著十多位市場攤商一同「創業」的有趣現象。

但不愛看財報、做生意憑直覺,也不擁房地產的薛永祥,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投資術,說穿了是把「賺小錢」的哲學發揮到極致。

陳靜平說,經常親自到市場採購食材的薛永祥,藉著和攤商的好交情,來免去倉儲成本,「例如我下單五千條魚,但我現在只用一千條,就只要付一千條的錢,其他 四千條就存在攤商那裡!」而在慶城街一號,薛永祥則打算把整個地下一樓美食街的十二家店全部包下來自己做,這個在台北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讓陳飛龍也想複 製到對岸,以此大賺現金財。「他算過,如果攤位租給業者能賺二○%、營業利潤有二○%,何不四○%全都自己賺?」陳靜平表示,美食街沒有多花錢設置大坪數 廚房,大部分的菜都可先在中和的中央廚房,透過標準流程做好半成品的「真空復熱包」,再送到各處餐廳、熱一下就能上桌。

陳靜平說,二樓以上的主題餐廳走的是奢華風,「我們定位為『台北之心』,因為鄰近松山機場、又有捷運加持,相信未來可以招攬兩岸的高階商務客!」慶城街一號能不能成為美食版圖中的「台北之心」,考驗著薛永祥的經營功力。

薛永祥

出生:1959年

現職:鄉村餐飲集團董事長

學歷:高職

事業體:上海鄉村、晶宴會館、慶城街1號;去年集團營收約15億元

「慶城街1號」主打餐廳

潮江燕 3F

耗資1.2元億的潮江燕潮廣餐廳,為重現往日「金島餐廳」的奢華氣派,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砸下數百萬元,打造33個特製水缸養海產。

寶萊納啤酒餐廳 2F

陳飛龍另一大作德國啤酒餐廳寶萊納,耗資8000萬元,提供鮮釀德式啤酒,搭配道地德國肉腸,享受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暢快。

The Boiling Seafood

美式海產店 B1

食祿軒集團的自有品牌,特別遠赴美國加州取經,道地美式風情,餐點份量十足,價格卻平易近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4

該集體決策還是老闆說了算?

2010-12-13  TCW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以下 簡稱李):今天要與你談的主題,簡單說就是,以老闆為中心的強人管理模式(Dictator Leadership)較有效,還是西方主流的以團隊參與為主(Democracy Leadership)的民主管理較好?這是許多台灣與中國企業正在面臨的領導議題,也是東、西方企業在領導統御上很大的差異處。

多數的中國、台灣企業,執行長都還是最初的創業者,他們本來就喜歡跳脫現有框架、保有決策彈性、以及靈活的做事方法,這種領導,部屬很自然會揣摩上意,或 跟隨老闆的最後決定。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與經理人學習西方民主式的領導風格,以你多年提供中國企業諮詢服務的經驗,你認為西方民主式的管理會是這些企 業的選擇嗎?

強人領導沒出現問題,為何要改變?

波士頓企管顧問資深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麥維德(David C. Michael,以下簡稱麥):如你所說,許多中國企業仍然由創辦人所領導,他們擁有強烈的定見。然而,這類企業常只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生存:第一,它所在 的市場仍有很多空白地帶(white space or open opportunities);第二,它以特定的商業模式,掌握這些市場空白地帶,成功關鍵是快速執行特定的商業模式,強人或威權式的領導風格,很容易在 這種環境下取得成功。

問題在於,當環境改變時,這樣的企業最終會「撞牆」(hit the wall),可能是市場縮小,或者新的競爭模式出現,亟需新的商業模式;或者創辦人面臨退休,接班卻後繼無人。

李:我同意你的觀點,但對這些強人領導的企業來說,「撞牆期」其實還沒有真正發生,許多企業仍認為它們享有市場空間……。它們非要改變不可嗎?

麥:沒錯,改變很難,但今天這些領導人面臨的改變壓力已越來越大。第一個壓力來自於公司治理,如果公司要上市,從資本市場獲得再成長力量,投資人與獨立董 事會要求企業的治理更為現代化;第二,市場競爭會帶來管理變革的壓力;第三種改變的力道,則來自於人才市場(talent market)。在中國,年輕的人才雖然敬佩有決斷力的領導人,但更渴望具有彈性的領導方式。

我的建議是,在你迫切需要更進階的管理能力前,先逐步建立它,讓自己有能力建立一個多元能力的團隊、能從不同的市場吸收菁英、能在多語環境下執行管理工作,否則,即使機會來了,可能也沒辦法駕馭。

李:但大中華區,許多頂尖人才到跨國企業工作,人才市場的改變壓力,也許沒那麼大?

麥: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觀點。事實上,(歐美)跨國企業正面臨人才荒,過去它們提供人才最具吸引力的生涯發展計畫與品牌,但目前許多中國領導人正在建立跨國 企業,在成功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之後,也在管理制度上有了變革。最好的人才會選擇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擁有發言權?或者成為機器中的一部分?我認為,中 國頂尖人才將要求更具參與式與民主式的領導風格。

對員工來說,真的喜歡參與決策嗎?

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想要參與民主式管理。他們或者想要分享權力,但他們也知道,一旦是由強人來下決定,他們也降低了下決定的風險。

麥: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即使是強人領導,也有不同的風格。有一種是非常負面的懲罰威脅式領導(corrosive style of leadership)。「我所說的,你要百分百執行到底。」這會殺掉主動性,創造表面功夫及決策的盲點。

第二種是比較正面的,我稱之為堅定結盟式的領導(decisive and affiliation building leadership),領導人有明確願景,儘管強勢,他仍會花時間創造一種像是家庭般感受的團隊氣氛,並鼓勵員工的主動性。這仍不是民主式管理,因組織 成員的待遇並不公平,只是人們覺得自己較被授權(編按:民主式領導是領導人高度授權,鼓勵部屬擔負決策責任,強調集體參與,成員權力距離較低,組織有高度 適應環境變化彈性)。

一個好的領導人,有較強的自我察覺力,他們確實了解這兩種風格之間的差別。強人領導的好處是願景清楚、決策過程清楚,但同時,頂尖人才願意參與並貢獻己長,才不會因回饋機制斷絕而造成盲點。

如何讓強人式領導融合西方民主?

李:許多中國領導人對於領導與管理來自於創業與人生經驗,他們年輕時根本沒有受過MBA(管理碩士)的訓練,也未必認為西方的管理方式可行。

麥:我的意思是,對於這裡(台灣╱中國)領導人的真正挑戰,在於管理方式是否能夠進化,並且具有適應環境的彈性。你看,賈伯斯(Steve Jobs),他所創辦的蘋果電腦(Apple)與皮克斯(Pixar Studios),領導風格大不相同,但兩者都很成功。皮克斯的成功是給予創意專業人才舞台,蘋果的供應鏈則擁有像軍隊般的紀律,如果賈伯斯的管理方式不 與時俱進,他不會有今日的成功。

李:我最近常聽到不斷增強的聲音在說,我們(台灣╱中國)應該建立一套符合中華文化特色的管理風格,你如何看待這樣的想法?

麥:單以西方與東方來區別管理方式,可能太過簡化。許多中國企業放眼全球市場,成為新跨國企業。其中有些已在香港上市,像利豐、德昌電機、敏實集團等,他 們是發展新形態中國跨國企業最佳案例。這些企業多有跨文化團隊,有明確願景及果斷領導風格,又有跨國管理能力,能吸引不同背景人才。

李:許多企業認為管理越簡單越好,因建立制度很麻煩,不如應環境而變?

麥:簡單是好的,但我們要的是適當的簡化,保持簡單的前提是你了解你要採用的管理方式是適合環境挑戰的。有個好例子是肯德基(KFC)中國,現在肯德基(超過)三○%全球營收來自中國。他們成功是因找到適合中國的模式,並快速把這套模式擴張出去。

李:(笑)你知道他們管理團隊許多來自台灣麥當勞?

麥:是的,這也反映肯德基全球總部經營彈性,他們願意聆聽並接受台灣團隊,擁抱人才就是擁抱市場機會。

李:不過,你如果要分權給人才,必須想清楚,如何能信任他們,建立制度化的信任基礎。

麥:有個字眼,我們今天還沒有提到,就是風險。假使領導人只與共事數年、已信任的人工作,因覺得這樣較沒風險,但事實上,環境改變快速,只仰賴那一小群 人,是不足以應付變化的。肯德基沒找美國團隊打中國市場,而讓台灣團隊去找新的營運模式,這種模式其實是風險更小一些。

結論:有效經營離不開對於機會與人才的掌握,而管理的核心任務是在,創造一個讓人才實現機會、創造價值的組織平台。在具有獨占機會的環境下,管理的有效性 高低應不至於影響結果;但在快速變遷的競爭環境下,領導風格與管理適配度便扮演關鍵性角色。強人領導模式具有決策快速與行動靈活的優點,但威權管理模式的 紀律很可能抵消組織的創新反應能量。面對跨國營運的管理挑戰,新興跨國企業若能在強人領導與決斷力支持下,兼容多元菁英人才的創新與變革動能,仍可能發展 出文化適配的雙元管理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