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小店老闆 靠賣髮夾買房

2010-7-26 TCM





小曾,二十八歲。兩年前,從湖南老家到深圳擺百貨攤,曾經只是一個鄉村小學老師的她,月收入從在老家人民幣一千元到最近擺攤五千元,兩年時間成長四倍。

兩年前她來的時候,深圳剛好遇到金融海嘯,房租便宜,她盤下一個一坪大,像店又像一個鐵皮的房子,做起小商品生意。賣兩毛錢一只的髮夾、兩分錢一根的橡皮筋;也賣五十元一隻的羊絨娃娃。

店,就開在全中國農民工最密度最高的地方:深圳龍華富士康大門口。

她在中國最窮一群人待的地方,卻創造了個人收入最快成長的成績。

每天賣掉一千根橡皮筋、一千只髮夾不在話下,賺小數點後三位的利潤,樂此不疲。她店裡商品銷售的現金流量快速成長,比一年前多出一倍營收。

景氣回暖 一車車的工人都進到富士康工廠

一年前,全球景氣開始回暖,深圳這個全球電子製造業的中心,農民工大量回潮。雖然跳樓事件剛發生,但小曾對我說,「每天還是有很多人一整車、一整車的人,進到富士康工廠裡面。」

深圳,是全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中國農民工生存狀態最寫實的調查場地。

而它也是反映中國經濟結構開始轉變之後,中國民間消費力崛起的最佳觀察地點。

過 去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一直是靠進出口,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中國過去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的原因,是資產財富過多集中在國家手裡,政府 的徵稅也取走了太多民間收入,「國富民窮」使得民間消費占經濟比重偏低,而太多財富及收入集中在政府手裡,使得經濟產能不斷膨脹,最後反過來強化中國對出 口經濟的依賴。

這種過度依賴出口的成長模式,從二○○八年金融海嘯到近來歐洲債信危機,開始面臨挑戰:當外國經濟自身難保,不再購買「中國製造」的東西時,中國經濟成長動力將何處尋?

本來,中國過去是靠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以公部門力量拉抬經濟,但從最近官方發言來看,這個現象已出現些微變化。

鼓勵消費 取消農業稅、最低工資連年上漲

今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國官方網站新華網的一篇文章〈中國經濟應該如何調結構、促消費〉透過中央黨校教授曹新的話,把中國的政策描述得更清楚:「必須擴大居民最終消費需求。未來中國擴大內需的重點在於居民消費需求增長,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著力點。」

進出口不可恃,政府刺激不可久,民間消費才是帶動經濟的長久之計,從這個角度來觀察中國推出的一連串政策,就順理成章。

一, 中國取消了農業稅,這一項稅費負擔一年約兩千多元,家不缺錢也就鼓勵九○後小孩花錢;二,農民工每個人都有社保(醫療保險),並且可以異地劃轉(將社保轉 回老家)了,不再擔心生病問題;三,大陸最低工資連年上漲,二○一○年七月深圳將突破一千一百元,加上富士康提出的加薪計畫,使得更多的農民工開始有了盼 望,預期到未來收入至少上漲二○%。

花旗環球證券在今年七月初的研究報告預估,中國非技術員工未來五到十年內,工資每年將有一五%至二 ○%的成長,而技術性員工工資的年成長率預估為一二%,同時花旗也預估民間消費在未來十年會成長五到十個百分點,到二○二○年占GDP比重將達到四○%至 四五%(目前約三五%)。

工資調漲帶來消費崛起的趨勢,小曾早已注意到了。

她兩年前就開始留意大陸各地上調基本工資,按她計算五年前農民工月收入一千元,五年後農民工工資兩千元。「收入的增長,自然會帶來消費的提升,都上漲一倍了。」小曾說。

最近一年,小曾店面的營收持續不斷的上漲,讓她賺了盆滿缽滿。

她自己總結,「現在小孩(九○後)跟我們以前不一樣,從來不存錢,幾乎每個人都是花光。」這些反映到小曾店實際景氣程度,就是營收增長一倍,比一年前多營業兩個小時。

店只有一坪大,面五顏六色掛著各種小飾品,突然一個富士康員工走過,一口氣買了五十元的東西,占到她一個月收入二‧六%。

從 早晨、黃昏到傍晚,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的她,「工人白天下班,我就出攤搶夜班的生意。一直到晚上十點等白班工人下班高峰過了,才下班。」「最長的時候,我 們的隊伍可以排到店門外。」她說,這是積少成多的經營策略。雖然,小商品賺的「小」,利潤只有小數點後面三位,卻圓了她一個翻身夢。

老家,是一片稻田和一幢茅草屋,從沒想過變成城裡人的她,因為中國民工消費力崛起,從沒想自己也有機會在深圳考慮買個小房子,安個家。

場景從工廠林立的深圳,轉到天子腳下的北京,這裡的人也已經感受到中國民間消費力的提升。在北京著名的藝文咖啡館「雕刻時光」遇見台灣人莊仔。本名為莊崧冽的他,一九九三年來到北京,所開的「雕刻時光」已經是藝文咖啡館的領導品牌,目前已經開了十二家店。

從現在到明年,莊仔預計還要開近十家店,比起過去一年兩家的拓店速度,等於是以飛快的速度前進。「現在景氣是回來了嗎?」本刊記者提問。

「如果海嘯之前是一百分,海嘯時可能掉到六十五分,但現在大概回到九十五分、九十八分左右。」他回答。

實力驚人 北京,一盒雞蛋賣人民幣三十元

身為一個庶民,莊仔經歷了一盒雞蛋人民幣三十多元、單次游泳門票一百元,甚至一斤喊到六十元水蜜桃的價格震撼,同時也看到了北京人花錢不手軟的樣子,一件一、兩千元的本土設計師品牌衣服,大家趨之若鶩,「中國人的消費,真的很囂張。」

中國經濟結構從外貿轉向成民間消費,對全球景氣是一件好事。

國 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Olivier Blanchard)在七月初就說:「中國政府近期允許人民幣升值行動的方向是正確的,中國正轉向更大程度上依靠內需來拉動經濟成長,以及增強人民幣匯率 彈性的動作,是值得稱讚的。」不管是透過人民幣升值來提升民眾購買力、或是調漲薪資,中國民間消費的成長,已是當前全球景氣復甦還在未定之天時,許多人的 希望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