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印銀紙極限甚遠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7032103/%E7%BE%8E%E5%9C%8B%E5%8D%B0%E9%8A%80%E7%B4%99%E6%A5%B5%E9%99%90%E7%94%9A%E9%81%A0/


任何國家其實都可以狂印自己的貨幣,只是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後果。

美國有印銀紙的權利,同埋屈全球持有美元的優勢。然而,當一個國家印得俾其他國家多,那個國家的貨幣便傾向貶值,之後帶來通脹打擊入口消費。

問題係,依家美元貶值,通脹都升唔倒。因為即使資源點升,都有那些生產國去頂住,有排都去唔倒美國。

有趣的是,即使有一天資源價格狂升,美國還可用它的農業優勢去反擊。現在地球又污染又多人,食物又唔放得幾多日,天災又多,石油貴到連食品到拿去帶電,人口多耕地少的國家,好似中國,其實要突圍,還是不容易呢~

美國這國家的發展戰略太可怕了。強者恒強,要把強者拉下,比維持強者要難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2

慎防美國通脹 左丁山

2010-03-07  AD





 

美 國話要改革金融制度,奧巴馬政府嘅老人顧問沃爾克聲言要(一)分拆銀行工商業及投資銀行業務,(二)不准銀行做坐盤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三)不准銀行擁有及經營對冲基金或私募基金,呢啲建議受華爾街堅決反對。上述三項之中,第一條係還原Glass-Steagall Act,此法案於1933年實施,1999年廢除,於是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可以融合為一,JP摩根大通轉型最快,o依家點樣可以分拆呀,直情攞摩根大通條 命;第三條嘅影響比較細,銀行可以勉強接受,但第二條就厲害嘞,唔畀銀行做坐盤交易,即係叫銀行只做蝕本或微利生意啫。滙豐恒生剛宣佈業績,滙豐賺 58.3億美元,稅前利潤係70.79億美元,比○八年下跌24%。在七十餘億美元之中,「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即投資銀行及交易業務)賺104.81 億,增長201%,「個人理財」蝕20.65億,私人銀行賺11.08億,商業銀行賺42.75億,其他業務蝕67.2億。睇吓啦,你話若果滙控冇咗投資 銀行及坐盤交易嘅話,就會錄得稅前虧損34.02億美元,股價會散晒,對恒指影響重大。滙豐如此,恒生又如何?○九年恒生業績倒退6.2%,賺 132.21億港元,但財資業務賺33.93億元,上升48.9%,可見坐盤交易與投資幾好賺。

華爾街啲大行如高盛、大摩等係交易專家,叫 佢哋放棄財資業務,勢係假,必然誓死反對奧巴馬。碰啱美國最高法院月前以言論自由為根據,以五票對四票,准許美國私人企業出錢賣政治廣告,美國商會立刻鼓 掌稱快,民主黨與工會大駡判決無理。企業既可賣政治廣告,奧巴馬如強行要求銀行自廢武功,放棄財資業務,今年嘅國會中期選舉,共和黨肯定得到大量廣告支 持。

 

一場金融海嘯帶來後患無窮,美國債台高築就係一個心腹大患。美國經濟學家有何計謀呢?天真許傳來訊息, (www.financialsense.com)三位著名經濟學家Krugman,Mankiw與Rogoff都贊成以通脹為手段,每年6%通脹嘅話, 就可以催谷經濟創造就業,磨損購買力(即係話,持有美國債券者,會蝕清光購買力)。呢條橋都幾毒,如何應付好呢?天真許話最好買黃金拋售美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20

鞍钢计划美国建厂 产品瞄准基建市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0315.html

为了抢占海外市场,缓解对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中国钢铁企业掀起了海外建钢厂的潮流。
继武钢集团今年决定投资50亿美元在巴西兴建一家500万吨钢铁厂后,本报昨天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下称“鞍钢”)了解到,鞍钢已经决定在美国投资 建设钢厂。

抢占美国市场

鞍钢此次选择的合作对象是美国钢发展公司。5月14日,鞍钢总经理张晓刚与美国钢发展公司总裁,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签订了《鞍钢向美国钢发展公司 进行股权投资协议》等三个投资合作备忘录。

美国钢发展公司计划分期建立4个螺纹钢厂和一个电工钢厂。第一个螺纹钢厂选定在临近客户、原料供应充足、交通便利的密西西比州阿默利建设,目前已获 得密西西比州颁发的环境许可,完成土地平整及铁路交通。

这个工厂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在美国投资建设的第一家钢铁企业。双方除签订“股权投资协议”,还签署了“设备分包供应协议”和“产品销售协议”,鞍钢 未来将派出技术、财务、管理团队参与该厂全面日常管理。

张晓刚表示,鞍钢到美国建钢厂,目的是充分利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关于基础建设投资的钢材需求只能由国内满足的政策要求,填充由于美国国内线、棒 材产能不足提供的市场空间,在拓展市场的同时,进而把钢厂布局到美国。

除了抢占市场外,鞍钢还希望借助此次项目,学习先进的钢铁电炉短流程工艺。

引进短流程意义更大

“相对于抢占美国市场而言,这个(短流程工艺)意义更大。”光大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胡皓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目前也有短流程工艺,但是 采用这个技术的钢厂太少。”

鞍钢此次投资的钢厂,就是采用最先进的短流程工艺。目前,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十分成熟,钢铁电炉短流程的生产工艺和装备也很完善。

世界钢铁工业目前有两大工艺流程:以高炉—氧气转炉炼钢工艺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即长流程;以废钢—电炉炼钢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即短流程。

据了解,长流程炼钢的环境污染和废气、废物排放是短流程炼钢的4~5倍。此前,由于国内废钢资源紧缺,电力供需不平衡,造成电炉钢成本较高,导致了 长流程发展过快,而电炉钢则呈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都在采用短流程炼钢。

张晓刚说,鞍钢此次在美国建厂,为在中国工业化后期将这一工艺技术引进到国内淘汰高炉流程,从根本上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探索经 验,做好前期储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1

匹克体育拟在美国开店对阵耐克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1364.html

匹克体育(01968.HK)CEO许志华表示,公司将在美国洛杉矶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和销售公司,成为继李宁 (02331.HK)之后,第二家在耐克大本营安营扎寨的中国运动用品企业。
许志华表示,今年匹克将在国内开设约1000家新门店,要加速进入一级市场,与耐克同台竞技。

据了解,匹克在全国开设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6000家,绝大多数位于二、三线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与耐克在篮球装备市场竞争。匹克董事长 许景南透露,5年之内,匹克的销售额计划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此外,许志华的销售渠道扩张战略还包括进军海外市场,他说匹克在美国的销售分公司和产品研发中心位于洛杉矶,为了加强与美国人的沟通,匹克负责筹建 美国分公司的负责人专门用半年时间学习英语,达到表达自如的水平,正在与美国的几家大型零售商在洽谈合作,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在美国开门营业。

此前,李宁公司在美国波特兰的第一家专卖店已低调开业,匹克接踵而至。

对于匹克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耐克的一位代理商表示,耐克并没有等着挨打,实际上在国内市场,耐克鼓励代理商在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开店,并给 予开店补贴,既反制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也寻找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2

中国石膏板遭遇美国诉讼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8/xNMDAwMDE3OTUxNg.html
这一系列的诉讼,或将涉及中国上百家建材企业。2006年,在特里娜飓风灾后,美国大量房屋面临重建,急需要大量建材,中国超过 100家建材企业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石膏板。但随后,这些房屋出现了臭味以及腐蚀管道的现象。2008年至今,已有3000多个投诉指向这些 房屋的建造商、建材供应商等。其中,就包括中国的上百家建材企业。2010年4月初,美国联邦法院作出第一例判决,曾在2006年向美国出 口石膏板的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北新建材,须向7位美国消费者赔偿260万美元。在此前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听证中,中方均已败诉,6月,第三轮听证即将进 行。“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调查成本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纠纷。”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信息和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Scott Wolfson称。“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这个事情。”中国建材集团企业管理部副经理张健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个判决,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国 家质检总局已要求我们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一些调查。但目前的质量监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我们也没有接到任何质量问题的报告。”美国方面的 调查也并未给出确切的结论。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检测报告称,有问题的中国石膏板和美国受害家庭的电器腐蚀现象“有关联”,但是有害物质含量指标是比较 低的,并没有超出美国的石膏板产品标准规范。尽管如此,拥有问题房屋的美国消费者的投诉,还是会引发进一步的诉讼。参照上述两个案件的赔偿 标准,中国建材企业遭遇的索赔金额可能会高达11亿美元。对中国建材企业未来在美发展来说,这将是又一个壁垒。飓风后 的出口由于2005年特里娜飓风和Wilma飓风的影响,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居民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重建家园。由于当 地建材缺乏,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美国的建筑商便开始从美国以外采购了大量的石膏板,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中国制造的石膏板。根据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06年,共有100多家中国公司制造的石膏板出口到美国。其中,出口数量较大的制造商包括北新建材股份公司、可耐福石膏板(天 津)公司等。当年,北新建材股份出口到美国的美制石膏板,约为1600万平方米。但新屋落成不久后,灾后新建房屋的业主们开始投诉电线和空 调等金属部件出现腐蚀,还有人抱怨有臭鸡蛋的味道,并出现眼睛和皮肤刺痛、咳嗽等健康问题。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也开始进行 大规模的调查:该委员会花费了超过500万美元,调查问题石膏板的化学特性以及贸易链条,并发布了相关的确认资料和修补建议,以协助受影响的业主解决问 题。不过,目前对这些房屋出现的问题,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至今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解释。漫长的诉讼但 诉讼已经开始。目前,多个美国业主向和中国石膏板相关的房屋建造商、建筑商、安装商、中介、供应商、进口商、出口商、经销商以及制造商提出 诉讼。这些诉讼在2009年6月19日被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部区的地区法院合并为一项跨地区综合诉讼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部地区法院宣 布,它将会率先开始庭审从而能够听取多位业主代表的意见,以推动数月以来案件审理的进展。目前已有两个案子得到聆讯和判定。第一起诉讼,涉 及弗吉尼亚州的7户业主,该案的被告方是北新建材股份旗下的泰山石膏有限责任公司。最终,对泰山的判决是赔偿260万美元。法庭文件显示,2009年8月 3日,原告得到法院通知,起诉书已经通过海牙公约体系传递至泰山。“我们公司一开始对这个事情很重视。”北新建材董事常张利表示,北新建材 于2009年上半年因此成立了应对小组,向一些国内外律师征询了意见,但泰山石膏并未收到美国法院送达的上述文件,最终,北新建材没有派人前往美国正面处 理法院的诉讼事务。第二起诉讼,涉及的是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附近的一户人家,该户使用的是天津可耐福的石膏板。可耐福为自己进行了辩护, 最终,法庭作出的判决是赔偿16.4万美元。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数月,这样的判决还将接踵而至。最终,事件将波及与该事件相关的所有 中国制造商和其他在石膏板产业供应链上的相关公司。“他们根据当时进口石膏板的记录,对当时出口石膏板的所有中国相关企业都提起了诉讼,不 光是我们一家。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个事情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常张利表示。目前,北新建材产品的出口额占其总收入的2%左右。北新建材“喊冤”尽管影响不大,但遭遇诉讼的中国企业并不愿意背黑锅。一位北新建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绝对不 存在质量问题。我们销往美国的石膏板,是按照美国采购商的要求来生产的,也要符合美国ASTM的相关标准,不然怎么可能出口?”当时,美方检测报告表明, 中国石膏板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都符合现有的美国石膏板和建筑空气质量等相关标准的明确要求。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的石膏板生产技 术,经过近30年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使用过程中从未出现“硫污染”损害人身体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问题。2006 年以来,中国石膏制品出口呈现大幅提升,出口国家不仅涉及美国,更遍布在中东、亚洲、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上述北新建材 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其2006年的出口产品,迄今为止,除美国之外,并没有收到任何世界其它地区关于该批次产品出现问题的投诉和反映。“房 屋修建涉及到多种建材,美国权威部门已经认定,不能证明此类产品不合美国当时有效的质量标准,所以我们不太理解,诉讼为什么把污染归因于中国产的石膏 板。”上述人士表示。这位人士强调说,房屋出现问题原因复杂,跟产品本身、使用的环境、使用的方式、建造方式都可能有关系,并不能简单归结 于石膏板产品本身。这场纠纷中,中方企业认为最“受伤”的地方在于,美方既然提起诉讼,就应按照法律规范层层推进,行业链条中各环节,包括 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石膏板销售商、石膏板进口商以及石膏板生产商和原料供应商等,都应承担其责任。“但美方却跳过中间各环节,直指中国制造商,这种行 为值得商榷。”一位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称。贸易保护阴霾在这位业内专家看来,这起纠纷背后仍然 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阴霾。在其看来,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建材出口大国地位,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对建材产品设立种种贸 易壁垒,对在当地市场拥有绝对优势份额的中国建材产品,一直采取各种方式予以打压。面对美国法院的判决,中国建材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如果 这些企业在美国没有业务,又拒绝赔偿,那么美国联邦法院的判决,也很难得到执行。”汉卓律师事务所国际部首席律师常成对记者称。不过,如果 被判罚企业不交赔偿金的话,其未来若在美国开展业务,任何资产都可能被剥夺。此前,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表示,集团计划稳步推进海外的业务。“企 业也许可以换一个名义在美国开展业务,不过两个企业如果被发现有关联的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常成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7

鹰美国际年报分析 宁静致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jgto.html


主营收入下降0.9%,毛利持平,经营溢利下降0.4%,净利下降8.7%

净利润下降1400W的几个原因:
1.2009/9~2010/3半年度主营收入3.91亿,同比4.59亿下降较多。 但是销售成本持平,导致利润增加很少。中国区业务下降较快,-25%,国内品牌的兴起对鹰美的业绩下降是一个必然因素,鹰美的客户 REEBOK,KAPPA,耐克在中国的业绩预期都不理想;
2.增加了800W的利得税,主要是香港区域的利得税拨备导致;
3.行政开支增加400W,增聘管理人员和员工成本上升;

亮点:
1.销售成本下降300W,成本管理水平还是很好;
2.资本负债水平良好;
3.欧美市场的增长较快,海外如果能实现有效扩张,那么空间很大;
4.派息率高;

鹰美规模较小,销售收入10亿,利润1亿多,主营收入不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成本和税收的变化,导致溢利变化较大。对鹰美业绩影响最大的还是主营收入的增长与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海外市场业务的拓展情况。 这样它的产能才有发挥的空间,扩产投资才能产生效益。

未来的投资风险:
1.江西、印尼项目资本支出比较大,影响现金流、分红;
2.折旧影响利润;
3.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影响利润率,这是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
4.海外业务的拓展,税率的增加,人民币升值导致利润率下降;
5.管理层对未来业务&利润的保守审慎态度让人信心有点受影响;

总结:对这个周期性公司,投资的最大立足点在于管理层业务拓展,精细管理的能力。管理层进取,业务将进一步扩大,长期看,持有鹰美问题不大,它的市场空间 和利润都会上来的,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未来的1~3年,新增产能未建成,产能受限,如果费用控制稍微欠缺,股价可能面临较大的股价考验。

反思:
1.周期性公司通常不是长期投资的好对象;
2.对没有护城河,没有强大竞争优势企业,即使便宜,看上去很美,也要保持警惕,控制仓位;
3.公司的长期稳定、安全最为重要;
4.做最熟悉的公司,就想李嘉诚经常只买长江实业;

策略:长期信心仍在,不相信它会从此恶化,PE=7,持有。长期持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8

JP Morgan 與美國歷史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452295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NYSE:MS,香港財經界俗稱為「大摩」,其江湖地位不用多講,更是美國投資銀行業的龍頭大哥,事實上,它的成長與美國歷史有很大的淵 源!摩根士丹利原是JP 摩根(JP Morgan)中的投資部門,1933年美國經歷了大蕭條,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Glass-Steagall Act) ,禁止公司同時提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服務,摩根士丹利於是作為一家投資銀行於1935年9月5日在紐約成立,而JP摩根則轉為一家純商業銀行 。1935年以前的摩根財團,可能是世界上最可畏的金融聯合機構。這個財團是由美國銀行家喬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1838年創辦於倫敦,後由摩根家族繼承,遷至紐約後聲名鵲起。西方金融歷史學家大多用摩根財團的歷史來講述現代金融業的崛起。

JP 摩根其實即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先生以其名字命名的公司,在早期的美國南北戰爭中,美軍在戰場無法獲得足夠的步槍。摩根先生融資購買和升級舊霍爾卡賓槍(Hall carbines),槍械很快被運到密蘇里州(Missouri)部隊的手中。此役他獲得利潤為 5400美元,可是在公德完滿之後摩根的公司卻要控告政府到期未繳款,並贏得了這場官司,但是,多年來社會人士卻指責摩先生根弄虛作假銷的售有缺陷的槍 支! 1895年是1893年以來經濟恐慌的深淵,美國聯邦財政部幾乎耗盡金。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 安排摩根先生在華爾街創建一個私人財團,目的是為美國財政部籌組6500萬美元的黃金,一半是來自歐洲,加上浮息債券的發行,恢復國庫盈餘於 1億美元的水平。這一役雖然拯救了國庫,卻傷害了克利夫蘭總統與民主黨農民分支的關係,於1896年選舉時,摩根先生及華爾街銀行家受到民主派總統候選人 威廉.布賴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沈重的評擊,皆因他們捐出巨款予共和的黨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這位當選1896年的總統並於1900年連任的仁兄,爭議原因是他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平台。

這 一段史料像不像中國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嚴的事跡?清末太平軍作亂,胡雪嚴擅自作主,把銀兩借給湘軍,因而被老闆給開革。胡雪嚴出身寒微,沒有受過高深教育, 卻能以精準的眼光、高明的策略,加上靈活的手腕,使他大展鴻圖,開拓出自己的事業。由於天時、地利、人和的搭配,胡雪嚴居然在短短二十年間,由一個在錢莊 倒夜壺的小差,轉變成掌握了錢、典、絲、茶、煙五大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86

英国BP迎来美国CEO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65658&time=2010-07-30&cl=115&page=all

如果纽约出生的达德利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纽约出生的达德利(Robert Dudley),将在两个月后成为BP集团的首席执行官(CEO)。这家英国最大的企业,曾给英国人带来荣耀的百年老店,做出了墨西哥湾泄漏事故以来也许最成功的危机公关举措——把“一把手”位置拱手交给一位美国人。

  4月20日,“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探平台发生爆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约40英里外海域的Macondo油井开始漏油,11名工人丧生,价值3.65亿美元的钻井平台沉入海底。至7月中旬,50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沿岸生态和经济遭受致命打击。

  一夜之间,BP沦为千夫所指,企业形象毁于一旦。美国主流媒体更于7月上旬曝出新闻,称埃克森-美孚欲收购BP,恳请美国政府批准放行。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位美国国籍的CEO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达德利上任的另一层暗示,是BP一定会履行赔偿承诺,负责到底;而且,BP不能失去美国。

  就在一个月前,石油界还在讨论BP退出美国的可能性——北美分公司宣布破产,或者分块出售它在美国上下游的资产。但美国市场占据了BP全球业务 的40%,墨西哥湾的深海资产也是BP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BP股票37%握在美国投资者手中。一走了之,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且会使BP的地 位一落千丈,企业形象难以修复。

美国人达德利

  在公众眼里,BP现任CEO唐熙华(Tony Hayward)简直罪不可赦,夹起皮包走路是迟早的事。但对于董事会来说,谁来交接、何时交接确是一门学问。BP要力保它选择的新CEO不会做“替罪羊”第二,否则换将便失去意义。

  过去几个月里,唐熙华的若干言论——譬如在事故发生初期称影响“很小很有限”,在舆论的漩涡中感叹“我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不仅不能抚慰美国人,反而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抗议,被业内称为最失败的公关。

  BP急迫需要一个“会说话”、没有“污点”的新CEO,就像BP董事会主席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7月27日宣布唐熙华卸任时所说,“墨西哥湾Macondo油井爆炸悲剧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道分水岭。BP的未来将发生变化,公司需要新的领导团队,需要强有力的公司治理和一个深入参与的董事会。”

  达德利阔额头,蓝眼睛,头发稀疏灰白,现年五十有四,较唐熙华还长一岁。达德利去年4月6日进入BP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分管美洲和亚洲地区的事务。

  外界对达德利所知甚少。一来石油行业的人普遍低调,二来他30年的职业生涯散落于中国南海、俄罗斯、里海、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很难 有个连贯的梳理。在6月23日被委任为墨西哥湾清理和赔偿事务部门的负责人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达德利会成为唐熙华的继任者。此前,业内普遍预测的候补 掌门人是负责炼化业务的Iain Conn。

  达德利简历上知名度最高的一段,是在俄罗斯。2003年,BP与四个俄罗斯股东成立了合资公司秋明-BP(TNK-BP),占股50%。考虑到达德利在俄罗斯的工作经验,BP委任他为合资公司总裁兼CEO。

  达德利任期内,秋明-BP的石油产量增长26%,储量增长138%。但2008年,以他为代表的英国团队与俄罗斯合伙人在管理和战略问题发生冲 突,俄政府拒绝为他的签证延期。达德利不得不于当年7月离开俄罗斯。尽管是被迫离开,但BP并未在情急之下放弃那50%的股份。这种与俄罗斯人打交道的韧 劲,让英美人对达德利产生自然的好感。

  达德利出生于美国东部(纽约皇后区),在南部(密西西比州哈提斯堡市)长大,于中西部(伊利诺伊大学)和中南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雷鸟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美国梦”的追寻者。他儿时经常度假的地方,正是这次BP漏油事件严重污染的重灾区。

  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达德利1979年大学毕业后并未进入BP,而是美国本土石油公司阿莫科。他在那里培养了谈判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1987年至1993年期间,达德利参与了中国南海项目的谈判。早在1985年,阿莫科从中海油总公司获得南海区块29/04合同,经过两年勘 探,在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香港东南方向1000英尺的水中发现流花11-1油田。这是中国南海发现的最大油田。达德利代表阿莫科,参与了为期六年 的谈判。整体开发方案最终于1993年获得中国政府批准,4月正式投入开发建设,1996年3月正式投产。

  1994年,达德利转至俄罗斯,负责阿莫科在俄罗斯的上下游业务的公司发展事务。四年后,BP收购阿莫科,达德利由此成为BP的雇员,先后主管 可再生能源业务和亚非等地的石油勘探与生产。事隔12年,被兼并的美国公司的美国雇员成为当年兼并方的“一把手”,也是满足感的来源之一,无论美国人是否 乐意承认。

临危受命

  过去十多年是BP在美国疯狂膨胀、消化不良的时光。1998年收购阿莫科,2000年收购阿科(Arco)和Burmah Castrol,资产规模的膨胀对上层的有效管理提出挑战。

  1993年至1995年,BP在阿拉斯加的子公司因向工作海域排放有害液体被起诉,后被判罚金2200万美元。2005年至2008年,BP在 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先后发生四次爆炸事件,共导致18人死亡、180多人受伤。检查人员发现该炼油厂有270多项违规操作,迫使该公司认罪并被先后两次判 罚金合计1.37亿美元。

  消化美国并购资产,改善安全记录,这些都是唐熙华2007年上任时的誓言。他恰在这两个问题上摔了跤。但无可否认,唐熙华在任三年,创造了可圈可点的财务报表。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BP业绩一直好于市场预期,今年一季度取得60.8亿美元的净利润。

  唐熙华三年前的首要使命,仍然是达德利今天的首要使命,只是多了眼前的烂摊子要处理。BP在美国股市挂牌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R)7月27 日下跌1.7%,BP的伦敦股价收低2.6%。漏油事件发生以来,BP市值已损失约40%。针对漏油事件的安全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司法 部已展开非正式调查。

  无论如何,BP应该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不再需要召集律师讨论破产的可能性,也不大可能被某个虎视眈眈的竞争者恶意收购。但它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唐熙华6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就同意分期投入200亿美元设立“第三方赔偿账户”,补偿沿岸居民的损失。

  为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BP已拨备322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出售300亿美元的资产。据其7月20日发布的公告,它将先期向总部 位于休斯敦的美国阿帕奇石油公司出售其位于美国、加拿大和埃及价值约70亿美元的资产。出售上游资产,是石油公司最不愿做的事情,而BP别无选择。出售 300亿美元资产,将使它的净债务从目前230亿美元降至100亿至150亿美元,但也意味着它168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缩水近五分之一。

  这还只是直接损失。要真正重树品牌形象,BP注定要在未来几年将大笔资金投入安全保障、社会责任事业以及游说和公关。美国口音的达德利,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抚慰受伤的美国人,但他能否抚慰那些同样受伤的国际投资者?

美国培养最多亿万富豪大学排行榜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0918.html

国《福布斯》杂志8月11日盘点了美国培养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哈佛大学居首,亿万富翁数量已经达到62位。

1.哈佛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62人

比2009年增加8人,著名亿万富翁包括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城堡投资集团创建者、对冲基金大亨肯尼斯•格里芬,以及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

2.斯坦福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28人

比2009年增加3人,许多毕业生在硅谷闯出事业,包括雅虎公司创办人之一杨致远,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其他富豪毕业生包括耐克公司老板菲利普•耐特,对冲基金大亨大卫•肖等。

3.哥伦比亚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20人

比2009年多4人,这所大学是普利策奖的管理者,亿万富翁毕业生包括“股神”巴菲特,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KKR集团创立者亨利•克拉维斯以及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老板罗伯特-克拉夫特。

4.宾夕法尼亚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8人

这所大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建,其沃顿商学院令人闻名遐迩。毕业富豪包括房地产大亨莫蒂默•扎克曼、Och-Ziff对冲基金的丹尼尔•奥克以及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

5.耶鲁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6人

耶鲁是许多亿万富翁家族的母校,比如火星巧克力财富(小弗雷斯特•马尔斯和约翰•马尔斯)和嘉吉农业财富(小嘉吉•麦克米兰和惠特尼•麦克米兰)。对冲基金经理人艾迪•兰伯特、黑石集团CEO斯蒂芬•施瓦茨曼,两人都是秘密组织“骷髅会”成员。

6.芝加哥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3人

比2009年增加3人,该校由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资助成立,著名的亿万富豪包括晨星投资公司创始人约瑟夫•曼苏托,美国凯雷集团联合创始人大卫•鲁本斯坦和威廉•康威。

7.麻省理工学院: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1人

这所大学以科学和技术闻名,毕业生包括经营科赫工业的查尔斯•科赫和大卫•科赫兄弟,以及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创始人之一欧文•雅各布。

8.纽约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0人

纽约大学是美国最大的非盈利高等教育机构,亿万富翁学子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薪酬委员会前主席肯尼斯•朗格罗,对冲基金管理人以色列•英格兰德以及“沽神”约翰•保尔森。

9.西北大学: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0人

西北大学毕业的亿万富翁包括黑石集团的彼得•皮特森、杰伊•罗伯特•普利滋克以及丹尼尔•普利滋克。

10.康内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南加州大学(并列):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9人

康内尔大学毕业的富豪有软件业富豪大卫•杜菲尔德以及庄臣家族的5名成员;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富豪有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以及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富豪包括量化投资的传奇人物詹姆斯•西蒙斯和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

南加州大学的富豪毕业生包括Public Storage公司的布拉德利•休斯和Intuit公司董事长斯科特•库克。



施振榮口中的不聽話孩子 這回要槓上美國司法部 三次挫敗代價400億 李焜耀怎麼走下一步?

2010-9-6 TWM




在58歲生日前夕,李焜耀收到不是面板景氣好轉的驚喜,也不是友達順利登上中國市場的大禮,而是四位主管被扣留在美的難關,強悍作風的他,即使遭受外界質疑也堅持要與美國司法部對摃到底,究竟他的考量是什麼?

撰文‧賴筱凡

我們沒做的事,叫我們怎麼認?」一句簡短的詰問,道盡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內心的無奈,揮了揮手,示意不願再談。八月二十九日,這天他還得在日月潭招待遠從全球飛來的三百位經銷商,更是明基在購併西門子失敗後,第一次在台灣舉辦全球經銷商會議,他的心情五味雜陳。

情況嚴重超過原先推估

身著紫色T恤,露出爽朗笑聲,李焜耀一派輕鬆,這是友達三位主管被美國限制出境後,這位友達大家長首度公開露面,蜂擁而來的媒體都想了解李焜耀的內心世界。

一周前,集團四位主管(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總經理陳來助、佳世達總經理熊暉、友達太陽能事業部主管李燦榮)遭美國司法部扣留,李焜耀所承受的壓力劇增,而且事件爆發後,外界議論聲浪從未停過。

談 到李焜耀,外界對他的評語不外乎是作風強硬、強人個性、自負好強,連一手帶出李焜耀的師父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都直言李焜耀是個「不聽話的兒子」。也難怪美 國反壟斷案全面失控後,友達堅持與美國司法部對抗到底,會引發一波批評聲浪,因為對比華映、奇美電的認罪罰錢、服刑,友達堅持不認罪的決定更顯一意孤行。

「但你覺得KY(李焜耀的英文名)有這麼笨嗎?這些狀況他會沒有考量過嗎?」一位明基友達集團的主管就直言,李焜耀不是一個做沒把握事情的人,這一切在四位主管赴美參加反壟斷案準備庭時,都在他們的沙盤推演中。

「只是,結果比我們想的還嚴重!」李焜耀嘆了口氣,縱使他們早已想到,最壞的打算就是敗訴,付出大筆賠償金與服刑,但只要有一絲機會,李焜耀還是想要一搏,為了股東、也為一路跟著他的心腹大將。

堅持不認沒有做過的錯誤

限制出境裁示出來的那天,是周六,人在國外的李焜耀一接到電話,即使再氣憤法官的決定,但還是按照沙推的結果走,在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機制,因為整件事演變至此,已全面失控。

在整理所有律師團意見後,友達高層決定,還是堅持告到底,因為現在已不是妥協認罪就能解決,「更何況,這整件事KY堅持的,只是要一個是非對錯,友達沒做的事,如何認得下去。」跟在李焜耀身邊多年的明基副董事長王文璨說。

在施振榮《宏碁的世紀變革》書中,他這麼形容李焜耀,「個性很直,只要是他不喜歡的,或是他認為不對的,就直接說出來。」儘管歷經購併西門子失敗、明基內線交易案,「但KY就是KY,他從來沒變過。」王文璨說,他是一位是非價值觀分明的人,也是一位堅持到底的人。

「任何作法沒有走到最後,都不能確定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我們都曾考慮過啦。」李焜耀接受記者訪問時搖搖頭說,就像當年購併西門子,沒有做也不知道結果是什麼。如今,面對訴訟案的難關,就算李焜耀再硬頸,最後還是要冷靜判斷——怎麼做對友達最好。

因為,友達不是全然沒有機會。長年耕耘反壟斷法領域的理律事務所合夥人馮博生就說,反壟斷訴訟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法官怎麼認定「共謀」的事實,即使友達真的有出席這場會議,只要友達沒有同意所謂的價格協定,就算有同意,只要友達還是獨立制定價格,共謀的罪名就不成立。

所以,李焜耀不能這麼快認輸,就算其他同業都認罪,「但連法官也很明白,這都是利害權衡的考量。」在馮博生看來,即使訴訟案的其他被告都認罪,法官也不能以此為據。

其 實,這不是李焜耀第一次遇到挫敗,他曾經因為明基購併西門子失敗,賠了近三百億元,讓他面對到市場排山倒海的責難;明基內線交易案,讓當年的明基財務長游 克用,在看守所被羈押了兩個月;如今,他最得力的左右手陳炫彬、陳來助與熊暉,都被滯留在美,每一個挫折,都考驗李焜耀的危機處理智慧。

從 失敗中 了解怎樣讓公司更好在友達主管被限制出境一周後,李焜耀照常舉行兩年一度的明基經銷商大會,穿著標幟「Truely Fantastic !」的白色Polo衫,對著台下三百位經銷商,揭示接下來明基重點發展的五個C策略。認識他二十年的經銷商說,「KY嘗過失敗滋味,才會懂得如何讓公司更 成長。」過去在購併西門子失敗後是如此,面對明基內線交易案時也是如此,現在友達槓上美國司法部,更是如此。

「整個集團必須更成熟,KY也 是如此。」與李焜耀合作擘畫出明基品牌的王文璨說,在購併西門子跌跤後,明基友達集團就學著更成熟,李焜耀也是一樣,「就像我們當年購併西門子,時空環境 會推使你做這樣的決定,但現在如果重新再來一次,KY可能會做得更細膩。」相同的,把目光拉回眼前的反壟斷案,確實四位主管被扣留的裁示,出乎李焜耀意 料,也超乎律師團的評估;但對於外界質疑李焜耀沒有將股東權益擺在第一位,王文璨忍不住替自己的老闆辯駁,「這很不公平,他做任何事,絕對先想到股東與員 工。」其實,在西門子購併案、明基內線交易案,一連串的打擊後,李焜耀就一步步建立完整體制,不讓危機出現,有機會擊倒他們。所以,明基友達集團提前將中 生代的主管往上拉,「就算有問題,上面都還有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頂著。」在王文璨眼裡,李焜耀做這些安排,都是要讓集團的體質能更健康,因為沒有一個企業 不會遇到危機,重要的是遇到失敗後,怎麼再爬起來。

最不聽話 卻最像施振榮所以,今年六月佳世達股東會,李焜耀就直言不諱,提早讓陳來助接班,就是怕時任執行長的陳炫彬,在反壟斷案發展最壞的情況下,面臨服刑問題。「這些事情,絕對都在他的評估之中。」集團內部主管說。

這 幾年來,李焜耀遇到的問題不比別人少,這個施振榮口中「最不聽話的兒子」,其實開創性也最高,「相較於(施振榮底下)其他人,KY做了很多別人不敢做的 事。」王文璨觀察,有別於宏碁董事長王振堂等人深耕電腦市場,李焜耀不只跨進資本密集的面板產業,更催生了明基品牌,接下來還要揮軍綠能市場,他的開創性 之高,看在觀察他們多年主管的眼裡,與施振榮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其實他是最像施先生的人,性格可能有些許差異,但行為作風、思考模式,幾乎如出一轍。」九年前施振榮嫁女兒當天,王文璨婉拒了施振榮的留任,決定到明基幫忙,就是為了力挺李焜耀;縱使明基品牌一路走來,風雨不斷,但他始終貫徹李焜耀的堅持,就是要做品牌。

李焜耀用「頓一下」,來形容購併西門子失利,對明基成長的影響;但即使頓這一下,讓明基付出巨額學費,他卻始終有信心,能把明基做起來。

同 樣地,縱使主管遭限制出境,加上面板景氣走下坡,讓李焜耀提早感受到寒意,但他同樣胸有成竹,「友達是這麼大的公司,訴訟案影響有限。」在三颱夾擊台灣的 八月三十一日早晨,日月潭的天氣微涼,簡單穿著深灰色外套、短褲、慢跑鞋的李焜耀,依然七點不到出發慢跑;即使是風雨欲來,他也同樣挺直腰桿面對,還是以 他的堅毅風格帶著明基友達集團走下去。

李焜耀讓明基擺脫西門子陰霾關鍵「我們賣股票也要養RD!」9月1日,是明基品牌要吹熄9歲蠟燭的日 子,10天後更是李焜耀的58歲生日,體質優化策略推了三年的明基,終於能在這時對外說:「我們已擺脫了西門子的陰霾。」兩年一次的全球經銷商大會,明基 從未在台灣辦過,然而今年,他們選擇邀請全球的客戶來到山明水秀的日月潭,再次對外宣示,明基堅持走品牌這條路的決心。

其實,3年來明基不斷地重新調整步伐,包含退出成績不好的手機市場,轉向深耕他們擅長的液晶電視、螢幕與投影機,才能在投影機做到僅次於EPSON,拿下全球9.8%的市占率。

咬緊牙根也要撐下去的明基品牌,即使面對最難關、費用緊縮的時候,李焜耀都曾跟王文璨說:「我們賣股票也要養RD(研發人員)。」讓王文璨備受感動,也讓明基更能扎根技術,做出更好的產品,讓明基友達集團立下今年要挑戰7000億元營收的史上最高目標。

李焜耀

出生:1952年

現職: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學歷: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企管碩士、台大電機系經歷:宏碁副總、明基電腦總經理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