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国BP迎来美国CEO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65658&time=2010-07-30&cl=115&page=all

如果纽约出生的达德利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纽约出生的达德利(Robert Dudley),将在两个月后成为BP集团的首席执行官(CEO)。这家英国最大的企业,曾给英国人带来荣耀的百年老店,做出了墨西哥湾泄漏事故以来也许最成功的危机公关举措——把“一把手”位置拱手交给一位美国人。

  4月20日,“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探平台发生爆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约40英里外海域的Macondo油井开始漏油,11名工人丧生,价值3.65亿美元的钻井平台沉入海底。至7月中旬,50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沿岸生态和经济遭受致命打击。

  一夜之间,BP沦为千夫所指,企业形象毁于一旦。美国主流媒体更于7月上旬曝出新闻,称埃克森-美孚欲收购BP,恳请美国政府批准放行。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位美国国籍的CEO能够安抚愤怒的美国人,换取企业重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呢?

  达德利上任的另一层暗示,是BP一定会履行赔偿承诺,负责到底;而且,BP不能失去美国。

  就在一个月前,石油界还在讨论BP退出美国的可能性——北美分公司宣布破产,或者分块出售它在美国上下游的资产。但美国市场占据了BP全球业务 的40%,墨西哥湾的深海资产也是BP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BP股票37%握在美国投资者手中。一走了之,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且会使BP的地 位一落千丈,企业形象难以修复。

美国人达德利

  在公众眼里,BP现任CEO唐熙华(Tony Hayward)简直罪不可赦,夹起皮包走路是迟早的事。但对于董事会来说,谁来交接、何时交接确是一门学问。BP要力保它选择的新CEO不会做“替罪羊”第二,否则换将便失去意义。

  过去几个月里,唐熙华的若干言论——譬如在事故发生初期称影响“很小很有限”,在舆论的漩涡中感叹“我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不仅不能抚慰美国人,反而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抗议,被业内称为最失败的公关。

  BP急迫需要一个“会说话”、没有“污点”的新CEO,就像BP董事会主席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7月27日宣布唐熙华卸任时所说,“墨西哥湾Macondo油井爆炸悲剧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道分水岭。BP的未来将发生变化,公司需要新的领导团队,需要强有力的公司治理和一个深入参与的董事会。”

  达德利阔额头,蓝眼睛,头发稀疏灰白,现年五十有四,较唐熙华还长一岁。达德利去年4月6日进入BP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分管美洲和亚洲地区的事务。

  外界对达德利所知甚少。一来石油行业的人普遍低调,二来他30年的职业生涯散落于中国南海、俄罗斯、里海、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很难 有个连贯的梳理。在6月23日被委任为墨西哥湾清理和赔偿事务部门的负责人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达德利会成为唐熙华的继任者。此前,业内普遍预测的候补 掌门人是负责炼化业务的Iain Conn。

  达德利简历上知名度最高的一段,是在俄罗斯。2003年,BP与四个俄罗斯股东成立了合资公司秋明-BP(TNK-BP),占股50%。考虑到达德利在俄罗斯的工作经验,BP委任他为合资公司总裁兼CEO。

  达德利任期内,秋明-BP的石油产量增长26%,储量增长138%。但2008年,以他为代表的英国团队与俄罗斯合伙人在管理和战略问题发生冲 突,俄政府拒绝为他的签证延期。达德利不得不于当年7月离开俄罗斯。尽管是被迫离开,但BP并未在情急之下放弃那50%的股份。这种与俄罗斯人打交道的韧 劲,让英美人对达德利产生自然的好感。

  达德利出生于美国东部(纽约皇后区),在南部(密西西比州哈提斯堡市)长大,于中西部(伊利诺伊大学)和中南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雷鸟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美国梦”的追寻者。他儿时经常度假的地方,正是这次BP漏油事件严重污染的重灾区。

  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达德利1979年大学毕业后并未进入BP,而是美国本土石油公司阿莫科。他在那里培养了谈判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1987年至1993年期间,达德利参与了中国南海项目的谈判。早在1985年,阿莫科从中海油总公司获得南海区块29/04合同,经过两年勘 探,在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香港东南方向1000英尺的水中发现流花11-1油田。这是中国南海发现的最大油田。达德利代表阿莫科,参与了为期六年 的谈判。整体开发方案最终于1993年获得中国政府批准,4月正式投入开发建设,1996年3月正式投产。

  1994年,达德利转至俄罗斯,负责阿莫科在俄罗斯的上下游业务的公司发展事务。四年后,BP收购阿莫科,达德利由此成为BP的雇员,先后主管 可再生能源业务和亚非等地的石油勘探与生产。事隔12年,被兼并的美国公司的美国雇员成为当年兼并方的“一把手”,也是满足感的来源之一,无论美国人是否 乐意承认。

临危受命

  过去十多年是BP在美国疯狂膨胀、消化不良的时光。1998年收购阿莫科,2000年收购阿科(Arco)和Burmah Castrol,资产规模的膨胀对上层的有效管理提出挑战。

  1993年至1995年,BP在阿拉斯加的子公司因向工作海域排放有害液体被起诉,后被判罚金2200万美元。2005年至2008年,BP在 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先后发生四次爆炸事件,共导致18人死亡、180多人受伤。检查人员发现该炼油厂有270多项违规操作,迫使该公司认罪并被先后两次判 罚金合计1.37亿美元。

  消化美国并购资产,改善安全记录,这些都是唐熙华2007年上任时的誓言。他恰在这两个问题上摔了跤。但无可否认,唐熙华在任三年,创造了可圈可点的财务报表。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BP业绩一直好于市场预期,今年一季度取得60.8亿美元的净利润。

  唐熙华三年前的首要使命,仍然是达德利今天的首要使命,只是多了眼前的烂摊子要处理。BP在美国股市挂牌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R)7月27 日下跌1.7%,BP的伦敦股价收低2.6%。漏油事件发生以来,BP市值已损失约40%。针对漏油事件的安全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司法 部已展开非正式调查。

  无论如何,BP应该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不再需要召集律师讨论破产的可能性,也不大可能被某个虎视眈眈的竞争者恶意收购。但它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唐熙华6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就同意分期投入200亿美元设立“第三方赔偿账户”,补偿沿岸居民的损失。

  为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BP已拨备322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出售300亿美元的资产。据其7月20日发布的公告,它将先期向总部 位于休斯敦的美国阿帕奇石油公司出售其位于美国、加拿大和埃及价值约70亿美元的资产。出售上游资产,是石油公司最不愿做的事情,而BP别无选择。出售 300亿美元资产,将使它的净债务从目前230亿美元降至100亿至150亿美元,但也意味着它168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缩水近五分之一。

  这还只是直接损失。要真正重树品牌形象,BP注定要在未来几年将大笔资金投入安全保障、社会责任事业以及游说和公关。美国口音的达德利,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抚慰受伤的美国人,但他能否抚慰那些同样受伤的国际投资者?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