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經綸:耐人尋味說故事
1 :
GS(14)@2017-01-06 02:06:32王家禧的離世,的確令很多從少看《老夫子》大的香港人感到懷念。抄襲與否,我不在此評論。幾十年來,他寫的故事都是切切實實的香港人和事,陪伴幾代成長,代表了香港社會一些小人物的心聲,他的幽默感,帶給人們許多的笑意。也令我想起老夫子漫畫的精闢,在於四格就能說完一個故事。我們做廣告創作的,也非常講求說故事的技巧。試想想,一個廣告,才20、30秒,故事就能說完,還要感動人、影響人,的確考功夫。近年,越來越多微電影、long content,但並不代表觀眾的耐性多了,只不過是媒體消費習慣改變了,製造出更多平台可以在不同環境及時段去配合不同的內容而已。假如明明30秒就可以說完的一個故事,又何必要用上5分鐘或8分鐘呢?廣告故事長了,要長得其所才會有人看。齋得個長字而無增加起承轉合的幅度,無帶來意外驚喜、更豐富娛樂性、更感動人心,那就不做也罷。當然,好的故事可以拖長來說,情節可以細膩點、描繪也可以更深入。但講故事要講得出色,先不是要訓練如何慢慢地去講一個動人的故事。編劇也好、廣告的創作總監、客戶總監也好,能夠掌握一個故事的綱領、能夠用最簡單的文字或語言就講完兼賣完條橋,這才是高手。
我舉個例子,「有個鬼故,講述一個自小雙目失明的女孩,有幸得到角膜移植,可以重見彩色的世界。自此她常常見到很多奇怪的東西,如站在牆角一直不動的小孩、用舌頭舔着叉燒的母女。其實,她見到的全部都是鬼,重點是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見鬼,她自少就不認知鬼是甚麼模樣,而那雙見鬼的眼睛從來就不是她的」。這就是電影《見鬼》的故事了。度橋、賣橋就是要如此簡單。Idea要single-minded,很多時仲要估你唔到。好像《見鬼》的自己見到鬼都不知道自己見鬼,你說那是多麼恐怖!跟《老夫子》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也是一樣,除了易明,也要帶點深度。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5/19886955
廣告經綸:勁過優惠的招數
1 :
GS(14)@2017-01-12 08:07:25從12月至今,因工作穿梭於北京、上海、廣州不下十次。Travel越多,便越容易升級飛行里數及連鎖酒店會籍。除了作為一個正常人會貪着數外,在疲於奔命的歲月裏,有時也會帶來一點意想不到的驚喜。今天來到在上海一直住慣的酒店check-in時,櫃枱服務員邊看電腦邊說道:「多謝你再次光臨本酒店,根據我們的入住記錄,你已成為我們的白金會員,從今以後可享房間免費upgrade兩級,延長check-out時間到下午五點……」在這許多金、白金、鑽石、黑卡會員當中,最能令人留下印象的,並不是那些升級優惠,而是一些比較特別的經歷。最近,北京霧霾嚴重,我發現酒店房間裏比之前幾次多放了一些東西,例如韓國面膜、鮮搾果汁等,最特別是我晚飯回來,餐桌上留下了一張字條及一個保溫壺(簡直以為阿媽遠道來訪),酒店職員寫着:「最近北京空氣轉差,特地為你煲了雪梨燉豬肺湯,請慢用。」雖然外面污染帶來的渾身不自在仍是揮之不去,但心情上的確感到多了點滋潤。
又有一次在廣州,剛好住在電視塔《小蠻腰》的旁邊。通常入夜之前酒店house keeping都會為客人「開床」,翻開床舖,也包括把窗簾關上。今次可有點不同,在睡床前放了一張小卡,人手畫了一幅像五歲小孩筆觸的圖畫:在夜幕下的一間小屋旁,有一團柴火,柴火旁佇立着一個「火柴人」的女主角背影,仰望星空;下面加了一段文字寫道:「窗簾沒有為你關上,但願璀璨的夜色能伴你入眠,造個溫柔的好夢。」如果可以的話,沒有人太想在飛機上度過生日。有次剛巧工作行程太緊,所以要坐長途機返港,航程正好跨越我的生日。當我在機艙幽暗的燈光下收看一套也忘了是甚麼電影的時候,突然有四、五個空姐來到面前,送上一個很小的蛋糕及祝褔。最厲害的,是一張全體機組人員親筆簽名及逐一加上祝福語句的生日卡。那些一直對於該航空公司的服務水準下降的不滿,好像一層煙霧頓時被風吹散,真的感到很窩心。有時,要留住顧客的心,不只在乎提供源源不絕的着數及優惠。就如MasterCard的「唯有情無價」,講金之餘,更要懂得講心。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2/19893678
廣告經綸:奶粉薯粉高下立見
1 :
GS(14)@2017-01-26 18:18:06做社交媒體宣傳,先決條件是要忘記「宣傳」這兩字。在facebook硬銷及以廣告式推廣都是大忌,不懂的,不如不做。這兩天看罷林鄭、葉劉、鬍鬚曾三人的fb(雖然「We撐林鄭」並非官方戶口),只感到又想暈又好笑。好笑的是葉劉那幾段浪漫愛情史及她與作育過一位英材的訪問、又表演吹口琴又唱古典音樂,發揮渾身解數,無非是想透過師生兩人的對話,以個人化、authentic(富真實感)的模式,去換取網民的like及分享。然而,雖說要個人化,但重點是要看準觀眾喜歡看甚麼。硬給一些如港台懷舊教育節目、而且更長達5分幾鐘的video,就跟建立好感的目標拉遠了距離。所以話,在社交媒體要講故仔,就要講一些relevant的東西,單做到個人化及真實但又毫不相關,如何去建立好感?做了又有何用?
另外,要知道觀眾到底是誰?雖然社交媒體的對象,有很多都是同一班收看電視及閱讀報紙的人。但正正因為這個平台是觀眾主導、也講求互動,所以根本不應把觀眾當作觀眾看待,更不應當作選民看待。對象,應該當成自己的朋友。閒時你如何跟朋友溝通及分享,就該如何。說話的方式及語調都應該與朋友說話一樣。無端端打個遙遠的童話比喻,又講到一些虛無飄渺的黑魔黃妖、又前傳又卡通又着晒校服又小島又守護者,到底想點?見到就教人滴汗。正常人不會這樣同朋友說話吧!社交就代表social,做的內容一定是要易入口兼sociable。反觀鬍鬚曾用的文字及語調、用劍擊作例帶出要學懂執生的人生道理、善用KOL、說的故事具相關性,仲正確用hashtag,雖不敢說是非常出色,但可以一讚的,是符合標準,要做的都做對了而已。有時,做社交媒體的人會說學吓點做社交媒體。但我認為,特首選舉如此一件大事,並無存在甚麼學習的空間,要打就要打一場漂亮的仗,要有策略之餘,更要有對的策略,找對的人幫你做對的事。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6/19908604
廣告經綸:形象是飲出來的
1 :
GS(14)@2017-02-03 02:55:13最近,喜力做了一個新的廣告,標題是:「去到邊都品嚐到同樣滋味嘅頂級啤酒」#MoreBehindTheStar(更多在星星背後的故事)。真不明白,除了加強其品牌國際化外,這樣的廣告做了有何用,又不是滙豐同Citibank,國際化跟喜力有何直接關係?姑且不去深究為甚麼要做這個奇怪的「世界如一」宣傳,識看當然是看留言啦。有很多的留言都是反對以上的講法,認為有些地方出產的喜力較好味,但有些地方則很不濟云云,根本就不如所說的「同樣滋味」。落老蘭,餐牌必有生力,但有分本地及菲律賓原產兩款(菲國的瓶身上logo及文字都是白色絲印,而本地生力則是用金色貼紙),到底點樣揀?在老蘭來講,揀菲國的要比本地生產的多。我以前曾經為生力做過市場策劃,知道本地及菲國釀製的formula根本就一模一樣,Brewmasters也是同一班人。唯一不同的,就是水源。味道是否不同,真的見仁見智,我做過多次blind test,兩者的不同之處總不能輕易分辨出來,又或者說,根本就無分別。一個品牌、同樣的產品,不同的是包裝,難道包裝及產地真的會影響味道?雖然,有些人能夠斬釘截鐵的說,很明顯是菲國原產的好飲得多,但我認為,品牌形象從中擔當了一個莫大的角色,直接或間接影響了perception。
生力,在香港生產了幾十年,雖然近年也積極把品牌逐漸變得年輕化,但往往給人一種老豆才飲的啤酒感覺,要時尚、有型,就揀外國進口的品牌,選擇取決於形象的情況在啤酒這類social產品更為明顯。去到酒吧,點甚麼酒,要看你想人家如何看你,才決定點那個品牌的酒。然而,家中雪櫃裏面存放的,很可能是在外面根本不會點的較平價啤酒,沒人看,形象立刻變得非首要。啤酒這東西,特別之處就是喝多了便不太知道及在乎味道,飲的地方不同,人前人後也會不同。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2/19915109
廣告經綸:Hea發新年財
1 :
GS(14)@2017-02-09 23:43:30新正頭,很久以前在公共屋邨及一些私人屋苑流行有小孩逐家逐戶「派財神」,拍完門、㩒完鐘,門一打開,就講句「財神到」,戶主通常都不會拒絕,乾脆就給一、二圓接受一張把「財神」兩個字寫得歪歪斜斜的小紅紙。如此在新年期間賺取些少外快的「派財神」,也算是一種hea住發個新年財吧。另外,在一些店舖範圍,不時有一些看似「有勢力人士」捧住一盆一盆桔去索取金錢,怕麻煩又不願報警的店主,就只好給一封利是打發他們。時至今天,已甚少或沒有了這些hea爆的不法勾當。今年有朋友在維園擺了年宵攤位,想要發個新年財。在年初一清晨五點左右,正當各攤檔開始執拾那些未能賣出的存貨時,突然出現了大量自稱是回收公司的人士。朋友目測之下,相信應該有些是真的,亦有些是假的。因為有些根本不問情由,未得人同意之下,當你行轉背一不留神,就把一些檔主原本想搬走的貨物、桌椅、文具及新年裝飾大無私樣的拿去。如此不問自取,打着回收、環保又疑似義工的旗幟,其實跟偷有甚麼分別?更離譜的是,我朋友用來搬貨的板車,連同十多箱貨物,在短短幾分鐘之間,都一併給人「回收」了,聽起來真的令人咋舌呢。昨天,公司安排了新春舞獅表演,也不知已經多少個年頭,每年負責的都是夏國璋的龍獅團。我相信,夏國璋也算是在舞獅界的market leader,可能就是由於這個關係,不得不講,近年他們的舞獅水準有下降的趨勢。例如最精彩的採青環節,已不再是那個負責舞獅頭的哥哥用手暗暗地在獅口去採,竟然是由身旁的一個隨行人員,伸高手一摘而下,然後施施然把那紮用紅紙包住的生菜,放進獅口,又或更準確的說,是親手遞給負責舞獅頭哥哥的手中。咁都得?如此慳水慳力的採青,真正hea爆。身邊朋友時時都希望新一年可以小勞多得、甚至不勞而獲。然而,hea得過份而不能保證質量及提高競爭力,market leader的地位,很容易就會被人追過及取替呢!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9/19922104
廣告經綸:到底Viral給誰看?
1 :
GS(14)@2017-03-03 00:58:12今天,不談政治,只談廣告。本周奶粉和薯粉又各出奇謀,推出全新的viral video。一條葉麗儀「唱」好香港,和林太與你同行;另一條「我係曾俊華」,寧可信一個曾俊華,倒不如相信每一個香港人,可以一起去面對及解決問題。看罷,如何比較?我之前也寫過,今次又要再問一下,viral video是給誰看的?很簡單直接,大多數自然是年輕觀眾。奶粉的viral video用葉麗儀、唱首既不懂又沒啥特色的歌,填了些詞,看似鼓舞港人但聽了幾遍後沒有一句話能夠記得住,驚人唔知要註明自己是土生土長,由穿戴的服裝、化妝、髮型以至牆上背景的掛畫等,只可以再一次用「堅離地」去形容,這一切,沒有一樣是做對的。相反,曾俊華的「我係曾俊華」video,沒有KOL,看似簡單,其實旁白字字珠璣、恰到好處,講中了尤其是年輕代的心聲,隨手都執到一大堆sound bite,在廣告字典裏,內容及調子都十分relevant且有共鳴。這樣的政治廣告片,心思慎密,感動醒神,功力不淺,可算是高水準之作。講明不談政治,只看廣告及包裝,唔駛講,高下立見。近來,身邊不斷有朋友問我,背後幫薯粉的文案是誰、公關公司是誰、廣告公司又是誰。這裏也不再替他們宣傳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全部都是新世代兼年輕的一群,正是流着social的血。他們做的東西,自然更貼地、懂得如何說故事、更有效engage people。看得出來,奶粉的團隊一直很努力但有點吃力;有用心卻不夠動心,全因為不大懂social。Viral video要有如病毒感染的功能才能viral出去。Viral要睇對象、講內容、啱格調。不然,找來一眾趙雅芝、朱咪咪、關菊英、許冠傑做個訪問或紀錄片放上電視台播可能更容易、更化算。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2/19944790
廣告經綸:薯片團隊 貴精不貴多
1 :
GS(14)@2017-04-06 07:40:26人多並不一定好辦事。聽薯片團隊之首阿聰說,多年來幾位特首參選人如CY、Donald、Henry,參選期間都犯下一個common error,就是班底人太多,真正做嘢的人少。如此一來,將多兵少,可以想像高級腦細及領導眾多,你一言,我一語,每位也習慣點人做嘢,自己卻堅離地萬丈,結果團隊執行力不足,越幫就越忙,成效自然有目共賭的似有還無。星光熠熠,不是耀保良,眾志成城,又不是為公益,一個隊型,難就難在保持一個最有效力的大小。講求的應該是optimal scale,真的不用以多取勝。回看今次薯片的競選團隊,阿聰率領幾個年輕人,能幾近零穿崩完成60天的選舉工程,沒有關公來贈興。除了搵啱人、團隊醒、度得準,更重要的就是薯片肯信年輕人、無包袱、敢放手,決定能夠15分鐘批核,仲快過去銀行或問財仔借錢。沒有中央欽點,自然就少了一大班無謂爭住埋班搞搞震兼阻頭阻勢的腦細、領袖、先鋒之類,每一日都按照編排,嚴守計劃,配合神級隊友,發揮了最大作用的division of labor。單看薯片的團隊,行出來,就有台型。如武林大會,處處束勢待發、幕幕高手雲集,你我清楚看到又或feel到他們的「劍風」,未出招,對手已被嚇怕。他們形容自己是「the most successful loser」(最成功的失敗者),計我話,他們示範了如太陽神13號在太陽神計劃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雖然任務最終失敗,但仍被太空總署及國民確定為「the most successful failed attempt」(一次最成功的失敗嘗試)。如果我是團隊之一,一定對這個60天的選舉任務感到雖敗猶榮,樂在其中。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6/19981188
廣告經綸:直播的威力
1 :
GS(14)@2017-04-28 00:53:26今時今日的直播,不用電視機,不用大氣電波,只要有Facebook、有手機,想幾時就幾時,想播甚麼就播甚麼,其影響力之大,真的不能看輕。內地名嘴宋祖德,爆謝霆鋒和王菲已協議分手,為要力證那段消息的可信性,揚言如果爆料有錯,會直播自己食屎,更清清楚楚講明是400克的狗屎。雖感到食屎沒有甚麼好看,甚至令人不堪入目,但就是因為人人都可以直播,隨時隨地都可以直播,一時貪口爽也好,但求嘩眾取寵也好,不理你同不同意宋名嘴的宣傳技倆,起碼他是引起了話題及關注。連霆鋒也要冷冷的回應一句:「期待佢食畀我哋睇」。我相信,我們根本不大想看那個想起也令人噁心的畫面,其實最想看的,是他究竟會否找數,假如不打算找數,又如何收科。差不多同一日,在泰國有單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報道一名男子因懷疑女友有外遇,將他的11個月女兒吊死,再自殺身亡,整個過程,在Facebook上直播。直播可以這麼用,也實在太可怕了吧!有人直播煮餸、直播音樂會、直播旅遊、跳舞、行街、食飯、睡覺......以至其他不同形式的直播。然而,如今網絡世界在乎快、即時、現場,所有東西都變得很立體,毋須轉述,沒有間接,你想看就看,不看隨時離場,給讚或嬲嬲豬,不怕手軟。在廣告及公關的世界裏,直播也變成了社交媒體的重要一環。要成功,一定要預先想清楚在直播的過程中,短至一分鐘也好,長至一小時也好,如何可以提高可觀性,從而提高品牌或個人的喜愛度。所謂即時,其實在直播之前,也要做大量準備,例如要採排、要度script、要考慮臨場反應及應變措施等。雖然直播可以達到推廣及宣傳之效,然而,如今直播更可以食屎、殺人、販賣色情,道德標準如何設定及切入,是個值得反思及審視的問題。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7/20002806
廣告經綸:跟王家衛去追風
1 :
GS(14)@2017-05-13 02:03:20最近,王家衛導演加埋張震,為意大利時裝品牌Paul& Shark開拍微電影,看了他們的Trailer,以Typhoon planet(颱風星球)為題,大概講述地球人移居颱風星球的故事。那個星球,無論重力、空氣,甚至溫度同濕度,都很合適人類居住。但在這個新的家園,不能忽略的有一件事:颱風。那個星球,全年365日都不停打風,雨水夾着大風,令人害怕,所有人都不敢跑到戶外去。其實,王家衛與張震,除了電影,也偶有合作拍廣告。2012年王家衛更力邀名模杜娟參與,跟張震聯袂擔演男女主角,為威士忌品牌芝華士25年拍攝微電影,題為《心靈之境》(Dejavu)。那條片在印度烏麥·巴哈旺皇宮取景拍攝,芝華士25年與一個愛情盟約被冰封在冰塊之中,故事當中就有這一句對白:「緣為冰,你能保存它多久?」講回颱風,記得曾經有一位創作總監朋友,也講過一個有關颱風的故事——一個愛情故事。其實,每個颱風,就是一位女子。有無留意?颱風,全部都用上了女性的名字。在一個男人的一生,也許會經歷很多場的颱風,就像他遇到過不同的女子,與她們的相遇,有些刻骨銘心、縈繞半生;有些天翻地覆、轟轟烈烈;也有些快來快去、無影無蹤......颱風,不一定是可怕,也可以可愛,聽起來,這倒也是個吸引的故事。今次,Paul& Shark突然請來了傳奇導演,還在新聞稿說打算與王家衛及其團隊建立長遠的合作關係。第一條片,打算去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拍攝,聽講十月就會上演。希望今次不用等到2046啦,我就拭目以待那個有關颱風的故事。如此大投資的廣告製作,單為香港巿場就買少見少,大多數都是大中華或亞太區才能夠負擔及justify它的ROI。
Typhoon planet(颱風星球)預告片
http://bit.ly/2r02al3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1/20017580
廣告經綸:魔鬼在細節裏
1 :
GS(14)@2017-05-19 05:26:48有些品牌,毋須大、毋須花巧、毋須天天新款,但仍能令人愛戴、追隨、自願介紹給朋友、縱使犯了錯,也值得原諒。香港人,有很多值得愛上的品牌。誠品,從台灣來到香港。帶來的當然不只是Page One、商務、中華書局的讀書買書體驗。能夠為香港人開眼界、開腦袋的,正是誠品帶來的生活品味元素,如綠茶、眼鏡、手錶、服飾、手袋、皮鞋、廚具等......很簡單,假如星期一大清早上班途中在電梯裏碰到熟人,問你周末做過甚麼,很多人都會回答,沒啥特別、看戲、吃飯、逛街之類。假如有一個地方,提供最容易得到的生活啟發,可以有文化得來又不只單看書那麼悶,沒有太隨便的浪費一個周末,那是多麼的切合香港人的需要。第二間,想到Hot Toys。他們由軍事模型到後來的Avengers、Starwars,無論生意多好,一直不設網購,原因就是要讓人近距離接觸,看到、feel到那些figures的細節,由一條小無線電通訊的電線看起來夠不夠柔軟開始,老闆可以為此在大陸廠房典足三日三夜,一條在臉上的刀疤夠不夠真實、一個 figure的表情該笑還是不該笑才可以反映他角色的真性格之類。全因為他們的obsession to details,不只一般玩具水準的craftsmanship去追求完美,不斷歇斯底里的為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做一些超越完美的「玩具」。一個mall,定位是人、文化、藝術。從多年前一些比較曲高和寡的藝術展覧開始,而去到了解大部份香港人喜愛的並不是單純藝術,而是生活設計。因為藝術有時高不可攀;相反,設計既有藝術元素,也有生活用途。一個香港人喜愛的Art Mall K11也就這樣活起來。說穿了,由始至終,香港人愛的東西,是要在營運管理看得到誠意,要在細節裏看得見魔鬼。這些,絕不是人人做到,然而,仍然有一些人能夠做得很好。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8/2002479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