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組合的市值,已有一段日子在六百 萬元浮沉,我當然不會對這樣的表現引以為傲。惟現時的股市正是如此呆滯不前,恐怕還會橫行一段時間。恒指在○七年一月到達二萬點,但在此亦停頓了三年半。 儘管恒指○七年十一月曾接近三萬二千點,但翌年十月已跌落一萬零七百點,所以恒生指數大上大落並不罕見。因此,就算未來五年,大市升七成也非常合理;我預 期在二○一四年之前,組合可升值至一千萬元。組合目標一千萬 組合內以銀行股為主,滙豐佔七十一萬一千元、工行佔八十三萬七千元、中行佔七十 八萬四千元,加起來合共二百三十三萬二千元,佔組合四成;若計及宏利這隻約佔五十八萬元的保險股,金融股佔逾半壁江山。這便是導致組合貶值的主要原因,特 別是國際性的滙豐,去年它供股及為美國業務大幅撥備;宏利最近更是進一步下跌,因為部分加拿大分析員指其將會有更多撥備,今年第二季可能見紅。 儘 管我們的入貨價偏貴,但現在正是加碼買入宏利的好時機,因為壞消息通常會帶來機會。導致撥備的原因是表現不滯的債券和股票,但根據歷史,這些市場波幅極 大,所以價格很可能在短時間內便回復,尤其是現時市況已普遍轉佳。股價有跌,自然有升,我認為現時應該購入宏利,因為它根本沒有現金損失,僅是為最壞情況 而作出準備。我對宏利在二○一四年的股價相當有信心,看不見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它復甦,而這間公司將運作良好兼錄有盈利。 若照我預期,宏利 將回復往昔光輝,股價在二○一四年會重上三百元;滙豐亦能升至一百二十元,再加上中資銀行的市盈率升至約十五倍的話,組合便有望達標。 沽恒 地認股證 刻下組合表現一般,惟我不會就此認輸,我堅信它的表現將越來越好,問題是如何令它更進一步,其中一個方法是止蝕離場。不過,若你認 為一隻股票在此價錢已值得買入,那股價再平一點的話必然更划算,所以在低位溝貨以降低平均成本價,比沽貨止蝕更佳。 事實上,我亦曾經檢視組 合內的股票,並考慮止蝕,惟我認為不太值得,因為現時肯定要平價沽貨,而股市隨時展開升勢。 市場呆滯並非稀奇,我在《壹週刊》開倉期間,組 合的表現亦試過比現在更差,但最後表現仍跑贏大市,儘管未必是市場上表現最佳的組合。可能,今次的難關在於我所選的股票,大多處在風暴中央,而這是一場真 正的風暴。我其實非常注重安全,也嘗試避免損失,但今次令我輸錢的股票是滙豐及宏利,而且跌幅頗為可怕。大家都認為滙豐應該穩如泰山,但當投資者見到它的 股價瀉逾五成,便知道不能太過放心。 組合中大部分的股票都是藍籌,它們皆屬優質公司,但現在就算是好公司,亦兵敗如山倒,例如美國國際保 險、花旗集團、通用汽車及英國石油等等。 刻下,我會趁機整理組合,在未來一兩週,將沽出二千股恒地認股證。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五十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 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 ||||||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2534
|
買入日期 |
買入價 |
現價 |
賺/蝕 |
平安保險 (02318) |
24/2/2010 |
HK$59.05 |
HK$86.75 |
+46.9% |
A50中國基金(02823) |
15/3/2010 |
HK$13.02 |
HK$14.3 |
+9.8% |
瑞安房地產(00272) |
16/4/2010 |
HK$3.79 *HK$3.59 |
HK$3.96 |
+4.5% +10.3% |
中國人壽 (02628) |
8/5/2010 |
HK$33.9 |
HK$35.8 |
+5.6% |
太平洋保險(02601) |
25/5/2010 |
HK$28.25 |
HK$34.25 |
+21.2% |
新奧能源 (02688) |
8/6/2010 |
HK$14.52 |
HK$24 |
+65.3% |
中信資源 (01205) |
28/6/2010 |
HK$1.44 |
HK$2.09 |
+45.1% |
* 如果接受兩次以股代息(09年未期息0.12港元,換股價$3.168; 10年上半年股息$0.06,換股價$3.84),持股數量會增加5.4%,持股成本會下調至HK$3.59。
今年年初,本人承蒙林奇兄的邀請,在 iPhone App《征服股海》發表了一系列投資文章,因為本人私務繁忙,文章已經停寫。這系列文章中建議了一個長線投資組合,以我自己持有或剛買入的股票作推薦,組合內一共有9支股票,到昨日為止,全部錄得正回報,由半成至6成半不等,我貼出上半年的7支股票供大家參考(上表),跟隨我推薦而買入的讀者,已經賺到盤滿缽滿,也不會介意我貼出部分組合,有讀者留言,希望我跟進組合買賣與公司消息,未來我會在網誌中更新。我用實例再次證明,以大藍籌與指數基金為主,並以優質中細價股為輔之長線投資策略,再次跑贏大市,2005年如是,2010年也如是。
昨日,Mr Buffet 貼上黃國英先生於明 報財經網之文章,要求我給點意見。黃先生以投機炒賣之法,縱橫投資市場廿載,依然屹立不倒,當然實力非凡,身為基金經理,能夠安然渡過金融海嘯,保著客戶 的資本,已經是了不起,有朋友家財千萬,要求保本增值,我也是推薦黃先生,我寫文章只為興趣,並希望做點投資者教育,叫我幫朋友操盤買賣,一有閃失,只會 因財失義。
但話分兩頭,作為意見領袖,有其 社會責任。如果經常助紂為虐,幫輪商推銷衍生工具,魚肉散戶,開班教人投機賭博,引導散戶走捷徑、行歪路,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夜闌人靜,撫心自 問,一生罪孽,難辭其咎。相反,我教散戶行長線投資,以大藍籌與指數基金做目標,以月供或平均買入法作策略,每年把儲蓄與股息再投入,散戶依從此法,下至 文盲,上至博士,必定成功致富,一個都不會少。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眼見每天都有投機賭徒身陷困境,導致家庭破碎,妻離子散,並破產 或自殺收場,縱使私務繁忙,也希望以文為教,做點投資者教育,宣揚正道。
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2010/12/2010.html
看到網上有不少前輩也寫了一個2010投資組合回顧, 我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 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反省一下過去一年的對和錯, 投資從來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我們往往不是在做對時學得最多, 反而是從錯誤中學習, 才可以讓自己快速成長.
在去年恆生指數大幅上升後, 今年指數沒有甚麼大變動, 但是如果投資者能夠選擇到正確股票的話, 以及把握指數上兩次的調整及反彈, 組合上回報應該還是不錯的.
於年初的時候, 我把投資組合分作兩部分, 一部分持有金融股/A股指數基金, 另一部份內需股, 因為我認為長線而言, 組合內持有金融及內需兩大版塊, 將會持續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對於內需板塊, 我年初首選體育用品股, 他們於年內首10個月的表現確實不錯, 在新增店舖及增長強勁下, 估值得到迅速提升, 我也成功分享到整個升浪. 及後, 當股價開始上升至高位時, 我開始減持了, 我減持的原因不是成功預測到股價的頂部, 而是我擔心他們的競爭開始加據, 以及Nike等國際品牌開始減價進軍2/3線城市的消息, 他們過往的增長是在於不斷增加銷售網店, 但是當每條街都開滿各個體育用品牌子時, 我擔心競爭已經白熱化. 我認為現在的體育用品股還會有增長, 但是這需要投資者去小心選擇, 現在他們已經進入另一種競爭模式, 以往單純地簡單地開新店已經過去了, 未來的競爭是在於產品定位及品牌價值的提升上. 而且投資者現在也開始不再盲目調升他們的估值了, 因為我們在買入體育用品股時需要留意估值, 只有在他們偏低的時候買入, 然後在高位沽出.
現在我認為體育用品股又再次回調到吸引的水平, 我會密切留意. 股票市場就是這樣, 股價很少時間是處於均衡價值, 反而更多時間是從偏高到偏低, 偏低又再回到偏高, 由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 因此投資者需要be patient, 等待不合理性出現.
而其他內需股方面, 我還投資過在聯塑及瑞年等股票上, 同時間也錯失了雷士照明. 對於LED行業, 我是看好的, 因為這是循著環保節能的方向, 但是投資在這個板塊上並不能長線, 因為在技術不斷提升下, LED的價格將會迅速回落; 同時間, 我現在還未找到一間讓我完全放心的公司. 雷士的LED業務很少, 但是我認為公司並不是沒有能力發展LED, 他們只是認為LED價格暫時也未能完全取代節能燈具, 我對此股依然長線看好, 他們絕對有繼續做大做強的能力.
至於瑞年, 我由投資開首已經認為此股並不能長線持有, 因為這類型公司只是依靠品牌效應及熱潮, 公司稍有不慎或外來存在新的競爭對手, 品牌便可能出現問題.
聯塑的買入主要是因為家中父母於內地置業裝修的關係, 向我提及過聯塑產品在內地的風行. 此股現在受惠市場估值的提升, 因為它在眾多方面也受惠國策, 值得繼續持有. 從聯塑的投資經驗中, 我再次看到資訊的重要性, 很多投資機會也在我們身邊出現, 關鍵是我們是否有細心留意及分析, 譬如家人跟我提及過聯塑後, 我會主動查找這家公司的資料, 並發現原來於4月已經在香港上市.
另外, 我也發現到原來投資半新股也有巧妙, 就是應該留意一些在市況淡靜時上市的半新股, 因為他們一般定價較低, 而且quality方面應該不錯, 因為如果本身quality不好, 投行也不會鼓勵他們在市況淡靜時上市. 反而, 市況暢旺時上市的新股, 投資者便要留意, 他們的quality大都良莠不齊.
至於金融股方面, 表現確實一般, 甚至可以用差來形容. 不過, 長線投資應該用長線的心態去處理, 我不知道他們的來年表現會如何, 我只知道持有金融股是分享經濟發展的妥善方法, 我依然認為他們在未來最少能夠保持1.5倍GDP增長.
同時間, 我會繼續研究更多股票, 以發現更多投資機會. 投資成功與否有幾個重要因素, 分別是資訊, 知識, 經驗及心理. 在未來我將繼續虛心學習, 增強選股及操作的能力.
Last but not least, Merry Xmas to all friends!!!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71682036419/
今天我听了一天的统计,其实以前有学过国民经济统计这门课的,下午我突然想起可以用统计公式计算一下投资组合数量的问题。回家的路上,我简单估算了一下,应该是7-12只股票做组合,最科学。
大家知道格雷厄姆是数学专业的,他最先的工作是搞统计。有一个统计公式,我把它应用到股票:抽样单位数(组合股票只数)={概率保证度^2*判断准确率*(1-判断准确率)}/误差率^2。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要用统计学,计算出持有多少只股票做组合最好。这个好,就是既要能代表整个股市,能将组合的风险降到最低,又要能确保选的个股有质地。
首先是抽取样本的概率保证度,我不要求100%,至少要八九成保证度吧。用正态分布公式倒推 出来,当概率为0.9973时,概率度T=3,但是,要保证0.9973的概率輹盖度,那最终计算出的样本数目会很大,可能要达到40只。我只取八九成的 抽样保证概率,然后对自己抽取的股票,有8成的胜算,同时允许20%的判断误差,也就是允许上下限浮动到60%-100%,我想这个区间应该还算公道了, 自己应该做得到。8成的概率保证度,对应的T值为1.28,九成对应1.67,它们的平方分别为1.64和2.79。
上述公式结果分别为:1.64*0.8*(1-0.8)/0.2^2=6.56,也就是7只,只入不舍;2.79*0.8*0.2 /0.2^2=11.16,也就是12只。所以,组合应该是7-12只股票。那么,基金公司要保证概率,T值会选3,结果应该是我的4-5倍,也就是36 只股票左右。如果只要95%的保证度,T值为1.96,那么只要16只就够了。
我上边所说的80%的胜算概率,是指表现较好,至少好过大盘,或者说,选的股8成把握会赚 钱。我选概率保证度,是要能尽量缩小组合的风险,如果你全仓一只股票,那么这只股票是不能代表整个股市的,看起来8成,但运气不好碰到那2成概率,你就完 蛋了。但是如果你选了36只,你就可以将组合的风险降到极低,你不可能碰到0.27%的概率,因为这概率实在太低了,同中彩票一样。
如果我把统计对象的全体都统计的话,保证度就是100%了,也就是说,组合的风险完全消除,只有系统的风险。但是,如果我把1800只股票都选的话,是不可能有8成胜算的,因为1800只样本就是大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4401.html
假设巴菲特所有持股保持不变,那么其在去年四季度组合市值将增长10.6%,略微跑赢市场。巴菲特去年四季度没有新增买入股票,只增持富国银行 1只股票,减持2只股票并清仓8只股票,买入卖出股份市值均按去年四季度末股价计算,买入股份总市值为1.93亿美元,卖出股份总市值为13.48亿美 元。
而截至去年底,巴菲特继续重仓金融和消费品。
增持富国银行
巴菲特去年四季度仅仅增持了1只股票:小幅增持了其重仓股富国银行1.8%,增持622万股的市值约为1.93亿美元。目前市盈率15倍,股息率0.6%。过去10年账面净值复合增长率为14.3%。
清仓8只股票
去年四季度,巴菲特减持了2只股票,减持市值为0.18亿美元:减持了穆迪1.6%,卖出46万股的市值约为0.12亿美元;去年三季度,巴菲特新 买入了纽约梅隆银行119万股,约合市值0.5亿美元,不过,巴菲特在四季度小幅减持了10%,卖出20万股的市值约为0.06亿美元。
与此同时,巴菲特清仓了8只股票,累计卖出股份市值为13.3亿美元。以卖出股份市值多少排序如下:
1.耐克:2006年,巴菲特进行了增持。2010年三季度,巴菲特卖出了400万股减持52.3%。四季度,其又清仓卖出了其余的364万股,市值约为3.1亿美元。
2.Fiserv公司:巴菲特在去年二季度唯一新买入的股票是金融保险行业信息管理服务企业Fiserv公司,不过,三季度巴菲特却减持了11%,卖出48.9万股。四季度巴菲特完全清仓,卖出了391万股,市值约为2.3亿美元。
3.雀巢ADR:2009年三季度,巴菲特买入了340万股,2年后却全部卖出,市值约2亿美元。
4.纳尔科(Nalco):2008年,巴菲特买入874万股,2009年增持到900万股。2010年二季度再次小幅增持15万股,不过三季度却减持了33%,合计卖出300万股。四季度卖出其余615万股。
5.劳氏公司(LOW):2005年二季度巴菲特买入了39万股,2006年三季度大幅增持到700万股。2008年四季度减持了40万股。2010年四季度清仓卖出650万股。
6.BD公司:巴菲特2009年二季度新买入了全球最大的注射器及医用一次性产品的供应商BD公司120万股后,并且在四季度增持了30万股。 2010年一季度又增持了24.4万股,二季度再次增持了14.6万股。但四季度却全部清仓,卖出了189万股,市值约为1.60亿美元。
7.美国银行(BOC):巴菲特清仓卖出了500万股,市值约为0.67亿美元。
8.Comcast:去年三季度巴菲特减持了98.44%,卖出1181万股。四季度全部清仓,卖出了剩下的18万股,市值约为0.04亿美元。
可能的原因
其实,巴菲特在去年三季度已经清仓了5只股票,合计市值约8.6亿美元。
以此计算,过去两个季度,巴菲特清仓了13只股票,其中好几只股票都是买入持有一两年甚至一两个季度就全部卖出。
对此我们不禁疑问,一贯主张长期持有的巴菲特,怎么突然变成短期波段操作了?目前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巴菲特减持的不是他自己买的股票,而是伯克希尔下属全资子公司GEICO保险公司的投资主管辛普森买的股票。
我的依据有三个:第一,巴菲特本人有过类似解释。巴菲特1997年在致股东的信中特别说明过:“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解释说明的是,我们报告的投资 持股变动中,有些反映的并非我本人的投资决策,而是伯克希尔下属全资子公司GEICO保险公司投资主管辛普森(Lou Simpson)所做的决策。辛普森独立管理将近2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有些时候他的持股会与我的持股重合,但有时他的投资举动会与我完全不同。”
2001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解释。
第二,清仓时间上和辛普森退休时间几乎完全一致。
巴菲特对辛普森非常赞赏,曾经把他作为自己的紧急接班人。唯一的遗憾是辛普森只比巴菲特年轻6岁,年龄上不适合作为长期接班人。
2010年8月份,74岁的辛普森宣布将于当年年底退休。接着就是巴菲特从去年三季度开始连续清仓13只股票,并且都是持股市值很小的股票。
第三,清仓股票市值规模上和辛普森管理股票组合规模基本一致。
巴菲特管理的股票投资组合市值约为500亿美元,而辛普森管理的股票投资组合只有20亿美元左右。
去年四季度,巴菲特清仓的8只股票市值约11.93亿美元,三季度清仓的5只股票市值约8.6亿美元,平均每只股票市值只有1.6亿美元,而去年三 季度末,巴菲特管理的整个投资组合平均每只股票持股市值约15亿美元,四季度末平均每只持股市值约21亿美元。清仓的13只股票市值加在一起才20.53 亿美元,只相当于巴菲特一只股票的平均市值规模,而与巴菲特所说辛普森管理20亿美元的股票组合规模非常接近。
2010年,巴菲特新聘40岁的对冲基金经理托德·康布斯加入伯克希尔,帮助其管理投资组合。康布斯因此也被认为是巴菲特接班人的最热门人选。
《财富杂志》资深编辑Carol Loomis是巴菲特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每年帮助巴菲特编辑致股东的信。2010年11月14日,她采访巴菲特后发表文章说:巴菲特告诉董事会,一开始, 他给康布斯掌管的投资组合规模约为20亿~30亿美元。巴菲特2010年三季度和四季度清仓的13只股票获得的资金总额约为20.53亿美元。
组合集中度提高:继续重仓金融和消费
连续清仓13只股票后,2010年底巴菲特持股数目减至25只。平均每只股票市值21亿元,比三季度末的14.7亿美元增长42%。
巴菲特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合计492亿美元,占组合的93.6%,前五大重仓股市值合计385亿美元,占组合的73.3%,比上季度略增,由此可见,巴菲特更加集中了投资。
去年底,巴菲特前十大重仓股是:可口可乐(25.0%),富国银行(20.2%),美国运通(12.4%),宝洁(9.4%),卡夫(6.3%), 强生(5.0%),沃尔玛(4.01%),WESCO金融公司(4.0%),康菲石油(3.77%),美国合众银行(3.54%)。
从行业配置来看,巴菲特去年四季度继续重仓金融和消费品行业,合计占组合的82.1%。各行业配置如下:金融业(41.4%),消费品 (40.7%),消费服务业(6.1%),医药保健业(5.4%),石油天然气(3.8%),工业(2.5%),公用事业(0.3%)。(作者为汇添富基 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
|
||||||
一直以來,東尼在專欄內傳授讀者不少投資智慧,我曾為他的同事,二十二年以來定期與他見面,分享他對港股、中國以至全球經濟的獨特見解。 東尼無疑是我投資路上的良師益友,我們有接近的投資理念,會計師背景讓我們在選股時看得更清楚。沽出華能中鋁中行 回顧東尼的組合,我對大部分成員皆稱心滿意,惟獨華能、中鋁及中國銀行是例外。華能沒有上調電費的能力,發電的原材料煤價上升,它卻因電費管制,未能將成本轉嫁顧客。而且負債比率達兩倍,更令我感到顫抖。或許有朝一日中國政府改變對電力公司的管制,但卻不知在何時。 資源股的盈利過於反覆,而且很受商品價格的影響,因此從不是我杯茶。一旦鋁價轉跌,增長勢必放慢,股價難免受損,何況其負債亦高達七成半。 我認為組合之內,銀行股的比例過重;雖然中行較其他大型內銀股估值便宜,但可解釋原因。我記得中行在上市後,將一半集資所得的九十億美元,用作購買美國次按等相關產品,最終導致大舉撥備。當時我很震驚,如此重大決定,竟沒有在招股書上披露。 換馬恒安思捷 我 決定換馬,恒安(1044)生產及銷售衞生巾及廁紙等日用品,是行內盈利最佳的公司。自○二年起,每股盈利由兩毫急增至一元七角七仙,預期一○年及一一年 仍有一成半增長。恒安增長稍稍放緩,皆因公司規模愈大,而且原材料木漿的價格持續攀升。恒安去年派息一元一角,估計一一年可增至一元六角,保持六成八的派 息比率。 恒安在○九年新增了食品生意,理應可利用本身強大的銷售渠道,產生協同效應。以現價五十九元計算,預測市盈率約二十五倍,息率二點 七釐。這種價值買入增長股算是合理,就如股神畢菲特在八八年,以二十倍市盈率及息率一釐情況下買入可口可樂,十年後回報高達八倍,證明並非單買細價股,才 有驚人升幅。 蒙牛(2319)生產及銷售牛奶製品,市場佔有率三成八,整個市場則以每年一成半增長擴大。兩年前,中國奶業爆出三聚氰胺醜 聞,整個行業仍未恢復元氣,但肯定改善了品質監控。預期明年市盈率二十二倍,息率一釐。蒙牛負債不多,而且現金充裕,中國消費者早晚會繼續幫襯飲牛奶。
思捷(330)在歐洲知名度高,截至去年底,只有一成八生意來自亞洲,我預期五年之內,亞洲的貢獻可翻一番。受制於歐羅低殘,以及歐洲的批發生意不振,思捷從○七年股價達一百四十元徐徐滑落,刻下只有四十元。我認為再跌空間有限;現時思捷市盈率只有十二倍,息率約五釐。 中國逾半的人口,是中移動(941)的客戶,除提供網絡外,還包括手機銷售及如日方中的流動數據服務。中移動現金流強勁,預測一一年每股賺七元一角,派息三元一角。 以現價七十四元計算,市盈率僅十倍半,息率四釐。中移動正在找尋海外的合作夥伴,不論是4G,甚至是10G,中移動也有足夠能力應付開發。 我決定以本週四的開市價沽售中行、華能及中鋁,再以開市價買入五千股恒安、八千股思捷、一萬四千股蒙牛及四千股中移動。 艾薩 Iss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
|
||||||
一○年業績期終於完結,我將會重整組合,買賣以本週四(7/4/2011)開市價計算。 賣出:10,000股恒基地產、5,000股宏利、20,000股工商銀行。 買入:8,000股友邦保險、2,000股新鴻基地產(16)、40,000股中國民航信息(696)、10,000股中國神華(1088)、2,000股思捷、1,000股恒安、1,000股中移動、1,000股蒙牛。 組合中剔除了恒地及宏利,加入了新鴻基地產、中國民航信息網絡及中國神華,令組合精簡得來又分布得宜。決定賣恒地很容易,第一,我認為新鴻基地產較好。第二,我對煤氣沒有興趣,恒地所持煤氣權益佔恒地一半市值,而恒地持有煤氣三成九股權。 中航信高增長 友邦雖為新股,但其業務來自十五個亞洲地區,因此我覺得他比宏利容易消化。中國人壽表現平均,疑似「炒股」,已經不再是一隻可以長線持有的股票,令我相信友邦能從中取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 銀行股在組合中比重太高,我決定減持工商銀行。我相信滙豐銀行及農業銀行的股價相對便宜,增長潛力更大。 其他增持的股票包括中移動、思捷、恒安、蒙牛。建倉時皆以好價買入,這些公司現時表現很好。我看好這些公司長遠發展。 組合的新成員中國民航信息,業務是提供飛行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予航空公司、機場及旅行社。公司為了擴張覆蓋率,增加了三十六億元人民幣現金開支,以興建完整 航空資訊科技系統。撇除所持現金,股本回報率每年可達百分之一百六十。假如其中二成五是由新投資帶動,三年內每股盈利較現時再提升三倍,至人民幣一元五 角,市盈率為五倍,息率為七釐。中國想成為世界級航空樞紐,這是一個高增長行業。 比較石油股 組合另一新成員中國神華,業務綜合了煤礦開採、發電、鐵路、船務及港口。神華在生產過程中追求創新、注重潔淨能源的科技發展。其淨現金達一百一十億元人民幣,營運現金流更達五百七十億元人民幣,足夠神華派息之餘,又可增加資本開支及提高股東權益。 餘下的組合成員表現很好。市值三千億美金的工商銀行以及農行,兩間公司表現傑出;恒安雖然面對毛利率的壓力,但表現尚算不錯;蒙牛上半年每股盈利下跌百分之十五,成本壓力大增,但全年的稅前每股盈利卻有百分之十四增長。 中石化是一間被低估了的公司。我了解到它並非只做煉油的下游業務,相反其一半的盈利是來自勘探及生產的上游業務,逐漸減少依賴在市場買入原油。中石化並非金融市場的玩家,不像中海油(883)般,想做「中國的高盛」。 中海油做交易表現差勁,在買賣六百四十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產品中,輸掉八千七百萬元人民幣。事實上,中海油由本業帶來的全年營業額達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淨 利潤達五百億元人民幣。本業做得不錯,為何要花心機投資金融產品?我不明白中石油及中石化現價如此便宜,為何仍然有人買中海油。 祝君好運!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ry4b.html
下邊是我在QQ群的即興發言,沒有經過調查研究的,歡迎大家拍磚。
前兩天去超市買東西,才發現日用品都暴漲了,大瓶裝的洗頭水、沐浴露都五十八十的,同兒子一塊剪個頭髮,連小巷子都沒有15元以下的。乖乖不得了,以前是 結構性通脹,現在完全是全面通脹,看來通脹應該是今年投資佈局的主要考量點,我的投資組合必須做出一些調整。影帝的話當然要聽,但不能全信。
那麼,受損於通脹的,或者被政府嚴厲監控調節的,可能我們應該要迴避;相反,能受益通脹的,我們重點配置,我這是從上往下選股。具體而言,我目前比較關注的行業是:
奢侈品(包括珠寶鐘錶、高端服飾、高檔百貨公司、高檔白酒)、銀行、礦產資源、新能源、裝備製造、高端並有定價權的醫藥類。
我按國民經濟統計行業分類標準來簡單說說:
第一產業
農林漁牧業:雖然受到政府管制,但基本也屬資源性質,處於經濟上游,所以應該利大於弊,比如雨潤食品我就仍然看好;
第二產業
採礦業:資源行業雖然受到資源稅上調影響,但肯定還是要受益通脹(像目前焦煤就漲得很厲害);
製造業:一方面受到上游原料漲價,一方面受到人工成本上升,所以會比較難受。
製造業裡的家電,目前行業形勢還不錯,比如A股的格力就會很好,根據已經公告一些行業數據,一季度的空調產銷增長驚人,同比環比大幅增長,所以預計一季度業績會再創新高;
製造業裡的汽車業,公交車可能最好,貨車次之,轎車應該是高單位數或低雙位數增長,從最好的上海汽車來看,10年3季度的銷售為89萬兩個輛,4季度92萬,今年1季度合計105萬,同比環比仍在增長;
製造業裡的工程機械:目前三一、中聯、徐工都已出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同比倍增,環比亦長,工程機械的高速增長還能延續多久我不知道,據說目前供求關係又已經基本平衡了,未來幾年他們的產能將大大釋放;
製造業裡的機床設備:提高效率控制人工成本將是製造業未來的趨勢,所以我想這個行業增長會比較快;
製造業裡的釀酒:已經預告的一季業績,山西汾酒預增50%以上,金種子酒預增150%以上,古井貢酒預增120%。換成絕對的金額來看看:金種子酒去年全 年利潤1.7億,今年1季度預計1.1億上;山西汾酒去年全年4.9億,今年一季度預計3.9億以上;古井貢酒去年年全3.1億,今年一季度預計1.66 億。很明顯,高端白酒一季報增長50%以上的可能很大;
製造業裡的製藥:一方面受益於國家醫療產業的鼓勵,另一方面受制於藥品的強制降價調控,所以我估計有自己的定價權的藥企會比較滋潤,比如東阿阿膠,就已經出具了一季度業績預增50%-100%的公告。
新能源:風電和太陽能企業,今年繼續高速增長的可能非常大,估計有些企業會50%以上增長;
電、燃氣、水等公共設施業:這個是國家重點管控的,自己沒有定價權。油價因為對戰略意義大,所以有跟隨上調,但其它公共品我估計比較難以同比上調;
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還會延續,但估計是不會有去年好。
第三產業:
交通運輸郵儲:受制於油價等成本上升,估計不會太好;
IT:通訊和軟件受益於國家的產業鼓勵政策,應該不會太差;
批發零售:可以高進高出,受影響可能不大,但整體應該偏利空。普通消費股和百貨超市股,可能損益各半,關鍵看公司自己的能力,比如我預計蘇寧就會不錯;
餐飲旅宿:估計不會受益;
租賃:租金會上調;
文體教育衛生:不清楚;
金融業:受益加息,昨天深發展就出了一季度業績預增50%以上的公告。
地產:迴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