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每度電19日元!低成本光伏發電帶來的衝擊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64152431/

【日中環保生態網】「光伏發電成本高」的說法即將變成老黃曆。因為隨著從需求者角度出發的新光伏發電業務的崛起,安裝成本正在銳減。 

        如果這個趨勢穩定下來,光伏發電將不再需要補貼。雖說日本將於2012年7月實施可再生能源的全量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但在未來,收購價格將無需維持在高水平。 

驚人的便宜 

        包括施工費在內,在2010年,家用光伏發電的實際安裝成本超過60萬日元/kW。如果以利率3%、折舊期20年為前提,換算出的發電成本為40日元/kWh以上。與家庭電費的24日元相比,目前還非常昂貴。 

        發電成本之所以高,原因之一是此前光伏發電的業務形態是由電池板企業主導的封閉系統,銷售方法等方面缺乏效率。要想克服成本問題,就需要構建需方利益最大化的新業務模式 

        就這一點而言,由企業分離出的系統集成商(SI)主導的業務模式值得期待。這種模式不拘泥以前的商業習慣,包括使用海外廠商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內,機械材料是在全球優中選優。向用戶銷售的方法也大幅簡化。由此可見通過全球採購戰略有望打破舊常識實現低成本化。 

        最近,日本藤原木材公司(千葉縣鐮谷市)與盈泰日本公司(同上)合作成立的千葉縣經銷商組織推出了29萬日元/kW(4kW型)的家用光伏系統。就筆者所知,這已經是最低的價格。換算成發電成本僅為19日元/kWh,實在低的驚人。 

        光伏發電以前一直以等同於電力公司電費(市電同價)的24日元為目標,而現在竟然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比24日元還要低30%的發電成本。雖說銷售業績還不算多,但聽說該組織為了在今後快速增加銷售,正在對體制進行完善。 

通過刷新業務流程降低價格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實現這一低價格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使用了外國生產的電池板,但施工標準化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效果也不容忽視。不同於在廣闊土地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百萬瓦級太陽能,住宅用系統需要根據房頂的形狀、強度、日照條件等因素進行施工。通過儘可能使這一過程標準化、培訓施工者等方式,成功減少了施工成本30~50%左右。 

 

成本削減情況

        關於太陽能電池板,非常遺憾,截至目前,日本企業的價格競爭力還談不上高。在奮戰在歐洲市場上的中國企業、韓國企業之外,最近印度企業也在全力開拓日本市場。迎戰的日本企業過去一直處在以國內市場為中心的溫室之中,在價格上還無法與海外企業抗衡。 

        雖然我們期待日本企業奮起反擊,但太陽能電池板是國際化商品,不看企業的國籍,使用最佳產品的態度非常重要。雖說是「日本製」,今後代工生產(OEM)的外國產品和海外工廠產品也會增加。既然日本是技術立國、貿易立國,那麼,競爭力強大的產業不斷出口,薄弱產業備受呵護的格局就得不到世界的理解。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話說回來,安裝29萬日元/kW電池板的經濟效益如何? 

        按照日本獨戶住宅的平均水平,安裝3.3kW時,總費用為96萬日元。該規模的年發電量約為3500kWh。其中40%為自家消費,這一部分視為節約了電力公司的電費,即24日元,其餘60%則作為剩餘部分,以42日元的價格向電力公司出售,二者相加,一年總共可以得到12萬日元的「收入」。也就是說,只需8年即可收回投資。假設固定收購期為10年的話,其間會有20萬日元以上的「盈利」。 

        如果能夠以這個價格廣泛普及,光伏發電就不再需要補貼。即使大幅調低FIT的收購價格,也能夠進行普及即使收購價格降低到市電同價的24日元,收回投資也只需要12年雖說補貼和高價收購制度必然能夠加快普及,但補貼會造成納稅者的負擔,高價收購則會導致電費漲價。對於全面普及而言,儘早「經濟獨立」不管怎麼說都是重要條件。 

        千葉縣的案例雖然十分突出,但除此之外,安裝成本低於40萬日元/kW(發電成本27日元/kWh)的案例也在陸續出現,光伏發電的經濟獨立可以說近在眼前。 

        不過,收購制度即便是在獨立後也有其必要性。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在晴天的白天過剩,在夜晚和天氣差時短缺。因此,與電力公司之間的電力買賣暫時還無可避免。就算收購價格便宜,也有必要切實保障收購。 

住宅用光伏發電的設備價格動向


彌補光伏發電弱點的蓄電池

        之所以說是「暫時」,是因為隨著充電用電池的普及,情況會發生變化。 

        如果電池普及到家庭,剩餘發電部分就無需向電力公司出售。夜晚和雨天時只需使用儲存的電力即可。從而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自產自消。只有在梅雨等日照持續不足的時候需要依靠電力公司。 

        其實,對於光伏發電的全面普及,家用電池必不可少。因為今後隨著光伏發電量增加,導致系統不穩定的電力逆流就會成為問題。 

        用於調整光伏發電的電池的需求尚不明顯。但3.11大地震過後,用作緊急電源的家用電池陸續上市。這恐怕會推動未來光伏發電的大量普及。「電力無法儲存」的舊有常識也在逐漸成為過去式。 

        但在思考大量普及時,支撐普及的電池會成為光伏發電的新成本因素。 

        有看法認為,在估算核電成本時,應該加入抽蓄髮電成本。理由是核電站與抽蓄髮電大多是配套建設。核電站在電力需求小的夜晚也無法停運。抽蓄髮電就是利用剩餘電力把水從下池抽至上池,作為勢能儲存,在白天需求達到高峰時從上池向下池放水進行發電的方式。 

        與 在核電成本中加入抽蓄髮電成本的道理一樣,光伏發電的成本也需要加上電池的費用。如果利用白天發電的剩餘電力,事先給容量約為4kWh的電池充電,電量就 足夠夜晚使用。問題是現在的電池成本還比較高,容量4kWh高達80萬日元~160萬日元。如果加上電池費80萬日元,在千葉縣實現的19日元/kWh成 本一下子就會跳到大約35日元/kWh。 

        要想普及光伏發電,今後恐怕還要考慮向附設的電池提供補貼,或是以包括電池費用在內的成本為基礎設定收購價格。 

        即便如此,從長期來看也無需擔心成本負擔的問題。在電池必要性提高10年後,價格估計會降到現在的10分之1左右。到那時,即使加上電池,預計光伏發電的總安裝成本也將跌破30萬日元/kW,發電成本也能夠降低到20日元/kWh左右。 

        就算等不及電池價格下跌,也有實際「免費」裝備家用電池的方法。那就是把電動汽車(EV)配備的電池轉為家用。三菱汽車「i-MiEV」的電池容量為16kWh,日產汽車「LEAF」更是高達24kWh。可以儲存普通家庭1.5~2天消耗的電量。
掌握關鍵的EV電池

    讓EV配備的電池能夠家用的創意早在2009年「i-MiEV」上市之前就已經出現,實現卻拖後了。 

        但3.11大地震過後,由於日本發生全國性電力短缺,能夠讓事務所和家庭使用EV驅動電池的系統成了開發熱點。包括結合車載或外置的逆變器在內。多家改造EV企業趕在各大汽車廠商之前著手進行開發,目前已經有多款系統問世。 

 

把EV作為家用電源

        三菱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也在開發相同的技術,預計2012年上半年可以投入實用。這樣一來,只需購買EV,就可以無需追加成本,同時獲得高性能、大容量的家用電池。 

        三菱還在與夏普公司合作開發更加高級、支持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的系統。三菱在開發利用「i-MiEV」的電池供應100V電力的系統,夏普則在開發使EV電池與光伏發電聯動的「智能功率調節器」。 

        如果光伏發電與EV的合作進入大多數家庭,擴大到整個地區,就能夠建立起智能電網的基礎。 

        還有一種構想是在今後收集廢舊的EV電池,在地區的蓄電設備中二次利用,協助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建設和電力協調。EV企業認為,使用了10年的電池的劣化率大致為20%左右。完全可供定置用途使用。 

        這一次本文介紹了連同施工費在內,1kW只需要29萬日元(發電成本為19日元/kWh)的低成本光伏系統,但在此之外,超越常識的低價格系統還在陸續問世。 

        「光伏發電成本高」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但此次實現低成本的背後還存在著全球性電池板供應過剩、史無前例的日元升值等因素,今後或許會有暫時性的反彈。但低成本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在大家還在討論反核電、減核電之時,光伏發電已經朝著日本電力主角的寶座發起了衝刺。(《日經商務週刊》特約撰稿人:村澤義久)

【日中環保生態網】 

使用光伏發電和EV的智能住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5

大數據基建商機:年節約億度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483.html

大數據基建商機:年節約億度電

第一財經日報 王培霖 2015-04-30 06:00:00

各行各業對數據中心場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時期,而建成運營後的高成本、高能耗和安全問題,引發政府高度關註,節能降耗和安全運營成為重中之重。

4月份的許多熱點新聞都在指向同一件事:我國對互聯網流量數據處理能力不足。

4月14日,證監會關於一人可以開多個賬戶的政策一推出,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系統,因為數據流量過大而癱瘓。

同一天在北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對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作出回應,他指出:“我之前就說過,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之落後,我們自己都很難想象!”李克強說,“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帶寬,這方面我們的潛力很大,空間也很大。”

4月下旬,廣發證券的交易系統因交易數據處理量太大而發生癱瘓。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應用的快速發展,對數據的存載、處理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各行各業對數據中心場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時期,而建成運營後的高成本、高能耗和安全問題,引發政府高度關註,節能降耗和安全運營成為重中之重。

瓶頸意味著產業機會,隨著大數據時代降臨所帶來的壓力和動力,一大批企業正在崛起。《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調研了國內數據中心建設行業的領先者上海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浩德科技”),探究該企業作為互聯網大數據運營環境的規劃設計建設者,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節能降耗與安全運營,從而實現快速發展。

巨型機房耗電驚人

數據信息量極其龐大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每個人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比如,網絡搜索,用微信、QQ維護社交關系,上購物網站買商品等,數據隨之產生。

從美國斯諾登事件中,人們知道美國國防安全機關每天搜集到的手機位置信息就有近50億條。有專家表示,現在每天全球產生的數據相當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整個館藏總量的1500倍。

即便是一個普通家庭,所產生的數據量也非常驚人。此前有專家研究表示,預計到2020年,一個普通中國家庭,每兩年就能產生相當於一個中國國家圖書館的信息儲量。

浩德科技的核心業務之一是數據中心建設,這些巨型數據中心就是大數據的承載者和處理者。這是一家十分低調的公司,鮮少在媒體上露面。但在行業內,他們是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軍。

浩德科技的業務包括數據中心、智能建築、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能源管理、運維服務以及軟件產品研發等,客戶分布在政府、金融、電信、電力、軌道交通等行業。

浩德科技所規劃建設以及運營的數據中心,可以簡單比喻為一個巨型機房,巨大到什麽程度?以一個中等規模的3萬平方米銀行數據處理中心為例,日耗電量達30萬度以上,年耗電量超過1億度、電費花銷過億元。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數據中心建設規模急劇擴張。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全球數據中心總量已超過300萬個,其中,我國數據中心發展尤其迅猛,目前總量已超過40萬個。

隨著數據中心迅速發展、日趨複雜,其安全高效運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數據中心在運營生產過程產生大量熱量,夏季是數據中心事故高發期,極易引發宕機、火災等安全事故,許多數據中心近幾年發生過大小不等的安全事故,造成數據處理能力癱瘓。一旦數據中心癱瘓,損失將十分重大。2014年夏天,市場一度傳言重慶某銀行數據中心起火,就曾讓利益相關方十分緊張。

專業標準化的實施和安全運營可以為數據中心消除各類隱患,各行業數據中心對系統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浩德科技的競爭力因此凸顯:目前每年營收規模10億以上,每年成長速度超過50%。

如何建設綠色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的承載者和處理者,顯然在信息時代起到了核心作用,然而它的高耗電量卻一直讓世界各國頭疼。

工信部數據稱,全球300多萬個數據中心耗電量占全球總耗電量的比例達1.1%~1.5%,國際上普遍通過應用節能、節水、低碳等技術產品以及先進管理方法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實現能源效率最大化和環境影響最小化。目前,美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使用效率(PUE)已達1.9,先進數據中心PUE已達到1.2以下。

我國40多萬下數據中心,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1.5%,其中大多數數據中心的PUE仍普遍大於2.2,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節能潛力相當大。同時,數據中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其設備廢棄後造成較大汙染,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挑戰。

為此,近年來工信部、發改委、能源局等部委連續發布政策推動數據中心轉型升級。2015年3月,為強化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工信部等部委又下發《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擬分重點、分領域、分步驟提升數據中心節能環保水平。

浩德科技目前正在參與首批試點單位申報,浩德科技董事長朱林向本報記者表示,後期他們會依托自身優勢,參與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指南、國家綠色數據中心運維管理體系的建立,積極參與相關國家標準討論、制定。

朱林表示,他們響應國家“節能降耗”方針,在大型智能建築、數據中心規劃設計建設中運用“三聯供”發電技術,在能源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解決了電力指標矛盾,通過冷通道、微模塊產品,精確制冷以及工藝節能等方法,根本上解決了數據中心能耗問題,跟傳統方法相比,可以節電30%以上,浩德科技所有服務的客戶(包括新建、改造、運維),估算一年可以為客戶節能約1億~1.5億度電。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51

深圳輸配電改革成效初顯:商業用戶每度電約降了8分錢

去年1月,深圳正式開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近兩年來,深圳輸配電改革怎麽改,改革後的輸配電價怎麽監管,電力行業效率能否提高,電價能不能降下來,一直備受關註。

深圳供電局副總經理胡帆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輸配電價新機制的良好運作,為電價合理傳導搭建了橋梁,為電力市場化打下良好的基礎,改革紅利也惠及了廣大用戶。同時,改革倒逼企業規範成本、改進管理,試點實現了對電網企業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對輸配電收入、成本和價格全方位直接監管,為全國擴大改革試點範圍提供了範本。

電價市場化探索

國家發改委於2014年10月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同年12月31日,批複了深圳供電局首個監管周期,即2015-2017年準許輸配電收入及價格水平,要求從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本加收益”的輸配電價監管模式,標誌著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邁出實質性步伐。

在國內無現成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歷經近兩年時間的摸索,推動建立了有利於電網企業長遠發展的新機制。

此次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深圳供電局每年的輸配電收入被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核定並嚴格監管,政府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核定準許成本和合理收益,強化了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並引入激勵機制促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深圳供電局總會計師楊誌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改革從機制上把輸配電價與發售電價進行分開,建立了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有利於積極穩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反映市場真實的供求變化,還原能源商品屬性。

輸配電價改革後,廣東省、深圳市發改委利用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的降價空間,加上國家煤電價聯動形成的深圳市購電成本下降空間,在工業電價不調升的情況下,降低深圳市各類商業用戶電價至工業電價水平,平均每千瓦時降低了8.43分。

倒逼電網企業降成本

胡帆表示,以有效資產為基礎、按“準許成本+合理收益”核定電網輸配電準許收入,強化了對電網企業的投資及成本約束,並引入激勵機制促使電網企業加強資產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深圳供電局企業管理部主任謝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網企業的資產與成本管理能力與輸配電價改革的新要求之間存在的差距,也是試點中遇到的難題。資產家底不夠清晰,將直接影響電網企業經營利潤及有關成本的核準。

輸配電價改革後,電網企業的成本控制尤為重要,以設備使用壽命為例,只有提高設備的健康度,延長設備退運報廢期,才能使企業成本得以降低。改革後,變電設備和輸電設備的折舊壽命都比以前延長了一倍左右,這就對設備采購、安裝、運維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深圳供電局對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在采購環節要買性價比高的設備,安裝環節要做到零缺陷,運維環節要定期檢修維護等。

在成本類項目管控方面,改革對生產修理項目在規範化、精益化、預算完成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力體制改革後,深圳供電局對生產修理項目的資金投入方向、項目儲備庫、可研編制、物資申購、停電批複、施工單位招標、合同簽訂、現場實施、竣工驗收、結算歸檔等10項關鍵實施環節進行了全面梳理,進一步明晰了各項工作的操作標準,精細化管理各個環節。

供電企業已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

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下稱“前海蛇口供電公司”)於2015年11月30日成立,是增量配電網領域引入社會資本的首次積極探索。前海蛇口供電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主要負責前海蛇口自貿區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範圍內配售電及從事綜合能源供應等業務。

謝宏介紹,前海蛇口供電公司通過引入五方(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能之匯投資有限公司、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資本的股權合作,建立由國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供電企業,有利於發揮各方優勢,做大做強深圳前海蛇口電網,為前海蛇口自貿區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同時,還可以為電網建設運營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以及供電服務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積累經驗,符合國家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改革部署。

前海供電公司是在供電領域的首次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國內尚無實踐先例,探索難度較大。合作各方來自於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訴求,他們認同投資電網行業本身具有收益較穩定等優勢,但也對投資周期長、前期投入大、監管要求嚴等情況存在一定程度的憂慮。

謝宏表示,前海供電公司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是貫徹落實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探索實踐配售電改革的平臺。一是通過混合所有制方式探索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業務的有效途徑,推動增量配電網的投資建設。二是作為擁有增量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第二類售電公司),已列入廣東省售電公司目錄,參與完全市場化競爭,並於8月16日通過參加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集中競價,取得電量480萬千瓦時,順利實現第一筆售電業務,為推進售電側改革積累經驗。三是基於管制業務、市場化售電業務,積極拓展分布式能源、微電網、節能服務等附加增值業務,探索建設國際領先的綜合能源供應服務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