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家多,專業少
現在的創客,大部分是玩家,專業創客非常少,能做出精品的也不多。很多項目本身是很有意思的,稀奇百怪的東西很多,但真正量產起來,可能買單的人不多。
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業餘搞的,全職的很少,因為這玩意在量產之前,都無法賺錢。沒有賺錢,連生存都有問題,又有多少個肯放下已有的飯碗,去搞一個不知道有沒有未來的產品。
他們一部分希望有VC能給錢,這樣就有錢可以專心搞下去。但是,很少VC會傻得跟創業團隊共同成長,他們都是希望,投了之後能盡快套現,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2、硬件無法忽悠
硬件不像軟件那樣,可以忽悠,能講的故事很有限。而且在做出來之後,實際看的是能賣多少個,這個數量就等於APP的下載量。很實在的擺在那裡,這個硬件每個月能賣多少件,能賺多少錢,都是一目瞭然的。
而且硬件賣得好不好,除了產品本身,更關鍵的是渠道問題,VC怎麼出去跟別人忽悠呢?
3、大多數VC不懂
硬件很實在,做得好,渠道鋪下去,錢就滾滾來了。但很多VC不在行,而且很多VC也不想在行,只想收了趕緊套現,不然就麻煩了,因為硬件不好吹。
他們就像一直沒有腳的小鳥,一生都在天空飛,困了就一邊飛一邊睡,根本不懂得落地,因為一落地可能就死了。
他們看不懂硬件,實際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不敢冒險。
4、風險大
硬件這東西,產品好,見錢快。但是存在的風險是,週期長、環節多、變數大。
一款產品,從研發到量產,再到銷售,整個週期非常長。在開始量產的時候,還要壓一堆錢在裡面,還有庫存等問題。如果貨賣不出,就不是錢了,最後搞砸之後,把硬件一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VC可不是什麼慈善家,他們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
5、你挑人,人挑你
VC不斷的見各種團隊,在挑一個能快速套現賺錢的同時,其實別人也在挑VC。
在整個硬件創業團隊裡面,可以分兩種,一種是自己能賺錢養活自己的,一種是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的。
對於那些已經賺到錢的團隊而言,他們對錢其實不是非常在乎,沒有什麼理由要讓一個急於套現又不懂硬件的VC進來添亂。
如果他們需要錢的話,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為了能擴大規模,把產能和銷售以及市場份額擴張起來,所以他們需要錢。但同時,他們也非常謹慎,如果這個VC不懂硬件或者不是熟人介紹,一般不可能讓他佔這個便宜。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
而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團隊,儘管產品想法非常好,動手能力也不差,但這些VC連見都不想見。就算見了面,也因為各種不放心,一直在觀摩,他們基本都不會與這些團隊共患難。
從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看,互聯網巨頭們在佈局智能家居、智能硬件方面,到了新的階段。從之前的廣撒網,到了收割期。
同時,由於選擇的方向差異化越來越大,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各自為戰。阿里巴巴開始以家庭數字娛樂中心為出發點佈局;京東希望以超級APP為中心來聚合智能家居、家電產品;而騰訊方面,以微信為中心的智能硬件做法已經浮出水面。
目前來看,阿里選擇了內容,同時和云計算、云平台結合,但硬件是短板。而京東選擇了硬件,將WiFi方案商、硬件廠商和用戶連成三點一線,並從中獲利。騰訊的微信大招則是強在用戶,利用龐大的用戶基礎,將硬件聚合,也是朝系統和平台方向發展。
幾種方式的邏輯有何不同和優劣?哪一種會走的更遠?且來一一細看。
阿里:用內容和電商包裝客廳
7月份阿里在杭州的一次發佈,喊著「重新定義客廳」的口號,原以為會有一波客廳相關智能硬件的出現。
最終阿里提出的是做一個多內容聚合的「客廳數字娛樂中心」,阿里年初從騰訊挖來的數字娛樂事業群組總裁劉春寧首次亮相站台。
如果從云和端兩方面來看,阿里有了一個YunOS的紐帶,也不乏云端資源;欠缺的是在端的方面,怎樣讓用戶的客廳裡電視、盒子、手機、筆記本願意將阿里的客廳內容放在首位,仍有很大難度,但在這一點,劉春寧也沒有過多提到。
最終阿里巴巴是想聚合影視、音樂、遊戲、教育等幾方面的內容和自己電商方面的資源,唯一的硬件只是一個增強了語音交互的遙控器。
阿里巴巴雖然之前曾零散地推出過天貓魔盒等智能硬件產品,現在來看,硬件本身不會是阿里的重點。重點在數字娛樂內容和電商結合,阿里巴巴手裡有天貓/淘寶上的400萬家電商;之前阿里巴巴先後投資蝦米、華數、甚至投資文化中國和入股恆大足球,這些舉動,歸結來看都與其客廳戰略能關聯起來。
京東:以超級APP為中心的智能家居
切入智能家居市場和客廳,B端渠道見長的京東想的是另一條路,通過一個「超級APP」來聚合。
簡單來講邏輯是這樣的,基於其京東+計劃,在京東上銷售的家電和智能家居外設產品,能夠被統一接入到同一個手機端應用軟件上。由於接入的產品多了,超級APP還能讓這些智能設備進行聯動,比如空氣監測設備發現空氣質量不好的時候,自動打開淨化器。
初步來看,京東覆蓋的產品品類已經非常之多,從汽車智能外設到電飯煲、烤箱等小家電,到冰箱空調等大家電,以及體脂秤空氣淨化器等健康外設。
為了做到這一點,京東前面做了幾項佈局:
1)本身擁有很多智能設備供應商,同時拉這些現有產品公司加入其京東+計劃。
2)和WiFi芯片商達成一致,京東和聯發科、古北、慶科等WiFi供應商談定,統一物聯網WiFi連接協議,讓以上設備得以快速在同一APP互聯。
3)投資BroadLink也是京東佈局很重要的一環,京東的「超級APP」很大一部分想法也是BroadLink之前一直在做的方向。
目前來看,京東選的這條路是直接對接硬件本身和用戶的,至少在快速讓智能家居產品進入用戶客廳,是最直接的方式。
騰訊:讓微信來接管智能硬件
騰訊最近終於出手,在佈局智能硬件這塊市場時,祭出了微信這個大招。
騰訊的邏輯是用微信直接來接管智能硬件,從三個方面讓智能硬件產品無法拒絕地接入微信平台。
1)用微信一個APP,以服務號的形式來接替智能硬件的手機APP,這種方式,其實是和京東的超級APP有些類似的。
2)讓硬件接入微信的社交關係,目前微信已經有超過6億註冊用戶和3億活躍用戶,社交分享不僅可以讓智能硬件多了一個玩法,增加了趣味。朋友間的傳播,還有利於智能硬件的銷售普及。
3)利用微信的用戶圈子、京東的渠道,微信可以給接入的硬件產品帶來直接的銷量。
基於這幾點,微信會成為智能硬件的一股新勢力。只是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明晰,比如入口太深,細節體驗不夠好等等。這方面從我與微信方面的接觸看,他們是在非常謹慎的推進和優化。
結語:
從我的觀點來看,阿里巴巴、京東和騰訊選擇的三條路都有其道理,與其本身的基因和優勢有關。相比之下,京東和騰訊的「強需求」優勢更為明顯,阿里在硬件方面的凝聚力如何達到這兩者的程度,是個問題。
談到這裡,也突然讓我意識到,在經過了去年1年的發展,今年大半年的摸索,智能硬件在國內的發展,巨頭們開始找到感覺,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了。
i黑馬:周鴻祎繼續在智能硬件上進行嘗試,有人說360的基因就是做安全的,他們此次將大推自己的智能手表——360兒童衛士2。
去年年底,奇虎360曾高調宣布研發一款能夠追蹤孩子位置的智能手表,並在今年初推出了兒童衛士的第一代產品。但一代產品只贈送給了粉絲和公益機構,並在智能硬件試用平臺奇酷網進行了小規模試用,便跳過量產直接進入第二代產品的研發。今年5月,兒童衛士2曾發起過一輪免費試用,並吸引了近20萬孩子家長的試用申請。
據爆料,360兒童衛士2將於本月底在京東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公開首發銷售。除此之外,首發還將贈送包含24小時家庭醫生、3000元醫療保險、5w元意外保險的兒童安全禮包。
蟄伏一年的兒童衛士2在各項指標上均進行了改動,並增加了wifi、藍牙、計步等功能。
兒童衛士一代的用戶試用報告表明,其具有科技感的外觀討家長的喜歡,而不是孩子,手環的功能也略單一。因此,兒童衛士2在一代的基礎上,根據數萬家長和孩子的使用反饋,對外觀、定位精準度、材質、續航等進行完善,打造一款兒童安全定位手表,也是迄今為止定位最準的兒童手表。2代優化的細節包括:
l 外觀上,更符合兒童審美。更大的顯示屏幕、取代矩形圓角設計的橢圓表盤、多種色調搭配、四色可選等等。
l 材質上,表帶由低敏矽膠改用食品級有機矽橡膠。
l 功能上,增強定位能力,添加Wi-Fi SSID定位、藍牙近場定位、重力傳感器方向定位等。
手表內置GPS芯片,輔以Wi-Fi、基站和重力傳感器,配合目前最先進的定位系統,能夠精確的將位置信息同步到雲端,及時將地點同步給手機客戶端。將其佩戴在孩子手腕,通過手機客戶端即可準確定位孩子的所在位置。強大的雲端計算能夠智能識別安全區域和道路,並及時反饋至手機客戶端,全方位確保兒童安全,讓爸爸媽媽們放心、安心。
筆者從奇酷網了解,除在京東首發售賣外,兒童衛士2接下來還將與多個兒童類電影、電視節目合作。主打安全的360此次將借兒童衛士2的發布,對兒童安全隱患進行全方位披露,呼籲整個社會關註兒童安全問題,共同為兒童打造一片快樂、安全的成長天空。
隨著小米、華為、百度、蘋果等大企業接連出手,智能硬件市場漸成火熱之勢。據預測,到2020年,智能硬件的市場規模可達3500億元。當下,許多創業企業也加入了掘金隊伍,希望在智能硬件的大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網河時代就是智能硬件的掘金者之一。該公司的第一款產品是Inplug硬糖系列智能插座,號稱是全球同類產品中體積最小的。近日,i黑馬采訪了網河時代創始人、黑馬營9期學員李沁,聽她講掘金硬件市場的經驗和心得。
說起來,一個只做了四個月科技產品眾籌的從業者,跳出來說眾籌已死實在是不能服人。你看,人家張佑都不說眾籌已死——嗯,人家說的是“點名時間作為該產品線上全網獨家代理商,期待與您深度合作”。 導語 在智能硬件項目千萬級眾籌的問題上,kickstarter出現Pebble智能手表這樣的明星項目。在突破千萬美金眾籌額一年之後,Pebble智能手表正式進軍中國市場,並著力於發展中文智能手表開發者生態。 但在中國的千萬級眾籌出現後,卻意味著中國智能硬件的眾籌之路徹底收窄。“眾籌已死”也許是一個誇張的描述,但對大部分硬件創業者或者項目組而言,眾籌,已經沒有玩的必要的,無論國內國外。 眾籌的萌芽,在中國從未成功過 包括Pebble在內的一批智能硬件項目與kickstarter互相成全,成為2013年科技圈興奮不已的話題。而這批產品和幾個海外眾籌平臺也確實足夠爭氣,成為了美國所謂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的中學政治書上已經把90年代計算機普及認定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了)的啟蒙者和案例。 在這種全民狂歡的氛圍中,歐美大小媒體均對幾個眾籌平臺和項目給予了足夠多的關註。而眾籌額度就像跨年夜倒計時的彩燈一般節節攀升,有西方媒體稱之為“去中心化的勝利”。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故事並沒有在中國複制。 2014年初眾籌額超過150萬的兩個案例分別是小K智能插座和cuptime水杯。事實上,直到現在這兩款產品仍然是中國智能硬件創業的代表案例。 但提及眾籌,前者稱這實際上賠了錢,並在其二代進行預售時將分銷商訂貨款引入預售,實現了超過500萬的預售額度。據知情人士稱此項目中個體消費者支付的比例僅一成。 而後者呢,cuptime智能水杯已經不是其出品公司麥開的主推產品——他們投入了門檻更低、利潤更高的電子秤領域。相對於其創始人李曉亮在2013年四處遊走推介自己的智能水杯,現在麥開的財務報表漂亮,日子也很舒服。 “眾籌明星”的故事,對這兩個案例而言,就像初戀的記憶一般,永遠留在了過去。 而各類眾籌平臺在2014年劇烈發酵、演變的同時,不得不承認並沒有一個可持續的、成功的眾籌案例誕生——no one。而媒體對眾籌平臺產品的關註,也逐漸轉向了股權類眾籌的創業項目,用投資回報率的眼光去重新審核這個還很稚嫩的圈子——這樣未免太殘酷。 降維打擊的千萬級殺傷力 2013年有一篇《降級論》文章非常紅,堪比“互聯網思維”與“雕爺牛腩”。該文主張利用更充分競爭市場的資源和技術含量更高行業的技能,去經營相對傳統、基礎的業務和市場。可以獲得驚人的效果。 這篇文章一度成為去年火爆的O2O市場的經營聖經。但事實上,對於原本就擁有大量銷售資源的傳統業者,不過是把自己線下的收入轉移到了線上,創造了許多“財富神話”。但這並不是無效轉移,因為在另一方面,因為互聯網的便利使得他們的故事和品牌得到了更多的傳播,這是一個所有方面都歡喜的事情。 提及《降級論》的原因是,這一文章的指導思想已經全面滲透了大企業的營銷部門。比如大眾點評網用互聯網思維發傳單發出了22%的轉化率——這確實很驚人,但前提是這個發傳單的項目花費了上千萬的市場投入。事實上,在千萬級市場投放之下,最後獲取的新註冊用戶就應該是這麽多,和用的是傳單還是微博還是戶外廣告牌未必有直接的關聯。 更重要的,大部分發傳單的項目不就是因為沒有市場預算麽? 智能硬件眾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國內第一個上千萬的眾籌項目,其在市場投放和品牌傳播上的投入力度令大部分創業團隊嘆為觀止。 不僅在微博上購買了大量的演藝明星和商界名人的推廣資源,甚至在戶外廣告渠道投放了海報廣告。如果不考慮其創業團隊自有強力關系網,那麽這些資源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千萬人民幣級別。 和那個發傳單的故事一樣,京東眾籌僅僅作為一個落地頁面,如此大手筆營銷取得這樣的銷售成績是理所應當的。 市場投放、媒介購買和社會化傳播有各自的專業性。門檻雖低,但做好極難。這也是廣告行業在數據和技術上投入大方的原因之一。 把廣告大客戶的整合營銷技能應用在眾籌領域,無異於一次“降維打擊”,效果就是超過一千萬的眾籌金額。而這個輝煌成績的背後,是無數變成紙片的草根創業者。 眾籌平臺與社會化傳播平臺不同。SNS、微博、移動即時通訊都是在成為國民級應用後,才成為大型商業力量可以耕耘的豐饒之地。 而眾籌平臺本質上還是屬於小眾的服務。但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未接受和認可眾籌的消費方式之前,大廣告主的殺入宣告了開荒的無意義。 更重要的是,眾籌平臺原本的價值在於,支持和保護那些原本沒有力量商業化的智慧和創意,獲得產品化和商業化的機會。 當眾籌平臺失去這種價值,眾籌平臺本身的商業前景,也就可以終結了。 對於這次降維打擊的發生地,京東眾籌而言。這並沒有太多懸念。京東以家電和數碼設備領域的電商巨頭切入眾籌時,原本就是對眾籌平臺的降維打擊。唯一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京東到底獲得了什麽? 眾籌平臺在幹什麽? 2014年關於眾籌平臺的討論,相對於2013年有一些變化。很不幸這種變化的動因在於媒體並不再從眾籌平臺獲取選題和報道資源。 眾籌和科技新媒體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智能硬件報道領域相對前沿的科技博客雷鋒網,旗下開設自有的眾籌頻道,也是為了順應這一趨勢。但當新聞價值本身有限時,這一舉動並沒有成功放大整個智能硬件圈子的影響力。 2013年風頭最勁的幾個眾籌平臺,在2014年仍堅守智能硬件領域的僅點名時間一家。但其在雷鋒網旗下的知趣網(www.knewbi.com)把眾籌頻道命名為“預售”之後也更改業務方向為首發預售,之後又將描述更改為“限時閃購”,開始講電商故事。 與此對應的是由淘寶星願轉型而來的淘寶眾籌頻道,在上線不久即更改UI將眾籌支持的按鈕改名為預購。 而2014年風頭最盛的眾籌平臺無疑是京東。在京東眾籌上線之初,並未被普遍看好。畢竟萌芽中的眾籌模式看上去似乎更適合小而美的團隊,而京東的文化一貫是高舉高打。 但京東眾籌調整極快,此前雷聲大雨點小的JD+計劃讓京東眾籌少走了許多彎路,並切實為不少初創硬件團隊提供了許多幫助。 但對京東的數碼事業部而言,除了給予兄弟部門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之外,並未認為通過京東眾籌對接來的新品牌商和供應商能夠為其年度KPI提供更多支持。 但京東的優勢在於,有阿里在前,其擴張步伐緊張而緊湊。在拓展更多供應商以及京東雲商的發展過程中,京東眾籌表現出了很高的協同性。對於通過京東賺錢的一些生態企業來說,一站式把京東更多的資源談一個遍是件至少在心理上感覺不錯的事情。 而在今年第三季度,京東首頁的大量資源也開始向京東眾籌開放。此前極米安卓投影儀在京東眾籌上線時,曾獲得了京東首頁焦點圖半天的推廣位置(有人士稱此資源為購買,也有人士宣稱是京東給予的政策傾斜)。該焦點圖廣告內容為“180寸電視僅售1999”,非常符合京東主流用戶的需求。於是在半天時間內該項目眾籌額度從不到20萬迅速飆升至百萬。最終這個項目收官於259萬,據雷科技統計數據該項目是中國本土眾籌額第五名。 而對於來的有些晚的知趣網而言,更像是往眾籌邁了一條腿,然後在邁另一條腿之前又把這條腿退了回來。 雷鋒網旗下的知趣網,基於此前雷鋒網在智能硬件以及生產供應鏈上的報道和研究積累,開始轉型推出自主品牌和聯合品牌的產品。 聽上去一家新媒體開始自研智能硬件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事實上,由於其位於深圳這個全球供應鏈基地,知趣網正在用搭積木的方式整合更多的供應鏈以及工業設計資源,把一些完成度在75%至95%的預研產品推至100%完成度,真正實現其產品化和商業化。借此,從眾籌平臺搖身一變成為更上遊的品牌方。 其首款聯合品牌的產品是一款紅酒智能瓶塞,目前已經在知趣網上銷售。據悉該產品也將推向京東和天貓等更大的電商銷售渠道。由此,知趣網從一個以銷售功能為主的網站,轉型成為一個在智能硬件領域整合各類長尾產品的官網。 所以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在智能硬件領域稍有建樹的四家網站,各自依托的資源如下: 點名時間繼續專業PPT,此外試圖成為一家商貿公司開始經營代理和分銷業務; 知趣網試圖建立一套供應鏈服務體系,用其官方言論是成為智能硬件的發行商,未來重點發展其自主品牌產品,並采用支持自主產品的傳播營銷資源來支持合作產品項目; 京東眾籌依托於京東商城數碼事業部下的幾個重點部門,以高效協同換取更多資源吸引項目和拉高銷售額; 淘寶眾籌並未把科技產品作為其重點,但其對淘寶上大量小而美的B店C點有指導意義。目前淘寶移動客戶端的創意店鋪推薦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類店鋪。這一資源也是硬件創業者對淘寶眾籌的最大需求。 所以,眾籌已死 當國內智能硬件的眾籌平臺都在分別另謀路徑的同時,真正利用眾籌建立一種“百花齊放”的創客時代的夢想其實已經破滅。 一方面是更高級創業者降級掠奪弱勢創業者的資源和空間,另一方面是扶持草根創業者的資源平臺並沒有獲得足夠良性的商業模型和收入水平。 硬件創業,在經過了一年的雞血澎湃之後,再次回到了拼爹時代。 但這未必是壞事。在商言商,更成熟資源孵化出更成熟產品,原本也是對消費者更為負責的事情。 但從此不再有英雄故事的傷感,不再有草根起義顛覆行業的空間,仍不免讓人對一個宏大時代未來臨就消逝而心有戚戚。 真正值得憂慮的是,在智能硬件大眾普及的艱辛道路上,“眾籌”這一支力量其實已經消逝。更多的智能硬件團隊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投入和工作來在不了解技術產品的大眾消費者中尋找可能的單點機會。 又或者,再次把這種教育機會拱手讓給蘋果和谷歌。 其實,這也沒什麽關系。畢竟這年頭都是千萬美元級天使投資了,融那麽多錢不幹點公共服務,又能幹什麽呢?畢竟這年頭投資基金已經夠多了。 i黑馬:作為全球最先進互聯網巨頭公司之一,亞馬遜是互聯網模式和思維的開拓者和實踐者。為什麽互聯網思維遇到硬件後就不靈了呢?互聯網公司該如何涉足硬件?傳統硬件巨頭如何逆襲互聯網? 美國互聯網巨頭亞馬遜10月23日發布財報,上季度虧損擴大至4.37億美元(約26.73億人民幣)。虧損遠高於去年同期的4100萬美元。虧損原因包括由於推出了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頂盒項目在內的一系列硬件產品。周五,美國股市開盤後,亞馬遜股價下跌高達7.7%。美國矽谷Creative Strategies Inc首席分析師本·巴賈林(Ben Bajarin)說亞馬遜進入硬件是個錯誤。 1.為什麽互聯網巨頭難以玩轉硬件 除了亞馬遜,另外一個新興的巨頭Facebook也是同樣如此。它與HTC 合作推出的HTC First也以失敗告終。這不是美國獨有現象,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硬件之路走得也並不順利。 先看看BAT,騰訊前後做了微信耳機、QQ音樂音響、小Q機器人等,還有後來由騰訊控股的買賣寶推出大Q手機,搭載著騰訊微雲、QQ桌面等產品。但最終都是杳無聲息。 阿里巴巴的阿里雲手機、天貓魔盒等硬件,也一直不慍不火。百度是BTA巨頭里面對待硬件最下功夫的:百度易手機、百度影棒、百度咕咚手環,引發最多討論的“愚人節的玩笑”——搜筷,最後也真的面世了。最近剛剛拋出的百度自行車(Dubike),強調能夠幫助騎行者監測心率和所燃燒的卡路里量。給騎行者提供鍛煉最適宜的路線。但是,除了尚未面世的自行車,所有的一切硬件熱鬧過後,不過是一地雞毛。 360是互聯網巨頭里很早就涉足硬件的,包括為了與小米抗衡推出的360特供機,還有隨身wifi、路由器、智鍵、家庭衛士、兒童衛士、防丟衛士等等。但是發展並不如意,成績慘淡,周鴻祎在2014年一次公開講話中承認自己在硬件上的失敗:“我覺得硬件不光是互聯網公司的事情,互聯網公司現在也有很多人血氣方剛地做硬件。我曾經也是拉過很多不靠譜的小夥伴一塊做手機,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在硬件我們做了很多嘗試,但是今天還是堅持下來,我覺得做硬件還是蠻高的門檻。” 為什麽在互聯網征戰殺伐、所向披靡的巨頭大佬們在硬件這塊會遭遇馬失前蹄、敗兵滑鐵盧呢? 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輕資產、流程短、反應快。要做一個新項目,開發一個軟件,只需要一個產品經理,搭配一個設計,前後端幾個工程師就可以直接啟動。軟件產品完成後,通過提交應用商店和相關渠道直接發布就好,用戶下載使用後,可以第一時間接收反饋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更新,整個閉環的鏈條和周期極短。再加上絕大多數軟件都是免費的,即使有些小bug或者上線延遲,用戶也就是吐吐槽,安撫下用戶,加快發布,基本上事情都能快速平複下去。在這個過程中開發者可以小步試錯、快速叠代、迅速發展。 習慣了這種流程和方式的互聯網公司進入到硬件中,會發現處處碰壁。硬件生產的流程極其複雜,環節繁多,各種成本居高不下。除了完全的貼牌生產外(這往往是互聯網公司不願接受的方式),任何互聯網公司進入到硬件領域都回避不了以下問題:團隊配置(包括硬件項目工程師、品質等基本配置)、設計(產品外觀,結構、電子、包裝)、開發(電路、模具、包裝、測試、認證)、供應鏈(備料、采購、包裝、品質、入庫、發貨)、財務預算(開發費用、生產費用、庫存費用,推廣費用、渠道費用、盈虧平衡計算、周轉率)······等等繁雜的環節和細節。 在這其中,供應鏈和庫存是最致命的兩大問題。即使是小米這樣的智能硬件行業大拿都避免不了這樣的問題,何況是其它毫無硬件經驗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王川曾經在產品家沙龍上說:“硬件創業者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是供應鏈的支持。因為硬件產業跟軟件產業不一樣,如果不能形成規模,供應鏈可能不支持,供應鏈不支持的話,你的成本就非常高,你的品質就很難做到特別好,然後成本高、品質又不是特別好,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困難。”錘子手機由於工藝過於複雜、產能不足導致跳票的事件,在網上都被黑出翔了。血淋淋的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現實情況是:訂單量少了,根本沒法爭取到原廠和大的制造方(如富士康火知名代工廠)的支持,下單采購1K的量和100K量情況完全不一樣。部分材料如元器件並不是想買就買,有的交貨周期很長很長,有的甚至還要需要定制(比如土曼手表之前曲形的屏幕)。但如果量大的話,互聯網中慣用的小步試錯,快速叠代的思想在這反而變成了風險黑洞,硬件絕對不允許出任何明顯問題,有問題就意味著退貨(甚至整批報廢)、銷售滯緩、產生庫存,就意味著各種成本增加。 庫存絕對是硬件生產中最大的噩耗,但是這一環在互聯網和軟件生產中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對巨頭們來說,這是一個棘手的新問題。小米王川打過一個比喻,說消費類的電子產品,跟海鮮一樣。比如發布的新款手機配置、性能都很頂級。但它卻就像海鮮一樣,價值很高,但一旦賣不出去,它就迅速貶值。無法產生有效的資金流動。所以,做硬件和做海鮮一樣,千萬不能有大量的庫存。 2.互聯網巨頭如何玩轉硬件 雖然進入硬件的過程中面臨如此多的問題和陷阱,但面臨著智能硬件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硬件的入口戰略地位,巨大的產業價值和想象空間。互聯網巨頭們必須要義無反顧的進入甚至加大投入。但是如何更好的進更快入智能硬件這塊呢? 在此之前,互聯網思維和創新已經成功改造了購物、餐飲、外賣等傳統行業,但與這些行業不同的是,硬件是一個長鏈條,重積累,多資源的行業。與互聯網公司相比,傳統硬件巨頭公司在供應鏈環節包括產品設計、生產、庫存管理、物流管理、售後服務等面向環節上,比互聯網公司有豐富經驗、實踐積累和風險管控能力。現實要求互聯網公司要進入硬件行業,不再是一味喊著互聯網顛覆一切傳統行業的口號,應該是放下虛無的身段,腳踏實地與資深的行業巨頭合作。 對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界來說,時間是巨頭們最大的成本。客觀現狀絕不允許互聯網巨頭們慢工出細活,自己組團隊慢慢打造。並購和合作是互聯網巨頭最佳的選擇。互聯網巨頭不缺錢,但可供收購的優秀的硬件公司可遇不可求。所以強強合作是互聯網那個巨頭們的最佳選擇。 互聯網巨頭與傳統行業巨頭合作,也有不少成功案例:互聯網搜索巨頭百度與全球視頻監控巨頭海康威視旗下的螢石合作,基於行業標桿產品C2S的基礎上,聯合推出互聯網智能視頻攝像機。在此之前,阿里雲也與海康威視在雲計算、物聯網雲智能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互聯網巨頭360選擇與國內老牌的專業數據通訊廠商磊科,合作推出360路由器。迅雷之前也與這家公司合作合作推出過下載專用路由器;小米與卓翼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天津卓達合作,生產移動電源等相關電子產品。 手機廠商魅族黃章曾在魅族論壇說,雷軍在做小米手機之前,曾經以投資人身份接觸他,套取魅族的商業信息:從整體理念到手機如何做,開發流程到供應商選擇、生產和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這是迄今為止沒有定論的一樁公案,但可以看出,雷軍為了向傳統廠商學習做好手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事實證明,只有與傳統硬件巨頭聯手,揚長避短、強強合作、高效組合才是互聯網巨頭快速進入硬件產業,打造完美產品的最佳方式。 3.傳統硬件企業如何逆襲互聯網? 在最近幾年,在傳統行業,不管是中小企業還是巨頭大佬,在互聯網浪潮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下,集體患上了互聯網焦慮癥。和傳統巨頭相比,互聯網公司對於對於新的思想和新的技術接受的更快。在很多高新的技術方面如雲計算的也比傳統行業更有優勢。 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離用戶更近,更容易了解和迎合用戶的想法和喜好。從而利用互聯網的扁平化和連接性創造更多新的、高效的方式,爆發出新的驚人能量,比如小米的互聯網粉絲營銷。按照全球出貨量計算,小米成為三星、蘋果之後的世界第三大手機廠商,超過了老牌廠商華為、聯想。 在傳統的工業中,產品的用戶是孤立的、松散的、互不關聯的,用戶的消費更多也是個體和封閉的。而在互聯網的時代,人與人之間不再是幹巴巴的個體,而是在網絡世界中充滿了個人情感的真實個體,由於共同的愛好興趣自發形成的無形的網絡組織,它爆發出驚人能量能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小米的用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米粉們不僅是個人裝備小米的各種產品,而是將產品引入到家庭和社交關系鏈中。 正如克萊·舍基《未來式濕的》里面提到的:“工業化好比一臺烘幹機,將社會關系中一切帶有人情味的東西烘幹,然後用原子式契約將個體聯系起來。我們把烘幹的社會關系稱為組織。”、“未來在本質上是濕乎乎的。”、“人與人之間可以憑一種魅力,相互吸引,相互組合。”如何有效的利用新興的關系鏈,這是傳統巨頭迫切需要加強學習的。 傳統行業的巨頭能夠從小到大,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和地位,正是因為在各個不同的時期和階段做出適時的變化和適應,靈活發展。同樣,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是如此。在這其中,已經有一批善於學習和敢於革新的企業走出了互聯網化的第一步。 傳統硬件廠商、廚電老大老板電器與小米路由器部門將聯合推出新品,兩者合作的產品將使廚房家居變得更加智能化。視頻監控巨頭海康威視旗下的螢石,與移動互聯網巨頭微信合作,實現了智能視頻攝像機與微信的互聯互通。用戶通過微信硬件服務號,可以與螢石互聯網攝像機C2S實時交互。連一貫獨立特行、極具個性的手機廠商魅族黃章,在巨大的互聯網手機小米的攻勢下,也不得不接受現實,與互聯網巨頭阿里合作。互聯網化是大趨勢,不管是主動接受,還是被動接受,只是時間問題。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針對目前行業上很多傳統行業的效率低下的事實,很多互聯網未來的創業核心將在提升傳統行業效率、顛覆傳統行業領域上。清華大學教授朱巖說:互聯網的機會在於和傳統行業結合!在未來,互聯網公司向傳統硬件行業下沈,傳統硬件行業充分互聯網化,兩者高度融合,那時才是真正的健康的生態和趨勢,而非現在生硬地割裂和區分! 南七道:弘毅無線創始人,虎嗅i黑馬等媒體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南七道,歡迎提供創業故事。 一位從上海來的粉絲就向新浪科技表示,之前原本已經定了17日的機票,即便延期到了12月,他仍然重新安排了時間,趕了過來。從現場的觀眾來看,男女比例大約在3:1,在新浪科技隨機采訪的觀眾中,多數都是上班族,換而言之,基本是受“老羅語錄”影響的80後。 下午1點鐘,這些觀眾已經擁擠在國家會議中心門外的演講宣傳背板前排隊留影,當然這其中也夾雜著倒賣門票的黃牛。在黃牛那里,這場演講的門票最高已經炒到了800元,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羅永浩個人品牌的影響力。 羅永浩深知自己個人的品牌影響力,但他也曾對新浪科技表示,他個人的影響力對於錘子並沒有起到很多積極的作用,希望通過弱化他個人的品牌來緩解錘子的壓力。基於這一想法,便有了今天《一個理想者的創業故事》的最後一次演講。 通過演講的全程不難發現,這次羅永浩的演講,不僅僅是羅永浩將個人品牌系列演講的終結,更是其品牌向錘子科技過渡的開始。 到底做錯了什麽 此前,錘子T1的16GB 3G版本售價為3000元,而32GB版本要3150元,4G的32GB版本售價為3500元。而後錘子經歷了降價,3G版16G容量的降為1980元,3G版32G容量的降為2080元,4G版32G容量的降為2480元。 從幅度上講,錘子一次性降價30%左右。逼錘子做出這一調整的是,錘子手機下降的出貨量,這一點羅永浩本人並未否認。他也承認,從5月份之後,錘子面臨了很多產品細節上的問題。 “實在等不了,一定支持你的T2”,這類的話在錘子發布3個月之後並不少見,用羅永浩自己在演講時的話,“每當看到這樣的話,心里都在滴血”,數碼新品的關註熱度通常只能維持 3 個月左右,有許多有換機需求的用戶,由於等貨的時間過長而選擇了其他品牌。 令羅永浩萬萬沒想到的是,拖累手機的不是T1這款產品,而是像集線器、附送的小螺絲刀等這類小東西的品控問題,影響了整體出貨。羅永浩透露,在最初的這3-4個月里,錘子T1的逃單率從最初預定的2%,上升到了近90%。 羅永浩認識到,對一個新品牌的首款產品來說,更廣泛的用戶基礎和更多的口碑傳播是極其重要的,而較長的供貨期並沒有讓更多的人體驗到產品,從而影響了產品上市早期的口碑傳播。 吃過了苦頭,羅永浩說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避免產能等諸多“家醜”暴露在鎂光燈之下,錘子在T2發布會時,將囤貨10萬以上再召開發布會。 為何好鬥 在錘子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後,羅永浩認為,媒體和輿論對於他個人以及錘子的評價開始發生了變化,“在做錘子之前,對於我個人的媒體輿論基本都是正面的,但做了錘子之後就不一樣了”。 在這次演講中,羅永浩表達他已經認識到了做企業家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的直接影響就是,羅永浩自己已經將個人的微博賬號的密碼,交給了媒體公關部門,每條他個人微博發出的內容都需要經過該部門的審核。 對此,羅永浩笑稱,“交出了微博,占用個人時間減少了,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真沒想到做手機還不能說話了”。 他在現場回顧了過往自己對一些媒體的口無遮攔而付出的代價,他自己對一些錘子負面的報道總結為,錘子與媒體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和相互的了解。 對於他本人的口無遮攔,羅永浩總結為“刻薄、好鬥”,他反思這與自己從小生活在東北有直接關系,羅永浩自稱,“從骨子里就是能為個人榮譽大打出手的人”。 白色T1發布 對於先遭供貨不足,後遭降價嘲笑的錘子,羅永浩依然“天生驕傲”的公布了T1從發售到現在的銷量,截止到12月5日晚,錘子T1賣出了122063部,在錘子的用戶中,39%由iPhone用戶轉化,17%由小米用戶轉化,13%由三星用戶轉化。 他還透露,在現有第三方渠道中,T1在天貓的好評是4.5分,京東的好評率是94%,並在天貓雙十一購物節中,在2000元以上的手機中排名第二,第一名是華為的Mate7。 同時在演講過程中,白色版T1首次公開亮相,羅永浩自稱這是一款“我見過的最好的白色手機”。白色版Smartisan T1手機於今日正式開始接受預訂,支持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 2 / 3 / 4G 網絡,內置 32GB 存儲空間,售價2480元。 白色版 Smartisan T1 手機將搭載最新升級的 Smartisan OS 1.3 操作系統,在 Smartisan OS 1.1 的基礎上新增功能 63 項,優化細節 46 項,修複系統漏洞若幹。此前購買了黑色版 Smartisan T1 手機的用戶,可以通過 OTA 的方式將手機升級至最新版系統。 對於T1整體的預期,羅永浩承認很難達到他自己50萬的水平,但還是能夠達到投資人20萬的要求。而對於T1只是一款“粉絲手機”時,羅永浩反駁道,“沒有一款兩三千塊的手機能賣到10萬臺以上”。 羅永浩強調媒體口中的“粉絲”包括現場觀眾,“他們不是我的粉絲,他們是某種信念、某種價值觀、某種思想、某種人生態度的粉絲,他們來到現場,是知道從我身上能看到這些東西”。 對於創業做錘子,羅永浩總結道,“如果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這是正派、體面、原則性和理想主義的成功:因為價值觀方面的原因,我們得到了太多不合一般商業邏輯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我們失敗,可以肯定,這是商業能力上的不成熟,跟我們沒有采取流氓手段獲益沒有絲毫關系,更談不上理想主義和情懷的失敗”。i黑馬:在中國的千萬級眾籌出現後,卻意味著中國智能硬件的眾籌之路徹底收窄。“眾籌已死”也許是一個誇張的描述,但對大部分硬件創業者或者項目組而言,眾籌,已經沒有玩的必要的,無論國內國外。
前言
亞馬遜巨虧 互聯網巨頭如何玩轉硬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7/147184.html
錘子做錯了什麽?羅永浩講述硬件創業不能犯的錯誤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09.html
躲過了霧霾,換來了萬里晴空,這對頗受爭議的錘子來講,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好的兆頭。不過,對於羅永浩的粉絲而言,天氣、環境這些因素都不會影響他們對羅永浩的擁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