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本土的智能硬件,矽谷需要你的吼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5/148179.html

這兩天的朋友圈總在刷“硬蛋”的百日孵化行動,連原本對IT不感興趣的文藝妹子也分享了一篇,因為PK平臺上有能讓她時時關(jian)心(kong)男友的貼心產品……

\看妹子這麽支持硬件,我也到硬蛋粉絲的平臺上看了看,發現里面的產品簡直滿足了朋友們大腦“短路”時的奇葩幻想!

所謂奇葩幻想……

比如有朋友丟了錢包,他第一反應是先給它打個電話;

比如有朋友幻想能對著空氣刷刷的劃,然後他的手機屏幕就嘩嘩的變;

比如有朋友特想拽拽的拿著3D打印筆,隨手畫個複古尾戒招小姑娘;

比如有朋友希望腳底踩著風火輪,然後一路狂拽炫酷的去上班……

是的,這些逗比的想法都被設計出來了,就擺在硬蛋上。

比如智能尋物防丟貼、手勢識別環、意念頭帶、風火輪……

\當然,也有充滿人情的硬件,比如向兒女提醒老爹老媽是否按時吃藥的傳感貼,幫準媽媽做孕期管理的手表……

\當然,硬蛋的孵化平臺上還有其他上百件產品,他們正在PK集“贊”中。

所謂“有贊就能任性”,這群奇思(pa)妙想的智能硬件團隊正從苦逼的產品開發過程,進入到拉票階段——只要成為前5名,就能飛去矽谷學習,從此走向任性巔峰。

\就是團隊太!靦!腆!了!工科生,別說你們不知道拉票的重要性!

矽谷需要你的吼聲!需要中國本土智能硬件的吼聲!

\說心里話,中國智能硬件離矽谷並不遙遠,未來的智能生活離我們也不遙遠,就像這次硬蛋的活動,大家投個票就能實現。

各位產品人,各位路人——

有種支持,是你願意贊我去矽谷。

點贊請戳閱讀原文:http://www.ingdan.com/fans/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83

雷軍的2015野心:高端手機+智能硬件生態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4211.html

據了解,在產品方面,小米將以手機、電視、路由器為主,而其他智能產品將交由合作夥伴來做。

虎360董事長周鴻祎一條參觀格力的微博,成功讓與格力有著“10億元賭局”之約的小米不淡定了。

在周鴻祎忙著曬與格力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不得不說的故事的當下,小米創始人雷軍昨天(1月15日)直接將美的董事長方洪波拉來給小米新旗艦產品發布會站臺。

“有人認為小米入股美的是有錢、任性,連董大姐也說了很過激的話,但美的真是很值得投資的企業。”在昨天的發布會現場雷軍強調小米要“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即使是格力要求合作也沒問題。

小米發布新品手機 (東方IC圖)

小米生態鏈版圖

昨天一個多小時的小米新品發布會現場,善於介紹產品的“雷布斯”選擇在一開始用了將近20分鐘的時間講小米生態鏈布局。

展示小米生態鏈的合作夥伴成為開場環節,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手環、小蟻高清攝像機、iHealth智能血壓儀等智能硬件產品一一亮相。

而這背後是小米“以手機為中心連接所有智能設備”的構想。

據雷軍透露,小米已經陸續投資了25家生態鏈企業,但如今的智能設備有三大痛點:手機連接複雜,每個設備都需要APP,雲服務投入大。而小米希望做的是能用一種優雅的方式解決手機與智能設備的互聯問題。

為此,小米研發了通用智能模塊,並以材料成本價提供給合作夥伴,並且研發通用的控制中心小米智能家庭APP,統一設備連接入口,甚至在MIUI鎖屏界面集成了設備控制中心,此外小米還研發了智能硬件通用雲服務。

“目前小米智能模塊材料成本價是22元,預計一年內能將成本降到15元,兩年內將降到10元。”在雷軍看來,安裝無線模塊後,傳統的電子產品通過手機APP,將實現連接與控制功能。而通過加裝無線連接模塊,預計5~10年的時間,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可以變為智能設備。

有統計數據顯示,作為小米的合作夥伴,美的每年生產約3億臺電器。

而小米的野心是,美的生產的電器都能連接小米手機。

“有觀點認為小米的生態鏈是封閉的,認為小米什麽都做,這是對小米天大的誤解。”據雷軍透露,小米的生態鏈篤定的原則是“開放、不排他、非獨家”。

據了解,在產品方面,小米將以手機、電視、路由器為主,而其他智能產品將交由合作夥伴來做。

“在初期,小米會以入股的方式來推進生態鏈的建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會開放小米的生態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不管是初創公司還是家電巨頭,小米都願意成為其合作夥伴。格力如果想合作,小米也非常歡迎。”雷軍補充道。

還想繼續發燒的小米

2015年一開局,雷軍就頗為得意地曬出了2014年6112萬部手機銷量的成績單。

在這樣的基數面前,新一年的小米手機要做什麽?

在業內以謙遜著稱的雷軍這一次的口氣不小。

在手機紛紛拼測評數據的現在,雷軍這一次的新品手機的介紹方式直接以小米Note旗艦手機如何比iPhone 6 Plus優秀開始。

這款被雷軍視作小米發布的最漂亮手機搭載5.7寸大屏、3000mAh鋰離子電池、光學防抖1300萬像素、金屬邊框、雙面曲面玻璃,目前同時支持移動、聯通4G,雙卡雙待,普通版定價為2299元。

但搭載驍龍801處理器的大屏幕小米Note普通版手機顯然並不能滿足手機發燒友的要求。

這一次,小米罕見地推出了一個頂配版的Note手機。

“我相信小米Note發布之後,一定有聲音說小米不再發燒了。但驍龍801是目前最穩定的處理器,而小米還是會永遠堅持發燒到底的精神。”雷軍在昨日發布會現場介紹,其頂配版搭載驍龍810處理器、4G內存、64GB存儲和2k顯示屏,3月份上市,不過,頂配版3299元並非低定價,被業內認為此舉是小米曲線進軍高端手機市場。

畢竟在此之前,小米手機的用戶群主要是集中在消費能力有限的年輕人群體,在蘋果、三星等高價位手機和傳統國產品牌外,為後者提供了個性化的新的手機品牌選擇。

盡管在三星陷入增長困境的當下,包括華為在內的不少廠商都在積極籌劃瓜分大屏的市場空間。但這一次大膽沖刺高端市場的小米需要直面的問題是高消費人群是否會青睞小米品牌。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17

UC發爆款智能硬件,和小米在手遊外設領域展開了競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1/148960.html

1月14日,作為UC旗下的第一款智能硬件項目,小旗手柄在官網開售後,99元的售價讓2000多臺現貨在不到一分鐘內就一搶而空。小旗手柄以爆款發布,是否和小米做硬件的邏輯相似:以極低的硬件成本搶奪用戶,再以後續遊戲增值服務盈利?昨天,小旗產品負責人許偉坤在i黑馬的采訪中,解釋了小旗手柄的產品邏輯。
 
競爭力不在硬件,在軟件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主流手機遊戲的類型也在不斷變化,過去一年,社交、休閑、卡牌為代表的輕度手遊已經無法完全覆蓋用戶需求,隨著手機硬件提升,動作類和即時對戰類的重度遊戲開始大量出現,而重度遊戲在手機上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操控等問題。    
 
許偉坤介紹,作為一款針對手機平臺的手柄,小旗在硬件領域選擇了和專業廠商進行合作,但軟件由自己去做,優勢更多的體現在軟件上。在小旗手柄背後,UC還擁有九遊這個國內最大的手遊平臺之一,對於手遊用戶的痛點的理解和用戶需求方向的把握相比之下更為全面和準確。因此,和傳統廠商相比,小旗手柄有以下三個亮點:面向移動場景、免Root映射、可以給手機即時補電。
  
關於99元的定價,許偉坤表示基本是貼著成本走的。在渠道上面,他們自己通過官方網站自己售賣;另一方面,小旗的方案是、軟件、芯片采購等也都由他們自己完成,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成本。
 
小旗手柄目前並沒有商業化指標,更多的是想要幫助用戶提高玩遊戲的體驗,遊戲渠道也不僅僅來自於九遊平臺。因為許偉坤認為,在解決了用戶的問題和需求後,小旗手柄對UC大平臺和移動遊戲的發展都會有益。
 
UC做硬件的方法論
 
許偉坤透露,小旗手柄並不是UC的唯一一款智能硬件產品,他們仍在繼續規劃下一步的產品方向。對於沒有做過硬件產品的UC來說,要小米做硬件的方式是互聯網的方式,互聯網的方式是一個方法論,是大家都可以用的。以前雖然沒有做過硬件產品,但是還是做過互聯網產品,互聯網產品讓你進來這個門檻,第二是走群眾路線,讓用戶參與進來,幫你一起設計和完善這款產品。這些方法論是我們十年前做UC瀏覽器的時候已經在用的,這些方法論本身不是新鮮的東西,只不過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用戶對於玩遊戲體驗的問題,我們也來做一款硬件的產品,所以大家看到做這個方式有點像,這個方法其實是一直在用的。我們現在並沒有像小米一個產業鏈的布局做硬件,我們是從用戶的需求和解決問題出發,做一款能夠提升用戶移動遊戲體驗的這麽一款硬件產品,沒想太多,但是有這個嫌疑是可以理解的。
 
家庭娛樂的問題,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我們對於移動遊戲的方向是非常確定的,我們現在優先適配手機和平板,下一步才是TV盒子,因為我們對TV盒子還是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因為現在我們所接觸到的用戶很少時間坐在客廳里看電視,我們大量的用戶都是學生,一天到晚在學校,很少在家里,除了放假過年圍在一起玩。我們對於TV屏幕玩遊戲的,目前來說,時間比例是偏小的,但是我們也會適配它,看看具體的情況。但是我們還是把它放在第二位。你剛才提到對家庭娛樂的前景怎麽看,這個可能有點超出我判斷的範圍了,我們只能是對移動遊戲比較確定。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2

對於軟硬結合商業模式的再思考:硬件的估值重估?(點拾)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6550681
過去兩年的互聯網時代衍生了一個新名詞:O2O。去年也被許多風投的朋友認為是中國O2O的元年。O2O的本質是什麼?就是線上互聯網的內容,流量需要和線下互聯網的實體店,體驗相結合。在O2O的商業模式下,才是客戶黏性最高的。這給筆者最近一些新的啟發:其實O2O不就是互聯網的「軟硬結合」商業模式?最近筆者發現「軟硬結合」的商業模式越來越重要,也逐漸變成了互聯網各個行業的趨勢。
 
我不記得軟硬結合的商業模式最早是誰創造的,但是最早被大家所認識的肯定來自於蘋果。雖然蘋果的盈利來自於硬件,但其真正的護城河卻來自於軟件和生態圈。許多年前看過一個報告,大意是售價幾千美元的蘋果其製造成本只有幾百美元。負責為其代工製造的富士康和大量國內電子廠商僅僅只能賺到iPhone利潤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頭被蘋果拿走。這也導致蘋果成為了全球毛利率最高的手機。而許多消費者購買蘋果手機的很重要原因來自於其軟件:IOS生態圈和APP商店。對於蘋果這樣的平台型公司來說,他一定會希望消費者離開蘋果生態圈的成本很高很高,而這一切就來自於其軟件體系。一旦你熟悉了IOS,熟悉了蘋果軟件服務的一切,你就很難離開蘋果的體系。在這種模式下,硬件是載體,而軟件才是真正的靈魂。也正因為有這種軟件體系,今天,蘋果才能成為7000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這樣的市值,是一個單純賣手機的公司永遠無法達到的。
 
而在國內,筆者第一次理解軟硬結合的模式來自於樂視網。那個年代還沒有互聯網電視的概念,大家知道的僅僅是視頻網站。而視頻網站從商業模式上有先天的缺陷:永無止境的資本開支來購買版權,但難以維持的客戶忠誠度。放眼望去,優酷幹了那麼多年卻一直無法擺脫虧損,即使在和土豆合併後,成為了行業內的絕對一哥,也不見行業格局好轉。而樂視網,依靠著前瞻的軟硬結合商業模式,從視頻網站中異軍突起。樂視網最早通過盒子,之後通過超級電視,將自己的產品「卡位」到用戶的客廳中。而樂視網的內容,完整的生態圈又給了硬件帶來靈魂,帶來了終極的體驗。受益於商業模式的前瞻性,樂視網今天的市值已經遠遠超越了過去的老大優酷。事實上,今天接近100億美元的市值也讓樂視網成為了中國互聯網行業中的佼佼者。
 
過去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意識到了硬件的重要性。硬件雖然沒有生命力,但其載體的作用相對明顯。可能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前,我們家用什麼牌子的電視,空調,空氣淨化器,冰箱等都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每個硬件背後是類似的顯像管,晶片,零部件等等。但是今天,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後,硬件的價值出現了某種「重估」。最近我們看到類似於奇虎4億美元投資酷派,阿里5.9億美元入股魅族,小米12.6億入股美的等等軟硬結合的事件越來越多,大量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尋找硬件端的合作夥伴。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互聯網企業如同靈魂,這些靈魂必須存活於某種載體才能發揮功效。我們拿奇虎舉例來說,360安全衛士和手機助手在移動端已經面臨增長的瓶頸。小米,華為和魅族的崛起導致奇虎的生態體系已經被這些手機商所拋棄。而純互聯網軟件商是很難有粉絲的,除非社交網絡。比如百度搜索再強,也很少有人一定要用百度的搜索,甚至地圖。最終,硬件載體會成為互聯網企業對於消費者的重要入口。所以,奇虎必須擁有自己的硬件手機,才能打開增長的瓶頸,擺脫未來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連強大的阿里都要入股魅族,也說明了硬件端的重要性。阿里的壁壘在於金融支付的體驗。但阿里要完成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圈,其必須擁有硬件。
 
如同之前所說,在互聯網時代之前,硬件由於缺少靈魂,更多只是一個簡單的零部件組裝。品牌商之間差異並不大。十年前,在蘋果還沒有開發出智能手機的時候,筆者對於手機的認知僅僅限於進口手機和國產(山寨)手機。那時候的手機更多源於品牌和「裝逼」需求。而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器官」。其背後就是來自於軟件的靈魂。但靈魂沒有「軀體」是無法存活下去的,所以我們在今後會看到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硬件生產商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硬件企業可能會出現估值的重估。從手機,家電,到汽車,甚至房子。這種重估會強化軟硬結合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也會成為未來2-3年的互聯網新趨勢。
 
點拾原創!歡迎關注微信號:deepinsight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74

PPTV整裝上路 發力智能硬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262.html

PPTV整裝上路 發力智能硬件

一財網 關健 2015-02-11 21:15:00

PPTV管理委員會主席範誌軍向外界透露,今年PPTV的戰略方向是體育為先,同時向產業鏈上遊(如自有品牌賽事)和下遊(如彩票、旅遊)拓展,要從視頻網站燒錢買版權的傳統模式中調頭。

在被蘇寧收購度過了一年多的“蟄伏期”後,視頻供應商PPTV終於開始發力破局。
在11日下午與英超利物浦俱樂部就品牌合作的簽約會上,PPTV管理委員會主席範誌軍向外界透露,今年PPTV的戰略方向是體育為先,同時向產業鏈上遊(如自有品牌賽事)和下遊(如彩票、旅遊)拓展,要從視頻網站燒錢買版權的傳統模式中調頭。

向體育產業上下遊進軍
2013年10月,蘇寧聯合弘毅投資斥資4.2億美元戰略投資PPTV。但在外界印象中,PPTV在這之後似乎並未有多大動靜。特別是在諸如優酷土豆、愛奇藝、樂視等行業內競爭者動作頻繁的2014年,PPTV未掀波瀾。直到去年12月蘇寧增持PPTV股份至64%,蘇寧系入駐管理層後,PPTV踩下了油門。
按照PPTV的新年設想,就是要在體育產業的一整個鏈條上掌握話語權。在上遊,除了購買賽事版權,將重點圍繞PPTV第1體育打造自有品牌賽事(比如奔跑中國、PP真人足球經理聯賽等),向線下拓展;同時計劃在今年成立PP影業公司,試水自制劇。據透露,上遊自有品牌賽事業務在2015年將有6-7 億元的投入規模。而在下遊方面,則是與第三方合作彩票、旅遊、甚至是教育、汽車等垂直領域,並開發各類體育產品。
那麽,PPTV為何選擇在此時發力轉型,這條與傳統視頻網站相比的差異化路線究竟能否走通?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一方面,體育是PPTV最優質的一塊資產,盡管公司尚未盈利,但第1體育已實現營收平衡,目前已獲得英超等歐洲四大聯賽、歐冠、亞冠等賽事版權,強化體育垂直優勢是可選路徑;另一方面,蘇寧在經歷了2014年的互聯網轉型陣痛期後,財務業績開始轉好,對PPTV 的扶持更有底氣;再者,國家層面在去年10月表示了對體育產業的扶持決心,也為其向體育產業鏈上下遊拓展帶來政策東風。
範誌軍預測,2015年PPTV將實現盈利,在其營收貢獻占比中,廣告收入將只會占到整體規模的20%-30%,轉型將摸索出一套新的盈利模式。
“對傳統視頻網站來說,用戶不是網站的用戶,而是內容的用戶。”範誌軍稱,用戶對視頻網站的忠誠度讓位於娛樂類版權內容,而PPTV未來的方向是做生活化視頻網站(教育、旅遊、房產、購物等),借助社區化形成用戶黏性。

將出智能電視和手機
記者向蘇寧方面了解到,2015年蘇寧的戰略重點中有移動端、互聯網超市、互聯網金融、紅孩子、物流等,這其中也包括PPTV。對於PPTV的未來角色,是作為蘇寧整體業務O2O轉型的一個輔助者,還是更多地獨立發展?
對此,範誌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PPTV是一家獨立的公司,會選擇自主發展。就在上個月,他還曾表示PPTV爭取在未來兩三年內完成上市。
但對於正駛入互聯網轉型快車道的蘇寧,PPTV的平臺資源將為其轉型助力。比如在電商和視頻的結合方面,PPTV剛剛上線PP雷達,實際是利用雲視鏈技術打通觀看視頻和網購之間的界限。
此外據範誌軍透露,硬件市場也將是PPTV在2015年的重點戰略之一,預計今年將在市場上推出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預計做80-100萬部)。蘇寧除了作為銷售渠道外,也能和自身的智能家居、物聯網計劃進行合作。
不難預測的是,這些硬件設備將與PPTV的內容資源和蘇寧的電商資源進行整合,在軟硬件方面找到合作模式,實現互聯網零售的多端融合。
有分析認為,PPTV這一思路和亞馬遜在2014年的硬件領域的發力有類似之處。目前,在積累了大量版權內容的同時,亞馬遜已擁有Kindle閱讀器、Kindle Fire平板、Fire TV機頂盒、智能手機Fire phone等終端,讓版權資源與終端硬件實現融合。但一個現實問題是,多頭出擊的亞馬遜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
最近,阿里巴巴斥資36億元入股手機品牌魅族,除了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落地阿里旗下各種無線端策略外,魅族也將扮演阿里智能家居、客廳計劃以及物聯網領域的載體角色。分析認為,2015年電商與智能硬件的結合將會更緊密。

編輯:陳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26

MEMS行業深度報告:硬件複興的基礎元器件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37

MEMS行業深度報告:硬件複興的基礎元器件

作者:東方證券 蒯劍 胡譽鏡


核心觀點

MEMS是硬件複興的基礎元器件:MEMS是當前移動終端微創新的方向,也已成為可穿戴設備等新型硬件的基礎,我們看好MEMS有望成為未來幾年增長潛力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室內導航、背景識別、關鍵詞識別、全時開機、全時聆聽、更準確的動作識別等功能都對MEMS提出了更多需求。


MEMS類型豐富,多種應用齊頭並進:MEMS憑借功耗低、體積小、性能出色等優勢在多種領域大有可為。在移動終端上,慣性傳感器、MEMS麥克風已經有了廣泛應用,但用量還在不斷提升,氣壓傳感器、攝像頭光學防抖OIS陀螺儀等滲透率也將快速提升,此外,MEMS自動對焦、MEMS諧振器、MEMS揚聲器等新型應用市場也有望打開。可穿戴設備未來幾年將有望爆發增長,傳感器用量也將從簡單的單軸加速計,逐步增加氣壓計、陀螺儀、溫度計、濕度計、麥克風等。


MEMS走向大規模分工,利好先進封裝環節:MEMS產業由於應用分散,此前主要由垂直一體化的IDM掌控,隨著MEMS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各環節開始出現分工的趨勢,一大批無晶圓設計公司的興起給專業的晶圓廠和封測廠帶來了機會,其中能顯著降低尺寸和成本的先進封裝將有望顯著受益。在目前的陶瓷封裝、引線框封裝、球柵/柵格陣列封裝、晶圓級封裝等方案中,晶圓級封裝和球柵/柵格陣列封裝最具前景,其中3D晶圓級封裝還可以把MEMS和ASIC整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提升效率和縮減尺寸。


投資建議與投資標的:我們看好MEMS應用的外延,建議重點關註歌爾聲學(002241,未評級),歌爾基於MEMS麥克風已經成為國內MEMS領域積累最深的公司之一,且氣壓傳感器等也已獲得突破,有望受益於iPhone6帶來的氣壓傳感大趨勢。

在MEMS先進封裝趨勢下,我們建議關註晶方科技(603005,未評級)、華天科技(002185,未評級)的WLCSP/TSV技術。

風險提示:MEMS市場應用不及預期風險:競爭加劇風險


1.MEMS是硬件複興的基礎元器件

1.1MEMS——當前微創新的方向、穿戴式設備的基礎

MEMS(微機電系統)是微電路和微機械按功能要求在芯片上的集成,基於光刻、腐蝕等半導體技術,融入超精密機械加工,並結合材料、力學、化學、光學等,使一個毫米或微米級別的MEMS系統具備精確而完整的電氣、機械、化學、光學等特性。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後,消費電子領域創新進入平臺期,基於CPU核心數、屏幕大小、分辨率、攝像頭像素、輕薄度等配置經過前幾年的白熱化競爭後,開始出現性能過剩的隱憂,主流大廠開始把更多的精力轉向新功能、新應用,試圖帶來更好的體驗。


我們認為,在下一個重要創新(可能是穿戴式設備)上規模以前,基於MEMS的傳感器、執行器將有望成為當前移動終端微創新的方向,而MEMS技術的成熟,還將大幅促進穿戴式設備的發展。

a)MEMS是當前移動終端微創新的方向:一方面新的設備形態(移動終端乃至穿戴式設備)需要更加微型化的器件和更為便捷的交互方式,另一方面,移動計算和移動互聯技術給予MEMS系統在新型設備上應用的空間和前景。


b)MEMS為穿戴式設備奠定基礎:穿戴式設備對MEMS的需求將更甚於移動終端,穿戴式設備的特性決定了它對器件的微型化和輸入輸出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穿戴式設備對環境、物體、以及人體自身需要保持感知狀態。


1.2應用領域不斷延伸

MEMS傳感器2007年伴隨著iPhone開始大規模進入移動終端領域,包括慣性傳感器——加速儀,陀螺儀、羅盤(屏幕導向和導航)、OIS攝像頭陀螺儀等,MEMS麥克風也開始大規模替代傳統的駐極體麥克風。蘋果歷代iPhone大大促進了慣性傳感器、MEMS麥克風、近距感應、光線傳感器等的迅速普及,且每一個新傳感器的加入都對應著完整的體驗,這也迅速完善了用戶體驗,培養了用戶習慣。


因此,MEMS傳感器在除移動終端外的市場也開始迅速鋪開,包括遊戲設備,可穿戴設備、智能電視、健康監控、汽車、LBS等等的應用。功能也在迅速增加,從慣性傳感器、MEMS麥克風延伸到氣壓傳感器、濕度、溫度、RF開關、距離、燈光和微投傳感器等,3個甚至4-5個傳感器的整合也增強了MEMS傳感器微型化、多功能化的步伐。


我們認為MEMS是未來幾年增長潛力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室內導航、背景識別、關鍵詞識別、全時開機、全時聆聽、更準確的動作識別等功能都對MEMS提出新需求。


1.3移動終端——未來幾年可能出現新型MEMS傳感器

移動終端將是MEMS重要增長點,除了慣性傳感器、MEMS麥克風、壓力傳感器的繼續普及和組合化趨勢外,氣壓傳感器、攝像頭光學防抖OIS陀螺儀滲透率也將快速提升。


此外,不少新型MEMS傳感器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出現在移動終端上,例如MEMS振蕩器、開關、MEMS揚聲器、氣體傳感器、MEMS攝像頭、微投等。


預計2012-2018年移動終端上MEMS市場規模年均增速將達20%。壓力/溫濕度傳感器、光學MEMS等增長最快。


1.4可穿戴設備對MEMS需求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可穿戴設備中,不同的設備對應不同的互動和需求,因此也需要各種不同的傳感器,例如慣性傳感器,可以測量運動所需的時間,並以更高的精度測量相關數據。

此外,可穿戴設備中功能性的持續提升,也在逐步增加可穿戴設備中MEMS傳感器的需求數量,目前蘋果、三星等公司在增加手機MEMS方面很積極:

1)第一代計步器只有加速計,只能做簡單的計步和行走、跑步的識別;

2)第二代活動追蹤儀有加速計和氣壓計,可以改善計步功能,卡路里消耗量計算等;

3)當前的第三代活動監視器有加速計、氣壓計和陀螺儀,可以識別跑步、遊泳、汽車等複雜運動,並能夠準確計算卡路里;

4)後續的第四代智能手表進一步增加溫度、濕度和MEMS麥克風,除了複雜識別活動,還能夠提供背景識別和個人助理的功能。


2.MEMS市場多種應用齊頭並進

2.1MEMS類型豐富多樣

MEMS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耐用性好、價格低廉、性能穩定等優點,MEMS系統的獨特特性使之在很多領域具有應用潛力,盡管已經有不少應用,但整體來說MEMS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大量的MEMS系統仍具備廣闊的市場潛力。


MEMS按應用分主要包括傳感器、執行器、微能源等:

傳感器:MEMS傳感器是目前應用較為成熟的MEMS器件,包括壓力傳感器(還可以通過壓力傳感器測量氣壓、高度)、慣性傳感器(加速計、陀螺儀、地磁傳感器,或二合一、三合一的組合)、MEMS麥克風、環境傳感器(溫濕度)、熱輻射等。其中慣性傳感器、MEMS麥克風幾乎已經成為新型設備的標配,溫濕度、壓力等傳感器在移動終端尤其是部分穿戴式設備上的應用也有望迅速鋪開。


執行器:MEMS執行器也有部分較成熟的應用,如流量控制(噴墨頭),射頻器件里的BAW(體聲波)濾波器、BAW雙工器等,但未來大量的應用場景不止於此,例如MEMS振蕩器/諧振器、MEMS揚聲器、MEMS攝像頭、MEMS反射鏡(用於微投領域)等。


微能源:MEMS燃料電池能量密度高,用MEMS燃料電池代替目前的手機電池可使理論續航時間延長至數周,但目前成本高達300美金左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10年開始在MEMS麥克風、慣性傳感器等帶動下,MEMS市場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2012-2018年CAGR將達13%。

其中組合慣性傳感器(2011-2017CAGR67%)、微顯示(93%)、MEMS振蕩器(64%)等將呈現高速成長。


2.2慣性傳感器仍是重要市場,組合化成為趨勢

慣性傳感器包括加速計(測線性加速計)、陀螺儀(測角運動)、地磁傳感器(測方向)。傳統的單軸慣性傳感器已經廣泛用於汽車控制等領域,但直到2009年才出現三軸的MEMS慣性傳感器,並開始應用在智能手機上,用於控制遊戲或虛擬現實、晃動手機輸入指令、運動信息追蹤等。從此引爆MEMS慣性傳感器市場。

目前6軸/9軸(二合一、三合一)逐漸成為主流,而且下一代產品還會整合進壓力傳感器,未來越來越多的傳感器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是大趨勢,集成度更高,能夠實現更多功能,操作系統和應用層也會無縫對接,從單個的功能性傳感器到組合性功能——檢測運動和地理位置情況。


目前慣性傳感器在移動終端整體滲透率已經達到一半左右,幾乎成為標配,未來除了在移動終端繼續滲透外,在穿戴式設備(手環、智能鞋等)上也極具前景。


全球消費領域慣性傳感器市場規模將從2012年的17.6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29.9億美元,其中分立慣性傳感器可能面臨衰退,而6軸/9軸的組合慣性傳感器將迎來爆發。


2.3MEMS麥克風

Knowles、歌爾聲學等引領了MEMS麥克風趨勢,並在移動終端上大量取代傳統的駐極體麥克風,高品質、抗幹擾、微型化等優點使之在新型硬件上亦大有作為。出貨量增長率從2012-2016年達24%。

可穿戴設備需要麥克風來讀取用戶的語音信息,也需要音筒來輸出設備的信號,除了簡單的語音通話等功能外,事實上MEMS麥克風在語音識別、背景識別(搞清楚用戶的狀態)、關鍵詞識別等應用上也非常符合未來的趨勢。運動加上語音識別功能提供的Always-onalwayslisten(全時開機、全時傾聽)的體驗。可以一直保持開機狀態,隨時隨地使用這些功能。這些功能將在手機和可穿戴上面很快獲得應用。


2.4光學防抖、自動對焦

對智能手機用戶來說,攝像頭的一大需求是成像穩定,盡管目前攝像頭像素越來越高,但在低光條件下容易出現曝光不足、成像模糊等問題。OIS陀螺儀能夠實現成像穩定,在不太理想的拍照環境下拍出高質量的照片。iPhone6攝像頭新增OIS光學防抖功能,很可能將引領光學防抖趨勢。

MEMS自動對焦

MEMS自動對焦可修正物距的偏差以及溫度對透鏡造成的偏差,其中的自動對焦裝置使用靜電力來精確定位並移動透鏡進行對焦,以獲得最佳的定位精確度和可重複性。自動對焦裝置的機械接口使鏡筒與移動中的透鏡能精確對齊。

MEMS自動對焦模塊具有MEMS技術的性能優勢,集成度更高,對焦速度更快,對焦更準確、功耗也要低的多。對焦速度顯著加快,比常規VCM鏡頭至少快上7倍;功耗僅為VCM鏡頭的1%。

此外,MEMS鏡頭模塊的z軸高度僅為5.1mm,比常規VCM模塊減少33%。MEMS技術還可以讓鏡頭組件以低溫運行,和常規鏡頭相比,MEMS鏡頭可以降低20%的散熱量,溫度至少低10度,溫度的控制對於提高照片畫質的穩定性很有幫助。


3.看好MEMS應用外延和先進封裝機會

3.1MEMS市場應用周期縮短,產業鏈從IDM走向分工

MEMS器件制造過程可分為MEMS的制造、封裝、測試、減薄、切割,ASIC的制造、測試、減薄、切割,MEMS和ASIC芯片封裝等環節,產業鏈較複雜。而以往MEMS下遊應用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因此MEMS產業主要由垂直一體化的IDM掌控。

而隨著MEMS技術逐步邁向成熟,以及新型設備(移動終端、穿戴式設備)催生的大量需求,MEMS器件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周期越來越短,從商業化到大規模應用的周期也在逐漸縮短。

近年來MEMS產業的起步使MEMS各環節開始出現分工的趨勢,尤其是樓氏電子(MEMS麥克風)、InvenSense(慣性傳感器)、Sitime(MEMS諧振器)等無晶圓設計公司的興起給專業的晶圓廠和封測廠帶來了機會。

樓氏電子、InvenSense等已經躋身全球MEMS領域前30大廠商,目前過半的MEMS業務仍然在IDM手里,但大批量、標準化之後走向分工將成為趨勢。


3.2制造環節升級、先進封裝受益

MEMS的興起除了促進分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外,還將促使專業晶圓制造廠商采用更先進制程和更大晶圓來生產:

目前主流MEMS廠商采用6寸晶圓的65nm工藝生產MEMS,而IC的先進制程已經到了12寸晶圓14nm(英特爾)、20nm(臺積電)。目前廠商已經逐步在采用8寸晶圓生產MEMS,制程也可望提升,先進制程的導入將快速推進MEMS性能進一步提升,並繼續降低功耗、成本、尺寸等,有利於MEMS市場的進一步爆發。

對封裝環節來說,隨著可穿戴設備等新型硬件對MEMS系統功耗、體積等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封裝工藝的需求也將持續提升,因此能顯著降低尺寸和成本的先進封裝(尤其是適用於MEMS芯片的3D晶圓級封裝)將持續受益。

MEMS封裝不同於傳統封裝,未來3D晶圓級封裝、BGA/LGA封裝可能將最具潛力:

MEMS的封裝不同於傳統封裝方式,因為MEMS封裝涉及到材料、電、機械等部件,需要在一個毫米或微米級別的MEMS系統里具備精確而完整的電氣、機械、化學、光學等特性。

a)特殊的信號界面(包括電、光、磁、機械力、溫度等多種輸入信號)

b)特殊的封裝材料:封裝材料的熱膨脹系數、熱、電、抗腐蝕特性、機械應力等都需要考慮到;

c)特殊的立體結構:非平面工藝、膠體、懸梁、薄膜等

d)特殊的芯片鈍化需求

e)特殊的可靠性需求:MEMS的本質是機械運動,所以芯片保護首先要考慮機械振動、加速度及避免各種物理損傷,

目前MEMS封裝主要有陶瓷封裝、引線框封裝、球柵/柵格陣列封裝、晶圓級封裝等方案,其中陶瓷、引線框封裝不適合微型化器件,未來將保持平穩,BGA/LGA是當前主流,未來也將保持較快增長,晶圓級封裝具有大批量、微型化等優點,可能迎來快速增長。

未來3D晶圓級封裝(TSV等)還有望將MEMS和ASIC整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提升效率和縮減尺寸。2012-2016年MEMS晶圓級封裝年均增速將達37%,BGA/LGA也將保持在16%的水平。

例如Invensense采用3D晶圓級封裝把MEMS和ASIC兩個芯片直接連接而不用通過金線,既實現更小的體積,更優的性能,在生產環節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3建議重點關註歌爾、晶方、華天

歌爾聲學是國內MEMS領域積累較為深厚的公司,通過為蘋果耳機等供應MEMS麥克風,已經成為全球MEMS麥克風主要的封裝和應用公司,除了有望受益於MEMS麥克風的推廣外,單臺設備配備的MEMS麥克風也呈上升趨勢。

此外,歌爾聲學還將有望受益於MEMS系統功能和應用的外延,例如iPhone6上首次搭載氣壓傳感器,有望帶動氣壓傳感器成為趨勢。公司的氣壓傳感器也已獲得突破,未來將有望受益於這一趨勢。

在MEMS先進封裝趨勢下,我們建議關註晶方科技、華天科技的WLCSP/TSV技術,有望成為MEMS封裝工藝中增長較快的一類。另外環旭電子(601231,未評級)的SiP封裝也適用於後段異質整合。


4.風險提示

MEMS市場應用不及預期風險:

我們看好MEMS的應用從慣性傳感器、MEMS麥克風等向氣壓、溫度傳感器、OIS防抖、自動對焦等迅速延伸,但也存在無法觸及用戶痛點、市場反響不及預期風險。

競爭加劇風險

MEMS市場目前整體處於上升階段,但部分市場(如單軸慣性傳感器)市場競爭有越來越激烈的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00

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做硬件怎麽避免在試錯中被“拖死”?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93.html

黑馬說:現階段做硬件必須面臨幾個殘酷現實:高度碎片化、產業鏈不成熟、試錯成本高、試錯周期長、管理難度大……那麽,在早期,挑戰大於機遇的時候,創業者如何破陣?面對眾多品類,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切入點,避免高度複合率?面對消費人群,是做大眾的剛需還是小眾的剛需?

在4月11日的黑馬運動會硬件分會場,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從產業角度給出了答案。 他細數了早期所呈現出來的產業特點,並給硬件創業者提出了建議
 

\口述|金立集團總裁 盧偉冰
整理|本刊記者 蒲鴿
編輯| 崔婧

互聯網和硬件的結合將極大改變整個產品形態,並誕生新的商業模式。以手機為例,智能手機的下一波浪潮是什麽?行業的共識是:萬物互聯,即IOT(Internet of Things)。而在IOT時代,機會將與挑戰並存,但挑戰大於機遇。

就目前來講,IOT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 高度碎片化

IOT硬件全球出貨量在10億-100億臺左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每年在10億臺左右,就形態來看,IOT領域目前呈高度碎片化狀態。唯一比較集中的品類只有手機,除此,很難再找到其他出貨量與之匹配的品類。對於智能手機企業來說,做到100億-1000億的規模並不是很困難。但其他品類就高度分散了,規模很難說。

二、 產業發展初期風險大

目前仍是IOT智能硬件產業的初期,根據周期理論, 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產業鏈不成熟

2. 企業規模小,成本就會上去

3. 消費者需求不穩定

這對於初創者來說,死亡率非常高,要成為最後的贏家非常難。這是做智能硬件的初創企業需要面臨的行業風險。

三、 試錯成本高,試錯周期長

1. 試錯成本高

做硬件和做軟件不同,互聯網產品的人力成本相對較低,存活周期較長。而今天現場的硬件項目,在成本上高低不一。成本較低的如智能奶瓶,但對於智能機器人來說,成本就很高了。金立做手機一般會經歷三次試測,基本規模是200套、500套和2000套,總的來算大約3000套左右。按單一手機物料成本為1000元人民幣計算,3000套的市場成本在300萬左右。

2. 試錯周期長

做硬件的試錯周期很長,所以金立手機不會考慮用非常快的速度去做的。這也是為什麽iPhone有一個兩年的硬件叠代周期。今天的路演項目有些已經進入商業化,有些目前還處於概念階段。已經進入商業化的產品基本是比較輕的模式,但也免不了相對長的試錯周期。

試錯成本高和周期長,這是做硬件與做軟件的不同,因此一定要特別註意。

四、 管理難度大

對於整個供應鏈的管理,硬件企業不僅要能夠管理一級產業鏈,還要管理二級、三級產業鏈。不僅要知道上遊發展趨勢,還要知道上上遊的發展趨勢。供應鏈的管理跟現場控制都是很難的。

總的來說,高度碎片化決定了新的方向,產業的周期決定了策略以及高複合率,試錯周期決定資金的投入,管理則是一個非常細的活。

硬件創業者如何破局?

面對如此嚴峻的產業現狀,硬件創業者如何避免高失敗率?

盧偉冰的回答是,做產品一定要想清楚這是一個必要的產品,還是想要的產品,要看產品在現階段以及未來大致會處於一個什麽樣的定位。手機屬於剛需產品,未來巨頭一定會介入,競爭也會更加慘烈。而想要的產品則屬於細分市場,它滿足既定人群的剛需。

在選擇產品時,創業者要搞清楚市場是大眾剛需還是小眾剛需,這點尤為重要。如此,目標人群是不是很精準,目標人群能不能提升至大場景從而成為剛需,將成為判定產品是否有競爭力的標準。

面對挑戰,盧偉冰給出六字箴言:學習、改善、創新。在他看來,創業者將更早期創業者的經驗迅速去消化、改善和創新,對於應對現階段挑戰,是一種絕好的低成本學習方法。

金立助陣智能硬件創業者

金立集團自去年開始做投資,主打孵化;而今年將把步子邁得更大也更集中,聚焦智能硬件領域,並從以下四個方面為創業者提供幫助:幫助創業者打通硬件和軟件的服務;提供供應鏈支持;對單一項目提供幾百萬至千萬的區間的投資;提供推廣資源。

盧偉冰表示,目前已有1000多硬件項目報名,未來15周將篩選10-20個項目進入雲孵化對象。為了更好地為硬件創業者答疑解惑,他在黑馬運動會的當天還將金立集團移動互聯網及品牌推廣負責人帶到現場,與硬件黑馬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盧偉冰,由蒲鴿整理,崔婧編輯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4

“十月媽咪”趙浦:逆襲時代,智能硬件更要高富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06/149768.html

黑馬說:智能硬件將是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已成為業內共識。2014年的井噴式發展,到2015年的大浪淘沙,智能硬件已不再是一片藍海。

智能硬件也不再是互聯網的專場,越來越多行業參與其中。“十月媽咪”創始人趙浦,就是一位從傳統領域涉足智能硬件的成功嘗試者。

趙浦認為,“高精尖”智能硬件領域必須讓高帥富來做。他組建了自己的“超豪華團隊”,從智能體脂秤切入,試圖打造每個人專屬的醫療健康管理方案。
 

 


文 | 本刊記者 王奕

一、孕育點子

趙浦總是走在最前沿。

早在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2009年,作為黑馬會長的趙浦,就曾在黑馬會中孕育過一個APP,名叫“備孕日歷”。功能很簡單,女性將測量的體溫記錄在APP中,就會繪制一條曲線,計算出女性最適合懷孕的時間。

兩年後,趙浦又有了新的創意,他制作了一個名叫“baby face”的APP。與上一款工具性APP不同的是,這款偏趣味性。只要將男方和女方的照片輸入,就能“孕育”一張未來寶寶的臉。

趙浦當時就有了數據意識,他與替銀行做基因庫識別的公司合作,購買了5萬的數據,采集了臉部27個點,力求做到生動逼真。

盡管意識超前,但這兩款APP都是為了配合“十月媽咪”的營銷活動,並沒有再深入運營。

趙浦與智能硬件的結緣,需追溯到2012年。因為孕婦行動不便,他們設計了一款“數字試衣鏡”放在十月媽咪的店鋪中。顧客只需要劃動試衣鏡觸摸屏,就能出現孕婦本人試穿不同衣服款式的樣子,省去了穿、試、脫的繁瑣操作。這個高科技產品成了顧客的“寵兒”,帶來不少客流量。

“我相信,未來我們的生活各個方面都將智能化,減去所有需要人為的繁瑣細節”,趙浦看到了智能硬件的可觀前景,並開始孕育他的計劃。

趙浦考慮到一個場景:當一個人在酒店里,房間里提供了能滿足基本需求的所有物品。這個房間里會有鏡子、電視機、電話、秤、電吹風等物品,而每個物品都是一個信息的入口。

那麽秤就可能成為健康的入口。趙浦找到了靈感,他試圖由此切入,打造個人健康管理方案,由此撬開醫療健康領域的大門。

趙浦決定做智能體脂秤。
 


二、打造團隊

思路成形,趙浦開始尋找他的夢幻團隊。

2013年7月,他飛到矽谷找到了朱晴波。與趙浦相似的是,朱晴波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他在矽谷與人聯合創立大數據公司“Pattern Insight”,並擔任工程與產品副總裁,負責產品和研發工作。2012年,“Pattern Insight”被全球最大雲計算公司威睿VMware收購。

可以說,朱晴波是矽谷大數據挖掘方面的頂級專家,他的公司擁有美國頂級的大數據專業團隊。朱晴波在矽谷創業多年,擁有很多資源。

他們聊得很興奮,兩人一拍即合。2013年年底,朱晴波從矽谷飛來北京,與趙浦敲定了項目。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業者開始吸取中西方的精華,整合各自資源,一次真正中美合作的創業拉開了序幕。

在設計上,趙浦追求蘋果的極致風格,他試圖獲得蘋果的“直系血統”。通過朱晴波的矽谷資源,他們找到了蘋果前工業設計總監Robert Brunner。

他是Beats 耳機的設計師,在蘋果任職期間,設計了第一代 Powerbook 筆記本電腦、第一代 Newton 掌上電腦和二十周年紀念版 Macintosh 電腦等多款經典作品。

“他覺得未來的中國,將成為智能硬件的下一個引爆點,他選擇了我們,也選擇了中國”,趙浦說,經過幾次的溝通,Robert Brunner決定加入團隊。

隨後,蘋果公司機械制造工藝部門主管洪覺慧也加入團隊。趙浦的“超豪華團隊”搭建成功,“在市場營銷方面有我,在大數據挖掘方面有朱晴波,在設計方面有蘋果系的Robert Brunner、硬件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有洪覺慧。我們真正做到了軟硬結合”。

2014年8月1日,公司成立,命名“更多科技”。豪華團隊也受到了資本的認可,紀源資本和Formation 8領投,豐厚資本和黑馬基金參與,pre-A輪共融資325萬美元。
 

 

三、“更多”要求

智能硬件遠比傳統行業複雜得多。

做過服裝、化妝品的趙浦,深知把握細節的重要性,但智能硬件的細節更為繁瑣、精密,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智能硬件的前期投入非常之大,一個模具就耗資幾十萬;風險也極大,稍有差錯,就會功虧一簣。因此,團隊需要在前期考慮得極為細致,緊摳每一個細節。

他們也遇到了各種技術難題。比如,智能體脂秤需要在玻璃上挖一個孔,玻璃挖了孔,其承重性就大打折扣,報損率也很高。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團隊需要不斷嘗試才可找到解決方案。

“智能硬件是一個系統化、一體化很高的領域,一旦產品出來,就很難再更改,不像軟件,叠代速度很快”,趙浦認為,智能硬件的這些特征,決定了這個領域必須讓高帥富來做。

目前市場上有些人做智能硬件,是先設計出產品,後通過眾籌方式生產,最後才考慮引入大數據。對於這種“屌絲”模式,趙浦並不看好。

因此在更多科技的智能體脂秤設計中,一開始就對接了大數據。與傳統智能秤不同的是,更多科技沒有采用電流測試,而是大數據和物理測試相結合,實現更安全的測量。

孕婦、6歲以下的孩子以及帶有心臟支架的人都無法進行電流測試,物理測試則老少皆宜。“我們不僅能稱出孕婦的體重,還能稱出腹內孩子的重量,解決孕婦關心的長肉還是長胎的問題”,趙浦說,目前已能達到92%的準確率。

智能體脂秤將根據測試結果,打造用戶專屬的醫療健康方案,它會提醒用戶應該怎麽運動、吃什麽、穿什麽,甚至聽什麽音樂。

“目前看來,我們的競爭力是技術工藝,未來,大數據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正是趙浦強調的“軟硬結合”。

目前,更多科技的智能體脂秤已進入生產階段,預計今年6月在中國銷售。而他們也在美國申請了FDA認證,預計年底認證通過,在美國發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奕,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黑馬說:5月7日,總理來中關村創業大街了,距離我們公司步行5分鐘的距離,這是個最好的時代,很多年輕人跟我一樣的心情,恨不得把褲子當了加入創業大潮中,但是,經歷過創業八年九死一生的老張,準備給大家潑點冷水,因為,未來競爭將會更加慘烈!


每個公司從創立開始就一路奔向消亡,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就像每個人從出生就奔向死亡一樣;如果你的初創企業已經癌癥晚期只能存活到年底,只是沒有發作不那麽緊迫,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老張預計2015年底,80%的早期智能硬件初創企業會拍死在沙灘上,你很可能在80%的範圍內,怎麽應對,該停下來好好想想了!

文 | 幻響神州創始人  張昕尉

前兩天一個著名基金投資的智能硬件項目,團隊中的一個小夥伴向我咨詢,B輪融資的秘訣,我問他為何一直沒進展,他幽幽地蹦出幾個字:“沒有現金流”。我沈痛的告訴他,是癌癥晚期,不要指望B輪了,存活期半年,大約在冬季,錢燒完了,現金流斷了,就是企業終結期,除非他們找到自己能補充現金流的新產品或新途徑。

這就是從13年中旬開始的智能硬件創業大潮中,創業團隊普遍遇到的致命問題:99%的智能硬件公司都不盈利,誰號稱掙錢了多半是吹牛逼呢,都是靠燒投資人的錢活著;而且這些團隊都一個套路,組建一個BAT背景的團隊,拿到天使輪投資,然後在辦公室想象出來一個偽需求的智能產品,講投資人愛聽的大數據故事,參加的都是投資人紮堆的展會、沙龍;天使投資人也像擊鼓傳花一樣,拼命幫創業團隊尋找下一輪投資,接著把社區、大數據、智能家居的故事編下去,拿到A輪總算能松口氣,能燒一陣子,馬上招兵買馬開始用互聯網思維運營產品,做出一批智能圈里比較知名,消費者根本不買賬的產品。


我們來算一筆賬,融資規模宣傳的潛規則是:融資金額單位人民幣換成美元來宣傳,如果某公司號稱融資1000萬美金,你就可以確認他們實際融了1000萬人民幣。一般天使輪200-500萬人民幣,A輪1000萬-2000萬人民幣,一個創業團隊20-40個人,一個月基本費用40萬-80萬,2013年中創立的智能硬件公司,到2015年底兩年多的時間,80%的初創公司會把A輪資金燒完了,那麽他們毫無懸念會被拍在沙灘上。

智能硬件研發出來了,賣出去不是就有現金流了嗎?我拿我們幻響的兩款智能產品舉例,不容易,內憂外患!外患是會碰到小米等巨無霸公司競爭,我們的手環比小米早6個月上市,售價399,小米手環79野蠻露出後,網上銷售基本全軍覆滅了,還好我們有行業禮品市場,價格堅挺著不變,依靠代理商高利潤驅動,還能一個月賣幾千套,否則庫存都變成壞賬,血本無歸;到15年中,我們準備淡出手環市場了,小米會在各種有潛力的方向跟進,躲是躲不過去的,怎麽應對是創業團隊必修課。

內憂是智能硬件不是剛性需求,我們有切膚之痛:幻響智能空氣盒子,測PM2.5及溫濕度,帶APP可以在地圖上標註空氣質量,花費八個月做出來,不是剛需,現在一個月只能賣小幾千套,比預期差很遠,前期投入還沒有收回來,更談不上大數據了。我們100多人的公司,40人的成熟銷售團隊都銷售不理想,其他創業團隊可想而知,尤其是除了眾籌、網銷,這些團隊其他銷售手段太缺乏,或者幹脆是工程師想象出來的需求,銷量可憐,遠不能支撐公司的費用。

再看看救命的B輪融資是否可行,投資人是什麽心態呢?投資人投一個團隊,不可能從BP里全面了解團隊的能力,更多時候,跟翡翠市場賭石一個原理,錢給你們,賭的是團隊帶來10倍、20倍的回報,沒切開原石之前,根據經驗,看BAT背景,項目基本分析,賭就賭了,各種可能都有,十個項目成一個也值了!翡翠原石切開了,是冰種,糯米種,玻璃種一眼看到底!團隊運作1-2年,就像切開的原石,值多少錢一目了然,沒有想象空間了!整個智能硬件行業的現狀是切開一看,A輪投資都估值高了,產品銷量上不去,沒有現金流,社區運營就是燒錢的大窟窿,大數據只是個傳說,你告訴投資人每年50%的增長,那是靠錢砸出來的,不是他們的預期,只靠輸血活者,自己不能造血的人有什麽前途呢?
 


現階段投資人也理性多了,這兩年他們已經看明白,智能硬件是個大坑,A輪都高估,B輪也就遙遙無期了。泡沫會破的,風口的風也有停的時候,老張的結論是智能硬件2015年底,80%前期的創業公司會因為現金流斷了解散,最終,有現金流才是硬道理。有可能你距離倒閉只有六個月時間,除非能找到掙現金的辦法!

讓我們回歸做產品的本質,就是抓住用戶的需求痛點,哪怕一個痛點抓住,完美解決,也有機會成為爆款;不是做投資人喜歡的,而是身邊人搶著用的產品。幻響最近做了個百變羊指環扣,讓我反思了很久,它解決了大屏手機拿手里容易掉這個問題,還可以當手機支架,開賣之前拿幾個回家測試,孩子媽的6PULS用上正合適,學校中其他孩子媽想要一個都得請她吃飯;丈母娘拿手機晚上看戲曲,一打盹手機就掉,每天早起都說好用,誇我能幹;做了幾十款產品,八年時間,沒有這麽個小東西提升我在家里的地位,現在我在家里都是挺直腰桿橫著走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先抓住消費者的心,才能抓住他們的錢包。

小夥伴們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創業的,雖然判了死緩,與其把命運寄托在B輪融資上,成功率不會超過10%;還不如自己找到出路:或者找到銷量增長的新渠道新模式,或者開發新產品適應剛性需求,不要死鉆智能硬件的牛角尖了,做出爆款,活下去才能指點江山,激昂文字,否則你只是別人茶余飯後的一點談資,唏噓一下而已!

2015年底是一個門檻,80%的早期創立的智能硬件團隊會拍死在沙灘上,當然是後浪推著前浪,解散的團隊也可以二次創業,而且成功的概率更大,所以小夥伴們要準備好面對癌癥,爭取幸存,實在不行還可以推倒重來,畢竟這是個最好的時代,智能硬件的機會永遠存在!\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昕尉,幻響神州創始人;文章僅代表分享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硬件、傳感器的成本降低,加之給力的制造業供應鏈,再結合雲端服務,物聯網成了不少投資人眼中下一個“香餑餑”。

“物聯網有著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光速安振中國創投董事總經理宓群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其中硬件是觸及消費者最直接的入口,互聯網大佬已經介入,而對創業公司來說,則有著更大的空間。

“今天我們談物聯網和三年前非常不一樣,那個時候更多是在供應鏈,比較多談到RFID(無線射頻識別通信技術)這些。但是在過去一年里面,物聯網的投資方向和定義寬了很多。”

曾投資小米的啟明創投管理合夥人鄺子平說,他們在兩年前就看了較多可穿戴產品,現在這類產品其實都歸類到了物聯網這個領域里面去。

在前端,他們投資了上海一家做家庭監控攝像頭和一家做運動相機的公司。和過去單點的設備不同,這兩款產品都和手機都有很多互動。

而在鄺子平眼中,當下物聯網領域的投資主要有幾個方向。

一是解決智能硬件底層技術問題的後端技術。啟明創投在這一領域投資了一家人臉識別技術的企業和語音識別的雲知聲。這些技術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對於智能硬件來說需求越來越高。

二是雲存儲。物聯網的普及使采集的數據越來越多,這些數據都必須存到雲上面去。

曾經投資過美國智能家居設備商Nest的光速安振中國創投董事總經理宓群宓群對記者說,目前物聯網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他們看好那些有非常好應用場景和雲服務,而本身技術又非常領先的智能硬件。

他們曾經在A輪投資了一個叫做“小魚在家”的陪伴機器人。

“它的應用場景就是中國的老齡化,亞洲文化語境下,老人希望得到更多的陪伴,平時老人可以通過小魚和子女溝通視頻。”宓群說,小魚在家其實是把商業級視頻電話帶到家庭里,軟件設計非常適合老人操作,同時還有雲服務,例如老人對機器人說,“明天天氣怎麽樣?”或者“我想聽歌”等,小魚在家就會幫到忙,此外還可以做遠程醫療,機器會進行自動語音識別,進行人機交互。目前很多公司包括專業醫院、教育機構都等希望和小魚在家合作。

宓群告訴記者,目前小魚在家有一半的用戶每天會用5、6次,比他們一開始想象得都好太多。最近這家企業在B輪獲得了創新工場、富士康等3000萬美元的投資,估值在1億多美金,

光速安振在B輪也追加了投資。

宓群認為,小魚在家做到最後可能就是家庭真正的入口,從戰略角度而言,智能硬件真正意義上的重要性就在此。

“小米為什麽發展那麽快?就是靠硬件。百度為什麽花幾十億元買91?實際上就買入口。這些互聯網公司意識到,對他們後面的發展來說,硬件非常重要,硬件是觸及消費者很直接的入口。”他說。

他同時對記者指出,這種軟硬結合需要綜合性的團隊。宓群說,團隊需要有互聯網、硬件、供應鏈等各種人才的結合。“硬件的叠代周期不像軟件這麽快,開始的時候這個事就要盡量做得極致,同時還要平衡成本和價格,否則市場有限。而後期通過軟件和雲服務可以做很快的叠代。”

“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一個趨勢,中國的科技公司,現在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級的技術領先的產品。這個數字不多,但在增加。”宓群表示,他們投了一家從事雲計算相關的硬件產品公司,其技術已經超過美國的一些上市公司的產品,目前已經是很大規模,全球客戶都是最頂尖的客戶。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