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起底騰訊單一最大股東:“南非股王”科斯貝克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5/57938.html

問大家兩個問題:第一,騰訊(700.HK)已成港股神話,但時光倒流十三年,哪位伯樂獨具慧眼,相中騰訊這匹千里馬?其二,馬化騰、曼德拉、默多克這三個無人不識、彼此間卻又風馬牛不相及的名字,要用什麽樣的“線”方能串連在一起?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直接,這位伯樂,乃持有騰訊34%股權的“南非股王” Naspers 行政總裁科斯貝克(Jocobus Petrus Koos Bekker)。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大可用兩個字概括之:中國。“不光彩”的歷史馬化騰是騰訊這個內地科網神話的創造者,默多克二十年來費盡心血,誓要在神州開疆拓土;二人跟中國的淵源,不說自明。然而,何以老畢把剛辭世的南非民權領袖曼德拉也牽扯進去?這一切,得從Naspers的背景說起。Naspers由Nasionale(National)和Pers(Press)兩個字合組而成,集團於1915年創立。其時,南非實現政治統一僅五年,史上著名的“英布戰爭”,亦不過結束了十三年。Naspers旗下宣揚南非人(主要為荷蘭、法國等歐洲移民的後裔)政見,同時推廣南非語的日報《公民報》於1915年7月創刊,首位總編馬蘭(D.F.Malan)在1948年南非國民黨大選中意外獲勝下,成為南非統一後的第四位總理。此後四十年,種族隔離政策登堂入室。作為南非人和南非語的輿論代表,《公民報》在這段不光彩的歷史中,一直扮演著國民黨和種族隔離政策喉舌的角色。1990年,為結束種族隔離奮鬥一生的曼德拉重獲自由;自那時起,《公民報》即跟國民黨一刀兩斷分道揚鑣。七年後,該報127名記者/編輯向南非黑人大主教杜圖領導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致歉,為《公民報》數十年來替種族隔離政策背書懺悔。至此,《公民報》和Naspers集團終於斷絕與種族隔離的一切聯系。1997年非但標誌著Naspers成功“洗底”,從集團整體發展著眼,“騰訊伯樂”科斯貝克同年接掌行政總裁帥印,才是Naspers脫胎換骨、登上“南非股王”寶座的關鍵。適當時候適當地方科斯貝克本人跟種族隔離以至《公民報》並無直接瓜葛,與Naspers結緣,只因由其創辦的南非收費電視公司M-Net獲Naspers青睞,於草創階段便爭取到後者入股。科斯貝克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求學時期已醉心於鉆研收費電視商業模式,跟Naspers建立關系後迅速上位,1997年獲集團委任為行政總裁。科斯貝克接下重任後,作了兩項對Naspers影響深遠的決定:一、發揮他在收費電視領域的專長,大規模整合集團於南非的收費電視業務,並把版圖擴張至整個非洲大陸。今時今日,Naspers雖兼營印刷和電子媒體,但收費電視占總營業額高達六成,印刷與電子主次已分。二、收費電視對Naspers 的貢獻固非一般,但科斯貝克如假包換的神來之筆,卻體現於騰訊創辦僅三年(2001年)便入股這件事上,且一買便是半家騰訊(46.5%)。十三年前的騰訊非但名不見經傳,且只有即時通訊平臺QQ 這項單一業務。憶及當時的情境,一則科網泡沫爆破短短一年,投資者對任何科網相關資產大都避之則吉;二則Naspers乃南非報業百年老店,科斯貝克基於什麽原因,看中一家設於萬里之外的深圳、業務前景不明的即時通訊營運商?有說,Naspers首席投資總監蘇羅爾(Mark Surour)曾在香港待過一段不短的日子,Naspers入股騰訊的幕後功臣正是此君。然而,交易於2001年而非2010年達成,兩個時段的騰訊不可同日而語,科斯貝克/蘇羅爾十三年前在QQ以外一無所有的騰訊身上押註,運氣、眼光與膽識缺一不可。常言道,成功的人往往在適當的時候出現於適當的地方,科斯貝克領導下的Naspers,堪稱為此說作了最佳演繹。Naspers2001年購入騰訊46.5%股權時,作價僅3200萬美元;十三年來,騰訊業務從QQ擴展至微信、網上廣告以至網遊,股價則由2004年在港交所掛牌的3.7港元,一路升至近日500港元水平,騰訊的神話,投資者有目共睹。Naspers早在騰訊上市前三年購入公司近半權益,上市後股權雖攤薄至34%,但持股量仍遠在馬化騰的10.25%之上,Naspers迄今仍是騰訊單一最大股東。2001年在騰訊身上的3200萬美元投資,今天變成400億美元。Naspers靠什麽成為“南非股王”?這令老畢想起另一傳媒大亨:默多克。同樣控制偌大的收費電視王國,默多克過去二十年寄厚望於中國,一心以為跟北京領導人建立關系,便能搭通天地線,在神州大展拳腳不過舉手之勞。可是,實際發展卻事與願違。默多克去年把手上的鳳凰衛視股權沽清之余,最近更將占股47%的星空傳媒權益悉數賣給上海市政府控制的基金,徹底退出內地電視市場。默多克對神州心灰意冷,是否可完全歸因於“通訊科技的進步將對極權政府構成威脅”這句話,老畢無法確定。然而,從不同西方媒體跟北京交手的經驗可見,在中國,機關算盡的傳媒大亨如默多克,也大有可能因沖口而出的一句話而付上滿盤落索的代價。科斯貝克雖具先見之明,老早相中騰訊這匹千里馬,但Naspers說到底只是被動投資者,在適當的時候出現於適當的地方;可這個地方,乃深圳而非北京!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 編輯:zhouxiaohong | 責編:周曉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814

SENSE隨筆151130經驗主義(下)貝克萊與休謨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1/30/sense%e9%9a%a8%e7%ad%86151130%e7%b6%93%e9%a9%97%e4%b8%bb%e7%be%a9%e4%b8%8b%e8%b2%9d%e5%85%8b%e8%90%8a%e8%88%87%e4%bc%91%e8%ac%a8/

SENSE隨筆151130
不列顛經驗主義 () 貝克萊 休謨
執筆人:Kan

「先驗體系」的基本原則如果被去除,就會完全被推翻,即使它本身是前後一致的然而以觀察事實為基礎的「經驗主義」哲學卻不會崩潰,即使我們可以在某些地方對它吹毛求疵。兩者的反差就像塔基與塔尖顛倒的兩座金字塔一樣。經驗主義的金字塔建立在牢固的地基之上,即使從某個地方拿走一塊石板,它也不會倒塌;而先驗性的金字塔卻是靠塔尖支撐的,似乎瞟它一眼都會搖搖欲墜。

堅持洛克傳統的「自由主義」者並不喜歡在抽象原則上面進行徹底變革,每項爭執都必須按照自身的價值來進行討論。正是英國政府和社會實踐的這種零散的、暫時的、不僅不成體系而且是反體系的特徵,使得歐洲大陸的智識菁英怒火中燒。 洛克自由思想的「功利主義」繼承人贊同一種開明的利己倫理學。雖然這一概念不可能在公眾中喚起最高尚的情懷,但出於同樣原因,它實際上避免了在崇高理想的幌子底下出作堂皇的暴行。

洛克理論留下了一個嚴重缺陷,就是他對抽象理念的解釋。其困難在於:我們想從具體實例中提煉抽象理念,最終將會一無所獲。 洛克以三角形為例,它必定“既不是斜角的,又不是直角的;既不是等邊等角的,又不是不等邊的。這些特徵既同時具有,又同時沒有”。貝克萊哲學正是從對「抽象理念論」的批判出發的。

〈貝克萊〉(1685—1753)
哲學的基本觀點是:「被感知的東西等同於存在物。」****
通常,沒有人會認為感知的對象就在自己的心靈當中。然而 貝克萊隱晦地提出了所指對象的理念存在著某些問題。 貝克萊認為視覺感知並不是外部事物,而是心中的理念各種感官之所以會如此分離,其原因就是所有的感覺都是獨特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要否定他所謂的「唯物主義」。 因為物質完全是各類屬性的形而上學載體,只有屬性才能產生經驗,也就是思想內容。 單純物質是不可能被經驗的,因此也是多餘的、無用的抽象。這樣的見解也適用於洛克的抽象理念。

貝克萊在《人類知識原理》一書中陳述了他的著名命題:「存在即被感知」,嚴格地説,這是洛克經驗主義的最終結果。當人們事實上有所經驗時,唯一能説的就是具有了某些感覺或反思的經驗。因此,人們只有在,且不僅被限定在,這種存儲於心靈中的經驗範圍內,而且不得不只能在自己有這些經驗時,才承認它們的存在
只有在經驗中,或者通過經驗來提及物的存在,這才有意義,因此,存在就等於被感知。**** 根據這種觀點,如果去談論某個未曾經驗過的事物,或某個未曾感知過的理念,就是毫無意義的。貝克萊不僅拋棄了抽象理念,而且完全拋棄了洛克所作的對象與理念的區分,以及由此產生的「知識表現論」。

貝克萊「唯心主義」的意義正在於此:人們能夠認知和提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心靈(思想)的內容。在提出知識表現論的同時,洛克認為詞語是理念的符號,每一個詞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理念,反之亦然。 洛克認為在言談中説出一個詞,就會喚起一個理念,資訊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一個人傳給了另一個人。貝克萊證明對語言的這種解釋是錯誤的。因為,人們在聆聽時所理解的是對方説話的大意,而不是一系列彼此分離,然後又像珠子一樣串起來的單詞的含義。***

貝克萊作了推論,進行感知活動一定會牽涉到心靈或精神,這一點看來是不可避免的。 包含了理念的心靈並不是它自身的經驗對象,它的存在並不體現於被感知,而是體現於去感知。**** 但是這種心靈觀與貝克萊自己的立場並不一致,因為通過考察可以發現,用這種方式感悟到的心靈恰恰就是貝克萊批判過的洛克的抽象理念。

洛克提出的理念學説很容易招致嚴厲的批評,是休謨把洛克的經驗主義發展出邏輯性的結論。

〈休謨〉(1711—1776)
最著名的作品是《人性論》,他認為 “人的科學”支配了一切探索。
休謨的論證建立在大量的一般性假設之上,這些假設貫穿於他的整個認識論。在原則上,他同意洛克的理念論,儘管使用了不同的術語。他把印象和理念解釋為感知的內容,而洛克則把理念劃分為感覺理念和反思理念。 休謨的這種區分和洛克不同,而且它突破了洛克的分類法。
休謨認為,「印象」既能夠從感官經驗中獲得,也能夠從記憶之類的活動中獲得。印象產生了「理念」,而理念不同於感官經驗(兩者的生動性和逼真度不同)。理念是印象的蒼白複製品,在感官經驗中,印象有時候要先於理念,思維指的就是形象思維或想像。一切經驗,不管是感覺還是想像中的經驗,都稱為「感知」

休謨遵循了洛克的看法,即印象在某種意義上是彼此分離的、獨特的。因此,休謨認為我們可以把一個複雜的經驗分解為簡單的印象(該經驗的組成部分)。從中還可以推出這樣的結論,既然簡單的印象是構建一切經驗的材料,那麼它們就可以分別被想像。既然理念是印象的蒼白複製品,所以無論人們能夠在思維中描繪些什麼,它們都可能是某種可行經驗的對象。基於同樣的理由,還可推出這樣的結論:不能想像的東西同樣也是不能被經驗的。因此,經驗是由一系列接續性感知構成的

除了這種接續性以外,感知之間從來不會產生別的聯繫。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洛克及其追隨者的經驗主義在這裡存在著根本的區別。理性主義者認為事物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並且堅持這些聯系是可知的。而休謨卻否定了這種聯繫,他甚至還提出,即使有這種聯繫,也必定不可能為我們所認知。 我們所能認知的一切只有接續性印象或理念,因此,甚至考慮是否存在其他更深的聯繫都是徒勞的。
理性主義者認為,因果聯繫是事物與生俱來的某種內在特徵。 但是按照休謨的理論,這樣的因果關係是不可知的,理性主義錯誤觀點的根源就在於,人們傾向於把某種序列中理念間的必然聯繫歸於這種因果關係的本質。****

理念間的聯繫產生於「聯想」,而聯想則是由三種關係(相似性、時空銜接性和因果關係)導致的,他把這些關係稱為哲學關係。
休謨把這些關係細分為七種類型,即相似性、同一性、時空關係、數的關係、品質等級、對立性和因果關係。他特別強調了 同一性、時空關係和因果三種關係,並指出另外四種關係僅僅依賴於被比較的理念。例如,數的關係在一個給定的幾何圖形中,只能依賴於該圖形的理念。只有這四種關係才能產生知識的確定性。但對於同一性、時空關係和因果關係,人們無法進行抽象推理,而必須依靠感官經驗。其中唯一真正具有推理作用的是「因果關係」,另外兩種關係都要依存於它。某個客體的同一性必須根據因果原則來推知,時空關係也是這樣。

接著,休謨對如何從經驗中得出因果關係進行了心理學闡釋。假如兩個客體在感官知覺中出現恆定的聯繫,那麼人們就會產生一種心靈習慣,聯想到由印象產生的兩個理念。當這一習慣足夠強烈時,一個客體的現象就會在心靈中引發兩個理念的聯想,但事實上這種聯想不存在任何確定或必然的結果,可以説因果關係就是一種心靈的習慣
通過制定一些判斷因果的規則,休謨結束了對因果關係的討論。他提前100年展望了 穆勒的「歸納法準則」。休謨的規則共八條,第一條是因果必須具有時空鄰近性”;第二條是“原因必先於結果”;第三條是 因果之間必定有恆定的聯繫”。後面這幾條則預示了穆勒的準則。第四條表示, “同樣的原因總是產生同樣的結果”,而且這一原則是從經驗中來的;第五條指出, “如果不同的原因能夠產生同樣的結果,那麼這些原因一定具有某個共同點;在此也可以推出第六條, “不同的結果表明了不同的原因。剩下的兩條就不必在這裡討論了。

最後,休謨的認識論導致了某種「懷疑論」立場。“懷疑論者”的希臘文原意是指一個謹慎的探索者,凡是在體系創立者們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的地方,懷疑論者卻不敢肯定,而是繼續觀望。休謨的哲學就是懷疑論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覺得毋庸置疑的明確事物,都得不到任何方式的證明。
懷疑論立場導致了倫理學和宗教領域的劇烈變革。因為人們一旦證實了自己無法認知必然的聯繫,即以理性論證來證明倫理學原理,道德的力量也必定受到削弱。至此,倫理學的基礎已經變得不如休謨的因果關係本身那麼牢靠,但根據他自己的説法,在實踐中,人們可以自由地採納自己所願意採納的任何觀點,儘管我們不能證明它。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Russ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70

SENSE隨筆151130經驗主義(下)貝克萊與休謨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1/30/sense%e9%9a%a8%e7%ad%86151130%e7%b6%93%e9%a9%97%e4%b8%bb%e7%be%a9%e4%b8%8b%e8%b2%9d%e5%85%8b%e8%90%8a%e8%88%87%e4%bc%91%e8%ac%a8/

SENSE隨筆151130
不列顛經驗主義 () 貝克萊 休謨
執筆人:Kan

「先驗體系」的基本原則如果被去除,就會完全被推翻,即使它本身是前後一致的然而以觀察事實為基礎的「經驗主義」哲學卻不會崩潰,即使我們可以在某些地方對它吹毛求疵。兩者的反差就像塔基與塔尖顛倒的兩座金字塔一樣。經驗主義的金字塔建立在牢固的地基之上,即使從某個地方拿走一塊石板,它也不會倒塌;而先驗性的金字塔卻是靠塔尖支撐的,似乎瞟它一眼都會搖搖欲墜。

堅持洛克傳統的「自由主義」者並不喜歡在抽象原則上面進行徹底變革,每項爭執都必須按照自身的價值來進行討論。正是英國政府和社會實踐的這種零散的、暫時的、不僅不成體系而且是反體系的特徵,使得歐洲大陸的智識菁英怒火中燒。 洛克自由思想的「功利主義」繼承人贊同一種開明的利己倫理學。雖然這一概念不可能在公眾中喚起最高尚的情懷,但出於同樣原因,它實際上避免了在崇高理想的幌子底下出作堂皇的暴行。

洛克理論留下了一個嚴重缺陷,就是他對抽象理念的解釋。其困難在於:我們想從具體實例中提煉抽象理念,最終將會一無所獲。 洛克以三角形為例,它必定“既不是斜角的,又不是直角的;既不是等邊等角的,又不是不等邊的。這些特徵既同時具有,又同時沒有”。貝克萊哲學正是從對「抽象理念論」的批判出發的。

〈貝克萊〉(1685—1753)
哲學的基本觀點是:「被感知的東西等同於存在物。」****
通常,沒有人會認為感知的對象就在自己的心靈當中。然而 貝克萊隱晦地提出了所指對象的理念存在著某些問題。 貝克萊認為視覺感知並不是外部事物,而是心中的理念各種感官之所以會如此分離,其原因就是所有的感覺都是獨特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要否定他所謂的「唯物主義」。 因為物質完全是各類屬性的形而上學載體,只有屬性才能產生經驗,也就是思想內容。 單純物質是不可能被經驗的,因此也是多餘的、無用的抽象。這樣的見解也適用於洛克的抽象理念。

貝克萊在《人類知識原理》一書中陳述了他的著名命題:「存在即被感知」,嚴格地説,這是洛克經驗主義的最終結果。當人們事實上有所經驗時,唯一能説的就是具有了某些感覺或反思的經驗。因此,人們只有在,且不僅被限定在,這種存儲於心靈中的經驗範圍內,而且不得不只能在自己有這些經驗時,才承認它們的存在
只有在經驗中,或者通過經驗來提及物的存在,這才有意義,因此,存在就等於被感知。**** 根據這種觀點,如果去談論某個未曾經驗過的事物,或某個未曾感知過的理念,就是毫無意義的。貝克萊不僅拋棄了抽象理念,而且完全拋棄了洛克所作的對象與理念的區分,以及由此產生的「知識表現論」。

貝克萊「唯心主義」的意義正在於此:人們能夠認知和提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心靈(思想)的內容。在提出知識表現論的同時,洛克認為詞語是理念的符號,每一個詞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理念,反之亦然。 洛克認為在言談中説出一個詞,就會喚起一個理念,資訊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一個人傳給了另一個人。貝克萊證明對語言的這種解釋是錯誤的。因為,人們在聆聽時所理解的是對方説話的大意,而不是一系列彼此分離,然後又像珠子一樣串起來的單詞的含義。***

貝克萊作了推論,進行感知活動一定會牽涉到心靈或精神,這一點看來是不可避免的。 包含了理念的心靈並不是它自身的經驗對象,它的存在並不體現於被感知,而是體現於去感知。**** 但是這種心靈觀與貝克萊自己的立場並不一致,因為通過考察可以發現,用這種方式感悟到的心靈恰恰就是貝克萊批判過的洛克的抽象理念。

洛克提出的理念學説很容易招致嚴厲的批評,是休謨把洛克的經驗主義發展出邏輯性的結論。

〈休謨〉(1711—1776)
最著名的作品是《人性論》,他認為 “人的科學”支配了一切探索。
休謨的論證建立在大量的一般性假設之上,這些假設貫穿於他的整個認識論。在原則上,他同意洛克的理念論,儘管使用了不同的術語。他把印象和理念解釋為感知的內容,而洛克則把理念劃分為感覺理念和反思理念。 休謨的這種區分和洛克不同,而且它突破了洛克的分類法。
休謨認為,「印象」既能夠從感官經驗中獲得,也能夠從記憶之類的活動中獲得。印象產生了「理念」,而理念不同於感官經驗(兩者的生動性和逼真度不同)。理念是印象的蒼白複製品,在感官經驗中,印象有時候要先於理念,思維指的就是形象思維或想像。一切經驗,不管是感覺還是想像中的經驗,都稱為「感知」

休謨遵循了洛克的看法,即印象在某種意義上是彼此分離的、獨特的。因此,休謨認為我們可以把一個複雜的經驗分解為簡單的印象(該經驗的組成部分)。從中還可以推出這樣的結論,既然簡單的印象是構建一切經驗的材料,那麼它們就可以分別被想像。既然理念是印象的蒼白複製品,所以無論人們能夠在思維中描繪些什麼,它們都可能是某種可行經驗的對象。基於同樣的理由,還可推出這樣的結論:不能想像的東西同樣也是不能被經驗的。因此,經驗是由一系列接續性感知構成的

除了這種接續性以外,感知之間從來不會產生別的聯繫。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洛克及其追隨者的經驗主義在這裡存在著根本的區別。理性主義者認為事物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並且堅持這些聯系是可知的。而休謨卻否定了這種聯繫,他甚至還提出,即使有這種聯繫,也必定不可能為我們所認知。 我們所能認知的一切只有接續性印象或理念,因此,甚至考慮是否存在其他更深的聯繫都是徒勞的。
理性主義者認為,因果聯繫是事物與生俱來的某種內在特徵。 但是按照休謨的理論,這樣的因果關係是不可知的,理性主義錯誤觀點的根源就在於,人們傾向於把某種序列中理念間的必然聯繫歸於這種因果關係的本質。****

理念間的聯繫產生於「聯想」,而聯想則是由三種關係(相似性、時空銜接性和因果關係)導致的,他把這些關係稱為哲學關係。
休謨把這些關係細分為七種類型,即相似性、同一性、時空關係、數的關係、品質等級、對立性和因果關係。他特別強調了 同一性、時空關係和因果三種關係,並指出另外四種關係僅僅依賴於被比較的理念。例如,數的關係在一個給定的幾何圖形中,只能依賴於該圖形的理念。只有這四種關係才能產生知識的確定性。但對於同一性、時空關係和因果關係,人們無法進行抽象推理,而必須依靠感官經驗。其中唯一真正具有推理作用的是「因果關係」,另外兩種關係都要依存於它。某個客體的同一性必須根據因果原則來推知,時空關係也是這樣。

接著,休謨對如何從經驗中得出因果關係進行了心理學闡釋。假如兩個客體在感官知覺中出現恆定的聯繫,那麼人們就會產生一種心靈習慣,聯想到由印象產生的兩個理念。當這一習慣足夠強烈時,一個客體的現象就會在心靈中引發兩個理念的聯想,但事實上這種聯想不存在任何確定或必然的結果,可以説因果關係就是一種心靈的習慣
通過制定一些判斷因果的規則,休謨結束了對因果關係的討論。他提前100年展望了 穆勒的「歸納法準則」。休謨的規則共八條,第一條是因果必須具有時空鄰近性”;第二條是“原因必先於結果”;第三條是 因果之間必定有恆定的聯繫”。後面這幾條則預示了穆勒的準則。第四條表示, “同樣的原因總是產生同樣的結果”,而且這一原則是從經驗中來的;第五條指出, “如果不同的原因能夠產生同樣的結果,那麼這些原因一定具有某個共同點;在此也可以推出第六條, “不同的結果表明了不同的原因。剩下的兩條就不必在這裡討論了。

最後,休謨的認識論導致了某種「懷疑論」立場。“懷疑論者”的希臘文原意是指一個謹慎的探索者,凡是在體系創立者們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的地方,懷疑論者卻不敢肯定,而是繼續觀望。休謨的哲學就是懷疑論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覺得毋庸置疑的明確事物,都得不到任何方式的證明。
懷疑論立場導致了倫理學和宗教領域的劇烈變革。因為人們一旦證實了自己無法認知必然的聯繫,即以理性論證來證明倫理學原理,道德的力量也必定受到削弱。至此,倫理學的基礎已經變得不如休謨的因果關係本身那麼牢靠,但根據他自己的説法,在實踐中,人們可以自由地採納自己所願意採納的任何觀點,儘管我們不能證明它。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Russ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59

藝康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道格拉斯•貝克爾:工業節水的全球經驗提升中國價值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事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供給側改革”和“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實現環保達標,提升水效,增加企業競爭力,實現基業長青是當下熱議的話題之一。

藝康集團是一家以食品安全管理而聞名的環保企業,近年大有擴展水處理領域業務之勢。2011年7月,藝康宣布收購水處理與能源服務企業納爾科(Nalco Holding Co.),目前的 Nalco Water是全球水處理和工藝服務的領導者。2015年,藝康正式成為國內知名水處理公司江海環保的主要控股方,此舉完善了藝康旗下子品牌Nalco Water 的工業水處理業務,進一步擴大了藝康在水處理方面的市場份額和業務覆蓋領域。目前,藝康的解決方案每天可為大中華區的客戶節約18萬噸水。

近日,在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藝康集團旗下子品牌納爾科、江海環保共同舉辦的第36屆中國水處理技術研討會暨第四屆水管理高層圓桌會上,藝康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貝克爾(Douglas M. Baker, Jr.)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暢談了在“互聯網+”趨勢下藝康的水管理技術、中國如何提高工業用水資源利用效率以及中國水處理的市場前景等。

藝康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貝克爾

第一財經日報:在“互聯網+”技術趨勢下(如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的出現和應用),藝康會有哪些應對策略?水處理行業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貝克爾:在“互聯網+”技術趨勢下,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在水管理行業肯定會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在這方面,藝康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技術叫3D TRASAR。

結垢、腐蝕、沈積和微生物滋生會對冷卻水系統造成威脅,增加水耗和能耗,並降低生產效率,從而對工廠的其他工藝產生關鍵而複雜的影響。3D TRASAR 技術可為集團客戶分布在多個地區的現場提供全方位互聯網雲端數據管理和就地系統的控制平臺。無論工廠位於何處,都能通過該平臺實現系統控制和數據管理的進一步擴展和標準化,並為現場生產系統運行提供高效決策。通過這一技術,工廠運營也變得可視化了。

目前,我們全球有5萬多個客戶的工廠已經在使用這一技術,通過該技術,你可以在網站上看到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幫客戶實時節水的情況。現在,這個技術在不同行業都有應用,包括食品飲料行業、鋼鐵行業、能源以及酒店等行業。通過不同行業的應用,我們可以把一些好的經驗在各行業里更多地進行分享,從而進一步節約用水並提升工廠生產運營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互聯網+”水處理模式提升了行業智慧,加速了科技發展,並促使水處理行業逐步走向網絡化道路。通過“互聯網+”技術,我們可以監測全球幾百萬客戶現場的服務、運行情況。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未來我們在水處理行業會有非常多的機會。但我們也面臨挑戰,即如何把這些大量數據經過整理、匯總,再產生有用的信息,最後根據這些信息來采取相應的行動,更好地為各行業服務。

第一財經日報:中國工業用水比例增長較迅猛,遠高於美國,美國在提升工業用水效率方面主要是怎麽做的?美國的做法對中國有哪些借鑒意義?

貝克爾:在美國解決很多環保問題有立法手段,有行政手段,但最主要還是通過經濟手段,因為跟工業用水有關的處理方法,歸根結底還是要能有效節省用水。去年加利福尼亞州的旱災在美國引起很大的轟動,因為水價便宜,所以引起用水量過大。旱災過後,政府通過提高水價來鼓勵居民和企業節水,目前加州是美國水價最高的一個州。

在很多工業環節里水都是能源的載體,省水的同時也是在省能源,至少到目前為止,能源的成本比水貴。所以,通過節水可以節省能源,節省處理廢水以及生產所消耗的能源,以此來幫助企業節省開支。現在中國也漸漸有這個趨勢,要解決環保問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主要還是要通過經濟手段來解決,不能只是一味地靠行政手段。

經濟桿杠在中國和在美國是一樣的,在市場化方面中國跟美國其實差不多。中國水價目前相對較低,但當前更重要的是要讓社會,包括企業和消費者意識到這個經濟桿杠的效果,要讓大家知道,節水其實是在省錢。同時,政府也要認識到,最好的辦法不只是法規,可以同時通過調節水價和能源價格來促使企業做環保,所以主要還是需要在社會共識方面不斷提高。

第一財經日報:未來,藝康將如何幫助中國企業提升工業用水效率?

貝克爾:藝康將更多地在提升社會共識上幫助中國企業提高工業用水效率。讓大家真的願意投入去運用一些新技術,讓大家意識到對水處理的技術投入其實在經濟上的回報是很大的,節水的同時還可以賺錢,兩者是不矛盾的。

就比如我們在美國幫助客戶了解一些經濟上的成本,在哪些領域還有哪些機會可以減少成本支出,然後我們可以幫助客戶的整個工廠和一整套設備找到一些可能會減少水使用的一些點,找到了以後,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工具來量化它的投入和產出比。

現在很多時候大家往往會覺得投入很大,但產出還不確定,因而不願去嘗試和投入。這是各個市場在成熟的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目前中國更多地還處於這樣的階段。但是每個成熟的市場最後都會發現它的產出是巨大的,大於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

在中國,我們會通過很多方式來提升這一意識,比如今天開的這樣的論壇和圓桌會議,另外我們還在全國範圍內通過與不同行業的合作來倡導這樣的理念。

第一財經日報:作為美國的跨國企業,你覺得,在水處理方面,你們的產品與服務的優勢和競爭力在哪里?你們在尋找中國合作企業時會基於哪些標準和考慮?

貝克爾:在技術方面,我們有3D TRASAR技術,可以保證有效、及時地了解水的使用情況,保證水的重複利用和水的循環利用,這是我們曾經獲獎的專利技術,在業內比較知名。

2015年,藝康太倉工廠成為全球首個獲得《國際可持續水管理標準》認證的工廠。藝康集團和全球領先的自然資本評估機構Trucost 攜手研發的,可供免費使用的“水風險成本計算器”從 2014 年推出至今,已經幫助許多本土客戶和水資源使用者改變了原有和水價掛鉤的評估水價值的方式,讓水資源回歸它真正的價值,協助企業做出更好的商業決策。

在中國我們有兩種合作企業,一種是合作夥伴,一種是客戶。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般都是跟我們有相同的、類似的環保核心價值觀,或者在技術上跟我們有互補的企業。

在客戶方面,我們有全球客戶,自進入中國後,由於我們的技術和品牌,我們吸引了更多的中國客戶,現在我們80%以上的業務都是國內客戶,比如國內的大中型企業,國內的民營企業等。當然,我們自己做銷售也會去做開拓市場,在這方面,我們更多地是從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考慮,我們要在幫客戶解決水、食品安全或者能源等問題的過程中打造雙贏、互利的局面,而不是簡單地從賣產品和服務的角度來考慮。

第一財經日報:藝康把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去年藝康成為國內知名水處理公司江海環保的主要控股方,藝康是否在加快布局中國水處理市場,對中國的水市場前景怎麽看?藝康之前以食品安全管理知名,目前在水處理業務上加大擴展力度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貝克爾:我們看到全球在水方面都有很多機會,但我們特別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我們相信中國的水市場從長遠來看還是處在發展態勢中的。這基於兩個原因,一是中國是最大、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而且是用水量很大的國家;二是中國面臨的水資源的挑戰很大,中國擁有全球20%的人口,卻只有全球7%的水資源,所以我們認為,從長期來看,中國未來的水市場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現在我們在水處理業務上的發力更多是業務的擴展,其實藝康原來在水方面早已有業務,只是我們現在更大地擴展了水方面的業務。在我們合並納爾科之前,不管是食品安全還是個人清潔領域都是藝康非常專註的領域。這些領域其實都是非常需要水的,你需要清洗,需要殺滅微生物,這都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現在在水處理方面的業務越來越大了,這是非常自然的業務擴張,我們的客戶也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業務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65

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 v. 嘉域國際(0186)等

1 : GS(14)@2011-05-22 12:47:46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6478&currpage=T
2 : GS(14)@2011-05-22 12:48:34

http://hnews.net.ru/east/eastvie ... 0518/00202_078.html
法情速報

嘉域集團(00186)及主席何永安曾捲入雅佳控股的億元資產追索案,有份替嘉域及何處理該訴訟的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稱仍被拖欠律師費高達2,880萬港元及近10萬英鎊,律師行早前申請由法院評定其徵收律師費的單據,但嘉域一方反指律師行疏忽,要求把糾紛轉為令狀訴訟處理。高院昨接納律師行要求,下令正式評定訟費。

無錢到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