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直擊全台最會用機器人的小公司

2014-09-15  TCW
 
 

 

五年來,有一家企業,在兩岸生產線導入一百八十台機器人,這可不是哪間汽車或高科技公司,而是來自台中的自行車零件廠鋐光實業。

「鋐光,是我看過中小企業廠商用最多機器人的,」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副秘書長陳文貞觀察。

你可能沒聽過鋐光,但一定用過它生產的產品。身為A-Team一員的它,生產的是腳踏板與花鼓(編按:車輪中心的軸)等控制方向或轉動類的自行車零件,包括捷安特、美利達等國內外自行車廠都是它的客戶。去年,它的集團年營收約三十億元,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腳踏廠。

「第一名永遠都有人,我學習對象很多,沒有最好,只有想要更好,」儘管現在自行車腳踏營收居全球之冠,鋐光董事長林文華仍謙稱自己永遠只是第二,所以他要持續導入機器人增加競爭力。

來到台中鐵山工業區,鋐光廠房在陽光照耀下,金光燦燦。走進加工生產線,一台台自動化綜合加工機就像印鈔機般,平均每二百九十五秒,一個個花鼓就這樣生產出來。

有了小型機器人協助上下料,這一區的二十六台工具機,只要五個人負責,「一個人管四、五台機器,現在人人都是課長,」鋐光協理陳英斌說,和過去一人最多只能顧兩台機器相比,現在的競爭力至少多一.五倍。導入機器人後,可降低人有休息或怠慢的時候,或以前一人看兩台機器,前面那台人工換料或刀具時,其他台也得停著等的生產不效率,「讓機台像印鈔機不用停,可以一直繼續動!」

人力需求不變每座機台可增12萬元效益

台灣廠從二十台工具機,擴充到一百台,現場都維持四十個員工,「人一樣,機台卻增加四倍,你就知道競爭力在哪裡,」鋐光經理林彥佑說。

陳英斌以十台機台舉例說明,原有的六人編制在機器人協助下,加工時數能增加一倍到二十四小時,總產值和人均產值因此約可提高到過去的兩倍。

舉例來說,以鋐光每分鐘約六元的加工總產值推估,自動化後,每月每台機台效益可增加近十二萬元。算一算,五年來,台灣廠年營收約成長四成。

外包產品回巢自動化加持,自製率達九成

不只如此,在「機器人同事」協助下,也降低過去手動送料的人為因素,讓機台可發揮出該有的精度、品質更穩定。

林文華透露,公司也因此把過去技術層次較低的外購外包零件,多數移回廠內自行生產把關,目前鋐光的自製率高達九成,腳踏板品質提升,產品單價約比中國同業貴三倍,就是自動化發揮了功效。

從第一批十二台機器人,鋐光至今共添購一百八十台,其中中國廠產線共導入近百台。「只要你今天訂單給我,我明天就可以出貨給你,」林文華透露,連巨大董事長劉金標率四十位幹部到他中國太倉廠參觀時,也好奇鋐光怎麼那麼有競爭力。

「適者生存,你沒有能力成長就被淘汰,」他不諱言,鋐光在三十四年前成立之初做腳踏時,也是用鐵鎚和鐵力士噴漆一個個土法煉鋼生產出來,當時一個月最大產能不過兩萬只,現在半天的產量就超過了,其後逐步導入機械化、自動化和機器人,「同業也都在動,誰動得快,誰有辦法繼續生存;你沒辦法動得快,當然就被淘汰。」

小咖電機廠受惠易立威水果刀級機器人大賣

其實鋐光成功導入機器人背後,還有一個機器人小廠易立威機電的創業故事,鋐光正是它最大的單一客戶。

易立威總經理張偉邦,過去曾在工具機大廠台中精機自動化部門服務,因對機器人有興趣,九年前決定創業。當時已有不少企業對導入機器人有興趣,「很多人買,卻因產能出不來,放在旁邊像拜拜一樣,」他看到了切入市場的縫隙。

他發現,日本發那科(FANUC)等國際大廠的機器人就像寶劍,削鐵如泥,但廠商沒武功買回寶劍,也只是裝飾品;熟悉工具機的張偉邦發揮專才,把應用端鎖定在特定的工具機領域,他把機器手臂微小化放進車床等工具機中,結合料盤、模擬人手的夾角裝置等五項專利,利用機械手自動上下料,「我們的機器人不是寶劍,但,是能解決問題的水果刀。」

張偉邦研發的機器人與後端整合模組因為功能較簡易,僅鎖定和工具機結合的單純自動上下料,因此價格比一般較複雜的六軸機器人便宜約三成,且懂得操作工具機的技術人員半天就能上手。目前易立威因鎖定利基市場,機器人年銷兩百台,並已連三年營收破億。

要成功導入機器人,除了要有眼光,再來也要口袋夠深。

林文華不諱言,「自動化機器人投資幾億都有可能,」投入幾億若沒辦法生產,就變成廢鐵;當初正因有好產品,才敢投入。

「你假如投資一百萬可以省一個人,就該投資!」他強調,假設一台機器人一百萬,可以工作二十四小時,還不用吃飯,三年可以回收,「三年以後,我就加倍奉還,這樣不投入自動化,你要投入什麼?」

導入機器人,正是鋐光能動得比同業更快的利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62

“互聯網大帝”孫正義:被馬雲稱作“大智若愚”的小個子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2/145946.html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余的話,仿佛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如是評價這位被稱為“互聯網大帝”的小個子和他的事業生涯的貴人。

\i黑馬:京東大學負責人馬成功說過:2013年,互聯網有三張二向箔(見小說《三體》,這里比喻摧毀傳統商業的事物),余額寶是其中一個。可見,余額寶威力之大。然而,成神之後的馬雲並非所向披靡。在余額寶這張王牌上,馬雲也有失去的機會。
 

\隨著互聯網思維向傳統行業滲透,一大批互聯網金融產品進入了人們的視線。2013年6月,余額寶的推出令普通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魅力。

相比傳統理財產品,余額寶類產品以“比活期存款利息更高,比基金購買更方便”這一理念迅速風靡起來。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余額寶就積累了8100萬個人用戶,基金總規模更是超過了5000億元人民幣。它風靡的另一個原因是操作流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整個購買或者贖回流程可以在支付寶中完成,不需要再次進入第三方平臺。同時不設立投資門檻,吸引全民參與。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所有零碎、閑散資金,提升社會資本的利用率。

余額寶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更多內部與外部的問題。行業內,國內的騰訊、蘇寧、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自己的貨幣基金類理財工具,微信憑借自己強大的用戶基數以及良好的社交屬性,更是一路猛攻。而一些公司為了搶占互聯網金融的先機,采取了自掏腰包補貼收益率的方式進行用戶的爭奪。

同時,國資銀行也紛紛揭竿而起。先傳出國有三大商業銀行再也不接受各自分行與天弘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後有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相繼下調了支付寶網商快捷支付的額度,從根本上試圖制約余額寶類理財產品的發展速度。

媒體更是一路窮追猛打,質疑余額寶的合法性。2014年3月,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余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過去沒有嚴密的監管政策,未來有些政策會更完善一些。這是政府高層首次在媒體面前發表關於余額寶的意見,余額寶也獲得了政府的認同。

對於余額寶未來的前景,馬雲並沒有太大的擔心,他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是永久的。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如果有一款產品能發揮推動歷史的作用,即便它的生命周期再短暫,也必將非常光榮。”

如果說2012年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創新產品是微信(雖然微信在2011年推出,但大紅於2012年),2013年最大的創新產品就是余額寶。

微信和余額寶的背後是兩家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它們都對已有的壟斷型行業發起了沖擊。起初,微信沖擊的是電信行業和移動運營商,而余額寶沖擊的則是金融行業和銀行。微信和余額寶也都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得了海量的用戶。2013年底,微信用戶已達到6億;余額寶用戶則在2014年7月達到1億,它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中國的股民數量。

但是余額寶受到的質疑和沖擊卻遠大於微信。

微信受到的沖擊,最多的來自於移動運營商。從2013年2月底開始,關於“微信收費”的消息開始流傳,而各個運營商高層也在不斷地抱怨微信對運營商網絡的沖擊。騰訊CEO馬化騰最近幾年唯一一次接受采訪,是在央視《對話》節目的錄制現場。采訪一開始,馬化騰就開玩笑說,來的時候他辦登機手續,機場工作人員都問他是不是微信要收費。但在這之後,微信基本再無壓力,也無負面報道。甚至運營商同微信之間的矛盾也被自然化解,不了了之。

余額寶則不同。一方面,幾個大銀行的高管在各個場合抱怨余額寶擡高資金成本,擾亂金融秩序;另一方面,媒體上關於余額寶是不是創新,以及余額寶究竟應該被如何監管的討論不絕於耳。同時,余額寶收益的每一次下降,都能成為一個新聞標題。馬雲也曾在自己的“來往”的“紮堆”中公開抱怨,因為余額寶,支付寶受到包括四大行在內的不公待遇,但是旋即刪除。

兩個產品帶給兩家公司的媒體效應也不同。因為微信,騰訊擅長做產品的觀念深入人心,微信的創始人張曉龍成為騰訊馬化騰之外最閃耀的媒體明星,一躍而成為產品工程師的代言人;但是余額寶卻並未帶給阿里巴巴同樣的媒體效應,余額寶的產品經理沒有成為明星,阿里巴巴反而因為“來往”軟件的失利,繼續被認為不擅長做產品。

為什麽國民應用產品微信和國民理財產品余額寶帶給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效應會如此不同?

第一個原因是騰訊在“3Q大戰”之後開始著力轉變公眾形象,這家公司從“互聯網公敵”的輿論低點開始慢慢向上爬升。而阿里巴巴從2011年開始,則從新商業文明的高點向下跌落。

第二個原因是,創始人的風格不同。馬雲曾經放言,如果銀行不改變,那麽阿里巴巴就要去改變銀行。馬化騰就曾經問過馬雲,為什麽會有挑戰銀行的自信,騰訊就從來不敢說自己要去挑戰運營商。馬化騰更像一個在商言商的潮州商人,在商業上的風格低調,但低調背後隱藏的是兇猛的進取心。在運營商向微信施加壓力之後,微信竟然成了阿里巴巴的挑戰者,這可能是馬雲都始料未及的。他說:“我原以為騰訊會去搖晃運營商,沒想到它最後搖晃的是我們。”

第三個原因是,微信和余額寶在兩家公司的位置不同。微信儼然已經成為騰訊的戰略之重;而余額寶在媒體上表現出來的信息,說明余額寶只是馬雲創辦的兩家集團公司中的一家(小微金服)開發出的一個產品。

第四個原因可能是,阿里巴巴市場團隊的失策。張曉龍在媒體上曝光無數,儼然成了新一代互聯網的領軍人物。而余額寶僅僅是以小微金服的一個產品的形態出現在媒體上。這樣一個國民級理財產品,阿里巴巴的市場與公關團隊竟然沒有讓它的創造者,成為阿里巴巴年輕一代領導者中的代言人物,竟然沒有抓住機會去扭轉阿里巴巴不擅長做產品創新的公眾印象。


 

請關註《創業小敗局》讀書分享會
——那些年我們見證過的創業小敗局
 

  

蹣跚學步的嬰兒難免磕碰,

步入創業行列的企業也經常頭破血流。

請微笑面對失敗,

微笑看著別人摔跤,也看著自己摔跤。

 

2014年9月13日,

《創業小敗局》線上線下齊發,

銷量勁爆,好評不斷,

出版方緊急加印3萬冊。

 

2014年10月18日,

主創人員、點評嘉賓、案例親歷者,還有神秘大咖,

齊聚《創業家》黑馬路演中心,

一起聊聊創業失敗的那些事兒。

 

活動只限創始人免費參加,

現場有帥萌主持人,

有新鮮果汁,簽名贈書,

還有你意向不到的收獲。

 

趕快填寫報名表:http://www.wenjuan.com/s/2IBNbyE

 

時間:2014年10月18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北京市海澱區海澱西大街36號中關村創業街7號樓黑馬會2層 

主辦:《創業家》&i黑馬

  

活動行程:  

 

13:30-14:00  簽到

14:00-14:10  主持人紀中展致辭

14:10-14:20  主創人員盧旭成:成書經過

14:20-15:20  投資人吳世春:我所見到的創業敗局

15:20-16:00  嘉賓老皮:我是被成功擊敗的

16:00-16:20  投資人、嘉賓與現場互動

16:20-16:30  簽名贈書

 

 

點評嘉賓介紹吳世春

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夥人。投資了唱吧、基調網絡、玩蟹科技、水滴寶寶、海玩網、趕火車、提分網、火球網、蜜芽寶貝、品質幻想等20多家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

主持人介紹:紀中展

《創業家》產品顧問 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 管理合夥人

 幸福鄉村圖書館 發起人

主創人員介紹:盧旭成

《創業家》雜誌副主編,《創業小敗局》主編。

神秘嘉賓和大咖: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創業小敗局》

990 397.jpg

 

徐小平、何伯權等六位經驗豐富的業界大佬親手操刀,

從《創業家》五年來跟蹤的數千個創業案例中,

精心挑選5大類21個最具代表性的失敗案例,

覆蓋了當下中國創業浪潮中最容易遭遇的創業陷阱。

失敗是有規律的。讓前面的失敗者替你交這個昂貴的學費。

創業要成功,一定要反複研究可能如何失敗!


賠錢的小餐廳起死回生,年盈利百萬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65.html

一個小夥子用5萬元,在廣州的一個工業區的城中村里開了一家小餐館,實現了年入百萬的成功。而在之前,此店曾有三次不同老板的進駐開張,每次開業都在短時間出現虧損而以失敗告終。小夥子倒底用什麽法寶開活了這家餐館?他開的是一家什麽樣的餐館?有什麽樣的經營高招?成功的秘訣呢?
\案例背景:三開三敗

廣州白雲區是個以工業為主的城市地區,在某工業區路旁邊有一個占地面積100平方的小店。這個小店,原本是一個小型倉庫,後改為門面出租。這個店的東南向全是工業區,西北是一條大馬路,對面一條街條是汽配市場和建材裝飾材料市場,每天都有大量的客人在這市場批發商品,這條街上同時也滋生了大大小小十多家餐館,主要是湘菜館、客家菜館、粵菜館。市場背後就是靠近老飛機場。餐館的正面空間較大,可以停幾臺汽車。周圍居住人數大約是10萬人。從客觀環境上看,餐館的地理位置與市場隔一條馬路,稍遠了一點,但有空間停車,而其它的餐館的停車多是停在人行道上。

背後全是工業區,里面有著大約上萬的打工仔。

就這樣一個小店,自改為門面後,分別有三個老板前來開店,但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個開的是四川菜館,門面裝修得很漂亮,大大的紅燈籠高高掛,也很打眼,餐位設了八桌,共100個餐位。廚師2個,配料2人,采購1人,收銀1人,老板兼會計和出納。以純四川菜為主,價位在中等偏上。主要是針對對面的批發市場,希望能從斜對面的市場搶些客戶過來。開張前幾天,捧場的人很多,很熱鬧,的的確確有市場的客戶開車過去就餐的。但是,過陣日子,捧場的人一起,生意就立馬淡了下來。第一個月營業業額30000元,而用在請客方面差不多說支出了一半,加上房租、人員工資等,實現凈虧損5萬多元,這還不算開店的裝修投入。第二個月,虧損更重,營業額僅10000多元。第三個月,該餐館老板打出了轉讓啟事。

第二個開潮州菜的老板來了,也是轟轟烈烈開張,最後慘淡收場。價位比四菜還要高。最高紀錄是連接10天實現零收入,沒有一個客人上門。為彌補收入,倒是推出的燒生壕生意倒是不錯,因只收2元一個,時不時有打工仔過來購買消費。但沒有堅持多久,2個月後也貼出了轉讓啟事。

第三個開的是湘菜館。這條街上還有個全國出名的湘菜館韶山沖,所以,這個店的菜價檔位均要低於前二個,屬於中等偏下的價位。其主要目標仍是斜對面的批發市場。因為價較低,所以,後面工業區的一些打工仔請客時不在工業區的小排檔,也有些到這店里來。並且,還發動員工到批發市場散發宣傳單,推出了天天特價的服務,以及外賣快餐的服務。此舉的確從批發市場拉來了一些客戶,並吸引了一些收入較好的打工仔到這里請客吃飯。但是,看似顧客盈門,月底一算帳,還是虧,連接三月,沒有贏利,第4月,同樣貼出了旺鋪轉讓啟事。

六招致勝

小劉,湖南瀏陽人,就是這個工業區的一家服裝廠做畫版師,一個月有著4000多的收入,18歲南下在廣東打工不下10年,積蓄了8多萬資金,早就有著創業的念頭。第一個四川菜館,他女朋友生日,特地在這里請客,第二個潮州菜館,他在這里買過燒壕。第三個湘菜館,倒是常客。隔三差五邀請好朋友聚餐。並向店老板提出了好多建議,可惜沒有采納。眼下,這家餐館又要轉讓,小劉女朋友又因上班時間“工作態度”的原因,剛剛被工廠開除。

小劉的家鄉蒸菜,在當地都享有盛名。小劉一直想在廣州開個這樣的蒸菜館。這樣好了,機會來了。他一方面與湘菜館老板談判,一方面與家鄉父母取得聯系,要請一個會做蒸菜的並且信得過的人來廣州。

經過半個多月的談判,因為都是老鄉,小劉以極為優惠僅僅3萬元的價格就打了下來。空調、消毒器、桌椅板凳等所有餐館用品不動,並且保留二個經驗豐富的服務小姐。

因為什麽都是現成的,只有廚師是新來的,是小劉的遠房親戚,長沙廚師學校畢業,有著二年的蒸菜生意經驗。在只有2名服務員,1名配料,1名收銀(女朋友),再加上自己啥都做的情況下,經過二天的籌劃就開張了。第一個月就實現了贏利,第二個月就收回了投資成本,從第三個月開始,以每月數萬以上的純收入進帳。一年下來,賺足百萬。

小劉主要用了六招,使生意火爆起來:

第一招:找準市場定位,細分菜種。

以特色小炒+特色蒸菜+工業區大食堂快餐店的定位作為突破點。與工業區旁邊的一條食街形成差異化。從消費群體來看,他鎖定了以工業區的打工仔為對象。在菜種上,以湘菜蒸菜為主,肉菜類,一盤蒸菜只賣3元,青菜類只賣1元,而飯以也小盒裝,以蒸後的形式,每盒售1元。這樣算來,吃一個盒飯,可自由搭配,最低只要2元(一個素菜一盒飯)。同時,為適應請客需求,也推出了湘菜系列菜種,可作為補充。另外,還針對對面的批發市場,推出了10元商務套餐的外賣服務。

第二招:多渠道多方法推廣。

小劉印一二種宣傳單,針對工業區的打工仔,則以“最低2元一個盒飯吃好”為口號,在工業區發放。針對批發市場,則以“商務套餐”為主打,每家每戶商鋪發放。而在工業區里面的宣傳,劉利用熟門熟道的關系,只是請管理處幾個人吃了一餐飯的代價,便在幾條主要街道拉起了餐館開張酬賓的廣告橫幅,另外還在店門口的大空地上,建了兩個大棚,以備臨時用餐之需。

第三招:統一識別形象。

小店開張,生意即忙不過來,自第二個月起,小劉增加了4名服務員,為了區別服務員,提升小店的形象,小劉覺得有必要統一形象,便訂制了10套工作服裝。名片、店牌也重新請人設計。

第四招:根據需求增加服務品類。

時值夏天,夜宵市場火爆,小劉發現,工業區的工仔由於白天上班累,晚上大多喜歡喝啤酒吃宵夜,吃燒烤。所以,又增加了燒烤和夜宵服務。

第五招:花樣促銷,拉動收入。

為推進銷售,從第三個月開始,小劉又特地想出了點子:一是針對經常來吃飯的工仔,推出200元包月制(中\晚餐)。此舉一推出,即受到工仔無比歡迎,吸引了100多個包月,此舉以人平純利每月100元計算,則贏利2萬元;二是與自己原來的工廠聯系,成為工廠定點食堂。工廠有200多名員工,作為公司集體定餐推出,每人每月300元(回扣50元人),僅此一限,每月固定收入為5萬元。三是針對批發市場的客人,小劉只鎖定常駐客戶,挨家挨戶發宣傳單和訂餐名片,當天就訂餐電話不停,忙不過來。平均每餐送餐達300個。每月僅送給批發市場的就有6000多個商務套餐。此項每月銷售達6萬多元。加上平常的小炒業務,每月的銷售額平均達20萬元。餐館 的利潤一般都是以100%的來計算的。小劉的純利,我們以60%來計算,則每個月就有10萬以上!!一年下來,則實現了一百萬的純收入!!

第六招:誠信經營,永不欺客,加強管理和服務。

此為小劉的開店宗旨。無論任何時候,小劉要求員工不得偷工減料,不得欺瞞顧客,不得無端拖延時間送餐。還要女朋友從有關酒店的書上抄了一些理念性的東東,作為企業文化張貼在店內。比如“十要十不要”“十分鐘送餐”“文明待客”等等規定。讓客人覺得這個店子很真誠和溫曖。另外,就是加強管理和服務,各司其職,分工到位,比如,為解決客多就餐難的問題,特地成立送餐組,規定,凡集體就餐的,必須以送餐形式在客人指定時間內完成。

現在,經過一年的時間發展,小劉的“XXX菜館”已發展至擁有固定員工20多名(其中廚師和服務員對半),送餐員工20多名,在一年時間賺了100多萬。

點評:

四個不同的老板,四種不同的開店方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前三個老板的主要市場鎖定就是以斜對面的批發市場為目標。而最後一個則是以背後的工業區為目標。前三家的致命錯誤就是定位的錯誤,沒有考慮到消費者消費上的便利:想想看,要不就開著車子,轉個大彎才能過來就餐,要不,就下車,橫過馬路來就餐。有什麽能吸引他們這樣做呢?他們在身邊就已有了七八個可以選擇的酒店了。價錢的便宜,這不是請客者要過來的理由,相反會增加客戶對此舉產生的反感,當然是特色菜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從三家酒店看來,都沒有特色服務。所以,導致了必然以失敗結束的結果。第三家老板,因價位拉低,以工仔為對象的客人人氣增長,此時若適應市場,改變策略,應不難解決贏利問題,可惜老板死守對面的批發市場不放,沒有註意到背後的一個大市場存在。

第四個老板小劉,不同之處就是鎖定了背後工業區上萬的打工仔的大市場。並且,以蒸菜作為不同的特色菜種,以此差異化營銷為突破,取得了成功。另外,在營銷模式上,追求新方式,如根據工業區廠家沒有食堂的特殊因素,將自己的餐館定位工業區大食堂,推出小炒服務、包月服務,工廠集體定點食堂服務,商務套餐服務。在推廣上,也與第三個有區別,根據不同對象而用不同訴求,並且,不在路上發傳單的形式,而是進入市場,以挨家挨戶的形式發放,增加了針對性,提高了有效比。在服務模式上,通過客人分流模式完成。如外賣送餐,集體送餐等,從而使餐館保置一定有空位率,以提供更高利潤的小炒服務。

準確的市場定位,差異化的菜種搭配,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廣模式,誠信的服務和強化的管理這應當是小劉老板成功的主要“四大法寶”。(作者:楊華斌)


如何引爆農村電商的小宇宙?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6/147753.html

i黑馬:農村人對商品多元化的追求,以及城市人對農產品的迫切需要,是農村電商的兩大脊梁,事實上,要真想引爆農村電子商務,必須圍繞這兩大主線展開,而且尋找一種正循環:農產品銷量好,收入增加,從而刺激消費…

\雙十一的高潮尚未褪去,不知道有多少剁手族切掉了自己的小拇指,也不知道快遞哥的電動車是不是常常在路上就沒電了,更不知道,有多少敗家男女為了這麽一個人造的購物高潮,而在15天內持續地腰酸背痛…各路專家也是各出奇謀地解構本次事件,以及毫不臉紅地預測:消費者購物正趨於理性,明年雙十一銷售額絕逼不會再增長了,總之,大家挺爽,有些人還爽過頭了!

尷尬的是,雙十一期間爽也好,不爽也罷,或者爽過頭弄得腰酸背痛,這些都只局限於城市的網購人群,而在廣袤的農村,大家卻只知道11月11日之後,天氣會更冷了,那里的消費者和店家依舊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著最古老的商品交易,他們喜歡在實體的商業街(又稱趕集)上擠來擠去,喜歡花半個小時同小商販們討價還價,目的是把豬肉價格從10.8元/斤降低到10.5元/斤,更喜歡在商業街的一角,喝碗豆腐腦外加兩個河間驢肉火燒…這大概就是中國農村最流行的“趕集模式”吧!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莫說是雙十一,他們甚至少有聽聞“電商”,90%的人只知道:隔壁村的電工不小心給“電傷”了!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農產品的交易總額在4萬億左右,其中有80%是通過傳統市場實現,農村的電商流量並不大,這個數據也基本印證了筆者回農村老家見到的情況以及感受到的氛圍;而阿里巴巴發展中心則大膽預測,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總額將達到1800億元以上,2016年將突破4600億元,或許我們可以懷疑數據的準確性,但它們卻反映出了同一個趨勢,也即電子商務在農村存在一個萬億級潛在市場,而且隨著城市電商發展緩慢,價格戰營造了一片血泊中的紅海,各巨頭大佬已然開始布局農村,總之,農村電商就像躁動的火山、起伏了20分鐘的男人,以及星矢的小宇宙,分分鐘都有爆發的可能!

商業模式:引進來、帶出去

馬雲、劉強東和筆者之所以都看好農村電商,主要是因為這真的是一個醞釀成型的市場,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事實上,農村電商的概念比起神馬4G、5G的概念至少要真實20倍。一方面,農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富裕,他們不能僅靠著玉米、小麥和紅薯就能找到幸福,而是需要對生活的意義進行包裝,這就會催生出一個商品多元化的市場;另一方面,農村廣袤的土地上,生長著未經工業汙染的天然綠色蔬菜、作坊里每天產出味道鮮美的豆腐,以及圈里那些從來就不吃激素的豬、牛、羊,如果有適當的存儲介質,我想就連村里的空氣都能裝到氣球里送去北京了,那麽,APEC會議的天空會更加湛藍!

農村人對商品多元化的追求,以及城市人對農產品的迫切需要,是農村電商的兩大脊梁,事實上,要真想引爆農村電子商務,必須圍繞這兩大主線展開,而且尋找一種正循環:農產品銷量好,收入增加,從而刺激消費…

如前文所述,農村人獲取商品最重要的渠道就是“趕集和廟會”,但這些商品銷售形式只能定期舉辦,例如每月一次、頻率最高的也要5天一次,這就容易造成農村生產需求不能及時滿足的情況;此外,散落在農村的小型便利店也會受到貨源和成本的制約,從而出現種類少、價格高的情況,這些都在一定成都上桎梏著農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一些諸如子女教育、服裝、大型家電、社保繳納等相對高級的需求,農村的基礎設施就更難滿足了。於是,農村電商要井噴首先要抓住農民需求的痛點,解決他們最迫切的問題,例如一些農村引進上網繳納話費,省去農民20公里的奔波,立刻生意火爆!如果說,高級情感需求無法滿足,尚不至於讓農民兄弟傷經動骨,那麽,農產品無法銷售則需要立刻解決,這甚至關系到他們的生存問題。近幾年,我們常常聽聞“白菜爛到地里”式的新聞,更出現了“煙臺農民賣1000斤白菜虧370元”的奇葩事兒,背後深層次的原因自然說銷售網絡的斷層,而電商最重要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快速搭建銷售網絡,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讓白菜、土豆、紅薯等能更體面地走出農村,而不是爛到地里,而且,借助互聯網的推廣文化,類似竹炭、烤薯、土雞、土豬等土特產品,完全能成為時尚人群追逐的文化符號,反正,土雞比肯德基要更安全!

硬件建設:寬帶、物流和刷墻

電商和農村就像是幹柴和烈火,如果真有合適的平臺、合適的人把他倆撮合到一起,絕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順便還能發一筆橫財,但要想引爆農村電商的小宇宙也絕非容易的事,這不僅關乎技術瓶頸和商業模式,更關乎政策、文化、乃至人性,總之,農村電商的發展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

首先,寬帶中國的戰略要繼續推進,這有賴於高層對農村生活的重視,中國的9億農民亟待擺脫“胡同里聊天和屋內打麻將”這些古老而單調的運動,筆者多麽希望,母親哪天能發一條朋友圈,說他想兒子了;其次,巨頭要發展農村電商,除了常規的投入之外,更要註重向農民兄弟進行互聯網知識的普及,不單要把墻體刷得絢麗多姿、美輪美奐,還要註意培養村里的意見領袖。眾所周知,進入而立之年的80後已經成為社會主體,且趕上了中國高校擴招,農村的這個群體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90%的人在宿舍里打了四年魔獸,70%的人經歷過至少一次網戀,體會過在網上做一個高富帥的快感。巨頭下鄉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從村落中調查,找出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他們不僅僅可作為單純的消費者,更能作為互聯網、電商文化的推廣者,如果運營得當,甚至可以作為農村電商發展的一種固定模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電商要想培養農村人的網購習慣,還是要回歸於最基本面的經營,也即“不賣假貨,賣便宜貨”,加之,農村市場對價格更加敏感,如果讓農民知道有雙十一這回事兒,肯定不會有太多抵抗力的,而且謹記:淘寶上Adidas的店鋪不要銷售“阿迪王”!

新藍海:尊重農民、善待未來

有專家說:10萬億藍海還只開了一扇窗;也有網友調侃:誰能奪走農村電商的第一次呢?更有阿里、京東等巨頭準備投入1000億,而且找來藝術家設計了各種墻體壁畫…這些人向農村電商表達愛意的方式,雖有所不同,但其中卻有一個共性,也即把農村電商作為一個商業話題來討論,整個策略的核心是“如何掏空農民”的腰包,然後,揚長而去!

自古以來,農民在中國社會就扮演著一種獨特的社會角色,他們對苦難、屈辱、貧窮有著與生俱來的忍耐力。誠然,在商言商,追逐利益本無可厚非,但基於農民兄弟的歷史背景,筆者更願意把農村電商看做是一個民生話題!

外出務工的農民承擔著城市中最臟、最累的活兒:摩天大廈的每一塊青磚,都是農民兄弟的一根窮骨頭;城市人享受的早點:包子、油條、豆漿,都有農民兄弟滴下的滾燙的熱汗,雖然有點汗臭,但依舊要比地溝油健康地多;那些阻塞過的下水道中,常年回蕩著農民兄弟們的吶喊聲。遺憾的是,農民兄弟雖然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貢獻了艱苦卓絕的力量,但卻沒能享受到相對應的改革福利,他們乘坐地鐵時,喜歡先向前走幾站的路,目的是期望能找到一個座位,畢竟,搬了一天的磚實在太累了,但卻常常被城里人要求讓座,有的甚至因衣服而直接蹲地上,當馬諾們從寶馬車里哭幹了淚水,隨著幹爹參加舞會的路上,總能遇見幾個結束一條勞作的農民工,坐在地上抽著5塊錢的七匹狼…這些都是農村人的生活寫照,真實而有心酸!

與城市務工人員相呼應的是,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以及空蕩蕩的留守村莊,理應是一片蒼涼和蕭條,當頗讓人感到不科學的是,在筆者回農村老家的時間里,沒有感受到預想中的惆悵,一張張充滿期望的臉,一個個遙望遠方親人的眼神,讓人不忍打擾。基於此,筆者提醒各位大佬,請尊重農民,善待未來,農村電商發展的戰略要落地於“如何改善農村生活現狀,以及如何讓他們享受更多元化的改革紅利”,事實上,也只有真正敢於承擔社會責任,改善民生的企業之品牌能掛上600年,賺錢反倒成了順便的事兒!

(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微信公眾號:kejxfx


中國股民的小數字 老狐狸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28/%E4%B8%AD%E5%9C%8B%E8%82%A1%E6%B0%91%E7%9A%84%E5%B0%8F%E6%95%B8%E5%AD%97/

上一篇給有意投身證券業的年青人得到好多朋友的讚許,老狐貍亦收到好多私訊向小弟作查詢,如果我有時間的話必定會抽空作出回覆,作為一個行內的「老鬼」,我覺得要略盡綿力,為行業作出貢獻,亦係我開Fanpage的主要原因。

在以往的中國小肥羊和中國式宰羊兩文中我曾經提出過呢次A股升勢或會令國內一放就癲,最終新一批的勇士會壯烈殉國,在該文章後不久中證監已即時出招向三間劵商出招,並停了他們新開兩融戶口三個月,事件引發了早前的1.19事件,到了昨天,中國政府再向「傘形基金」出招,咁究竟呢D傘形基金又係乜呢?

傘形基金

呢種基金的結構下,有多種子基金基金或成份基金,根據一份總的基金招募書中可以根據規定的程式進行轉換的基金,而不同子基金擁有共同的管理人和託管人。

點解會有呢種基金?

主要係國內銀行不能直接成立基金投資股市,故國內銀行會與一些私募基金、信託公司等打包一些包括證券的基金產品作銷售,以避開監管,令其客戶可以投資股市,不至於提錢走,但問題是這些產品的槓桿很高,監管不到的情況令股市加熱。

股市加熱唔好咩?

中國當然希望股市好,而當權者更想見到的是慢牛,但老狐貍睇左中國網的報導後也認同「中國股市係要管的」,簡單數字如下:

1. 中國股民:1.2億人,即每十個人有一個在炒股

2. 在2014年上海人佔了成交額的16%

3. 30歲以下的人數佔36%

4. 學歷越低的越愛炒股,碩士及以上的高學歷股民佔比不足4%

20140302111858107

即係話,好大風險集中在學歷低、年青力壯的人口,呢批人學識經驗都唔高,錢財唔多,都係抱住搏一博的心態,無經過跌市的洗禮,如果股市出現動盪,呢批人既破壞力會好大,故寧可慢牛,不能亂來。

在一個有13億,普遍學歷不高而流動人口大的發展中國家,動盪隱憂必然要顧及,當然風險在機會亦在,大家好好把握吧。

如大家有興趣,歡迎大家加老狐貍的FANPAGE交流下

https://www.facebook.com/oldfoxfanclub

 

老狐貍

 

 


中國股民的小數字 老狐狸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28/%E4%B8%AD%E5%9C%8B%E8%82%A1%E6%B0%91%E7%9A%84%E5%B0%8F%E6%95%B8%E5%AD%97/

上一篇給有意投身證券業的年青人得到好多朋友的讚許,老狐貍亦收到好多私訊向小弟作查詢,如果我有時間的話必定會抽空作出回覆,作為一個行內的「老鬼」,我覺得要略盡綿力,為行業作出貢獻,亦係我開Fanpage的主要原因。

在以往的中國小肥羊和中國式宰羊兩文中我曾經提出過呢次A股升勢或會令國內一放就癲,最終新一批的勇士會壯烈殉國,在該文章後不久中證監已即時出招向三間劵商出招,並停了他們新開兩融戶口三個月,事件引發了早前的1.19事件,到了昨天,中國政府再向「傘形基金」出招,咁究竟呢D傘形基金又係乜呢?

傘形基金

呢種基金的結構下,有多種子基金基金或成份基金,根據一份總的基金招募書中可以根據規定的程式進行轉換的基金,而不同子基金擁有共同的管理人和託管人。

點解會有呢種基金?

主要係國內銀行不能直接成立基金投資股市,故國內銀行會與一些私募基金、信託公司等打包一些包括證券的基金產品作銷售,以避開監管,令其客戶可以投資股市,不至於提錢走,但問題是這些產品的槓桿很高,監管不到的情況令股市加熱。

股市加熱唔好咩?

中國當然希望股市好,而當權者更想見到的是慢牛,但老狐貍睇左中國網的報導後也認同「中國股市係要管的」,簡單數字如下:

1. 中國股民:1.2億人,即每十個人有一個在炒股

2. 在2014年上海人佔了成交額的16%

3. 30歲以下的人數佔36%

4. 學歷越低的越愛炒股,碩士及以上的高學歷股民佔比不足4%

20140302111858107

即係話,好大風險集中在學歷低、年青力壯的人口,呢批人學識經驗都唔高,錢財唔多,都係抱住搏一博的心態,無經過跌市的洗禮,如果股市出現動盪,呢批人既破壞力會好大,故寧可慢牛,不能亂來。

在一個有13億,普遍學歷不高而流動人口大的發展中國家,動盪隱憂必然要顧及,當然風險在機會亦在,大家好好把握吧。

如大家有興趣,歡迎大家加老狐貍的FANPAGE交流下

https://www.facebook.com/oldfoxfanclub

 

老狐貍

 

 


沒吃到肉?那可以做個食腐的小禿鷲 Julian-Z

來源: http://xueqiu.com/7535271733/36359902

首先要向大家道歉,在還有兩周就要迎來農歷新年的前提下,似乎不該用這麽重口味的標題。不過基於形象生動的考慮,這樣的比喻似乎還比較貼切。如果說前兩個月大盤高歌猛進帶來的是吃肉喝湯大快朵頤,那麽最近這兩周的走勢則更像是龐然大物轟然倒下的過程,此時對於資本市場上沒節操的投資者來說,骨架上那些剩余的腐肉也同樣可以細細享用。

“翠花,上刀叉,開空單!”

對於那些還沒看吐的朋友,那麽不妨看看節前食腐的理由:
1.短期利好出盡。由於周三央行公布了降準方案,那麽有理由相信在節前很難有更加重磅的利好,而隨著春節的臨近,除非股市出現了意外的暴跌,不然監管層也樂於順水推舟馬放南山,行使自己不作為的權力;

2.春節一周的休市時間可能會讓部分融資資金選擇撤退。從數據上看,節前市場上理財產品的普遍收益率大約在5%左右,顯然不太盡如人意,那麽有沒有收益率更高的產品了?答案是:有,只要把你的融資給平掉的話就相當於購買了8.6%的高收益理財產品。所以在大盤走勢疲弱的情況下,不排除有投資者做出降低杠桿的選擇,因而在節前很有可能會出現融資資金退潮的跡象。

具體到食腐對象的選擇上,不建議大家做空大金融板塊,主要是因為券商調整時間較長、保險人氣未散、銀行漲幅不大(當然不排除部分融資盤較大的個股由於融資了結而引發波動),相反前期有些大幅上漲的板塊卻已經有了些許酸腐之相,比如:
1.“一帶一路”概念:從長期來看,這個概念顯然不是做空的好標的,但從節前來看,考慮到兩位大推銷員不太可能再做大規模的出訪營銷,而要過節的相關國企部委可能也缺乏在此刻達成交易的動力,加上之前的漲幅驚人,所以短期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獲利回吐;

2.航空股:隨著油價出現反彈,人民幣出現貶值跡象,支撐航空股業績複蘇的理由有所減弱。而幾大航空股在這波上漲趨勢中都已經有了翻倍的漲幅,股價調整似乎已是必然。

當然從總體上看,無論是長期趨勢還是交易機制都不利於長期做空,所以要成為一個快樂的小禿鷲,最重要的是見好就收,啃到肉就跑。如果其中的收益能讓你在過年的時候派發幾個大紅包給家里人,那也是其樂融融的美事。

蘋果股價創新高:產業鏈概念股誰是你的小蘋果?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67

蘋果股價創新高:產業鏈概念股誰是你的小蘋果?


導讀:蘋果股價春節繼續大漲,站上140美金,引發蘋果產業鏈相關概念股翩翩起舞,投資機會上,誰會是你的小蘋果?

春節前我們重點提示五大主線配置,硬件行情即將到來:蘋果產業鏈、新能源車上遊產業鏈、中電子集團公司、軍工電子產業鏈、半導體優質公司,龍頭表現優秀,金龍機電、正海磁材、振華科技、晶方科技、上海新陽等成為板塊龍頭,春節期間蘋果股價再創新高,站上130美金,傳言蘋果切入電動車領域,一季度蘋果產業鏈龍頭公司業績高增長,繼續關註牛市背景下的硬件確定性機會。繼續關註中國電子集團戰略平臺機會,繼14年中電科之後,CEC平臺公司將迎來大年,繼續關註振華科技等平臺型公司;蘋果電動車團隊建設陸續曝光,大力布局電動車領域,繼續關註相關產業鏈,欣旺達、正海磁材、法拉電子等持續受益。

蘋果股價再創創新高,關註硬件行情的確定性機會

蘋果股價春節繼續大漲,站上140美金,蘋果三大優勢15年將繼續強化向上優勢:

    其一,由健康和支付閉環服務平臺形成的粘性;

    其二,智能手機以外的全方位布局形成蠕蟲戰略和產品線聯盟;

    其三,在智能手機本身更前瞻的技術創新。

四季度銷量超預期後,高峰期持續至一季度底,a股蘋果鏈上市公司預期能在Q1~Q2維持50%~100%的高增長,目前估值普遍在20~25倍,在當前牛市環境下,硬件行業有望在上半年迎來新的爆發。

蘋果產業鏈受春節因素影響較小,相關供應鏈產能持續緊張。蘋果去年四季度iphone銷量7450萬臺,從數字上來看蘋果的出貨量年增長率達到了46%,推出的兩款大屏iPhone都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和青睞,市場占比為19.85%,已經基本接近三星。從大屏手機和iphone 6的持續熱燒情緒下,15Q1高出貨量將會持續。

我們最新跟蹤下來:

    1,供應鏈一月份仍然滿產,預計一月出貨量2200萬臺;

    2,金龍機電、欣旺達等核心供應商份額提升、一季度業績彈性大,而歌爾聲學、立訊精密等白馬成長也將充分受益;

    3,系列新產品醞釀,12.9寸ipad pro是蘋果15年重點產品,在可穿戴領域除了手表還將有一系列布局,此外,還有兩個驚喜!

繼續堅定推薦蘋果產業鏈,推薦組合:歌爾聲學、欣旺達、金龍機電、利達光電、立訊精密、大族激光、環旭電子、德賽電池、華工科技。

蘋果加大電動車團隊建設、繼續推薦新能源產業鏈。

蘋果傳言切入電動車及無人汽車領域,互聯網的本質在於用戶時間的爭奪,微信取代其他社交關在在於用戶時間的占據,行車時間成為巨頭下一個爭奪的焦點;從宏觀來看,烏克蘭形勢好轉,國際油價下跌悲觀預期漸消,迎來反彈;從行業來看,電動車銷量環比大幅增長,後續國家政策預期陸續陸地,建議關註新能源產業鏈。

首推欣旺達:高增長低估值,連續三年高增長,新能源動力類電池布局完善,上遊動力類電池及電機,“行之有道”汽車租賃商業模式打開下遊出海口,公司新能源業務將超市場預期,迎來戴維斯雙擊;

關註新能源磁材及電機正海磁材,超級電容行業法拉電子、江海股份、銅峰電子。

(來自安信電子團隊)



別人不願接的小單 台中空廚做到年年大賺 一家三廚師 把機上餐變好吃大事業

2015-04-27  TWM
 
 

 

台中清泉崗國際機場的航班每天要消耗五千份機上餐,八年來都是由台中空廚獨家供應,日本料理廚師葉振興父子三人攜手發揮烹飪專業和在地優勢,衝出節節高升的佳績,轉投資的旗艦餐廳還將於四月底前開幕。

撰文‧林麗娟

「飛機上的餐盒怎麼都那麼難吃?」葉振興和兒子葉信宏、葉俊男,這父子三人全都是日本料理廚師,每次搭機用餐總不免心裡嘟囔抱怨,葉信宏還因此曾大發豪語:「如果讓我來做機上餐,一定不同。」二○○七年,華航包機從清泉崗飛日韓的飛機啟航,機上餐需求因應而起,葉信宏攬下第一張訂單,誰也沒料到,這五天一班的機上餐,會成為葉家「餐桌飛上天」的新事業。

出身彰化縣和美鎮農家的葉振興,因家道中落,初中一年級就出外當學徒,從廚房助手做到大廚,還到日本學料理,拿到台灣第一張河豚調理師執照,開設的福野餐廳已有三十三年,如今並身兼台灣省烹飪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而葉振興有子克紹箕裘,一家三口都是大廚,精通日、台式料理。

接挑戰 客製化服務受好評○七年,華信航空積極發展國際航線,推出五天一班次的寒暑假旅遊日韓包機,但原供餐的桃園空廚若載運餐點到台中,既不合新鮮衛生原則,也不符經濟效益,因此找上擔任台灣省烹飪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的葉振興幫忙,詢問哪位會員願意承製。

當時葉振興父子三人分頭詢問過台中在地的飯店、餐廳業者,但因為訂單不大,每個月不到二十萬元,須先投資餐車等相關設備,還得負責清洗消毒,而且機上餐盒須開模、特製,更不用說凌晨兩點就得開始備餐,沒人願意做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於是葉振興父子想:「我們自己是做餐飲的,接起來做應該沒什麼難度。」機上餐最在乎的是安全,其次才是美味,為了能通過機場的種種管制與要求,葉家父子正式成立台中空廚,專責機上餐點業務,初期供應的是日式鰻魚壽司一類的冷餐盒,問題不大,但一○年兩岸包機業務起飛,華信、遠航飛香港、胡志明市、福州的新航線陸續開出,台中空廚供餐量跟著航線航班增加而蒸蒸日上,航空公司對客戶服務也更到位,提出「乘客想吃到熱的機上餐」,挑戰這才真正開始。

葉信宏針對各家航空公司的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例如某航空公司希望供應台商乘客家鄉味美食,葉信宏就要想辦法把香菇肉臊飯、焢肉飯、火雞肉飯、南瓜米粉搬上飛機。

用料嚴 以蒸代煮保留滋味有一年春節,航空公司突然要求機上餐要搭配鹿港玉珍齋的糕點,凸顯年節氣氛,葉信宏趕緊處理,跑完全部組配、檢驗流程後,如期送上班機。葉振興記得,「台商反映希望在機上能買到鳳梨酥、太陽餅等伴手禮。」從此延伸出伴手禮的產品線。

為了讓機上餐符合食品安全規定,台中空廚聘有顧問和營養師,且堅持不在機上餐添加防腐劑、保鮮劑等人工添加物,不論食材或是料理過程,也都十分講究。每年供應十二噸濁水溪白米給台中空廚的聯米企業,對台中空廚的講究最有感。聯米大宗事業部主任周義超指出,葉信宏指定要台灣優良農產品CAS等級的米,且必須在碾米後三至五天就趁鮮交貨,表層須保有麩粉層以鎖住營養。

台中空廚也用蒸代替煮,蒸熟後真空急速降溫後冷藏,藉此保留米粒的水分和Q度,企圖改寫機上餐就是「難吃」同義詞的觀感。

且為了維護熟食的安全,台中空廚特別在廠內打造無塵室隔間板設備,負責供應無塵設備的宏亮科技總經理李淳正表示,台中空廚是台灣最晚成立的空廚,也是規模最小的,卻大費周章地把這種頂尖設施使用在製造廠內,連六輛機上餐專用的送餐廂型車也都追求無塵,媲美高科技的要求規格。

調度快 獨霸中部機上餐市場每天,最早的班次是七點,起飛前的九十分鐘,葉信宏得讓機上餐先登機,為此,凌晨兩點就開始備料,他與弟弟葉俊男清晨五點就上工,餐食送到機場停機坪後,先換證,通過機場保安,才能把餐食放上餐勤推車送進機艙,核對無誤後,再把用過的推車帶回去清洗。葉信宏幽默地說:「我們可是良民喔!台中空廚的一一○名員工都必須到警察局申領『素行良好,無不良前科紀錄』的良民證,編列名冊,呈報給航警所備查,才能站上工作線。」每天重複送餐登機的戰鬥行動,葉信宏因此認識機上空姐,最後還把空姐娶回家。

飛機航班容易受天氣影響,只要一有延誤,供餐考驗就來了。有一次,航班到了對岸因颱風而無法降落,盤旋後飛回清泉崗等待,然而乘客已經把去程的機上餐吃完了,航空公司只好緊急通知台中空廚再出一次餐。類似這種狀況,葉信宏接招已如家常便飯,但仍兢兢業業,「每天都要到下午六點、最晚的那班飛機已經飛離清泉崗,才能放心。」葉信宏說。也因服務、餐盒品質都讓各航空公司滿意,如今台中空廚已獨霸中部的機上餐市場。

葉信宏表示,機上餐營運完全依附著航空公司的航線營運狀況而定,台中空廚具備在地優勢和廚藝專業,配合供餐的靈活度高,如今已統包中部航線機上餐,業務隨著兩岸航班增加而迭有成長;此外,台中空廚所開拓的團膳業務,也有不錯成績,包括上銀、中龍鋼鐵等都是客戶。今年,空廚看好餐飲市場潛力,大張旗鼓地投資新的日式料理餐廳,展現擴張的企圖心。

清泉崗機場的載客率相當穩定,一年搭機人次達一二○萬,台中空廚一年就須準備高出這個數量的機上餐;今年六月起遠航新增大阪、名古屋隔天對飛的航線,也意味著台中空廚業績將隨之成長,葉信宏信心滿滿地說:「中央廚房隨時可以擴充到每日量產一萬份機上餐!」不僅如此,空廚有意投資五億元,為未來進駐機場旁的地勤專用區做足準備。他興奮地一邊張羅著轉投資的福野日式料理旗艦餐廳開幕事宜,八年來的空廚成果喜悅,全寫在葉信宏臉上。

葉信宏

出生:1975年

現職:台中空廚總經理、台中市烹飪同業公會理事長學歷:明道中學餐飲管理科家庭:已婚,育有一女

台中空廚

成立:2007年

負責人:葉信宏

資本額:5500萬元

主要業務:航空公司機上餐、團膳、冷凍調理食品機上餐客戶:華信、華航、立榮、長榮、復興、遠東、港龍、四川、山東等航空公司

員工人數:110人

近三年獲利:

營收

(億元) 年成長率

(%) EPS

(元)

2015年

(預估) 2.5 31.58 挑戰62014年 1.9 26.7 5.0 2013年 1.5 26.0 4.5 備註:2015年機上餐約占1.7億元,其他為團膳、冷凍調理食品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