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賠錢的小餐廳起死回生,年盈利百萬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65.html

一個小夥子用5萬元,在廣州的一個工業區的城中村里開了一家小餐館,實現了年入百萬的成功。而在之前,此店曾有三次不同老板的進駐開張,每次開業都在短時間出現虧損而以失敗告終。小夥子倒底用什麽法寶開活了這家餐館?他開的是一家什麽樣的餐館?有什麽樣的經營高招?成功的秘訣呢?
\案例背景:三開三敗

廣州白雲區是個以工業為主的城市地區,在某工業區路旁邊有一個占地面積100平方的小店。這個小店,原本是一個小型倉庫,後改為門面出租。這個店的東南向全是工業區,西北是一條大馬路,對面一條街條是汽配市場和建材裝飾材料市場,每天都有大量的客人在這市場批發商品,這條街上同時也滋生了大大小小十多家餐館,主要是湘菜館、客家菜館、粵菜館。市場背後就是靠近老飛機場。餐館的正面空間較大,可以停幾臺汽車。周圍居住人數大約是10萬人。從客觀環境上看,餐館的地理位置與市場隔一條馬路,稍遠了一點,但有空間停車,而其它的餐館的停車多是停在人行道上。

背後全是工業區,里面有著大約上萬的打工仔。

就這樣一個小店,自改為門面後,分別有三個老板前來開店,但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個開的是四川菜館,門面裝修得很漂亮,大大的紅燈籠高高掛,也很打眼,餐位設了八桌,共100個餐位。廚師2個,配料2人,采購1人,收銀1人,老板兼會計和出納。以純四川菜為主,價位在中等偏上。主要是針對對面的批發市場,希望能從斜對面的市場搶些客戶過來。開張前幾天,捧場的人很多,很熱鬧,的的確確有市場的客戶開車過去就餐的。但是,過陣日子,捧場的人一起,生意就立馬淡了下來。第一個月營業業額30000元,而用在請客方面差不多說支出了一半,加上房租、人員工資等,實現凈虧損5萬多元,這還不算開店的裝修投入。第二個月,虧損更重,營業額僅10000多元。第三個月,該餐館老板打出了轉讓啟事。

第二個開潮州菜的老板來了,也是轟轟烈烈開張,最後慘淡收場。價位比四菜還要高。最高紀錄是連接10天實現零收入,沒有一個客人上門。為彌補收入,倒是推出的燒生壕生意倒是不錯,因只收2元一個,時不時有打工仔過來購買消費。但沒有堅持多久,2個月後也貼出了轉讓啟事。

第三個開的是湘菜館。這條街上還有個全國出名的湘菜館韶山沖,所以,這個店的菜價檔位均要低於前二個,屬於中等偏下的價位。其主要目標仍是斜對面的批發市場。因為價較低,所以,後面工業區的一些打工仔請客時不在工業區的小排檔,也有些到這店里來。並且,還發動員工到批發市場散發宣傳單,推出了天天特價的服務,以及外賣快餐的服務。此舉的確從批發市場拉來了一些客戶,並吸引了一些收入較好的打工仔到這里請客吃飯。但是,看似顧客盈門,月底一算帳,還是虧,連接三月,沒有贏利,第4月,同樣貼出了旺鋪轉讓啟事。

六招致勝

小劉,湖南瀏陽人,就是這個工業區的一家服裝廠做畫版師,一個月有著4000多的收入,18歲南下在廣東打工不下10年,積蓄了8多萬資金,早就有著創業的念頭。第一個四川菜館,他女朋友生日,特地在這里請客,第二個潮州菜館,他在這里買過燒壕。第三個湘菜館,倒是常客。隔三差五邀請好朋友聚餐。並向店老板提出了好多建議,可惜沒有采納。眼下,這家餐館又要轉讓,小劉女朋友又因上班時間“工作態度”的原因,剛剛被工廠開除。

小劉的家鄉蒸菜,在當地都享有盛名。小劉一直想在廣州開個這樣的蒸菜館。這樣好了,機會來了。他一方面與湘菜館老板談判,一方面與家鄉父母取得聯系,要請一個會做蒸菜的並且信得過的人來廣州。

經過半個多月的談判,因為都是老鄉,小劉以極為優惠僅僅3萬元的價格就打了下來。空調、消毒器、桌椅板凳等所有餐館用品不動,並且保留二個經驗豐富的服務小姐。

因為什麽都是現成的,只有廚師是新來的,是小劉的遠房親戚,長沙廚師學校畢業,有著二年的蒸菜生意經驗。在只有2名服務員,1名配料,1名收銀(女朋友),再加上自己啥都做的情況下,經過二天的籌劃就開張了。第一個月就實現了贏利,第二個月就收回了投資成本,從第三個月開始,以每月數萬以上的純收入進帳。一年下來,賺足百萬。

小劉主要用了六招,使生意火爆起來:

第一招:找準市場定位,細分菜種。

以特色小炒+特色蒸菜+工業區大食堂快餐店的定位作為突破點。與工業區旁邊的一條食街形成差異化。從消費群體來看,他鎖定了以工業區的打工仔為對象。在菜種上,以湘菜蒸菜為主,肉菜類,一盤蒸菜只賣3元,青菜類只賣1元,而飯以也小盒裝,以蒸後的形式,每盒售1元。這樣算來,吃一個盒飯,可自由搭配,最低只要2元(一個素菜一盒飯)。同時,為適應請客需求,也推出了湘菜系列菜種,可作為補充。另外,還針對對面的批發市場,推出了10元商務套餐的外賣服務。

第二招:多渠道多方法推廣。

小劉印一二種宣傳單,針對工業區的打工仔,則以“最低2元一個盒飯吃好”為口號,在工業區發放。針對批發市場,則以“商務套餐”為主打,每家每戶商鋪發放。而在工業區里面的宣傳,劉利用熟門熟道的關系,只是請管理處幾個人吃了一餐飯的代價,便在幾條主要街道拉起了餐館開張酬賓的廣告橫幅,另外還在店門口的大空地上,建了兩個大棚,以備臨時用餐之需。

第三招:統一識別形象。

小店開張,生意即忙不過來,自第二個月起,小劉增加了4名服務員,為了區別服務員,提升小店的形象,小劉覺得有必要統一形象,便訂制了10套工作服裝。名片、店牌也重新請人設計。

第四招:根據需求增加服務品類。

時值夏天,夜宵市場火爆,小劉發現,工業區的工仔由於白天上班累,晚上大多喜歡喝啤酒吃宵夜,吃燒烤。所以,又增加了燒烤和夜宵服務。

第五招:花樣促銷,拉動收入。

為推進銷售,從第三個月開始,小劉又特地想出了點子:一是針對經常來吃飯的工仔,推出200元包月制(中\晚餐)。此舉一推出,即受到工仔無比歡迎,吸引了100多個包月,此舉以人平純利每月100元計算,則贏利2萬元;二是與自己原來的工廠聯系,成為工廠定點食堂。工廠有200多名員工,作為公司集體定餐推出,每人每月300元(回扣50元人),僅此一限,每月固定收入為5萬元。三是針對批發市場的客人,小劉只鎖定常駐客戶,挨家挨戶發宣傳單和訂餐名片,當天就訂餐電話不停,忙不過來。平均每餐送餐達300個。每月僅送給批發市場的就有6000多個商務套餐。此項每月銷售達6萬多元。加上平常的小炒業務,每月的銷售額平均達20萬元。餐館 的利潤一般都是以100%的來計算的。小劉的純利,我們以60%來計算,則每個月就有10萬以上!!一年下來,則實現了一百萬的純收入!!

第六招:誠信經營,永不欺客,加強管理和服務。

此為小劉的開店宗旨。無論任何時候,小劉要求員工不得偷工減料,不得欺瞞顧客,不得無端拖延時間送餐。還要女朋友從有關酒店的書上抄了一些理念性的東東,作為企業文化張貼在店內。比如“十要十不要”“十分鐘送餐”“文明待客”等等規定。讓客人覺得這個店子很真誠和溫曖。另外,就是加強管理和服務,各司其職,分工到位,比如,為解決客多就餐難的問題,特地成立送餐組,規定,凡集體就餐的,必須以送餐形式在客人指定時間內完成。

現在,經過一年的時間發展,小劉的“XXX菜館”已發展至擁有固定員工20多名(其中廚師和服務員對半),送餐員工20多名,在一年時間賺了100多萬。

點評:

四個不同的老板,四種不同的開店方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前三個老板的主要市場鎖定就是以斜對面的批發市場為目標。而最後一個則是以背後的工業區為目標。前三家的致命錯誤就是定位的錯誤,沒有考慮到消費者消費上的便利:想想看,要不就開著車子,轉個大彎才能過來就餐,要不,就下車,橫過馬路來就餐。有什麽能吸引他們這樣做呢?他們在身邊就已有了七八個可以選擇的酒店了。價錢的便宜,這不是請客者要過來的理由,相反會增加客戶對此舉產生的反感,當然是特色菜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從三家酒店看來,都沒有特色服務。所以,導致了必然以失敗結束的結果。第三家老板,因價位拉低,以工仔為對象的客人人氣增長,此時若適應市場,改變策略,應不難解決贏利問題,可惜老板死守對面的批發市場不放,沒有註意到背後的一個大市場存在。

第四個老板小劉,不同之處就是鎖定了背後工業區上萬的打工仔的大市場。並且,以蒸菜作為不同的特色菜種,以此差異化營銷為突破,取得了成功。另外,在營銷模式上,追求新方式,如根據工業區廠家沒有食堂的特殊因素,將自己的餐館定位工業區大食堂,推出小炒服務、包月服務,工廠集體定點食堂服務,商務套餐服務。在推廣上,也與第三個有區別,根據不同對象而用不同訴求,並且,不在路上發傳單的形式,而是進入市場,以挨家挨戶的形式發放,增加了針對性,提高了有效比。在服務模式上,通過客人分流模式完成。如外賣送餐,集體送餐等,從而使餐館保置一定有空位率,以提供更高利潤的小炒服務。

準確的市場定位,差異化的菜種搭配,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廣模式,誠信的服務和強化的管理這應當是小劉老板成功的主要“四大法寶”。(作者:楊華斌)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