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消費大數據如何運用 改變電商野蠻生長

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吸引了超過1000萬商家入駐,承載了10億商品和4.34億消費者。憑借每年超過3萬億的流水和每天過億的活躍用戶,該平臺積累了海量的商品交易數據和用戶行為數據。

電子商務這一行業發展到今天,依靠經驗、依靠感知、依靠個人決斷力的粗放型運營時代已經過去,電商不再被看作是新興渠道可有可無,而是作為品牌的主營渠道越發成熟,今天的電商正在向精細化運營模式轉型。

那麽,諸如阿里巴巴這類超級電商平臺上海量的消費大數據,如何“賦能”商家和中小企業?中國的大數據如何構築商業化之路,最終又將走向哪里?

“數據,能夠為有意願精細化生產、銷售、投資的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撐,這是數據的助推作用,即是‘賦能’。”在由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天貓美妝、天貓母嬰協辦的“數據電商大講堂”上,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負責人黃磊表示,“大數據並不是海量數據,而是挖掘小數據背後的大價值。在DT時代,CBNData要做大數據價值的‘布道者’。”

數據如何賦能商家

2015年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正式成立。僅僅半年多時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已經迅速成長為集數據留存、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商業化、數據傳播等各種消費大數據應用場景的綜合性研究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生產了100多份商業數據報告,涵蓋電商消費、娛樂消費、體驗消費等眾多互聯網消費領域。

此次舉辦“數據電商大講堂”,是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在數據商業化方面的一次探索,首期大講堂吸引了400多位線上品牌商家到場參與。圍繞“數據賦能‘她經濟’”的主題,首期大講堂聚焦母嬰、美妝兩大女性消費重點類目,關註女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意願,深度洞察女性消費。同時以數據賦能商家,探討大數據在電商行業的應用價值,與業內商家共同探索美妝、母嬰行業的消費新格局、營銷及運營應對之策,以全新視角掘金“她經濟”。

大講堂現場,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了三份重磅數據報告《2016中國女性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16母嬰行業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2016美妝行業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三份報告的數據來源於億萬女性在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剁手”不止而積澱下來的消費大數據。

“CBNData借助阿里巴巴留存的海量消費數據庫,建立起了對國內消費市場的全樣本分析框架;同時,利用阿里雲的雲計算平臺,極大地提升數據挖掘效率,降低了數據挖掘的成本,打破了目前大數據市場上成本和收益倒掛的怪象。”黃磊表示,“美妝和母嬰此次是我們初探的嘗試,接下來還將在更多垂直類目進一步探索及布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CBNData方面了解到,數據電商大講堂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將集中做好三件事:一、開設數據商學院,以阿里巴巴商業數據庫為基礎,重點面向天貓、淘寶皇冠級別的平臺電商,圍繞大數據的商業價值開發及應用,提供最新的數據分析、行業研究、運營指導、定制資訊等大數據綜合性服務,旨在幫助商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勝利突圍;二、舉辦線下的行業分享大會,幫助更多的中小型商家可以和專業的分析師、從業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三、未來還會上線天貓商家會員平臺等。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負責人黃磊

改變電商野蠻生長狀態

如何對海量的消費數據進行數據層面的挖掘和處理,並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和分析,讓數據能夠真正服務於社會,形成能為各類商業行為提供決策參考的核心信息,提升商業社會運行的效率和質量?

黃磊認為,可以通過數據賦能商家,為商家提供數據分析支撐,推動粗放型生產經營升級為高附加值的、精細化的生產和經營來實現。

“在運營和決策中,流水線的選擇、庫存的大小、產品如何設計、區域如何選擇,它都應該有依據來支撐,數據是非常好的工具。數據賦能電商的下一步,就是數據賦能線上線下所有的企業。在不遠的未來,電商不是企業的特別屬性,而是所有企業的共性。”黃磊表示。

對於如何更好地幫助中小型企業通過數據進行精細化運營及決策指南。黃磊表示:“這是一個人人都在談論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想要做的是通過用真正的數據來解讀行業,並從中提取價值。”

“中小型企業,處於企業發展的起步或者初級階段,自身的資金、能力都有限。無力了解全市場情況,沒有能力去調度市場,也不具備調研的能力。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它更需要一個數據工具幫助它看全局看趨勢,幫助它將有限的資源高效地配置到位置上,這才是數據真正的價值。”黃磊表示,大數據不是大公司的專利,而是小公司的福音。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大數據要幫助中小企業去看清全局,幫助它們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合理的位置,告訴創業者他的發力點在哪里,變革點在哪里,把有效的資源配置到合理的位置,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困難,通過數據賦能來降低創業創新的門檻。

參加首期大講堂的廣州慕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吳超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事美妝產業四年來,產品渠道完全依賴電商,因而對消費者數據也格外敏感,“以往我們要做很多分類調查,來確定我們的消費者需求和畫像,現在希望這些基於電商消費大數據形成的報告,能更有效率和質量,為更多像我們這樣的線上品牌的市場決策提供更及時、相對準確的參考。”

第一財經CEO周健工在首期大講堂現場表示,大數據在媒體創新中占據的角色越發重要,數據價值不斷放大,“第一財經正在朝著數字化和信息服務的方向轉變,我們想利用在資訊、視頻和數據這三個方面的優勢,給我們的用戶和客戶提供完全不同體驗的財經媒體產品,引領著中國財經媒體進入一個全新的數據時代。”

此次“數據電商大講堂”開講,用數據賦能電商,也標誌著第一財經“數據+”戰略布局開啟全新嘗試,朝著新型數字化財經媒體和信息服務集團“中國彭博”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44

荒地生長的“小豬”:從幫房東刷廁所到月交易額1個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3/159967.shtml

荒地生長的“小豬”:從幫房東刷廁所到月交易額1個億
周路平 周路平

荒地生長的“小豬”:從幫房東刷廁所到月交易額1個億

小豬已經打算在國外上市,不過還未有具體計劃。

文|周路平

三年前,陳馳的屋子里住進了第一位房客。

這是他租的房子,天通苑的兩層複式樓,6000元一個月。他分享的是一個酒紅色的沙發。第一個訂單很快達成,房客是一個大三的女孩,暑期來北京做義工,用每晚38元的價格,在陳馳的沙發上住了7天。不巧,那一段時間陳馳在外地出差。等他回來,女孩已經走了,給他留了三樣東西:一張感謝紙條,一盤CD,還有一本茶道相關的書。

這是一個特例。當時用戶還對小豬(前“小豬短租”)的品牌很陌生,更對房屋共享心生疑竇,房東和房客最終達成交易需要在線上溝通一個小時,反複咨詢。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壁壘橫亙在短租市場的面前。

如今,經過三年時間重度線下運營,小豬總算在短租市場搭建了運營和信用體系,“以前是不存在的,沒有供給、沒有需求、沒有交易規則和環境。”小豬創始人陳馳告訴創業家&i黑馬

2016年11月,小豬宣布獲得合計65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早在9月份,小豬的單月交易額超過1億元,訂單接近40萬單。

640

融資跳票

早期住小豬的是兩類人:要麽是天生膽大,要麽是親戚朋友和同學。起初大家不敢訂,房客擔心房源真實性和房東的素質,房東也擔心房客的素質。 

陳馳曾在早期勸說他的母親嘗試。這是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觀念相對保守,對於把自家房間共享出去難以接受。況且家里來個陌生人,一方面擔心不安全,另一方面看著心里別扭。

考慮到兒子創業不易,老太太答應了。陳馳的父親常年坐在輪椅上,房客來了之後,經常吃完晚飯陪他們出去散步,幫老人家端茶送藥,要是老中醫還幫他父親把把脈,開開方子。老太太也幫著做飯,瞬間整個氛圍回到了他們熟悉的大院生活,變成了熟人關系的社會。

關鍵是老太太也掙到了錢,他們住在成都最好的小區之一,把50多平米的主臥以不到200元/天的價格對外短租,那個月的房租掙了3000多元,老太太的退休金才2000多元。

這件事情對陳馳啟發很大,他沒想到一開始反對強烈的母親,在一個月後態度就發生轉變。但路依舊漫長,“你說服我,讓我改變,是因為你是我兒子,你能逼著我去做。你們做企業,要改變那麽多像我這樣的用戶,需要很長的時間。”陳馳回憶起他母親的話。

確實。一直到2013年底,小豬平臺上的房源不到1000家,集中在上海。他找不到用戶數一夜井噴的招數,信息的鴻溝需要一點一點去填平。而這種慢生長卻讓陳馳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挫折。

2013年的最後一天,小豬談好的某大基金的B輪投資跳票了。陳馳原本以為大基金靠譜,先前拒絕了較小的一家基金。當晚,陳馳抱著老婆哭,那是他創業過程中最脆弱的時刻。後來他硬著頭皮回去找那家被他拒絕的基金,這一次,毫無意外,他被拒絕了。

B輪融資的失利,很多程度上歸因於小豬僅有的數據很難驗證短租可以做到很大的規模。這是一個無法快速爆發的市場。陳馳並沒有打算隱瞞。

艱難的“增信”

在分享經濟里,從0到1需要付出的代價高昂。陳馳在一開始做的時候就有這種認知,不是光做一個APP。房屋共享的首要前提是打破信息壁壘,陳馳將其概括為“增信”,提供對稱的信息讓房東房客去做決策。

Airbnb早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房東與房客之間存在信息鴻溝。Airbnb采用了一種很巧的方式,房客告訴房東Facebook的帳號,房東通過社交信息了解對方的背景。

這是共享經濟鼻祖Airbnb的玩法。在中國,做這件事情尤其困難。早期的小豬只能獲得單間,整租的房源少之又少。房子放到網上讓房客選擇,房東同樣需要挑選房客。

小豬的第一批房東大部分是自家員工和員工的朋友。早期他們在頤泉匯辦公,兩層的複式小樓,一到上班時間,豬叫的聲音(小豬App訂單提醒的鈴聲)此起彼伏。大家停下來圍觀,訂單成了當時最大的談資,異常興奮。現在已經變成了常態,沒有人會因為接到一個訂單而興奮得在辦公室喊出聲來。

早期,房東是稀缺資源,沒什麽人願意把房屋拿出來共享,“看到有用戶上線發布房源,就像看到大熊貓一樣。”有一個房東願意發布,“恨不得把他抱在懷里”陳馳告訴創業家&i黑馬。

陳馳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去挖Airbnb的房東,讓他們把房源信息在小豬上發布。但Airbnb早期在中國的房東數量也非常稀缺,基本是在國外體驗過的人,抱著嘗試的心態。

小豬也跑到58趕集上找房東,看到有人發布長租信息,就打電話過去,問對方願不願意嘗試短租。剛開始有幾個願意,但幾天租不出去,馬上就轉成長租。

有的房子裝修質量差些,小豬幹脆自己找人弄。小豬的員工甚至還幫房東刷過廁所。當時半夜12點,房東剛把軟裝做完,發現廁所的瓷磚上有很多汙漬,小豬的員工用鋼刷和去汙劑刷幹凈。

實在不行,陳馳幹脆在北京國貿租了一套朋友的房子,一個月8000元,平均下來每天對外短租的價格最少要三四百元,陳馳把房子內部裝飾了一番,重新買個沙發,發現很受歡迎。

這種房被陳馳稱為“體驗房”。這種戰術,後來被複制到全國10個城市,最多時有470套體驗房。這種運營策略起到示範作用,吸引了更多的房東共享自己的房子。

如今,小豬的體驗房只剩十幾套,歷史使命結束,房東發布的房子類型和質量遠超過平臺的“體驗房”。

“當時小豬看起來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是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做線下信息壁壘打破的事情。”陳馳告訴創業家&i黑馬,小豬與Airbnb不一樣,“我們是在空白的地方建市場,這個市場里的交易環境、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問題都是通過我們非常強的運營逐漸解決的。”

這些線下運營包括對房東實名認證,對房子實地察看認證,甚至幫房東做軟裝提升房屋質量,給房子免費安裝門鎖。因為房東拍出的照片昏暗,角度不好,沒吸引力,小豬早期還專門雇傭了六七位全職攝影師,給房屋拍照,現在則通過眾包的模式管理兼職攝影團隊。小豬還鼓勵房東寫房東日記等。

通過種種努力,一開始不願意做房東的人,出現了轉變,主動加入。房客的保守心態也在松動,早期用戶都是一天一天訂,而目前小豬的平均客單價超過1000元,陳馳自己家的房子經常被一個月一個月地預訂。

質變出現在2014年前後。那時,支付寶剛剛獲得國家征信牌照,推出芝麻信用,陳馳第一時間找螞蟻金服,“像蚊子看到血一樣就飛過去了”。

芝麻信用作為第三方數據運用到住房上,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場景,目前包括我愛我家在內的租房平臺也在使用芝麻信用分,抵消租房押金。

除了接入征信數據,小豬也在使用支付寶的開放窗進行推廣,效果奇佳。目前,小豬已經在支付寶積累了500萬粉絲。

經過前期的基礎信息完善之後,小豬的房東數量發生質變,房東自主發布房源的比例開始提高。

2015年9月,小豬的個人房東數量達到一兩萬。而如今每天新增的房源數相當於兩到三個中型酒店的數量。早期拓展房源的線下團隊,已經全部轉為了運營和服務。

房東發現通過分享自己的房子能夠賺到錢,有了很大的經濟動力。這個事情被證明有經濟基礎,走通了。

焦慮的婦科醫生

陳馳創業之前在雅虎、奇虎、酷訊、螞蟻短租都待過,但很少人會想到,他最開始是一名婦產科醫生。

1992年,陳馳從華西醫科大學(已並入四川大學)畢業。學醫是家里幫他做的選擇,他母親說家里缺醫生。而進入婦產科是畢業留校後分科室造成的,他也沒有辦法。

當醫生要一級一級往上升,未來的路怎麽走,一眼望到頭,“對比外面世界的變化,你說這輩子怎麽可能在這兒待著。”做了四年婦科醫生後,陳馳決定離開。他遇到了很大阻力。他所在的醫院是全國最好的醫院之一,家里出了一個華西的醫生,在整個西南地區都是拿得出手的事情,他的父母都以他為榮。突然間,陳馳說,他要拋掉這一切,重新進入社會的熔爐,這對父母來說沖擊確實很大。

陳馳去了德國拜耳做醫療銷售,爾後在3721、雅虎、奇虎和螞蟻短租工作。這些都在幫別人打工,直到他創辦小豬。

短租市場的困難讓陳馳吃盡苦頭,但他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即使在投資人跳票的艱難時刻。

“我沒有想過退縮,但是特別輕松、特別高興的時候很少。”陳馳說,他在不久前聽到春雨醫生張銳的去世消息時也感觸深刻,“因為我知道里面的苦衷,你要說高興,真的是很少。”陳馳一直被緊張、焦慮籠罩著,或許融資敲定,眉頭舒展,也只是一時放下而已。

有一次,陳馳在臺上演講,說未來希望能夠夜夜有好夢,有人勸他,不能這樣,創業應該輕松一點。陳馳很難做到,他的腦子里老是各種問題,他是典型的醫生思維。甚至與VC溝通,陳馳也老是喜歡說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當創業家&i黑馬記者問他,是否擔心房屋共享的條件不成熟,小豬成了先烈。

陳馳倒不回避,“但是創業有什麽選擇呢,這是創業中不可知或者不確定性的部分,這個問題永遠沒辦法回答。”

小豬在一片原本荒草叢生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信任體系,能否最終開花結果依然前路漫漫。

2016年11月,小豬宣布獲得D輪6500萬美元融資。陳馳總算稍稍松了一口氣,不過在他看來,短租市場還在初級階段,前方依然坎坷。而這些錢也主要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個坡道再長也會塌陷的。”陳馳預計,短租市場的規模大致和酒店的規模一致,酒店市場規模是5000億元到7000億元。

下一步,小豬也將在海外布局。陳馳發現,每天都有很多用戶在搜索框里面搜國外的城市,他覺得這個需求比較旺盛。小豬也將部分精力花在海外城市的拓展上。

但陳馳也承認,在國內市場還有大片空白的時候,進入國外市場是一種冒險行為,存在精力分散和水土不服的問題。不過國外市場在小豬內部的重要程度不是太高,算是試水,而這其實陳馳已經觀察了一年多時間。

愉悅資本已經連續兩輪領投小豬。但其他基金依然有顧慮,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陳馳說,完成了這一輪,“後續還會有別人的錢進來,錢的數量還不少,但需要等待長一點的時間。”

目前,小豬已經打算在國外上市,不過還未有具體計劃。陳馳也在觀望,一方面是看市場的天花板有多高,另一方面看Airbnb的上市會是什麽情況,二級市場到底能夠支撐一個怎樣的估值,“還是有一些不確定性,不著急,先看看。”

小豬短租 創業 融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510

地方交易平臺野蠻生長 證監會啟動新一輪排查

周五,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在例會中回應本報記者稱,目前由證監會牽頭的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同有關成員單位,部署各地對地方交易場所進行摸底排查。該項工作正在推進之中。

此前有媒體報道,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正在部署各地證監局會同當地政府部門對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新一輪的摸底調查,以掌握各類交易場所的基本情況和違法違規問題,其中對投訴舉報、輿情關註較多的貴金屬、原油、郵幣卡交易場所進行重點調研。

地方交易平臺設立只需獲得地方政府批準並在商務部門備案,準入門檻較低。近年來,在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浪潮下,地方現貨交易平臺出現野蠻生長的勢頭。

據生意社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3月,全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共有1570家,其中交易較為活躍的約有70家。另據國信證券統計,去年我國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總交易量接近29萬億元,其中三分之二為貴金屬交易,預計2016年總交易量將突破43萬億元。

記者了解到,本月以來,國家統計局在全國開展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核查工作,要求各地區統計局開展轄區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名錄整理和核實工作。這是國家統計局首次對全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進行全部摸底。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現在說不清楚有多少價已經登記備案的(地方交易平臺),沒有備案的更加不計其數。這次各地統計部門參與統計是先摸清家底,才便於采取下一步監管策略,明確哪一些交易行為合法,哪些是非法的。對於非法平臺要麽改弦更張要麽直接關停。”

實際上,從2011年證監會牽頭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開始,針對地方交易平臺的監管風暴幾乎每年都會刮一次。

去年8月,證監會發布《貴金屬類交易場所專項整治工作安排》,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國開展新一輪整治,覆蓋貴金屬交易場所的宣傳推廣、管理經營、平臺交易軟件提供、銀行居間服務及交易場所審批、完善監管體系等多個方面。

盡管如此,地方交易平臺數量仍然在不斷增長,交易金額不斷創新高,投資者維權起訴問題交易平臺的案例不斷湧現。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經過多年運動式清理整頓,商品現貨交易市場的非法期貨交易並未減少,而是呈上升趨勢,交易場所及會員單位的數量越來越多,交易品種、交易規則不斷翻新,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受害。一些投資者反映比較強烈的交易場所非但沒有被清理,反而將通過某次清理整頓作為其合法性的擋箭牌。

他表示,“證監局會同當地政府部門進行調查摸底的做法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要想根治交易場所違規交易問題,建議證監部門采取垂直管理措施,向普通投資者開放投訴之門。另外,從司法上應當建立對交易場所的長效監管機制。”

201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38號文,其中明確了各省級地方政府作為省內交易平臺清理整頓的監管主體。地方交易平臺雖然采取類似證券、期貨市場的交易模式,卻不受到國務院直屬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

在38號文發布後,地方交易平臺開啟了加速增長的態勢,38號文也被業內普遍認為是監管層面整頓交易所的地標性文件。胡俞越告訴記者,“近來,地方現貨平臺為了規避38號文的監管也在進行衍變,從撮合模式過渡為以郵幣卡為代表的發售模式,從做市商對賭模式發展到微盤和微交易。這類市場更像賭場而不是市場,金融創新誤入歧途。”

他表示,新的交易品種和交易模式在監管上處於真空狀態,既沒有主管部門監管,也沒有法律條文進行約束。即使新一輪監管奏效,一些交易平臺也很有可能會轉而進入地下繼續招攬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49

20億的情欲戰爭:新三板啪啪啪公司,禁忌中野蠻生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1/160454.shtml

20億的情欲戰爭:新三板啪啪啪公司,禁忌中野蠻生長
讀懂新三板 讀懂新三板

20億的情欲戰爭:新三板啪啪啪公司,禁忌中野蠻生長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個行業的巨大價值,幾乎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

本文由讀懂新三板(微信ID:ddxinsanban)授權i黑馬發布

愛,禁忌,商業。

這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這個行業在國內發展23年,至今尚未產生一家上市公司;不過,目前在新三板上,已經有4家掛牌公司。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個行業的巨大價值,幾乎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

這個行業是情趣行業,目前新三板掛牌的4家公司,分別是海豹信息(以下稱“他趣”,837472.OC)、桃花塢(838664.OC)、春水堂(839466.OC)和愛侶健康(835587.OC),4家公司估值總計19.49億元。

以情趣之名,行業野蠻生長

早晨10點,“粒小糖Small”在他趣上直播,系統顯示超過600人圍觀,不時有圍觀群眾“扔過來一個大香蕉”,這是對“粒小糖Small”的打賞。

基於直播以及社交,他趣在移動端聚集了一批流量,目前dau(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30萬。

基於移動端的流量銷售性玩具、避孕套、情趣內衣等產品,2012年4月成立的他趣建立了自己的移動電商玩法,2015年銷售額接近6000萬。

2009年成立的桃花塢,打法和他趣類似,也是“電商+社區”模式,目前dau達到15萬。銷售的產品以性玩具為主,2015年銷售額接近2000萬。

另外兩家公司春水堂和愛侶健康則是老牌公司,春水堂成立於2003年,公司主營情趣電商,也做自有品牌產品,2015年銷售額4000萬左右;愛侶健康則是生產性玩具起家,是亞洲最大的性玩具生產商之一,目前轉型研發和品牌,2015年銷售額1個億左右。

1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4家公司,打法不一。除愛侶健康外,另外3家公司主打電商,這也是當前整個情趣行業最大的機會所在,一個佐證是淘寶情趣用品店鋪高達4萬多家,行業仍在野蠻生長期,卻無人一統江湖。

電商的機會,在於情趣行業結構的深刻變化。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在電商出現之前,用戶購買情趣用品的體驗非常糟糕:大白天進店,可能承受路人甲的異樣目光;因為消費非常低頻,線下店必須提高客單價,所以價格通常高的離譜;此外,產品粗制濫造,用戶體驗極糟。

所以,情趣行業一直是賣方市場;但現在,電商興起,行業正逐漸轉向買方市場。這正是渠道公司和產品公司的機會所在。

基於此,資本正在進場。2012年至今,機構累計向4家新三板公司投入4.68億元資金。其中,愛侶健康融資3.09億元,掛牌前(掛牌中)融資2.59億元,掛牌後融資0.5億元;春水堂融資0.81億元,全部來自掛牌前(掛牌中);他趣融資0.65億元,掛牌前(掛牌中)融資0.29億元,掛牌後融資0.37億元;桃花塢融資0.13億元,全部來自掛牌前(掛牌中)。

2

註:表格中數據來自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公司股本形成及變化情況”中的增資條目,以及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

根據最後一輪融資計算,4家公司估值總計19.49億元。其中,愛侶健康估值8.5億元,春水堂估值3.64億元,他趣估值6.5億元,桃花塢估值0.85億元。

情趣是個好生意,性玩具毛利率高達50%

這是一個極度分散化的市場,顧客心中仍無強勢品牌,在這個階段,渠道商分走最大塊的蛋糕。

可以看下4家公司各個品類的毛利數據。對3家渠道來說,性玩具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情趣內衣都在40%以上,這在普通消費品行業難以想象。

在避孕套產品上,他趣毛利率27%,桃花塢28%,春水堂19%,可見自帶流量的公司獲利能力更強。

實際上,當下毛利確實很好,愛侶健康作為生產商毛利都在45%以上。

3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當然,3家渠道用戶群體略有差異。桃花塢、春水堂主打中高端的用戶,平均客單價在150元以上,他趣用戶更年輕,付費能力也相對較弱,客單價120元。

但情趣這個生意,一個基本規律是誰得年輕人誰得天下,這個行業,品牌一旦老化,問題會非常嚴重。要知道,1990出生的年輕人已經26歲了,如何滿足年輕人需求成為最關鍵的問題。

雖然渠道商分走最大塊的蛋糕,但不要因為渠道強勢就否認品牌商的江湖地位。盡管大陸品牌廠商稀缺,但是很多國外和香港品牌已經在天貓、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比如曾經獲得AVN最佳國際情趣用品冠軍的LELO,比如Fun Factory、杜蕾斯、斯沃康凱瑞(Svakom);此外,香港雷霆、香港諾蘭等知名情趣用品廠商也對大陸市場虎視眈眈。

未來假如國內出現強勢品牌商,渠道商顯然再難以獲得50%毛利率。這也是春水堂、愛侶健康在產品端下力的重要原因。

都很小,但“社交+電商”已有看點

看上去很美,但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完全跑出來。

2016上半年,除愛侶健康營收倒退至4001萬,春水堂預計營收將持平外,他趣與桃花塢都有較大增幅,他趣營收3874萬,桃花塢營收2422萬。但即使這樣,行業內也沒有一家公司的營收過億。要知道愛侶健康和春水堂都已經是超過10年的公司,可見這個行業很難做。

4

註:表中單位為億元,春水堂因掛牌時間較晚無16年中報數據,因此采用2015年報數據,其他三家公司均采用2016年中報數據。

經營狀況上,全行業虧損幅度同比上年度在縮小,桃花塢基本上保持盈虧平衡。另外,他趣在接受讀懂君調研時也明確表示,隨著體系成型,市場推廣、倉儲費用、研發費用以及一次性支出減少,公司已經在10-11月實現盈虧平衡。

春叔(春水堂創始人藺德剛)也曾經對外表示:“預計走過研發初期,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收支平衡,今年實現盈利”。

愛侶健康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控制得法,再加上2015年度存貨減值計提完畢,虧損大幅縮窄。

當然,對於渠道商來說,觀察營收指標可能更為合適,因為移動端市場的崛起,他趣和桃花塢過去兩年成長不錯,具體見下表。

5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讀懂君尤其提醒投資者關註社區的價值。

社區在流量的質量上優於第三方平臺,體現在流量的精準性和粘性,目前他趣註冊用戶達到2000多萬,dau30萬。桃花塢註冊用戶達到900多萬,dau15萬。

在傳播力上,情趣社區的價值也是可以證明的。3個月內百度搜索指數的整體趨勢(包括PC端和移動端),排名先後分別是:他趣、桃花塢、春水堂、醉清風和愛侶健康。前兩名就是他趣和桃花塢這兩家擁有情趣社區板塊的公司。

6

情趣社區這一塊,他趣走在了前面,接下來就看社區與電商銷售怎麽形成良性互動。據他趣創始人黃天財透露,情趣社區這一塊能夠單獨盈利,2017年情趣社區的廣告、直播凈收入能達到2000萬元。

但是,有兩點必須要提醒投資者:社交是社交、電商是電商,他趣的社交版塊實現收入甚至實現盈利都有可能,但電商業務有其自身邏輯,他趣的電商業務仍有相當長路要走;另外,情趣社交這件事,有政策風險,這個事情投資者也必須關註。

另一條路:進軍智能硬件

每家公司的競爭策略在走向差異化。

上文已經明確說明低端產品對市場的影響,業界將智能硬件作為突破口,比如春水堂。

讀懂君為大家整理了2014年之後出現的一批情趣用品智能硬件公司,如下圖所示。

6

春水堂由電商渠道切入自主研發智能健康產品,推出了火槍手振動棒、ihole、iball等產品;愛侶健康更是通過收購國外品牌,利用海外品牌及其研發能力進入智能產品領域,可惜,首戰失利。

實際上,桃花塢也很看重這塊市場。桃花塢今後發展的戰略是將新三板掛牌公司打造為資金平臺,成立產業基金孵化智能硬件產品。投資智能健康產品,以產品為爆點打造自己的品牌,對桃花塢來說,資本運作以及投資眼光將尤為重要。

智能硬件產品和電商、社交、代工生產都不是一回事,所以對上面3家公司來說,挑戰不小;當然,一旦成功,也是巨大的機會。

情趣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73

悄然膨脹的場外私募債,野蠻生長挑戰監管智慧

“僑興債”違約風波還在持續發酵。

盡管已有浙商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先行賠付部分違約債務,但後續到期產品的賠付,卻因各方都執免責說辭而再度陷入僵局。“僑興債”並不是首個違約的場外私募債產品,但卻將當下場外私募債現狀、發行機制隱患暴露得一覽無遺。

由於缺乏國家層面的法律及政策規範和監管,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參與私募債的監管邊界和業務定義都很模糊,各地股交中心均以各省市政府政策文件、交易中心自行制定的業務指引為準則。在備案審核的發行機制下,各地標準並不統一、風控力度更層次不齊,亂象叢生。部分股交中心甚至以“不做實質審核、募集資金使用監管較松”作為產品優勢進行宣傳;非公開發行和單期私募債投資者不超過200人的紅線,也頻被僭越。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股交中心人士和律師呼籲,解決場外私募債亂象,需要監管頂層設計的推動;同時,各地股交中心也應提高服務和責任意識,加強風險控制。

私募債違約索賠無主:誰來擔責?

“債務一旦出現違約,作為債權人首先要向債務人、擔保人的責任。對於交易所、中介機構、承銷商等參與方的追責,要著眼於是否按照法律要求盡職。如果出現不盡職的情況,要進一步看失職的行為與最後違約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從而判斷是否需要擔責。”曾從事過私募債發行和相關訴訟代理的浙江某律所律師王春艷(化名)向記者介紹。

但並非所有違約的處理機制,都如此簡單。以“僑興債”為例,債務人無力償債、擔保函真假難斷,這讓兌付陷入了僵局。而市場與投資者也開始回頭追溯,究竟誰要為這起無主的債務買單。這其中,對於區域股交中心是否合規、盡職的爭論開始激烈起來。有市場觀點就指出,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下稱“粵交所”)在僑興債的募集說明書、募集資金使用、信息及時披露等均未盡職。

然而,粵交所目前並未公開對此次違約事件做表態。其官網對於私募債的介紹則稱,“本交易中心充分發揮市場平臺作用,提供私募債券發行、轉讓、信息披露等服務,並幫助企業協調落實發行承銷、擔保增信等工作。事實上,這可視為粵交所的“免責聲明”。而類似的條款,在各地股交中心私募債業務說明中均有出現。

長三角某股權交易中心高管李海平(化名)對此表示,目前區域股交中心發行私募債均采用備案制;從職能來說,股交中心的“盡職”就是確認私募債產品備案資料是否齊全,對產品風險和違約賠付均不負有責任。

但嚴峻的是,僅僅“備案材料齊全”,遠遠不能覆蓋私募債產品的風險。李海平就直言,就當前場外私募債的風險控制和審查流程來看,二者是倒置、錯位的。

“從股交中心當前業務的審查流程來看,較為嚴格的是掛牌業務、其次是股權融資、最後是私募債。場外私募債目前幾乎是純備案制,能夠督導募集資金使用的股交中心都不多。但從產品的風險來看,場外私募債的風險才是最大的,這主要是由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自身資質決定的固有風險。如果股交中心自己不加強對私募債的風控,這種倒置非常容易會出大問題。”李海平強調。

亂象叢生:違規違約暗潮湧動

關於場外私募債的亂象,不止當前已發生的債務違約。

從市場整體情況來看,由於缺乏統一的規則制定,各地股交中心的風控力度參差不齊。如私募債是否需要擔保、提供何種類型擔保、發行後是否設置督導機構、合格投資者門檻、私募債認購起點、發行主體資質等,各地標準不一。

以私募債合格投資者門檻情況來看,據第一財經的不完全統計對比,北京股交中心接受機構投資者和金融資產總額不低於300萬個人投資者,上股交中心在2015年7月起已不接受個人投資者參與私募債認購和轉讓。而浙江股交中心、齊魯股交中心均接受機構投資者,以及各類金融資產分別不低於30萬元、2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再以產品認購點來看,前海股交中心為50萬元、上股交中心為100萬,齊魯股交中心和浙江股交中心的部分產品認購點為5萬。

得註意的是,當前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普遍承有盈利壓力,掛牌等業務營收不能支撐自身運營,股權融資業務對市場流動性有很高要求,掛牌企業因融不到資而拖延掛牌服務費的情況極為常見。相對而言,私募債是模式簡單且周期較快的業務,股交中心依靠服務費和托管費等能夠較快實現盈利;這也是各地都在開展私募債業務的主要原因。

更有交易所直接在“盡職”的規則和邊界上做起了文章。如齊魯股交中心就在產品優勢中強調,“齊魯股交中心對企業私募債券進行材料完備性審核,不做實質審核;資金用途靈活,中心不對企業私募債券募集資金進行明確約定,資金使用的監管較松。”

違規操作在場外私募債發行中也屢屢發生。

無論是此前曾推出的滬深交易所的中小私募債試點辦法,還是當前各地股交中心的私募債業務指引,有兩條監管紅線從未改變。一個是發行人應以非公開的方式、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私募債券;這意味著,公開勸誘、公開宣傳、廣告等形式均系違規;另一方面,在穿透監管下,每期私募債券的投資者合計不得超過200人。

但在互聯網傳播崛起和業務發展的驅動,在監管邊界模糊的背景下,這兩條紅線頻被僭越。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齊魯股交中心、前海股交中心、天津股交中心、浙江股交中心、重慶股交中心、北京股交中心、中原股交中心等在內,多家地方股權中心均設有互聯網在線投融資平臺或官網板塊;私募債產品有被公開展示、並接受交易和轉讓。此外,以“僑興債”為代表的部分場外私募債產品,均系區域股交中心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而成;這些發行方式,無不挑戰著“非公開發行”的紅線。

李海平還透露,代持、合夥企業不穿透等現象,在當前場外私募債中也不難見;部分私募債產品體量較大,將明顯超過每期私募債券投資者不得超過200人的限制時,部分產品還會以分期的形式打散後發行。

據某股交中心內部人士介紹,部分場外私募債產品被包裝成理財產品,進入線下的民間銷售網絡;通過勸誘、路演、宣講等形式進行銷售和傳播。這種發行渠道,使得私募債變相公開發行,且發行中介的費用極高。“一些利率在8%到12%的私募債產品,轉到邊遠地區的投資人手上只剩下5至6個點的收益了,中介可以吃掉一半的利潤。投資人也根本看不到最初始的合同協議,而產品最終投資人也根本無法穿透。”

當一系列隱秘而瑣碎的違規行為聚集起來時,違約風險就在快速提升。

上海股交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雲峰此前就向第一財經表示,各地股交市場多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成立並開展私募債業務,按照1至3年的產品期限推測,場外私募債從去年開始就進入密集兌付期。其預計,類似“僑興債”的違約事件在今年依然會陸續爆發。

在僑興集團的流水線上操作的工人

律師王春艷還透露,在近兩年實體經濟不景氣之時,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愈加嚴峻。民間借貸途徑增多,為保證順利融資,在某些地域內企業互保的情況非常瘋狂,“我就見過企業是因為替其他企業擔保而被拖垮的案例。”同時,這也增加了中介機構前期盡調和審核工作的難度,並增添了影響發債企業還款能力的不確定因素。

值得註意的是,私募債違約風險已不僅限於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新三板私募債亦采用備案制,自去年起已現多起違約事件,包括首例中成新星“12中成債”、華協農業“515013私募債”等已先後爆出違約。風控與審核倒置,整個場外私募債的違約潮或已加速來到。

監管缺失:場外私募債“無名分”的尷尬

追問與調查之下,呈現出的是各地市場、市場各主體對金融創新尺度、金融監管邊界的不同理解。而擺在場外私募債面前的,則是一道“法無禁止即可為”和“法無授權即禁止”的無解爭論。這種尷尬而棘手的局面,與監管頂層設計的缺失不無關系。更有業內人士直言,最擔心的就是部分違規操作催生信用風險事件,最終葬送了這塊業務,“不能風險越大越逃避審核、問題大了就直接被關掉”。

2012年時證監會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非上市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時,本意是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難的問題。在當年滬深交易所的中小企業私募債正式推出時,證監會並未明確禁止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參與該業務。此外,證監會和證券業協會先後發文,允許和規範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掛牌、私募債等業務。在當時,這也被行業視為區域股交中心開展私募債券業務的指引。於是,2012年至2014年期間多家區域股交中心成立運行,私募債產品也多在期間發行。

但在2015年,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並分別廢止了此前的《試點辦法》,也不再對中小企業私募債券進行發行前備案。證券業協會同時廢止了證券公司開展私募債承銷的試點辦法。此後,中小企業私募債基本都下沈到場外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進行備案發行。

截至目前,證監會尚未發布有關區域股權市場私募債的相關規定,也未有其他國家層面規定出臺。

“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由當地金融辦管理,證監會對各地方的區域股權交易中心並沒有管轄權,只能發監管函。原本應該統一管理的債券,在現行監管條件下,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發行的‘私募債’就成了法外之地。”陜西明樂律所高級合夥人齊精智稱。

齊精智告訴第一財經,從發行場所、投資主體適當性、發行債券是否強制評級和擔保等條件對比,當前區域股交中心當前發行的私募債並不同於此前滬深交易所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其強調,要解決當前該業務領域的亂象、避免更大規模的違約來襲,需要從國家法律層面對證券、私募債等定義進行完善和明確,才便於下一步的治理規範工作。

李海平對此表示,私募債最初推出時,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有著重要意義,但金融產品的發展需要建立在統一的監管和規則指導、以及充分的市場競爭之下,否則極不利於風險控制。而這一問題,或不僅限於場外私募債產品,整個區域股交市場的發展也同樣面臨著挑戰和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74

網絡直播告別野蠻生長時代 | 天天新語

網絡直播平臺正加速洗牌。

日前,宣亞國際(300612.SZ)發布公告,將收購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映客的運營主體)不少於50%股權,具體交易金額未披露。目前,宣亞國際市值72億。

在過去兩年的直播風口下,映客已經完成多輪融資。2015年11月,映客獲得賽富基金、金沙江創投、紫輝創投等1000萬元A輪融資。2016年初,映客獲得昆侖萬維領投的8000萬元A+輪融資。2016年9月,昆侖萬維發布公告,將其持有的映客3%股份以2.1億出售給嘉興光信九號投資合夥企業。據此估算,映客當時的估值約為70億。

直播平臺的快速崛起最初依靠的是一些網紅女的色情直播、以及一些遊走在法律道德邊緣的“搏出位”直播。目前,直播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粉絲打賞,主播與平臺按比例分成。為了營造火爆氛圍,不少平臺不惜自掏腰包刷禮物、買流量、制造虛假繁榮,欺騙用戶及投資人。

 

隨著監管加強,內容吸引力下滑,缺乏好的變現模式的直播行業運營將越來越困難,不少平臺甚至陷入欠薪醜聞甚至倒閉。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包括愛鬧直播、網聚直播、趣直播等十幾個平臺無法登錄或宣布關閉。

映客目前面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公開資料顯示,鬥魚和龍珠直播背靠資本方騰訊;虎牙直播的前身是YY直播,其背後是歡聚時代以及“雷軍系”;花椒直播由奇虎360直投;熊貓TV由王思聰組建;一直播E輪融資由新浪微博領投。

借助資本的力量,直播平臺競相砸錢,為了吸引優質主播,直播平臺不惜重金挖人,瘋狂之後,在監管大棒落下那刻,直播行業終於嘗到惡果。

如今,對於直播平臺來說,流量顯得尤為重要。映客曾經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強大的融資能力,成為直播領域的第一名。然而,直播平臺流量上升與下降的速度同樣快,用戶留存率極低,如果沒有持續獲取眼球的能力,流量急速下降幾乎是必然的。從百度指數來看,近30天內,映客的整體搜索指數以及移動搜索指數均處於下降趨勢。

直播行業流量下滑是必然,隨著大量色情、搏出位內容消失後,一批原有的用戶必將大量流失,要讓流量繼續上升,必須有健康、符合法律法規、同時又能吸引用戶的內容來替代,而這顯然需要一段時間。

此外,隨著行業步入寒冬,直播業的融資案例也在大幅下滑。映客的被收購,大量直播平臺倒閉、欠薪也印證了直播行業資金告急。此前,映客CEO奉佑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映客每個月的成本在1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在廣告投放上,映客也是從不手軟。去年六月起,映客在央視頻道、影院、戶外燈箱都有鋪設廣告。而今年開始,映客市場投放的力度銳減。很顯然,資本早已聞風而逃,不願繼續往網絡直播這個無底洞砸錢了。

經歷資本湧入、監管政策落地等一系列事件後,國內網絡直播行業告別野蠻生長時代,洗牌大幕已經開啟,可以預見,還將有一大批直播公司陷入運營困境,被收購甚至倒閉,暴風雨才剛開始。如何迅速尋找好的替代內容,做好直播服務體驗,尋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度過寒冬,是直播公司亟需思考的事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87

醜聞、幫派、創始人被無限期休假:Uber野蠻生長之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5/163629.shtml

醜聞、幫派、創始人被無限期休假:Uber野蠻生長之痛
棱鏡 棱鏡

醜聞、幫派、創始人被無限期休假:Uber野蠻生長之痛

Uber,從創立之初,就是一家“野蠻生長”的公司。

來源 | 棱鏡(ID:lengjing_qqfinance)

 作者 | 王丹薇

Uber,從創立之初,就是一家“野蠻生長”的公司。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打車服務,在北美以及全球“攻城略地”,真正讓普通人接受共享經濟模式。與此同時,這家公司發展送餐服務,研發無人車等,擴展新邊疆。

21

創始人TravisKalanick(下簡稱TK)在Uber堪稱精神領袖,在外部則經常被冠以挑戰傳統行業的顛覆者形象。

然而,一直領銜Pre-IPO(上市前獨角獸)陣營的Uber,自2017年開始,就麻煩不斷。因為似乎支持了特朗普的“穆斯林禁令“,幾萬美國用戶在#DeleteUber(刪掉Uber)運動的號召下將它卸載。

Uber舊金山總部一位女程序員將公司內部縱容性騷擾的文化公之於眾,更將這家公司推到了風口浪尖。此後關於這家公司的行政醜聞、內部拉幫結派等消息接踵而至。2月以來,幾乎每周都能在主流媒體的頭條上看到這家公司的負面。

這半年來,Uber高管離職,被開接二連三發生,Uber已經是一家沒有COO、CFO等諸多重要崗位的公司。而本周一,TK的親信,Uber二把手首席商務官(ChiefBusinessOfficer)EmilMichael離職後,本周二,創始人兼CEOTK也確認將暫時離開公司一段時間。

Twitter上有網友開玩笑稱,Uber沒了所有的高管,堪稱一家真正的“無人駕駛”公司。

上個月,TK的母親在一次遊船事故中意外身亡,其父親也受重傷。雖然TK在周二下午發出的全員信中,將家庭的變故作為暫別公司的主要原因,但誰都知道,這與Uber的窘境息息相關。全員信中,TK立下誓言,將以“2.0版本的全新姿態回到公司。”

騰訊財經走訪了Uber辦公室,並與Uber舊金山總部和紐約辦公室的員工交談,他們中間,有些人對公司發生的一切三緘其口,避之不及,有些人對高管層頻繁換人不以為意,有些人對失去了精神領袖的Uber何去何從頗為擔心,也有人提出了疑問,“為什麽一群牛人,把Uber帶入到這種境地。”

和其它爆炸式增長的公司一樣,Uber也面臨著各個環節跟不上發展速度的問題。比如,TK的鬥士形象對促進公司早期發展功不可沒,但對於一家估值過600億美元的公司,TK的行俠仗義,卻成了公司的掣肘,各大主流媒體甚至為之貼上“生硬粗暴”的標簽。

今日TK的離開,無疑是Uber的重要轉折點,正像其投資人FreadaKleinKapor所說,Uber將自己帶進深淵,現在這家公司必須說,我們真的意識到問題了,我們也真的想走出深淵,“這個過程不會短,也不簡單,但是拯救Uber是可行的。”

Uber每日運營照舊

TK離開公司的前一天,騰訊財經造訪Uber北美某辦公室時看到一切如常。這家公司在過去半年經歷了太多坎坷,然而對於在一線發展業務的員工來說,公司高層的動蕩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日常工作。

6

Uber曾經是資本的寵兒,最頂尖程序員的向往之地,TK在早期接受采訪時曾說,在一次融資活動上,他只是介紹了下公司的情況,投資人就遞來了支票。

一位持有Uber股票的投資人對騰訊財經說,今年受到負面消息的影響,該公司股票被市場看跌,在私人股票交易市場中,Uber的價格跌了15%左右。

毋庸置疑,Uber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有多位兩三年前加入公司的程序員對騰訊財經表示,當時是降薪降職跳槽到Uber。而現在,Uber遇到“人才荒”。一位Uber的中層領導對騰訊財經稱,從去年年底起,就想把自己帶的組擴大,半年過去,離原來的目標還差得挺遠。

“我沒有因為招人難而降低標準,Uber的在職員工水平挺高”,這位中層領導對騰訊財經說,“雖然這半年的負面新聞會導致一部分人離開,但是總體來看,Uber離職率在正常範圍內,甚至比其它科技公司低。”

騰訊財經獲悉,周二Uber對員工表示,將會增加福利,比如員工可以更多的在家辦公,“也算是一種穩定軍心。”

在日常運營層面,多個業務部門此前也被TK授權全權自主運營,因此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公司發展過快之痛

TK是Uber的靈魂人物。一位Uber員工對騰訊財經表示,雖然在具體業務上,TK不插手,但是在公司中,TK的地位不可取代。

但是雖然TK是連續創業者,其上家成功退出的公司只有八個員工。從2009年,TK和兩位朋友創立Uber至今,短短8年間,Uber長成了一家擁有1萬4000員工的巨無霸。

創業初期的Uber極有凝聚力,TK在員工心中的形象是仗義,有魄力的領導。Uber二號員工RyanMcKillen回憶,在2012年時,有一次自己連續工作了48小時,十分疲憊,出了舊金山的辦公室,直接打了輛Uber去車程7個小時之外的拉斯維加斯放松,那次高達4000美元的Uber車費自然是記在公司賬上。

TK對類似事件給予了很大的寬容,而在團隊中,對彼此的問題也直言不諱。就在擁有上萬人員工後,Uber總部照常每周例會,各辦公室同時遠程接入參與,並留有30分鐘時間給全體員工提問。

一位Uber員工對騰訊財經說,曾經有人和領導層意見相左,直接提問TK為什麽不讓出CEO的位置,也有人在媒體爆料TK曾帶一幫高管在韓國逛酒吧、找酒陪時,實名提問此事的來龍去脈。

和其它公司不同的是,Uber的公司架構十分分散,其在舊金山總部的員工只有2000人,其余的分散在其它城市,辦公室多,員工多,而一度,面對幾千人的公司,人事部上上下下只有2個HR在管理。

在公司擴張中,40%的Uber領導崗位的人是第一次當經理以上職務,這些全球水平最高的程序員在第一次擔任管理崗位的時候,都需要自我調整。

“領導團隊和完成編程任務不同,還需要體察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態,協調內部矛盾,這都是這些程序員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某在領導崗位的Uber員工對騰訊財經說,“這對TK也是個巨大的挑戰。”

Uber的高管層中曾經有不少TK的朋友,“其中一些人在Uber的口碑並不好,能力先不說,有些高管在公司拉幫結派,令其他人很反感”,一位Uber員工對騰訊財經說。

而那些和TK沒有私人關系的高管也上行下效,“從來沒有哪家矽谷公司像Uber一樣有這麽多越南人,因為我們有一個越南裔的CTO”,一位員工對騰訊財經表示。雖然這種評論不免偏頗,但類似想法在Uber是真實存在的。

Uber的未來

本周一,Uber高級顧問,前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2009年成功連任時的競選團隊經理BradleyTusk寫道,重置鍵終於開啟了。

霸氣

多為投資人對騰訊財經表示,Uber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矽谷發展速度過快的公司都經歷過的,只是Uber問題爆發的方式比較極端,“但這總比在上市之後在出問題好”,一位投資人稱,“現在的情況反而可能促使Uber加快上市進度,因為投資人不會袖手旁觀。”

Uber在走出泥潭,並在資本市場上尋得一個好價錢,需要很大的改變。首先,這家公司要把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它畢竟顛覆式的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對傳統行業帶來巨大震動。

自2011年進入紐約市以來,Uber和出租車就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當年,紐約市出租車管理協會(TaxiandLimousineCommission,簡稱“TLC”)還對紐約出租車執照買賣市場信心滿滿。而Uber的發展速度令人瞠目結舌,紐約出租車的牌照價格從2014年夏天的100萬美元,跳水到2015年夏的69萬美元。TLC的主管AllanFromberg對騰訊財經說,很多我以前根本想不到的事情,都在接連發生,Uber不但改造了出租車行業,也改變了我們這些監管機構。

實際上,在Uber體量變大後,公司已經開始註意自己的言行。它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出租車行業的顛覆者。AllanFromberg對騰訊財經表示,TLC和Uber聯合調查的數據顯示,Uber進入紐約出租車市場後,紐約市整體的乘車率增加,也就是說紐約原來的出租車市場尚未飽和,Uber並非搶了全職出租車司機的生意,而是和出則車一起把蛋糕做大。

51

第二,在業務之外,Uber需要以一個大公司的思維方式調整架構和公司文化。海投資本創始人王金龍對騰訊財經表示,Uber的主營業務在行業中仍處於領先地位,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更加註意公司文化的建設,合規問題以及和保險公司等業務關聯機構的關系。

第三,處理好TK的出走和回歸至關重要。騰訊財經獲悉,TK的離開是上周日Uber董事會的決定,在一些人眼中,讓其離開公司並不是明智之舉。

Uber現在急需找一位有管理經驗和人脈的COO,而據消息人士的說法,COO人選不乏候選人,但這位COO需要可以和TK有良好的工作關系,就像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和COOSherylSandberg一樣,“這樣看來,讓TK離開公司一段時間,處理公司的問題,並不是最佳的選擇。”

Uber 未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185

互聯網醫療兩大核心辦法將年底前出臺 約束“野蠻生長”

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等規範“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政策文件在2018年底前出臺。

《通知》還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進一步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2020年底前推動遠程醫療服務覆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

2017年的5月份,市場上曾流傳出一份由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下稱“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征求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關於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以下簡稱《辦法》)。而國務院14日出臺的這份《通知》意味著,沈寂了一年多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將加快出臺。

目前距離全年結束還有4個半月時間,但外界至今還未看到面向全社會的公開征求意見稿。最終的文件內容與之前市場流傳的版本是否相同值得關註。

此前的《辦法》曾強調,凡《辦法》發布前設置審批的互聯網診療的相關業務公司,應當在本《辦法》發布後15日內予以撤銷,並按照本《辦法》規定重新對其互聯網診療活動實施管理。

這一條在當時曾引發業內討論。很多法律界人士看來,健康行業應該在其“野蠻生長”之前就有法律約束,因為該行業直接關系到生命。

當時,互聯網+健康模式已在市場備受追捧。根據公開數據,從2011年~2016年,有533家互聯網醫療企業總計獲得了33.21億美元的投資,平均每家企業的融資額約為623萬美元。

所以,當一些投資人士看到《辦法》所征求意見的內容時,感覺幾乎不能接受。一位投資了多個互聯網醫療項目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這個文件太嚴厲,中國的互聯網醫療還處於早期階段,非常脆弱,應該讓它‘野蠻式’生長”。

但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則強調,“將出臺的這個《辦法》是國家衛生行政監管部門及時出手監管的一個措施。目前中國對互聯網醫療的監管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基本上可以說是監管為零。而醫療又事關生命健康,若等到出現‘血的教訓’時再來監管就晚了。”

去年《辦法》還有幾條征求意見的內容受到市場關註。一個是第二條:“互聯網診療就是利用互聯網網技術,為患者和公眾提供疾病診斷、治療方案、處方等服務的行為。” 以及第四條:“允許開展的互聯網診療活動僅限於醫療機構間的遠程醫療服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慢性病簽約服務。不得開展其他形式的互聯網診療活動”。還有附則的第三十七條,“本規定發布前設置審批的互聯網醫院、雲醫院、網絡醫院等,設置審批的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本辦法發布後15日內予以撤銷,並按照本規定重新對其互聯網診療活動實施管理”。

“盡管此前互聯網醫療的概念火熱,但是關於什麽是互聯網醫療,基本上是‘見仁見智’。現有的法律法規並沒有一個權威明確的概念。尤其在面對互聯網醫療糾紛時,法律主體責任界定不清的問題凸顯。目前‘輕問診’、‘在線咨詢’等類型的服務基本不符合規定要求。從市場的角度來說,互聯網醫療因為沒有正式的管理規範,一路的成長歷程都是毀譽參半,互聯網醫院質量管控一直沒有一個定論,亟待規範”,有醫療界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原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醫療領域專家廖新波在對第一財經陳述互聯網醫療時稱,“要規範的不僅僅是網絡醫療行為,所有與醫療有關的網絡產品均需得到規範。現在不規範,將來麻煩事就多。如果出現這麽久才規範,造成的負面影響與損失是巨大的。”

據媒體報道,7月31日,在“廣東互聯網+醫療健康”峰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主任王斐曾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未來發展做政策解讀。據王斐介紹,目前,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正在制定《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三個配套文件。待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和互聯網醫院相關標準發布之後,所有目前現有的互聯網醫院將被要求按照新出臺的標準重新申請設置;現有實體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只需要做醫療機構服務方式變更註冊。

早在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對當前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做了分類,一類涉及到了診斷和治療,這是醫療核心業務,其標誌性內容是開具處方;另一類則是利用互聯網工具,對患者、醫務人員進行輔助和支持的服務,包括預約掛號、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遠程監測等非核心醫療服務。

據王斐在峰會上介紹,對於核心互聯網醫療業務,一是醫療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聯網醫療(即遠程醫療),國家衛健委制定了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遠程醫療服務是本機構註冊的護士、醫師等醫務人員提供的服務。二是對新業態的部分又做了區分。其中,醫療機構使用本機構人員開展的互聯網診療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按照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對其設置相應的準入和監管要求。實體醫療機構即現有醫療機構如果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只需要做醫療機構服務方式的變更註冊。第三,對互聯網醫院這種全新業態,國家衛健委制定了互聯網醫院的基本標準。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78

豆瓣:自然生长的“慢公司”

1 : GS(14)@2010-10-17 13:00:2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13/156090.html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豆瓣。
  对普罗大众来说,它是交流生活常识的百宝箱;对于阅读、音乐和影视的爱好者来说,它是汲取与分享的沙龙;对文艺青年来说,它甚至是点燃激情的网络圣地。
  很多时候,用户心中的豆瓣既不是公司,也不像产品——因为从2005年创立到现在,豆瓣网一点也不像典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那样喧闹,似乎没热过也没冷过,发展得没快过也没慢过。就这样看似不温不火,却以缓慢而持续的速度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家低调但强大的公司。
  5年多的时间,豆瓣积攒了4500万活跃用户,虽比不上人人网、开心网的庞大用户数量,但豆瓣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之大,早已在图书、影视和音乐圈中达成共识。并且,由于这4500万人群的“范儿”很接近,真正有“人群”的味道,所以越来越多的线下实体正在尝试和豆瓣进行更深度的合作。比如,当麦当劳第一次决定把餐盘纸作为媒介与其他品牌合作时,豆瓣就吃上了这个“螃蟹”。
  豆瓣是家“慢公司”。在“复制一个模式,找到钱,然后烧钱冲流量,之后再融资,最后或上市或被并购或被更大家伙干掉”的中国互联网领域,无数风光的成功故事中,速度从来都是成败的关键。只有豆瓣,俨然成了国内互联网成千上万只兔子中,一只安静独行的乌龟。它没有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国标杆,没有环环相扣的资本跃进,即便在产品和发展速度上,当其他人大干快上、渴望引爆流行的时候,它却坚持做“细细雕琢一个新玩意儿,然后捧在手里等待它自然生长”的“田园诗”。
  或许,豆瓣的意义就是在于让中国互联网保留了一种少见但也最了不起的模式──通过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绝对专注和持续改进,也能长出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自然生长
  豆瓣现在的办公室位于一座层高4.8米的厂房式建筑中,前苏式框架结构不仅采光和通风极佳,而且为大小开间的自由布局留出空间,似乎暗示豆瓣的工具主义肌理。进门左侧是一张宽大到给人安全感的吧台,令人想起雕刻时光咖啡馆,这个设计给整体环境营造出一种夹带着咖啡因和极客气质的精英文化氛围。据说作为团队文化的一种体现,豆瓣的每台服务器每个开发项目都被取了一个《指环王》里的角色名字。
  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人文和生活化的豆瓣,在内部其实依然保持这种气质。而且就像这种环境营造出的氛围一样,豆瓣的所有产品给用户的感觉都是功能简单易用,又潜藏一点聪明劲儿的。最近推出的豆瓣小站,之所以能获得首批使用者的争相试用与热议,可能也源于豆瓣的这种魔力。
  所谓豆瓣小站,就是用户可以经营一个小店铺、一个品牌或者组织,抑或是个人才艺的展示,也可以建立一个兴趣圈子。具体而言,它是一个长得像豆瓣的Mini Site,但整合了论坛、相册、投票、日记、我说等各类已有却分散的功能,并最多可以包含6个页面的站点。
  而更令用户着迷的是页面格局的自定义,你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页面背景,自行划分的功能分区。它比小组更多元,比主办方更灵活,比音乐人更丰富。豆瓣的创始人和CEO阿北对豆瓣小站这个产品的功能描述是:基本且强大。
  “我们并不是想通过小站来改变豆瓣,而是小站顺应了豆瓣正在发生的变化。”阿北一直笃信产品的自然生长。今天,豆瓣的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生活化,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比例也在增大。但现实是,这些信息的承载仍主要依赖小组和个人日志这两种形态,相比较之下,书籍、电影、音乐这三大类内容不但已经独立拆分,而且还有针对性很强的主办方和音乐人页面进行支持。而生活类内容的特点就是多姿多彩,吃穿住行无所不包,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用简单的一张海报配上活动介绍就能体现的。
  所以,当用户每天登录后,不再是奔着书评、影评、乐评而来,而是为了看哪里有好看、好玩的。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为“为生活提供发现”的豆瓣,越发需要提供给用户更多元的工具去表达,以顺应豆瓣自身用户群和他们在豆瓣上讨论的内容所发生的变化。
      对于小站,阿北说公测是没有时限的,要“测到满意为止”才会最后公布。因为豆瓣需要自然的使用数据积累,以及用户对于新产品的自然接受。这种自然生长的功能和产品开发模式,很可能源于豆瓣从一个小功能长成一个大社区的历史发展轨迹。比如豆瓣最初并没有用户上传书目的功能,但用户抱怨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于是阿北一个人以超强的执行能力,一个月就推出了上传书目功能。而豆瓣后来推出的二手书(碟)交易功能也是如此。由于交换易物的小组接二连三地出现,所以豆瓣干脆在每一种图书、电影、唱片的页面都增加了类似“我有一本闲着,可以转让”的链接,以方便二手交易。
  豆瓣就是用这种跟着用户需求“边跑边修正”的方式,逐渐丰富网站功能和产品外延,也让用户自己去“惊喜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些新改变。正是这种自然生长,让豆瓣从一个人开发的小功能,变成了今天拥有4500万用户的大社区。
  而小站今天的状况,就如同豆瓣历史发展的缩影。它就那么静静地存在着,没有推荐使用,没有让用户争取邀请码。你知道更好,如果不知的话,就等待你发现它的那一天吧。
  还会很慢,但不再埋头
  阿北酷爱苹果公司产品,从创业时白漆都用到开裂的MacBook,到现在办公室里用的21英寸iMac,以及几乎不离手的iPad,阿北是典型重症“果粉”一枚。而放眼整个办公室,使用MacBook办公的员工也不在少数。阿北笑称豆瓣的企业文化和苹果极其相似——伟大的产品总有些共性。
  豆瓣是“酷”的。因为它充分尊重个性,让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你并不是一把写作的好手,也可以为某张专辑或某部电影贴个标签,打个分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没有特约作者,没有网络编辑,没有滚动的时政要闻或是新闻首页,最重要的是个性化的自我。
  豆瓣又是大众的。从成立那天起,阿北就希望豆瓣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能够使用的。豆瓣希望每个人在此都能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无论是关于精神层面的满足还是物质方面的享受。豆瓣不排斥任何一类人,“豆瓣是很多元化的,甚至它的用户定位和本身的内容定位都没有一个明晰的界定,完全取决于现在拥有什么样的用户。”阿北如此解释道。
  豆瓣想做成如iPhone一般的产品——虽然泛滥到成为欧美随处可见的“街机”,却仍不改人们对它“酷”的印象。阿北曾在日记中兴奋地记录过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写的顾客体验至上的信;豆瓣办公室家具选自宜家;豆瓣团队崇尚谷歌和苹果……要知道这些品牌无一例外都已经是这个星球上的大众时尚品牌。豆瓣希望能像这些品牌一样,将大众与时尚结合,让早期用户和新进入的更多主流人群各得其所,并确保豆瓣的风格不变。
  要从优秀的产品走到真正卓越的产品,用阿北的话说,“豆瓣这壶水,其实还差那么一两度就烧开了”。这一两度的能量从哪里来?显然,一个不能获得商务上的成功进而支持自己持续发展的产品,就谈不上是卓越的产品。
  阿北从来不认为豆瓣面对的是小众市场。每年几十万种图书的出版,上千部电影的生产,其背后所带动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时下文化创意产业越发红火,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产业链的上游制作环节,还是下游的流通渠道,都已经进入群雄逐鹿的白热化阶段。
  最近一两年,服务生活文化消费的网站也在迅速涌现,豆瓣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淘宝、京东、卓越亚马逊等大型电子商务都在自建或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打造自己的导购社区和用户评价系统;腾讯、百度等肯定会利用自身的用户、流量以及大把钞票砸向社区和电子商务。而美团、糯米等团购网站能把电影票卖到一天十几万张,也让无数电商眼红。
 面对几大平台攻城略地,不断向中间地带侵略与加压,阿北坦言:“这个行业的变化其实由来已久,不过现在越来越突显,豆瓣也不能不管、不顾。” 豆瓣需要从那只埋头看路的乌龟,变成警觉的、时刻抬头观察兔子动向的乌龟了。“豆瓣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产品正在进入更主流的用户群,而能让豆瓣一路走下去的关键还是内功,我理解为长久的核心能力。但一家成功公司的核心能力取决于团队的学习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阿北说。
  实际上,豆瓣的核心能力是从技术引擎开始的。阿北对豆瓣最初的设想是通过精准强大的算法为用户进行产品推荐。就像豆瓣电台,通过分析5年间积累的用户音乐偏好,设计出一套复杂的算法,选择为用户播放的歌曲。然而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内容更为生活化之后,阿北发现依靠机器完成的算法推荐远没有用户推荐的效果好,于是核心能力慢慢转化为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挖掘。随着用户量增长,每日请求量增加,网站承载大用户量使用的构架建设也成为内功。洪强宁作为首席构架师使得豆瓣成为国内代码界使用Python语言的一面旗帜。现在多产品线并行运营,快速推出新产品,Python支持的敏捷开发功不可没。
  现在,豆瓣已经长成了拥有4500万活跃用户的大社区,公司也开始慢慢发展自己的商业能力。比如豆瓣在十几、二十人的规模上发展了两三年时间,最近一两年才从20多人扩大到90多人。而其中除了产品运营人数增加,就是商务团队的扩大。
  豆瓣的成功在于从来没有逆潮流而动,总是顺势而为。阿北介绍“虽然我们一直习惯原来的用户和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未来也会在产品上加快一些。”但阿北所指的加速,是基于对互联网大势的判断,而非看着某些局部过热、每月都翻倍的生意而眼红。因为他觉得做商务与做产品一样,赚钱的事情也要顺势而行。
  以豆瓣稍带有商业化意味的购书单功能为例。阿北说这还真不是从商务角度设计的,而是用户在选择、发现、购买一系列流程中的一环。购书单的比价功能也并非如导购网站那样赤裸裸地商业化。其实豆瓣一直和电子商务领域保持着安全距离,帮助用户发现自己想要的,提供多种获得的渠道。按阿北的志趣,“这是豆瓣非常愿意帮忙的事情。” 但转向电子商务,却不是他愿意做的事情。
  最后,豆瓣很可能会变成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伴侣,一个民间的评级筛选系统,发挥着引导用户的功用。当然,结合豆瓣的数千万用户,这将是个电子商务领域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而豆瓣未来的业务发展也有着很多可能性。其用户从互有好感到彼此信任,让豆瓣在文化产品评价、比价之外,还可以衍生出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二手买卖到招聘信息、租房信息、购物信息,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能够在豆瓣得到实际有效的解决。甚至有用户反映,在豆瓣进行人员招聘比在垂直的招聘网站发布信息传播更广,成功率更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豆瓣实质上一直在帮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价值观、世界观的用户进行区隔,形成众多个性趋同的小圈子,并建立了信任。用阿北的话说,“服务靠谱,其实还是因为人靠谱”。
  显然,真正的社区平台,最终把以信息截流与聚合为立身之本的垂直中介类网站“拍在沙滩上”,并不是没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62

华谊兄弟生长记:有资格学学华纳兄弟了

1 : GS(14)@2010-10-17 13:04:09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15/156764.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