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理念大修正 小權
http://xueqiu.com/6413254712/29291225 在我投資體系裡,有幾點重要內容,一,堅持成長股投資,享受企業成長所帶來的溢價。二,股票賣出的原則,1,行業景氣度下降,2,企業競爭力衰退。3,價值高估。雖然我是03年開戶,期間也經歷過03到05年的熊市,但因為06年底離開股市,真正回來死13年初,剛好碰到13年起創業板啟動的大牛市,期間有幸享受了700點都1500點的行情,對估值兩字一直沒有更深刻體會。截止昨天,創業板從年初的1571一路飛瀉到昨天的1226,這次的深度調整也可以算為一個小熊市,於是我個人對價值兩字有了更深刻體會,在這裡要補充一點,就是基本面研究是根基,交易體系是手段,交易體系就是倉位控制,買賣點,對趨勢的把握,尤其更注重博弈策略。
過去相當長的時間,我一直在專注研究基本面,忽略了股票的博弈,但為什麼說基本面研究是基礎?因為長時間看,股價總圍繞企業經營價值上下波動,我們要尋找的是經營價值持續上升的企業,也就是所謂的成長股,穿越牛熊。但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因為信息,渠道,專業水準問題,往往市場走出來的牛股大家才知道其成長邏輯,才打上優秀兩字,譬如網宿,東寶,和佳,泰格等等。成長股投資,第一波段炒作往往是預期,包括行業,企業,炒上去之後就是業績邏輯證明,如果不及預期,就是偽命題,最終要打回原形,譬如飛利信。自去年操作至今,我個人買入的和佳股份,泰格醫藥,通化東寶,紅日藥業,京新藥業,網宿科技,光環新網,除東寶外,其餘都是大獲全勝,網宿在3月的時候腦袋發熱追高119買入,這筆投資最後也是虧損的,東寶也是在去年10月給推上神壇的時候買入,最終的結果也是虧損。故我本人對成長股的投資有更深刻的體會,凡是大漲幾倍,價值嚴重高估,捧上神話的股票大眾情人都謹慎接觸,因為此類股票往往都是在市場強烈情緒氣氛刺激下嚴重透支了未來至少2年的業績。從光環這點我更深有體會,當時節後買入幾次發文,無人看好,現在漲上去了,投資邏輯反而出來,這是什麼意思?!
但要在底部挖掘一個大牛股是何其困難,首先從心理講,幾乎每個交易者都是習慣右側交易,在底部買入一個股票,往往這個股的基本面還沒給市場認識,要克服心理的恐懼。這就是為什麼大漲之後的股票如果大跌,散戶會為之瘋狂拚命搶反彈,但事實是大漲後大跌的股票往往都很難短時間翻身,除非黑天鵝,這是因為經過前段大漲,成長股的行情預期已經走完,股票已經從黑馬洗成白馬,最好的情況就是長時間橫盤。如果沒有業績邏輯證明,這個股還要面臨雙殺風險。成長股投資,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業績增速放慢所帶來的殺價值。從博弈角度看,大漲之後的股票如果急忙跌,因為積累太多套牢盤,要拉升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為什麼有人說大跌後的股票跌幅越深,橫盤時間越長,日後的拉升將更猛,這是因為經過長時間橫盤,交易者成本趨向一致,股價拉升更容易。
未來我將更專注新股投資,按照10%優秀分子計算,將有60家走出類似康得新,聚龍股份,傑瑞股份這種行情的大牛股,如果說上半年是重建自己的交易體系,下半年重點精力將轉到對啟動個股的挖掘,包括行業啟動,企業基本面改善,但這種股票不及新股好做,因為要深刻剖析一個企業業績飛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故我認為未來幾年最大希望還是在新股。
今日簡單掃了眼,發現自己的粉絲數目不少,前期在投資言論這塊確實誤導大家,譬如光環,還有網宿,向部分朋友致以真誠歉意,確實忽略了系統風險,給勝利沖昏頭腦,犯了東寶的同樣錯誤。
牛眼投資法的理念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8.html 剛看完一本新書「牛眼投資法」,這本書一直都受曹仁超先生極力推薦,今天止凡終於把它看畢。書中花了很大篇幅討論不同投資策略的成績,當然有不少數據支持,亦與我一直讚成的價值投資思路很相似,也有不少篇章討論基金經理的問題。由於書中大部份概念都跟這裡平日討論很相似,今天讓我分享一些書中的其他有趣點子。 「牛眼投資法」有一個理念十分有道理,作者拿射殺鴨子的技巧來作比喻,指要射殺飛行中的鴨子時,槍口不應該瞄準鴨子本身,而是應該瞄準鴨子將會飛到的地方,視乎鴨子跟你的距離及飛行的速度作決定,向鴨子將會飛到的前方發射,子彈飛到時剛好鴨子飛到,這樣才會命中。否則的話,瞄準鴨子而發射,子彈只能射到鴨子的身後。 有關這個比喻,有點題外話想說說,我發現曹仁超先生在理解上有點錯誤,因為他的推介文中拿了同一個比喻,但就指射擊在地上的鴨子,要估計鴨子聽到槍聲時會逃走飛起的方向,而向這個方向開槍。這不是書中比喻的原意,這個比喻亦不太成立,因為子彈速度比聲音為快,要射在地上的鴨子,直接瞄準它就行了,因為鴨子中彈時仍不會聽到槍聲,不可能逃走。 這個比喻拿來說明什麼呢?是指正確的投資心態是應該捕捉股市的勢頭,而不應該只懷緬過往成功的資產就照單全收。這是不少投資專家所有的迷思,大部份投資專家的分析都是過往業績、過往經濟,分析大市是這樣,分析股票也是,分析基金亦然,但「往績不代表將來」這句話就沒多少人重視過。這本書花了不少文字說明往績如何不可靠,亦說明我們的投資專家們如何掉落這些往績的迷思之中。 除此之外,書中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發現,這是我以前未有的概念。這個發現是基於兩位研究員分別對價值股及成長股所做的分析,他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計算法則,再按法則選股,包括買入及做空,得到的結果有點啟示。 首先,Joseph Piotroski尋找價值股的簡單計算法 篩選準則(每項滿足得1分,否則得0分) 1. 資產收益率>0 2. 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0 3. 資產收益率的浮動>0 4. 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資產收益率 5. 長期負債的變化<0 6. 流動比率的變化>0 7. 如果公司在12個月內未發行股票就會進行再融資 8. 毛利的變化>0 9. 資金周轉率的變化>0 他買入那些評分不低於5的股票,賣出評分低於5的股票,發現組合的平均每年回報率接近10%。當中做多的一方回報率為10.6%,而做空的一方回報率為0.9%。 之後另一位研究員莫漢然對成長股設計準則 篩選準則(每項滿足得1分,否則得0分) 1. 5年以上的資產收益率的變化<行業的平均水準 2. 5年以上的銷售增長率的變化<行業的平均水準 3. 收益增長率>總收入的增長 4. 公司的研發投入>行業的平均水準 5. 公司的資本支出>行業的平均水準 6. 公司的廣告投入>行業的平均水準 然後他買入那些評分不低於4分的股票,賣出評分為0的股票,發現組合的平均每年回報率達18.1%。這代表投資成長股比起投資價值股有更好的回報嗎?再細心一看,原來做多的一方回報率只有1.9%,而做空的一方回報率則達16.2%。 這樣的結果證明什麼呢?原來對於價值股,選出數據正面的股票是好的,做空數據負面的股票都沒有太多得益。相反,對於成長股,選對數據正面的股票反而成績只是一般,而主要回報則來自做空數據負面的股票。這是兩位研究員的結果,相信會有點參考價值的。 無論如何,「牛眼投資法」畢竟是一本好書,只是對我來說驚喜點子不多,不過對於投資新手,內裡的研究分析及概念,將會為你深入淺出地帶來正確的價值投資理念,值得一閱。
談我的選股理念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236675 看見長長的「 To be confirmed 」文章清單,就知道自己落後於正常展度很多很多,足足近一個月時間。左思右想解決的方法,決定以手上持股作話題,寫寫該股的最新 update ,並記錄下自己的看法。在談論個別股份前,今天先來談談我當前的總體選股理念與操作方法。
長期讀者都知道,我的投資履歷始於 2000 年科網泡沫龍頭——電訊盈科( 8 ),其後的 9-11 、沙士、直通車,再到雷曼兄弟爆煲,經歷整個牛熊周期。從無數的獲利與虧蝕交易中,我的個人體會是,適時進攻、適時撤退;若要盈利最大化、虧損最小化,更要知道適時坐貨、適時清倉。簡單講,就是要適時懂得貪婪、適時懂得恐懼。
讀者閱讀我每月的「回顧與展望」,見我用十年月線圖,就知道我所謂的適時,是要坐一個大升浪,避一個大跌浪。由於我個人判斷當前港股處於牛市二期,因此我目前的操作是傾向揀股坐,從而 hopefully 坐出倍升股。當然,捌開莊家肆意舞高弄低的炒股,我的倍升股揀選方向是,預期未來企業盈利高增長,同時亦會 enjoy 估值上調的股份。
至於要如何運用? 2012 年 3 月的文章「 這是最好的時刻 」,判斷 2011 年是本港零售股的最好時刻, 2012 年開始可以 PASS ; 2012 年 5 月的文章「 流動數據需求爆炸的失落者 」,判斷數碼通( 315 )可以 PASS ; 2012 年 8 月的文章「 阿信屋的廠佬心 」,判斷 CEC 國際( 759 )可以 BUY 。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
當然,這些成功的例子,數目上遠少於失敗的例子,但 無論 成功或失敗,當中的分析思路如出一轍,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或許,如果要用一個合適的名稱稱呼這方法,那就是林少陽的「催化劑投資法」了;該投資法又細分為宏觀主題投資法和事件主導投資法,前者是分析宏觀大勢,後者專注尋找個別股份的市場錯價。這方法基本上覆蓋長中短線的投資機會,值得大家參考。
相關舊文: 少陽談揀股的各種考慮
相關舊文: 少陽談價值投資新說
理念不同才成股市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9/blog-post.html
早前有blog友留言,指止凡表示有買入過的一支股票(金利來)不是好東西,當然這裡從來都是歡迎討論的,對相反意見亦無任歡迎,所以即管邀請blog友分享一下他的想法。
ng Wai留言:
止凡先生,533金利來初初IPO的時候就比好多人嘈過,話商譽就估值幾億,我從無炒賣過,我只不過是個人感覺,不必太認真。
52週低位若3.1高位3.8,上下波幅又不多,幾乎成日「立地成佛」,而且成交疏落,大手買入的話價位又會被搶高,想出貨套現又困難,賣領呔無甚憧憬及無爆炸力,搞地産的其實有很多龍頭地産股可選,只持現金又不派給小股東。
止凡回應:
多謝wai兄分享,我的理念如下:
IPO時的商譽跟今天又沒多大關係,今天市帳率還少於1呢。
炒賣一直不是我杯茶,波幅不是考慮因素。
成交量也不是考慮,因為以公司股東角度持股,買股的錢都不是急錢。
賣領呔也好,做地產也好,最重要是業績,有否憧憬及爆炸力則視乎個人喜好,否則某些生意就永無人投資了。
年派過8厘息,我又不認為公司只摣現金而不派給小股東。
其實這感覺還在,就是wai兄理念跟這裡未必相同,曾多次建議回看這類文章,明白理念後會有更好的交流,否則只是美麗的誤會。
ng Wai回覆:
止凡先生,這只不過是我個人睇法,不喜勿「插」,澳洲TVB前幾天在一個財經節目,主持人講50年前澳洲股市是全球最高息,因為賺來的錢全派給股東,所以無錢再投資發展,股價因此長期不上升,即如我組合的友邦,中期息毫幾,少得很,但公司要用錢再生錢,股價才會升。
止凡回應:
雖然金利來派8厘息,但不是全把盈利派出來,派息比率不是百分百,而是六成多,保留四成在公司內。
派息多與少,我認為不是這麼簡單的想法,即全派息就股價不能升,不派息就能升,當中有很多考慮的,這裡的文章也有討論過。
最簡單是公司的階段,是成長期還是成熟期呢?不派息所保留的現金放到什麼地方呢?公司的盈利能力及股東回報率為何?是否值得保留股東的資金再發展?還是分發給股東更好,而股東又可以利用股息再在市場購入更多股價呢。
另外,派息亦是表現實力的方法,賺多多錢都可能是財務技倆,而實實在在派出現金到股東手就勝過千言萬語。
我不是對某支股票作死牛派,只是作更深入討論時,發現wai兄的考量跟我想的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點出來,如果單憑wai兄的論點,我則不認為金利來有何不妥。股市就是這樣,不會所有人都鐘情同一類股票,否則就有些公司不能上市集資了,wai兄喜歡有波幅,有成交的熱股,我則較喜歡「扒冷」呢。
後記:
wai兄在股海浮沈多年的前輩,他提出對某股票不看好,這的確是需要重視的。原來一問之下,我跟wai兄的理念有相當大的出入,他所認為不是好股的原因,我大部份都不覺得是一回事,這難怪這個股市永遠都有買有賣,有人要貨時又會有人想沽貨,同一件物品,同一個價錢,同一個時間,永遠都有兩個不同想法的人,一個買、一個賣,促成交易。
在我的理念,股市中能賺錢及累積財富的只有少數人,但以商業運作及生意角度看待股票投資的,多會富甲一方。基本上大部份富豪都是擁有公司的,在他們心目中,股票代表一家公司的控股權,沒有這個概念的,看待股票就是買入賣出的單位,什麼低買高賣,看升多少跌多少之類的概念皆是。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在說我如何成功,亦沒有什麼成功好炫耀,只是想解釋我對股票的看法。從公司控股人,或生意合夥人的角度看待股票,wai兄的擔心可謂完全不是重點,金利來創辦人曾慶梓先生會覺得股價長期不動是問題嗎?成交疏落又是問題嗎?
其實單看這兩回留言,甚至有點不明白wai兄的言論,起初他指金利來手持大量現金不派息,這是他認為不好的原因之一,但當我指出一直有派8厘以上的股息時,他又舉澳洲股市高息無增長來指出派息非好事。這令我放心一點,因為單是這些表面數字,看來wai兄都不能比我更深入了解這公司,所以我也不太擔心了。
相反,如果wai兄在留言中表現了對金利來熟識,又是以企業擁有人角度看問題,又能點出一些我忽略的地方,那我就反而有點怕,要重新檢視這個投資。如今交流過後,還是對這個投資項目感心安。
請大家註意,這篇文章不是在「插」wai兄,而是點出他看待股票與我看待股票的因素上的分別。能在這裡多交流,我覺得絕對是好事情,不需要每個人的思維都一致。
美聯儲QE將死 但QE理念永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17
QE,這個由伯南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已經關不上了。
如果不出意外,美聯儲將於北京時間明天(周四)淩晨結束QE3,但這並不著QE從此會退出歷史舞臺。
從他們最近的言論可以看出,聯儲官員已經將債券購買成為美聯儲政策的一部分,一旦經濟陷入困境就可能再次推出。自2008年以來,美聯儲已經陸續推出了三輪QE,第一次是為了穩定金融系統,後兩次則為了刺激經濟增長。
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最近就表示:“我認為QE非常有效”。他認為QE是處理極端經濟沖擊的選項之一。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aims最近也表示,在“最壞的情況”下,他會考慮購買更多債券。所謂“最壞的情況”,是指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惡化,聯儲官員窮盡其他工具,但卻無法刺激經濟。
QE的支持者認為,自美聯儲推出QE以來,美國的失業率已經從高於8%下降至5.9%,經濟已經連續增長了五年,通脹雖然仍然低於2%的目標,但正在逐月穩步提升。
美聯儲主席耶倫就曾說過,如果有必要,她不會排除推出更多QE的可能。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her也稱,該政策“非常成功”。
但來自學院派、政府甚至美聯儲內部的反對聲音也不少。很多人指出,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非常疲弱,債券購買益處有限,但風險很大。
堅定的鷹派、費城聯儲主席Charles Plosser和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擔心,美聯儲在三次QE中一共創造了3萬億美元巨額貨幣,當經濟增長時,這可能引發過度通脹,催生大量資產泡沫,讓金融系統變得不穩定,從而引發新的危機。
Lacker一直都旗幟鮮明地反對QE,他認為該政策“不利於其他經濟部門的借款人,比如企業和租房者。”
過去幾年中,人們圍繞QE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對於其效果,不同的研究結論各不相同。許多研究同意該政策在2008年危機中對穩定金融系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對QE在促進經濟增長上的效果持懷疑態度。
在2012年的一次講話中,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曾引用美聯儲的研究稱,2008至2010年期間的前兩輪QE“可能增加了3%的經濟產出和200萬個就業崗位”。
但其他的研究卻認為QE的效果並沒有這麽大。
Williams今年在一份研究中總結稱,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雖然有效,但實為“鈍器”,對金融市場和經濟都有著不確定的效果。
斯坦福大學教授Arvind Krishnamurthy的研究顯示,債券購買計劃的效果,不僅體現在對資產價格的直接影響上,比如降低了債券收益率,推高了股價等,而且還體現在美聯儲向市場發出的強烈信號上:聯儲將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低利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在最近的采訪中稱,為了應對美國通脹預期的下降,美聯儲可能會考慮延遲結束QE。但並沒有其他聯儲官員支持他的觀點。
美聯儲今年以來一直在縮減QE規模,並於9月的FOMC會議上決定10月如期結束QE。
一貫支持QE的Rosengren表示,9月5.9%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美聯儲結束QE所需要的6%的門檻。
他表示,即便他對就業市場的預期急劇惡化,他也不會立刻轉向再次推出QE。他認為“我們可以采用其他的工具”,比如將超低利率維持得更久。
目前,投資者普遍預期美聯儲將於明年年中首次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我的投資理念(原文發表於本人的新浪微博) 老曾阿牛
來源: http://xueqiu.com/8058064790/35728242
我的投資理念(原文發表於本人的新浪微博)
不知不覺在股票二級市場中混了24年了,利用周末,寫點感受與大家分享。
哈哈,是九陽神功的股市版哈,曾阿牛本名是什麽來著?
好吧,開始,首先談談中小板和創業板。
這兩個板塊我很少涉及,偶爾看中了進去打劫一把,比如說大家可能看見我對樂視網最近的評論。我對這兩個板塊與很多投資界的朋友們的最大分歧是,我不認為這兩個板塊會出現暴跌,像李大霄那樣屢屢看空創業板我覺得好笑,就跟謝國忠唱空中國一樣,屢屢被打臉。創業板分明是長牛,屢屢創新高,我真不知道這些唱空者是怎樣分析的,連小學生都會看圖說話,明明在朝上走的趨勢,是怎麽得出要突然反轉的呢?當然,唱空者就是嘴炮而已,如果是真金白銀地做空,早就輸得一幹二凈。
我是支持創業板的,中國太需要市夢利率了,看看美國,有多少虧損的科技股前赴後繼上市,孕育了蘋果、微軟、谷歌、FB等等一大堆IT、生物醫藥等高科技公司,又給多少中國的公司予以夢想,比如說從最早的攜程、新浪到今天的京東和阿里。
沒錯,我承認目前中國的創業板以騙子為主,這也是我很少介入的原因。但是,我們還記得千金買骨這個典故嗎?只要創業板開著,市夢率在高高的,必然有一波波的年輕人去創業奮鬥,必然有洶湧的資本加入屌絲們的夢想,這才是中國的未來啊!看看美國是怎樣從90年代重新崛起的,就是高科技的爆發,由華爾街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本,造就的整個人類的新時代。
我承認目前創業板泡沫巨大,但我絕對支持這樣的泡沫,這樣的泡沫不僅是健康的,而且是必需的!只有這樣的泡沫才能夠吸引全中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不斷地去努力,馬雲不應該只出現在華爾街,我們需要自己的華爾街。肖鋼說虧損企業可以上市,這是中國股市偉大的進步!
只是我就不參與這樣的泡沫了,因為我的年齡決定了我不需要去賭第二次,這是我的一個重要投資理念。說到這里,說了這麽多,我的理念只適合我本人,請大家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理念。
我20多歲的時候,也曾經賭過,期貨、股票都上杠桿,輸光甚至是負數都好幾次,幸運地上岸後,我現在不賭了,因此,我的投資理念首要是保本的基礎上每年有15%~20%就滿意了,去年遇上了如此高回報的大牛市那是意外,人生不會總有意外吧?因此,我對今年的預期收益率不高,能夠15%就不錯了。這是我選股的大原則。
周一開盤暴跌,我敢在跌停抄中國銀行和中國平安,其實已經不是什麽投資理念了,純粹是老手的經驗,如此大的成交量在上面,突然暴跌下來,會有吸引力把股票重新拉回去,於是我選了龍頭股就抄了,果然,隨後漲起來了。我24年的股票生涯經驗就是,遇到突發事件出現暴跌就果斷抄,而且是抄龍頭,原因之前的文章我說了,龍頭不行其他也完蛋,就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很多人說沒有錢抄底,那誰要你把子彈都都打光了? 去年很多網友收益率都上200%,那是拜融資所致,這樣的網友在股票狂漲的時候就是股神,狂跌的時候,比如說周一,就是X 神,請自行補充。
也有很多網友本周給我留言,說大秦怎麽這麽弱?長電怎麽不行?國投也很差?
拜托啦,大秦、長電和國投都是養老股好不好?他們從來都不是龍頭,抄底的時候就無視他們好了。
也有網友諷刺我,說自從我在微博上說了長電和大秦後兩者都萎了。針對這樣的觀點,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個人的最主要的投資理念:尋找可以持續長期壟斷經營的、並且高派息率的公司,然後重倉持有、忽視短期的波動。
投資是長期、甚至是終生的賽跑,不是兩三年的曬單。如果我們現在去菜市場買菜,賣菜的大媽都可能曬出翻好幾倍的牛股,你家門口的值班老頭去年收益率都有可能大幅超越你,但是這樣的股神不還是在賣菜和看門口嗎?咋沒有成為巴菲特呢?這里最關鍵的就是持續性,是長年的持續性。
無論是大秦、長電還是國投,這些公司的特點一是可持續性二是壟斷性,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甚至是諸位有生之年,這些公司依然存在,而且活得更加出色!為啥?除非出現新的能源,這世界不用煤發電、水發電,而是拍拍手就有新能源替代了,否則這些公司只會更加優秀,因為他們的資產折舊已經計提完畢、貸款已經還完、產品價格還要上漲,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為股東產生豐厚的回報,尤其是雅礱江的國投和川投、金沙江和三峽的長電,除非是長江斷流、地球氣候發生重大變化,這三家公司未來的年K線圖就是不斷上揚的。
選擇上述標的公司的另外一個投資理念,更準確的說是信念,就是中國的無風險利率(存款利率或國債利率)會不斷地下降,最終有可能到零甚至是負數。
這樣的信念現在看來是天方夜譚,荒謬到了極點,但是,我相信我的判斷,中國已經到了全世界GDP第二的國家,高速增長已經過了,去年是7%字頭的增長,今後會變成6%、5%、4%、3%或是更低,這是必然的結果,那麽我們看看這樣低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日本、歐洲,他們國家的無風險利率接近零甚至是負數,這樣低的無風險利率中國遲早會到來,我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也許5年,也許8年,反正不會太遠,一轉眼我都在美帝遊學4年了,時間快的很,有愛就趕緊對心愛的人說吧,錯過了就後悔一輩子,股票漲了可能跌回來,人錯過了就再也沒有重新相愛的機會。
也許有網友出來說中國未來也許高通脹,出現俄羅斯、巴西那樣的兩位數的利率,或是像印度那樣7%左右的利率,怎麽辦?長電、大秦等養老股還不跌成屎呀?
如果真的出現惡性通脹,那我一定會在微博上提醒大家走人,但是,目前看概率非常低,原因是中國的經濟結構是與俄羅斯、印度、巴西截然不同,這個話題又是一個長篇大論,我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碼字,那是經濟學家的事啦。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出現惡性通脹或是經濟崩潰的概率非常小,除非是天朝政府垮臺了。現在不是流行炒股要聽黨話嗎?我這五毛來告訴你,現在股票市場上的所有股票,無
論是哪只,如果黨垮了,都會跌的五毛都不值。
現在是最難炒股的時代,因為上下大幅震蕩、大量新股上市、上市公司操縱股價,無論哪樣碰上都可以被打的鼻青臉腫。
但是,現在也是最好的炒股時代,你可以迎接創業板、中小板的瘋狂,加上杠桿,讓屌絲們都有成為大戶的夢想;你也可以選擇低價的藍籌、高息的績優股,享受公司分紅的幸福。只要你不相信謝國忠、郎甜平之流的中國崩潰論,我相信這是一個美好的投資時代。
這里最關鍵的是:找到合適自己的理念。
碼字一篇分享我的投資理念,不指望90%的人認同,希望可以找到10%的知音共享,祝大家周末愉快。
最後,又到圖窮幣現的時候,我準備在春節前後將大家的打賞捐作公益事業,到時候會貼出詳細的資料,目前的總收入是3107元,共寫了9篇長微博,平均每篇文章收入345.2222元,2真的多,謝謝大家的愛心捐贈。
最高的投資理念 艾薩Isaac Sofaer
投資股票,一定要對公司的財務數字,如母語一樣得心應手,否則就不要買股票。中國企業在會計賬目上,常用各種障眼法去欺瞞投資者,就算財務報表以中文發布,就算已經過所謂「核數師」核數,亦不可以盡信。我仔細讀過數以百計的財務報表,亦寫過無數間公司的會計欺詐例子,例如滙源果汁(1886),現時由$5.5跌至$2.1。買大陸股前要三思
在中國股市的一潭濁水中,買股前要考慮三個重要的因素:1.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人仔貶值帶來的混亂,可以波及內地公司的營業額、盈利、股本回報率,以及資產價值。投資者也許會假設中國當局可以控制利率,但這種假設只是自欺欺人。人仔有離岸市場利率,當投資者見到不祥之兆,就不會在乎本地市場那個被操縱的利率,他們一路沽,直至人仔價值達至一個平衡點。到時炒家損手萬億計,中國政府還會支持你嗎?我不覺得。2.消費者、銀行、地方政府及企業都在欠債。中國本地及海外的欠債負擔,已達至26萬億美元,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270%,所以低息政策的影響力已經比十年前輕。低息甚至促進更多貸款,令銀行增加更多壞賬。3.在本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存在很多故意的會計違規及欺瞞行為。這個問題很少被討論,亦很少人會花時間細讀財務報表。很多公司看似是「藍籌股」,但其實跟欺詐騙子無分別,他們的董事應該被關到監獄裡永遠不要放出來。
恒指成分股唔包贏
如果你對會計及財務報表不熟悉,你買股票的成功率會急劇下降。當然,你可以買藍籌中的藍籌──和黃(13)或滙豐(5)。但如果你在2000年買入的話,今天你仍在等回本。回顧三十年來恒指成分股,你會發現很多股票仍然在跌。恒指成分股有50隻,很多都沒有太大前景,恒指的計算方式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因為恒指內的很多公司都重疊,例如滙豐及恒生(11),前者擁有後者63%股份。另外,中港兩地都有上市的股票,例如中國銀行(3988),計算時只計算H股的價值,而非包括A股在內的總市值,其實是錯誤及誤導的。恒指比起1997年只上升25%,但計及通脹及港元貶值後,實際比起97年為低。所以要多評估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盡量長揸優質股票,收取派息。在股價升跌間,去找出原因,短暫性的問題通常可以找到。只有潛在的損失很大,或對管理層失去信心時,才沽出股票。很多人為的工具可以撐起股價,例如低息、不合理的回購、財務重組等。選擇你了解的公司,投資不要建基於小道消息和虛擬的期望。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爆料】外婆家靠這九個理念讓顧客甘心排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1/149467.html
吳 國 平
黑馬說:作為一家主打杭幫菜的區域餐飲企業,外婆家打破了味蕾的地域割據,成功實現了全國擴張,成為“開到哪兒火到哪兒”的流行餐廳。同行一直好奇外婆家是怎麽做的,但在創始人吳國平的眼里,理念比行動更重要。
去年,吳國平宣布退休,由80後裘曉華接任總裁。3月31日,在第14屆中國餐飲業連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吳國平透露了他退休的真實原因:讓外婆家各業務線更加獨立,通過內部競爭來提高企業的社會競爭力,因為“活水比死水更重要”。外婆家還有哪些經營理念?來看吳國平的口述。
口述 | 外婆家創始人 吳國平
文 | 本刊記者 婁月
編輯 | 王冀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思想指導行為,動機決定行為。動機出了問題,我們的行動再對,也無法達到預定的目的。所以企業需要運用理念來指導行動,我總結了九個理念。
第一,環境創造人。 一個人的行為其實就是你周圍的五個人影響的。首先老婆最重要,老婆給你影響最大,然後就是朋友。
上次西貝(蓧面村)的賈總問我:你怎麽好像都是在跟設計師玩。我說是的,為什麽跟設計師玩?設計師行業早就建立了合夥制,他幾乎沒有成本,一臺電腦就可以幹活了。杭州已經有好幾家擁有600多個設計師的公司,營業額都做到了七八億元。它是怎麽凝聚設計師的?這個行業的難度怎麽跟我們餐飲比?所以我要跟他們玩,看他們怎麽管理設計師。
我還跟做美發美容的學,跟杭州著名美發店里的人都非常熟。為什麽跟他們玩?還是為了企業的管理。他們說廚師特別好管,店里走一個廚師,你的客人不會被帶走,可是美發店里走一個理發師,客人也帶走了。所以我可以向他們學到如何管理理發師。
我也跟做服裝的玩,服裝的創新能力是菜品無法企及的,一年四季服裝的款式都在更新。周邊的人脈決定你的方向,所以你要走什麽路,首先要改變周邊的環境,把你周圍的人脈梳理一下。
第二,活水會比死水好。 我們都是改革開放走過來的,三十六年的發展源於制度,制度產生競爭。但是我們餐飲人是怎麽做的?我剛剛做餐飲的時候,廚師長想方設法把前廳搞定,他不要競爭,最好自己第一,其他人都不要競爭。然後前廳經理想著把老板搞定,他也不想競爭。一個企業在市場上,不可能避免競爭,所以人都要競爭。那麽如何凈化企業內部的生態?答案是競爭。
我去年退休,退休是為了更多的業務線能夠獨立。我們的五年計劃里,每條線必須完全獨立操作,就是分成N個外婆家和N個吳國平,通過內部競爭才能提高企業的社會競爭力。
第三,市場比關系更重要。 我這個人不願意打交道,這也幫了我。我記得在杭州起步的時候,外婆家與旁邊一家店是同一個業主。業主租給我的價格大概是其他人的兩倍,因為其他店主與業主的關系好。我說這不是壞事,是好事。因為他讓我先到市場中遊泳。
我們杭州做商務餐飲的幾家企業也非常優秀,但它們的發展局限於杭州,都是圍繞自己的人脈去做。我覺得關系如果沒有理清,就會阻礙企業的正常發展,沒有真正地進入市場。市場是最公平的、最合理的,是按照人性基本要求發展的,市場一定尊重人性,所以我覺得與其找關系,不如把這個工夫花在自己的事業上面。
第四,創新創造未來。 當年美國摩根的創始人與杭州企業家胡雪巖同時開辦金融機構,為什麽摩根現在還在,胡雪巖的企業卻沒有了?雖然這離不開社會背景,但最重要的就是人一定要更換。比如我們從做餐飲這天開始就擔心企業會死掉,餐飲企業是有周期的,原來說五年,後來說十年。西貝到今天27歲了,上海的小南國28歲了,外婆家17歲,都還沒有死掉。為什麽沒有死?這取決於人,如果人不更新,思想一定會老化,這是企業最大的危機。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企業的領頭羊,我們的班子成員全是60後。那我一定要改,讓年輕人擔任重要職位。
前段時間,外婆家做了十幾年來的第一次改版,把麻婆豆腐改成了西施豆腐,這是在尋根,但是根必須要有創新的能力。我最反對因循守舊,創新一定是創造未來。這里有兩個國家——日本和美國可以進行對比。日本今天為什麽沒有世界級的餐飲企業?它是師傅帶徒弟,師傅說了徒弟就得聽,沒人挑戰權威,面臨的就是死亡。而美國的麥當勞、必勝客,都在不斷地創新,是真正的世界級的規模化企業。
第五,傻蛋創造客人。 我經常跟同事說,你根本沒有我們的顧客了解我們。我們的同事在外婆家吃飯,在外面學習都是我買單的,他能有什麽體會!所以現在我要求他們自己買單,這樣就會有對比。如果不把客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就沒有信心。只有讓顧客幸福、讓同事幸福,我們投資人才幸福。
第六,留客比拉客更重要。 前段時間我在公司里發脾氣了。這些年來,如果企業的營業額有波動,我從來沒有怪過營運,而是自己把這件事情承擔下來。但是他們理解嗎?如果生意有波動,他們總是去找大眾點評做團購。我說你們引客,最多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幾、百分之三十幾,引客進來,又沒有很好地留客,那我們是不是白做了?這就像吃毒藥一樣。企業要做長線,做品牌,留客的意義遠遠超過引客。
第七,客人比老板更重要。 我有時候到店里面去,我們的同事搞不清誰是老板,他們以為我是老板,我說我不是老板,出錢的客人才是老板。我到每個店,他們服務很好,如果他們以服務我的態度去服務真正的老板,意義就不一樣了。
第八,選材比培訓更重要。 我原先跟我們的質量部門是有爭議的,他們認為一切靠培訓,我卻認為選材比培訓更重要。很多人認為培訓是可以改變人的,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一樣,把人才選對了比培訓更重要,還能少花一點錢。
第九,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更重要。 如果老板天天打高爾夫,他的員工不會太上進。如果老板天天在一線做,員工也會跟著做。老板若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很重,那麽員工跟隨你也是很困難的。員工到我們企業來,不光是為了賺點工資,很多情況下他是來學習的。老板必須要有好的思想給他,就像王品牛排一樣,老板是在幫助大家創業,這種無私的精神使企業在臺灣受到尊重,我覺得非常非常了不起。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理念。在企業里面,犯錯是正常的,只要你的思想是對的;你的思想錯了,行動沒有用,遲早會犯錯的。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吳國平,外 婆家創始人,撰文婁月,編輯王冀;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 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 ,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 ”,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經營理念〉 從96張薪資單,摸透他對供應商的管理 台廠想沾蘋果光 得過「魔鬼級」成本考驗
以前台灣廠商只要能讓賈伯斯點頭,就能成為台灣科技業的紅牌,鴻海、宸鴻都是如此;現在,能讓庫克點頭的人,才能沾到蘋果光。
庫克時代來臨,他的管理風格,你不能不知道。
撰文‧周品均
二○一一年八月,庫克卸下了他「蘋果No. 2」的稱號,正式接班成為蘋果第一人,這不只意味著蘋果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對蘋果超過四百家的供應商來說,更是賽局重新洗牌的起點。
就在庫克上任三年半後,一五年二月十二日,正好是台股封關日前一天,和碩,一家營收規模僅有鴻海四分之一的代工廠,它的股價卻超越了鴻海。這說明什麼?過去,蘋果供應鏈只要能做出讓賈伯斯點頭的產品,就能成為科技業的紅牌;現在,能讓庫克點頭的人,才能繼續散發閃亮蘋果光。
「賈伯斯和庫克時代差異可大了。」說話的是一位台灣零組件公司高層,他直言,庫克時代來臨,要賺蘋果的錢比以往更為艱鉅,「他(庫克)比賈伯斯更重視成本,現在分散供應商策略當道,他動不動就說要換掉你(廠商)。」
不讓廠商獨占訂單
掀起成本下降的價格競爭
這是台灣供應商最直接的感受,從前賈伯斯當家,能用技術說服賈伯斯的廠商就能得到就算不是獨門也可以是寡占的生意,但庫克時代就不同了,講求合理的庫克深知仰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嚴格執行分散供應商政策,就拿賈伯斯時代的鴻海來說,鴻海曾是唯一的組裝廠,庫克時代不只增加和碩,甚至將組裝供應名單擴及仁寶與緯創。
走一趟和碩上海廠區附近,或許就能看出更多端倪,今年一月,「中國勞工觀察」組織來到氣溫不到十度的和碩上海昌碩廠區附近,這天是昌碩發薪餉的日子,下班時,迎面而來的產線勞工,手上握著的是十二月薪資單。
「中國勞工觀察」組織就在和碩上海廠區外守了將近一個月,跟這些產線勞工要他們手中那張薪資單,最後,這個組織總共收集了九十六張來自和碩上海廠區的薪資單,從這些薪資單中,他們發現了和碩與鴻海訂單消長的關鍵要素—薪資結構下的成本差異。
「和碩實際支付的小時成本比富士康(鴻海)低了八%。」「中國勞工觀察」組織透過兩家公司的基本薪資、加班時薪、淡季津貼、招聘成本、離職罰金等計算出和碩與鴻海產線勞工成本的差異。
人事成本較低廉成了和碩的競爭優勢,而這九十六張薪資單要告訴我們的事,還不只是和碩的人事成本,「中國勞工觀察」組織指出,從產線勞工工時數來看,從一四年九月開始到十一月這個正好是iPhone 6量產期間,和碩上海廠區勞工每月加班時數高達九十小時,僅有四分之一勞工每周工時在六十小時以內,十二月則恢復至每周六十小時以內的工時,相較之下,鴻海的產線員工工時卻都在每周六十小時的規範內。
我們求證和碩發言人林秋炭,他解釋,深圳地區的薪資本來就高於上海地區,比較基準有失公允。另外,勞工工時部分,公司也符合《電子行業行為準則》(EICC)規範。
觀察和碩一四年第四季繳出營收達到三五二四億元,比前一季大幅飆升四成,創下單季新高營運成績,加上和碩股價大幅走揚與鴻海股價走勢疲軟的交叉現象,還是能明顯看出,和碩在庫克分散供應商策略大行其道之下,搶下不少iPhone 6組裝大單。
不只是和碩與鴻海,就連蘋果的應用處理器製造商台積電與三星半導體,都無法避免庫克分散供應商以求成本下降的價格競爭,庫克一改過去一代手機晶片,交由一家晶圓代工廠的生產模式,未來兩家廠商都有機會拿到iPhone訂單;但這背後的意義正是:庫克要讓這兩家都有生產應用處理器的晶圓代工廠,來一場價格競爭。
嚴謹的供應鏈管理
九○%的材料都要自己掌控「庫克的特色是善於管理,他就是現實主義者。」一位從賈伯斯時代至今都做蘋果生意的台商談起庫克風格,他說,庫克當然是要求東西又好又便宜。其實,庫克從一九九八年進入蘋果後,就已開始負責供應鏈管理,庫克最喜歡的一本書名為《與時間競賽》,這本書正是探討供應鏈管理如何成為商場上的武器,而庫克甚至將這本書送給員工閱讀。
庫克掌管蘋果後,他沒有改變蘋果對於技術的堅持與執著,但他展現了自己與賈伯斯風格的差異。台系零組件供應商主管分析,「賈伯斯是工程師思惟,他不惜成本也要把東西做出來,他對供應鏈採取精英政策,目標找最頂尖技術的供應商。」他緊接著說,「庫克就是怎麼說呢……MBA風格吧,一切按照商場上管供應鏈的方式進行,包括分散供應鏈和降低成本。」這位主管回憶起過去在賈伯斯時代,當賈伯斯在內部訂出產品上市時間,「就算時間到了,供應商良率卻只有三、四成,他也要推出產品。那時候,我們就像要上戰場的軍人,頂著鋼盔也要跟著衝。」他用「不怕死」來形容賈伯斯的衝勁。庫克相較之下謹慎得多,一旦供應商良率沒有到達庫克標準,「他寧可延後產品上市時間。」庫克不只對產品謹慎,他甚至對生產細節逐一檢視,從零組件的材料購買到生產流程,他不只管產品良率,連製造工法都要插手。更甚至供應商員工的工時、工作環境、安全、環保等都在庫克的管轄範圍。
「蘋果管得很細,九○%的材料都要自己掌控,並且指定廠商。」一家供應蘋果零組件的台廠主管不諱言,蘋果為了怕你掛鉤,會在二到三年換一次廠商對口的負責人。不僅如此,供應商透露,蘋果連每項產品開模的方式都要指定,也就是說,製造方式都要按照它的指示做,更不用說蘋果經常派駐研發人員在各供應商緊盯產品進度。
「如今,庫克不只掌握供應商的採購狀況,還會去計算你有多少工程師,這些人的成本多少,然後對照各家的BOM(物料清單)表,檢視每一項零組件的成本應該是多少,他再把你該賺的部分加上去給你。」不願具名的供應商不諱言,庫克時代不但仔細計算每家供應商的利潤,甚至為了培育更多供應商,在走訪原有供應商廠區後,將產線know-how(知識)傳授給其他供應商。
控管成本火力全開
技術、良率成賺錢關鍵
不僅如此,庫克接任後對於供應鏈的企業社會責任(CSR)要求也更為嚴謹,「他連外籍勞工宿舍的大小、是否有足夠洗衣機都要檢查。」台系供應商主管笑說,庫克固定派人到供應商廠區檢查,就拿消防檢查來說,一般人只看有沒有足夠的安全設施,蘋果的檢查人員就連緩降機都要你親自操作,確定能成功緩降到一樓地面,才算通過檢查,甚至會發給外籍勞工一張附有電話的卡片,要求外籍勞工有問題可以直接向蘋果反映。
從賈伯斯時代到庫克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改變不難看出,庫克分散供應商的策略讓拿到訂單的人多了,殺價競爭更勝以往,利潤跟著變薄,而庫克對細節的重視也在在考驗供應商的管理能力。要在庫克時代沾蘋果光已不光是接到蘋果訂單這麼簡單,要能達到庫克對細節的要求、對技術的重視,還有穩定的良率,才是真正賺到蘋果利潤的不二心法,也唯有如此,才能真的在庫克時代打上蘋果光。
【隊長熱線】Ray Dalio All Weather strategy投資理念初探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3/ray-dalio-all-weather-strategy.html
( 歡迎各位於 comments 、 post to page 或 inbox 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
網友 Jason Wong 問:隊長,我都好喜歡 Ray Dalio 嘅投資理念同方法,有無研究佢 All Weather strategy 實際上係點操作呢?係咪同你之前講嘅懶人基金相似?應該買咩嘢去平衡成個組合?
另外,嚟緊應該會加息,我想買一些 ETF 去平衡我組合內嘅美國長債 ETF(TLT) ,有咩好提議?我自己睇過 iShares Barclays TIPS Bond ETF(TIP) 、 iShares Floating Rate Note ETF(FLOT) ,係咪可以喺加息週期受惠?
你的問題謹覆如下:
背景資料:拙文兩則
達利奧對沖基金公司 Bridgewater 官方介紹 ( 英文恐懼癥者可飛 )
講投資理念, All Weather strategy 、以往所講的懶人組合,甚至更久以前, Harry Browne 建議的 Permanent Portfolio 等等強調均衡資產配置的組合,出發點並沒有太大分別。總綱有數點: (i) 經濟有循環,而 (ii) 不同資產在不同環境互有升跌,但 (iii) 我沒有長期估中經濟周期的能力,所以 (iv) 大包圍,均分資金於不同環境中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當中所不同者,只是 (i) 包括在組合內的對象, (ii) 比重,和 (iii) 是否用槓桿。
循環可分四格,簡易命名如下:增長、通脹、滯脹 / 市場危機、通縮。以往沒有那麼多投資對象, Permanent Portfolio 的方法是錢分四份,買股、金、現錢 ( 短債 ) 、長債來應付。現今多了選擇,可以加入 TIPS 、 REITs 、商品期貨 /ETF/ETN ,取代部份金、債。
All Weather 最主要的分別,是比重不以金額來決定,而是以該資產的波動性來決定。 ( 見 PDF p.5 圖 ) 例如股、商品波動性大於債券,在風險均等的前提下,投入債券的金額會倍多於股、商品。 Bridgewater 這套理論稱為 risk parity( 風險平價 ) 。另一個重大分別,是 All Weather 長期維持以槓桿持貨,以將回報倍大至目標水平。這是因為大註低波動性資產 ( 如債券 ) 、小註高波動性資產(如股票),整體波動性是壓縮了,可以容許動用槓桿。
至於 All Weather 組合的對象,包括有股票、商品、公司債、新興市場債、國債、通脹掛鈎債。惟實際比重並不清楚。
有論指重註債券的 All Weather Strategy 在加息環境中不利,這在 2013 年 QE 收水恐慌時已經證明,當年 All Weather 錄得負回報。當然針無兩頭利,如果按最簡單的均分註碼法,則股、商品的大幅波動會較影響組合表現。如果想簡單入門,不用槓桿,單用均分法,亦無不可。
而持有這種組合,是不會因加息對沖長債,原因如下: (i) 如果加息,絕大部份時間,經濟都是向好、通脹升溫,其它資產如股、商品會有進帳,甚至是現金定期的利息也會上升,抵銷長債的下跌。如果對沖,變相加大了搏當前經濟循環的註碼,若然不能持續,便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ii) 資產配置組合的另一特色,是部分回報靠倉位再平衡 (rebalance) 而來。再平衡者,將已升者部分套利,轉投落後者也。當之後經濟周期一轉,資產間天堂地獄互易,便能產生效果。例如 2009 年年初,股票慘不忍睹,金、債趨升,將部分金、債利潤轉入股票,一年內債跌股升,便得到額外回報。如果因當時眼前看法,猛「對沖」股票,又將如何?
口水過多,有關加息期單頭應買甚麼較好,留待將來分解。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 「美股隊長」專頁。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