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勁敵攜手合併 挑戰全球兩大龍頭 新聯發科牽動IC設計產業版圖

2013-09-09  TWM
 
 

 

一波三折、延宕逾一年的聯發科與開曼晨星合併案,終於在八月二十七日解套。中國商務部決定有條件地同意這兩家IC設計公司的合併案。合併案在取得中國商務部准許後,兩家公司決定將合併基準日延到二○一四年二月一日。

若以去年全年營收來看,聯發科與晨星為國內IC設計業者的前兩強,合併之後,新聯發科營收規模可望逼近台灣去年三至十名等八家IC設計公司的總和,並躋身全球第三大無晶圓半導體廠(fabless),僅次於高通(Qualcomm)及博通(Broadcom)。

一樁合併案,成就一家IC設計業的新巨獸,勢必將對台灣、甚至全球整體的IC設計產業版圖,帶來連動影響。而一連串影響的起點,首先在於這個問題:人怎麼用?

六千研發大軍

左抗高通 右擋大陸同業聯發科手機晶片研發人員約三、四千人,晨星相關的研發人員也有一、二千人,在合併後,新聯發科在手機晶片相關的研發人員數目,將達到六千人左右。這批研發生力軍,在聯發科的戰略地圖上會擺在什麼位置,已經引起不少國內業者的高度關注。

簡單地說,人力大增的另一面是人力成本大增,聯發科必須善用這群生力軍創造更高的營運成長動力,而創造成長動力的方向有兩個,其一是集中火力繼續強打通訊晶片,「其二,也是我最擔心的,聯發科會不會開闢新戰場,切入新的產品線?」某外資研究員表示,如果聯發科搶進類比IC等新市場,那麼,雖然聯發科可望持續成長,但國內其他IC設計業者的版圖空間必將受到一定衝擊。

當然,聯發科也可能不走另闢戰場的路線,而是會利用新增的人力資源,與死對頭高通進行更加白熱化的正面對決。

首先,聯發科併入晨星之後,雖然研發人員高達六千人左右,乍聽之下規模可觀,但若與高通的二萬五千人研發大軍規模相比,仍只能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事實上,聯發科內部人員也曾透露,「研發人力根本還不夠用。」其次,聯發科若能集中火力,的確有機會在4G晶片時代,一舉大幅拉近與高通之間的競爭差距。

顧能(Gartner)研發副總洪岑維表示,以目前全球4G晶片市場的發展來說,高通幾乎是領先各家業者長達一年的時間,但中國市場的後續發展卻有可能改變整個戰局。隨著中國移動在4G╱LTE電信設備布局動作頻頻,聯發科也已釋出四核心與八核心等積極布局策略,若能成功卡位中國4G市場,高通將不再獨大,聯發科可望搶下市場第二大,甚至有機會坐二望一。

中國市場固然可能是聯發科營運大躍進的跳板,但中國本土晶片業者的崛起,也是聯發科的潛在威脅。洪維岑認為,陸廠在無線通訊晶片市場並不會對聯發科帶來威脅,即使是展訊,或者是海爾旗下的海思,短期內也難以迎頭趕上。

電視晶片三年限制條款

台灣廠商先行受惠搶攻山頭整體而言,這樁合併案最有利的發展,是讓聯發科在國際擂台上,取得直接挑戰全球龍頭廠高通的機會。但聯發科所做出的犧牲,則是中國商務部同意合併案的附帶條件,晨星的電視晶片等非手機晶片業務,三年內仍須與聯發科維持獨立競爭現狀。這就表示,聯發科在三年之內,難以將晶片解決方案應用在智慧電視、機上盒等其他平台或系統之上。

其實,要說這樁合併案對國內IC設計產業的影響,那麼,比起聯發科可能的攻城掠地動作,這則附帶條款所帶來的效應,其實更加迅速而立即。

為什麼會有三年的限制條件?因為在中國液晶電視晶片市場,晨星、聯發科市占率合計為八成。在擔心中國電視晶片被壟斷下,無疑地,中國商務部希望培植大陸電視晶片公司。

不過,中國商務部的如意算盤還沒打完,已經有台灣廠商先行受惠。由於中國大陸電視客戶對於聯發科與晨星依賴度高,因為擔心在兩家公司合併後,電視晶片來源由二變為一,為了避免供應商集中的風險,已先行分散訂單。

自聯發科、晨星去年六月宣布合併以來,在這期間,聯發科手上的東芝(Toshiba)電視晶片訂單已部分轉單到瑞昱;晨星既有的三星、大陸品牌電視晶片訂單亦有部分轉單至聯詠;甚至由矽統、凌陽合資新成立的傳芯,也分食到部分的索尼、樂金的電視晶片訂單。

在這當中,瑞昱或許是最受關注的受惠者之一。公司不僅在電視晶片著墨多年,並已獲日系客戶訂單,今年下半年更是積極透過整合型電視晶片,搶攻聯發科與晨星等兩家公司在大陸電視廠的山頭,法人皆將電視晶片視為瑞昱下半年業績的觀察重點。

過去競爭激烈的兩強,如今牽手合併,代表著商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如何透過合併的效益在市占率大戰上贏得商機,才是經營者的極高智慧。

台灣前十名IC設計公司

營收排行榜

排名 公司 2012年營收(億新台幣) 年增率(%)1 聯發科 992 14 2 F-晨星 374 5

3 聯 詠 370 5

4 群 聯 330 2

5 瑞 昱 246 12 6 奇 景 217 16

7 立 錡 110 3

8 瑞 鼎 105 16 9 奕 力 105 16 10 創 意 90 -1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8

一千萬起家 闖出三百家分店版圖 張石東年砸兩億辦秀 助台灣品牌登陸

2013-09-16  TWM  
 

 

進入中國拓展市場,巧合服飾董事長張石東相當清楚中國消費者看重的是大排場。他為了替代理的台灣服裝品牌造勢,敢於每年砸下平均兩億新台幣,舉辦媲美米蘭、巴黎規模的高級時裝秀,再將賺來的錢投資新品牌或展店,要讓在台灣失去舞台的品牌站穩中國市場。

撰文‧鄧 寧

從未學過行銷術,英語只會講ABC,四十三歲前甚至沒出過國。這樣的一個人,卻把一群幾乎已在台灣找不到生意的服裝品牌推向廣大的中國市場,他辦的時裝秀,讓歐洲精品業者也心服口服。

這名為沒落的台灣服裝品牌在中國重新找回舞台的背後推手,是被業界稱為「巧合小哥」、今年五十歲的巧合服飾董事長張石東。

張石東在台灣紡織業逐漸沒落後,憑著一股拚勁與一千萬元的開店金,二○○六年時,帶著第一個願意信他的服裝品牌Roladolls到中國闖天下。如今,Roladolls一年已可賣出二十萬件衣裳,而且巧合旗下代理的品牌數量更達到十四個,在中國的直營與加盟店數合計超過三百家。

經歷台灣服裝業起落

張石東出生於台東縣東河鄉,家裡是有五男五女的傳統大家庭,因四姊張素珍嫁給本土自創服裝品牌「美仁」的創辦人羅建福,張石東在退伍後,因著四姊的緣故開始從事服裝批發的小生意,巧合服飾即於一九八五年成立。

「那時候台灣景氣好,賣衣服簡直賺翻了!一個月營業額能做到兩百萬元。」憶起當時錢淹腳目的光景,張石東語氣仍透出些許興奮。但九○年後大環境變動,本土服飾業生意急轉直下,巧合的服裝批發生意也被迫由買斷轉為寄賣,庫存壓力變大,一度讓他萌生離開的念頭。

雖然台灣生意不好做,但孝順的張石東堅守「父母在,不遠遊」原則,在台商西進中國時仍固守在地,直到父母相繼去世,才登陸打拚,「我在母親忌日當天跟她說,兒子現在要去中國打拚了,現在我皮夾裡還放著七年前第一次飛到廣州的機票,隨時提醒我勿忘初衷。」當時,張石東帶著表弟陳東沅到廣州,兩人在一家商城找了店位進駐,之後又陸續租了四個店位,將第一個代理的服裝品牌Roladolls櫃位裝潢得時尚又大氣,成功吸引當地消費者的目光。短短七年間,Roladolls在全中國的通路據點已達一四五家,年營業額(以出廠價計算)更從三百萬元成長至八億元,成為目前巧合服飾旗下首屈一指的服裝品牌。

花大錢照顧別人的品牌

巧合目前代理十四個台灣服裝品牌,單品售價多定位在兩千至四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至兩萬元),屬於高檔服飾,但比起頂級精品仍有段距離。

即使如此,張石東為旗下品牌舉辦的時尚秀一點也不含糊,深知中國人講究排場。他辦的秀規模堪比義大利米蘭或法國巴黎的高級時裝周;即將在海南島三亞舉行的春夏時裝展,耗資四五○○萬元,一年平均砸下兩億元辦秀,讓在台灣失去舞台的品牌重新站在聚光燈下。

願意花大錢投資在品牌上,就是巧合服飾與其他代理商最大的不同點。張石東自負地說:「別人會覺得花大錢辦秀與裝潢店面,價值都收在品牌身上,很不值得!但我願意付出。」在台灣代理歐洲一線服裝品牌逾三十年的伊麗莎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蔡瓊玟表示,「Stone(張石東)很敢花錢,方向對了大陸人胃口,同時做事很細膩,能放心將品牌交給他打理。」基於這層信任,蔡瓊玟介紹了義大利名品Les Copains的總經理給張石東認識,「其實Les Copains一直想進大陸,但找不到好的合作夥伴。」商談後三方一拍即合,下季起,巧合就會開始在中國代理Les Copains服裝,並與伊麗莎國際一起負責該品牌的大中華區總代理,後續也有機會引進更多歐洲品牌。

但張石東並不特別以此為傲,他最大的希望,其實是藉由巧合的行銷團隊為台灣設計師找到出口,「我在中國幫台灣品牌辦秀,辦到歐洲品牌都來找我,那我是不是可以再提供舞台,讓更多台灣品牌有發揮空間?」在旗下各品牌逐步於全中國擴點、業績蒸蒸日上之時,一家合作四年餘的品牌,在巧合為其建立起市場名聲後宣布退出。

「我幫他們從一年兩百萬元的營業額成長到兩億四千萬元,今年卻突然毀約,說要自己做。」這也是張石東創業後首次遇到合作夥伴背叛。令人意外的是,他選擇不提告,自己將所有庫存吃下,已付出的高額裝修費用也未能回收,相當於繳了兩億四千萬元的學費。

「這件事是對我的大考驗,我自問:『兩億四千萬可以忍受嗎?』最後忍了下來,我只是少掉一個客戶,對方卻失去一個貴人,想通了就好像過了人生的一大關。」也因為張石東將庫存買回,使得為巧合銷售品牌服飾的加盟店沒有任何損失,讓巧合在商場中的信用名聲也更上一層樓。

「我到中國,發現不能用兩千三百萬人的思惟來做十三億人的生意,但這裡卻可以是台灣設計師的新舞台。」站到不同土地上,張石東為缺乏伸展台的台灣服飾找到了新出路。

巧合服飾

成立時間:1985年12月,

2006年前進中國

負責人:張石東

資本額:20萬元

代理品牌:Roladolls、美仁、荷雅凱妃、MJMJ等

年營業額:約15億元

張石東的創意煉金術

1.行銷精準 華麗大秀切合中國市場迎合中國消費者注重排場的特性,砸重金辦秀雖然支出成本不小,但立收吸睛之效。

2.戰略精明 集合眾多品牌壯聲勢目前代理品牌雖少有頂級精品業者,但數量眾多,取得規模經濟的營運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12

歐模賣「大包」力闢版圖


2013-11-25   NM  
 

 

這個來自歐洲的模特兒叫Olga Roh,身高五呎九吋。穿上短裙,腳踏三吋高跟鞋,行路時一把金色長髮在飄曳,女人味十足。去年開始,她落腳中環荷李活道賣「大包」﹗

不過她早已從model界「退役」,賣的「大包」是正宗瑞士麵包,特色是直徑長過手球,重達一磅,足夠一家三口分吃。Olga指瑞士人習慣每朝一家幾口,齊齊吃麵包做早餐,八年前跟老公從瑞士來港的她,慨嘆香港沒有家鄉口味。去年開設Swissbeck,賣名副其實的瑞士麵包。

然而瑞士人在香港,人口只有區區二千,Olga網盡這批客亦不夠。為了打入本地市場,她找來曾在酒店禮賓部任主管的香港人李偉雄(Ken),並分一成股份給他幫手睇檔。他們追潮流賣今年西餅界大熱的「冬甩形牛角包」,又在西貢、灣仔開分店,希望進一步擴闊客路。由內至外,開闢版圖。

已嫁到瑞士的德國人Olga本在歐洲行天橋,其後轉做時裝設計師,創辦時裝品牌Rohmir。曾與Cartier合作在瑞士舉辦時裝展的她,在歐洲略有名氣。八年前,她嫁雞隨雞,跟隨做國際法專家的瑞士籍丈夫來港工作,並把基地轉移,現時在新蒲崗設有製衣廠,「香港是歐洲一個很重要的轉口港,這兒也有大量巧手的製衣人才,成本又較歐洲廉價。」有三名小朋友的她大讚:「香港有國際化教育,所以我願意來呀﹗」Olga喜歡香港,惟獨一件事令她過去七年「飽受煎熬」,就是吃麵包,她激動地說:「瑞士麵包就是有機,較為健康。香港超市雖然有歐洲麵包賣,但有些麵包按壓後如海綿般膨脹反彈,裡面含有幾多添加劑呢?我也是家長,不想小朋友吃這些損害健康的食物。」

瑞士麵包與一般大路的歐洲包,如法包、意大利包不同,除了體積較大,外表亦較深色。由於瑞士較為寒冷,較易種出黑麥。用黑麥製的包不如小麥做的包鬆軟,但營養高、夠飽肚,味道帶有發酵的酸味,口感較煙韌。Olga指瑞士人習慣一家人每朝圍在一起吃瑞士麵包、喝牛奶、飲咖啡,聯絡感情。她開店可滿足自己的口腹,亦是商機:「相信好多住喺香港的瑞士人有着同一想法,所以舊年就決定開鋪。」

核心圈鞏固瑞士客

Olga雖然懂吃,但卻不懂做包,她請不到瑞士人任師傅,於是請來鄰近瑞士的德國師傅Thosten,並從德國入口麵粉及葡萄籽油等材料。每日晚上十時,Thosten開工搓粉、種天然酵母,直至早上五、六時才收工,麵包每日新鮮出爐,由新蒲崗工場,運到店鋪出售。製作好的瑞士麵包,會再由Olga試味,「我做時裝,唔會讓自己肥,瑞士包只有發酵酸味,唔會有食肥人的糖分。」每天吃着自家製麵包的Olga笑說:「無肥到,就安心。」由於材料由外國入口,成本會比較貴,售價亦與酒店的麵包相若,賣三十六至六十元一個。在西貢居住,來自德國柏林的小朋友Nicole,買了兩個瑞士麵包,「我媽媽叫我買,我哋成日食,一日三次,作早餐、零食和午餐,好好食。」生意開波第一步,就是鞏固瑞士人圈子,Olga知道其德國籍麵包師傅,認識位於薄扶林的德瑞國際學校老師,故透過他搭路,在開業前先到該校參與義賣會,並即場派發買一送一優惠券,「好多家長和學生試過好食,打嚟問幾時開張,已經引起佢哋對Swissbeck的慾望。當他們拿着優惠券來消費時,還可以統計支持者數目。」店鋪正式開張後,當日果然得到大部分家長支持。這招奏效,她們打算下月六日的瑞士的聖誕節,大搞麵包製作班,並已聯絡瑞士駐港領事館幫手宣傳。

中圈賣潮點吸引大眾

瑞士人圈子細,打入這班人的市場不難;惟這班人,僅區區二千多人,就算計及口味相若的德國人,人口亦有限。Olga也想開闢大眾化市場,於是請來曾在酒店禮賓部做過主管的Ken做助手,Ken說:「八年前,佢兩公婆來香港旅行,住我做嗰間酒店,我就服務佢哋,佢哋人生路不熟,大家啱傾就做咗朋友。」Olga想找香港人替他打理生意,便聘請Ken做助手,更分一成股份予他,Ken說:「除咗人工,老闆會分紅,當然特別落力啦。」Ken為吸引其他國籍的客人,除了提議兼賣受歡迎的法包及甜包外,亦留意甜品界的一舉一動。幾個月前,他們得知美國流行一種叫Cronut的甜品,冬甩的外形(Doughnut)、牛角包的咬口(Croissant),有多種口味,如士多啤梨、朱古力等,較瑞士麵包易入口,成為當地甜品雜誌「十大糕點」之一。文華及金域假日等都有賣類似的糕點,前者名字叫Croissant Donut、後者叫Deli Cro-Do。Ken當初無留意,把糕點照叫Cronut,不過卻「出師未捷」,「原來紐約創辦人已註冊專利,佢寄咗封信叫我哋唔准用呢個名。」他們急忙把其改名為Rohnut,「當學嘢囉,而家無人投訴啦。」售價三十元的Rohnut,去貨快,每日賣一百個,他說:「中環好多OL鍾意食,會十個十個咁買返去,和同事做下午茶。」

外圈開分店擴客路

Ken指他們每週都會創作新款麵包,如近日推出的橄欖及迷迭香味Italian Bread及外表煙韌內裡軟熟的Beer Bread,之前推出過的Onion Roll就因太韌「無人吼」而被淘汰。「有些招牌款式是必備的,如Farmer Bread和德國傳統Brezel。」中環店於早上八時開鋪,逢星期一至五的早餐時間,是該鋪主要「收成期」,能賣出過百個麵包;不過記者觀察,一到午飯時間,就「人影都無」,他們唯有推出三十八元一份的麵包連飲品吸引客人,務求清貨,餘下的捐給社福團體。Olga和Ken欲擴闊客路,於今年八月在西貢普通道,滿記糖水旁邊開分店;亦剛剛租下灣仔道一間小鋪開第三間分店,兩者租金分別約三萬元,「我哋都已經有千幾呎廠房,每日可以做過千個麵包,如果租金成本唔係太高,我哋希望喺銅鑼灣再開多間,等有多啲人可以買到我哋嘅包。」西貢店星期六、日中午時分,人頭湧湧,這鋪租金比中環店平,但面積卻大得多,不過明顯沒有足夠的麵包款式及數目「撐場」。Ken說:「呢個鋪係唯一喺西貢市中心,但由於凹咗入去,上兩手做食店都做唔住執咗,所以租金唔高,我哋遲啲會增加多啲貨。」現時為充撐場面,他們在店內兼售瑞士紅酒,亦陸續洽談多款歐洲食品在鋪內賣,「而家已經有法國南部有機薰衣草蜜糖及手製果醬賣。」

開業資料(4/12)*

租金:$170,000裝修:$450,000器材:$450,000人工:$60,000雜費:$20,000總投資:$1,150,000*廠房及中環店

營業資料(10/13)

營業額:$202,000#人工:$60,000 ^租金:$70,000 *網站及宣傳費:$30,000雜費:$2000盈利:$40,000#中環店 ^包括七名員工*連廠房租金

壹點意見

月賺九萬,位於中環的天然酵母麵包店Levain老闆李國彰(KC),指歐陸麵包市場仍未飽和,相信瑞士麵包有市場。1.改善味道:「麥味、酸味及麵包密度都好平均,不過個包擺多兩日,酸味更突出,仲好食。如果想個包再煙韌一點,可將舊包濕水混合新包發酵再做,這是歐洲人通用的方法,但要將賣剩的麵包退回工場加工,其運輸成本可能增加,而Brezel鹼水味略為濃一點。」2.增加收入:「雖然瑞士包較冷門,但也有酒店喜歡以此類包做頭盤之一,讓人塗上魚子醬來吃。建議Olga做批發,可選擇一些高級餐廳及五星酒店合作,數期準,又免鋪租。亦可開設烘焙班,教整品牌內的麵包,讓客人更了解麵包的製作過程和用料,客人食用時更有親切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44

騰訊首度進軍第三方理財 互聯網金融版圖繼續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263

第三方投資顧問公司好買財富今日宣布,已獲得來自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的B輪投資。這是騰訊首度進軍國內獨立的第三方理財機構。 雖然好買財富未透露此次獲得註資的具體金額與股份占比,但獲得此輪註資後,該公司管理層依然保持公司的控股。 騰訊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投資將用於好買財富的人才梯隊、網絡建設、數據清算和客戶服務等各基礎平臺建設。 好買財富成立於2007年,旗下業務包括基金、信托、私募等。好買財富旗下全資子公司好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擁有中國證監會頒發的首批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 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之際,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金融服務領域。阿里巴巴集團手握基金支付牌照,與天弘基金推出了備受追捧的“余額寶”,財付通和基金公司將推出類似產品。 市場猜測,好買財富的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可以幫助騰訊拓展互聯網金融布局。 此前,騰訊曾宣稱前海經濟特區投資100億元,開設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公司,其拓展互聯網金融的意圖相當明顯。 此外,聯想旗下君聯資本繼2012年底對好買進行A輪註資之後,此輪繼續跟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36

萬達院線擬中小板IPO募20億 王健林資本版圖漸明

http://www.iheima.com/thread-3380-1-1.html
預披露顯示,萬達院線此次將選擇在深交所登陸,預計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預計募集20億資金,其中將有16億元投向「影院建設項目」,將在全國43個城市新建影院50家。而去年登上福布斯內地首富王的王健林通過其控制的萬達投資持有萬達院線68%的股份,其他27名股東持有剩餘32%股份。
  而根據今年1月份王健林的表態,今年還有一家要上市的目標公司為萬達商業地產。證監會此前披露的IPO預備公司申報名單顯示,萬達集團旗下還有萬達商業地產在會,其中首次發行公告為2012年2月1日,但業內人士透露,實際上這家公司的報會時間早在2010年。

  王健林的資本市場版圖

  萬達院線初次進入IPO是在2012年,當時其與金逸影視拼搶國內電影院線上市第一股,不過事後進程一度停滯。
  不過就算是兩年之後再度啟動,其依然也要面對電影院線第一股之爭。4月18日,上影集團旗下院線、發行業務板塊的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進行IPO預披露公司中,稱擬發行9350萬股普通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25.03%,計劃募資額為9.69億元。

  但相比院線第一股,更讓投資者關注的是近年來王健林想打造怎樣的資本版圖。
  「南萬科,北萬達」,在中國的地產版圖上,一直被相提並論,但是目前,雖然萬達集團2013年資產達到3800億,收入達1866.4億,其中,地產收入1262.5億,第一次躋身房地產行業銷售前三甲。值得一提的是,萬達是排名前十的地產公司中,唯一的未上市公司。

  近年來,在萬達集團商業地產業務急速擴張之際,其他動作也不少,2013年,萬達在香港成功買殼並成功發債、年尾力推海外收購項目AMC影院紐交所上市,此外還收購了兩家旅行社、頂級遊艇品牌以及斥資7億英鎊投資倫敦豪華酒店,還曾試水O2O電商。

  進入2014年,在萬達集團年會上,王健林曾經提出,「今年要推動2個目標公司上市,這是投資管理中心的重點工作。」其中2個目標公司則包括萬達院線以及萬達商業地產。

  在分析人士的解析中,此次萬達院線也能被解讀為萬健林正是落子國內資本市場,而這個上市平台,萬達等待了整整三年。

  擬上市中小板募資20億


  萬達院線的預披露招股書中顯示,萬達院線計劃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擬融資20億元,上市地點選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
  而預披露招股書顯示,2011年~2013年,萬達院線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09億元、30.31億元和40.23億元,同期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3.05億元、3.88億元和6.03億元。從毛利率指標來看,萬達院線的盈利能力仍在不斷提升,2011年~2013年,毛利率分別為64.60%、64.86%和66.04%。

  值得注意的是,爆米花也是萬達影院盈利能力的一大貢獻,預披露招股書顯示,在主營業務中,萬達院線的「影片票房收入」為30.87億元,包含售賣爆米花在內的「賣品收入」約為4.78億元。

  實際上萬達院線看起來並不「缺錢」。資料顯示,其中截至2013年年末,萬達院線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1.75億元,較2012年末增長近七成;當年經營現金流淨額為10.18億元,投資現金流淨額為-5.36億元,籌資現金流淨額為-180萬元。

  不過萬達院線表示,預計募集20億資金,其中將有16億元投向「影院建設項目」,將在全國43個城市新建影院50家。
  部分專家分析稱,萬達影院的上市能使其提速全球擴張,有利於我國院線平台建設,但也有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影院上座率僅15%,一二線城市影院建設飽和,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尚未開發,院線很快會遇到擴張瓶頸,而萬達影院則很快會觸及行業的「天花板」。
      來源:騰訊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849

生命人壽入股金地集團幕後 隱形富豪張峻擴張地產版圖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4/3739024.html

管生命人壽的投資佈局涉及多個並無關聯性的行業,但總體上卻有逐漸將「雞蛋」聚集在其看重的一兩個籃子裡的意圖。

從資金投資量來看,房地產行業無疑是生命人壽的重點佈局領域,這甚至可以溯源至生命人壽董事長張峻的發家史。

根據金地集團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的信息,生命人壽第一大股東是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0%,由自然人張峻控制。但有媒體報導稱,生命人壽十大股東中有超過80%的股權由張峻及其關聯方持有。

公開資料顯示,張峻為潮汕普寧人,為人行事頗為低調神秘,早年在深圳從事電子產品加工的張峻,在1996年開始轉型從事房地產開發。

張峻早期從事房地產開發的經營實體為深圳新亞洲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從2001年起開發了新亞洲花園、新世界廣場、新亞洲廣場、新亞洲國利大廈等樓盤,其中新亞洲國利大廈位於深圳黃金地段華強北,其他樓盤在龍崗。

此外,張峻於2003年在深圳華強北推出了新亞洲電子商城,2007年推出了新亞洲電子商城二期,以租賃性物業為主。

上述幾個項目完成之後,張峻曾一度淡出深圳地產行業,此後轉向戰略持股,尤其是與佳兆業淵源頗深,2014年4月1日,生命人壽還增持佳兆業股份1298萬股,對佳兆業集團持股佔比上升為15.2%。

除股權持有外,生命人壽甚至直接聯合佳兆業參與土地收購,2014年4月9日,生命人壽與佳兆業聯合在大鵬新區以54億元拿下深圳史上的最大地塊。

3月12日,生命人壽剛剛與佳兆業聯手參與緊鄰前海新區的一宗寶安中心商務用地的招拍掛,但最終該地塊被卓越集團拿下。

實際上,目前生命人壽旗下還有一家名為「深圳市生命置地發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是依託生命保險系統的金融平台,從事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及其他商業用地的開發與運營。

根據媒體報導,目前生命人壽已經在湖北襄陽、陝西西安、江蘇揚州等地投入巨額資金建設金融城項目。這些項目以建設「金融城」的名義,先期與地方政府達成招商引資協議,之後再拿地開發。

公開資料顯示,生命人壽還多次與一家名為「深圳市京華置地有限公司」的開發商聯合拿地。深圳京華置地有限公司董事長為黃傳奇,而黃傳奇此前曾擔任過佳兆業行政總裁、生命人壽控股公司富德控股董事兼總裁。

此外,生命人壽在深圳中心區毗鄰平安國際金融大廈的核心地段還獲得了一幅近萬平方米的地塊用於建設總部大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99

新財富500富人榜:綠色崛起 新經濟改變財富版圖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405/t20140505_577933.htm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之下,今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財富指標卻自2011年之後再創新高,其背後是新經濟的創富潛能被激活。無論新科首富李河君作為黑馬脫穎而出,還是BAT教主馬化騰、李彥宏、馬云組團殺入前十,終結了地產富豪在前十名中的優勢地位,抑或今年互聯網、新能源、環保、醫藥等行業貢獻了絕大部分的財富增量,以及房地產、鋼鐵、礦業、建築設備及服裝等傳統產業富人的逐步退場,都充分體現了綠色財富崛起、中國財富版圖被新經濟改變的驚蟄之相。未來,財富再分配的故事還將繼續發酵。

  本刊主筆 孫紅 研究員 蘇龍飛 萬麗 謝碧媛 趙俊 陳永謙 王陽 劉美楠/文

  感謝全景網、新浪財經、搜狐證券、騰訊財經、網易財經、和訊網、金融界、東方財富網、中金在線等網絡媒體,證券時報、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證券日報、南方都市報、上海證券報、大公報、深圳晚報、投資快報、新快報等平面媒體,甘肅衛視、財富天下、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廣播電視媒體的大力支持

  今年已是第12度推出的「新財富500富人榜」,早已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一面鏡子,見證著中國經濟的風起云湧。在富人財富的升值與貶值之間、在榜單排名的遷變與不變之後,可以尋蹤中國經濟運行一次次微觀而真切的脈動,每一年中國富豪榜單的變化幾乎就是中國產業結構佈局調整的微縮版。

  時隔三年,富人榜各項財富指標再創新高

  儘管近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今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榜者的財富,卻在經歷2012、2013兩年的調整之後,創出新高。

  今年上榜企業家的財富總額達到44986.9億元,平均財富約90億元,較2013年增長25.7%;上榜門檻比去年提高26.7%,達到38億元;前5名富人的平均財富達761.4億元,比去年增長55.7%;前50名的門檻在過去12年間翻了近12倍(表1)。

  從財富量級看,超級巨富人數今年亦明顯增加。其中,身家500億元以上的富人是去年的2.5倍,達到5人;300-500億元的富人數與去年持平,為8人;百億級富豪數達到120位,遠超去年的87位,創歷年新高,是2005年的39倍,而2004年的富人榜上,沒有一位百億富豪(附圖)。由於超級富豪人數大增,今年財富在50億元以下的富人數由2013年的221人大幅減少至144人,再一次體現了富人群體內財富集中度仍在提升。

  今年,在中國經濟趨勢性放緩,特別是上證綜指2013年同比下降6.75%的背景下,上榜企業家的財富仍然保持增長,一方面說明已具規模的民營企業開始匹配一定的發展慣性,其持續生長不可遏制,另一方面,這更是民企向新經濟轉型成果的初步體現。無論從今年首富李河君的黑馬突圍,還是新經濟富人的鋒芒畢現上,這一趨勢都得到了確認。

  首富進化論:李河君登頂的背後深意

  今年「500富人榜」的新科首富,是漢能控股集團的李河君。

  47歲的李河君,既是一匹「黑馬」,又是一位老牌富豪。2003年5月,他即以20億元的身家位列當年「新財富400富人榜」第23位。而他引起大眾廣泛關注,則是當年7月,他旗下的華睿投資集團斥資12億元收購青海尼那水電站,成就當年最大的民企收購國有能源資產案。如今,經過十年低調潛行,李河君持股97.57%的漢能控股集團已成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提供商,業務橫跨水電、光伏、風電等領域,範圍拓展至美、英、荷等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私營水電站—金安橋水電站,還掌握世界級的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供應商漢能太陽能(00566.HK)。這樣的事業高度,或是李河君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中關村賣電子元器件時並未料想的。

  李河君是《新財富》過去12度發榜中出現的第9位首富(表2)。與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人美國首富之位一坐經年不同,中國首富的變遷十分頻繁。這與中國經濟結構的飛速變遷關係密切。過去12年,中國幾乎每年都會誕生一個新的經濟高點,也有各行業的企業家嶄露頭角。2003、2004年,榮智健家族成為首富,代表了MBO的風潮。2005年開始,IT成為熱門行業,光伏亦成朝陽產業,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的登頂反映了這一特徵。近幾年大連萬達王健林、三一集團梁穩根等人成為首富,則折射出中國城鎮化的腳步。去年的首富宗慶後,說明了中國內需的潛力。而今年首富李河君所代表的,則是「霧霾鎖城」之下新能源與環保業大發展的時不我待與廣闊前景,是綠色財富的蓬勃生長。

  在中國,首富登頂快,沉沒亦快。他們之中,一部分人如陳天橋、楊惠妍般,業務不進,排名則退;另一部分則如榮智健、施正榮般,一個閃失就淪落塵埃:榮智健由於澳元事件失去中信泰富話事權,不得不另闢家族事業平台隆源控股;施正榮更因光伏產業形勢逆轉與決策失誤,深陷債務泥潭,在尚德電力破產重整中出局。尚德電力子公司無錫尚德目前已由鄭建明控制的順風光電(01165.HK)以30億元收購。

  為力保地位,一些老牌首富也在運作上不斷進化,王健林便是如此。他的產業結構中,不僅文化與商業地產互為帶動,近年更不斷發力國際化,海外併購涉及院線、遊艇等行業,謀求事業再上台階。而作為施正榮之後第二位登頂的新能源富豪,李河君因佈局水電領域較早,擁有穩定的收入,由此可望對其太陽能等新業務形成更為有力的支撐。

  新貴上位:前十名富人罕見大換血

  今年前十名富人的平均財富也比去年上升了36%,其中有4人是首次進入前十名。前十名富豪如此大規模換血,在富人榜上十分罕見,這亦折射出中國經濟由房地產、製造向新能源、互聯網、消費等新格局的變遷。

  4位新晉前十的富人,分別是首富李河君、美的集團何享健家族、阿里巴巴的馬云、長城汽車的魏建軍。何享健家族因美的集團整體上市,財富增幅高達255.56%;馬云因阿里巴巴上市在即身家獲得重估,其財富成長空間依然巨大;汽車大王魏建軍自長城汽車成功回歸A股後,財富即從2011年的63億元攀升至今年的443億元,短短兩年漲了6倍。

  今年,還有6位新上榜就直接殺入前100名的黑馬,他們分別是正威國際的王文銀、信威通信的王靖、小米的雷軍、輝山乳業的楊凱、赫基國際的徐宇、李珊瑚夫婦、濟川藥業的曹龍祥。在上榜的新貴中,最突出的是正威國際的王文銀,他憑藉280億元淨資產一舉摘得榜單第15位。

  不過整體來看,今年富人榜上的新面孔創下了近年新低,只有80人。這主要是因為2013年A股IPO暫停帶來資本市場造富效應縮減。上榜新富中,旗下公司2013年上市的僅有4位,包括在香港上市的輝山乳業(06863.HK)楊凱、龍光地產(03380.HK)紀凱婷、美東汽車(01268.HK)葉帆,赴美上市的58同城(WUBA.NYSE)姚勁波。不過,2013年指數大漲82.73%的創業板牛股迭現,帶動相關富人迎來好日子,今年來自創業板的富人達26位,遠超去年的15位,創業板前十位富人的平均財富增幅更高達116%。

  BAT教主齊聚前十:TMT造富力秒殺房地產

  今年前十名富人的另一大變化是,BAT教主馬化騰、李彥宏、馬云同時入圍。馬化騰旗下的騰訊股價在2012年大漲59.5%的基礎上,2013年續漲98.7%,其身家大幅飆升到739億元,位列第4名;百度的李彥宏由去年的第7名上升到今年的第5位,身家達608億元;阿里巴巴馬云的排名也由去年的17位升至第7位,其財富達到457億元。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和互聯網用戶市場,互聯網業以3位大佬的強大陣容,一舉秒殺僅貢獻王健林(第2名)、許榮茂(第8名)2人的房地產業,成為製造超級富人最多的行業。

  縱觀往年的前十名,一向是地產富豪佔絕對優勢,就在2013年,前十名中還有王健林、許家印、楊惠妍、許榮茂4人入圍。而在去年地產富豪的上榜人數達到歷史峰值109人後,今年上榜的地產富人下滑至100位,雖然仍是上榜人數最多的行業,但較去年已下降9%(表3)。同時,今年財富下降最快的50位富人中,有15位來自房地產業,其中,中南建設的陳錦石、金科實業的黃紅云、蘇寧環球的張桂平財富縮水率都超過40%。房地產已成為500富人財富總額增長最大的拖累。「新財富500富人榜」的這一數據,使我們在李嘉誠大舉拋售國內物業、二三線城市房價下跌之外,再次聽到了房地產業冰山碎裂的聲音。

  相比之下,互聯網富人的身家今年則獲得普漲。三大教主之外,網易的丁磊今年位居第15名,他去年的排名為第34名;樂視網賈躍亭、奇虎360周鴻的財富亦大幅增長312.1%、175%。

  此外,今年的榜單中,影視娛樂業同樣表現出色。光線傳媒的王長田家族、華策影視的傅梅城家族、華誼兄弟的王忠軍與王忠磊兄弟,財富增長均超過80%,王氏兄弟的財富增速更是達到290%。

  事實上,無論互聯網服務,還是影視娛樂,其所屬的信息(電子)技術與文化傳播業(TMT),是今年富人榜中上升勢頭最勁的行業。今年,這一行業共有46人上榜,增幅達30.43%,列各行業之首。過去一年財富成長最快的50名富人中,來自這一行業的也多達21位。同時,今年新上榜的80位富豪中,來自這一行業的為數最多,達14位。值得注意的是,TMT行業富人的平均財富高達134.8億元,連續第二年成為人均財富排名第一的行業;而往年的創富大戶房地產業,今年的人均財富為86.8億元,已由去年的第3下滑到第7。可以說,TMT為今年富人榜財富指標的增長貢獻了絕大部分增量,其已當之無愧成為中國新的造富搖籃。

  行業冰火兩重天:綠色富人頂了煤老闆的缺

  去年上榜的500位富豪中,有323人今年財富持續增長,158人財富縮水,後者大多集中在白酒、房地產、煤炭、鋼鐵、礦業、建築設備、服裝等週期性或產能過剩行業。他們之中,有3人深陷破產境地,分別是煤炭業的聯盛能源邢利斌、鋼鐵業的海鑫集團李兆會、金屬冶煉業的中國再生金屬秦志威。此外,新一屆政府重拳反腐之下,酒業富人的財富縮水嚴重,洋河股東張雨柏、楊廷棟的財富下滑超過50%,郎酒集團的汪俊林、汪俊剛兄弟的財富下降了44.4%。

  今年有6個行業的上榜人數出現下滑,分別是機械與電氣設備、化工、綜合、房地產、農牧漁業、金屬與冶煉。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這些傳統行業的困境由此可見一斑。曾經的創富搖籃—金屬與冶煉行業,今年上榜富人比去年回落31.82%,下滑程度位居各行業首位,此種現象從另一角度反映出資源消耗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到末路,轉型綠色財富勢在必行。

  受益於投資拉動、曾經風光無限的機械與電氣設備行業,如今景氣程度也江河日下,上榜人數在去年大幅下滑34%的基礎上,今年再次縮水3.33%。化工行業也是如此,上榜人數連續第二個年度下滑。三一集團,多年來一直位居中國最具造富力公司首位,曾創造了連續5年多人上榜的紀錄,今年僅梁穩根一人入榜。這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正逐步擺脫依賴重化工業、房地產等投資拉動的格局,全國大工地時代行將結束。

  與之相應,以互聯網、文化傳媒、電商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和消費品、依賴技術進步的生物製藥行業的創富比重日益增大。今年500富人的財富達到新高,主要依靠新能源、環保、TMT、安防等綠色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從各行業上榜富人2013-2014年的人均財富增速看,能源與環保、TMT、耐用消費品、農牧漁業、醫藥生物分列前五。能源與環保行業不僅景氣度高,首富李河君的出現更直接拉升了這一行業的人均財富。耐用消費品行業今年人均財富的提升,則得益於何享健和魏建軍兩位巨富的帶動。

  今年上榜人數最多的5個行業和去年完全相同,分別是房地產、綜合、TMT、日用消費品、醫藥生物,但和去年不同的是,TMT由去年的第5躋身前3,彰顯其創富能力的提升。而以上榜人數增幅計,今年只有5個行業取得正增長,分別是TMT、醫藥生物、商業服務、耐用消費品、能源與環保。大熱的TMT之外,醫藥生物行業以15.38%的人數增幅位列第二,這反映了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醫藥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商業服務業上榜人數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旅遊服務、教育以及汽車服務等子行業上榜富人的增加,而傳統零售業富人仍在低位徘徊,沒有絲毫回暖的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能源與環保行業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曾經風光無限的「煤老闆」大面積落榜;另一方面以李河君為代表的新能源富豪、文劍平為代表的環保業富人強勢崛起,使得今年能源與環保行業上榜富人微增5.56%,新能源與環保業富人頂了「煤老闆」們集體隕落所留下的缺。

  無論新經濟行業是否存在泡沫,今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TMT、新能源、環保、新型服務業以及醫藥生物富人的異軍突起,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調結構、促轉型戰略開始生效,新興產業正逐漸取代房地產的主導地位。其財富效應,或將吸引更多企業投身新經濟、新模式,逐漸將中國經濟從投資拉動、粗放增長的模式中解脫出來,成就更為綠色、健康、陽光的財富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28

Tesla借力零售商,佈局充電版圖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40-1.html
廣州一家環保技術公司的董事長宗毅,終於在北京提到了他心愛的「騷紅色」特斯拉,但要想從北京開車回廣州,這事可不靠譜。原因是除了北京、上海已建成的3座特斯拉超級充電站之外,其他地區尚沒有充電樁。從北京途經上海,再到廣州分別需要1262公里和1517公里,對於續航500公里的特斯拉來說,沿途不充電可不行。
 
宗毅決定自建充電樁。他從特斯拉先後買了20個壁掛式充電器,將第一個裝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一家糖果店,並在那裡啟動了他的「南北充電」之旅。5月28日,宗毅帶著他的團隊一行10人,從北京出發,經由天津、濟南、青島、徐州到南京、上海,轉道武漢、長沙,最終到達目的地廣州。15天的時間,歷經17個城市,行程3985.6公里,宗毅沿途共建了20個充電樁。據宗毅介紹,多數充電樁建在酒店的停車場,也有一些選在寫字樓和休閒娛樂場所。雙方達成的協議是,宗毅提供充電樁(零售價在一萬元左右),酒店進行安裝、維護並免費供客人充電。
 
宗毅自掏腰包捐建的這條「南北充電之路」多少給中國的特斯拉車主解了燃眉之急。在那之後,不斷有車主曬出在他捐建的充電樁充電的信息。宗毅認為自己的行為或許給了特斯拉啟發,對此特斯拉方面不置可否,但是,特斯拉的確借此看到了國內對電動汽車接受的空間,在超級充電站的進展僵局之下,將觸角伸向大型商業綜合體、寫字樓等「目的地」,顯然是特斯拉當下找到的一條解決之道。
 
通常而言,特斯拉有三種充電方式:家用充電樁、超級充電站和目的地充電項目。其中超級充電站需要國家電網的合作,但目前進展緩慢。
 
6月中旬,特斯拉突然宣佈兩個「目的地充電」項目在北京落地,一個在望京SOHO,另一個由位於CBD核心地帶的銀泰中心收納。望京SOHO將向車主提供9個免費的充電車位,銀泰則貢獻了2個,雙方合作的模式是特斯拉提供充電樁,「目的地」方則負責免費安裝、維護充電設備以及供電。
 
自此,加上特斯拉在僑福芳草地的展廳等充電車位,特斯拉在北京共擁有6個目的地充電站點、三十多個充電車位。這些車位大多設在核心商務區、大型購物中心或辦公樓區,「『目的地充電』的設計是,車主不是為了專門給車充電去這些地方,而是為了去『目的地』,順便補電」,特斯拉公共充電業務總監王淏說:「比如去望京SOHO上班,或者去銀泰中心購物。」
 
按照特斯拉最初的設想,超級充電站——20分鐘充入一半電量,80分鐘全部充滿的快速、高效充電技術,是其最主要的充電方式。特斯拉車主可以在北美、歐洲、亞洲城市的高速公路上做短暫停靠,就可以快速補充電量。先期在北美和歐洲投入已初具規模,北美目前建成近100座超級充電站,橫跨美國東西海岸,並計劃在明年覆蓋美國98%的人口和加拿大部分地區。然而,中國的充電站建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截止到目前,北京只有酒仙橋一座超級充電站,內設2個超級充電樁;上海設有金橋和嘉定兩個站點,可供12輛車同時充電。除此之外,整個超級充電站的中國版圖仍空空如也。
 
特斯拉自今年4月在中國正式交車以來,已經有接近500名車主提了新車,以北京、上海的車主居多。但超級充電站和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滯後令中國車主格外不滿。經過去年一年的談判,特斯拉想照搬美國超級充電站的做法基本宣佈失敗,在中國必須依賴其他充電方式。
 
4月,王淏加盟特斯拉,擔任公共充電業務總監,他的任務就是拓展國內「目的地充電」版圖。王淏此前與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吳碧瑄同在蘋果大中華區教育及企業部任職,特斯拉將自己定位為一款互聯網科技產品而非豪車的戰略理念,挖角了眾多蘋果員工。
 
這一理念同樣讓SOHO、銀泰這樣的合作者倍感認同。北京銀泰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筱周曾對媒體表示,他們願意與特斯拉合作,原因之一就是看重特斯拉背後代表著的那個人,馬斯克本人非常具有創新能力,銀泰也願意和有前瞻性的公司合作,這代表著未來發展的趨勢。而據王淏介紹,望京SOHO是潘石屹目前的SOHO中國項目中最高端的地產項目,且租戶多為科技公司,對互聯網、新能源感興趣,不少人已經訂購了特斯拉,包括潘石屹本人也已經提了新車,「他們對電動車的充電車位有大量的需求,未來不光是特斯拉,還有其他電動車品牌(需要充電)」。
 
特斯拉是在望京SOHO塔3入市不久後與潘石屹對接的。當時,王淏到望京CBD考察車位時,號稱望京第一高樓的塔3還沒有完全收工,地下車庫還在施工。雙方談的結果是,塔3拿出5個車位供特斯拉專車充電,塔1塔2拿出4個車位。
 
望京SOHO由三棟集辦公和商業一體的高層建築和三棟低層獨棟商業樓組成,可容納6萬人在內辦公。潘石屹表示,SOHO中國在北京、上海的其他樓盤也會和特斯拉合作,提供充電車位。
 
之後,特斯拉和另一個「高大上」的商業綜合體北京銀泰中心也成功牽線,特斯拉中國區負責人吳碧瑄親自出馬,談下了兩個車位。
 
「畢竟那個地方寸土寸金,這是給特斯拉指定的專車專用車位,我們也希望更有效率地使用這個車位。」王淏說。據瞭解,北京銀泰中心地下停車場的固定車位,包月的費用是1600元/月,照此計算,兩個車位一年的停車費用接近4萬元。加上電費,一年的費用支出大約在7萬元左右。
 
銀泰商業集團執行董事兼CEO陳曉東對記者說,「銀泰不會這麼算賬,不能算小賬,我們會努力滿足客戶需求,客戶喜歡你了,自然會通過這個獲得長遠利益。」據陳曉東介紹,銀泰和特斯拉的合作是通過杭州市下沙區政府從中牽線,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一致,從5月初開始接觸到完成發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未來,銀泰中心打算擴建到容納近100輛充電汽車的充電車位,包括公共充電車位和特斯拉的專門停車車位;銀泰甚至許諾,假如未來政策放寬,銀泰也願意提供特斯拉維修的場所。
 
地產零售商對特斯拉持歡迎態度,一個原因是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接受這樣理念的人往往也是SOHO、銀泰們的高端客戶。目前,國內對新能源電動車的需求呈井噴態勢。根據儲能網6月發佈的數據,5月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量攀升至6525輛,同比、環比均增長近四成;在整車進口方面,混合動力車進口2039輛,純電動車進口545輛,包括532輛特斯拉 Model S和13輛寶馬i3。特斯拉的進口數量雖然創下了在中國上市以來最大的單月進口量,但離預訂量仍相去甚遠,充電、售後問題是其在中國推進的最大難題。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巨大需求,以及這一人群帶來的潛在的消費能力是零售商、地產商最為看重的。業內人士指出,特斯拉「目的地充電車位」的設置,對大型商業綜合體來說可謂一舉多得:商家通過提供免費服務,可以吸引特斯拉車主或其他電動車車主前來購物、就餐、消費,而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停車車位將成為所有地產和物業的標準配置。
 
和超級充電站不同的是,目的地充電的電壓較低,充電時間較長,以望京SOHO和銀泰中心為例,充一小時大約能補100公里的電量,而全部充滿則需要5個小時。「『目的地』是車主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車主可以利用吃飯、看電影和打球的時間完成補電,吃個飯總得一小時吧,或者看兩個小時的電影,其實充電沒有那麼難。」王淏說。
 
目前,大部分北京地區的車主除了在家充電(充滿需8個小時)之外,必須依賴在城裡的「目的地」進行補電。
 
王淏介紹,繼望京SOHO和銀泰之後,特斯拉和其他商業地產也在商談合作,在正式公佈之前不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特斯拉會大範圍考慮帶有電影院、餐飲、娛樂設施的大型購物中心。王淏透露,北京最大的一處目的地充電場所將提供幾十個充電車位,並將於明年交付。
 
「特斯拉車主的消費能力本身是很高的,而一晚上充電的電費只要二十幾塊錢。」宗毅指出,此次他捐建的「南北充電之路」不光建有特斯拉的專用充電樁,還搭建了標準16A插座,以適應比亞迪等電動車的充電需求。「當酒店在客源等方面開始獲益後,就會自行購買充電樁,並成為一種服務趨勢。」在宗毅看來,這一做法才是特斯拉在中國落地充電最有效的途徑——依靠星星之火在全國蔓延,而非依賴國家電網建造大型的超級充電站。
 
就在記者採訪當天,王淏到銀泰中心走了一趟,除了給銀泰高管定製了幾輛特斯拉之外,又拿下兩個車位,這次將設置在地面上,並設計醒目的特斯拉充電樁標識。「銀泰的高管說了,配寶馬都不要,只要特斯拉。」王淏拍著銷售小哥的肩膀,哈哈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53

中國核電版圖:廣東居首 福建第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0037.html

過去幾十年,中國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並基本確定建廠條件成立的核電新廠址有67個,以沿海、中部省份為主。

度延期的福建福清核電站1號機組已經在20日並網成功,這意味著國內核電運行機組再添一個新成員。《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福建是繼廣東之後,擁有核電廠址最多的省份。

除了福清核電站之外,福建還擁有其他2個核電站。它們分別位於寧德和漳州。福建官方和核電企業已經在三明、莆田、龍巖和南平部有核電廠址,打算用於日後其他新的核電站的建設。

過去幾十年,中國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並基本確定建廠條件成立的核電新廠址有67個,以沿海、中部省份為主。

能源需求和結構調整,是中國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核電站投資數額巨大,其產出效益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比如,福清核電站是在2008年中國保增長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擴大內需4萬億元計劃後落地的特大型重點工程,也是當時中國第一份落地的千億大單。

福建當地官方認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福清核電項目的開工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項目將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創造1萬多個就業崗位。

而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樺最近稱,福清核電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福清核電站一共擁有6個核電機組),年發電量將達到450億千瓦時,年總產值將達到170億元,至少可拉動當地GDP增長近4000億,增加近3萬人的就業,將對海西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中央已經多次釋放重啟核電的信號。最近的一次是,中國政府網站19日發布《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表示,要“開工建設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適時啟動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建設”。這兩個核電項目均位於沿海。

和沿海核電項目不同,內陸項目已經無望在“十二五”期間上馬。在中國核電版圖上,那些位於內陸的核電項目近年來備受社會關註,也不乏爭議。

反對內陸核電的人們認為,內陸核電因缺乏地理等優勢,而存在更大的風險性。根據本報梳理,截至目前,打算發展內陸核電項目的省份已經超過10個。

但值得指出的是,在全球核電站的436個機組中,有超過六成在內陸。有核電專家表示,在擁有核電的發達國家當中,並沒有沿海核電和內陸核電之分。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49

雷軍系投資版圖起底:軟件+硬件+服務 20個項目4家IPO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4/146067.html

i黑馬:在微博個人說明中,雷軍這麽描述自己,“小米董事長,金山軟件董事長。業余愛好是天使投資。”在創業者“雷布斯”形象的背後,雷軍及其背後的雷軍系已經投資了20余家創業公司,其中四家成功上市。
 
\  
而最近雷軍又有新的動作。9月10日,在北京樂融多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積木盒子”)B輪融資發布會上證實,此次積木盒子共完成3719萬美元的融資,領投的企業正是雷軍旗下的小米科技與順為資本。
  
此前,雷軍投資的領域一直集中在互聯網、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社交,這是雷軍在“軟件+硬件+服務”的布局。其此次砸金殺入P2P互聯網金融行業再度引起業內關註,雷軍此舉意在互聯網金融還是移動支付?
  
無論如何,積木盒子和小米的合作趨勢是毋庸置疑的。積木盒子創始人魏偉表示:“融資後,我們會為米粉量身打造更多更有特色的金融產品,無論是借款端還是理財端,這一點是肯定的。”
  
雷軍素來以善於“順勢而為”布局投資為人所知。自2004年投資孫陶然創立拉卡拉的第一筆資本以來,如今已有包括金山軟件、歡聚時代(即“YY”)、獵豹移動和迅雷四個在內的公司成功上市,雷軍從中更是獲益頗豐,據統計,在這四家上市公司中,雷軍及其旗下公司所持有股份市值達22億美元。
  
“雷軍系”20余家企業
  
根據統計,從2004年起至今,作為天使投資人,雷軍共投資了包括卓越網、凡客誠品、UC優視等在內的20多家創業公司。
  
雖然2007年才從金山離職並開始專註從事天使投資,但雷軍涉足該領域卻在更早的時候。
  
“在2004年年底,有個好朋友去融資,跟聯想投資融資,我去幫忙背書,我說這個很牛,很厲害,他一定能做得成。” 1969年出生於湖北仙桃的雷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談到自己的第一筆富有戲劇性的天使投資。就這樣,雷軍的第一板就投了415萬人民幣給拉卡拉的創始人孫陶然。“第二個投給我另外一個朋友,當時網易的總編輯李學淩(歡聚時代創始人),我投了他410多萬,借了410多萬,總共800多萬人民幣。”
  
除了以天使投資人、小米和金山的身份進行投資外,雷軍還成立了天使投資基金—順為基金來加快布局。
  
順為基金成立於2011年,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其第一期基金2.25億美元,第二期基金2014年4月11日募集完成,規模3.15億美元。雷軍任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許達來任創始合夥人兼CEO。
  
在雷軍所投資的這20余個項目中,大部分已經拿到VC投資。談及成功投資經驗,雷軍認為“自己成功預測了未來,而且看得很準”。雷軍曾坦言,在五年前就認為三個領域非常有前途,第一個移動互聯網領域,第二個電子商務,第三個,就是互聯網社區。
  
就此分類,目前雷軍移動互聯網領域投資的項目有:UC優視、多看科技、瓦力語聊、7K7K、太美、I Speak、YY、一起作業、智谷、卡卡移動、喜訊無限、迅雷和天網;電子商務領域的項目有卓越網、尚品網、凡客誠品、樂淘、耶客和我有網。互聯網社區的項目有逍遙網、樂訊社區、多玩遊戲網(原“歡聚時代”)、綠人網、Tech Web、長城會、雷鋒網、知乎和大街網。其他領域的投資項目分別有拉卡拉、可牛、好大夫、ZEALER、金山多益,還有此次投資的積木盒子。
  
對於目前雷軍整體投資的特點,艾媒咨詢CEO張毅如是分析:“雷軍善於投資趨勢。無論其投資移動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社區,投資前,這些行業都是剛剛起步的,並能在投資以後獲得高速成長。另外一個就是戰略投資,就是投資項目對主業小米公司的輔助作用,一系列投資項目都在圍繞小米的上下遊,從小米手機里面預裝的軟件便可看出。”
 
持股市值達22億美元
  
在雷軍所投資的20多個項目之中,其中有四個成功上市,包括2007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金山軟件、2012年底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歡聚時代、還有今年上半年在紐交所上市的獵豹移動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迅雷。
  
據統計,在這四家上市公司中,雷軍及其旗下公司所持有的股份一共高達22億美元。
  
金山軟件是“雷軍系”中第一家上市公司。雷軍個人及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金山軟件26.90%的股份。按照9月18日金山軟件收盤數據計算,其收盤市值為240億港元,約合30.96億美元,那麽雷軍所持股份市值為8.12億美元。
  
歡聚時代作為雷軍投資的第二個項目,也是雷軍系上市的第二個項目。2014年9月18日,歡聚時代收盤市值為45.25億美元,雷軍占歡聚時代20.7%的股權比例,所持市值為9.25億美元。不僅如此,雷軍還擔任歡聚時代董事長兼董事。彼時,雷軍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7年間獲得120倍的回報。
  
今年6月迅雷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就在迅雷上市前,小米旗下的Xiaomi Ventures Limited以總價2億美元認購了27.2%的迅雷股份。次月,雷軍旗下金山軟件對迅雷投資9000萬美元。迅雷成功IPO後,雷軍作為小米和金山軟件的實際控制人持有迅雷的股份總和達到41.8%。
  
截至9月18日,迅雷的總市值為8.19億美元,可以算出,這部分股權的價值高達3.36億美元。
  
同樣是今年登陸納斯達克的獵豹移動,也給雷軍帶來了不菲的回報。
  
獵豹移動的前身金山網絡成立於2010年11月,由金山軟件分拆出的金山安全與獵豹移動現CEO傅盛創辦的可牛影像兩家公司合並而成。
  
金山軟件持有獵豹移動4.7% A類普通股,54.1% B類普通股,總計53.5%投票權。2014年9月17日,獵豹移動收盤市值34.16億美元,金山軟件持有的這部分股權的市值為18.28億美元。
  
除此之外,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花費約31.30億元戰略投資UC,從UC原有股東手中獲得股份,當時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告訴媒體,UC帶給雷軍的回報甚至不亞於歡聚時代。
  
但毫無疑問的是,被視為“最後一戰”的小米科技仍是雷軍系中最核心的棋子。
  
根據公開資料,2013年MIUI用戶超過3000萬,2013年12月公布的數據MIUI月流水收入3500萬元。2013年8月,雷軍宣布小米估值已達100億美元,甚至有外界傳言目前小米估值已經在300億美元以上。
  
進軍互聯網金融
  
此前,雷軍涉及的投資,基本都在圍繞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社區領域。此次投資積木盒子,是小米首次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
  
至於投P2P公司積木盒子的原因,張毅分析:“正如我們知道的,BAT這些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都有很強的吸金能力,而這些錢待在賬上用來幹什麽?如果有相應的渠道可以發行P2P,有比較高的回報,風險又是可控的,為什麽不幹呢?”
  
而雷軍的互聯網金融野心早有跡可循。
  
2013年12月,小米在工商局就登記註冊了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由小米科技全額出資,經營業務範圍包括電子支付技術的開發及服務。雷軍出任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小米高層林斌、洪鋒出任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
  
2014年2月,小米與北京銀行達成移動金融的合作協議,合作範圍包括基於NFC功能的移動支付結算業務、理財和保險等標準化產品的銷售、貨幣基金的銷售平臺以及標準化、個貸產品在手機、互聯網終端申請等。
  
“小米現在是雷軍的嫡系,所以在市場經營這一塊,對於雷軍來說,比較有機會(做大)的領域應該是移動支付。無論投資P2P公司還是跟銀行的合作,都是在為此做準備。”張毅補充說道,
  
同時張毅認為,三到五年內隨著互聯網智能終端的普及,O2O肯定是比較大的方向,雷軍應該在預謀支付。但他同時表示,現在要做支付一定要跟銀行體系打通,下遊一定要跟資金的分發方向打通,因為移動支付不能跟傳統的銀聯支付一樣,在交易中收幾個點的傭金作為利潤。
  
對於小米為何會在對P2P的布局中選擇積木盒子,小米公司財務副總裁張金玲說,一是“積木盒子核心團隊年紀夠大夠老,有經驗,有方向感,執行力非常強,而且又非常聰明。”二是“積木盒子真誠、透明,這跟小米的調性非常一致”。
  
積木盒子:雷軍幫忙不添亂
  
積木盒子憑借在P2P領域風控方面的經驗優勢,吸引了眾多資本方的眼球,並於9月10日宣布完成總金額3719萬美元的B輪融資,短短半年間融資將近5000萬美元。
  
此輪融資,領投方正是雷軍旗下的小米公司及順為資本。此外,經緯中國、淡馬錫旗下的祥峰投資、A輪投資者銀泰資本、和玉投資都參與了跟投。
  
從投資額來看,資本方對於積木盒子在P2P模式方面看好。而在多家投資機構的激烈角逐中,積木盒子最終選擇了雷軍作為領投方,而此次也是雷軍首次探路P2P領域。
  
對於選擇小米的原因,積木盒子創始人兼COO魏偉表示:“我們雙方氣味相投。”
  
雷軍:只投人
  
雷軍曾在公開演講時分享過自己的兩個投資經驗,即“不熟不投”、“只投人”。他表示,投資只投熟人及熟人的熟人這兩層關系。並且投資只投人不投項目,“我不在乎你在做的項目是什麽,我認為在中國,在今天的中國的創業市場上,缺的是執行力不是主意”。
  
不過,魏偉坦承,雙方此前交情並不深。“我們團隊和雷總並不熟,投資前其實和他只長談過一次。”
  
接受采訪時,魏偉表達了對雷軍個人的欣賞,“雷軍至今還活躍在創業的第一線”。
  
魏偉表示,正如小米財務副總裁張金玲在發布會上總結的兩條:第一條是說,整個創始團隊全部由70後的“高齡”創業者組成,這一點像小米;第二條是說,我們的理念和小米的調性很合。“這和我剛才的觀點是一致的,雙方的合作必須建構在信任和認同上,不然走不遠。”
  
雷軍的第三個投資經驗是“幫忙不添亂”,他主張“讓創業者有足夠的擁有感”。不過,無論雷軍接下來是否會介入積木盒子的經營,但雙方在融資後的合作意向是肯定的。
  
從業務上來看,領投方小米早已為積木盒子的移動端導入流量,其中今年16%的移動端流量均來自小米用戶。
  
對此,魏偉表示,即使沒有小米的投資,16%的用戶也是一個很大的群體,我們會為米粉量身打造更多更有特色的金融產品,無論是借款端還是理財端,這一點是確定的。
  
“我們雙方已經確認會在業務上開展合作,但具體合作的切入點和程度還需要雙方商討和確認。”魏偉說。
  
不過,當問道,積木盒子未來是否會為小米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以及未來雙方是否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有戰略性的合作時,魏偉並沒有給出正面回答,僅表示:“一切皆有可能。”
  
與小米氣味相投
  
公開資料顯示,積木盒子的創始團隊由董駿、魏偉、彭笑枚和巴利·弗里曼四人組成。其中,董、魏和彭三人均是2011級EMBA北京1班的學員,結識於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兩年的學習中。當年,他們三個常常一起探討中小企業所遭遇的融資難題,並最終決定共同打造一個投融資P2P平臺。
  
而積木盒子官網顯示,2013年8月,積木盒子正式上線;2013年12月 交易額突破1億元;2014年2月來自歐洲的Ventech投資千萬美元;2014年5月盒子的交易額突破10億元。
  
不過,魏偉也坦承,這個行業一直在多事之秋,投機、詐騙、跑路等問題層出不窮。他表示:“積木盒子只是個上線只有13個月的平臺,包括行業也還處於早期的階段,未來變數很多。”
  
積木盒子B輪融資時,眾多投資機構主動向其伸出了橄欖枝。不過,最終積木盒子選擇雷軍旗下的小米及順為基金作為領投方。
  
對於其中的原因,魏偉表示:“投資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不是我們選擇誰的問題,而是雙方氣味相投。我們欣賞並渴望學習小米的很多東西。”
  
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小米手機從無到有,並把“小米潮流”迅速延伸至平板、電視領域,業界掀起了一股學習小米的潮流。
  
作為新興行業,P2P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基本難題,不過,其因缺乏有效監管而呈現的種種亂象層出不窮。
  
如何借用互聯網建立信息透明、互動性強的雙向體制以及降低業務成本和經營風險,正是積木盒子需要從小米模式中汲取的東西。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