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股通遭遇最長資金凈流出周期:18天撤走245.5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968.html

滬股通遭遇最長資金凈流出周期:18天撤走245.5億

一財網 林琴思 2015-11-12 20:11:00

截至周四收盤,滬股通凈賣出15.34億,當日額度剩余145.34億,余額占額度比為112%。A股市場自11月4日強勢上攻以來,滬指已連續多日收出陽線,但A股大漲卻並未留住外資。

自10月16日至今,滬股通持續處於資金凈流出狀態,為去年11月17日啟動以來首次單月外資借道滬港通累計撤出資金超過200億元,也是最長的凈流出周期。截至11月12日,連續18個交易日中,滬股通累計凈流出資金245.5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數據發現,滬股通單日凈流入金額多在幾億或十幾億元,不過從11月4日開始,滬股通的凈流出金額出現明顯加速。值得註意的是,在11月4日,也是滬指開始反彈之際。滬指在11月4日至今的漲幅達9.53%,7個交易日內,大盤漲逾300點。

在今年6月中旬,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均大幅震蕩,而當時港資買賣A股極為頻繁,但在7月初又大量賣出。之後外資便在8月24日開始大舉買入,滬股通交易額出現明顯放大,並連續4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入,累計近290億元資金凈流入,抄底之意明顯。但在8月28日,A股暴力反彈後滬股通逢高減持,連續5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出。

然而,在8月28日至9月7日,滬股通凈流出72.29億元,與之前290億元資金凈流入相差甚遠。並且,在9月8日至9月30日,滬股通凈流入資金達82.36億元,加之8月底抄底的資金,凈流入金額達300億元左右。在外資不斷湧入A股市場的時期,大盤橫盤近一月,滬指在3000點附近徘徊。

那麽緣何在A股反彈之際,外資逢高減持為哪般?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陳嘉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當A股在漲,港股在跌,AH股的溢價指數一直在擴大,對於外資來講,大部分外資屬於價值投資者,對於他們來講,價差擴的越大,就越可能把資金撤回。滬股通本身主要是滬市的藍籌股,這些股票有部分在香港上市,或者找到類似的標的,就會導致當價差夠大,就會把資金撤回香港市場。

恒泰證券在11月4日晨會紀要中指出,經過美聯儲一輪又一輪的“口頭加息”,加息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市場預期提前消化,而加息預期與真正加息的影響不可能是一致的,對美國來說,含糊其辭、無法預期才符合預期,這在行為金融學里叫“適應新預期”,表現在市場上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各國貨幣主動貶值以及資金外流,追逐美元資產,直接壓低債券收益率。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是美聯儲連續發出加息預警吸引海外機構快速回籠,購買美元資產或與美元掛鉤資產。而對此觀點,陳嘉禾表示,與美聯儲加息預警關系不大,若受美聯儲加息影響,資金回流回美國的話,既然從大陸抽錢,那麽也同樣會從香港抽錢,我們應該會同時看到香港市場大跌,但是現在並未看到這樣的情況。所以與美聯儲加息預警的關系並不大。

“A股價格相對香港市場變貴,對外資來講,從長期投資來考慮,便宜總是好一點。現在恒生H股溢價在135點左右,這個點位相對比較高,如果這個溢價下來,不管是港股漲還是A股跌,這都會使外資重返A股市場。”陳嘉禾說。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85

地下錢莊背後的犯罪:為央企高管轉移千萬贓款 助億元股市“黑金”流出境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332.html

地下錢莊背後的犯罪:為央企高管轉移千萬贓款 助億元股市“黑金”流出境外

新華網 2015-11-26 13:21:00

近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浙江、福建等地警方連續偵破特大地下錢莊案。僅浙江金華的一起案件涉案金額就高達4100余億元,是迄今為止我國警方查獲的涉案人數最多、涉案金額最大的非法買賣外匯案件。

近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浙江、福建等地警方連續偵破特大地下錢莊案。僅浙江金華的一起案件涉案金額就高達4100余億元,是迄今為止我國警方查獲的涉案人數最多、涉案金額最大的非法買賣外匯案件。

“新華視點”記者從公安部經偵局了解到,日益猖獗的地下錢莊,成為國企高管腐敗、資本市場等違法行為的洗錢通道,衍生出大量犯罪活動,社會危害極大。

為腐敗分子洗錢,協助不法分子詐騙國家資金

總部在北京的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大型央企的子公司。曾擔任該子公司總經理的代某平、駐沙特區域商務副總經理的王某明,借助地下錢莊轉移了多達數百萬美元的貪汙贓款。

經查,長期擔任央企高管的代某平為了轉移在境外貪汙的300萬美元贓款,由部下王某明借助不法分子經營的地下錢莊,將1800萬元人民幣轉至代某平在境內的指定賬戶。據了解,地下錢莊轉移贓款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境內外錢莊核數對沖的做法,即由境外的子錢莊負責收美元,境內子錢莊同時按匯率將人民幣打入客戶在境內的賬戶。表面上看,境內的人民幣留在境內,境外的外幣也沒有進來,但實際上交易已經完成,逃避了監管。

據專案組介紹,目前,代某平等人因涉嫌貪汙罪已被紀檢部門查獲,涉及金額近億元。“這樣一起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僅是各地地下錢莊案的一個案中案。”公安部經偵局反洗錢處副處長束劍平說。

除了成為貪腐資金的洗錢工具,地下錢莊還是多種違法行為轉移贓款的通道。有地下錢莊助億元股市“黑金”流出境外。在剛剛偵破的上海特大操縱期貨市場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上海伊世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燕等人以貿易公司為名,通過異常股指期貨交易行為操縱資本市場,短期非法獲利高達20多億元。據了解,巨額非法獲利中的近2億元通過地下錢莊轉移出境。

一些地下錢莊甚至協助不法分子詐騙國家資金。警方偵查發現,嫌疑人趙某宜經營的錢莊中,有多筆資金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財政局打入,備註為“國家出口獎勵獎金”。經查,以潘某為首的犯罪團夥在銀川市註冊了12家貿易公司,在沒有真實貿易的情況下,通過貨運代理公司“購買”虛假出口貿易數據,2013年以來騙取寧夏自治區政府出口獎勵3860萬元。目前,警方已經逮捕三名涉案人員。

銀行工作人員成“洗錢中介”,“殼公司”審核形同虛設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僅今年4月至今,全國已破獲地下錢莊轉移贓款案件92起,涉案金額8000多億元。

浙江省金華市公安局副局長俞流江介紹,僅金華這起全國最大地下錢莊案涉案金額就高達4100余億元,案件涉及非法資金遍及全國31個省份、91家銀行的3000余個賬戶,涉案賬戶交易記錄就有130余萬次,將所有銀行交易記錄全部打印,要耗費約3.5萬張紙,堆起來有3米多高。

如此龐大的地下錢莊交易為何能長期運作?記者了解到,部分銀行工作人員成為地下錢莊的“洗錢中介”,對犯罪分子用以交易的“殼公司”的註冊審核也形同虛設。

金華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張輝介紹,地下錢莊在利用銀行的非居民賬戶轉移不法資金時,會偽造大量虛假的涉外購銷合同,模仿真實的資金往來。這些假合同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有效查驗。“如果監管機構從嚴審查交易資金的真實性,就可以從源頭上堵住一部分地下錢莊活動。但調查發現,有10多名銀行工作人員居間介紹、收受賄賂,為地下錢莊違法購匯提供便利。”

在涉案金額達120多億元的深圳特大地下錢莊案中,某銀行深圳寶安支行時任行長沈某生就主動替他人介紹地下錢莊生意,協助將巨資轉移境外。一些犯罪嫌疑人說,他們在銀行櫃臺周邊向客戶推銷非法買賣外匯等業務一直是半公開的,從未遭到銀行人員阻攔,“銀行是默許我們這樣做的,可以增加他們的業績。”

另一方面,一部分公司在工商註冊手續上缺乏有效審核,使得地下錢莊得以掩人耳目。浙江金華被查處的地下錢莊都有類似“義烏宇富物流公司”等名稱,但這些看似正規的物流公司、進出口企業其實是嫌疑人在香港註冊的幾十家空殼公司。

據了解,成功註冊這些無真實業務的公司是進行地下錢莊活動的主要載體。國家工商總局全國企業信用信息查詢系統顯示,其中一家空殼公司的註冊經營範圍原本為“批發零售,機械設備、五金產品等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事實上,公司沒有從事過一單註冊經營範圍內的業務,而是地下錢莊非法活動的“白手套”。

正是由於種種監管不到位,一些為進出口企業高價換匯的地下錢莊活動十分猖獗。“有的到銀行大堂招攬生意,有的還公開開設了VIP包廂。”涉案的洗錢團夥之一的頭目楊某翔說。據了解,通過這些所謂的“換匯公司”兌換外幣,手續費最高可達千分之五,短短10個月內僅楊某翔團夥就非法獲利2072萬元,暴利背後是大量有急迫資金需求的貿易企業被盤剝。

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

專案組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地下錢莊造成了國家財政資金、納稅人資金大量流失。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購貨合同,虛構出口貿易騙取出口退稅;有的不法分子通過地下錢莊轉移詐騙贓款、非法所得,使得一些群眾的被騙資金很難追回。

“打擊遏制非法資金流動,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預防遏制社會犯罪的重要手段。”複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秘書長嚴立新表示,地下錢莊以隱瞞、掩飾等手段將違法資金表面合法化、跨境轉移,成為毒品、黑社會、走私、貪汙賄賂等犯罪的幫兇,不僅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群眾財產安全,還會扭曲金融市場決策、誤導居民投資方向。

在浙江金華的全國最大地下錢莊案中,本是銀行系統為了方便境外公司在境內業務結算而設立的非居民賬戶,卻成為不法分子資金非法跨境轉移的“綠色通道”,這表明部分商業銀行無視社會責任、內控存在重大缺陷。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對非居民賬戶系統存在的監管漏洞進行了改造,公安部已會同多部門組織開展了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

公安部經偵局反洗錢處處長李明照指出,打擊地下錢莊需形成合力:一是銀行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銀行賬戶開立、現金存取等方面的監管;二是工商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公司註冊的審核,防止利用註冊無真實業務的公司進行地下錢莊活動;三是廣大居民需認識到地下錢莊活動的社會危害性,通過正規渠道辦理跨境匯款和外匯兌換等業務。

“警方對地下錢莊的持續打擊,是維護地區安全、打擊跨國犯罪的重要舉措。”嚴立新說。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88

外匯局:2015年跨境資本凈流出 未出臺任何限制購付匯新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379.html

外匯局:2015年跨境資本凈流出 未出臺任何限制購付匯新規

一財網 徐燕燕 2016-01-21 18:26:00

針對目前的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

1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12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12月,銀行結售匯逆差894億美元。2015年1~12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全年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呈現凈流出態勢。

國家外匯總局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當前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對應著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針對目前的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

2015全年跨境資本凈流出

銀行結售匯和代客涉外收付款總體均呈現逆差。2015年,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較2014年下降9%,售匯增長24%,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入較2014年微降0.8%,支出增長6%,涉外收付款逆差2009億美元,其中,涉外外匯收付款逆差2538億美元。

分季度來看,銀行結售匯一季度逆差914億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139億美元,三季度逆差擴大至1961億美元,四季度逆差回落至1644億美元。

銀行代客涉外外匯收付款一至四季度逆差分別為253億、16億、1637億和631億美元,四季度外匯凈流出較三季度下降61%。

發言人表示,當前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對應著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

從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看,2015年9月末我國對外凈資產1.54萬億美元,由於統計原因與2014年末不可比,但較可比的2015年3月末增加了1360億美元。其中,對外資產方面,持有主體由央行更多轉向市場主體,伴隨官方的儲備資產下降,我國市場主體的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境外存貸款等資產均上升,9月末較3月末分別上升525億、88億和878億美元;對外負債方面,境外對我國的證券投資、貸款等都在下降,9月末較3月末分別下降1804億和715億美元,同時,境外對我國直接投資增加了1005億美元,說明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資金持續流入。

未出臺任何新的管制措施

發言人強調,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並表示,面對當前的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外匯管理在改革開放總體原則下守住風險底線的工作思路沒有變。

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為防止跨境資金大幅波動,近一段時期,外匯局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加強監測、規範業務、打擊投機和違法違規等,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例如,個人購付匯政策沒有任何變化,境內個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便利化購匯額度沒有限制和削減,可通過銀行櫃臺、網上銀行、自助終端、電話銀行及手機銀行等多種渠道直接辦理;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經常項下交易,只要有真實背景,仍可憑交易憑證前往銀行櫃臺辦理。

同時,加強外匯收支真實性合規性監管的要求也沒有變。目前,外匯管理便利化和開放的前提條件仍然是真實與合規,真實性合規性要求與便利化之間也不存在矛盾,只有在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為主、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的情況下,貿易投資便利化才能獲得真實、有效的保障,才能讓絕大多數市場主體從中獲益。

發言人強調,今後,外匯局將繼續通過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來監督真實性合規性監管要求的落實情況。針對主要銀行和企業的外匯收支行為進行重點監測與核查,指導銀行按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展業三原則”要求辦理外匯業務,嚴格履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同時,繼續開展外匯業務相關檢查,嚴厲打擊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外匯交易、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活動。

我國外儲仍充裕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較2014年末下降5127億美元,那麽減少的外儲去哪里了呢?

發言人對此作出解釋稱,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比較多,既包括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也包括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匯率變化以及儲備支持“走出去”的資金運用等。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使得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逾千億美元,這不同於實際的外匯從外匯儲備中流出。

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因外匯市場供求買賣形成的外匯儲備資產累計下降2272億美元;而同期外匯儲備賬面余額減少3289億美元。

“這意味著匯率折算等估值因素導致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1017億美元。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將導致外匯儲備規模變化。例如,2015年美元指數上漲9%,使得外匯儲備中的歐元等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時,就會出現美元計價規模的下降。”發言人表示。

二是我國企業等主體優化境內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增持外匯存款、償還外匯貸款。2015年,我國企業、個人外匯存款分別增加249億和184億美元,境內銀行為滿足企業遠期保值需求凈增持外匯頭寸1024億美元。同時,企業借用的境內外匯貸款余額下降1006億美元。

三是企業、個人等主體境外投資、消費、償債等外匯凈支付。2015年,境內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外匯凈支付2538億美元,主要用於對外直接投資、QDII項下證券投資、償還境外融資以及境外留學旅遊消費等。但外商直接投資、我國企業境外證券籌資等項下依然保持較大規模的外匯凈流入。

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也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出。

發言人稱,“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外匯儲備上下波動屬於正常現象。未來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儲備規模上下波動可能成為新常態。”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外儲的持續下降,市場上有一種擔心,我國外儲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對此,發言人表示,總體來看,無論是以外匯儲備的絕對金額,還是以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例如,外匯儲備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進口、外債等比重)進行衡量,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充裕的,是國家抵禦外部沖擊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礎。

“外匯儲備規模的增減是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近期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主要體現了境內主體本外幣資產負債的適應性調整,其中蘊藏著一些積極信號,未來變化需要理性看待。”發言人稱。

從負債角度看。我國對外償債風險有序可控。2015年9月末,我國1.53萬億美元的外債余額中,5063億美元為中長期外債,短期外債中近一半是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從幣種結構看,47%為人民幣外債。而且,目前企業對外債務去杠桿化正積極推進,企業修複資產負債表後,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更有利於輕裝上陣調結構,這也在目前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承受範圍之內。

從資產角度看。企業是藏匯於民的重要主體,並且以對外直接投資為主,近年來已取得較大進展。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顯示,2015年9月末,我國市場主體的對外直接投資資產較3月末上升了525億美元。

從個人購匯看,主要有兩方面用途:一是出境旅遊、購物、留學等需求,這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二是個人配置外幣資產的理財需求。但從本外幣實際利差看,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的基本收益率仍可達4%,遠高於境內美元存款利率和普通外幣理財收益率,外幣資產並不是國內個人理想的理財渠道。

關於個人用匯政策,發言人強調稱,目前無論是5萬美元以內的額度內購匯,還是5萬美元以上的經常項下按交易憑證購匯,相關政策都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個人還需要理性購匯與持匯。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35

著眼治理與永續性 中國才有救 破解迷思》中國資金流出 不如外傳嚴重

2016-02-08  TCW

人民幣貶值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盪,陸股跟著委靡不振。 值此時刻,本刊再度專訪投資名家劉俊杰, 他看好中國的長期趨勢仍然不變。

今年投資人主要觀點是:「資金回流美元,新興市場資金外逃,人民幣將續貶。」然而,市場向來遵循「八二法則」,也就是八成以上群眾失利、極少數人賺錢,所以今年大多數人都將押對寶?我持保留看法。畢竟,如果廉價資訊足以致富,早就滿街是有錢人;反之,既然市場常出錯,我認為美元即使未觸頂,可能也來到波段高點,需要時間盤整。看似風雨飄搖的中國股市,仍是我長線看好的投資標的。

我認為,即使聯準會全年升息一%,利率水準還是遠低於人民幣(目前人民幣存款利率約一.七五%),人民幣吸引力仍在;此外,全球緊盯資金流出中國,甚至有人認為,中國外匯存底將在幾個月後低於安全水位。中國當然有資金外逃問題,但幅度真如此驚人?

匯率有轉機

人民幣重貶 中國沒好處

中國二○一四年近四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近一兆是持有歐元,數千億是持有日圓,歐元及日圓一四年對美元大幅貶值,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匯損,大約就達二千億美元。去年,中國赴海外旅遊購物人數暴增,但入境遊客成長有限,估計海外旅遊消費多支出數百億美元。

另外,一五年以來新興市場貨幣普遍大貶,牽動資金撤出貶幅相對較少的人民幣,是很自然的情緒反映。扣除以上三項因素,真正所謂「外逃」的資金,應該不到二千億美元。

此外,儘管市場一面倒認為,人民幣匯率將貶至一美元兌七元人民幣,但從幾方面觀察,中國捍衛匯率的決心也很堅定,因此我認為,人民幣匯率應不至於重貶。

首先,中國政府近期政策談話都聚焦在整頓、整併殭屍企業,如果放任人民幣貶至七,豈不是讓中國出口業者喘一口氣?屆時,中國強力改革殭屍企業的意圖,很可能功虧一簣,這理應為當局所不樂見。

從整頓殭屍企業,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實中國政府都在為「中國智造二○二五」計畫做準備。為此,中國政府展現相當強大的決心,寧願犧牲短期成長、也要換來經濟轉型的成果。所以人民幣此時不宜重貶,否則整體產業結構,恐又走回低毛利、低附加價值的老路。

其次,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後,新權重今年十月才生效。此前,中國當局必須維持人民幣狹幅波動,萬一人民幣貶到七,國際間要求升值的壓力捲土重來,再行升值後,又顯得波動過大,對其加入SDR應該是不利條件。

第三,回顧八六年至九○年,原為全球第二強國的日本,就是順應多國要求日圓升值壓力,放手讓匯率升值,房市、股市泡沫雙雙爆破,直接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二十年」。反觀中國,在大國競逐關係間,中國態度向來是堅守核心利益、走自己的路,因此從種種跡象推論,人民幣應可大致守住七比一美元的關卡。

經濟有生機

計畫性治理 拚永續成長

看待中國總體經濟,應盡可能抱著客觀態度,用評斷先進國家的一致標準檢視,才不會被片段資訊所迷惑。例如有分析認為,陸股股災是因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急速放緩而起,但即使GDP增長降至六%、甚至五%,還是各主要國家最佳水準,如果股災是中國GDP增速放緩所致,那麼請問○九年到一二年,中國GDP成長維持八%以上,為何股市不漲?反而是同一時段經濟成長率很差的歐、美股市漲翻天?

還有不少意見認為,人行降息、降準加上人民幣貶值,才引發資金外逃。

但歐、美、日本在金融海嘯後,不就是靠超低利率和貨幣貶值,才引導股市慢慢漲上去?為何中國依樣畫葫蘆,反被當成跌市元凶?若投資者缺乏邏輯一致性,市場訊息只會讓你在震盪中隨波逐流,難以培養可持續(sustainable)的觀點,更遑論獲利。

只有從「可持續性」及「治理」的觀點,才能合理解釋○九年迄今的中國經濟及股市變化。從朱鎔基下台至○八年,將近十年時間,中國近乎畸型的高成長及大繁榮,已滋生出國家治理上潛在的危機,包括貪腐、盲目投資、房地產飆漲、高槓桿及生態環境惡化等。

○八年金融海嘯爆發,當時中國提出的四兆救市方案,雖然暫時解除了經濟成長失速下墜的燃眉之急,但是,從「永續」及「治理」的觀點,卻是提油澆火,潛在危機更形擴大。這是○九年迄今GDP一路下滑,及○九年迄一四年上半,A股無視全球股市大漲而「斯人獨憔悴」的主因。

如果中國延續習李上台前的發展模式,這個國家可能已瀕臨崩潰邊緣,也就是習近平所謂不打貪腐,就會亡黨亡國。

股市有契機

政策開放後 陸股將大漲

我大約在兩年前開始看好陸股,就是因為看出習近平已清楚認知治理及永續性的重要,並且有計畫、劍及履及地治理中國。現在看到的種種問題,嚴格說來是前朝遺留下來,而習李必須概括承受去解決的。這當然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有新的局面。但前朝也不只遺留下負債,還有諸如外匯儲備大增等寶貴資產;相較於鄧小平改革開放初期的百廢待興,習、李團隊目前擁有更大迴旋空間,足可應對中國在戰略改革的長期過程裡,產生的衝擊與種種副作用。

接下來,我的觀察是:第一,陸股大跌後,目前離長期底部不到一千點,應該已接近另一個長期底部;第二,中國改革需要時間,可能需要一到三年才見效;第三,人民銀行最近暫停降準、降息,可能是因為人民幣貶值,因此匯率何時止跌是關鍵。

我認為中國在尋找、試探市場對人民幣的均衡價,一旦確定,就會重啟降準、降息。因為歷史經驗已證明,貨幣政策影響力遠超過經濟基本面,從歐洲、美國到日本,都是降到幾乎零利率以後,股市開始大漲。

陸股歷史只有短短二十多年,從一開始,股市就被領導人視為可有可無的實驗工具,因此法律規範不夠完善、財報透明度不佳;其直接影響是,全球先進國家家庭的資產中,平均四分之一是股票部位,但在中國只有十%,遠低於國際平均值。

中國近年在財經上已展現出與國際資本主義接軌,開放資本與貨幣市場更加自由化的決心與動作,包括滬港通、SDR以及MSCI指數納入A股等措施逐漸上路,加上國家治理走上更能保證永續發展的方向,長期而言,資金應該是流入,而非流出陸股。就好像一個杯子,現在大半還是空的,未來外資、民間資金應該都會加水。在這個架構下,陸股長線大漲機會仍存在。

美元進入盤整 可能已經觸頂

——美元指數近二年走勢

強升27%

從14年5月的78.93起漲,不到一年的時間,強升27%,創下波段高點100.71。

整理一年

美元指數在前波高點100.71後,迄今都在10%以內區間盤整,美元可能已經觸頂。

再度降準、降息時 陸股可望大漲——上證指數近11年走勢陸股雖然大跌,但目前距離08年底部不到一千點,價位是各國最便宜的。

撰文 / 口述•劉俊杰 整理•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53

我國首季國際收支繼續“一順一逆” 資本流出壓力已緩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正式數據。從最新數據來看,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有喜有憂”。喜的是經常項下仍然保持較大的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雖然繼續逆差,但資本流出壓力有所緩解。憂的是經常項目順差有所減少,與此同時直接投資項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逆差。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總體有望基本平衡。

經常賬戶順差大幅下降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6年一季度經常賬戶順差393億美元,同比下降54%。外匯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經常項目順差下降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貨物貿易順差下降,二是服務貿易逆差增長。

一季度,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1039億美元,下降11%。服務貿易逆差576億美元,增長47%,主要來源是旅行項目。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一季度的國際收支數據和整個國內宏觀經濟開局低迷有關系。此外,外部市場也都在下行和放跌的狀態,尤其是以石油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必然影響經常項目的收入和資本項目的狀態。

由於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今年一季度出口由2015年同期的增長0.3%轉為下降12%,而進口則因國內經濟企穩、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使得降幅由2015年同期的16%收窄至12%。

“經常項下包括很多內容,但是最核心的是外貿,目前隨著我國實體經濟下滑,創匯能力是下降的,反映在國際收支上就是經常項目順差減少。”譚雅玲對記者表示。

值得關註的是,一季度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尤其是旅遊項目逆差554億美元,增長33%。新聞發言人稱,這表現出我國居民境外實際購買力提高,境外旅遊、留學和就醫需求日益旺盛。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也不排除在服務貿易項下,既有服務貿易的用匯,也可能存在一些資本性的擠出。比如按照我國要求,個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用匯額度,申報可以以旅遊觀光的名義,但實際上是到外國投資了。目前,我國尚未對境內居民個人項下開放境外投資。

“這與人民幣貶值預期不無關系。”外匯專家、建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韓會師對本報稱。

不過,管濤表示,這也只是影響國際收支的結構,並不影響國際收支的總量。總體來看,經常項下的順差雖然有所減少,但占GDP的比重仍然較高。

新聞發言人稱,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的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仍將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水平。

跨境資金流出趨緩

2016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持續呈現逆差。發言人表示,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主要體現了境內主體對外投資的增加和對外負債的減少。

2016年一季度,金融賬戶的逆差規模為1233億美元,同比增長9%,環比下降26%。

一方面,境內主體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活躍度上升,但較2015年四季度更趨理性。一季度對外資產增加1098億美元,同比多增35%,環比少增3%,其中直接投資和其他投資的對外資產分別增加574億美元和287億美元,同比分別多增77%和26%,環比分別少增13%和6%。

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對外債務繼續下降,但去杠桿進程趨緩。一季度對外負債下降135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少降57%和75%,其中其他投資負債項下凈流出385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下降67%。

“直接投資項下境外資本仍保持較大規模的凈流入,顯示境外的長期資本仍看好中國。”發言人表示。

不過在譚雅玲看來,外資流入我國的投資主要是在三至五年的長期項目上,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但是,我國的對外投資則是短期較多。由於自身生產力水平和素質不高,且對海外市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不強,導致我們“流出”的多,“進來”和“出去”的比例失衡。

總體來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近期已經逐步緩解。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和5月銀行結售匯逆差環比分別下降35%和47%;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4月環比收窄66%,5月的外匯收付款由逆轉順;外匯儲備余額4-5月月均下降104億美元,與一季度月均下降393億美元相比,已經明顯好轉。

外債降幅放緩

據外匯局公布3月末的外債數據顯示,經濟主體償還外債的行為是外匯市場供求失衡和國際資本流出的主要驅動因素。總體來看,我國外債總規模降幅放緩,償債風險可控。

首先,外債余額降速大幅放緩。截至2016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等值13645億美元,較2015年末減少517億美元,降幅為3.6%,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減少3.8個百分點。

管濤對本報表示,這是企業對市場的價格機制做出的正常反應。“現在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恰恰是應該去杠桿,減少外債。”他說。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造成外債余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和貨幣政策分化,這導致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利率關系紊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外債的匯率和利率風險上升,使得經濟主體選擇加快償還外債進程。

企業借外債的首要前提是看成本,過去人民幣升值,外債的利息又低,外債的實際成本甚至可能為負。而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自2014年人民幣出現貶值以來,外債余額就開始大幅減少,不過根據2016年一季度末的數據來看,外債減少的幅度已經放緩。

根據《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銀發〔2016〕132號),自2016年5月3日起,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範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發言人稱,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根據目前外債數據變動的趨勢,加上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的落地實施,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構建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強事中事後監測分析,防範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5

上周證券保證金凈流出278億 為連續三周凈流出

投保基金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上周(7月4日-7月8日),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凈流出278億,連續三周凈流出,融資融券擔保資金凈流入48億。

上周,投資者銀證轉賬或銀衍轉賬引起的證券交易結算資金轉入額為5311億元,轉出額為5589億元。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日均余額為1.65萬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46

資金流出趨勢短期難改 A股底在何方?

A股市場的回調仍在繼續。滬深兩市股指在8月的首個交易日未能擺脫股指的調整壓力繼續小幅下跌,盡管在技術超賣的壓力之下股指午後有所反彈,但低迷的市場成交仍然使得市場人士對後市不敢看好,而經濟數據的不佳、監管加強以及新股IPO的提速等因素更是使得A股短期壓力大增,A股究竟底在何方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在7月官方PMI跌破50%分界線的數據公布之後,滬深兩市股指早盤低開低走,下跌速度較快。盡管此後在技術支撐位受到逢低買盤的支撐,但整體市場人氣不佳,使得股指午後即便發力反攻也未能收紅。上證指數最後報收2953.39點,下跌25.95點,跌幅0.87%,成交1624億元;深成指報收10185.48點,下跌143.95點,跌幅1.39%,成交2551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099.18點,下跌23.23點,跌幅1.09%,成交704億元。

對於這樣的走勢,中投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君傑認為,8月中上旬市場仍將以調整為主。7月市場在風險偏好偏高的位置難以深度共振,階段風險偏好有所回落,保證金余額與市場成交金額比值趨向回落。市場流動性呈現弱的衰竭趨勢。普通經紀賬戶銀證轉賬持續流出,過去10周共轉出2667億元。7月中旬之後基金倉位連續三周回落,機構開始進入流動性回籠趨勢。風險偏好若深度回落,市場可能存在新低,中期基調仍是逐步撤退。伴隨政治局會議定調抑制資產泡沫,政策取向是遏制炒作、去杠桿,使得市場投資情緒趨向審慎。8月份總體處於風險偏好回落周期,市場回調主要由估值驅動,市場盈利在PPI回升的背景下相對平穩。預計8月中下旬觀察風險偏好的階段低點,可能出現弱反彈走勢。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則認為,牛市背後是杠桿的演進,牛熊轉換也基於杠桿的退潮,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2007 年的儲蓄大搬家不同,本輪牛熊從頭至尾貫穿著杠桿興衰。場外配資在2015下半年3次異常波動當中已被快速擠出;“八條底線”的約束,以及銀行對於結構化產品杠桿水平的謹慎態度也使得結構化產品短時間內難以再掀高潮;創投資金投資A股也已引起了監管的關註,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模式未來勢必面臨更大的監管阻力。房地產資金後續要麽回歸產業脫虛向實,要麽受到監管更大的限制。而這波熊市最後一次出清的過程,也可能與融資余額的快速下降相伴隨。A股去杠桿的進程大概率無法逆轉,牛熊轉換仍是最大的格局。以上是A股中長期演進的大概率路徑和核心驅動因素。

市場的回調使得投資者心態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從渴望吃飯到更加註重保留戰鬥果實。但一個有意思的觀察是,投資者心態的平和,更多的體現在對於價值股認同度的邊際提升,倉位的明顯下降並未出現。盡管上周開始的調整是健康的,有利於中期寬幅震蕩區間的維持,但倉位並未真正下降,微觀市場結構的優化程度仍無法使得其變得更加樂觀。風格回歸價值已成趨勢,“諸相非相”,前期強勢股早已回調兩周,機構投資者凈值仍可能出現較大回撤。在2016年4月,指數從3100點回落到2800點,但是基金核心池中的很多優質公司卻從低位一路震蕩向上,那時候是必須堅定持股做多的,所以申萬宏源策略當時堅定看“平頭”震蕩做結構;而現如今,單純看指數似乎與4月有類似之處,但是結構上風險其實更大,不少公司估值已經不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4月的成功經驗未必能夠再次適用。

王勝認為預期的下修仍有空間:區分“托底因素”和“上漲因素”;超長久期國債的利率下行未必是一個好的股市投資故事。很多投資者樂觀的邏輯只夠守2700-2800點,卻無法支撐市場在3000點以上更進一步。

存量宏觀流動性充裕、資產荒在未被證偽之前都只能托底,無法引發上漲。全球即便再來一輪量化寬松,也無法讓已經為負的國債收益率繼續向下進而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如果是財政政策刺激,全球長端利率大概率要往上走,大宗價格可能反彈,又破壞了邊際寬松的流動性邏輯。

國內管理層對於資產泡沫的關註,即便指的不是股票市場,也限制了後續邊際寬松的空間。“脫虛向實”的政策導向已經明確,規範銀行理財監管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A股真的便宜到非買不行,又何懼監管政策?產業資本仍在大量減持,告訴我們負利率也未必可以無限提升A股的估值;對杠桿、理財等監管政策使增量資金的預期缺乏支撐,市場總體預期仍有下修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97

中國外匯局:二季度對境外直接投資凈流出379.18億元人民幣

2016年二季度,境外投資者對我國境內金融機構直接投資流入83.40億元人民幣,流出65.14億元人民幣,凈流入18.26億元人民幣;我國境內金融機構對境外直接投資流出462.11億元人民幣,流入82.94億元人民幣,凈流出379.18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價,2016年二季度,境外投資者對我國境內金融機構直接投資流入12.77億美元,流出9.97億美元,凈流入2.80億美元;我國境內金融機構對境外直接投資流出70.75億美元,流入12.70億美元,凈流出58.05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08

結束四周凈流入:證券保證金上周凈流出266億

投保基金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上周(8月22日-8月26日),證券交易結算資金銀證轉賬轉入額為4455億元,轉出額為4721億元,證券保證金凈流出266億元,結束連續四周凈流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66

外匯局: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緩解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8月份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近期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稱,總體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浮動,市場情緒較為穩定,有助於外匯供求進一步趨向平衡。

以下為全文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2016年8月份

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8月份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近期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問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形勢有什麽新變化?

答: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緩解。一是銀行結售匯逆差收窄。2016年8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95億美元,環比下降70%,為2015年7月以來月度最低值。二是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下降。8月份,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80億美元,環比下降75%。其中:外匯收付差額由7月份逆差13億美元轉為順差197億美元;人民幣收付逆差277億美元,環比下降10%。

推動外匯供求趨向平衡的因素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市場主體結匯意願趨穩,售匯比例進一步降低。8月份,銀行客戶賣出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59.2%,較7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銀行客戶買入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7.4%,較7月份下降1.3個百分點。二是部分渠道的跨境外匯融資繼續回升。8月末,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跨境外匯融資余額較7月末增加79億美元,已連續6個月增長;8月份,企業跨境外匯貸款資金凈流入61億美元,較5-7月份月均凈流入7億美元的規模明顯增加。三是投資收益等季節性購匯需求回落。從歷史情況看,6、7月份是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高峰,隨後將有所下降。8月份,投資收益購匯環比下降31%。此外,8月份仍是境內居民境外旅遊、留學購匯較多的時期,但當月旅行項下購匯環比下降3%,同比下降16%,說明前期個人購匯需求得到較大釋放,也顯示當前個人購匯仍較理性。

總體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浮動,市場情緒較為穩定,有助於外匯供求進一步趨向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