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題籽】擺脫書展愛搗蛋

1 : GS(14)@2015-07-22 23:36:24

扭蛋機藏着由不同作者創作的蛋誌,宛如迷你書展。每期蛋誌均會運到尖沙嘴及觀塘的Kubrick書店,現正推出第18期。一顆$30



【專題籽:場外閱讀】書展,美其名是展出書籍,近年卻淪為散貨場,各路人馬搶閘出書,旨在分一杯羹。百萬讀者乘興而來,現場人山人海、喧鬧如市,入場人次當然屢破紀錄。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書展由推動閱讀文化的場所,變成藝人明星宣傳造勢之地,與原意越走越遠。「主流」以外,民間形式反而更顯多元,手作人黃天盈把迷你手作書藏於扭蛋之內,以細取勝;灣仔富德樓的舊課本展示館,則展出不同年代的數學課本,回憶學生年代的青葱歲月。

手作蛋誌 一口知識

朋友說Kubrick、艺鵠書店,或中環PMQ概念店Open Quote有一部「蛋治」扭蛋機。聽此奇聞,於是前往一看,喔!原來是「蛋誌」,而非蛋治。隔着扭蛋機,未能看清扭蛋裏是何物。入錢,一扭,蛋應聲出來,定睛細看,原來是一本迷你書。顧名思義,蛋誌是扭蛋內的小雜誌,每逢單數月份出爐,作者根據主題各自人手裝裱,形式不拘,可是三尖八角、可是一串紙條,藏於扭蛋之內。記者抽到一本像字條的小書,開合之後,書裏的手掌圖案便連接起來,正切合今期的主題——「半」,滿有詩意,任由讀者聯想。


書本藝術家黃天盈,是蛋誌及香港迷你書協會的創辦人,去年開始策展「香港書本藝術節」。

隨機閱讀 獨立創作

蛋誌猶如生活小便條,一個窩心的訊息,如同蛋治,可作精神食糧。蛋誌創辦人黃天盈(Tiana)說每顆扭蛋猶如不同專欄,要獲得心儀的迷你書,需要一點運氣,也是其有趣之處,「隨機性讓讀者有更多機會接觸各類書籍,相比書店的『豬肉枱』,賣出的機會也較均等。」她希望藉此挑戰讀者的閱讀習慣,「為何書一定是長方形?為何只能一頁頁地翻?」在她看來,閱讀、書籍、寫作,均有許多可能性,正如書展,可以是一部扭蛋機。蛋誌來到第18期,從最初八位迷你書手作人,慢慢增加至三十多位作者輪流創作,至今合共出版了逾百本迷你書,藉此推廣book art(書本藝術)及獨立出版。事實上,獨立出版人早已在倫敦書展尋獲生機,香港的卻兀自隻身打拼,「獨立出版沒太多掣肘,由設計、內容到物料都有很多可能性。」讀書時期,Tiana主修繪畫,十多年前已嘗試手做迷你書,視之為減壓興趣。她亦曾出版正常尺寸的著作,但覺得所需心力很大,常思考如何輕鬆一點、繼續創作,「這代人不要說寫長篇小說,即使看都很困難,但是否因為寫不了五萬字而停止創作呢?偶爾寫詩或短文又是否可以?我覺得寫作不一定很複雜。」2011年,她遠赴日本學習製作迷你書,在當地見識了名為「豆本」的扭蛋迷你書,「那是一些簡單摺叠的書本廣告傳單。」無獨有偶,她本身有儲藏扭蛋機的興趣、也出版過迷你書,覺得這個閱讀概念很有趣,於是靈機一觸,回港後與朋友創立蛋誌。





由黃天盈創作的第18期蛋誌,開合之後,手掌圖案便接合。

第18期蛋誌的主題是「半」,不同作者各自演繹,作品多元有趣。

在中環PMQ舉行的「小書本.小旅行」展覽中,展出部份蛋誌迷你書。



舊書回顧 細「數」歷史

專門出版數學教科書的勤達出版社,其董事總經理吳其華提及香港書展,立即搖頭嘆道:「現在變成散貨場,入場人士水過鴨背,未曾細讀便買書,讀者與作者難以交流。」說話出自出版社之口,份外具說服力。適逢40周年,勤達捨棄書展,寧與灣仔富德樓的舊課本展示館合作,展出不賣的書。「我們蒐集了一群本地的數學教授、老師數十年來所用的書及工具,可說是集體回憶。」記者在中學時期以計數機內的方程式來計算函數,而在七十年,其華則用手上那把白色的函數間尺,他說:「富家子弟用較長的款式,數字較大,容易看;我們這些窮小子則在國貨公司買一把短身的,兩元一把。公開考試時單看其尺,就知其家底。」擔任展覽導賞員的出版社助理總監鄭Sir奸笑道:「我是晚輩,未曾用尺,八十年代已用對數表。」他又拿起一本外國出版的應用數學課本,說:「那些年,甚少人升讀高中,沒有本地出版教科書,只好購買外國書。」不論男女老幼,上來第一句話必是:「啊!我以前都是用這本書的。」記者對數學課本的印象模糊,舊課本展示館館長劉智聰搶着揶揄:「你肯定沒有用功讀書。」記者斜睨智聰,反唇相譏:「咪扮嘢喎!你兒時也不愛讀書,收藏舊課本也是為了圖畫,你不覺得這個展覽沉悶嗎?講呢啲?」他答道:「酸甜苦辣都是一種經歷。我不精於數學,但數學科的確是我曾經歷過的故事。」的確,提起sin、cos、tan,憶起寒窗苦讀的情景,到現在總有雨過天晴的感覺。讀書多年,數學書只作堂上枕頭,從未想過它們背後有群敬業樂業的功臣,原來他們都是數學老師,其華說:「發現教師的工作有點像零售,老師灌輸知識給學生,像即炒即賣。但出題、編輯、出版數學書,卻是坐下來,花大量時間在數學身上。」日計夜計,對着毫無感情的數字,出版社的辦公室定必鴉雀無聲,「不!我們出版數學書,同事間多年來為數學辯論,是一個非常刺激而有趣的過程,甚為珍惜。」數學不是黑,就是白,有甚麼好討論?其華續道:「錯了!一條數學題有很多種解題方法。」「初轉行,老闆吩咐我讀畢一叠會考試卷後起題十條,我還以為易過借火,誰知起題時才明白解題方法千百種,起題更難。」



一課一冊 厚若磚頭

這個展覽,招徠四方奇人異士,訪問當日還遇上他們的故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黃家樂。黃年輕時亦於A&E出版社兼職出題,寫教科書。八十年代中期,黃家樂首創綜合應用題,將不同理論集於一題;九十年代嘗試加入活學遊戲的趣味形式,及至現在於每課後加入歷史冷知識,「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數學。讀數學,正如讀音樂,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記者暗罵:「當年讀得咁辛苦,原來因為你……哼!」然而,慶幸生於八十後,看見其華當年用一堆「磚頭」般厚的數學課本便嚇儍了眼,「當年幾何圖形及函數等各有一本」,本本厚如字典,鄭Sir道:「八十年代中學有淘汰制度,高中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數學題目全都是解難題,不像現在分幾部份作答,以前真的有人捧蛋走出試場。」通常音樂家會說人生是一首樂章;文青會說人生是一首詩,我只是扮有深度隨口一問:「你們認為人生像一道數學題嗎?」哈!他們果真如此!「我們喜歡數學的人,也許認為人生有許多問題,可以從一個角度經歷和理解。算術,為的不是一個答案,亦不是一個工具的理解,而是一種文化。」其華:「一條數學題,可以一個、五個或十個步驟來完成,解題比答案還重要。」的確,人生的路如ABC餐,有人一步登天,有人高低彎曲,其實殊途同歸,死路一條,還是自得其樂更重要。



(左起)勤達出版社董事總經理吳其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黃家樂、勤達助理總監兼展覽導賞員鄭Sir及舊課本展示館館長劉智聰同稱,展覽數學教科書的樂趣,在於找回自己曾讀的課本。幾位不同年代數學人,拿着課本,長幼排序,讓人哭笑不得。

還記得sin、cos的函數嗎?七十年代計函數用尺,八十年代用對數表,至於幸福的九十後,則用計數機內的方程式。

記者埋怨當年苦讀數學,原來七十年代以前每本課文厚得像一本字典。



那些年,高考分A-level及O-level兩種程度,因此大學會出版不同的課本,讓考生選擇。

館長劉智聰又於展覽中展出民國時期的算術課本,十分珍貴。



舊課本展示館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富德樓



記者:陳芷慧、劉東佩攝影:鄧鴻欣、劉永發編輯:陳國棟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15/192193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08

超蓮拜年搗蛋賭王冇眼睇

1 : GS(14)@2016-02-09 12:14:44

■(後排左起)超雲、超蓮和猷啟昨日向父母拜年。互聯網圖片





■超雲拿賭王的拳頭打賭王,三姊弟的表情十足。

賭王何鴻燊三房索女何超蓮,昨日大年初一與家姐何超雲分別上載家庭照到Instagram等社交網站跟大家拜年。在超蓮的相片中,賭王穿了厚厚紅色棉襖及圍上紅色圍巾坐在專用椅上,與3名子女超雲、超蓮、猷啟及三房太太陳婉珍影合照,雖然賭王影相時沒有望鏡,但看來精神不錯。
h3>

而超雲就上載了三姐弟與爸爸的搞鬼合照,負責揸機拍照的超蓮蹲在鏡頭前扁晒嘴,猷啟則站在父親後面扮鬼臉,超雲則拿着賭王的手作狀打自己,不過相中的賭王全程閉目,未知是否已經入睡。撰文:李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9/194844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