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豬肉雞肉價格跳水 養殖戶擔心虧本加速「拋售」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3/0MNDIwXzM3Njc0MA.html

10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滑,雞肉出現了同樣的降價趨勢,部分地區雞肉價格甚至已跌至成本線以下。

「現在只要有出欄的機會,就會立刻賣出去,一般不會再等後期價格上漲。上次賣豬是在9月,10月份又賣了40多頭。」北京市昌平區西崔村養豬戶周立成對記者說。

同村的紀文來對記者說,「9月份賣豬的時候價格大概是10塊錢/斤,而在10月份賣豬的時候價格是8.7~8.8元/斤。」

豬肉雞肉價格齊跌

商 務部數據顯示,10月份以來,全國豬肉價格呈下降走勢,特別是10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降速加快,截至11月1日,已連續11天下降。11月1日與10月 1日相比,豬後臀尖肉、豬五花肉價格分別下降4.8%、4.9%。分省區市來看,31個省區市豬肉價格全部下降,降幅多在4%-7%。

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監測系統的監測,截至10月30日,全國生豬收購周均價已經連續第六週下降,累計降幅達到9%,近三成的省區市生豬收購價跌破每斤9元。

華夏養豬網數據顯示,截至昨日(2日),國內豬肉價格的降速有所加快,已回落到7月初水平。以大連地區為例,零售市場上,大連地區的豬肉價格已經從高峰時的每斤16.8元左右,降了2元多。

河南省商務廳監測機構分析,目前育肥生豬大量出欄,豬肉供應量穩步增加,是豬肉價格回落的主因。

另外,從全國範圍來看,儲備肉蛋供應量增加,國家生豬進口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市場豬肉供應不足的形勢。對此,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稱,豬價持續下跌尤其是國慶後的快速下挫,令養殖戶信心大受打擊,拋售加劇,同時亦拖累補欄行情。

不僅豬肉價格在下跌,10月中旬以來,雞肉價也呈一路走跌之勢。部分地區雞肉價暴跌,甚至直接跌入成本線以下。記者從多位雞肉批發商處瞭解到,雞肉價格前期高價運行,許多養殖戶增加了投入,近期市場上雞肉供應量大增,導致價格一路下跌,已經接近了養殖成本。

CPI回落預期增強

中 國社科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價格下降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今年我國氣候條件整體上比較好,動、植物的疫情相對來說也比較輕,給農業生產帶 來了有利的條件;第二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首位,這對於市場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第三,農產品價格的週期性波動。

李 國祥向記者指出,在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當中,農產品價格、食品價格漲幅比較大,一直對居民消費價格CPI起到一個帶動的作用,貢獻應該在60%以上,如果 明年農產品價格仍然按照現在這種態勢運行,春節後價格的回落可能會進一步顯現,那麼明年的價格回落,很可能反映到我國的CPI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3

Twitter 為什麼擔心 Google 的個性化搜索?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211243796/

Google 在搜索中整合 Google+ 的內容,反應最大的是 Twitter。Twitter 的法律總顧問 Alex Macgillivray (曾是 Google 的法律總顧問)說這是互聯網糟糕的一天。Google 的個性化搜索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嗎?為什麼 Twitter 這麼惱怒呢?

Google 開發 Google+ 的深層原因是公司業務的轉變。從發佈的時機來說,Google+ 與其說是進攻,不如說是一種防禦,因為從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社交網絡會逐步代替搜索,成為互聯網的入口。對於以搜索為核心業務的 Google 來說,必須應對這個近在眼前的威脅。從 Google+ 的命名來看,可以看出公司對這個產品是如何重視。Google+ 不是一個搜索之外的附加業務,它是 Google 的未來,公司進化的關鍵一步。因此,將 Google 在搜索中整合 Google+ 與微軟在 Windows 中整合 IE 對比是不合適的。微軟的核心業務一直是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IE 對於公司的意義沒有如此重大。

雖然 Google 的出發點是為了公司的生存,但涉足社交網絡,必然意味著與 Facebook / Twitter 這兩大社交網絡產生衝突,而與 Twitter 的衝突更加突出。 雖然 Google+ 的設計和 Facebook 有相似之處,但是從其本質上來說,它對 Twitter 的威脅更大。因為 Facebook 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網絡,對用戶來說,有著很強的黏性和轉移成本,而 Google+ 目前來看仍然是以信息為中心的網絡,強調的是信息的實時傳播,這也正是 Twitter 的核心業務。

因 此,Facebook 可以表現的很淡定,Twitter 則不然。從表面上看, Twitter 的激烈反應似乎毫無道理,甚至有些荒唐。正如 Google 所說,當初兩家公司曾經有過協議,Google 曾付錢給 Twitter,在搜索中加入它的實時資訊,但是停止續約的是 Twitter,它顯然認為那樣做對自己沒有什麼益處。 現在 Twitter 回頭說 Google 的 plus Your World 妨礙了人們獲取實時資訊,是否有些不合邏輯呢?顯然,Twitter 並不是在關心用戶獲取資訊是否方便,更不是憂心互聯網上的公平,而是擔心自己的業務受到威脅。從搶奪用戶的角度看,Twitter 的反應則是可以理解的。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Twitter 已經將 Google+ 視為一個最大的威脅。

對 Twitter 來說,這的確是「糟糕的一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5

薄熙來下台 郭台銘、林百里最擔心兩件事

2012-03-26  TCW




三月十五日,山城重慶籠罩在濛濛 的薄霧中;這一天,重慶的政治明星薄熙來,重慶市委書記的身分突然被卸下,他的政治生涯,如同重慶薄霧般的迷濛。

驚訝的不只是他個人,在重慶大舉投資上千億元,壓寶原本是中國政治明日之星薄熙來的筆記型電腦(NB)產業聚落的台商們,也陷入愁霧中。

二○○七年,從北京商務部「明升暗降」到重慶的薄熙來,把這裡當成自己翻身的基地。當隔一年發生金融海嘯,全球經濟陷入困境,成長中的中國也是難以閃躲。 在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陷入「保八」的纏鬥戰中,重慶GDP成長率逆勢揚升,猶如鑽石般的閃耀。

二○○八年,重慶GDP成長率在全國三十一個省市中,排名第五。在二○一一年,GDP成長率達一六‧五%,躍升全國之首。這份耀眼的成績單,正是薄熙來與 重慶市長黃奇帆兩人,合作無間的成果。檯面上,薄熙來積極向中央爭取資源,黃奇帆則負責落實招商的執行工作。

在重慶被列為政府「十二五」規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畫綱要,二○一一到二○一五年),要讓重慶進入高速成長,打造成為筆記 型電腦產業重鎮,是兩人深思,薄熙來定調的結論。

政治明星踏腳石用兩千萬台訂單,誘郭台銘重壓

定案後,不巧發生金融海嘯。二○○八年,黃奇帆硬著頭皮飛到美國惠普(HP)總部,遊說惠普到重慶設廠。在惠普全球副總裁、前中國惠普總裁符標榜的敲邊鼓 下,惠普終於點頭,並承諾會帶來四千萬台筆記型電腦訂單。

惠普到重慶落腳還不夠,必須引進生產廠才能形成產業鏈。因此,黃奇帆設計出一套在地採購零組件八○%,才享有優惠稅率的遊戲規則,讓惠普成為粽子頭,引進 下游產業鏈,把筆電產業鏈完整「套牢」在重慶。

黃奇帆親自飛到台灣,拜訪郭台銘,希望鴻海集團能到重慶設廠。「我開門見山的說,這不是一般的拜訪,而是會帶來兩千萬台(NB)訂單的邀請,」黃奇帆接受 中國媒體採訪時透露過往秘辛。

「郭台銘聽到兩千萬台訂單,眼睛都亮了,立即召集十幾個主管進來討論,」黃奇帆說。但是,要拿到這兩千萬台筆電訂單的條件,是郭台銘承諾黃奇帆會把整個筆 電的中下游業者,一起帶進重慶。

也因此,重慶快速的形成「3+6+400」的筆電產業群。就是惠普、宏?痋B華碩這三個世界級的品牌廠在重慶下單;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緯創、仁寶、和 碩這六大代工廠聚集製造筆電,並帶動四百餘家零組件廠分批進駐。

這個重慶聚落,讓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廣達集團總裁林百里、英業達集團總裁李詩欽等人,幾乎把重慶當成後院。不少大老闆,看好重慶的發展投入大筆資金買進 房地產,甚至有重慶台商傳言,有位科技界大老闆投入上百億元圈地,就是重壓薄熙來所畫出的重慶經濟發展藍圖。

而這個群聚將生產一億台筆電、三千萬台印表機、三千萬支監視器,以及三千多萬台的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與電腦周邊產品。

如今,這個開出龐大政治支票的政治明星突然隕落,台商大老闆面臨了重慶跳票危機。現在,重慶台商們最擔心兩件事。

背後操盤手也下台? 簽過投資意向書,通常會認帳

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總經理李大衛說,重慶的筆電產業發展策略,雖是薄熙來定調,但背後真正操盤手是黃奇帆,他是薄熙來的人馬,對重慶經濟發展貢獻非常大, 真正能維持政策穩定的人是他,只要他不動,基本上台商們不會有太大影響。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則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依照中國官場文化,通 常省市領導人更迭,市政府重要人士更動是免不了的。意味著黃奇帆的位置一定會動,只是早晚問題。

而在重慶打拚二十餘年的重慶台商協會會長黃錦勳,以他歷任三任市長更替的經驗認為,開發大西部是既定政策,只要企業和政府簽訂「白紙黑字」的投資意向書, 不管市委書記或是市長換人,政府都會「認帳」。

而曾在中國有投資經驗的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說,「只怕很多承諾是口頭上的,一旦上面換人,承諾消失的機會很大。」

優惠政策能否持續?財政嚴重透支,未來三年是關鍵

黃錦勳的「認帳」說,頗讓人玩味。薄熙來與黃奇帆能夠吸引惠普、鴻海等國際大廠青睞,除了手拿「十二五規畫」令牌外,還設計出來的「人補貼」、「降稅率」 與「撥建地」誘因,且不乏「見光死」的優惠,才能吸引成本壓力日益增加的企業目光。

在二○○八年,薄熙來就提出推動總額人民幣兩兆元的「五個重慶」建設計畫,這個數字是二○○七年重慶市GDP的五倍。

花大錢、積極推動建設,財政短絀也暴露出來。根據重慶市財政局公布的二○一一年財政決算執行情況,重慶的透支不是第一次。二○○九年,重慶財政收入人民幣 一千一百六十六億元,支出人民幣一千八百零六億元,透支比接近五成。「寅吃卯糧」還能持續支撐薄熙來當初承諾企業的「運費補貼」、「賦稅優惠」、「生產要 素優惠」、「土地優惠」?

「未來三年才是觀察的關鍵,」李大衛說。以市場機制看,現在在重慶生產筆電成本是高的,配套是不完善的,只是有補貼誘因。目前有五百多家簽約,三百多家動 工,另有三成在觀望未來半年的政治形勢,若出現動盪,可能就會有影響。

政治壓寶難預測可以跟政策走,不能跟個人主義走

「台商要選擇壓寶政治明星,這種做法不是不對,但除了維持政治關係外,也要正派經營。畢竟,大陸政治人物汰換率很快,把資源都賭在同一個人身上,風險非常 大!」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指出。

薄熙來事件的最大教訓,「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台商可以跟著政策走,但不要跟著個人主義走,」林祖嘉說。

重慶,依舊籠罩在多霧的春天,當年台商壓寶政治明星薄熙來。如今薄熙來下台,過去的美景轉變成疑惑,恐怕要等新人事的政治決定後,才能撥雲見日。

【延伸閱讀】3+6+400筆電產業鏈也跟著下台?——赴重慶投資的筆電上下游廠商

3品牌廠惠普、宏?痋B華碩今年預估出貨目標:宏?痋G全年出貨比重達50%華碩:全年出貨比重10%以下

6代工廠富士康、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和碩今年預估出貨目標:富士康:年出貨量1,000萬台廣達:第1季出貨比重達30%仁寶:月產能上看100 萬台

400零組件廠新普、精元、群光、兆利、新日興、瀚宇博德、超眾科技、臺灣晶技、群康、駿熠、雙鴻……(424家)今年預估出貨目標:新普:電池月產量上 看350萬顆新日興:軸承月產量超過1,000萬套超眾:散熱模組月產量上看100萬套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工商時報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薄熙來拉攏台商7大承諾

貸款優惠讓台商可擔保人民幣80億元的貸款關於技術創新專案,給予貸款金額1%的貼息優惠

賦稅優惠提供10年15%企業所得稅優惠

海關優惠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土地優惠土地成本比沿海低40%

生產要素優惠水電氣油煤等,比沿海低30%~40%

勞力成本工人平均月薪人民幣1,000元,比沿海地區低30%

採購承諾在重慶台資企業生產的高技術產品與新設備,納入政府採購範圍

資料來源:聯合知識庫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拚政策就不要擔心圖利之名 政治決心 新加坡金融奇蹟的關鍵

2012-6-18  TCW




二○○一年,新加坡決定以資產管理業為主軸,打造國家成為亞洲金融重鎮;十年後,這裡成為全球競爭力第四強的金融中心。打造金融重鎮的過程中,政府或許祭出不少政策手段,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拚經濟的決心。

撰文‧楊紹華

新加坡比台灣晚六年喊出要成為亞洲金融重鎮,卻比台灣提早達陣。新加坡能,為何台灣不能?

對比於台灣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喊出「亞太金融中心」計畫,新加坡政府直到○一年,才正式以「成為亞洲金融重鎮」為政策目標。儘管喊出口號的時間比台灣晚了六 年,但十年之後,新加坡已被國際譽為「東方瑞士」,當年明訂「以資產管理為主軸的金融中心」政策任務,儼然已經達陣。

以一○年的資料,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數據,當年度新加坡資產管理總值達到一.一兆美元,自○六至一○年的五年時間,資產管理總值以每年平均一六%的速度成長。

除此之外,台灣至今仍未開放的避險基金,在新加坡,一○年已有三○二檔,資產總值約達五三○億美元,這個數字,已逼近台灣投信業者發行共同基金的總規模。 同時,新加坡也在○九年即已成為亞洲第二大不動產信託投資(REITs)基金市場,以及第二大的衍生性商品交易市場。根據今年三月由倫敦金融城發布的全球 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名列第四,僅次於倫敦、紐約、香港三地。

台灣央行在○九年曾經派員至新加坡考察,報告中提到,「政府強而有力的決心,明確定位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所有政府單位全力配合擬訂各項配套政 策……,成功發展資產管理中心的經驗,應可作為台灣借鑑。」「新加坡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台灣政府究竟該向新加坡學些什麼?」這是許多國內資產管理業者的共 同心聲。

政府當金主 引進國際專業人才「以我的觀察,新加坡與台灣兩地的資產管理業,最大的差別在於政府介入的程度。」曾任星展銀行資產管理部總裁、現任巴克萊銀行東南亞區高 級主管的何玉珠表示。二○一一年,何玉珠曾獲《亞洲投資者》雜誌選為亞洲資產管理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她首先從大方向來看新加坡的資產管理中心奇蹟。「簡單地說,一開始就是政府給錢,並且,想盡辦法吸引國際人才。」資產管理業是「管錢」的產業,成功的條件 其實並不複雜:有足夠的資金可供管理,也有足夠的專業人才能夠管理資金。從零開始的新加坡,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第一步,就是用「政府當金主,引進國際 專業人才」開始著手。

一位曾在國內某外資集團投信公司任職的資深經理人回憶,○二年時,總部忽然決定派人到新加坡設立資產管理公司,「這個決定下得很快,因為新加坡政府告訴我 們,要直接撥出三億美元讓我們管理,條件只有兩個,一是必須到當地設資產管理公司,二是讓新加坡政府官員到我們公司實習。」不久之後,新加坡政府果然派了 一名「菜鳥」,分別到這家外資集團的香港、台灣據點實習一個月,「來台灣時,他就坐在我後面,什麼都不太懂,看起來笨笨的。」資深經理人說,當年那群被政 府外派實習的菜鳥,如今很多都已在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位居要職,有人甚至掌管五百億美元資產。「我現在,能管個五億美元就很不錯了。」政府開了第一扇門, 吸引國際重量級資產管理業者陸續進駐之後,接下來,就是人才大量湧入,金融產業群聚效應逐漸成形。

「我們常說,新加坡政府對老外比對本國人更好。」何玉珠半開玩笑地說,本地人力長期不足的新加坡,在引進海外專業人力上,本來就有提供許多優惠措施,「當 國際集團在這裡布局,加上原本的優惠,老外自然更願意來到這裡。」事實上,國人熟悉的國際級投資大師如吉姆.羅傑斯、墨比爾斯等,目前都是以新加坡為根據 地。

改變稅制 刺激資產管理市場除了快速建立資產管理機構與人力之外,新加坡也透過稅制上的改變,不斷刺激整體資產管理市場,不只祭出「境內資本利得免稅」,包括「境外投資收益匯入新加坡」,也享有免稅優惠。

相較於台灣在稅制上的討論執著於「公平正義」,在新加坡,政府則是把「稅」當成讓經濟政策成功達陣的重要工具。○八年金融海嘯發生,重創全球資產管理業,新加坡政府為求資產管理業持續成長,立即在○九年推出新的稅賦優惠制度。

○九年,新加坡決定將資產管理業者的營業所得稅調降至一○%(一般為一七%),「在台灣,這樣的制度可能被評為圖利特定產業;但在新加坡,由於政府對租稅 優惠的對象設有條件要求,反而進一步的達到興利效果。」業者解釋,適用租稅優惠的條件,包含公司至少必須雇用三位月薪超過三千五百元星幣(約八萬一千元新 台幣)的專業人才(基金經理人、研究員、交易員),基金管理據點必須在新加坡當地、董事會必須在新加坡召開等等。

「降稅的結果,除了讓業者快速從金融海嘯之中走出低潮,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稅制,讓業者更深化對於新加坡市場的經營。」業者感嘆,對比於台灣主管機關 只要提到「租稅優惠」就怕擔上「圖利」之名,新加坡政府的彈性積極作為,的確能把「圖利」變「興利」,﹁最具體的效果,是讓境外基金轉變為境內管理。」從 教育著手 營造全民拚金融氛圍「除了這些有形的補助或優惠之外,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塊是教育。」何玉珠表示,「走在新加坡的大學裡,你很容易感受到,學生普遍對於金 融業是非常嚮往的。」她感覺,在政府刻意營造「全民拚金融」的氛圍底下,「這裡的學生,似乎是以學習金融為傲。」根據調查,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合 新台幣五萬六千元,金融系畢業生的起薪則約五萬八千元,相差並不多,就未來預估的薪資成長空間來看,金融系也不算名列前茅,「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很清楚,發 展金融產業是國家方向,國家未來最需要的人才就是這一塊。」何玉珠表示。因為對金融業的前景充滿信心,因此新加坡的年輕人積極投入這個產業。

說到教育,除了政策主軸明確帶動全民意識之外,政府也有提供實質且極為優惠的補助措施。當金融機構進行內部員工專業訓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提撥五○%至七○%的高額補助,若是由「金融業資格標準(FICS)」認可的訓練計畫,則政府的補助空間甚可達到八成比重。

補助措施 員工專業訓練最高八成從政府主動釋出資金、以巧思創造「興利」效果的稅制調整,到積極補助產業投注於人才培育,新加坡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成功之道,說 穿了,其實並沒有太高深的策略門道。○九年央行人員赴新加坡的考察報告中即明白寫到,新加坡的金融改革得以有成,「取決於政治決心」。

什麼叫作政治決心?某國內資產管理業者提供一則鮮明案例。

據了解,某國際大型金融集團的新加坡資產管理業務,曾經連續數年出現虧損,一度決定退出新加坡市場,但是新加坡政府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的資產管理業務要退出,可以,但是你的保險業務也要退出這個市場。」這句話,讓這家重量級國際集團立刻打消了離開新加坡的念頭。

「在台灣,看不到政府有這種發展產業的魄力。」業者表示,美國商會曾在○八年建議政府,對基金投資人提供一定的稅率優惠,藉此鼓勵長期投資,也有助於民眾 的退休規畫,但主管機關的回應是,「針對某一特定產業予以租稅優惠,將造成租稅不公。」公平與效率,往往難以兩全其美,但從新加坡成功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 心的經驗不難體會,用魄力與效率讓重要政策順利達成,最終的受惠者,仍是全民。

10年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新加坡是這麼做的??

第一步:

快速吸引業者進駐

由政府投資公司(GIC)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提供資金,委託「以新加坡為據點」的基金管理業者投資。以此為誘因,快速吸引國際資產管理業者進駐。

第二步:

修改法規,引進資金活水對境內資本利得及境外投資收益匯入新加坡者免稅;修改信託法,使機構法人得以投資私募基金;取消境內機構法人投資基金限額不得超過30%及50%的規定。

第三步:

面對金融海嘯快速因應

金融海嘯發生後,2009年新加坡政府對符合條件的資產管理相關業者調降營所稅,優惠稅率為10%,比一般業者的17%優惠許多。

第四步:

積極教育訓練培植人力

由金融管理局(MAS)提供訓練補助,金融機構的員工受訓補助可達50%至70%,若是「金融業資格標準(FICS)」認可的教育訓練,補助更高達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4

蘋果成為老大以後的擔心:害怕亞馬遜超越?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27/230296.html

蘋果高管明顯正開始對來自於亞馬遜App Store應用商店的競爭感到擔心。

《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有關這兩家科技巨頭之間正在展開之激烈競爭的報導,其中提供了這樣的信息:「據開發者稱,蘋果也正在密切關注亞馬遜App Store。開發者透露,蘋果高管曾向他們表示,這些高管認為亞馬遜控制良好的、類似於iTunes的應用商店使其比其他應用商店更具競爭力,其中也包括 谷歌運營下的應用商店。」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的撰稿人賽斯·菲戈爾曼(Seth Fiegerman)表示,這種說法乍一聽起來可能讓人覺得奇怪,因為截至今年3月份為止,亞馬遜App Store中的應用數量僅為3萬多個;而與此相比,蘋果App Store中的應用數量則已經超過了65萬個。

但是,與蘋果的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亞馬遜在應用市場上確實佔有一定優勢,其部分原因在於其應用商店的模式與蘋果非常相似。亞馬遜擁有評審人員來決定 一個應用是否能進入其應用商店(這與谷歌不同),從而確保某種程度上的質量控制。此外,亞馬遜還已經擁有龐大的現有用戶基礎,其中大多數人的信用卡信息都 已在亞馬遜存檔(類似於蘋果),這使其能更加容易地在這個應用商店中進行購買活動。

事實上,至少已經有一份研究表明,亞馬遜應用商店所生成的每用戶平均營收要高於谷歌,而且與蘋果相比也不遑多讓;這反過來又能讓亞馬遜吸引更多的應 用開發者,這些開發者正因難以通過開發Android應用來賺錢而感到挫敗。亞馬遜已經開始採取更多措施,積極地吸引應用開發者。

將亞馬遜App Store視為蘋果的重大威脅這種觀點看起來還不夠成熟,但考慮到有報導稱亞馬遜正計劃發佈一款尺寸更大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一款新的智能手機,從而在將來與蘋果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那麼亞馬遜App Store可能會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對蘋果造成更大的威脅。

亞馬遜大戰蘋果:戰事升溫

亚马逊大战苹果:战事升温

亞馬遜與蘋果競爭領域一覽表

在爭奪消費者數字生活控制權的鬥爭中,這兩家科技巨頭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開激烈交鋒。亞馬遜和蘋果之間的競爭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科技公司之間的鬥 爭,是因為這兩家公司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從它們對軟件的嚴密控制到保密的公司文化,以及它們所擁有的消費者數據的廣度。

這場戰爭最新的催化劑來自本月初的一則消息,即亞馬遜正在測試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機,這款手機將與蘋果iPhone展開直接競爭。這兩家公司已經在平板電腦、數字音樂、視頻等多個領域展開了競爭。

在幕後,位於蘋果庫伯提諾總部附近的一個亞馬遜工程師團隊正在埋頭苦幹,優化Kindle Fire平板的軟件性能和表現,以更好地與iPad競爭。據知情人士稱,這支亞馬遜團隊正在進行的工作包括提升Kindle Fire圖形性能、優化硬件和軟件整合以及優化用戶界面等。當前,部分消費者抱怨稱,Kindle Fire的用戶界面仍然給人感覺像是電子書閱讀器。

亞馬遜最近還收購了兩家小型軟件公司--Yap和UpNext--以彌補移動地圖和語音識別方面的弱勢,而這兩個領域均是蘋果希望向iPhone用戶提供的獨特功能。亞馬遜還允許用戶將音樂存儲在服務器上並在多種設備上獲取訪問,以挑戰蘋果iTunes音樂商店。

與此同時,蘋果則在開發一款與亞馬遜Kindle Fire類似的小尺寸平板電腦。蘋果還在密切關注著亞馬遜的應用商店。據開發者稱,蘋果高管曾告訴他們,蘋果認為,亞馬遜對旗下應用商店採取的控制措施和 類似於iTunes的做法,使得亞馬遜應用商店相比谷歌等其他應用商店更具競爭力。

同時,蘋果還在試圖憑藉製作互動電子書的新技術iBooks Author搶佔亞馬遜在電子書市場的份額。消息人士稱,作為對蘋果的回應,亞馬遜已經在測試自家的類似技術,幫助出版商製作電子書。

「他們現在就是競爭對手,未來二者之間的競爭還將加劇,」移動應用統計公司Flurry CEO賽蒙·卡拉夫(Simon Khalaf)說。

蘋果週二報出了令外界失望的季度業績,營收和利潤分別增長23%和21%,低於分析師預期。亞馬遜預計將於週四公佈季度業績。

由於蘋果和亞馬遜仍在從對方身上獲得利潤,二者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亞馬遜的Kindle應用是iPad應用商店所有時期下載量第五大的應用。亞馬遜還在其網站上出售了大量的iPod和iPhone。

這兩家公司都未能打破對方的統治性市場地位。蘋果保持著平板電腦市場超過60%的份額,與亞馬遜在電子書銷售領域的份額大致相同。

蘋果和亞馬遜正在更多地侵入對方的領地,目的均是控制最多的消費者網絡,並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儘管谷歌、Facebook和其他公司與這兩家公司所追求的策略相同,但蘋果和亞馬遜擁有一個共同且關鍵的武器:無與倫比的消費者數據,尤其是消費者的信用卡號碼。

信用卡是連接消費者的橋樑,能夠幫助蘋果和亞馬遜更容易出售軟件、內容和服務,這與谷歌和Facebook的在線廣告模式不同。將這些數據與設備和軟件應用相結合,蘋果和亞馬遜創造出了巨大的消費者群,向這些消費者提供多種數字內容並獲取收入分成。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存在控制渠道的巨大的經濟機遇,這些公司就將展開針鋒相對的競爭,」互動電子書製造商Inkling CEO馬特·麥金尼斯(Matt MacInnis)說。他是一名前蘋果僱員。

這兩家公司擁有截然不同的財務狀況。蘋果通過出售高端硬件,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利潤率。亞馬遜則通過構建電子商務業務的規模,獲取極薄的利潤率。

亞馬遜與蘋果之間的競爭由來已久。2007年亞馬遜推出其第一款硬件設備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時,許多蘋果內部人士將該設備看做是這家在線零售 商的愛好項目。但到了2010年蘋果推出iPad進入平板市場以後,蘋果意識到Kindle電子書與iPad在內容分銷渠道上展開了直接的競爭。

2010年iPad面世前不久,時任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改變主意,最後一刻決定為iPad增加電子書功能。他在與出版商談判時要求獲得比亞馬遜更加優惠的條款。蘋果近期被美國司法部以涉嫌操縱價格起 訴。蘋果表示,這些指責是「不真實的」,將據理力爭應對控訴。

去年9月份,當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發佈Kindle Fire平板時,他對蘋果展開了直接的攻擊。貝索斯強調稱,Fire無需與電腦同步,就能無線備份媒體內容,而這一功能是iPad當時所不具備的。為了強 調iPad仍然需要手動同步,他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副蘋果USB連接線的圖片。

Kindle Fire售價比最便宜的iPad還要低300美元,其顯示屏尺寸比iPad小兩英吋。這款平板在假期購物旺季銷量很高。但根據IDC的統計,Kindle Fire一季度佔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的份額僅為4%。

今年初,新任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完全不畏懼Kindle Fire對iPad的競爭。在一次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庫克說,「競爭對手產品的銷量數字幾乎不值一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2

傳OTC藥禁上大眾媒體 市民擔心選擇權被剝奪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8/xNNDE4XzUzMTkxNg.html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或變相剝奪消費者對藥品的選擇權,對企業傷害也很大。OTC允許自行選購,就應通過廣告來讓老百姓知道功效。因部分企業違法廣告就因噎廢食,猶如有人醉駕就禁止所有人開車

\

近日,微博流傳的一則消息在醫藥行業激起「千層浪」:「最新《藥品廣告審查辦法》修訂稿竟然要讓藥品(含OTC)不得在大眾媒體傳播,僅可以企業和公益形式投放。」

羊 城晚報記者昨日從中國非處方藥物(OTC)協會瞭解到,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修訂的《藥品廣告審查辦法》的初稿中,確有此設想,主要原因是目前藥品 廣告太混亂。但企業認為,這對行業的傷害肯定很大。OTC允許消費者自行選購,就必定要通過廣告來讓老百姓知道功能和療效,否則反而會產生誤解。因部分企 業違法廣告就因噎廢食,無疑就相當於有人醉駕就禁止所有人開車。而市民擔心,一旦禁止OTC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那等於對這類藥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被變相 剝奪。

\

A

傳聞 OTC不得在大眾媒體做廣告

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會長白慧良昨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由於藥品廣告混亂,威脅到群眾的用藥安全,國家藥監局有意禁止OTC藥物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

資料顯示,醫藥廣告違法率確實一直高居不下。以2010年為例,工商部門查辦的廣告違法案件中,藥品、食品及保健食品、醫療服務廣告分別居前三位,分別佔廣告違法案件總數的11.03%、9.62%、8.44%。

但 據記者瞭解,現行的藥品廣告是根據2000年1月1日起實施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來進行管理。根據該辦法,處方藥只准在專業性醫藥 報刊進行廣告宣傳,非處方藥經審批可以在大眾傳播媒體進行廣告宣傳。然後根據2007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藥品廣告審查辦法》,凡利用各種媒介或者形式 發佈的廣告含有藥品名稱、藥品適應症(功能主治)或者與藥品有關的其他內容的,為藥品廣告,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審查。也就是說,一旦《藥品廣告審查辦法》 做出修改,顯然會與《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產生衝突。

白慧良表示,一旦禁止了OTC在大眾媒體做廣告,那麼相關法規也會做出相應的改變。白慧良透露,本月28日就會召集企業有關負責人開座談會,討論這一問題。「估計國家藥監局的這一設想不會那麼順利地實現。」

B 企業 對行業的傷害肯定很大

事實上,依靠猛投廣告而創造銷售神話的OTC品牌並不少見,如哈藥六廠、仁和藥業、修正藥業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根 據中康資訊發佈的《2011-2012四大醫藥終端用藥市場分析藍皮書》,2012上半年52個城市零售終端最暢銷的50個OTC產品中,計劃所有的產品 都曾在大眾媒體做過大量廣告宣傳,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就有蜜煉川貝枇杷膏、六味地黃丸、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液、健胃消食片、抗病毒口服液、云南白藥膏等等。

輝瑞中國企業溝通部負責人席慶告訴記者,目前在美國等國家,包括處方藥和OTC藥物均允許在大眾媒體進行廣告宣傳。「他們對藥品廣告管理比較寬鬆,主要是靠行業自律,但處罰力度很大,一旦出現違規行為,處罰起來是相當嚴的。」

據悉,目前對於藥監部門而言,最大的難題就是對違法宣傳藥品的企業難以處罰,或處罰力度不夠。

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秘書長張俊修則更為擔憂的是,中國有著中醫藥文化傳統,而中成藥多是OTC,「中醫藥文化是需要引導與傳播,讓老百姓接受,讓老百姓懂得使用,廣告是其中一種方式。」

廣 東一家藥企專門負責廣告投放的人士直言,一旦禁止OTC做廣告,對行業的傷害肯定很大,希望藥監部門慎重考慮。「從藥品分類管理原則來說,OTC是允許消 費者自行選購,這樣就必定要通過廣告來讓老百姓知道功能和療效,否則反而會產生誤解。」該人士表示,如果因為存在違法廣告就因噎廢食,無疑就相當於有人醉 駕就禁止所有人開車,事實上,在合法合規下做廣告的都是大規模的品牌企業,這些企業是沒問題的。

市民

擔心藥品選擇權被變相剝奪

眾所周知的是,目前藥品市場八二分,八成的銷售在醫院,二成在藥店。有市民擔心,一旦禁止OTC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那相當於連僅剩的20%的藥品知情權和選擇權都被剝奪了。 

「非處方藥,言下之意就是不需處方就能自行選購的藥物。有了藥品廣告,至少普通百姓也可以根據自己對藥品的認識和對企業的信譽度自行作出對比,自己 選擇。如果連有什麼藥可選都不知道的話,去到藥店就只能聽店員的推薦,而店員往往又只會推薦毛利率高的雜牌藥。」一位長期關注醫藥行業的人士頗為擔憂地 說。

相關報導

或讓媒體廣告市場形勢更嚴峻

由於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使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2012年中國廣告市場形勢嚴峻。尼爾森網聯全媒體廣告洞察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廣告刊例收入同比降幅為-1.3%,這是近年來中國廣告市場首次在半年度統計數據中出現負增長。

而藥品廣告一向是大眾媒體的「寵兒」。從各行業廣告刊例花費情況上看,2012年上半年,藥品和飲料、化妝品一同,排在投放量的前三位。

從增長上看,今年上半年僅飲料行業有明顯增長,化妝品和藥品及健康產品均有大幅下降,其中最具中國特色的廣告投放行業藥品及健康產品以超過8%的降幅跌至第三位,這也是近十幾年來藥品及健康產品行業的再次排位下滑。

顯而易見的是,一旦禁止OTC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對媒體的殺傷力同樣巨大,廣告市場的形勢將更加嚴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11

銀行無需擔心壞賬問題的四大理由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2304981
銀行的三季報估計壞賬率又會出奇的低,世界最低那樣的低。估計又有些人表示反對。有些人不相信銀行說的,這很正常,因為銀行會調節利潤。銀行確實調節利潤了,去年很多銀行賺了很多錢,把一些利潤藏在報表裡,用來抵禦這兩年可能會出現的資產問題。這是一。

有些人喜歡說銀行暴利。這是真實的,很少有銀行集體性的ROE年年在20左右。錢賺多了,能承受壞賬的能力就高。這是二。

些人拿借舊還新說事。以地方債為例,地方政府每年賺錢的速度遠遠高於貸款利息,他現在還不起過幾年或許就能還。這是三。中國貨幣高速發行,對於一切資產對於一切借款人,都是天然的大便宜。

第四,銀行既然躺著都能賺大錢,因此理論上,銀行在貸款中,就會儘量少冒風險。國外的銀行為什麼老是出問題,因為不冒風險賺不到足夠的錢;而國內的銀行為什麼可以連續多年壞賬率最低,就在於銀行已經賺夠了,有足夠的選擇權。認為風險的事情,大多時候躲得遠遠的。

未來的銀行面對利率市場化,面對金融脫媒,面對貨幣的正常發行,因此,風險是未來的,在全方位的變革之後。這輪銀行的資產質量不用擔心,目前呈現銀行的資產質量問題,性質是主要是經濟下行週期中的,區域性的,局部行業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70

關心?還是擔心?

2012-12-10  TCW
 
 

 

近年來,負面消息不斷,引起許多人罹患「擔心症候群」,症狀嚴重者,甚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擔心」起來,弄到惶惶不可終日。

一般的看法,都認為「擔心」是「關心」引起的,關心而不得其解,乃演變為擔心。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我倒有些心得可分享。

我個人對「擔心」這件事,算是有些體驗,因為我的母親,基本上可稱為「擔心專業戶」。從我幼年調皮,她擔心我這輩子都毀了開始,直到晚年她擔心家裡每個人,終至罹癌過世。我沒有智慧轉化她的擔心,是我最有虧孝道之處。至於我自己,當然難免傳承了母親的特色。但我是男子漢,當然不屑為身邊小事擔心,於是順理成章「憂國憂民」起來。尤其是,身為媒體人,憂國憂民還可以變成專業、贏得認同,更是樂此不疲。

直到近幾年,我才認識到,擔心(或憂心)其實與外在的發生無關,只與內在生命品質有關。擔心所反應的,是人內在的執著和缺乏信任,因而轉化為對自己的擔心,表現為對別人、對社會、對世界的擔心。

有了這個了解,就知道「擔心」並非「關心」的進階版,而恰恰是反義詞。因為與擔心正好相反,關心是一種放下自我後才可能產生的能量,它帶著對自己、對人、對世界的信任品質。

從結果來看,擔心和關心更是天壤之別。簡單說,擔心是一種負面能量,對擔心者和被擔心者都有害無益,它帶來的是壓力和負擔;關心則是一種正面能量,對關心者和被關心者都有益無害,它帶來的是溫暖和支持。

擔心還很容易養成習慣,會上癮,甚至演變為強迫症,乃至於身為父母則擔心子女,身為老婆(老公)則擔心老公(老婆),身為主管則擔心部屬,身為國民則擔心國家,身為人則擔心世界、宇宙、乃至沒完沒了。

擔心還會產生「自助效應」,擔心日久,終於「心想事成」,不是所擔心之事真的發生,就是把自己弄到病痛纏身。除此之外,擔心還會傳染,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導致整個社會都生病,不衰也難。

我自從看明白擔心為禍如此之深、又如此無所不在以後,就時時保持警覺,每有類此念頭或情緒升起,都立刻分辨到底是「關心」、還是「擔心」,確認是關心就放行,有擔心嫌疑者,馬上循線追查,看它從何而來,必在源頭處緝捕元凶才罷休。

這麼做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都更相處自在,效益無窮。把擔心時時放下,把關心時時提起,最後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不擔心。這才是值得大家一起追求的境界。(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78

擔心偷技術、抽訂單 台廠供應鏈 對三星又愛又恨

2013-03-25  TWM
 
 

 

拿到客戶訂單,總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拿到三星訂單,不用高興得太早,反而有可能要付出代價!

撰文‧顏雅娟、李洵穎

「如果說日廠是龜毛,三星就是『機車』!」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代工廠內部高階主管半開玩笑地說著。雖然嘴上說得輕鬆,但臉上難掩一抹苦澀的神情。

時間拉回二○一一年第三季,三星以單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二七八○萬支的成績,一舉登上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龍頭。這股暴衝的成長動能,讓三星自己都難以招架。由於市場銷售遠比內部預期得樂觀,就算供應三星高階手機相機模組生產的兩家子公司|| 三星電機與三星光通訊產能全開,還是無法應付來自世界各地市場的急單需求,讓三星從一一年下半年開始,常面臨相機模組產能不足的困境。

為了解決零組件缺貨問題,當時三星行動通訊部總監金在權,亦親自上陣督導採購業務,著手調整手機相機模組採購策略,開始在一二年擴大釋單給台灣光寶科、日本夏普等廠商,以確保智慧型手機能順暢出貨。

三星下單 供應商戒慎恐懼照理說,獲得像三星這種國際一流企業的大訂單,應是喜事一樁,但與三星有多次交手經驗的台灣廠商卻是「戒慎恐懼」。一位業者指出:「三星與蘋果及宏達電等手機品牌大廠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家很賣力進行垂直整合的公司,大小零件都想自己做。」「三星會釋放出來的訂單,一定是他們自己不想做的,或是做不出來的。這種單子不但難賺,而且極不穩定!」台灣業者直指,三星想與台廠合作,最大目的,就是淡、旺季用來調節產能。通常三星會把利潤低、難賺的東西放出來給別人做,藉以省去無謂的機器設備支出。這讓台灣廠商要接三星訂單,總是戰戰兢兢,害怕三星手機銷售一旦進入淡季,就會無情地抽單。

不過,最讓業者害怕的是,三星對待旗下供應商不講道義。韓國最具影響力的社運團體—— 參與連帶︵People's Solidarity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cy,簡稱PSPD︶社會經濟政策主管張興培就舉例說,三星曾入股一家擁有技術頗強的供應鏈廠商,獲大客戶入股原本是美事一樁;豈料三星入股這家公司後不久,開始大砍訂單價格,公司創辦人最後才發現,技術已經被三星學走,三星也能自製該公司原本生產的零組件,導致公司瀕臨破產,卻求訴無門。

同樣地,台灣前兩大IC設計服務公司||創意電子(隸屬台積電集團)和智原科技(隸屬聯電集團)也面臨相同的窘境。自己也從事晶圓代工的三星,擁有堅強的IC設計實力,下單給創意與智原,無非是想藉此刺探台積電與聯電軍情與實力。因此,創意與智原一直對三星存有戒心。

因為蘋果與三星存有嫌隙,遂將部分處理器訂單從三星轉到台積電。三星為填補自家產能、提高自製比重,Galaxy S4的內嵌式記憶體︵eMMC︶將採用自家產品,因而將智原的訂單抽回來自製。另一方面,創意原本獨家代工三星的4G LTE基頻晶片,三星近來將基頻ASIC︵特定應用晶片︶訂單從創意轉至高通,這項消息也在創意法說會獲證實。所以接三星的單,除了要擔心技術可能被偷走之外,還得要有隨時被抽單的心理準備。

利益掛帥 搾取合作廠商技術經驗三星對待員工素以嚴格著稱,而身為三星的供應鏈,想賺它的錢,三星的嚴厲更是毫不客氣。

某數位相機廠的總經理回憶指出,曾經為三星設計代工︵ODM︶一款數位相機,當時產品不論怎麼做,三星都不滿意。最後,三星竟下達指令,要求代工廠研發團隊整組人馬飛到韓國長住一個月。「我去探望公司員工時,發現他們幾乎是被三星『軟禁』在房間裡不准外出,雖說吃喝都有人伺候,但直到研發團隊把產品開發到令他們滿意,三星才願意放人!」類似集中營式的管理,非要把問題解決不可的作法,令這位主管頗為驚訝。

一家不願具名的材料供應商指出,日本向來是掌握關鍵材料的大國,有一天,當三星發現台廠也能供應時,便立刻飛到台灣來,對台廠提出擴廠、包產能的要求。然而三星卻不願意簽下保證產能協議,三星係利用在台廠談生意之際,學習到技術、生產和管理等技巧,然後再將這些重要資訊回饋給集團內的零組件部門。三星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就是要將一切技術學到手。

「日本人很講信用、也講情分,與台灣零組件供應鏈的關係較像是合作夥伴,但三星一切以利益掛帥。」業者透露,三星選擇尋找委外合作夥伴,學習他廠技術以及趨勢的意味更濃一些,同時也可了解競爭對手的發展動向。

在日系大廠環伺的數位相機領域,三星靠著持續拉高硬體規格、學習他廠技術,成為唯一擠進全球數位相機出貨前五大的韓系廠商。迥異於日系品牌廠多把低階、數量大的機種全數交給台灣廠商代工,讓台廠得以發揮經濟規模,使委外生產發揮成本效益。相對之下,三星釋出的單子,反而是硬體規格高、銷售量又不大的中高階機種,獲利空間備遭壓縮。

「三星的訂單,遠不像日系品牌廠那樣有賺頭。」另一家台灣數位相機研發的代工業者指出。三星電子自己掌握上、下游關鍵零組件、自己也有廠房,對成本控管瞭若指掌,供應鏈要從三星訂單擠出利潤,更加困難。加上三星對代工廠的要求嚴苛,往往最後釋出的訂單卻出乎意料地少,這是不少供應商與三星交手後的共同心聲。

談起三星軟硬兼施地搾取合作廠商技術經驗,台灣某半導體設備商更是心有戚戚焉。故事要從與一家股票已下市的台灣DRAM客戶交手的經驗說起。

「某一年,為了做這家台灣DRAM公司的生意,對方高姿態地要求我們把車停在公司外頭,我和另一位業務只好扛著沉重的生產設備,走了很長一段路才得以進到該客戶的公司內。路經該公司停車場,發現車輛根本空空如也,心中相當氣憤。不知如此對待我們用意何在!」一位不願具名的設備業者表示。

相較台灣客戶態度冷漠,三星卻顯得十分熱絡,只是在熱絡的表象下,其實包藏禍心。這位業者透露,在一次與三星接洽經驗中,他受到是最高規格的款待,包括三星為他們預訂了最好的飯店、準備最棒的美食。「向三星解說設備的規格、效能、操作與設計時,旁邊還圍著一大群三星工程師勤奮地在做筆記。說明一次還不夠,三星還力邀他務必要來開第二次、第三次……的產品說明會,感覺很受禮遇與重視。」儘管三星多次要求赴韓國說明產品技術,看似這筆生意做成的機會極大;豈料,半年後,三星卻開發出自製的半導體設備,讓設備業者傻眼。最後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的禮遇都只是幌子,三星的目的只是要偷學技術,令他們徒呼負負。不過,從這次經驗也可以發現,三星為了得到技術,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高階人事異動頻繁 合作情誼無法累積即使是在高科技產業,做生意也免不了因為相處久了,總要講一點人情義氣。但三星卻不是這樣,理由不是三星的人不講人情義氣,而是三星高階主管異動頻繁,想講人情義氣也無從講起。

三星電子副總級以上是採一年一聘制,常常合作個二至三年、開始有交情了,一次人事的異動,又把過去累積的情誼摧毀殆盡。

舉例來說,一二年三星電子數位影像部門歷經一番人事調整,原數位影像業務社長朴商鎮無預警下台,改由Myoung Sup Han接掌大位,這紙人事令又讓台廠措手不及。因為,在主事者換人之後,三星數位相機對外釋單策略也出現戲劇化的轉變,不僅該年度原本有意放給華晶科的春季機種訂單突然縮手,就連佳能訂單數量也受到波及調降不少。

一直以來,雖然三星努力與台灣廠商保持密切聯繫,但看在飽嘗三星訂單波動風險的台廠眼裡,不免悲觀地認為,在訂單落袋之前,很難保證三星的接觸是否只為了試探業界動態及徵詢報價。尤其,三星由上到下包辦零組件生產及終端銷售的垂直整合策略一直不變,未來對台供應鏈的貢獻勢必持續緊縮。

做三星的生意,業者苦酒滿杯,委屈又不能對外人道出,只有往肚裡吞。所以,也奉勸投資人,不要因為看到三星供應鏈概念股一定會跟著三星吃香喝辣而衝動作出決定。三星的錢,真的很不好賺啊!

三星去年營收獲利雖大幅成長,但供應鏈並未跟著吃香喝辣——三星供應鏈一覽2012年營收(新台幣億元) 2012年營收成長率(%) 2012年前3季淨利(新台幣億元) 2012年前3季淨利成長率(%) 股價漲

跌幅

(%)*

三星電子 53,888 21 4,586 73 37

凌耀╱

光感測IC供應商 23 64 4 122 127

擎亞╱

三星IC代理商 281 -12 2 -24 -32

至上╱

三星IC代理商 341 -23 8 -65 -5 擎泰╱NAND Flash控制晶片供應商 10 -65 -6 -61 聚鼎╱鋰電池保護元件供應商 17 11 3 -3 30 晶技╱石英元件供應商 109 10 8 4 28 介面╱薄膜觸控面板供應商 45 -38-7 -17 * 股價漲跌幅指去年初至今年3月15日的漲跌。

整理: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