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料續慢牛 第二季非太淡基金倡低吸科技濠賭股
1 :
GS(14)@2017-04-05 23:44:09【本報訊】對沖基金第二季未敢太淡,逢低即買。本報訪問三位對沖基金經理,雖然未敢斷言港股「五窮六絕」會否應驗,但普遍相信首季料已見今年低位,今季即使回調,亦大有可能在二萬三水平見支持,大市「慢牛」格局未變,會趁跌市吸納科技、高檔消費、濠賭及銀行股等。記者:林靜
恒指上季由二萬二起步,緩步走上二萬四關樓上,全季埋單升9.6%,汽車、科技及內房股是大贏家,正通(1728)、IGG(799)及寶信(1293)首季股價倍升,雅居樂(3383)及碧桂園(2007)分別錄七成及六成進賬。展望第二季,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認為,港股今年低位已出現,在市場觀望歐洲局勢變化及中美關係變數下,未來兩月或陷悶局,但長線中港股「健康慢牛」預測未變,估全年計仍有機會升抵25000至26000點水平,若歐洲政局「老黎」,不排除「五窮六絕」今年不會出現。以立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林少陽亦指,本月大市料橫行,全季看回吐機會大,但估計不會是顯著跌幅,或最多跌至約23000點水平,除非有重大事件出現,如中美關係的變化等。
黃國英:整體戰意仍高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同樣相信,港股低位已出現,但他認為資金或「沽一啲、買一啲」,股份表現或兩極化,但整體戰意仍高,今季開局向上機會大於向下,對於新一季他暫保持樂觀。按彭博數據,林少陽旗下基金上季錄10.8%進賬,單計三月則有4.1%回報。他表示,上季大市主要由個別指數重倉股領漲,中小股升幅跑輸,要緊貼大市升勢不容易,今季致勝關鍵之一在於追貼內地資金愛股,但要緊貼資金流向有難度。他傾向看好科技、商品相關類、高檔消費及濠賭股等,會趁大市回調時吸納,暫未擬考慮減倉。黃國英亦表示,美股方面會從科技及高檔品牌入手,港股則主要由全年業績中尋寶,未有特別看好板塊。他指,上季埋單旗下基金錄15%回報。
滙控建行長線可吸納
譚新強則認為,今季策略應為「持盈保泰,逢低必吸」,外圍的科技股、以及本地的優質銀行股如滙控(005)及建行(939)等,長線仍具吸納價值。但他補充指,中港股要避免「瘋牛」才可長升長有,關鍵在於內地改革走對路,以減稅及消費主導經濟,因此對於雄安新區概念,他不感興奮,認為以基建拉動的經濟,只會窒礙改革發展。另外,中港股假日後今復市,滬深港通重開,市場關注「習特會」結果、以及上月底起轉淡靜的北水會否轉活躍,從而帶動港股成交上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5/19980245
金九銀十難抵「辣招」 內房下季料續受壓
1 :
GS(14)@2017-10-01 20:12:40【明報專訊】內房股中期績佳刺激板塊第三季急漲,融創(1918)一季內累升近1.2倍,市值暴漲超800億元;中國恒大(3333)亦不遑多讓,升超過94%,市值增逾1700億元,超越國企龍頭。然而踏入「金九銀十」調控加碼打殘板塊,中金直言10月份板塊整體將現回調,建議先行獲利,賣出漲幅較多或佈局三四線城市的股份。
中金:全國地產銷售正處「W」形底部
對於內房第四季表現,有外資分析員認為,市場雖估計板塊有第二輪重估潮,但內房屬於政策市,9月底一輪政策出台後,預料投資者先行沽貨,待十九大後看清政策走向再部署,板塊10月份或延續9月疲態。
中金報告更預期,內房股將在10月份出現回調,因全國地產銷售正處於「W」形的第二個底部,預期銷售將持續低於市場預期,銷售面積按年跌5%,是年內首次按年轉跌,導致板塊受壓。按揭額度不足將令三四線城市銷售趨勢持續放緩,加上近期出現限售等政策,都有短線風險。該行建議在中長期可趁低吸納佈局一二線城市的股份,預料一二線城市銷售在年底開始復蘇,並延續至2018年,超出市場預期。該行首推中海外(0688)、富力(2777)及合景泰富(1813)。
另外評級機構穆迪接力標普,昨亦將大連萬達信用評級由「Baa3」降至「Ba1」,即垃圾別級,前景為「負面」。穆迪解釋,將萬達降級是基於其難於境外融資,償還其潛在17億元境外銀行貸款,流動性轉弱。集團在今年6月底手持現金1377億元,但多數在境內。
穆迪又預期萬達出售文旅及酒店資產予融創、富力,將令原先租金收入的經營現金流、以及未來靠投資物業支持的融資帶來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80&issue=20170930
ADR漲逾百點 港股料續挾升
1 :
GS(14)@2017-10-08 21:55:32【明報專訊】恒指10月開局即大升,兩個交易日累升逾800點,距離「大時代」高位28,588點只差209點。分析認為,儘管今日「北水」繼續缺席,但恒指仍有可能乘勢破位,尤其內銀股是北水的重倉區,大戶將趁下周一A股復市前繼續挾倉。
外資美股獲利後分流港股
外圍股市續做好,美國道指及標普500指數在周三收市及昨晚開市,均再創歷史新高。截至昨晚10時,港股在美上市預託證券(ADR)普遍上升,港股ADR指數升逾百點,一度升至28,500水平。
受人行定向降準的消息刺激,內銀股在近日成為升市火車頭,當中有不少是北水的寵兒,例如北水持有招商銀行(3968)11.19%股份,佔工行(1398)持股亦有近一成。但自上周四港股通暫停開放以來,4個交易日工行累升9.64%,招行亦已累升7.58%。升勢凌厲的不單是內銀股,吉利汽車(0175)及融創中國(1918)近4日均累升逾14%,而它們都是北水集中持有股份(見表)。
近期港股通成交額動輒超過100億元,佔整體港股成交額的比例,約在13%至15%。但即使少了這主要參與者,近日港股成交亦維持高企,且愈升愈有。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港股主要受外圍氣氛帶動,因為近幾日A股休市、本港假期氣氛濃厚,本地投資者無追貨意欲,故相信掃入內銀股的都是歐美資金,在美股獲利後分流至港股。若按照現時的投資氣氛,下周內地投資者會追入,為港股注入另一動力。
葉尚志:A股復市後料現獲利盤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認為,北水於下周重臨後,未必會再搶高港股,因為內地的機構投資者亦相對理性,而且他們在長假期前已大手買入工行、融創、比亞迪(1211)等熱炒股,復市後有可能沽貨獲利。
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表示,不預期北水會在A股復市後,再額外大手買入港股。但恒指在周三盤中高位離「大時代」高位僅相差68點,尤其近日主要是重磅的內銀股走強,大市「唔憂上」,恒指即使在今日破頂亦不意外。雖然他預料,港股有可能在到達高位後再遇沽壓,但他相信「不摸頂、不沽貨」是最好的策略,並預期國指會比恒指優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22&issue=20171006
中國出口遜預期 年底料續放緩
1 :
GS(14)@2017-11-12 16:47:31【明報專訊】中國昨日公布10月份進出口數據,以美元計算,10月份出口總值為1889.8億美元,按年上升6.9%(見圖),低於市場預期的7.1%,按月則下跌4.7%;進口總值為1508.06億美元,按年上升17.2%,高於市場預期的17%,按月則下跌11.1%。貿易順差為381.74億美元,按月升39.74%,進出口總值為3397.86億美元。
工業原料進口按年增長比上月減慢,按進口額計量,鐵礦石進口按年減16.9%,相對9月份增長30.2%,原油進口按年升29.1%,相對9月份增長29.4%,鋼進口按年減少9.3%,相對9月增加28.6%。以人民幣計算,中國10月份出口總值為12,484.78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1%,按月跌5.8%;進口總值為9940.0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5.9%,按月跌12.2%;貿易順差為2544.73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值為22,424.82億元人民幣。
科技貨品出口減慢
中國出口放緩,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出口仍未恢復上升趨勢,低階消費品出口依然呆滯,科技出口貨品亦回軟,該行預計第四季的出口依然未回復,早前因智能手機增長的高科技產出口會減慢。進口方面,摩通指主要是因為油、鐵、煤、等主要商品進口量減少,該行預計進入冬天需要保暖後, 政府為防止污染減少本地工業生產,會對中國未來1至2個月出口造成影響。
高盛報告則指,按年增長放緩,部分因為中秋因素,經季節調整後,出口實為按月減少0.1%,相對9月為按月上升0.2%。雖然全球的需求過去數月有所增長,不過中國近月的出口趨勢放慢,該行預期未來數月出口繼續放慢,按年增長或因去年基數較高而出現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62&issue=20171109
脫歐前景未明 慢吸倫敦樓良機 明年樓價料續跌 後年反彈
1 :
GS(14)@2017-12-18 03:31:45【明報專訊】早前英國與歐盟就脫歐談判終取得進展,但迅即遇上挫折,周三英國下議院決議國會對任何脫歐協議有最終決定權,再度為政經前景添上不明朗因素,包括樓市。多間地產代理預計明年倫敦樓價會繼續下跌,直至2019年後樓價才會顯著反彈上升,而明年租金增長亦會跑贏樓價升幅,為近6年來首次。惟有地產商認為,如果倫敦樓價每年上升一成反而會形成泡沫,形容目前樓市仍然穩定,明年相對看好市內二、三和四區表現。
房地產網站Rightmove預計,明年英國整體樓價會微升1%,而倫敦樓價會落後大市、下跌2%,但大部分會被整體中小型住宅價格升幅抵消。另一代理第一太平戴維斯估計明年倫敦樓價會跌2%,直至2019年持平,而未來5年將累升7.1%,遠低於過去5年的28%,並將跑輸其他地區以至通脹。英國統計局資料顯示,目前英國平均成交樓價為22.6萬鎊(約237萬港元),遠低於8月時的48.4萬鎊 (約507萬港元)。
中心區樓價跌2.2% 去年8月後最溫和
萊坊報告顯示,今年倫敦樓價下跌了1%,明年亦會續跌0.5%;並稱一旦最終脫歐方案不利英國,將影響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對倫敦中心區樓市帶來更大風險。事實上,中心區樓價仍未見起色,直至上月的3個月中心區樓價指數按年跌2.2%,已是繼去年8月後最溫和跌幅。按價格區分,平均樓價1000萬鎊以上單位下跌2.1%,介乎100萬至200萬鎊的住宅更跌3.1%。
至於租金方面,11月倫敦中心區租金下跌了2.4%;由於供應增加,導致租金實際已持續下跌逾兩年;但租盤供應有減少迹象,1至10月西敏(Westminster)月租2000鎊以上租盤,較去年同期少了一成。萊坊料明年該區租金會上升0.5%,2019年會上升1.9%,因需求相對強於租盤增長。第一太平戴維斯預料,明年整體倫敦租金增長將跑贏樓價,為2011年以來首次。
全球央行逐步把貨幣政策正常化,當中英倫銀行於上月宣布加息0.25厘,為10年來首次。第一太平戴維斯認為此舉象徵意義較大,相信未來會逐步和有限度加息,料2022年會加至2.25厘,帶動平均按揭息率上升一倍至4%。
租盤供應減 租金增幅料跑贏樓價
澳洲地產商Lendlease住宅部主管Richard Cook(圖)認為,倫敦樓價已取得連續4至5年良好增長,指目前即使升幅放緩但整體樓市仍然穩定,反稱若樓價每年升10%便會形成泡沫。他認為除了倫敦西南部地區有吸引的租金回報外,還有托定咸區(Tottenham)和泰晤士河南岸等地區,並較偏好倫敦二、三和四區,料明年這些地區樓價會增長2%至3%,而一區樓價增長將放緩。
他表示,今年其他地區樓市表現跑贏倫敦,例如曼徹斯特和卡迪夫城等,但指在金融危機時,這些地區跌幅大於倫敦,而且需較長時間復蘇,倫敦樓市往往如香港般極速恢復。他又指,如果打算作長線投資,倫敦往往可提供長遠回報,如債券般作避險資產,而且早前上調印花稅覆蓋所有業主,非只是針對海外買家。至於脫歐問題,他指倫敦是國際城市,而非只是一個歐洲城市,有大量包括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投資需求,而且具英語系國家優勢,相信脫歐對市場影響不大。
國際城市易吸資 倫敦復蘇力強
此外,Lendlease聯同保利置業(0119)推出倫敦Southfields住宅項目Cambium,分層式公寓入場費由60萬鎊起(約630萬港元),主要戶型為2房及3房;另外,別墅114萬鎊(約1200萬港元)入場,面積介乎1400至2400方呎,以3至5房戶型為主。Cook表示,過去3年Southfields樓價上升了45.3%,區內租金回報平均為3.5厘。Cambium一共有55伙屬永久業權的別墅,以及55伙99年業權的分層式公寓,並將於本港推售約10伙公寓和49伙別墅。項目預計於2018年第四季落成,買家需先支付樓價一成,餘款在入伙時繳付。
明報記者
[王俊騏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17&issue=20171215
一手料續主導市場
1 :
GS(14)@2018-01-07 15:39:07【本報訊】過去一年,新盤成為住宅市場焦點,成交量側重於一手,與二手形成「四六比」的局面,中原陳永傑認為,今年一手會繼續主導樓市,一、二手比例相當不健康。
一二手成交比例不健康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指,去年新盤成交量達1.85萬宗,但二手只有4萬宗成交,形成了「四六比」,情況非常不健康。他指,因為香港私樓住戶約為140萬戶,每年卻只有約4萬宗二手成交,代表市民資金流通量很低。不少業主即使樓價高企亦不敢放盤,因為套現之後未必可以再次入市,甚至要轉為租樓,故認為二手成交升至6至8萬宗才屬正常水平,令一、二手比例可調整至「二八比」。對於今年樓市,他預料各家發展商繼續密密推盤,令一手成交量有機會達2萬宗水平,而二手成交則約為4至4.5萬宗,比例與去年相若。他指,今年政府再無條件推辣招,因為去年的加辣反而推高了樓價。另外,本港銀行料於今年中跟隨美國加息,相信屆時樓市升幅將會放緩,預期今年整體樓價有約一成的升幅。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6/20266557
穆迪:國企槓桿率今年料續降
1 :
GS(14)@2018-01-15 02:15:45【明報專訊】評級機構穆迪發表報告,料大部分中國國企今年將繼續下調槓桿率,主要受惠國企改革及供給側改革,令國企EBITDA持續增長及債務增幅放緩。
穆迪預期,受評的53家國企中,約三分之二的債務與EBITDA比率將下降。報告預料,今年國企的合併平均債務與EBITDA比率,將由2015年的5.7倍及2016年的5.5倍,進一步下降至5.4倍。
料三分之一國企槓桿水平上升
報告又指國企改革有意提升經營效率及盈利能力,連同供給側改革,削減槓桿水平及成本、去除某些行業產能過剩,促使EBITDA增長持續及抑制債務增幅。
不過,報告亦估計有三分之一國企槓桿水平會上升,其中12家企業的債務與EBITDA比率將於今年尾較2016年同期升逾0.5倍。當中7家為電力與燃氣公用事業,受未能及時向客戶提高燃油價格或預見有大規模資本支出影響;另外兩家為增加了土儲的地產企業,以及3家曾於去年作出大型收購活動的企業。穆迪又估計,另有6家國企的槓桿率微升不多於0.5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99&issue=20180109
零售去年止跌 今年料續升 業界:名店投資電商 無意來港開新店
1 :
GS(14)@2018-02-04 21:25:53【明報專訊】本港零售額自去年3月起回升,政府統計處昨公布,去年12月零售額錄5.8%按年升幅至448億元,已連升10個月。以全年計,去年零售額達4461億元,按年增2.2%,終止過去3年跌勢。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表示,12月份和全年零售額增幅均符合該會預期,料勢頭會延續至今年,惟他透露,不少名店均無意在港開店,反會投資於線上銷售或加強線上線下(O2O)營銷模式。
明報記者 余麗明
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12月只得3個類別錄跌幅,分別為超市、中藥和其他未分類食品,當中超市零售額按年跌2.8%,鄭偉雄解釋,相信是受假期因素影響。以全年計,只有電器及攝影器材錄9%的高單位數跌幅,鄭偉雄認為,該類別於去年11月和12月均錄不錯升幅,料其已走出谷底,升勢可延續至今年。
今年首兩月料錄5%增幅
今年股樓暢旺,失業率創新低至2.9%,加上人民幣轉強刺激內地旅客來港消費,鄭偉雄稱,以目前經濟環境來說,「今年正常都一定係升」,料未來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居於廣西和華南的人來港更方便,屆時進一步刺激本港消費,該會預期全年有3%至4%的增幅。鄭偉雄稱,協會會員一致對1月和2月的合計零售額感正面,該會更預料期內將錄5%至6%的增幅。
隨着大市回升,不少業主乘勢加租。鄭偉雄稱,即使市道轉好,部分甲級商場過去數年未有減租,現時更開始陸續加租,故對零售商仍構成一定的壓力,一眾協會會員反映加租幅度介乎單位數至低雙位數。鄭偉雄坦言除租金成本外,今年的僱員薪酬亦有上升趨勢,故零售商經營成本依然持續上升,經營壓力仍存在。
市道好轉 業主陸續加租
以往在本港零售業最蓬勃之際,不少國際品牌均大舉來港開店,對於本港零售業持續向好,鄭偉雄透露,得悉部分國際品牌均無意在港加開分店,料會維持現有銷售網絡,不過,這些品牌計劃加大投資予網上銷售,或加強線上線下連繫。鄭偉雄稱,相信國際品牌仍會在內地加開分店,因這些品牌在內地的覆蓋率還有上升空間,惟開店速度將會放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52&issue=20180202
本月領漲大市 工中建貢獻逾千點升幅北水湧入內銀料續強勢
1 :
GS(14)@2018-02-04 23:13:47【本報訊】北水南下掃內銀,分析料強勢仍持續!港股上周收報33154點,全周計大漲899點或2.8%。中資金融股成升市火車頭,反映該板塊走勢的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跑贏多個恒生行業分類指數,當中內銀股更獲北水不斷增持,並屢次成港股通成交活躍股,當中券商較看好建行(939)及農行(1288)。記者:莫亦熙
恒指今年已累積升3,234點或10.8%,其間僅兩日出現回調。在美上市的港股預託證券(ADR)上周五造好,匯控(005)升1.1%、騰訊(700)場外揚1.1%,綜合相關股份場內外表現,預示恒指今延續升勢,高開251點,至33406點。
基金籲投資者續持貨
中投傲揚基金經理溫鋼城表示,觀察到北水目前仍「搶緊貨」,故建議投資者應繼續持貨「千祈唔好走住」,更透露旗下基金上周未曾作任何買賣,「揸住大部份(股票)都有唔錯回報,由佢放紙鷂啦」。至於未入市者,溫鋼城指港股已錄顯著升幅,無貨者只宜分注小量吸納強勢股,因應市況「慢慢溝上」,以免因港股大幅回調而招致重大損失。事實上,內銀股今年領漲大市,單單建行、中行(3988)、工行(1398)三股,已合力貢獻大市1,121點或34.7%升幅。而北水亦持續湧入內銀股,並以農行最受追捧,該股上海港股通投資者的持股佔比由去年底7.76%,增加2.24個百分點至目前的10%。內銀股不斷上漲,連帶反映中資金融股表現的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年初起亦狂飆18.5%,跑贏多個恒生行業分類指數,回報僅低於升約21.8%、追蹤內房股表現的恒生中國內地地產指數。值得注意是,據北水上周對平保(2318)的反應,倘內銀股持續走強令AH股差價再收窄,使H股反過來對A股有溢價,相關H股有機會遭北水拋售。
專家看好建行及農行
光大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仍看好內銀股,預期強勢持續。他解釋,內地經濟表現較市場預期佳,料內銀壞賬問題可進一步改善,加上資金或繼續從新經濟股換馬至傳統股,在A股即將入摩下,相信內銀股表現將得到支持。當中他相對看好建行及農行,目標價分別為10.93元和5.33元。至於中小型的內銀股,溫傑則指隨內地三月後有機會收緊銀根,相關股份表現或受壓,故看法較保守。就本周大市走向,溫鋼城表示投資者現時信心頗強,美元料持續弱勢下,港股本周仍能再走高,上望33800點,但提醒隨部份投資者農曆新年前鎖定利潤,大市屆時將現震盪,初步支持為10天線。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9/20288936
短期料續震盪 專家籲撈貨宜分注
1 :
GS(14)@2018-02-13 03:03:06【本報訊】恒指昨低開886點,不過北水積極掃貨,令港股跌幅收窄至356點。分析相信港股短期將續震盪,全年計仍看好大市,建議投資者可分注吸納內銀、內險等藍籌股。
可吸內銀及內險股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相信,北水仍看好港股,故昨趁暴瀉而大舉買貨。但他提醒,港股震盪或未完結,「無咁快見底,可能短期彈一彈,跟着又有啲新嘅沽壓出到嚟,整體(市況)就會好波動,初步要落到31500點先至係大小小嘅支持」,更指若人民幣因美元反彈而受壓,大市或現更大沽壓,「穿三萬一都唔出奇」。就入市部署,蘇沛豐稱短線需審慎,但他料港股現屬健康調整,中線仍能再上,建議投資者可分注吸納內銀、內險、騰訊(700)、港交所(388)等藍籌股,「31500點可以買第一注,如果再落深啲穿一穿31000點就再買多注」。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美股形勢不明朗,但港股獲北水力撐,預料未來幾日市況仍將拉鋸,難大升亦難大跌,而恒指昨日低位31700點水平則成重要支持位。在市況波動下,他建議投資策略改為轉炒「通脹+加息」組合,受惠的資源股如江銅(358)昨逆市升,地產股則持續弱勢,而金融股預料將更受惠加息。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表示,港股上月升勢過急,自己曾預測有機會由高位調整2000點,即最多跌到31400點,以昨日跌幅計仍未到位。但他指北水大肆南下,形成所謂的「北水保險線」,港股再大跌的機會是「一半一半」。林少陽形容自己為「好友底」,相信本月動盪過後,大市仍將向上。對無貨在手的投資者而言,將是撈底機會,至於有貨的投資者,不妨耐心持倉。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6/2029689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