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德江明來港 灣仔佈防反恐 警首禁傳媒保安區採訪

1 : GS(14)@2016-05-19 02:16:41

■灣仔會展對出的一段港灣道會被列入保安區,警方昨日已擺放大批鐵馬作準備。張志華攝


【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明日起訪港3日,警方指國際恐襲威脅及本港示威日趨激烈,今次張德江訪問的恐襲風險相當高,因此定性為「反恐保安行動」,在灣仔會展一帶設保安區,是2005年世貿會議以來最嚴密的保安部署。警方更首次限制傳媒在保安區採訪,只准拍攝不准訪問,在香港記者協會等多個新聞團體反映意見後,警方才僅同意在合理時間和視乎實際保安風險情況,容許傳媒在保安區採訪。記者:謝明明



警務處助理處長鄭耀武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本港受恐襲威脅仍屬中度水平,但警方評估今次張德江訪港及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其他政要受恐襲的風險相當高,所以警方將今次定性為「反恐保安行動」,一切以領導人及與會政要的人身安全為行動目標。據了解,當局至今沒有收到具體恐襲情報,但認為恐襲威脅高,消息指,東突伊斯蘭運動、伊斯蘭國及阿爾蓋達組織在全球各地發動恐怖活動,中國是襲擊目標之一。警方亦承認佔領運動及旺角騷亂等本土活動影響警方的風險評估。


張德江

拒說保安區範圍稱防失作用


鄭表示,警方會在灣仔會展一帶設保安區,但他拒絕透露保安區的實際範圍,「如果我而家將保安區個範圍話畀你聽,咁就失去保安區嘅作用」。鄭否認保安措施是要防止令張德江尷尬,重申警方尊重市民遊行示威權利,但要有適當措施保障政要安全。被問及當局強迫灣仔繞道及沙中線工程停工,他指相關地盤保安風險相當高,「喺地盤入面可以收埋好多嘢啦,亦好多人、好多車輛出入」。據悉,整個灣仔會展及張德江入住的灣仔君悅酒店,以至會展對開的一段港灣道會被列入保安區。警方在保安區設立兩個傳媒採訪區,傳媒可自由進出保安區,但每次進入採訪區需接受安檢,警方更首次限制傳媒在保安區採訪,只准拍攝不准訪問。消息解釋,「擔心此舉會有大量人群聚集,恐怖分子或趁機混水摸魚,增加保安風險」。




05年世貿會議後保安最嚴


警方今次部署動員的警力與戒備範圍比201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012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都要多,僅次於2005年世貿會議期間應付示威的部署。不過,記協等多個新聞團體昨午與警方會面反映意見後,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區展秋稱,警方同意在合理時間和視乎實際保安風險情況下,容許傳媒在保安區採訪。據悉,在張的車隊抵達前兩小時內,警方就會限制記者在保安區內採訪,「若車隊30分鐘內抵達,傳媒就要進入採訪區,直至車隊離開為止」。但傳媒在採訪區大聲向張德江車隊提出問題,警方是不會干涉阻撓。至於公眾活動區分別設於稅務大樓旁的告士打道花園、中環廣場旁的菲林明道花園,以及華潤大廈前的港灣道花園。警方已向四個申請公眾活動的團體發出不反對通知書。消息指,該3個公眾活動區不在保安區內,若有示威者企圖進入保安區,警方必定會阻截。



近年領導人訪港爭議

2014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訪港,3學民思潮成員入住李下榻的灣仔君悅酒店,並在大堂外舉標語被保安抬走,無示威的成員亦被請離,翌日才可取回個人物品2012年6月至7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訪啟德郵輪碼頭,《蘋果》記者問及有否聽到港人平反六四訴求,被警以太大聲影響秩序為由帶往梯間扣查10分鐘





2011年8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港大百年校慶慶典時,有請願學生被警推入後樓梯禁錮一小時;李到訪麗港城時亦有身穿六四上衣的居民被抬走,now新聞台記者被警阻撓採訪,時任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其後以「黑影論」回應事件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38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81

AKB三劍俠見面會 禁傳媒採訪小嶋真子會港迷 怕亂噏出事

1 : GS(14)@2016-05-19 02:34:00

日本大堆頭女子組合AKB48派出上位成員小嶋真子、岡田奈奈、西野未姬到港,昨日在九展Music Zone舉行簽名及握手會,但小嶋真子日前在節目上談到「中國的台灣」,引起台灣網民不滿,為免令事件越描越黑,是次香港見面會亦謝絕傳媒採訪,避免再捲入政治敏感風波。小嶋真子、岡田奈奈、西野未姬獲封為AKB三劍俠,當中小嶋真子早前在電台節目《AKB48的All Night Nippon》上談到今個月的香港及台灣之行,小嶋真子竟表示:「最近要去中國的台灣辦粉絲見面會。」節目一出她的言論成為網民熱話,消息傳到台灣更鬧出軒然大波。



■AKB三劍俠昨日訪港,吸引數十粉絲接機。

■剪了一頭清爽短髮的岡田奈奈,甫到埗即收到不少禮物。



遊客湊熱鬧喪影

小嶋真子未有就事件作出回應,昨日她偕隊友展開兩日一夜的香港行程,並假Music Zone舉行粉絲見面會,AKB方面今次卻一反常態,昨日竟拒絕傳媒入場採訪,似乎是避免再涉及政治敏感。昨午一時許,AKB三劍俠穿着一身便服步出接機大堂,吸引數十名粉絲接機,有人帶橫額及禮物迎接偶像,小嶋真子、岡田奈奈、西野未姬獲大約十名工作人員及保安護送出閘,隨即引起一陣哄動,三人先乖乖地停低合照,又親自行近Fans收禮物,一行人前往停車場途中,有日本、內地及老外遊客都湧前湊熱鬧舉機狂拍,場面頗為墟冚,其間三人也親民地與粉絲交流,剪了一頭短髮的岡田奈奈,更向粉絲表示會為下月舉行的「AKB人氣總選」加油。雖然昨日見面會是在黃昏舉行,但昨日中午已有不少擁躉提早數小時到達會場排隊。採訪:吳家偉攝影:沈健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17/196145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07

BBC記者被禁採訪 直播中斷

1 : GS(14)@2016-05-25 04:48:53

奧巴馬訪問越南表明要見異見人士,當地人權問題也成為隨行的美國記者焦點,向來牢牢箝制意識形態的越南政府對美方此舉非常忍讓,但就遷怒於英國傳媒,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黑德(Jonathan Head)被指私下跟異見人士會見,遭取消採訪資格。


■越南異見人士阮光阿。

被指接觸異見者

「我們獲告知證件已被吊銷,一切採訪要暫停。」黑德無奈地說,他周一在河內進行現場直播時,畫面一度中斷10秒,螢幕更顯示節目已經暫停。他跟相關官員交涉後始知,原來當局以為他曾經接觸越南著名異見者阮光阿。阮以尖銳批評越共見稱,去年曾兩度被捕,前日更嘗試以獨立人士身份參加國會選舉但失敗告終。黑德鄭重否認同阮有過會面,惟當局仍拒絕發還採訪證,不過也沒有要求他離開越南。對於黑德的遭遇,越南外交部未有回應。一黨專政的越南,向來視BBC的越語報道為眼中釘,但凡有關當地人權新聞畫面均會遭到蔽屏,即使BBC WORLD的英語廣播訊號在當地轉播亦例會有10分鐘延遲,方便當局進行內容審查。今次已經不是BBC記者首次在外地採訪時受到打壓,本月初北韓執政勞動黨舉行全國大會前,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被指報道用詞不敬,遭當局扣查,最後被迫寫悔過書方能脫身。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4/196247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89

官方阻採訪 港記者見招拆招

1 : GS(14)@2016-06-21 07:19:12

【採訪手記】烏坎村村黨支部書記林祖戀自18日凌晨被抓走後,越來越多境外傳媒突破封鎖線趕到烏坎,夜宿村屋,每日直擊村民維權。當地官方和官媒「老屈」境外記者「鼓勵村民上訪」,設法將記者趕走,記者只得見招拆招,力守村內。



扣留行李引出村


昨日當局突主動通知村內的香港記者,聲稱將在汕尾市開記者會通報最新情況,有經驗的行家一聽即明白當局是施調虎離山之計,將藏村中的香港記者一網打盡,村中香港記者未有上當,結果下午4時的記者會內容陳辭爛調,證實官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昨日,香港電台採訪隊進入烏坎村與包車司機分道而行,採訪隊順利入村,司機在經過路障時,記者的私人物品及公司電腦等都被公安扣留。司機隨後聯絡記者,要求記者去東海鎮某酒店拿行李。記者明白這又是當局詭計,欲將記者引出村扣留。到昨晚,港台記者以未完成採訪任務為由,堅拒出村,就讓政府人員保管財物。由於村民的掩護,大批境外媒體記者得以長駐村中,及時向外傳播烏坎村維權動態,村民對此尤為感慨,也令他們對外媒敬重、內媒不屑。《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21/196632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09

湖北電廠爆炸 公安阻新華社採訪

1 : GS(14)@2016-08-13 14:59:27

【敏感時期】天津爆炸周年前夕,前日湖北一發電廠(圖)亦發生造成21人死亡的爆炸,但內地主要媒體報道甚少,直到昨早新華社的報道指,他們前晚往事發現場,在跟事發地點距離約7公里的地方就有公安把守,在廠區的門口更有30多人阻擋記者採訪。湖北當陽市一家發電廠前日下午3時許爆炸,內地媒體至晚上普遍都只作簡訊報道,內容不多,新華社昨早圖文並茂指,距離事發的發電廠7公里遠的路口,就已經有公安把守。在發電廠外的門口,他們更遇上30多名公司人員,在場阻攔其他人進出,甚至阻擋記者拍照。


四川爆炸傳媒冷處理

至昨日發電廠爆炸事件消息依然如被封閉一樣,只報道公司的負責人已被控制,留下大量問號,新華社昨早的報道亦不禁質問,到底事情是如何發生。傍晚報道發電廠內部的則只有官媒央視,內容指現場「一片狼藉」、「慘不忍睹」,但無死傷者的身份或家屬的報道,其他媒體則只引述央視;而四川自貢昨亦有化工研究院爆炸,8人受傷,同樣被「冷處理」。網民聯想到,可能是接近天津爆炸一周年,「沒有一家官媒報道天津港爆炸事件,也鮮有媒體關注昨日的湖北爆炸事件。全國上下一片祥和,大家都在為奧運會的健兒們助威,已經是一個美麗新世界了」。新華社/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3/197345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29

掌摑 拳打 摔地 阻採訪烏坎 公安毆5港記者

1 : GS(14)@2016-09-17 17:13:14

■記者前日凌晨坐電單車到附近鄉村,再步行進入烏坎。



【本報訊】汕尾陸豐烏坎維權風波未靜,當局封村鎖訊息,至少5名本港記者前往採訪期間遭便衣公安拘捕,遭掌摑、拳打,帶往公安局羈押、刪除採訪資料、並威逼寫下保證書後,被送往深圳回港。遭當局毆打的記者告訴《蘋果》:「有預期(今次採訪)會被驅離烏坎,但估唔到去差館嘅方式係咁暴力!」



遭暴力對待的《明報》記者告訴《蘋果》:「一開始衝入嚟就打咗我一巴,上車嗰陣我甩咗隻鞋,要求攞返,又打咗我一巴,前後兩次。」他稱前晚9時許,他與攝記及一名《南華早報》駐京記者在烏坎一戶村民家中時,突有20多名便衣公安破門而入,喝令他們蹲下,更不斷用粗口辱罵,儘管他們沒有作任何反抗,但《南早》記者卻被摔倒按在地上,《明報》攝記胸口被打了兩拳,他本人則兩度被掌摑。「全部便衣20幾個,當時冇提到採訪,話我哋偷嘢!」另一記者說。這些沒出示任何身份證明文件的便衣公安,強行將3人半拖半抬上兩輛私家車,出門時才見到有制服警員把守。



■3名記者離開公安局時只穿着拖鞋,其中一人因被抬上車時遺失一隻鞋而要穿「鴛鴦拖」。

被迫寫保證書不再採訪

3人被帶往陸豐市公安局,分開接受市新聞辦官員盤問,交代如何進入烏坎、與那些村民聯絡等。新聞辦指烏坎目前是管戒區,任何人未經申請都不能去,儘管《南早》記者有官方發出的記者證、獲授權在內地工作也不行。「佢哋檢查我哋嘅袋,問問題,要我哋寫保證書。check手機、相機、筆記之類,有相關嘅就叫我哋delete」。《明報》記者說,他們被迫承認「違規採訪」,簽下保證書保證「不再到陸豐採訪」。他們遭扣留至凌晨近3時才獲釋,被分別安排乘車往深圳,昨早返港。他們其後才知同一地點還扣押了另外2名《香港01》記者,2人是在步行入烏坎村途中被捕,亦遭到毆打。究竟一個村莊何時為管戒區?有沒有公告?有何依據?不得而知。烏坎民選村委會主任、72歲土地維權領袖林祖戀,上周被控以受賄罪判囚3年1個月,村民不服日日抗議。公安本月13日凌晨突闖村拉人,射橡膠彈、催淚彈,村民掟磚頭還擊;公安同時封鎖入村主要道路,設關卡不讓外來人、尤其是記者進入。



收中移動客服來電定位

本港記者前日凌晨乘電單車到附近鄉村,再經各種小路步行4、5小時才到達烏坎,四肢被樹枝割傷。記者在村民家中時,曾收到中移動客服號碼「10086」多次來電,懷疑當局借定位技術鎖定記者位置,再上門抓人。「喺內地採訪冇新聞自由、各種方式阻礙你大家都知,但今次係直接用暴力」。穿「鴛鴦拖」離開公安局的《明報》記者非首次到烏坎採訪,此次遭遇更凸顯烏坎困境,收留記者的村民也被帶往派出所,不知會遭甚麼處罰。昨日中秋,烏坎村無任何節日的喜悅,仍有傷者在醫院,被捕的數十村民中,只有未成年學生被放走,他們說關押期間吃不飽、不准去廁所,未來看不到希望,無不感到傷感。《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6/197723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93

採訪手記:為濫權降溫 華裔警祭旗

1 : GS(14)@2016-11-06 15:48:52

不滿中共全面接管香港、不滿自由被踐踏,移民美國未必是選項。美國警權問題遠較香港複雜,不單白人警員針對非裔亞裔,華人即使當上警察,也可能受到不公平對待。2014年華裔警員梁彼得在布魯克林公共住宅樓梯間開槍,子彈打中手無寸鐵的非裔人士葛利(Akai Gurley),葛利其後死亡,梁彼得今年2月一度被裁定二級過失殺人罪有罪,面臨15年有期徒刑。


10萬華人遊行「撐梁」


事件引發全國10萬人遊行「撐梁」,記者在當地接觸的華人,每當談到選舉都會提起此案,認為當局過去從不重判白人開槍警員,今次是刻意找人「祭旗」。有人甚至指不少黑人確是犯罪分子,但當局礙於政治正確,從不正視,華人不得不發聲。歧視原來無分種族國界。有華人永遠留在唐人街,過中國人的生活,有人全力融入當地社會,視自己是美國人,即使是這兩種人之間也互相敵視,這種狀態比在香港面對大中華膠本土左右翼,可能更令人疲累。■記者張嘉雯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6/19824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02

採訪手記:第一次為膚色感到不自在

1 : GS(14)@2016-11-11 08:07:12

希拉莉在選舉翌日上午發表演說,《蘋果》記者和各地傳媒擠在門外鐵馬前「等運到」,希望捕捉她和丈夫步入及離開會場一刻;其間大門開了又關,希拉莉助手進進出出拿衣服給她替換,記者和其他行家不停默念「Hurry up」,除了因為熬了一整晚趕收工外,還有一些特別原因。


阿根廷記者:不知可否再來美


來自阿根廷國營電視台的女記者,不滿國家政局混亂,政府上下貪污,對美國人存希望,豈料特朗普終當選,她笑言要盡快收工購物,因作為拉丁裔,隨時被遞解出境,日後不知還有沒有機會再來,惹來現場行家哄笑,紛紛說要盡快走人。有一次,在賓夕凡尼亞州的匹茲堡採訪特朗普的造勢晚會,夜深了,記者和拍檔在人群中仍然很顯眼,記者明確聽到站在前面和後面的特朗普支持者都在罵中國人搶去他們的工作,突然有幾個白人問記者從哪裏來,記者很自然答香港,他們沒有追問,卻流露狐疑眼神,那是記者平生第一次因為自己的膚色而感到非常不自在。美國社會的問題盤根錯節,族裔、宗教、性小眾、傳媒、警權、槍械管制問題交集難解,要把題材分開處理很困難,稍為正視都令人感到疲累,以為世界有比香港好的天堂,也許並不,在香港,政見路線再不同,至少我們不是異鄉人。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1/198302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81

【旅遊籽】採訪辛酸無人知 免費遊世界≠筍工 

1 : GS(14)@2016-11-29 00:15:40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趕稿,對頌華(左)和Joanne來說是平常事。



【旅遊籽:浪迹遊蹤】剛畢業入行,得到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旅遊記者。入行日子尚短,惟見到同事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趕稿,旁人口中「不用花錢遊世界」的筍工,旅遊記者們似乎有口難言。初出茅廬,對工作充滿憧憬,好奇心驅使我「膽生毛」,相約兩位資深的旅遊作家,剖析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鄒頌華是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的特約作者,主要撰寫內地和台灣版。大學時主修法律,「讀法律是為家人,不做律師是為自己。」畢業後霸氣地環遊世界一年,回來就投入自由工作者行列,當起旅遊作家,一做就做了十年。和華人閱讀習慣不同,掀開《Lonely Planet》,裏面全部是字,估計起碼四、五萬字,加上英文不是母語,相信寫起來比中文難十倍。探幽索隱是頌華最喜愛的工作,亦是旅遊作家的吸引之處。相比台北,台灣中南部交通較為不便,有些地方連當地人都未曾到訪。頌華遊走當地,深入台中高山,發掘新的行山路線,豈料三星期後發生地震,路線被毀,更有登山隊隊員遇難,無法預計的天災,令她心有餘悸,「如果早三星期地震的話,死的可能是我。」她寫台南時,雖是八八風災後的幾年,但仍受災後影響深遠。目睹過滅村、塌山,路甚至爛得不能走,地貌基本上面目全非,地圖亦已沒用。風災的破壞力,遠超她的想像,眼前凋零的台南令她沮喪,「好震撼,一個如此美麗的地方被摧毀成這樣,令人好傷感。」簽證時限,她只有兩個月時間,在災區重新核對所有資料,她坦言,是最辛苦的時候。



頌華精通兩文三語,英文撰寫都難不到她。

這全都是頌華的作品。

頌華指書後的behind the scenes是精華所在,她最喜歡看其他旅遊作者一路上遇到的好人好事。


常出差 身體難負荷

資深旅遊記者卓文慧(Joanne)是另一位解答我好奇心的受訪者。在此資訊氾濫的年代,拍一條片、寫一篇網誌,就自居「旅遊達人」的人很多。Joanne入行16年,遊走過70個國家,住過千間酒店,但仍討厭被稱「達人」。她認為,世界分秒在變,無一處地方,她能完全了解。「跟住指南旅行,不是記者的工作,發掘新故事再採訪報道,才是記者的價值。」採訪、攝影、寫稿,一人分飾幾角。Joanne月初到日本參與瀨戶內海藝術季,展區分佈12個島嶼,她到訪了其中11個,每天走路超過2萬步,她深信,要發掘未被採訪過的故事,沒有捷徑,惟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尋找。我有點驚訝,實在很難想像弱質纖纖的Joanne,如何揹着沉重的攝影器材,走遍11個島嶼。出差和旅遊最大的不同,Joanne和頌華各有所指。首先,出差日子無彈性。Joanne指,要學懂看輕一些所謂的「特別日子」。家人和好朋友的生日、紅白二事,她都試過因出差而沒法出席,笑言身邊就快無晒朋友。有幾年,就連自己的生日都要在酒店「毒自」度過。第二,再討厭的地方,都避無可避。頌華最討厭內地巴士站,「我覺得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人多車多廢氣多,扒手一樣多,停留一會都彷彿會被搶劫或車死。奈何巴士站是交通樞紐,很多轉乘資訊都在這裏找到,為了讀者硬着頭皮都要前往。



近年頌華專注編輯工作,多了時間留港,可以照顧貓貓。

頌華最討厭內地的巴士站,但班次時間表、目的地等自助旅遊所需的資料都在這裏找到。

香港的墳場是戶外的歷史博物館,頌華更舉辦導賞團帶人一同探秘。


2009年烏魯木齊騷亂,頌華見證武警在街上巡邏。

頌華對墳場情有獨鍾,會拍照紀念。攝於新疆


唔怕辛苦 從未想放棄

入行以來,頌華和Joanne長期處於「往機場的路上」,每年最多只有一半時間在港。早前有研究指,人在高空,會增加罹患牙周病、感冒、腳痹等的風險,所以搭飛機的次數頻密,身體能否承受,是其中一項大挑戰。為了出稿,出差的每一日,行程都排得密密麻麻。一下機便有密集的拍攝和採訪工作,由朝早8點到晚上10點,回酒店後又要立即趕稿,作息時間好不定時。問到Joanne有否試過通宵趕稿,她大呼「小兒科!最長試過一星期無間斷地趕稿。」頌華更指,「成個星期每日只睡2、3小時,趕到爆晒濕疹,至現在都沒改善。」「辛苦的事不少的,但我從來沒想過要放棄。」無夾定,但口吻一樣,聽到當下我都呆一呆。眾所周知,記者薪資微薄,財爺都講過傳媒是「蔗渣價錢做出燒鵝味道」,是甚麼原因令她們堅持,我好想知。「人的生活可以好簡單,我夠食夠住就夠。」Joanne說。「習慣了呢行的生態之後,甚至覺得我真的搵到筍工。」她視每次採訪,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寫稿時最大的啟發是「書到遊時方恨少」,因為認識一個地方,要從多方面入手,有時甚至要從遠古歷史開始了解,讀書時期以為沒用的歷史科、中化科,在報道時都會大派用場。得着蓋過辛苦,是她們堅持的原因。接觸不同的地方和思想,「變得更包容」是她們最大的得着,因為很多事情已「見怪不怪」。其中一樣深刻體會,是頌華發現內地某些地區對男女關係的看法,比香港開放。「在中國西北或西南的小城鎮,當地沒有宗教的束縛,男生和男生是會手牽手外出,但他們未必是同性戀,只是純粹好朋友。反觀香港有太多約定俗成的規範,如果在銅鑼灣看到兩個男生牽手,大家便會大驚小怪。」今次與其說是訪問,不如看成是兩位「前輩」予我輩的一些忠告:每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天秤,用來衡量所做的事值不值得。值得,就出盡力去做。工作固然辛苦,所以緊記要找一份笑着辛苦的工,共勉!



Joanne和土著合照。攝於斐濟

工作讓Joanne接觸不同的地方和思想。攝於印度

一次在克羅地亞採訪期間,Joanne有幸遇上總統,更與對方合照。


Joanne攝於智利帕塔哥尼亞。

一天的採訪工作完結,不代表可以休息,因為打稿的時間又到了。

出差行程密集,坐低「嘆咖啡」只是假象。攝於泰國


其他記者都出海釣魚,Joanne繼續沉醉在工作中。

Joanne深信,新景點新故事不會送上門,她愛慢步尋幽探秘,有次在瑞士街頭就發現了一部自拍攝影機,效果質素媲美古董相機。

記者平時要一人分飾幾角,即使出海着住救生衣或者騎駱駝都不忘要攝影。

記者:劉芷晞攝影:潘志恆、周芝瑩、徐振國(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8/198454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22

【花絮】無綫拒採訪

1 : GS(14)@2016-12-07 07:41:11

環球因拒與無綫簽一世任用網絡使用權合約,今年5月雙方再割席。ViuTV更是學友騷的指定電視台,無綫亦沒派人採訪,被外界指小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6/198561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5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