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20中國年】瑞士央行行長答一財記者問:對人民幣匯率有信心 中瑞貿易關系將更加牢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831.html

【G20中國年】瑞士央行行長答一財記者問:對人民幣匯率有信心 中瑞貿易關系將更加牢固

一財網 薛皎 2016-02-27 20:53:00

在被問及是否擔心近期人民幣波動增加將引發一系列風險時,喬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人民幣匯率非常有信心,因為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強大的經濟為匯率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G20瑞士財政部長新聞發布會,從左至右為:瑞士代表團新聞發言人Mr.Peter Minder、瑞士財政部長Ueli Maurer、瑞士央行行長Thomas Jordan)

2月27日,瑞士財政部長於利•毛雷爾(Ueli Maurer)及瑞士央行行長托馬斯•喬丹(Thomas Jordan)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分享了此次來中國上海參加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收獲與體會。

2015年11月9日,人民幣對瑞士法郎已正式展開直接交易。在被問及是否擔心近期人民幣波動增加將引發一系列風險時,喬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人民幣匯率非常有信心,因為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強大的經濟為匯率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對於此次參加在上海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毛雷爾則透露,早在2015年12月1日,瑞士已收到中國作為擔任20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邀請,參與到此次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這不僅是對瑞士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的認可,也是中瑞兩國近年來不斷深化的緊密關系,特別是金融領域合作關系的體現。” 毛雷爾說道。

談及參加此次G20會議的感受,毛雷爾強調,眾多重要的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國際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監管的發展都是G20的產物。因此,瑞士直接了解並積極參與20國集團的工作十分重要。而作為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士願意發揮其作為主要金融中心的專長,為幫助建設一個穩定、開放的國際金融體系這一共同目標,建設性地參與G20接下來的一系列舉措當中,而打造這樣的金融體系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人民幣已經成為連接中瑞兩國的重要橋梁。

“人民幣對瑞郎的直接交易是進一步加強中瑞兩國雙邊金融與貿易關系發展的重要一步。”喬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前,中國央行已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展人民幣對瑞士法郎直接交易,交易於2015年11月9日起開始生效。交易的實施也標誌著瑞士法郎成為第七個無需兌換為美元便可直接與人民幣交易的主要貨幣。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規定,銀行間人民幣對瑞士法郎交易價每天在5%的幅度內浮動。人民幣兌瑞郎直接交易的開通將有助於降低市場主體匯兌成本,也將促進和加強人民幣在公司企業和金融機構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

喬丹介紹稱,瑞士法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貨幣之一,雖然瑞郎不是中國第一個批準進行直接交易的貨幣,但很高興交易在瑞士努力建立人民幣清算中心的時候得以實施。這對所有涉及中瑞貿易關系中的經濟體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近年來,隨著中瑞兩國金融領域商業界不斷增長的需求,瑞士和中國自2013年起開展了一系列合作,為建立人民幣清算中心提供支持。瑞士國家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於2015年1月份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瑞士也隨之成為投資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2015年10月,中國建設銀行獲得在蘇黎世開設分行的營業執照,開設了其在瑞士的第一家分行。除了在蘇黎世為中國和瑞士的客戶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之外,中國建設銀行也將作為人民幣清算銀行在瑞士運營。瑞士作為金融中心將實現其在歐洲作為具有競爭力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

在提及中瑞簽署自貿協定時,毛雷爾認為,這一協定的簽署不僅可以促進雙方經濟增長,也可以為雙方消費者帶來更便宜的產品。中國當下處於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通過跟瑞士高新技術、高端產業的合作,有助於中國的產業轉型。而對於瑞士這樣的小型經濟體來說,中國龐大的市場將提升其產品的競爭力。

“在中國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業高度發達的瑞士將為探索中的中國金融改革帶來借鑒。”毛雷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13

中國復蘇溫和但不牢固

1 : GS(14)@2016-06-05 16:14:18

【明報專訊】近期公布的一系列中國經濟指標表明,中國經濟正處於回穩向好的態勢。被當局稱之為經濟「新動能」的一系列經濟活動與舊動力的拉鋸,也表明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的緊迫性。

內需外需投資無根本改變

以最新公布的5月PMI為例,中國經濟表現好於預期,處於穩定向好的態勢,但基礎並不牢固。

資料顯示,中國5月份PMI為50.1%,與上月持平,連續三個月位於50%以上的擴張區間。在4月份資料疲弱觸發各界擔憂一季度企穩態勢難以延續的情况下,5月份的經濟資料顯示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受到市場歡迎。

儘管如此,中國的經濟復蘇的基礎仍不牢固。內部而言,中國的製造業疲弱態勢仍未改變,服務業指標儘管好於製造業,卻難言無虞。與此同時,投資與消費資料的疲弱態勢,仍未得以根本扭轉。

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復蘇態勢的複雜,也為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蒙上了一層陰影。最新公布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出口均出現下滑,預示着外需委靡的現狀仍未得以根本扭轉。

「新動能」崛起有賴改革深入

儘管如此,宏觀經濟的回穩向好態勢,為中國政府贏得了持續推進改革的寶貴時機。

在5月份赴黑龍江考察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關口,「既是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也是大有作為的窗口期」。

聯繫到此前「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的撰文,可以預期,決策層矢志抓住這一時機,進一步推進結構改革。此舉有利於進一步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創造空間,進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事實上,在當前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以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正在持續發揮作用。在官方鼓勵下,不僅「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和業態不斷升級和高速發展,工業製造當中的智慧製造、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產也在穩步推進。這一切的未來發展,都有賴於各個層面創新的深入推進。

中央將「創新驅動」提到新高度

在制度保障層面,一份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日前發布,這一不乏新提法與新舉措的文件,將創新驅動再次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此舉表明決策層致力於打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的決心,有利於在尊重創新規律基礎上營造創新環境,有望進一步培育增長新動力。

與此同時,習近平等中央高層有關「紮紮實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表態,意味着未來一段時期,對於傳統產業的改造將繼續。這一正在穩步推進的舉措,有望使中國製造業抓住提質增效、由大變強的關鍵期,順利實現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型。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99&issue=20160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