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際新聞機構促撤網媒採訪限制

1 : GS(14)@2016-12-17 23:49:35

【本報訊】申訴專員公署早前裁定政府限制網媒採訪的安排不公平,引起國際媒體及組織關注。總部位於美國的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CPJ)前日發表聲明,呼籲香港政府盡快撤銷對網上新聞媒體的禁制,容許網媒參與官方的採訪活動,及接入政府的新聞發放系統。委員會的亞洲區統籌專員Steve Butler在聲明中指,香港是訊息極度自由、科技相當發達的社會,拒絕網媒採訪,其活動是荒謬、落伍和不公平。


劉江華兩度拒見記協


早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兩次拒絕會見香港記者協會代表,12月9日回信稱「待相關研究完成後,再與貴會聯絡」。記協批評劉江華—直拖延溝通,變相製造打擊新聞自由的惡劣效果,對此深表遺憾。記協主席岑倚蘭指,早於2012年已提出撤銷網媒採訪限制,立法會亦已訂立規則予網媒記者採訪。她質疑當局以研究作為藉口拖延,又批評劉江華上任後無正視問題,從未會見記協代表,「佢愛理不理,完全冇盡局長責任!」■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7/198683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86

親疏有別採訪總統老規矩勢受挑戰

1 : GS(14)@2017-01-14 07:54:15

■特朗普陣營在記者會放了一叠文件,但傳媒發現當中多是白紙。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已經常批評傳媒,被指是掩飾醜聞和鼓動支持者的伎倆,但大權即將在握,他還是老樣子,前日58分鐘的記者會,不單反映政治上的遽變,也預示採訪美國總統新聞的老規矩將受挑戰。


親信媒體才有劃位

一直以來,白宮對記者都是一視同仁,協調各駐白宮記者輪流採訪總統日常,內容則由各傳媒公平分享,稱之為「隨行採訪供稿制」(pool report)。去年9月在中國杭州舉行的20國峯會,中方對美媒處處設限,就是由白宮出面捍衞「隨行採訪供稿制」運作。可是,特朗普對傳媒「親疏有別」,記者會連座位也沒有安排好,任由記者們瘋搶,唯一得到「劃位」的傳媒,是特朗普得力助手班農曾主管的保守派新聞網站Brietbart,避嫌也懶得做。至於問答環節,特朗普喜歡答誰便答誰,過去按名單提問的機制蕩然無存,Brietbart記者固然有機會提問,其他記者就大叫或揮手,希望藉此爭取到特朗普的注意,獲得提問機會。另外,記者會上特朗普陣營展示了多叠厚厚的文件,聲稱是特朗普將生意轉交兒子的文件,卻不准記者翻閱。惟傳媒卻發現,當中似乎夾雜大量白紙。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3/198952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72

槍聲蓋過大笨鐘聲 記者繞道採訪

1 : GS(14)@2017-03-24 17:07:43

■警方事發時準備衝入國會現場一刻。特約記者林景輝攝



【本報訊】倫敦國會大樓旁大笨鐘每小時的響聲依舊清澈,卻壓不下國會門外和西敏橋上的槍聲、車聲和哭泣聲,英國昨日近年最嚴重的恐怖襲擊。現於倫敦留學的記者原定下午返校,獲悉襲擊事件後隨即動身前往國會採訪,由於倫敦地鐵應警方要求將國會附近的地鐵站封閉,記者需經其他地鐵站再步行前赴國會。在國會大樓的保守黨國會議員維克斯(Martin Vickers)稱,事發一刻他準備投票,其間聽到三下槍聲,及後警方護送他們到河岸(Embankment),一段時間後才返回,他離開時目睹疑犯使用的車撞在國會前。他坦言國會議員對事件感到驚訝,又指國會是政治中心,難免是襲擊目標,相信警方有能力處理。他相信事後國會會加強保安,但仍會繼續開會及開放予公眾。


民眾致電報平安

襲擊事件發生時在附近酒吧工作的經理Richard表示,他知悉槍擊案後,立即前往國會附近,雖然沒有聽到槍聲,但目睹身穿防護裝備的6名警員衝入國會,另外25名戴頭盔的警員隨後進入國會,護送國會議員乘搭黑色房車離開。警方及後將現場封鎖,因疑犯的車仍在現場,以防有事發生,及後有救護車將疑犯送院。他形容現場大致平靜。警方將首相府對出一段馬路拉起封鎖線封閉,市面不時有警車及救護車來往,直升機更於倫敦政治中心白廳附近盤旋。不少於白廳附近工作的員工,事發1小時後陸續獲警方批准離開。不少人致電家人親友報平安。倫敦市面暫時平靜,不少群眾於事發後到國會附近圍觀,多間英國及海外傳媒,包括BBC、itv、法新社等一直派員在封鎖線外直播。《蘋果》特約記者林景輝倫敦直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4/199682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610

坐公眾席無法採訪

1 : GS(14)@2017-03-25 10:31:33

【本報訊】高等法院昨拒絕香港記者協會(記協)申請頒令要求局方容許「香港獨立媒體」、「立場新聞」、「眾新聞」等網媒進入特首選舉的記者區採訪,意味他們只可在公眾席觀看選舉及點票直播,除非特首候選人及選委主動走向公眾席,否則網媒無法接觸他們,遑論向他們發問及親身採訪。


距離候選人逾50米


行政長官選舉將於明天早上9時在灣仔會展開始進行投票,記者區會提早兩小時開放,不設人數上限;但公眾席卻在10時才開放,網媒需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與其他公眾人士爭奪1,000個座位。大會在選委進場投票通道設有兩個固定採訪區,並且在選委與記者區中間設有「咪兜」,方便傳媒採訪,不過網媒卻無法使用。在公佈選舉結果後,三名候選人將獲安排在記者室輪流接見記者,但公眾人士包括網媒則無權進入。根據政府新聞處公佈的行政長官選舉會場平面圖,選委、候選人和點票區位於場地最前方,至於公眾席則位於場地的最後方,被記者區隔開,距離超過50米,網媒無法近距離觀察選舉活動,亦難以進行具質素的錄影及拍攝。此外,網媒亦無法使用大會為記者提供的影音訊號分流插座及音箱,無法獲取投票過程、宣佈結果的現場畫面,只能觀看現場的直播畫面。■記者楊思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25/199695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715

【採訪結緣】娛記蛻變女首富

1 : GS(14)@2017-04-16 14:40:53

37歲的甘比中學畢業後,99年投身《蘋果日報》出任娛樂版記者(圖),有指因一次被派去戲院採訪大劉,儍氣用手指篤大劉臉上的痣,令大劉留下印象。之後,大劉邀請她到華置工作,由愛將提升至紅顏女友地位。甘比於08年及12年為大劉誕下女兒秀樺及兒子仲學,大劉更於去年底與甘比註冊,令她升格為「劉太」。甘比近月更獲大劉密密分身家,送上大量現金及資產物業,如180億尖沙嘴The ONE商廈,又為一對子女託管113億華置股份,令她身家暴升達632億,已超越今年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第9的郭炳湘,躋身成為十大香港富豪,亦成為香港女首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6/199913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47

【打工體驗】小記者採訪兩個鐘呻苦: 起碼要兩三萬人工!

1 : GS(14)@2017-04-17 07:21:02

小五學生化身行家,與果籽記者一同採訪。



亞斯理衞理小學近年都有舉辦打工體驗活動,讓小學生有機會一嘗打工滋味,今年除了新增區議員一職外,還邀請果籽記者一同參與,帶領幾位同學進行活動採訪,讓他們試試做記者的辛酸。



小記者們要採訪的,正是自己參加的打工體驗活動,不過當然就不是自問自答,而是跟進扮演區議員的同學,與真正議員巡區的整個過程。區議員巡區巡到哪裏,小記者就跟到哪裏去,全程在後面聽清楚區議員的說話,再進行筆錄,而且還要隨時「扑咪」,一有機會便埋身問議員問題,例如問問區議員要怎樣應對不同性格的市民等等。



記者工作繁忙又趕急,連寫字都沒有空檔坐下慢慢寫。

向真正區議員發問,訓練膽量。

邊走邊寫,跟平日安坐課室、以書桌墊着寫字大有不同。

做了記者大約兩小時,小記者們覺得記者的工作如何?小五的趙穎芝同學坦言,本以為做採訪就是坐着,不會四處跑,但結果卻要四處走,「真的很累啊,基本上是沒有時間讓你坐或者休息,一定要一直跟着他們的。」而梁雪敏同學就非常了解記者的苦處,「要揹住很多不同機器走來走去,而且要隨機應變。」至於溫小美同學就認為發問最難,「準備問題有點困難,因為我有幾次問他時,他都沒有答我。」經過一輪實戰,記者自己都覺得辛苦,就讓他們猜猜記者的薪酬,有人認為「一萬至一萬三」,有人卻說「起碼兩萬或者三萬啦」。根據香港記者協會2016年的調查,其實月薪二萬或以下的記者,佔全部受訪記者超過七成,月入一萬五千元以下的,差不多有近一半。小學生距離入社會大學還有段距離,不太清楚、瞎猜也很正常,但有些商人就認真離地,例如嘉華國際集團主席呂志和早前就指記者「起碼有四五萬元人工」,幾個月的薪金就可以付40萬首期,還不需「父幹、母幹」。負責活動老師的李文家對小記者的表現十分滿意,「最重要是他們很勇於發問、不害羞,甚至乎夠膽追問問題。」他指活動最希望同學由被動變成主動的一群,能面對陌生人亦不怯場,「這是我很開心可以看到他們有的轉變。」記者:李煒汯攝影:林栢鈞、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7/199920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87

【採訪手記】被叫大叔儍笑 認真不Hea答

1 : GS(14)@2017-05-06 11:38:35

孔劉昨日的記者會未有安排粉絲入場,但由於現場有不少記者都是孔劉粉絲,故孔劉以白馬王子造型現身時,即有部份媒體用韓文高呼「大叔」,令到在台上的孔劉怕醜儍笑。一向工作態度認真的孔劉,在記者會上繼續專業,尤其回答主持人森美的提問時,每個問題都例必經過深思熟慮,絕不hea答。雖然此行是工作性質,孔劉全程心情好好,但未有在現場冧傳媒,想叫他派心亦表現得很怕醜,其間男神在台上都沒有太多小動作,只是間中摸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06/200120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275

參觀禁攝錄 無傳媒採訪

1 : GS(14)@2017-07-05 03:34:32

【本報訊】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及3艘屬艦包括導彈驅逐艦濟南號、銀川號及導彈護衛艦煙台號訪港,編隊艦艇開放吸引市民搶換參觀券,不過這活動不開放予傳媒採訪,同時設下多項規則要求參觀人士遵守,包括禁止攝錄。


憂國防機密曝光


4艘艦艇周末及周日(8至9日)一連兩天免費開放,其中遼寧號由換券到上艦規矩多多。昨日換參觀券以實名登記制,憑身份證每人限換一張參觀券,當日又要攜身份證按指定時間及地點接受安檢,並禁止攜帶攝錄器材、食物、飲料、危險品、政治宣傳品登艦。雖然無明文禁止攜帶手機,但軍方禁止市民登艦後使用任何設備拍照或攝錄,並指除了軍隊隨艦記者,活動不對傳媒開放,僅由駐軍統一提供相關背景資料。有前華籍英兵說,以往英美軍艦訪港也會接待傳媒及團體參觀,並容許拍攝艦上甲板或戰機,只有控制室軍事重地除外。今次遼寧號拒接待傳媒及禁止攝錄,相信是擔心艦上先進科技及國防機密曝光。他認為,市民通宵輪候取票,到艦上參觀,只想與戰機或官兵合照「威威」,不許拍照肯定令市民失望。■記者袁楚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4/20078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30

醫院守衞森嚴 記者採訪遇襲

1 : GS(14)@2017-07-09 12:10:45

【本報訊】因德國、美國專家光臨,收治劉曉波的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昨日如臨大敵,整間醫院守衞森嚴,幾乎每走數步便看到有穿黑色制服的保安在各處走動。而劉曉波入住的醫院1座大樓23樓腫瘤科病房,該樓層更被封鎖得密不透風。有外媒記者在附近採訪時遭多名身份不明人士圍堵,並粗暴阻撓致受傷。


劉曉波病房樓層被封鎖

有現場人士昨向《蘋果》形容,該院1座大樓常人只要搭升降機到23樓,一出升降機門便會有穿制服的保安坐在對面椅上,並立刻詢問「幹甚麼的」,旁邊還有便裝公安國保,而病房大門亦有護士在把守。23樓在重重保安下,被封鎖得密不透風,樓上樓下的職員都不知道23樓的事情,儼如醫院的秘密。醫院地面樓層還有一些身材魁梧、平頭裝的疑似國保,不時打量附近途人,路人若在某處站太久,隨時會被便衣國保過來盤問。美國之音記者昨早在醫院大樓門口欲採訪,遭兩名佩戴黃色笑臉胸章的人員攔截盤查;至昨午約1時半,該名記者在醫院對面路邊拍攝,突然遭多名身份不明的便衣人士圍堵。他們自稱是「醫院保安」,卻拿不出證件,在記者多次表明身份和正進行採訪後,他們更欲將記者強行拖走。「他們說要拖到馬路旁邊說話;我不去,就強行推我」,這位記者憶述,推撞過程中,一名黑衣男子動粗多次擊打記者雙臂,記者右手腕留下明顯血痕,左臂肘部甩皮;隨行的攝影記者的攝錄機和耳機更被扯壞。該記者隨後到醫院保衞部門交涉,「本來要去醫院驗傷,沒時間了」。部門負責人隨後只向記者稱,「已向醫院領導匯報事件」。■記者曾昭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9/200837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83

印運炮火至邊境鎖區禁採訪

1 : GS(14)@2017-08-06 18:40:29

【中印對峙】中印邊境對峙局勢持續緊張。中國近日持續在青藏高原舉行軍演,而印度也傳出在位於錫金邦的扎魯(Zuluk)地區持續為軍隊運送物資,該處東鄰今次中印衝突地點洞朗地區。此外,內地軍媒前日深夜再發評論,嚴斥印方再聽不懂中方克制有底線「就是智商有問題了」。美國CNN記者於當地時間上月28日深入扎魯地區採訪,相關影片顯示道路上不斷有印度軍隊的運輸車穿行,並牽引蒙上炮衣的火炮。記者稱當地新搭建了17間臨時廚房,不少通往邊境的道路已被印度當局封鎖,且禁止外來人士和任何媒體進入,氣氛緊張。


黨媒再警告印度「好自為之」

繼上周四(3日)至前日,中方六大權威部門16小時內發聲表態,儼如向印方作「最後通牒」後,《解放軍報》微信號前日深夜又刊出署名「鈞評」(「軍評」諧音)、題為「留給印度的時間還有多少?」文章,再重申「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克制不是沒有底線」,要印方「好自為之」。印度總理莫迪在當地時間5日稱,對話是解決中印僵局唯一方式,卻被官媒宣傳成「仍企圖用談判蒙混拖延」。位處中國西藏、印度錫金邦與不丹交界處的洞朗高原地區目前由中國控制,並與不丹存主權爭議。自1975年吞併錫金後,印度於中國該處邊境附近有地勢較高的戰略優勢,而中國一向想以洞朗地區作戰略反制,今年6月在當地欲擴建道路。由於該處靠近印度本土與其東北7省連接、俗稱「雞脖」僅有約20公里寬的西里古里走廊,中方擴建道路或可輕易派兵「切斷」印度與東北7省連接,因此印度支持不丹對洞朗主權聲索。
CNN/《解放軍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6/20112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