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公司仍要求筆者刪除惠生控股(1340)為老千的文章,筆者會刪除,並謹此致歉,該文章內容並非正確。
但筆者仍然不會買這家公司,也奉勸各股民不會嘗試購入該公司。因為該公司在擁有巨額現金下,仍然因為收購及營運用途集資,並且借取一些和「康健系」有關的第一信用財務(8215)的高利貸,償還貸款目標也是他們。
另外,筆者再次對證監會、港交所、上市科進行投訴,對這間公司的集資用途予以關注。內容如下:
「各位好:
因為有人涉嫌利用律師信恐嚇我,希望我刪除惠生國際(1340)的文章,我會對公司的集資用途有誤導予以投訴,以證明該公司有部分行為是不恰當,為免被人誤導,我不會再用那兩個字了。
根據2016年6月21日的公告,公司配股目的為「董事認為,配售事項將加強本集團之財務狀況以能夠為本公司物色之任何潛在發展及投資機會提供資金。」
根據2016年12月28日的公告,「將約港幣52,710,000元(佔供股所得款項淨額之約37.5%)用作本集團之一般運資金及為本公司可能物色到之任何未來業務機會提供資金。」
但到現時,筆者留意到該公司仍然未有新的業務及投資機會,究竟該公司是否只是配股及供股集資製造理由,是否應該視作供股及配股取消,或是他們又在誤導股東,並引用是否可以根據證券及期貨證券及期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第8(1)條:
「如證監會覺得—
(a)
以下文件載有在要項上屬虛假、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
(i)在與證券於某認可證券市場上市有關連的情況下發行的文件,包括(但不限於)招股章程、通告、介紹文件及載有關於法團債務安排或法團重組的建議的文件...
則證監會可藉給予有關的認可交易所的通知,指示該認可交易所暫停該通知指明的證券的一切
交易。」
謹此希望周總裁不要再hea,我已給人用律師信恐嚇,你如果不做事,上市公司的繼續騙錢計謀就會得逞,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沒有錯,會繼續集資騙錢了,然後可不停要求我刪文章,阻礙香港及國內投資者認識正確的股票了。
湯財敬上」
根據昨日的今個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筆者留意到中國核能建設(611)以用盡一般授權限額最低值配股,其稱「籌集所需資金以供日後使用之良機,令本集團毋須向金融機構借貸,避免承擔財務成本。」,但其發行擴大後股本16.67%、集資金額為1.8億及去年盈利約7,300萬,以及根據年報中利息1.9%至4.9%計算,當時筆者指出「節省之利息不足以抵償攤薄盈利」。
結果今日港交所已經對此事發出查詢,公司稱:
「配售事項之最高配售事項淨額將約為179,073,000港元,並擬用作一般營運資金及發展本集團業務,詳情如下:
(a) 50,000,000港元將用作償還來自中國工商銀行(亞洲)之部分貸款;
(b) 110,000,000港元將用作補充本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核建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之註冊資金;及
(c) 19,073,000港 元 將 用 作 本 公 司 一 般 營 運 資 金,包 括 償 還 部 分 銀 行 利 息 以 及 支付公司日常開支及薪金。」
根據以上公告,即公司集資額有5,000萬為用於還債,以公司發行的新股股份1.01元計算,即佔其中5,000萬新股,等於2017年5月31日計算之已擴大發行股份約4.23%。以其盈利情況,銀行沒有可能不提供銀行額度予公司,應可以續期,另外,就算以最高之利息4.9%計算,5,000萬節省之利息成本為245萬,但以公司去年盈利7,300萬計算,4.23%的盈利是308.79萬,可以見到,發行新股導致的攤薄是多於其利息成本之減少。另外,其剩餘兩個用途方面,以公司2016年年報指出手持之現金額約4億元計算,實足以可以應付,究竟發行新股是否必要?
由上述文件可見,公司根本妄顧股東利益,不惜一切發行新股攤薄股東之情可以見到。
筆者會今天會向證監會、港交所及上市科向這家公司提出投訴,請證監會考慮《有關企業交易及估值運用的指引》及《執法通訊》,處罰該公司及管理層,港交所亦應對非執行董事似乎是否履行他們的責任進行調查。此外,港交所亦不應准許對股東攤薄的新股上市,以使這批濫用一般授權的公司能夠視自己的股票是珍貴的權利,方便其利用股票進行向下炒的炒作。
http://www.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doc?refNo=17PR68
http://www.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doc?refNo=17PR68
我會繼續投訴,直至所有垃圾上市公司不再進行損害股東權益行為為止。
敬啟者:
關於該公司的故事,此文已說的很清楚。
「屯門工業區其實不可不去。不說不知道,最潮人氣工業股維他奶(345)總部也在這兒。但位於屯門的經典工業股豈止得維他奶呢?今天未生目標是一家營業額約50億元本土隱世工業股冠華國際(539)。
雖然上周未生和怪獸老婆想去屯門工業區尋找冠華國際總部,但怪獸老婆的姐姐和子女們也到屯門購物,故未生懼於怪獸老婆權威,做其半個助手,協助看管怪獸老婆的姨甥們而無法成行,只能網上抄貼背景。
1983年,李銘洪及陳天堆頂手任職錦豐漂染廠創業,進行漂染針織布匹生意,後來向上游進軍,打入針織業務,進行生產一體化,1991年收購江門新羅毛巾廠,利用當地低價勞動力提升競爭力,快速擴張業務,在1996年正式在聯交所上市。2001年,收購經營成衣貿易的福源集團(1682,現稱高銳中國物聯網)業務,在2010年上市,並在2014年出售其上市地位獲得巨利,可能因為食髓知味,2015年宣布分拆成衣製造業務上市,但至今未有回音。
據製衣業行內人稱,在股壇上極厲害的抽水大王官永義旗下永義國際(1218)的供應商之一就是冠華國際。根據資料,永義國際是冠華國際小股東,李銘洪也購入永義國際發展的何文田雋瓏,關係似乎不錯。
未知是否有高人教路,冠華國際除了靠自身盈利擴張外,頗喜愛發行新股及供股集資,據統計,除了每年透過行使購股權、發行新股等方式,使股票數目持續增加外,其於1997年、2008年及2013年供股3次,另外於1999年合股1次,在上市近21年間,發行新股達到38億股,集資額超過25億元,以一家市值11億元的公司,不可謂不誇張。
最近,李銘洪及陳天堆認購4億元可換股債券,每股認購價30仙,較供股後調整的資產值約1.44元折讓接近80%,主要用於廠房之資本開支及擴充產能,以及進行收購及一般營運之用。但似乎這項收購對股東權益有極大攤薄之餘,因公司在最近一年多透過配售及供股已集資約6億元,加上去年約2億元經營活動現金,金額已有8億元,去年資本開支雖有7億多元,相信足以應付。況且,公司貸款達到46億元,估計其借取大額貸款能力不弱,為何一定要向大股東發行可換股債券呢?或許是多次發行新股,導致大股東的持股不穩,所以出此一策。
方卓如先生,未生推介好嗎?這是否港式股壇狙擊手接班人必試股呢?晒冷是時候了。 」
筆者留意到該公司今日發出的通函,留意到以下語句:
「由於股份多年來均按較相關綜合每股資產淨值大幅折讓之市價交易,董事會認為,股份之市價較準確反映本公司業務之內在價值。鑒於(i)換股價定於較股份於最後交易日之收市價以及直至最後交易日(包括當日)止連續10個交易日之平均收市價有溢價逾10%;及(ii)「發行可換股債券之理由及所得款項用途」一段所載建議擴張計劃之資金需要及發行可換股債券之益處,董事(不包括將於本通函獨立董事委員會函件表達意見之獨立非執行董事)認為換股價屬公平合理。」
「董事認為以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為本公司帶來加強其營運資金以及加強其資本基礎及財務狀況之機會。就本公司可採取之發行可換股債券以外之可能集資選項,董事會經考慮(a)優先發行(包括供股及公開發售)將涉及較多時間及成本(包括包銷佣金、文件編製費用及專業費用)及可能須對股份之市價作出相當多之折讓,以及本公司近期已完成供股;及(b)其將不會對現有股東之股權有即時攤薄作用,董事會認為發行可換股債券為最合適集資途徑且符合本公司利益。此外,儘管董事會未就發行可換股債券以外之集資選項聯絡任何獨立第三方,董事會預期,由於將就商業條款取得共識,向獨立第三方配售股份之安排需要較多時間及成本。因此,董事會認為優先發行或向獨立第三方配售股份不比發行可換股債券可取。董事會認為,向認購人發行可換股債券表明本公司控股股東對本集團之強力支持及其對本集團前景及發展之信心,並將提高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對本集團業務之信心。」
「誠如本集團截至二零一六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報告所披露,銀行結餘及現金約為2,501,000,000港元,連同供股所得款項淨額約344,500,000港元,本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約為2,845,500,000港元。誠如本集團截至二零一六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報告所披露,由於一年內到期之銀行結餘約為2,084,000,000港元,本集團之一般營運資金將於償還銀行借貸後大幅減少。此外,本集團預期,本集團現有擴張計劃(採納此計劃乃由於美利堅合眾國退出TPP而擱置越南之擴張計劃)下之收購及建設成本可能高於原先在越南之擴張計劃,本集團可能沒有足夠資金供其擴張計劃,以把握全球市場及其現有客戶對本集團產品(特別是合成纖維織物)不斷增長之需求。因此,本公司認為需要額外資金以在其業務營運及擴張過程中維持足夠之一般營運資金水平及靈活性。」
以上文件,以其往績而言,可能均屬虛假之聲明,證監會可以考慮是否可以根據證券及期貨證券及期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第8(1)條:
「如證監會覺得—
(a)以下文件載有在要項上屬虛假、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
(i)在與證券於某認可證券市場上市有關連的情況下發行的文件,包括(但不限於)招股章程、通告、介紹文件及載有關於法團債務安排或法團重組的建議的文件...
...
(c) 為維護投資大眾的利益或公眾利益起見應暫停有關證券的一切交易,或為保障一般投資者或保障在某認可證券市場上市的任何證券的投資者而暫停有關證券的一切交易是適當的;或
則證監會可藉給予有關的認可交易所的通知,指示該認可交易所暫停該通知指明的證券的一切交易。」
申請該公司停牌,並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要求公司清盤,有序地清算公司資產,使公司體現實際之資產值,並凍結上市公司高層的財產,以供賠償之用。
另外,請證監會考慮《執法通訊》,處罰該公司及管理層,另外亦應對該財務顧問的操守進行調查,對這麼股東攤薄的可換股債券竟然可以表示贊成意見,完全是變成質素卑劣管理層的打手。
另外港交所亦應對非執行董事似乎是否履行他們的責任進行調查。此外,港交所亦不應准許對股東攤薄的可換股債券上市,以使這批濫用一般授權的公司能夠視自己的股票是珍貴的權利,方便其利用股票進行向下炒的炒作。
http://www.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doc?refNo=17PR68
http://www.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doc?refNo=17PR68
我會繼續投訴,直至所有垃圾上市公司不再進行損害股東權益行為為止。希望執法當局不要hea下去,再hea下去給財技人騙錢,香港股票已經沒有人敢玩下去了。
湯財敬上
今年10月,北京工商部門12315信息采集綜合服務平臺共登記消費者投訴信息77749件,接待消費者咨詢24726人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46.54萬元。其中,共享汽車消費投訴成為熱點問題。
北京工商部門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12315”“96315”熱線10月登記商品類投訴6477件,主要集中在手機數碼、家用電器、生活日用品。登記服務類投訴41687件,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服務、居民服務、互聯網及相關服務,主要問題涉及消費合同問題,占投訴總量的47.24%;售後問題占投訴總量的19.28%;質量問題占投訴總量的4.34%。
工商部門表示,隨著“共享經濟”的普及與發展,共享汽車出現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它也帶來了一些麻煩。10月,“共享汽車”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消費者劉先生稱通過手機APP端註冊某家共享汽車公司,並根據該公司規定預付2000元作為租車押金。網站註明“15個工作日押金可退”。消費者用車結束後成功申請退押金,但至今一個月未收到退回款。無奈之下劉先生致電121315中心請求調解。目前,工商部門已受理此事,正在進一步進行調解。
工商部門指出,根據消費者反映情況分析,問題主要集中在拖延或拒絕退還租車押金;商家贈送的優惠券無法使用;汽車行駛中遇故障、交通事故、交通違章,後續理賠時責任與賠償金額無法達成一致;由於租車軟件故障導致多扣費、或引導錯誤的停車位置;客服電話無人接聽等方面。
因此,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要了解共享汽車的使用條款及收費標準;使用前對汽車做檢查,主要是在用車前要觀察車輛外觀是否完好無損,如果發現有明顯劃痕或碰撞痕跡,拍照保留證據並向汽車公司報備。此外,用車要遵規守法。行使中安全駕駛,遵守交通規則避免違章,還車時將車輛停放到指定位置,方便其他租車人使用。
國家工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副局長李艷明27日中國民協家居消費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表示,2017年家居家裝類的消費投訴13.78萬件,同比增長37.8%。未來要進一步規範電商等新消費領域,打擊商品質量低劣、虛假宣傳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一步凈化家居商品市場。
目前我國消費環境總體向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影響老百姓的消費信心。近幾年,家居消費領域湧現了許多新的模式,問題也隨之層出不窮,家居消費品成為消費糾紛的多發地帶,家居類消費投訴量持續增長。
據李艷明介紹,質量、合同和售後服務問題是家居家裝類投訴的重點。2017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家居家裝類的消費投訴13.78萬件,同比增長37.8%,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了10.9個百分點。其中,裝修建材類的投訴是最多,共6.62萬件,占家居家裝受理投訴量的45.4%;家具類的投訴共5.31萬件,占比是38.5%;裝飾裝修服務類的投訴2.21萬件,占比是16%。
李艷明表示,圍繞當下家居消費維權領域比較突出的家居商品質量問題,將進一步深化對流通領域重點家居商品質量的監管,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的專項執法,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抽檢,提高線上商品抽檢比重。未來要進一步規範電商等新消費領域,打擊商品質量低劣、虛假宣傳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一步凈化家居商品市場。
李艷明說,要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做好消費維權工作,繼續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督促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鼓勵引導家居電商平臺、大型家居賣場、家居超市等建立賠償先付制度,並以有效的方式向社會公開,監督經營者全面落實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推進線下無理由退貨的工作。
“要進一步暢通消費者訴求的渠道,及時處理消費者的有關訴求。”李艷明稱,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目前二期建設已經基本完成,為消費者提供了智能地圖引導、ODR在線企業解決消費糾紛等新的功能,將於今年3.15正式上線。未來,通過消費維權平臺大數據的監管,進一步綜合分析利用,確定消費糾紛集中的重點區域和企業,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管提供參考。
來源:中新網 記者:程春雨
天津保監局近日公布了2017年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統計數據顯示,針對產險公司的投訴,主要集中在理賠、給付糾紛方面,尤其是車險理賠糾紛;針對人身險公司的投訴中,滿期給付金額爭議等保全糾紛占比最大。
統計顯示,2017年,天津保監局共接收有效投訴件2724件,同比減少8.50%,辦結率100%。
在消費者投訴涉及財產險的事項中,合同糾紛類投訴是焦點,共1388件。主要表現為,理賠、給付糾紛923件,占合同糾紛投訴總量的66.50%,其中車險理賠糾紛847件,包括理賠定損金額爭議、責任爭議及理賠時效等問題。
人身險投訴方面,保險公司合同糾紛類投訴1300件。其中,保全糾紛數量最多,共446件,占合同糾紛投訴總量的34.31%,主要是滿期給付金額爭議、退保爭議等;理賠、給付糾紛273件,占合同糾紛投訴總量的21%,主要表現為理賠金額爭議、理賠時效爭議等。
此外,人身險保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類投訴方面,誤導銷售問題成了重災區。集中表現為銀保渠道產品在銷售過程中隱瞞現金價值、篡改保險合同,代理人在銷售保險產品過程中誇大收益導致滿期給付糾紛、隱瞞被保險人病史導致理賠糾紛、未經投保人同意投退保、業務員代簽字,投保人因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對公司服務不滿等。涉及渠道主要為個險渠道和銀郵渠道。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是“品質消費、美好生活”。而隨著新消費群體和消費趨勢的出現,提升商品質量、進行渠道升級或將成為網絡購物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
3月15日,唯品會在正品電商發展論壇上發布“正”行動以及“正品鑒定官素人計劃”,希望通過多方聯手共建正品電商生態。同時,《賦能美好生活·2018中國正品電商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也在本次論壇上首發。
《每日經濟新聞》註意到,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以網絡購物為主體的遠程購物的投訴量在服務投訴中依然位居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要求。對此行業認為,對於電商平臺而言,正品、品質以及圍繞用戶體驗提升的精細化運作,將成為新時代電商再提升的主要方向。
艾瑞咨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預計約為6.1萬億元,同比增長29.6%,呈現出增速回升態勢。不過,盡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購市場基礎建設已趨成熟,但網絡售假仍是各大電商亟待解決的痛點。
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26840件,解決552398件,投訴解決率76%。在具體服務投訴中,以網絡購物為主體的遠程購物的投訴量在服務投訴中依然位居首位。
白皮書內容顯示,在遠程購物中,消費者投訴的對象主要涉及電商平臺、以微商為代表的個人網絡商家和電視購物等。其中電商平臺被投訴的有三大問題:一是商品服務、質量不合格和假冒產品問題;二是消費者個人信息遭泄露;三是網上支付安全難保障。
艾瑞咨詢華南區總經理伍毅然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媒體表示,“正品”已成為電商當務之急的發力點。過去,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發端於低價模式,但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觀念改變,對網購渠道的商品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商平臺成為消費升級的主陣地。因此,正視商品質量問題,重塑網購市場信任度成為電商市場下一階段的重要發展方向。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6月唯品會對其品牌定位進行了升級,從“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升級為“全球精選,正品特賣”,背後則暗示了在消費升級之下,其對電商發展下一階段的戰略方向。
唯品會副總裁黃紅英表示,將正品鑒定的話語權交給擁有“火眼金睛”的消費者,掀起一場自下而上的正品鑒定浪潮,利於形成正品消費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認同,激活整個電商乃至整個社會的正品意識。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和健康,正品保障不再獨屬奢侈品,而正在逐漸變成大眾消費者的普遍需求。
“電商只有一種‘護身符’,那就是做正品、走正道。唯品會選擇在3·15這個特殊時間發布正品新行動,不僅是要表達自己的決心、信心,更希望通過多方聯手共建正品電商生態。”黃紅英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媒體表示。
據悉,唯品會本次發布的六大“正”行動,是在此前“品控九條”“正品十重保障”基礎上的再提升。其中在質檢體系方面,唯品會花費近一年時間、投資超過一億元布局了完整的檢驗體系。
事實上,在加碼堅持正品電商建設之路上,電商巨頭們早就開始了自我優化。目前,天貓國際已經構建起從源頭開始的全流程正品保障體系,全程監管,最大限度保證消費者權益。京東則直接與眾多供應商和品牌直接對接,從源頭杜絕假貨,並通過自建物流實現從原產地到消費者的全程物流信息追溯。而唯品會采用的則是“全球直采+商品全檢+物流追溯+線上線下聯動+保險+售後”的保障體系。
在伍毅然看來,中國消費者的購物決策已經傾向產品的品質和安全,長期以來排名第一的價格因素已經易主。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平臺自治和正品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越早和越多的平臺,將會在正品電商時代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