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會計師生財術(updated)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727


緣起:


該公會的2009年中期報告:


http://www.hkicpa.org.hk/publications/annual_report/2008/Annual_report_TC.pdf


在這份東西第50頁第3.5x 2+5位,可以見某董事為是專業平水監察委員會成員,


據該會計師樓該董事的資歷如下:


...從事會計專業超過22年,其中13年任職多間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結束四大生涯前於其中一間事務所出任一個審計組的主管.... 對上市項目前期審閱、內部監控系統評估、管理顧問及內部審計擁有豐富經驗,曾服務上市及非上市、本地及跨國公司客戶及政府部門。

....在2005年加入本公司前,曾在一個半官方機構的財務調查部門出任主管,服務超過6年,成功協助解決多宗著名的商業詐騙案件。.... 為司法鑒證及防弊 調查專家,尤精於帳目分析、公司管治、上市申請、財務調查、企業管理及訴訟支援,是極少數為法庭接納的鑒證會計師之一。

另外,在2000年某報亦有訪問同名同姓的人,基本上和資料大致相符,資料如下:


如 果 不 是 家 中 的 「 香 爐 躉 」 ﹐ .... ...... ...  當 了 十 五 年 的 會 計 工 作 。


....  早 已 有 加 入 紀 律 部 隊 的 心 願 ﹐ 當 年 預 科 畢 業 後 ﹐ 曾 投 考 警 隊 督 察 ﹐ 但 卻 無 法 如 願 。


.......


於 是 ﹐ 他 大 學 唸 會 計 ﹐ 畢 業 後 一 直 從 事 這 門 專 業 工 作 ﹐ 直 到 看 到 廉 署 的 招 聘 廣 告 ﹕ 「 這 次 家 人 沒 有 反 對 ﹐ 因 為 在 廉 署 工 作 不 用 佩 槍 。 」 九 個 月 前 ﹐ 他 從 會 計 界 「 五 大 」 之 一 的 安 永 會 計 師 事 務 所 ﹐ ........... 。 他 說 ﹐ 金 錢 方 面 跟 會 計 工 作 相 差 不 遠 ﹐ 但 現 在 ....  的 工 作 得 到 更 大 的 滿 足 感 。


故該隱名人稱「一手為暗夜帝國做嘢收$,一手幫自己個機場把風,賊喊捉賊,點捉?」,因該先生公私也做過,熟悉情序,故有方法卸去責任,加上其資歷,確難以被人調查為有問題,故部分低素質公司走去這家會計師樓核數,確不無道理。

 


該人人到中年,或有妻有兒,或即將退休,或人事複雜,或財政問題,為謀生不得不轉回私人機構,為保其飯碗,因此隱去其名,以存厚道。


 


其後有位Amy小姐覆稱:



 


這人行內人都熟悉,喜歡手表和女人,安記時因$放飛機被迫離開,老廉時因卷入類似事件被迫離開,"早已有加入紀律部隊的心願"云云似門面說話, 風聞他目前與自己公司女同事行埋,人地老公好不滿

行內一定有這種人搵食,投資時應考慮有現金有業績公司為何不選擇四大行?是四大行不接受任命,或四大行不願意簽發clean報告?

即使本地行,望一望合夥人成分,本地行,費用較四大行便宜,職工薪水比較低,為何這種’大哥’願意屈就?財來自有方

這種人很危險, 最近10&6是實例, 一夜消失,領導那家唔3姓會計行爆你一鑊。

投資要好小心,資訊發達, 希望湯財網正義聲音可壓制這種人,財務匯報局成立,能使這種人伏法!


然後我問:


哦,原來是這樣,謝謝你的情報。

他個樣看來成熟穩重,原來都是唉。我真想知道,他為何會變成這樣?難道這些人只是因為錢嗎?

我只是根據公開資料來看,至於這些非四大的公司點搵錢,收費較平又有大粒人去做,我真是唔知道。若有機會,可以透露一些嗎?

我覺得自己不是太正義,因為我都要賺錢養家嘛,仍然有些銅臭(!),但是我都會儘量叫人投資股票要小心些,不要過於相信高管的說話,因為他們說這些東西或多或少都有個人利益及感情放進去。


最後Amy小姐用英文覆稱:

1) Non-audit service fee Each professional firm has its own cost structure. Local firms must have lower charging rate to their clients, compared to Big 4. This rule limits the audit fee. But the firm can set up a seperate consultancy company, by which charges the client accountancy fee, internal control review fee. Think: if superman 1) does not involve in audit team 2) but is able to dominate the audit team, and 3) charge a delicious non-audit service fee to client through a seperate comapny in which the superman is a sole/substaintial shareholder. 2) Securities Due to independence, superman and his spouse are not allowed to trade the securities of clients.. If a securities firm can provide 1) a dummy account,  2) a margin loan at a competitve interest rate, and 3) share price forecast, is superman happy? That's why superman owes the securities firm much! 3) Relatives/friends The club invities the relatives/ friends of superman to be independent non-executive/executive directors, financial controllers of listed companies, is superman happy? If superman is happy,will he join the club?
以英文翻譯出來大致是這樣,如有錯誤,請隨時指正:


(1) 審計費用外收費


每一家會計師樓都有其收費標準(cost structure翻譯出來為「成本架構」看來就不是太適合),本地會計師樓的對客戶收費會較「四大」平,所以這會限制他們收取的費用。


但是這些會計師樓也會開一間「顧問公司」,去收取客戶的會計顧問費及內部控管監察費用。試想想當某人(即superman),會發生甚麼的事情?


(1) 他不負責核數小組的日常運作,


(2) 但他有能力去控制核數小組,


(3) 某人為主要股東或控制的「顧問公司」可以從客戶可以拿一筆可觀的審計費用外收費。

(2) 炒股票


因要保持「獨立性」,某人是不可以買賣他客戶的股票,但是某證券行如果可以提供:


(1) 一個化名戶口,


(2) 一個低息的孖展貸款,


(3) 一個股價的預期(greatsoup: 別忘記他是做甚麼的!)


那某人是否會開心呢? 所以某人欠下證券行唔少錢!


(3) 親朋戚友


那些上市公司(照club譯為「會」似乎不當),會任命某人的親朋戚友做獨立非執行董事或執行董事,或是上市公司財務控管人員,那他開不開心呢。


如果他開心的話,會不會去加入這些會呢?


greatsoup:


真想不到,賺錢原來有這麼多方法,做會計師原來有咁多著數,各位就業時,一定要去做會計,雖然會好辛苦,但是十中無一的機會,都是值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1

細價股玩家莊友堅自揭生財架生

2010-02-04 NM





縱橫股海三十年,中南證券揸弗人莊友堅(Eugene)是細價股的玩家,去年在金融圈出現的多宗矚目交易或事件,例如電盈種票案、中策集團收購南山人壽、豐德麗配股案等,都與他扯上關係。

活躍金融界多年的他,以往十分低調,外人只知北角華匯中心是他的大本營。

如今他的名字在行內無人不識,不單只買億萬豪宅、私人飛機,伴在身邊的「名人」亦多不勝數,全是他的搵銀拍檔。擅玩財技的莊友堅,認為財技人人都識,是否做到就要看有沒有「架生」:「架生就係你有無財務公司、經紀行、朋友幫忙等等網絡!」

新年伊始,上月中莊友堅便帶同大群公司下 屬,到其上水御林皇府的大宅參觀兼燒烤。這間兩層高,面積七千多呎,擁過萬呎花園的獨立洋房,是他的新寵兒,由何鴻燊四太梁安琪御用建築師馮敬早負責室內 設計。大宅門口設有魚池,養了名種日本錦鯉,鑲銅的大宅門兩邊擺有四太贈送的羅漢松。屋內除明朝椅子、佛像頭、十八羅漢、水晶等古董及風水擺設,更置有過 百萬元的音響及按年份藏酒的酒櫃,就連廁所坐廁亦設有沖洗屁股功能。

莊友堅甚少游泳,但花園泳池卻裝上恒溫裝置、射燈兼水底音響。而主人房 內,則設有寬敞的按摩浴池。不要以為這是他的行宮,這間大屋○七年由威利國際以五千七百多萬買入,現由威利及莊友堅女友羅琪茵聯合持有,再以每月廿八萬租 予中南證券。大宅剛裝修好四、五個月,裝修費近四千萬,現市值一億五千萬,但他一晚也未睡過。「呢間係度假屋啫,我有幾間屋,平時多數住山頂陽光花園。呢 間屋有時會用來招呼啲公司客戶同生意拍檔。」

他亦擁有私人飛機這象徵富豪 身份的玩意。前年金融海嘯期間,他以三千三百萬美金及三千九百萬美金「筍價」,分別買入一架二手Gulfstream G450和一架今年底才付運的全新Bombardier Global 5000私人飛機,當記者提到大劉和岳少同樣鍾情私人飛機時,他即醒目地補充:「啲飛機唔係我o架,係我幫朋友買o架咋。」他笑言自己只是大劉的「馬 仔」:「佢威猛過我,我幫佢打工啫。」

挺身而出擋子彈

面面俱圓的他,透過控制中南證券,為不少城中富豪,甚至二、三線上市公司充當「救火隊隊長」。例如○八年林建岳曾就豐德麗控股權與美國基金Passport爆出爭奪戰,情勢危急,豐德麗○八年底曾配股予莊友堅的多名好友,因而被Passport入稟法庭指豐德麗配股不當,攤薄其股權。

親自上庭的莊友堅解釋豐德麗配股給他的朋友,是因為○八年中豐德麗供股時,未獲全數認購,結果旗下任包銷商的中南證券要以兩億六千多萬包底。其後豐德麗股價下跌,令莊友堅的客戶「坐艇」,所以才會叫林建岳再次配股以「溝淡」損失。「之前我叫咗八間上市公司嘅老細做分包銷,結果之後股價跌咗上晒身蝕咗錢,佢係咪要配番啲平貨俾我先?」莊友堅理直氣壯地說。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在金融界的鱷魚潭打滾,莊友堅不諱言其朋友來自三山五嶽,包括新義安猛人「鬼添」李育添、澳門漁人碼頭行政總裁周錦輝,以及律師翁靜晶母親——有江湖背景的趙小瑜等。莊坦承早年透過林炳昌認識翁家,如今翁母趙小瑜更成為他的契媽,而翁靜晶弟弟翁世炳,則是其關連公司漢基控股的董事總經理。其後林炳昌與翁家交惡,林炳昌後來更被施襲。事發前,翁母曾透過莊友堅傳話,謂有人會對林不利。莊友堅說:「就算熟,都唔一定要聽佢(趙小瑜)點o架,呢啲嘢無謂解釋。」

莊友堅強調現時與林炳昌仍老友鬼鬼,去年底的聖誕派對,剛做完「通波仔」手術的林炳昌亦開心地俾面出席。莊友堅更每月支付十五萬元讓林留在公司做顧問,以應付兒子在英國唸書的開支,外間覺得莊友堅能「雪中送炭,夠江湖義氣」,事實上林炳昌入獄前,曾擔任多間莊友堅關連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董,可說是他的其中一個人頭。

他鋪的人脈網絡,就好像儲錢一樣,隨時提取。跟他有關連的上市公司多達十六、七家,主要有漢基控股、威利國際、福方集團、民豐控股、萊福資本、合一投資、馬斯葛等莊家股。雖然他並非這些公司的主要股東,但卻經常以其控制的投資公司Hennabun Capital Group,間接持有這些公司的股權。「成日好多朋友打電話嚟搵我做中間人買賣殼或借錢,有時啲殼我唔想要,都會夾一細份,除咗搏炒股票沽咗賺錢,佢將來集資都會搵番中南啦,投行高盛都係咁做o架!」

這些公司大多互相持股兼進行關連交易,市場曾謔稱互聯控股(威利控股前稱)為「胡亂控股」,部分公司董事更稱莊為老闆,遇有配股集資,大都由中南證券做配售代理,因而被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喻為「中南網絡」。問他為何不做這些公司的董事,他淡淡然說:「我唔想做管理,只係想做deal(交易),如果坐board就會有好多關連交易,唔坐咪無利益衝突囉!」

不過就有大把親朋戚友替莊友堅的「中南網絡」出頭,當中亦包括自己的女友羅琪茵(Karen Lo),她是小賭王何猷龍太太羅秀茵的姐姐。羅琪茵○五年曾出任漢基副主席,在此之前,漢基已獲賭王何鴻燊垂青,入股做策略性股東,刺激股價狂升。莊友堅對女友亦甚為關照,加入漢基董事局後,○五年得以無條件解除持股一年的禁售限制,令她出任副主席不足半個月內,火速沽清手上股份。同年,漢基又公布以七千多萬,買入羅手上山頂加列山道陽光花園一別墅,最後遭股東反對令交易失敗,物業後來再售予威利國際,並租予莊友堅居住。

書香世家上海幫

說話粗豪的莊友堅,其實來自書香世家,父母叔伯等親戚,全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生。「我外祖父喺約大教中文,爺爺教英文,所以我阿爸喺大學讀醫科唔使錢o架。」

五十年代尾中國變天,莊的父母先後逃到香港。他回憶舊事說:「佢哋丟低我同細佬兩個喺上海三、四年,幾慘呀,成個孤兒咁。」六二年,八歲的莊友堅跟比他細兩年的弟弟莊友衡來港一家團聚。

「當 時唔識講廣東話,同學個個圍毆我,問我鍾意毛澤東定蔣介石,喂大佬,我係細路仔咋點識答呀!所以我成日同同學打交,仲試過被學校開除。」他自言當時家境 「一般」,但全家租住何文田街一個四房單位,六九年莊父更以廿三萬元,買入九龍塘施他佛道獨立屋讓家人居住;弟弟小時更曾被綁架,因而被父母送到美國唸中 學。培正中學畢業後,莊友堅往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其實阿爸好想我做醫生,但我能力上真係做唔到,畢咗業又唔想搵嘢做,於是喺印第安那大學 再讀多個碩士。」而莊友堅的父親,就是九六年死於嘉利大廈大火的莊逸聲醫生。

賓架出身創辦中南

碩士畢業後,他加入美國PNC Financial Corp.的國際部門工作,八五年回流香港加入渣打集團,經常負責湊大客,包括劉鑾雄。「八六年我喺渣打打工時,已經幫佢做批股集資。大劉份人係,如果你 同佢講有筍嘢,可以俾五分鐘你去見佢,如果無筍嘢呢,一定無下次。」

其後他再跳糟到投行信孚銀行及所羅門兄弟做「賓架」。回顧以往的工作生涯,莊友堅雙眼發光謂:「大學畢業打後嘅廿年,我日日六點起身做到夜晚八點,每日都係最後一個離開公司,無放過長假,每個客嘅背景、每間公司嘅歷史、每單交易來源,我都瞭如指掌。」

九一年他以梁伯韜及杜輝廉的百富勤為目標,找來大班親友及同學,集資三、四千萬合組投資公司Capital Union,再向上海「水泥大王」席正林買入大茂證券,掃入數個經紀牌、期貨牌及金牌後,再易名中南證券便正式埋班。

股票抵押隨時被斬

莊友堅坦言,做股票行若只賺佣金等同「食屎」,要炒股票才可賺大錢。「舊年中南佣金唔計皮費賺幾千萬,但炒股賺兩億幾。○七、○八年仲勁,炒股一年賺三、四億。」

現時不少三、四線上市公司主席或大股東,在財困時都會將公司股票抵押給朱李月華的金利豐或中南證券借錢,但當這些公司無錢還時,股份隨時被斬倉。例如○一年,當時的大雄科技(漢基控股前稱)主席黃振雄,在中南開孖展戶口兼以公司股份做抵押,其後股份被中南斬倉以賤價沽售,莊友堅弟弟莊友衡主持的互聯控股(威利前稱)再與羅琪茵為股東的恆盛東方(民豐控股前稱)、及由禹銘操控的科建拓展齊齊爭奪大雄控股權,中南更一度入稟申請將大雄清盤。

「人哋以為我借錢俾佢哋(上市公司),係想要咗佢哋個殼,其實(斬倉)係被迫o架,真係諗住借錢去幫佢咋,好多以前有牙齒印嘅,好似黃振雄(現任漢基副主席),而家都做咗好朋友。」莊友堅說。

單身寡佬一支公

莊友堅現與擔任威利主席的弟弟莊友衡拍住上搵食,對於兩兄弟的關係,他說:「我係大哥,就好似秦始皇咁去打天下,由我發號施令,佢負責看門口,守住啲錢,有事再互相提點。」

現年五十六歲的莊友堅仍是孤家寡人,他自爆三十七歲時曾結過婚,但婚姻僅維持一年多便告終,後曾與前亞姐陳奕詩拍拖。雖然與現任女友羅琪茵已經拍拖九年,但他似乎無意結婚:「我係唔適合婚姻生活嘅人,感覺好似被人綁住。」

孑然一身的莊友堅似乎很怕獨處,除寄情養馬、炒股,還不時邀請威利董事總經理金紫耀及其女友陳文媛等下屬開派對。「老闆以前仲成日同班同事落dragon-i飲酒,玩到凌晨三、四點,佢唔係為應酬,只係想陪班同事開心吓。」莊的一名下屬說。

夜 蒲喝酒多應酬的後果,是令身體五癆七傷,每隔數小時便要輪流服食中、西藥「減脂」,辦公桌上還放有去除肌肉疲勞的鎮痛膠布。「而家我晚晚十一點瞓覺,朝早 五點半起身睇美股,打電話俾美國啲朋友了解行情,仲同葉問徒孫招鴻鈞學打詠春。」莊友堅說罷,即捧起一碗中藥喝下去,露出一副苦瓜口臉。

莊友堅檔案

年齡︰56歲

英文名︰Eugene Chuang

婚姻狀況︰曾離婚,現任女友為維他奶後人羅琪茵(Karen Lo),未有子女

工作經驗

197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生物化學系學士畢業

1979年︰印弟安那大學( Indiana 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畢業,隨即加入美國PNC Financial Corp. 位至總經理

1985年︰回流香港,在英國標準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 Group)機構市場部任職

1987年︰過檔投資銀行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做董事,再轉職到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任董事總經理

1991年︰成立私人投資公司Capital Union Inc. 及Hennabun Management Inc.,再買入大茂證券,改名中南證券

莊友堅家族圖

1. 194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醫科畢業, 96年嘉利大廈大火喪生,享年七十二歲;

2. 上海嘉定人氏,家族信託公司Moon Light Trust最終受益人;

3. 上海聖約翰大學農學院畢業,曾任天津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

4. 上海聖約翰大學天津校友會發起人,曾任天津化工局副局長;

5. 中南證券負責人,前妻為胡仲如,曾與前亞姐陳奕詩拍拖,現任女友為維他奶後人羅琪茵;

6. 威利國際主席,曾在美國最大鑽油公司Schlumberger任石油工程師,妻子在美國從事I.T.工作;

7. 莊逸聲誼子;

8. 莊逸聲誼女,前夫為錢大忻,二人育有三女,其中二女錢文琳乃九巴雷兆光前妻,現任瑞銀董事總經理;細女錢文璟為迪生鐘錶市場部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5

丹尼尔·勒布:“极端分子”生财有道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7342.html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勒布之所以能在15年中保持如此高的收益率,部分是因为他常以书信的方式直接攻击上市公司高层,迫使公司管理层进行改革,间接抬高公司股票的价格”

他是一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对冲基金经理,而这一点让人们又爱又恨。投资者爱他是因为他每年都能获得高额投资收益,一些人恨他则是因为经常性受 到他“无厘头”的攻击和指责。他就是位于纽约的第三点(Third Point LLC)对冲基金的创始人丹尼尔·勒布(Daniel Loeb)。

自1995年成立至今年三季度末,勒布执掌的第三点投资公司获得了18.2%的年化收益率,远远高于标普500指数5.1%的年均水平。而金融危机之前,第三点公司更维持着年均27%的高回报率。

勒布目前掌管的资产规模达36亿美元,但距2007年55亿美元的峰值仍有一段距离。

“极端分子”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勒布之所以能在15年中保持如此高的收益率,部分是因为他常以书信的方式直接攻击上市公司高层,迫使公司管理层进行改革,间接抬高公司股票的价格。

由于总是出言不逊,勒布被看成是“极端分子”,在日渐保守的华尔街中落得一片声名狼藉。

勒布的“出气”对象主要是那些他所投资的公司。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案例就是,勒布曾写信给美国星辰天然气公司(Star Gas)的首席执行官艾里克·塞文(Irik Sevin),毫不留情地指责塞文管理无方,建议他隐退到汉普顿的海滨别墅,在那里打打网球或与社会名流共饮畅谈。让人意外的是,塞文最终接受了勒布的建 议。

其实,如果不那么极端的话,勒布的这种做法可算积极主义投资者的一个典型。这类投资者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流行起来,表现在主动参与公司管理。

勒布说,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想引起那些公司董事们的注意,并听从他的建议。如果这一方法不能奏效,他就会通过各种办法直接进入该公司的董事会,并在当中发挥作用,说服董事们按照他的意思去做。

进入董事会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进入了董事会还可能在抛售或者买入股票时受到限制。因此勒布表示,在对公司高层口诛笔伐不能成功的情况下,进入董事会其实是最后一个选择。

勒布在业界的影响也与他的投资风格有关。他的资产集中度相当高,总喜欢将很大一笔资金放在单个头寸上,成为所持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一也是家常便饭。

正因如此,一些公司开始与勒布建立起了长期的对话,包括飞利浦、戴姆勒-克莱斯勒、英飞凌科技公司等。勒布说:“互动是卓有成效的。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大量的业务知识,相信他们也从我们公司获得了有利的建议。”

勒布信中的诙谐语言也为他赢得了一大批”粉丝“,每次总有很多人期待勒布发布最新的信件。有人指出,他对上市公司高管的批判给堕落的华尔街带来了久违的清风。

“有天赋的做空者”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勒布并不认为自己是在通过极端的方式为资产实现增值。“我们其实并不激进。”勒布称,他们是以全球事件为主要导向,采取多—空策略的基金。“我有能力识别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资产,无论是危机垃圾债券还是小盘股。”

随着年龄的增长,勒布的“狂妄”逐渐有所收敛,而且勒布也认为,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之前已有了很大改善。

自2002年以来,勒布就一直持有一家濒临破产的医疗诊断产品制造商——德灵公司(Dade Behring)的股份。买入后,该公司股价以年均56%的速度飙涨,2007年的前8个月还飙升了90%。

勒布指出,当时看上这个公司是因为它经营特别出色,董事会成员的管理能力突出,而且在市场中不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有时候你的投资组合中盈利最强的是那些已经持有很长时间的头寸。”

“要在特殊环境之下找出那些股价被低估的公司。”在勒布看来,这些公司要么徘徊在破产边缘,要么将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而改革了过去的经营模式后,管理层拥有巨大动力来管理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现象往往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勒布不是很喜欢应用大多数对冲基金善用的杠杆。他的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总是维持在对半分的水平。

有人说,勒布是一个有天赋的做空者。对于勒布这种向来喜欢“找茬”的人来说,找出有问题的公司做空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他就曾经 做空Actrade金融技术公司(Actrade Financial Technologies)和彩色科技国际(Chromatics Color Sciences International)公司。

不过,勒布认为,其实做空股票比做多股票难度更大。只不过,空头的好处是可以在举步维艰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不至于输得太惨。

偏爱生物技术板块

一直以来,勒布都对生物技术行业情有独钟,认为这个行业始终是个事件驱动型产业。这一领域的公司创始人都非常精明,但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因此这类公司给投资人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其中,药品行业是勒布最熟悉的一个领域。

但近期,他所涉猎的投资领域开始扩大。2007年,勒布的多数头寸还放在生物技术行业,而今年的持仓则涉及化工、能源、金融和科技等行业。今年前三 个季度,第三点基金净值上涨了18.9%,在最近公布的“给投资者的信”中,他指出,莱昂德尔化学药品公司(Lyondell Chemical Company)、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阿纳达科油气公司(Anadarko)、美国银行控股公司(CIT)和德尔福金融集团(Delphi)为基金业 绩的增长作出了最大贡献。

在信中,勒布专门解释了当时看好阿纳达科公司的原因。他指出,英国石油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拖累了它的合作伙伴阿纳达科公司。阿纳达科公司是被“错杀”的对象。人们当时反应过度了,而且也忽视了事件会给公司带来充裕的现金流。

该公司股价5月份跌至谷底之后,迄今反弹了将近85%。

截至三季度末,勒布的投资组合中多头头寸最大的三只股票分别是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Corp Saskatchewan)、爱尔康公司(Alcon Laboratories Inc,全球最大的眼科药品与医疗器械专业公司)、艾加斯(Airgas Inc,工业气体销售商)。

近期他还买入了奥内达金融公司(Oneida Financial)、北方信托银行(Northern Trust)、伊格尔罗克能源(Eagle Rock Energy Partners)和苹果公司(Apple Inc)。与保尔森一样,勒布今年前三季度都看好黄金市场,持有大量的黄金ETF资产。

目前,勒布正积极将业务范围拓展至亚洲等更广阔的地区,他的目标是逐渐远离美国市场。

Related  勒布小档案

勒布从来管不好自己的“大嘴巴”,这一点甚至可以追溯到他小时候。

勒布1961年出生在洛杉矶。他口无遮拦的特点很可能是遗传了律师父亲的基因。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经常谩骂比自己大很多的小混混。当这些小混混扬言要打他的时候,他又灵机一动,以每天25美分的价格雇用了一个“贴身保镖”,小混混们因此不敢接近他。

上高中的时候,勒布在外婆的引导下开始涉足股票市场,而且很快就痴迷其中,以至于整个大学时代,他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买卖股票上。

1983年,勒布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因一次错误的投资几乎赔光了辛苦积攒起来的12万美元资金。通过这次惨痛的经历,他得到的教训是不能将所有资产都投入到一只股票中去。

大学毕业后,他先在华平投资集团(Warbury Pincus)担任股票分析师,后辗转至杰弗里公司(Jeffries & Co)任分析师,之后又成为花旗集团垃圾债券部门的一名推销员。

多年在金融行业的摸爬滚打令勒布广结人脉,1995年,他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上创建了第三点投资公司,不久之后,他移师纽约曼哈顿。

勒布是冲浪和瑜伽的狂热爱好者。他对冲浪的热爱体现在公司的名字上,借用了马布里冲浪海滩(Malibu’s Surfrider Beach)上一个冲浪点的名字;他对瑜伽的兴趣也许可以通过他娶了一个名叫玛格丽特·芒泽的瑜伽教练做妻子表现出来。

2004年婚后不久,勒布以4500万美元的巨资在纽约中央公园西路上买下了一栋豪宅。这一价格当时创下曼哈顿最昂贵住宅纪录。

目前,勒布又迷上了艺术品,俨然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大玩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5

一家「殭屍公司」的生財之道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072

2011年10月18日,*ST盛潤跌停。在此之前的十多個交易日裡,這只股票有過9個跌停板。

不要以為這是隨A股頹勢的正常下跌——從8月10日至9月26日,這只股票曾連續拉出18個漲停板,漲幅高達140%。

有人稱*ST盛潤為「ST金泰第二」,言外之意就是這是只令人瞠目的「妖股」。

事實上,在此前長達5年多的時間裡,*ST盛潤作為一家沒有任何主營業務與營業收入的「殭屍公司」,背負著高達數十億元的債務,只能靠債務重組和變賣資產勉強維繫上市資格。

這家「殭屍公司」為何遲遲不能破產或者退市?支持它持續生存至今的動力來自何方?在苟延殘喘地苦熬數年之後,竟然等來了堪稱特大利好的重組,最大獲益者是何方神聖?

「我們主要做股票經營」

2011年8月10日,停牌一年多的*ST盛潤伴隨著一則重組公告正式復牌。公告稱,公司擬以4.3元/股的價格,新增發行9.38億股股份換股吸收合併富奧公司。富奧公司是由一汽集團將其所屬的9家全資和8家合資零部件企業合併組建而成的。

也就是說,如果重組成功,*ST盛潤將搖身一變成為淨資產近2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公司。

而持續下跌,源於市場對9月26日2600多萬股限售股解禁的恐慌。

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南方週末記者來到位於深圳泰然工業區的盛潤股份公司,一位身著便裝的女士坐在前台無聊地玩弄著手機。記者表明身份,並表示想瞭解公司重組後的業務變化情況。該女士愣了愣後,向記者表示,「我們不做業務,主要是做股票經營的」。

這種不經意間的奇怪回答,意外地點明了這家上市公司過去多年的經營實質。

據*ST盛潤的歷年財報顯示,該公司自2006年以後便沒有任何主營業務,之所以至今尚未退市,全靠2006年回撥壞賬準備金和2009年拍賣房產 所帶來的非經營性收入,得以避過「連續三年虧損」的退市門檻。其2010年年報顯示,公司股東權益為-21億元,相當於11000餘名股東人均負債近20 萬元。

有媒體調查發現,一家名為瑞福德投資的企業及其關聯企業(以下簡稱「瑞福德系」)不僅實際控制著包括*ST盛潤在內的三家上市公司,而且在過去數年中以種種手法將*ST盛潤的兩大主營業務安吉爾飲水機和嘉年印刷剝離,使得*ST盛潤成為了僅剩巨額債務的「空殼公司」。

而南方週末記者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這一「掏空上市公司」的故事背後,更隱藏著一段錯綜複雜的國企改制風波。

「改制富豪」的誕生與內訌

據公開資料顯示,*ST盛潤的前身*ST英達,即由深圳市輕工局轉制而成的萊英達集團,1998年時集團下屬企業達192家,總資產80億元,並曾是深圳市計劃重點培育的六大「超百億」國企集團之一。

然而到了2000年前後,由於前期的盲目擴張,加上對其他企業貸款擔保(其中僅中華自行車貸款擔保金額就高達10億元以上)造成的巨額負債,包括萊英達集團在內的一批大型國企紛紛陷入資不抵債的經營困境。

就在這時,一場國企改制的風潮將上市公司們帶到了命運轉折點:*ST英達從2001年就開始了「金蟬蛻殼」的準備:一方面利用財政部頒佈的「八項計提」政策,令上市公司負債劇增;另一方面則通過司法途徑,將上市公司內尚存的優質資產判決剝離。

一年多的時間,*ST英達淨利潤從600多萬元的盈利變成近10億元虧損;這其實是彼時一批國有上市公司改制潮中毫不起眼的一例。其後的事實證明,這種行為不但沒有達到所謂「國有資產保值」的目的,反而造就了一群新的「改制富豪」。

記者查詢工商登記資料獲悉,在2001年到2003年期間,包括安吉爾飲水股權在內的一批優質資產,均以司法拍賣等形式被轉給另一家公司,其後數年經過多次股權變更後,於2005年2月卻變成了由瑞福德投資控股90%的私營企業。

股東變更背後,更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企業控制權爭奪戰。南方週末記者的調查顯示,在萊英達集團的轉制過程中,當時的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改制富豪」李承友曾對企業的控制權得而復失。

這源於2003年底,包括萊英達集團、石化集團在內的五家深圳市屬一級企業整體改制,萊英達集團作為五家國企中唯一「資產為正值」的企業,被視為改制的典範。

然而,就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這家「改制典範」的內部矛盾公開爆發:2004年11月23日,萊英達5位副總級高管面見國資委官員,狀告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承友在改制過程中「非透明操作,涉嫌侵吞國有資產」。

一位知悉內情的國資部門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深圳國企改制階段,很多企業內部都爆發過類似的「爭奪戰」,像萊英達集團這樣動靜鬧大的,主要還是因為「利益擺不平」。

這一風波的源頭乃李承友意欲成立一家影子公司控制萊英達。他在這一影子公司裡的股權比例高達47%,引發其他「內部人」不滿,結果公司成立不到一週就被舉報,成立不到兩個月即被註銷,可謂「短命公司」。

最後的結果是李承友敗北。萊英達集團隨後進入所謂的「二次改制」。作為萊英達影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在12月底從李承友被更換為郭民,影子公司亦更名為「瑞福德投資」——這就是今天市場所關注的「瑞福德系」的發端。

李承友之前的騰挪一夜間「為他人做了嫁衣裳」。但這位前董事長顯然並非一無所獲,因為公司在上海投入巨資的某地產項目隨後悄然轉手他人,而該項目正是這位董事長「力排眾議」決定投資的。

掏空,再掏空

這場股權爭奪戰中「意外」的勝利者郭民,及原萊英達集團的數名高管,在其後幾年中搭建起了股權結構錯綜複雜的「瑞福德系」,將當年李承友沒有來得及「掏乾淨」的上市公司再度掏了一遍。

2004年上市公司以沒有主營業務為由,要求深圳市國資部門將所持有的嘉年印刷股權交由上市公司託管,加上上市公司原有股權比例,最終達到財務並表標準,從而使嘉年印刷成為繼安吉爾飲水之後的主營業務。

然而在短短一年後,深圳國資部門就以上市公司欠款1600餘萬元的名義,將*ST盛潤所持有的嘉年印刷股權拍賣,並由瑞福德系的關聯公司瀋陽易捷電子機械有限公司以1200萬元的底價收購。

在2004年,嘉年印刷作為主營業務,為上市公司創造了1.4億的營業收入與1600萬元的利潤:一家如此優秀的盈利企業,其控股權竟然被以其年利潤相當的所謂「負債」而拍賣,上市公司管理層和國資管理部門的商業邏輯只能用「匪夷所思」來評價。

並不「匪夷所思」的是,不久之後嘉年印刷便與安吉爾飲水一起,成為了瑞福德系新控股平台盈投控股旗下的兩大主營業務。據媒體引述盈投控股資料顯示,僅安吉爾飲水和嘉年印刷兩家企業,「五年來合計創造產值36.96億元,實現利潤2.56億元」。

除了優質資產之外,控制者們連上市公司的債務也不放過:2006年8月,瑞福德系的幾大關聯企業東方公司、富國公司、萊英達集團和北京太陽管道聯合競購「萊英達集團及下屬公司2.24億元債權」,最終以不到300萬元的價格獲得了這一巨額債權的處置權。

近乎荒謬的一幕在於:此次參與競購的東方公司和北京太陽管道所欠上市公司1700萬元和2600萬元債務本身就是這筆債權的組成部分,而在以區區兩百多萬元代價收購債權後,兩家公司不但抵消了所欠上市公司的巨額債務,還成了上市公司最大的「債主」之一。

而這筆數額驚人的上市公司債權,在公司未來的重組計劃中,變成了新的「財富之源」。

「多贏方案」的背後

2009年,在終於把上市公司「啃」得只剩下一個背負著21億元債務的「殼公司」後,瑞福德系的另一家關聯企業興雅居裝飾工程公司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公司破產重組。

而之所以要由「自己人」來申請破產,原因在於原有的債主們非常清楚,對於這家淨資產近乎為零的上市公司來說,一旦公司破產就意味著原有的巨額債務「灰飛煙滅」。

正因為如此,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包括招商銀行在內的一批真正的銀行「債主」,不得不誠惶誠恐地以不斷展期的貸款維繫著「殼公司」的生存。

銀行們很清楚,一旦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原本掛在賬上的巨額貸款將立刻變成無法回收的壞賬。

2011年8月10日推出的破產重組方案中,債主們果然等到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萊英達集團「慷慨」地決定,無償讓渡所持股份 的40%,有條件讓渡37%的股份以清償債務。按照這一方案計算,平均每100元債權將可以獲得約3.4股補償,按流通股9.07元/股計算,普通債權人 可以獲得的清償比例約為30%。

在苦苦等待了近10年之後,筋疲力盡的銀行債主們只能對獲得的三成補償表示滿意,但在這一看似「多贏」的方案背後,依然存在著某些難以忽略的陰影和 疑問:上市公司*ST盛潤本身的價值幾乎歸零,但是股價連年上升,2010年5月停牌前已升至9元左右,現在的補償方案,正是按照這一股價做基數計算的。

一旦重組失敗,獲得股票清償的銀行們手中的債權將大幅縮水。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也將昔日的債主們綁到了新的「重組戰車」上,債主們將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資源,以推動並維繫這場關鍵重組的成功。

而一旦重組完成,擅長「左手交右手」的瑞福德系關聯企業不但可以從中獲取高額溢價,還將成為新公司裡舉足輕重的大股東之一。

無論如何,這從來都是一場「內部人遊戲」。但*ST盛潤歷年的流通股東們,先是為一家被掏空「殼公司」埋了單;還將為當年國企時代埋下的壞賬進一步埋單——因為銀行們所獲得的補償只能來自重組後高價進入的流通股東所支付的股價。

在這場長達10年的「股票經營」遊戲中,輸家與贏家早已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5

鄭淵潔父子比拚生財之道

http://www.infzm.com/content/65970

「50後」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正在老去,「80後」的兒子鄭亞旗當起創業先鋒,要將父親筆下的虛擬人物變成搖錢樹。但是將一項完全靠興趣和長期單打獨鬥的事業商業化並非易事,哪怕這事業看起來足夠炫麗和前衛。

2011年12月6日,鄭淵潔戴了一頂繡著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公司標誌的帽子出門,南方週末記者問道:「這是Z星球的帽子嗎?」「是啊。帽子是專門為我做的。」鄭淵潔答道。

鄭淵潔被稱為「中國童話大王」,30年前創造了一個名叫皮皮魯的童話角色,之後一發不可收。不過,現在皮皮魯公司的CEO(首席執行官)是他的出生於1983年的兒子鄭亞旗,「Z星球」是其推出的一款網遊,號稱是「中國第一款網絡普法遊戲」。

鄭亞旗最近穿梭於投資圈的一些會議和論壇上,他是來為皮皮魯公司找投資的。他這樣向投資人推介自己:小學畢業便輟學的鄭亞旗,在家庭式的「私塾」教育中,穿梭於童話故事之間,18歲成人後的鄭亞旗開始經濟獨立,打過工、創過業,最終選擇了將皮皮魯品牌發揚光大。

如果鄭淵潔有心將童話作品打造成一門大生意,鄭亞旗肯定是他最信任的一個人。其實7年前鄭亞旗就鼓動鄭淵潔「商業一些」,並開始了一些合作。但是,「80後」的兒子能否把「50後」老爸創造的那些虛擬符號變成一棵真正的搖錢樹,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兒子斃掉老子的稿件

鄭亞旗輟學之後,鄭淵潔自編了十來本「教材」培養他,像《皮皮魯和419宗罪》、《老爸再送你100條命》,內容涉及法律、生活自救等,這些書後來陸續出版。不過,現在鄭亞旗長大成人,反過來「教育」老爸:為什麼不開講堂,以一種新的方式推廣「家族品牌」呢?

鄭淵潔是作家思維,一開始並不同意,說既然已寫成了文字,就沒必要再開講堂。鄭亞旗反駁道:「孔子和蘇格拉底一個字沒寫,但都是大師、偉大的教育家。」鄭淵潔最終被兒子說服,現在他對皮皮魯講堂樂此不疲。

2004年底,經過兒子多次慫恿和「激將」,鄭淵潔答應把童話造型「皮皮魯」改編成漫畫。和以往一樣,鄭淵潔是《皮皮魯》系列漫畫的唯一撰稿人,而主編則由鄭亞旗擔任。這是父子倆第一次合作。「他不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商人,那我來。」鄭亞旗說。

創辦初期,鄭亞旗頗有決心,他曾斃掉了鄭淵潔新寫的60篇「迷你皮皮魯童話」中的42篇。現在這份畫冊已變身為一本雜誌,並儼然成了鄭亞旗運作校園活動的「特刊」。

鄭亞旗沒聽說過「拼爹」這個詞,但他經常被人評價「別人掙錢靠腦子,你掙錢靠老子」。這個時候首先起來反駁的是鄭淵潔,稱兒子當年自己出去創過業,且沒有利用他的人脈資源。

不過現在,鄭淵潔毫無疑問是鄭亞旗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公司代言人——不管是在訪談節目中談兒子的商業頭腦,還是在小學生開學典禮上「植入」兒童網遊。

兒子包裝老爸的生意,老爸則把兒子包裝成了一個精明、人脈活絡的創業者,一名成長路徑獨特但性格灑脫、成熟的年輕人。幾年來無數次的出鏡也讓鄭亞旗學會了如何快速推銷自己。他語速飛快,有時會模仿父親的坦率,但仍透出一股圓滑世故之氣。

半路殺出的「策劃人」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在2006年簽下了鄭淵潔的圖書授權,聲稱至今已賣出兩千多萬冊。鄭淵潔由此躋身「最富作家」的行列。社長張秋林很感激鄭淵潔,甚 至現在整個出版社的電話彩鈴都是《皮皮魯之歌》。他們二人從1986年就開始打交道,如果再往前追溯一下,兩人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有交集,當時鄭淵潔在 南昌當兵。「他的女朋友是我的暗戀對象。」張秋林說。

儘管張秋林說哥倆關係很鐵,「只要我出馬,拿下鄭淵潔的授權肯定不在話下」。但由於鄭淵潔要的版稅很高,他們磨嘰到2005年底才開始合作。

「當時我和鄭淵潔接的頭,」張秋林對南方週末記者稱,「鄭亞旗也常出來,他提出來要做策劃人。」

現在鄭亞旗的頭銜上還印有「《皮皮魯總動員》圖書策劃人」,這一項目其實是將鄭淵潔的舊作重新出版。「交給我來包裝運作,我就要拿策劃費。」鄭亞旗說。

在合作初期,這套書的很多文章是鄭亞旗選的,但到了後期,鄭亞旗介入不多,他又忙其他事去了。

如果從《皮皮魯和419宗罪》的面世時間看,這算鄭淵潔的新作品。但如果鄭亞旗一直靠鄭淵潔推出新作品來維持商業運作,肯定是一個「不長命」的做 法。鄭亞旗也說:「如果還靠我爸一直寫下去,那我也太懶了。」他現在熱衷的是將皮皮魯品牌從圖書領域向網遊產業延伸,「Z星球」就是產品之一。

張秋林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於2011年2月和鄭亞旗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但這件事不了了之,因為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希望在網遊中佔主導,但鄭淵潔和鄭亞旗不給授權。

「可能他們也不缺錢,覺得我們投不投無所謂。」張秋林苦笑,「不過『Z星球』現在是虧損的,目前用的都是股東自己的錢,互聯網本來就是一個燒錢的過程。」

撒網式尋找投資者

鄭亞旗在一些話題上表現得很健談,「我20歲的時候還是處男呢。」但在「皮皮魯網遊的合夥人是誰」這個問題上,他支吾道:「股東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其中有兩位已經做母親了。」

熟悉鄭亞旗的一位人士稱,成立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公司其實是鄭亞旗合夥人推動的。2010年,幾個人找到鄭亞旗,說要開發一款以皮皮魯為主角的兒 童網遊,鄭亞旗同意了,於是他們入股,將網遊項目命名為「Z星球」,還把鄭淵潔的家設計在這個星球的城堡裡。他們在北京東郊幽靜的別墅裡辦公,鄭亞旗說他 的團隊有一百多人。

「Z星球」上線的第一款遊戲正是《皮皮魯和419宗罪》,「Z星球」比淘米網——這家號稱國內領先的兒童娛樂網站晚了近三年。年輕氣盛的鄭亞旗對自 己很有信心,他想採取「捆綁式」的營銷方式:讀者買鄭淵潔童話故事即贈送網遊點卡,《皮皮魯》雜誌每個月都會介紹發生在「Z星球」的故事,鄭淵潔繼續大力 在各所中小學的講座中推廣網遊。據稱現在已有十來所小學熱捧「Z星球」。

先後拿到兩輪投資的淘米網於2011年5月底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鄭亞旗說這對他「刺激很大」:以前無論做雜誌還是講堂,他動用的都是朋友資源,和外人在股權上「分享」鄭淵潔,還從來沒有嘗試。

於是,最近鄭亞旗對外「喊話」:皮皮魯公司正在進行第一輪私募融資,這也是他最近在許多地方「跑場」的原因。他一邊迫不及待地想拿到融資,一邊又有著一種奇貨可居的心理並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道:「錢不是最重要的,我還是有一些理想的。」

他給潛在的投資人打氣,說2012年會將手裡關於皮皮魯所有形態的產品和資源整合。未來還要開拓「皮皮魯」動畫片、電影等衍生品。鄭亞旗極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創業先鋒,聽他講述未來公司的規劃的語氣,彷彿已經成為皮皮魯的同胞兄弟。

問題在於,他的商業技能雖比鄭淵潔要強得多,但未必能得到風投們的信任。何況他們父子倆之間至今也沒有釐清「到底誰是老闆」:表面上是鄭亞旗做主,但他需要分批從鄭淵潔手裡購買授權,有的時候兩人也會產生分歧。

「我現在有兩條原則,一是對公司有好處的事我就干,二是對公司沒好處的事我就不干或者少幹。」鄭亞旗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包括結婚這事,我都以對公司有沒有好處來衡量。」他於今年剛完婚,妻子是一位普通的白領,鄭亞旗給她的定位是「事業的發動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6

通訊App生財大戰 台灣大出奇招

2013-02-11  TCW
 
 

 

今年農曆春節假期長達八、九天,也是土洋即時通訊軟體(App)在台灣掀起肉搏戰的起點。

「你把照片App給我!」「聚餐吃什麼,上Line群組討論。」這些對話漸漸出現在你我生活中了,只要是用智慧型手機,幾乎人人都有下載一、兩個即時通訊App。

在去年上半年以前,台灣的即時通訊軟體市場是海外業者的天下,包括最早起家、來自美國的WhatsApp;以及後來居上、來自中國網路公司騰訊的WeChat,以及韓國網路公司NHN推出的Line。這三大家同時也在全球市場發威,用戶數都以「億」為單位,其中,Line宣稱它的台灣用戶數有一千二百萬。

但,去年八月,台灣三大電信業者之一的台灣大哥大推出自製產品:M+,上線三週,下載次數破百萬,目前用戶數已經突破兩百萬,經營團隊喊出農曆年前衝四百萬的目標。

電信商受威脅:乾脆跳下來自己做

「盤子裡的菜本來是我們在吃,今天有人跳下來一起吃,而且吃法不同,你是看著他慢慢把你的那一塊逐漸吃掉,還是學習他的方式,一起把這盤菜吃掉?」面對外界疑惑電信業者幹嘛「自己打自己」,台灣大哥大副營運長谷元宏接受本刊專訪時如此比喻:「說穿了,你不自己吃掉,別人也會吃掉。」

即時通訊App已嚴重威脅電信業者的簡訊營收,以剛剛過去的二○一三跨年祝賀簡訊來說,中華電信的簡訊傳送量較前一年衰退三二%,台灣大與遠傳也各有一○%至一五%的衰退幅度,這數字重挫電信三雄,始作俑者就是免費的通訊App。

App商遇瓶頸:免費賣點無法變成獲利

可是,即時通訊App業者很快也面臨到新瓶頸了:要如何賺到錢?用戶即使上億,但傳訊息、打電話免費,業者還要因應流量變大而增加軟硬體投資,譬如人力與機房、伺服器等。

「我們畢竟是一家商業公司,」Line事業部總經理姜玄玭坦承,Line今年在台灣區的新任務,就是積極尋找合作夥伴拓展業務。Line目前的獲利來源有三部分:賣貼圖、手機遊戲,以及官方帳號,後者就是今年要衝刺的目標。

到目前為止,Line對這些使用官方帳號的企業而言,比較像是一個廣告平台,譬如樂天透過官方帳號向用戶推播優惠訊息,創下三十分鐘內銷售五百個單品的紀錄。「我們向企業客戶收取服務費,視不同使用程度收取不同費用。」姜玄玭不願透露官方帳號的營收。

相較於賣貼圖下載一次一.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元),簽合約的企業客戶收入比較穩定,Line也已和《空中英語教室》合作,將在平台上做起語言教學的生意。

積極尋找獲利模式,對網路公司是項挑戰,因為用戶習慣「免費」。但事實上,WeChat在中國已結合騰訊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財付通」,用戶只要「搖一搖」手機,就可搜尋身邊商家的打折資訊,直接用手機購買,以財付通付款,但這項服務台灣尚未開通。

而風靡歐美市場的WhatsApp對「生財之道」比較不苦惱,因為它是一款付費下載的軟體,費用是每年○.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九元),目前是iPhone第二大付費使用的App,全球至少已有五億人安裝。原本在Android、BlackBerry及微軟作業系統平台讓用戶免費使用,也將開始收費,讓不少台灣用戶揚言「轉檯」。

台灣大搞創新:率先賺到虛實整合商機

在擴張後,即時通訊App已到達需要差異化的時候了。而這件事,後起之秀M+稍微領先。

M+在去年十二月找女子天團S.H.E代言,主打「好禮+」,用戶可用電信帳單或信用卡付款,買咖啡或餅乾當禮物送朋友,推出一個月,業績有一百多萬元,客單價八十八元,銷售最好的是便利超商的咖啡。

這樣的成績,代表兩百萬用戶中有一%使用過,「但內部調查,一百個人有四成表達有興趣使用。」台灣大加值服務處副處長李明城指出。

數字雖小,卻讓台灣大很振奮,因為即時通訊業者當初最看好的「虛實整合」商機,居然讓他們率先實踐,已著手在農曆年與西洋情人節推出適合情境的商品。

是否發展M+,台灣大內部曾有一番激辯,「溝通原本是電信業者的專長,這件事(通訊App)既然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我們就應該扮演一定角色。」谷元宏說,台灣大的專責團隊已經有六十至七十人,「過去電信業者不會和創新畫上等號,但我們要證明我們是一頭會跳舞的大象。」

台灣大在全國有六百至七百家直營店,未來都可以是M+的物流中心,等用戶數達到一定規模,不排除也會宅配,等於加入電子商務行列。

挾著在地化金流與物流優勢,M+似乎有了一點「行動商務」的模樣,也讓這場土洋大戰,戰況詭譎,究竟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還是本土的小追隨者能扭轉劣勢?年關肉搏之後,或許能見到端倪。

【延伸閱讀】台灣大的M+首創購物平台——土洋即時通訊軟體全球版圖

名稱:WhatsApp創辦國家:美國推出時間:2009/4用戶數(全球╱台灣):5億╱未公布最受歡迎地區:歐美目前獲利來源:下載收費

名稱:WeChat創辦國家:中國推出時間:2011/1用戶數(全球╱台灣):3億╱未公布最受歡迎地區:中國目前獲利來源:未公布

名稱:LINE創辦國家:韓國推出時間:2011/6用戶數(全球╱台灣):1億╱1,200萬最受歡迎地區:日本目前獲利來源:貼圖、遊戲、官方帳號

名稱:M+ Messenge創辦國家:台灣推出時間:2012/8用戶數(全球╱台灣):0╱200萬最受歡迎地區:台灣目前獲利來源:虛實整合購物

資料來源:各業者與其官方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80

京聯順達:圈地生財的「馬路王國」,年入8億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7874.html

3萬個停車位和8億元收入

去年4月,北京市交通委運管局公佈了截至去年北京備案停車位的狀況,北京約有5萬多個車位則屬於佔道停車位。而北京晚報報導,一家叫做京聯順達的民企掌控了北京近3萬個有合法備案的路邊停車位,佔有60%以上的路邊停車市場。

這意味著什麼?年入收至少8億多。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估計,「北京市這些停車位主要集中在城區,大概10塊錢一小時,第二小時15塊,我們就按10塊錢來算,每天按8小時算,10塊錢乘以8小時再乘以365天再乘以3萬,至少有大概8億多。」

京聯順達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網站上,京聯順達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主營業務中僅有機動車公共停車場服務和技術開發、技術服務。

「京聯順達」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有些陌生,而它的前身為「公聯順達」。新京報2011年7月28日報導,「經過股權轉讓,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已變更工商註冊登記,改名為北京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股權結構變更為法人獨資。」

而公聯順達又是何方神?百度百科對公聯順達的介紹,大致是:公聯順達公司成立於2002年11月,是由在北京市停車行業佔主導地位的多家企業進行資源重組,國營公聯公司控股,多方投資的大型專業化停車管理企業。公司現有管理和工程技術人才150餘名,基層員工3000多人。作為北京市從事專業城市路側停車管理的大型企業,負責管理北京八個城區500多條道路,3萬多個路側停車位,佔北京市路側停車資源90%的市場份額。

一個京聯,一個公聯;一個私企,一個國企;兩者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江湖遊戲?

以下為民生週刊2012年第2期報導《公聯順達罪與罰》節選:

2011年7月8日,北京市公聯公司發佈公告稱:北京公聯公司的子公司北京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原為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因公聯順達改制,公聯安達已將其持有的順達股份全部轉讓,北京公聯公司及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與原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之間已經不存在任何經濟及法律聯繫。

原北京公聯順達已多次向北京公聯公司承諾盡快辦理工商註冊變更登記,並將原公司名稱中的「公聯」字樣去除。這時,人們才發現,原「公聯順達」已悄然更名為「京聯順達」,而原公聯順達這個一直自稱國有控股的停車管理公司竟然在三年前就已民營化,變成個人資產,只是雙方公司都沒有把分家的事實公佈於眾,以致「京聯順達」還能以「公聯順達」為國家利益收費的名義繼續馳騁江湖。

就在公眾對這則公告摸不清頭腦時,有關北京停車業的兩大巨頭賈維、祁力之間的賄賂案曝光於公眾視野。

賈維,國有企業北京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公聯安達)原董事長。公聯安達經營著北京數十萬個停車位,是北京停車業公認的龍頭老大,約佔整個行業20%-30%的份額。

祁力,民營企業北京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京聯順達)總經理。目前京聯順達掌控北京近3萬個有合法備案的路邊停車位,佔有60%以上的路邊停車市場。

綜合檢察機關的起訴書和有關媒體的調查,這起案件並不複雜: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間,賈維收受祁力200萬元的賄賂,在原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原公聯順達)股權改造過程中,同意將公聯安達所持有的原公聯順達56%的股權,全部轉讓給祁力的私人公司。由此,原公聯順達這個國有控股的停車管理公司徹底民營化,變成祁力個人的資產。

正如一些媒體指出,該賄賂案的要害,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國有資產非法轉讓問題。公聯安達轉讓的56%的股權背後,是北京城八區近5萬個路邊停車位(備案與未備案的數量總和)的經營權歸屬。在機動車保有量已近500萬輛的北京,「停車難」已成為京城一大頑疾。全市公共停車位僅74萬餘個,其中,已備案的路邊停車位僅5萬餘個。而賈維與祁力非法交易的,正是這5萬多個路邊停車位中的絕大部分,以及一些未經備案的路邊停車位。因此,有業內人士將本案的標的物喻為「皇冠上的明珠」。

停車壟斷的江湖秘籍

2000年左右,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停車難問題逐漸顯現。北京市效仿國外城市,開始在主城區數百條街道劃出佔道停車位。因其便捷,這些路邊停車位很快便成為車主的首選停車處。「先路邊,再路外,然後地下」,是車主停車自然而然的選擇次序。

路邊停車位被劃給公聯公司,歸公聯安達分公司管理並收費。2001年9月,賈維升任公聯公司總經理。很快,公聯公司發起了對公聯安達的改制。 2002年5月,公聯安達被改製為獨立法人單位。2002年11月下旬,公聯公司對停車業務改革,以「馬路牙子」(路肩)為界,分割停車業務。由公聯安達和祁力任董事長的北京京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京恩技術)共同出資,設立原公聯順達。原公聯順達負責「馬路牙子以下」即路邊停車位業務,公聯安達則負責「馬路牙子以上」,即路外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業務。當年統管城八區幾乎全部佔道停車位,以及近半數路邊公共停車位、地下停車位。

此後,北京停車場背後的故事大抵都與公聯安達和公聯順達有關。

到了2007年,雖然經過不同程度的競爭,公聯安達在路外停車場、地下停車場業務所佔份額已顯著下降。但京城停車位中最寶貴的資源、「香餑餑」——佔道停車位,仍然為原公聯順達所壟斷。當年,公聯安達決定出售手中56%的原公聯順達股權。

2007年9月2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出公告,公開掛牌轉讓原公聯順達56%的股權。然而一個月掛牌公示期中,面對垂涎已久的「香餑餑」,上千家民營停車公司只產生了一家意向受讓方——北京京恩順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恩投資)。而該公司正是祁力為了獲得股權而新設立的公司。

後來,賄賂案曝光,公眾才明白這筆著名交易中的種種怪異現象,也才明白祁力那筆200萬賄賂的魔力。

據相關媒體調查,北京地區多家民營停車公司都表示,不是不想參加當初的那筆交易,而是無法參與,玄機就在公聯安達制定的受讓方條件中。北京產權交易所當初的公告顯示,交易「受讓方應當具備的條件」一共五條,其中,「具有五年以上北京路側停車管理經驗者優先」、「具有世界範圍內協助交警進行相關管理工作的歷史和經驗者優先」、「標的企業股東京恩技術公司不放棄優先購買權」等條件被視為賈維給祁力量身定做。

2007年10月末,京恩投資以約1725萬元的掛牌價,毫無懸念地奪得那筆交易。祁力控制的京恩技術,原就持有原公聯順達其餘44%的股份。2008年11月,此44%股份被也被劃至京恩投資。此番交易後,祁力通過京恩投資,擁有了原公聯順達100%的股權,即原公聯順達由國有控股徹底轉變為民營企業。

事實上,完整拿到原公聯順達股權後的兩三年裡,祁力也不願與公聯安達完全撇清關係。雖然交易合同要求祁力一方於2008年底前修改公司名稱,不得有「公聯」字樣,但直至2011年6月即賈維被調查七個月之後,原公聯順達才正式更名京聯順達。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雙達」均不對外強調已分家的事實。以致京城的停車顧客,至今仍然以為路邊車位均為國有企業經營。

有業內人士指出,原公聯順達的民營化,並未使北京路邊停車位的經營真正市場化。其實質,是由國有壟斷轉變為民營壟斷,而這無益於北京停車業的健康發展。

靜態交通能否有靜態江湖

2011年11月底,北京二中院傳出消息,賈維涉嫌受賄200萬元案件經開庭審理後,因需要提取新的證據或傳新的證人到庭,已中止審理。而來自檢方的消息稱祁力將另案處理。

然而「雙雄」的落馬,「雙達」的飄搖,並未能止息停車業的江湖紛爭。

路邊停車位屬於典型的公共資源,其經營權應公開、公平分配,收益歸全民所有。然而,北京大量的路邊停車位,一開始就被無償劃給國有企業公聯安達經營,沒有經營權的使用期限,收費數額也並未公開;並且,幾經股權變更,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的路邊停車位收費權,幾經波折,竟然收歸民企囊中。

路邊停車位由民企經營,並未帶來好的變化。儘管北京近幾年機動車高速增長,停車費標準也大幅調高,但路邊停車位的收費依然是個黑洞——壟斷路邊停車位經營的「特殊公司」,年銷售收入只有人民幣7000萬至1億元,利潤最多時每年僅150餘萬元;而政府得利也不多,2009年,北京財政全年收取的佔道停車費為3372萬元。2010年收取佔道停車費僅僅2110萬元。2000多萬或者3000多萬的佔道停車費只佔全市2000多億元財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有業內人士為原公聯順達算過一筆賬:即便按其合法備案的總停車位近3萬個、每小時收費2元、白天80%的車位使用率、夜晚50%使用率簡單推算,其年總銷售收入最保守估計應在2億元以上。而近兩年,隨著停車位價格上漲,其總收入至少在5億元以上。這還不算該公司未經備案的大量私劃線停車位的收入。

巨額的停車費,究竟進了誰的腰包?巨額公共資源收益流失誰之過?這依然是一個混沌的江湖,充滿了真實的謊言和幕後的利益。

京城停車業兩巨頭

停車業大佬賈維

賈維,現年49歲,北京石景山區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道路與橋樑專業。 2010年11月被有關部門帶走前,他是北京市公聯公路聯絡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公聯公司)總經理,正局級。公聯安達是公聯公司全資設立的國有停車企業。從2003年起,賈維也負責管理公聯安達。受賄行為開始的2006年8月前,他已身兼公聯安達董事長之職。

關於賈維的背景,業內人士有各種猜測,多人稱其「大有來頭」。但賈維為人和做事均不高調,平時對公聯安達事宜並不上心。但是公聯安達經營著北京數十萬個停車位,是北京停車業公認的龍頭老大,約佔有整個行業20%-30%的份額。

馬路權貴祁力

祁力,現年44歲,北京西城區人。1988年至1992年,他曾在北京輕工學院攻讀四年,之後從商。其從商經歷也堪稱傳奇。畢業前後,祁力開辦了他的京恩系企業。

祁力最早從北京路邊停車計費的咪表業務中,首次嘗到了停車業的甜頭。之後通過買賣華夏銀行股票斬獲過億元資金。最終依靠賈維,成為北京路邊停車位的壟斷者。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祁力的「京恩系」企業已經完成在京城停車業的完美佈局。隨著北京路邊停車收費價格一再提高,他的京恩順達正迎來黃金時期,收穫季已然來臨。如果不是賈維案東窗事發,屬於祁力的又一個春天即將來臨。

然而,在賈維案衝擊之下,他的「馬路王國」能否持續,被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51

兩分鐘一覽巴菲特危機生財100億美元成績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936

5年前金融危機肆虐時,股神巴菲特又一次實踐了他那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名言,向危機期間急需「救命錢」的藍籌股公司放貸。

轉眼5年過去,巴菲特利用危機的「大好」時機投資6只股票回報目前已達100億美元左右。

華爾街日報上週分析計算,以下按對相關公司的投資規模高低排序展示投入及迄今為止相應的回報:

2008年10月

為收購Wm. Wrigley Jr. Co.的瑪氏公司(Mars Inc. )投入65億美元 ,分紅及溢價收入38億美元

2008年9月

高盛(Goldman Sachs)投資5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7.5億美元

2011年8月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投資5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9億美元

2008年10月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投資3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2億美元

2009年4月

陶氏化工(Dow Chemical)投資3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0億美元

2009年2月

瑞士再保險(Swiss Re)投資27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3億美元

以上6項投資合計252億美元,迄今為止分紅及溢價收入99.5億美元回報約相當於投資額的40%

對比同樣在危機期間入股企業的美國政府,美國政府5年前以問題救助計劃(TARP)投資約4200億美元,分紅等收入約500億美元回報也不過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59

砍國民年金財源 政府「作帳」生財

2014-02-07  NCW  
 

 

有一家股票掛牌公司告訴投資人,二○一四年的營收預估有七百八十八億元,但其中二分之一的收入還不知道怎麼來,這家公司你會不會投資?這例子就發生在國民年金身上。在二○一四年「國民年金保險基金附屬單位預算」(簡稱國民年金)中,首度出現政府以「其他財源」項目替代「公務預算撥補」,來填補中央應負擔款項。此舉除凸顯政府財政窘困,三百八十萬名參加投保民眾的權益,也正面臨考驗。

怎麼說?國民年金保險費主要收入,來自於民眾自付額與政府補助,民眾自付額最高達六○%,其餘則由政府出資。隨著人口老化,政府負擔的金額,從二○○八年的六十二億八千萬元,一路攀升到二○一四年的三百六十五億餘元,且金額還會逐年遞增。對舉債達上限的政府來說,每年必須煞費苦心「找錢」來補足應負擔的金額。

移走財源,卻無替代方案

為補足財源,二○一二年政府曾把開徵的奢侈稅稅收歸給國民年金,平均每年稅收約四十二億元。但從二○一四年開始,中央卻把奢侈稅稅收運用權收回,讓國民年金硬是少了一筆財源。

中央把財源拿走,卻又未能立即找替代財源調補,「我們曾向行政院主計總處詢問替代財源,得到的答覆是,院內的資金調度及預算分配會有安排,要我們不要擔心,」主管國民年金的衛生福利部專門委員姚惠文說,主計總處則對此問題不回應。原財源被移為他用,只是諸多案例之一,還有多少原屬於部會的預算憑空不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找到足夠財源才是上策。財政部曾把擴大稅收的腦筋動向調降兩稅合一股利抵稅額,與提高營業稅稅率。前者優惠減半,可增加六百多億元的收入,卻可能傷及投資人長期投資股票意願;後者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可增加三百億元稅收,卻可能誘發物價波動。每一個動作,都有助於紓解財政,但也會引來企業、民眾撻伐。

依照目前國民年金提存準備,至少還可撐三十年。只是一個原本隱藏在「國民年金保險基金預計平衡表」中責任準備收入項下的科目改變,卻凸顯政府編列預算時,只想用美化帳面的方式對民眾交代,難掩政府「挪用」資金的事實。

【延伸閱讀】政府負擔金額攀升,找錢壓力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50

「財仔」的生財之道 股領袖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3/05/%e3%80%8c%e8%b2%a1%e4%bb%94%e3%80%8d%e7%9a%84%e7%94%9f%e8%b2%a1%e4%b9%8b%e9%81%93/

筆者上回提到不同交易在披露上的不同分類,大概分為股份交易、須予披露的交易、主要交易(包括收購及出售)、非常重大的事項(包括收購及出售)等。今天筆者則想探討一下,有一類型的公司會經常作出這些披露,以及這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及可能涉及的財技。

俗稱「財仔」的財務公司,主要都是倚靠放債維生。現時這些放債公司大行其道,早已不是甚麼稀有資源。有些公司主攻樓宇按揭業務;有些則主力提供無抵押品的融資,總之各有各路數。一般來說,提供樓宇按揭業務因牽涉金額較為巨大,而且也有可能出現斷供的情況,因此息率會較高,動輒也要十多厘。對普通放債公司,普遍也是收取約年息八厘至十厘左右。

以一筆一千萬元的貸款為例,如果收取年息十厘,也就是說一年的利息是一百萬元。從放債公司的角度看,這筆生意便能為公司帶來一百萬元的利潤。對於創業板公司而言,其盈利能力通常也較低,一年盈利可能只有一千萬元左右。因此,上述的生意便令公司輕易地觸發披露責任,從而發出通告披露。按照以上例子,該宗交易的利潤是一百萬元,佔公司盈利10%,因其百分比比率是5%或以上,同時又低於25%,因此屬於「須予披露的交易」。所以,只要翻查那些放債公司的通告,經常會看到它們因觸發盈利比率而作出披露。

klc2

若然公司盈利少,就算一筆普通貸款,公司很易便觸發「盈利比率」的披露責任。

雖然比其他公司有較多的披露責任,表面上公司的營運較具透明度。然而,如果我們了解這些公司的運作模式,便不難推斷出其中亦有「上下其手」的地方。要令放債公司得以順利運作,首先要確保銀彈充足,因為這就是做生意的本錢。通常公司會向銀行以較低息率拆入資金,有些則由大股東本人提供貸款予公司,然後由公司以較高的息率向借款人提供貸款。只要有客源,而該名客戶又準時還款的話,公司基本上便能輕鬆賺取中間的淨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

既然放債業務也是「easy come, easy go」,一些精於財技的高手,便會將這些業務作為他們的生財工具。做生意有風險,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應用在借貸業務上,其風險便在於借款人未能依時還款,導致有壞帳的出現。所謂「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借出去的錢猶如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所以公司也難以保證收回整筆貸款金額。萬一出現這種突如其來的情況,致令公司的營運現金流上出現問題,公司便大條道理,名正言順向小股東伸手要錢,要求股東們同心協力,替公司度過難關。

另一個奧妙的地方,在於借款人的身份。雖然借貸公司做足披露,但是在其通告上,一般也不會公佈有關借款人的詳情,多以客戶A、獨立第三方等名稱取代,所以「有披露等於無披露」。有心人只要透過友好人士所控有的公司,向借貸公司借款,這就等於將公司內的錢,神不知鬼不覺地套了出來。友好人士依時還款的話,公司的經營便繼續相安無事,甚至可以用另一間公司的名義,重複上述動作,製造虛假盈利,營造出公司業務增長的假象。當有心人需要用錢時,友好人士便可以突然間「失去還款能力」,令借貸公司蒙受「損失」,繼而利用其上市平臺集資。

正正因為財仔有以上兩個疑點,筆者一向少買這類股票,免得落入了莊家的圈套。因此,一些典型向下炒的股票,有時公司也會涉足一些放債業務,以讓其蒙混過關,將其不斷大量印發「公仔紙」的行為合理化,然後便能將籌集回來的資金,一下子透過「壞帳」套出來。最近這些財仔公司熱炒,筆者也發現到有部分上市公司,疑似利用上述財技圈錢,各位讀者們不可不防。

歡迎到我的專頁作進一步討論及交流:
「股領袖」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leader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勸誘。)

股領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