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群創三原則 切割奇美電拖油瓶

2013-08-19  TCW
 
 

 

一千五百名員工,三十四萬名股東,五十六億元的銀行欠款,十六天裡七名董監事請辭,這是奇力光電驚爆歇業危機後留下的連串質疑。令人好奇的是,奇力並非普通公司,而是同時有兩個富爸爸:群創與奇美實業,兩者合計持股六成。

債權銀行把苗頭對準兩大富爸爸,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說,於法,奇力與群創已無關係;於情於理,奇力成立於奇美電、群創、統寶三合一前,現在營運成敗必須回歸團隊,如果要再把錢往奇力放,對群創股東也不公平。

群創發言人林振輝解釋,不是群創持股逾五一%、董監席位占一半以上、或指派經理人實質管理的轉投資公司,群創只是股東,不會挑起所有責任。這意味著,昔日奇美電轉投資公司不能一味自恃有富爸爸。

今年奇美電更名群創,奇美實業派退出經營。林振輝指出,轉投資公司想爭取群創訂單,雖然有量、價優待,但還是得看競爭力。

不論原因為何,群創供應鏈已有變動,驅動晶片奇景光電就是個例子。三合一前,前奇美電的驅動晶片八成至九成由奇景供應,但現在奇景估計只剩下兩成至三成。奇景名義上有群創富爸爸,實際上卻得另謀生路,而群創也在六月全數出脫奇景持股,正式切割。

群創瘦身,首重財務健全

奇力前高層主管表示,去年一直斡旋與LED大廠璨圓合併,卻遭原奇力團隊反對;去年下半年,奇美實業派出代表再度磋商,合併案仍無疾而終,「如果是奇力加上璨圓、再加上三安(中國新股東)的結合,將會是切入中國市場的好機會!」前高層頗為遺憾。林振輝表示,嘗試過購併等可能性後,群創決定採取目前的態度。

群創去年第四季由虧轉盈,當前要務是健全自身財務,去年將工廠位於深圳龍華、員工數曾多達一萬人的玻璃貼合業務,切割轉給鴻海集團的業成公司,專注本業並瘦身。

段行建強調,奇力第二季對群創造成的損失是一億八千萬元,影響已不大。然而,對其他舊奇美電時代的轉投資公司,影響卻正在發酵,他們必須揮別依靠「富爸爸」的思維,走出自己的新局。

【延伸閱讀】不靠富爸爸,3家走出新格局 ——舊奇美電時代主要轉投資公司

有獲利

公司名稱:奇景Himax主要業務:面板驅動晶片等營運近況:2013第1季營收51.5億元,EPS 2.4元

公司名稱:奇美材料主要業務:液晶顯示器用偏光板營運近況:2012年營收201億元,稅後淨利16.11億元,EPS 3.5元

公司名稱:東捷主要業務:面板、半導體產品檢測營運近況:2012年EPS -2.95元,2013年上半年EPS 0.38元

面臨困境

公司名稱:啟耀主要業務:背光源零組件營運近況:2012、2011年合計虧損30.65億元,約相當1.14個資本額

公司名稱:奇力主要業務:LED磊晶等營運近況:2012年營收28.83億元,稅後淨損13.3億元,爆發倒帳歇業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6

韓國股匯大跌 三星成拖油瓶!

2014-10-13  TCW
 
 

 

近來韓國股市、匯率表現不佳,最近一個月以來(九月十一日至十月七日),韓股下跌將近四%,幾乎回到一年前的原點;韓元也在九月底創下近五個月來單月最大貶幅。東亞唯二「富國俱樂部」成員的韓國,是否已失去經濟光環?

韓國股、匯疲軟,其實是反映該國一連串利空消息。韓聯社報導,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指數編列公司明晟(MSCI)指數中,韓國未來十二個月的預估每股盈餘(EPS)下跌超過一三%,跌幅在十七個經濟體中居冠。滙豐集團發布的九月份韓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創下三個月來新低;韓國九月份新出口訂單也連續六個月下滑。

早在九月初,彭博就指出,韓國經濟已經陷入瓶頸,可能步上日本後塵,也就是通貨緊縮、經濟低成長的窘境。

《華爾街日報》則指出,韓股表現不佳,主因是韓股市值龍頭三星電子的核心業務,被中國華為、小米等低價競爭者,以及蘋果iPhone大尺寸新機給瓜分。

財閥占GDP八五%政府扶植,竟大到不能倒

三星市值占韓國股市比重超過一四%,幾乎是市值第二名企業的四倍。但六月初至九月底,三星股價跌幅達二二%,不到四個月市值已蒸發四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億元)。因此,三星老大一感冒,全韓國就打噴嚏。

韓股市值老二現代汽車,八月初迄今股價也跌了二五%,創下二○一三年五月以來新低。九月中,現代汽車以一百億美元天價,標下首爾江南區土地,創下首爾單筆土地競標價最高紀錄,也是金融風暴以來,亞洲最高金額土地交易。然而現代汽車當日股價卻大跌九.二%,惹來該公司亂花錢的批評,之後市值已蒸發七十億美元。

從七月到九月,韓國股市大盤走勢幾乎是被三星及現代這些大企業牽著鼻子走。《華爾街日報》指出,八月韓股KOSPI跌了近○.四%,如果不計三星和現代,大盤應該漲近一.五%。九月韓股跌幅逾二.三%,如果同樣排除三星和現代,跌幅應該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左右。

所以,韓國經濟問題,更深層的原因還是財閥「大到不能倒」。韓國經濟長久以來倚靠三星、現代等大財團,一旦這些企業失勢,馬上就會衝擊國內經濟。

韓國經濟GDP有八五%來自財閥,前五大企業營收,幾乎占整個國家GDP的三分之二。其中最大的三星集團,是一九六○年代當時的總統朴正熙,為了刺激出口成長而刻意扶植,他為三星、現代汽車建立關稅壁壘,讓這些財團在鋼鐵、化工、造船、建築等事業版圖開枝散葉。

結果,韓國政府一度成功將三星推上全球電子業營收之冠,也使韓國本身一度躍為世界第八大出口國。如今,三星旗下子公司超過七十家,合計營收相當於韓國GDP四分之一,讓韓國背上「三星共和國」別名。

韓股本益比低於十治理不透明使「韓國跌價」

財閥經濟也造成「韓國跌價」現象,韓國股市的本益比低於十,居亞洲主要國家之末。彭博指出,韓國財閥由家族控制,投資人認為這些企業往往任用親信、交叉持股,將家族利益置於股東利益之上,公司治理不夠透明。例如,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家族只擁有不到二%的三星股份,卻能長久維持對三星的絕對掌控權。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平琶(Nattavud Pimpa),也對韓國奇蹟提出質疑,認為韓國經濟「成也財閥,敗也財閥」。韓國倚賴財閥做為經濟火車頭的模式,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可能行不通,也將會阻礙貿易夥伴關係。

兩大陋習抑制創新家族控制、政治過度保護

此外,由政府、公司及文化陋習組成的財閥保護網,也會抑制創新。這些大財閥會威脅到中小企業的生存,而中小企業在其他國家一向被視為創新引擎。平琶認為,在國際貿易中,創意將扮演強化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角色,韓國企業及政府的政策,應該轉向鼓勵財閥系統以外的創意活力。

然而,財閥對政治的影響力仍然很大,二○○八年李健熙被控逃稅五十億美元,隔年就獲得韓國當時的總統李明博基於「國家利益」給予特赦。

而即使現任韓國總統朴槿惠強力推動公司治理正常化,禁止新的交叉持股,但在現實考量下,她依然要指望這些財閥促進經濟成長。今年八月,朴槿惠才與韓國十大財閥領導人會面,盼這些財閥增加對國內投資,並保證法規不會阻撓他們。

另一方面,為免經濟陷入停滯,韓國政府近來除了主動撒錢,推出超過十一兆韓元(約合新台幣三千三百八十億元)的經濟振興方案,還打算對企業課保留盈餘稅,要韓國財閥吐錢救經濟,幫員工加薪、分配股利及增加投資。

不過,這些舉動恐怕都是治標不治本。《經濟學人》認為,在多數由家族經營的韓國財閥內,強化外部股東、開放金融市場,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過去韓國的「經濟奇蹟」,是建立在財閥經濟結構上,財閥企業與整個國家經濟共榮共枯,這是韓國歷屆政府干預經濟運作造成的結果。如果政府不能體認到「有形之手」干預經濟之害,那麼韓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恐怕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延伸閱讀】市值前2大企業,拖垮韓股!—近3個月韓股漲跌幅表現

◎七月》韓股漲幅:3.69%》排除三星、現代的韓股漲幅:3.97%

◎八月》韓股漲幅:-0.37%》排除三星、現代的韓股漲幅:1.46%

◎九月》韓股漲幅:-2.34%》排除三星、現代的韓股漲幅:-1.29%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516

覺醒吧!別當公司資深拖油瓶 聯強總裁杜書伍 公開獨門識人術

2016-05-09  TWM

上班族工作一久「心倦了,皮也鬆了」,不但拒絕成長改變、不鳥公司規範、要求特殊待遇……,各種倚老賣老症頭出現,績效還跟菜鳥「難分軒輊」,老闆都快氣瘋了!

資深人員長期在公司任職,對公司的了解較多,加以職務經驗豐富,與公司培養較深的工作默契,所以工作的品質效率比資淺人員更具優勢。因此,資深人員向來是公司積極留住的員工,而資深員工比例,也是衡量企業指標之一,稱為「組織的厚度」。

職場荒謬鬧劇

官階越大 擺爛第一名

資深員工理應在工作上會得出更好的績效,比起資淺員工有更好的條件與機會升職,得以擔當更重要的工作。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並不盡然如此!

我們看到有些資深人員進入公司,學會職掌的工作內容後,就不再學習,企圖以此技能做一輩子,連最基本的「與時俱進」(跟著公司一起成長)都相當勉強。

有些則是自以為對公司很了解、人脈廣闊而倚老賣老,空有資深經歷,卻沒有轉換成動力,非但未能反映在績效上;反而還要求公司應給資深人員特殊待遇,但能力相較進公司一、二年的同仁,也沒特別突出。

還有些資深人員,初期努力爭取升職,但達到目標位階後就志得意滿,自認能力相當不錯;而且職位越高,越覺得自己不用再學習、再改變,覺得該學習改變的是其他人,甚至也不遵守制度規範,自己就是例外,只因自己資深又位高權重。

資深員工之所以是公司的資產,是當資歷確實反映於能力與績效時,公司自然會給予優渥的獎酬,並不是因為資深的身分,而給予資深人員特殊的獎酬。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主管與個人都應該有正確的認知。

當然,如果資深員工反而變成公司包袱,是非常糟糕的事。

當我們看到有些人經歷豐富,都想當然耳地認為,他的能力必然也不錯。

我們也會看到有些人為了「豐富化」個人經歷,汲汲營營「走過」各種工作,甚至像拼圖一樣「收集」,驕傲自滿。

職場詐騙集團

履歷「百戰」 通常是天兵實際上,很多人「走過」很多經歷,但經驗卻沒啥長進。因為,經歷只是時間區段,你「身在其中」罷了!倘使在當下,未能用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仔細體會、思考、理解互動與意涵,從而學習體會到新的知識與認知;那麼,你雖身歷其境,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有經歷而沒有經驗,虛擲了光陰,工作能力也沒進化。

尤其,體驗須投注心力與時間,才能吸收內化、融會貫通;時間不夠長,是無法形成經驗。因此我們也會看到那些急功近利、認知膚淺的人,不斷遊走四方,短暫「停泊」不同企業,自以為打造了一張洋洋灑灑、豐富多彩的履歷,但是能力依然原地踏步。這就是陷入「有經歷就等於有經驗,就代表有能力」這種簡單化思考的迷思。

所以,每個人都要自我提醒,投入每段經歷,是否都有獲得體會、學得經驗,切莫浪費時間虛度光陰。而真正用心的人,更因為比別人投注更多心力去深刻體驗、用心整理,在相同時間經歷,就獲得更多經驗。這就是人才的差異。

當然,身為用人的主管,更要仔細去判讀,部屬的﹁經歷﹂是否真正累積了「經驗」,以及經驗的多寡與深度,才能分辨人才、善用人才,不要淪為誤認「有經歷就等於有經驗」的昏庸主管。

(本文選自第四部,孫蓉萍整理)

撰文 / 杜書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