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狂者以不狂者為狂

中秋假期冇市,馬又星期日才跑,閒來無事,“搞史”自娛。

明代馮夢龍的《古今笑》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張率年十六,作賦頌二十餘首,虞訥見而詆之。率一旦焚毀,更為詩示之,托云沈約,訥便句句嗟稱,無字不善。率曰:“此吾作也。”訥慚而退。

故事的背景是,南朝時期,有個人名叫張率,擅長詩文。有一次,他把自己寫的二十餘首詩,請一個叫虞訥的名家品評,結果被虞納彈得一文不值。張率聽了,氣上心頭,一怒之下把這些詩全燒了。夜裡張率做了一個夢,第二天心生一計,又寫了幾首詩,再送給虞訥過目,並假稱這是當時大文豪沈約的大作。虞訥一看便說句句都是佳句,字字都用得精妙。張率這才說其實是他的作品。

故事未完,這件事後來傳到沈約那裡,沈約還與張率成為朋友。沈約好奇地問張率,怎麼會想到假托他人之名這招?張率於是告訴沈約他那夜的夢境:

在夢裡張率穿越了時空去到1600年後的21世紀,這個年代人們喜歡在一種叫“博客”的媒介發表文章,張率瀏覽了一些文章之後,感受很深。他發現有些文章明明錯亂百出、狗屁不通,但只要說這就是Benjamin Graham的觀點、是巴菲特的觀點,讀者就無不稱是,無人反駁;而有些文章雖然寫得很好,像他張率的詩一樣,因作者默默無名,就被人彈得一文不值。於是張率就想到假托沈約大名之法。

沈約聽完,對張率的夢境無限嚮往。所謂心誠則靈,這夜沈約果然如願,一路美夢到天明,翌日靈感爆發,寫下了他那寥寥幾句卻意境深遠的千載不朽名篇,《狂泉》: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這次輪到張率好奇了,追問沈約的夢境。原來沈約也是夢到21世紀,在夢裡,看到有人以為學到了投資之法,像第一個發現“狂泉”的人一樣,很高興地“分享”其發現,漸漸地成為其同類的人越來越多了,但同時也有人不但不認同他們,更批評他們有問題,令他們很不安樂。他們辯稱,可以問問接觸過這種方法的人有沒有覺得不妥(相當於問飲過狂泉的人會不會承認自己是狂的),同時利用多數對少數的力量,無所不用其極,令不認同他們的人“不任其苦”,最終變成他們的同類,於是大家都心安理得了。

真是美好的大團圓結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