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願望與現實——聯繫實際學習巴菲特2015年致股東信的片段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cv0.html

    浙江大學商學院“時代浙商”(教育培訓企業家或高管的教學機構)緊跟時代潮流,順應當前熱點與發展趨勢,教學的使命定位是:“培養既懂實業經營,又具有先進的金融和互聯網思維的投資型企業家。”為此,近期聯手浙江省乃至全國多個金融領域的專家,籌建了“時代浙商金融研究中心”。時代浙商2015春季精英班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創辦中,將要開設11個專業課程(股票、新三板上市、大數據和工業4.0、並購重組、定向增發、對沖基金、信托、期貨、眾籌、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等)。時代浙商竭力引導產業資本進軍資本市場。

    那麽作為潛在學員的企業家現狀是怎樣的呢?窺一斑而知全豹,目前,我周圍企業家們的情況大致如此:

    1、他們大多數對資本市場很不了解,也就大都沒有參與其中。只有一位做化學品小生意的朋友,這幾年來,他一直在有計劃、有步驟地配置股票資產。他算比較清楚地意識到長期投資股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至於那些為數不多的參與股票或期貨市場的企業家,都把證券交易視作普通商品買賣,只當作是增加了一個生意機會而已,做一把算一把,都是投機行事,全然沒有投資意識。其中有兩個算是比較好的,也只不過是拿出一點富裕資金托人理財罷了。

    3、有一位正在積極準備上新三板,據他說,目的是為了提升企業經營水平。除此以外,他究竟有沒有為了融資和獲取高溢價收益,尚不知道。

    4、還有一位青年企業家朋友特別有意思。我們幾次討論是否需要配置一部分資產到資本市場的問題,但最後他還是鐵定地認為,應該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到多元化的實體經濟上,這樣回報肯定更高。

    我們時代浙商精英班招生企業家學員,並且專為他們開設上面那些金融市場項目的課程,這不會遇到什麽問題,絕對辦得到,但能否真正實現教學“使命定位”所言,即培養出“既懂實業經營,又具有先進的金融和互聯網思維的投資型企業家”,這恐怕就很難說了。竊以為,這個教學目標絕不低於世界上任何頂尖商學院的水準。要培養“投資型企業家”實質上是要徹底改變一個人固有的思維方式及習慣,而這絕非易事,通常是要落空的。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看一下巴菲特2015年致股東信中老生常談的一段話:

    “我曾經說過,我在生意上的經驗對我的投資有所幫助,而我的投資經驗反過來又讓我成為更好的生意人。二者的經驗是互通的。有一些真理只能通過實踐才能徹底領悟。”他以前是這麽表述的:“我是一名(比一般商人)更好的商人,因為我是一個投資者;同時我還是一名(比一般投資者)更好的投資者,因為我是一個商人。”意思一樣。

    從時代浙商的教學使命看,開玩笑地說,莫非是想要批量培養出像巴菲特自我評價的這類精英吧?他們甚至比巴菲特還要強吧?因為巴菲特好像未必具有所謂的“先進的互聯網思維”,他老人家可能連電腦都不怎麽會擺弄呢。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未搞明白什麽叫“互聯網思維”。聽說,在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人家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的。“互聯網”屬於是先進的商業及技術範疇的東西,雖然由此引伸出了一系列有關新型經濟的概念,但也不能說成是一種思維吧?

    由上可想而知,我們時代浙商教學的目標及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任重而道遠啊!

    關於上述第4點說到的那個朋友,他的願望及認識是,把錢都用在多個實體項目上,這樣回報更高。對於這個觀點,我們不妨來看看巴菲特在這封致股東信中的另一段話:

    “去年伯克希爾增持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這四家企業的業務成熟,其管理層能力出眾且註重股東利益。對於伯克希爾來說,我們寧可去參股一家偉大的企業,也不願意去絕對控股一家泛泛之輩。所謂寧要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我們在資本配置方面的靈活性,即我們願意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不直接控制的企業中,這使得我們與某些企業相比具有了強大的優勢,因為那些企業只願意投資於能直接經營的產業,從而捆住了自己的手腳。我們對直接經營和財務投資的靈活姿態為資金的妥善使用加上了雙保險。”

    看到了吧?這也就是說,你想要得到某個好項目,並不一定要自己去直接投資建立,只需購買具有這種項目的好公司的股票即可,因為多元化的投資未必比多元化的實體經營來得差。巴菲特很早就深諳此道,並用一生來踐行。再來看看如今我國不少投資大佬,他們也都收縮了一級股權投資,就是因為考慮到風險太大,進去容易,拔出來難,一旦情況不好,陷在里面逃都逃不了。

    願望與現實要相適應才行,才有實際意義。

    其實,說來說去,無非主要是在說本人去年7月16日小文講過的“傳統企業家向投資家轉型”的問題:

 

隨聊“企業家轉型”的問題

    這兩天,想到了“傳統企業家轉型”的問題,在此隨聊一下這個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粗放型方式推動,走到今天,很多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打破了以前許多“規則”,讓很多習慣於傳統經營方式的企業家不知所措。他們雖然深感時代變了,方法需要改變,但卻找不著方向,摸不到方法。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深層次講,根本結癥在於原來的思維習慣和落後的經營理念沒有轉變。20多年來,我接觸過許許多多企業家,說是企業家,其實也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吧,他們都有這麽一個共同的根深蒂固、頑固不化的觀念:把所有的投入(包括時間)一概當作是成本。於是乎,他們幾乎只關心賺錢,追求利潤最大化。

    這年頭,搞企業、辦公司、做生意越來越艱難,於是不少企業家“轉型、轉型”地嚷著四處尋找突破口或增長點,說是要與時俱進,要跟上互聯網時代步伐,要做“跨界營銷”,說這是個大趨勢。然而,細看一下,發覺他們所做的都只不過是“擴大經營項目”而已,其中許多都是“站在此山望那山高”的跟風罷了;看他們目標變來變去,但方式方法依舊沒變,卻都自以為是轉型了呢。

    現在各個領域互相滲透,邊界日益模糊,這確實是“跨界營銷”所致。但“跨界營銷”並不是說,外行都可隨隨便便地直接去做任何行當,因為現在早已不是粗放時期了,每個領域、每種行當更須要由內行專家來做才行。跨界者(企業家)其實只是個投資者。這樣的成功事例有許多,比如,稻盛和夫、李嘉誠、王永慶、巴菲特、馬雲,等等。

    說到這,我們或許明白“轉型”的含義是什麽了吧?那就是“傳統企業家向投資家轉型”,而轉型最最根本的是須要形成投資思維。然而,就我長年以來所接觸過的企業家來說,迄今沒有一個真正具有這種思維的。只見他們忙忙碌碌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們把投入仍然全當成本,怎麽也不能認作是投資,於是乎,要他們去投資,始終跳不出原來的“習慣圈子”,一旦跳出來,立馬覺得一片茫然,就不會做了。比如,就拿股票投資來說吧,2007年瘋牛時期,我周圍許多企業家都紛紛涉入股市,但如今呢,又都全部出局了。至於少數幾個賬戶里留下了一點殘余股票,那也遠遠算不上是什麽投資。這個現象說明,他們無一具有投資思維以及投資理念。他們沿襲原有的習慣思維,把股票投資只當作普通生意來做的。你若與他們談股,他們便要你回答兩個確定性問題:1、回報率能夠達到多少?2、需要多長時間?我的媽呀,這樣思考問題還能談什麽投資?他們把投入的資金與時間都看作為成本,以致只能投機,撈一把算一把,而結果呢,折騰了一陣子,大都虧損出局。

    對於其他實體投資,情況也一樣。比如,一位由販布起家的成功企業家,最後涉足房地產業,前陣子由於資金鏈繃斷,一夜倒閉!其他企業家朋友談及此事,都無不惋惜地認為,他搞房地產是好的,只是沒有抓緊時間,只要再加快兩個月,便可化險為夷而成功了!另有一位朋友,他也是布販子出身,經營非常成功,後來投資印染廠,最後失敗,把印染廠賣掉了。他說,如果當時有500萬流動資金能夠接上的話,也就不會垮掉了。

    顯而易見,這些企業家對投資缺乏最最起碼的認識。投資需要對投資項目的未來預期收益及相應風險作評估,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所投項目究竟有沒有價值?此時投入有沒有風險?是不是扛得住?“只要再加快兩個月”,“如果當時流動資金能夠接上的話”,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無濟於事。就像泰坦尼克號即將沈沒,你說“如果逃到頭等艙就好了”,這有用嗎?房地產業已經熱得滾燙滾燙,你去接棒,哪怕你速度再快,就能保證安全無險了嗎?紡織印染行業進入了強力洗牌時期,而你毫無核心競爭優勢,哪怕再多給你一點流動資金,你就能創出良好局面了嗎?什麽“如果……”,扯淡!世界上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現在,許多傳統行業日子難過,很多企業家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試圖突圍。而當他們離開自己熟悉的圈子,涉入新的領域時,應該怎麽對待呢?投資控股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具體經營讓內行專家去做。投資股票的本質也一樣,因為股票是企業的股份。這樣,投資就並非一定需要選擇自己拿手的行業了。

    當前,促轉型,調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產出效率,從而提升整個經濟體價值,這個過程必將促使企業家向投資家轉化,使企業家實現自身的新格局,提升自身的新價值,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例如,在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港臺地區,企業互相參股是家常便飯之事。

    還有,只是依靠傳統融資方法是遠遠不夠的,股權轉讓交易或許是個好辦法。“新三板”就是在這類需求大背景下,即將呼之欲出,這也正是出於這個道理和原因。

    傳統企業家要使自己真正轉型,須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既是一個好的商人,同時又是一個好的投資者。

    我有一位小型公司的企業家朋友,迄今為止,投資股票只不過經歷了4年,目前也只是略有浮虧,然他越來越感到投入的資金和時間虧得厲害,越來越覺得非常劃不來,越來越認為股票投資是個很失敗的項目,非常郁悶!遂對股市失去興趣和信心!顯然,他也是把資金和時間當作了成本,而非投資,潛意識里仍把股票投資認作是一樁普通生意而已。我本來滿心以為,他是我周圍唯一能夠轉型成功的企業家呢,想不到他還是邁不過“最後一步”,也出局了!沒辦法!

    亞當·斯密指出:“我們身處某種範式中時,我們很難想像任何其它的範式。”真是一語中的!人的習慣思維和固有觀念確實是很難改變的!

    不過,請盡管放心!等到什麽時候瘋牛來到,屆時,又可見到他們個個眼睛血紅,臉色碧綠,膽大無畏,勇氣十足,紛紛沖入股海,最終“轉型”成為“投資家”的呵!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17

互联网行业:流量带来货币化质变,020转入实际商业模式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65

作者:郝云帆

行业观点:

2015年下半年的趋势:商业模式渐趋清晰,公司分化开始加大。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概念以及O2O的运营模式已在各个行业领域中进一步普及。虽然在特定行业中(如家政、专车和教育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和O2O的新商业模式已经初见端倪,但是其货币化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以及布局连接线上和线下的业务体系的成本正随着资本价格的整体上涨而进一步提升;线下资源的价格以及特定领域的竞争程度也日趋激烈。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们认为2015年下半年应更加坚定贯彻自下而上的选股方针,精选产品体验/服务质量优秀、资本实力雄厚以及掌握丰富线下资源的公司。


选股思路和投资主题:

I.移动互联网流量的量变带来货币化的质变:随着流量转型的成功,我们认为2015年互联网企业移动收入与移动流量占比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全球移动广告市场都进入货币化实质阶段,特别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海外市场。手机游戏仍是移动互联网流量货币化最好的手段之一,但是CP(内容制作游戏公司,例如:博雅互动)风险将继续高企,投资渠道仍是最佳选择。


II.O2O从概念将开始转入实际的商业模式:O2O热度将继续升温,与其相关的投资和并购将更为活跃。因此我们看好线下重以及具有更多线下行业知识的互联网企业在O2O领域的发展前景。


III.线下行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化不仅包括在线化,同时包括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展或重塑原有的商业模式。同时具备了线下优势和线上思维的传统企业将成为O2O领域重要的参与者。












(来源:招商证券)


格隆汇声明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00

萬達稱林寧不涉內幕交易 實際控制人之妻是否屬於內幕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586.html

萬達稱林寧不涉內幕交易 實際控制人之妻是否屬於內幕人?

一財網 王佑 2015-07-31 19:20:00

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指出,首先要明確的是,實際控制人妻子,屬於“內幕人”的範疇麽?

王健林、林寧夫婦及兒子王思聰(來源:百度圖庫)

通過在數月前的幾次股票買賣操作,萬達院線(002739.SZ)實際控制人王健林的妻子林寧,可能獲利了70萬元左右。

看似普通的幾筆交易,因其首富夫人的特殊身份,不禁讓人們對於其是否涉及內幕交易的質疑驟然上升。為進一步厘清此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多位券商及上市公司高管做了采訪。

7月18日,萬達院線的一份報告書草案顯示,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慕威時尚 100%股權;擬向世茂影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共計15家公司100%股權;同時公司擬向公司實際控制人旗下的萬達文化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21.8億元。

這份收購報告書中的部分條款被人找出。相關自查報告顯示,有相關人員或其直系親屬買賣萬達股票的情形:其中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健林先生配偶林寧,分別在2月10日、3月17日和4月8日買賣了3萬股股票,有報道稱林寧短時間獲利70萬元。由於其購買的時間點,恰逢萬達院線相關收購前,而林寧又是實際控制人王健林之妻,因此有說法稱她涉嫌利用內幕信息,提前買入股票套利。

萬達方面昨日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時則稱,相關指責主要是據萬達院線公告做的推斷,無根據;萬達院線5月下旬開始接觸企業,但林寧是在4月上旬才買的股票;林寧買股票時不知萬達院線即將有並購。

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指出,首先要明確的是,實際控制人妻子,屬於“內幕人”的範疇麽?

2007年證監會《證券市場內幕信息交易行為認定指引》(下稱“指引”)中確定的內幕人包括: 《證券法》第74條第一至第六項規定的人; 證監會根據《證券法》第74條第七項授權規定的其他人,包括:發行人、上市公司;發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參與方及其有關人員;因履行工作職責獲取內幕信息的人;上述幾項所規定的自然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因親屬關系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騙取、套取、偷聽、監聽或者私下交易等非法手段獲取內幕信息的人;通過其他途徑獲取內幕信息的人。

那麽,最後一條“通過其他途徑獲取內幕信息的人”這一點中說明,內幕人涵蓋的範圍較廣,只要是獲得了相關內幕信息,而且通過這類信息買賣股票或謀取個人私利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內幕人且存在內幕交易。

而某上市公司高管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實際控制人配偶的這一身份實則特殊。

“到底什麽是並購案中的內幕人?這一點十分關鍵。當發生一項重大並購時,可能只有董事長和董秘得知,其他高管並不了解。因此,其他高管就不屬於內幕人的這一範疇。作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配偶身份,在上市公司發生並購時,她也可能知道,或許也不知。”該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萬達院線稱“林寧並不知情”,確實存在這類情況。從這一點來說,林寧就不算“並購案”的內幕人。

另一重疑問在於,為什麽林寧的購買股票記錄,是通過收購案公布時的“自查”這一內容,才讓外界獲悉的,而此前的監管記錄里卻沒有查詢到?

據萬達院線此前曾對本報記者的說法,“王健林不屬於萬達院線高管”,因此其買賣萬達院線的股票時,也就不需向交易所做備案。原來,此前萬達院線的監管記錄中,只公布萬達院線的“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情況,並不公布實際控制人親屬或子女等的交易情況。

上述事件似曾相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報道,就在南北車雙雙停牌前的半年,即2014年4月26日至 2014年10月26日期間,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多位高管及家屬,曾買賣過各自公司和對方公司的股票。隨後,兩家公司回應道,有關高管及家屬購買股票的行為,是據公開信息並基於自身價值分析和判斷進行的,從未知悉或探知有關重組事宜的內幕信息,買賣屬於個人投資行為。

再者,要說明上市公司相關人士親屬是“知情並購買股票”這一點也會有舉證難度,通常是由相關部門來確認並調出相關記錄。前述上市公司高管說,不受質疑的最佳方式還是讓上市公司高管、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等親屬,不要在敏感期購買股票為妥。

事實上,證監會對於內幕交易的監管在趨嚴。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曾強調,證監會始終保持對內幕交易的高壓態勢,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內幕交易調查和懲罰機制和處罰認定規則,同時將據市場新情況、新問題改進新舉措。

證監會也要求,上市公司在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前要報備、將股票異常交易監管與重大資產重組行政許可掛鉤,上市公司停牌進入重大資產重組程序後,滬深交易所也會立即啟動股票異常交易核查程序等措施。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99

新匯改效果顯現?8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明顯回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056.html

新匯改效果顯現?8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明顯回落!

一財網 薛皎 高曼珊 2015-09-17 09:21:00

在8月11日新匯改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名義有效匯率在7月份雙雙刷新自1994年1月BIS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分析人士認為,8月份人民幣實際與有效匯率明顯回落,說明8月11日中間價改革效果顯著,時機選擇恰當。

北京時間9月17日,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了人民幣8月份有效匯率指數。數據顯示,8月份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環比下跌1.01%,報126.17;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環比下跌0.62%,報131.3。

此次數據公布備受市場關註。8月11日中國央行意外宣布進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連續三天人民幣明顯貶值。對於此次匯改中人民幣貶值,央行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近年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攀升,相對於全球多種貨幣表現較強,此次匯改是對之前人民幣累積升值壓力的一次性糾偏。

就在8月11日新匯改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名義有效匯率在7月份雙雙刷新自1994年1月BIS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分析人士認為,8月份人民幣實際與有效匯率明顯回落,說明8月11日中間價改革效果顯著,時機選擇恰當。

BIS發布具體數據顯示,7月份時,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27.46,環比上漲1.20%,連續第2個月走高;同時,7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32.13,環比上漲幅度更是達到1.61%,同樣成為繼6月後第2個月上漲。這意味著,人民幣實際與有效匯率均創造了21年來的最高水平。

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是人民幣與中國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在此基礎上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

相對於雙邊匯率而言,實際有效匯率更能夠綜合反映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BIS發布的有效匯率指數是基於2008-2010年貿易數據權重,並以2010年為基期,於每月月中發布最新數據。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籃子貨幣包含61個國家和地區,可以綜合反映一國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在人民幣指數的權重中,前三位分別是歐元、美元和日元三大貨幣。

事實上,自2005年匯改後,人民幣保持的單邊升值趨勢,已經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不斷推高,根據BIS此前發布數據,2005年初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82.84,而目前這一數值已經上升至130.08。10年間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漲近60%。截至今年3月份時,人民幣實際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曾連續10個月雙雙走高。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此前表示,僅從去年6月到今年7月,由於跟隨美元升值,人民幣按實際有效匯率計算已經升值12%,這給中國的出口帶來巨大壓力。在今年前7個月中,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6%,7月份單月出口同比下降8.3%。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曾表示,日元、歐元和其他許多貨幣大幅貶值已經讓人民幣實際匯率被迫升值,而美聯儲加息預期可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這也要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應盡快調整,8月11日以後人民幣的貶值應該理解為一種糾正和回歸。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人民幣匯率已恢複平穩走勢,每日中間價與市場價差距明顯縮小,對於外界擔憂人民幣將出現持續貶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人民幣匯率不具有持續貶值的基礎。在9月9日召開的達沃斯論壇期間李克強重申,中國不希望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這不符合我國結構調整的方向,同時中國更不願意看到世界上發生“貨幣戰“。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02

三部委發布公積金新政:提高實際貸款額度 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520.html

三部委發布公積金新政:提高實際貸款額度 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

住建部網站 2015-09-30 17:17:00

今年以來,各地貫徹落實全國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簡化業務辦理流程,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財務局,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今年以來,各地貫徹落實全國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建金〔2014〕148號)、《關於放寬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的通知》(建金〔2015〕19號)和《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5〕98號)要求,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簡化業務辦理流程,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地區住房公積金使用條件仍然偏緊,辦理手續複雜,結余資金規模較大,制約了住房公積金作用的發揮。為切實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落實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的督查要求,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實際貸款額度。2015年8月末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低於85%的設區城市,要綜合考慮當地房價水平、貸款需求和借款人還款能力,提高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實際額度。在保證借款人基本生活費用的前提下,月還款額與月收入比上限控制在50%-60%。貸款償還期限可延至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齡後5年,最長貸款期限為30年。推行按月劃轉住房公積金沖還貸款本息業務。

二、設區城市統籌使用資金。同一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和分中心應當統一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政策,統籌使用貸款資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或分中心貸款資金不足時,應允許繳存職工向同城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申請貸款。

三、拓寬貸款資金籌集渠道。有條件的城市要積極推行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住房公積金貸款資產。

四、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繳存職工在繳存地以外地區購房,可按購房地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向購房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繳存地和購房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相互配合,及時出具、確認繳存證明等材料,辦理貸款手續。具體辦法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另行制定。

五、簡化業務審批要件。繳存職工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同意根據本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推算其月收入的,不需單位出具職工收入證明。繳存職工租住商品住房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除身份證明、本人及配偶無房證明外,不需提供其它證明材料。

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優化內部人員配置,增加網點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向網點工作人員傾斜。要充分利用受托銀行業務網點優勢,方便繳存職工就近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手續。

七、加快改造升級信息系統。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根據政策調整和流程優化的需要,加快改造升級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系統,建立集12329服務熱線、短信、微信、手機APP、網上業務大廳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辦理網上業務,為繳存職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八、建立考核問責制度。各級住房公積金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業務考核,將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占有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要通報設區城市人民政府,並作為考核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人的重要參考。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占有率低的城市,要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和問責。

本通知自2015年10月8日起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

2015年9月29日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42

優酷賣身實際宣布獨立視頻的終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2/152463.shtml

導讀 : 優酷被收購標註著單一視頻時代的結束,視頻進入了全新的生態競爭,成為業務上面的一環。視頻行業並不是不重要,而是說明原有的模式實際上是無法形成。

優酷土豆賣身確實是個令人大跌眼鏡的動作,不是燒錢的遊戲玩不下去了,要知道優酷的賬面上面還躺著大量的現金的,就算是錢花光了,古永鏘財務手法也能夠繼續從美國搞來錢。合並後的土豆已經是牢牢緊握住了老大的位置,優酷雖然發展的不好,但也不至於賣身自救如此不堪。唯一能夠解釋的,應該是古永鏘在內的管理層也不再相信視頻這樣單一業務最終能把商業夢想實現,從而喪失了對企業的前途的信心,既無法短期內實現盈利,有無法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這是多麽明顯的互聯網企業衰落的征兆啊,趁著現在一切外表都光鮮的時候套現,也不失是明智的選擇。

經過優酷這麽一折騰,視頻行業已經徹底終結了,從此以後單純的視頻業務公司已經沒有了,整個行業都變成了大公司的業務的一部分。值得諷刺的是視頻已經和電商、新聞、社交一樣成為互聯網的最大應用之一。所有公司的賣身行為,風行和上文廣、pptv和蘇寧、pps和愛奇藝、土豆和優酷、優酷和阿里、56和搜狐這些故事一再證明純粹的視頻業務在目前的中國市場里面,並不是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必須通過其他的業務進行支撐。

視頻行業沒有像其他互聯網模式一樣通過燒錢燒出一個未來,反而一步步變相的把行業中的公司都悄然消滅,不能不讓人唏噓不已。現在行業玩家里面剩下的獨立公司樂視網也沒有閑著,其他公司是靠幹爹的其他業務對視頻完成支撐,樂視網是自己四處跑馬圈地開發新業務對視頻做支撐。視頻不掙錢已經是公理,大家玩的套路是深度挖掘其延伸的價值,比如阿里要它來打通從制作到發現的鏈條,樂視以此增強自己電視特色,還有什麽四屏互動。

有的觀點認為說,私有化是為在國內上市,這種觀點沒有考慮到國內真實情況。今年7月A股遭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股災,IPO都暫停,這麽多企業排隊恐怕要兩年以後了。況且國內上市對盈利有要求,就算通過會計處理能上市,但這種虧損企業按照目前的財務法則要設置為st,連續三年就要退市。新興產業板、註冊制,這些到目前的進度是,連證券法修訂都沒完成,一兩年內也不可能的。一個公司如此重要的決定不能建立在一種假設上面,我倒是覺得古永鏘是玩不動了,玩不下去了,要退休了才回出此下策。

阿里收購的公司,包括uc、酷盤這些都沒法跟優酷體積相比,希望阿里能夠這次突破了吧。合並土豆的時候,不少人覺得視頻行業格局已定,結果沒有幾年他們自己都賣身了,就算是合並了愛奇藝也不過是組成了新的廢柴聯盟。目前的行業格局無法阻止攪局者,傳統的視頻模式已死,視頻行業新的出路在大破和大立,顯然阿里這樣體積的公司,各種事業群疊床架屋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成為這樣的未來。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怕是要超過樂視本身了,資金永遠是個繞不開的話題,經過優酷的消失,預計行業的內容定價只會更加理性,少了這麽一個重量級別的購買方,行業會變得安靜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810

實際控制人被查原因成謎 東江環保稱業務正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77.html

實際控制人被查原因成謎 東江環保稱業務正常

一財網 楊佼 2015-10-29 22:07:00

關於張維仰被查原因,東江環保並未披露。但有資料顯示,張維仰此前與中信證券過從甚密,而該公司獲得的不少項目,均屬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特許經營。

失聯消息流傳數日後,環保白馬股東江環保(002672.SZ)實際控制人張維仰被查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公司10月28晚公告稱,張維仰目前正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目前仍未與其取得聯系。

10月29日,東江環保副總裁、董秘王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此之前數天,其已與上市公司失去聯系,公司與張維仰最後一次聯系,還是在10月22日。

迄今為止,關於張維仰被查原因,東江環保並未披露。

實際控制人突遭調查

現年50歲的張維仰,早年從深圳城管局環衛處起步,於1999年一手創立了東江環保,並實現在A、H股兩地上市,目前其持有東江環保近28%的股份。

東江環保10月28日晚間公告稱,經公司多方聯系,接到張維仰屬通知,張維仰目前正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截至目前,公司無法直接與張維仰取得聯系,也未收到任何涉及公司的調查通知,或被有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

公開信息顯示,張維仰出生於1965年,現任東江環保董事長,並持有該公司2.42億股,持股比例為持股比例27.92%,為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除了擔任東江環保董事長,張維仰還曾擔任過深圳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民主建國會中央能源與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民建深圳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委、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而東江環保也堪稱環保白馬股。1999年從深圳起家,東江環保迄今已有16年歷史,2003年登陸香港,2012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是為數不多的A、H兩地上市的環保公司。

而張維仰此番被查,之前就已有先兆。起因則是三季報無法如期披露。10月26日午間收盤後,東江環保突然公告稱,該公司還在香港聯交所發布一則公告,內容包括該公司待發出一則關於該公司一名董事之內幕消息的公布。

按照此前安排,東江環保本應在10月26日披露三季報。當天晚間,東江環保公告稱,由於三季報相關文件尚需進一步完善,其公司股票及公司債券,自次日開市起停牌,直至披露三季報後複牌。而該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發布的延遲披露三季報的公告,也是由其總裁、執行董事陳曙生簽署。

隨後,張維仰被調查的消息就流傳開來,而東江環保上述公告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在10月26之前,張維仰此前就已失聯。公告顯示,其董事會原定於10月26日召開會議審批三季報,但在會議召開前,就已無法與張維仰取得聯系,導致三季報告無法簽署,該公司只能在27日停牌,並將三季報延期披露。

“上周四那天還聯系過,人也在深圳,情況也都是正常的。”東江環保副總裁、董秘王恬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其與張維仰最後一次聯系,是在10月22日。

因何出事

作為為數不多的同時在A、H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張維仰出事的傳言證實之後,受到市場廣泛關註。目前,東江環保A、H股均已停牌,但對於其出事的原因,外界至今仍然無從得知。

現年50歲的的張維仰,早年從深圳城管局環衛處起步,在危險廢物處理行業,具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出生於1965年的張維仰,是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東水鎮人,1985年20歲時來到深圳,進入深圳城管局環衛處,工作5年後於1990年離職。從1995年開始,開始擔任東江化工董事長,1999年創立東江環保並任董事長至今。

近年來,東江環保的業務發展頗為迅猛。目前,其業務已涉及工業、市政固廢,橫跨廢物收集運輸、資源化綜合處理、無害化處理處置,並於2014年進入醫療廢物、手機拆解等領域,並延伸至餐廚垃圾、電子廢棄物、土壤修複等新興領域。據王恬介紹,目前其危險廢物年處理能力已達130萬噸以上,而未來可達300萬噸。

迄今為止,東江環保並對張維仰被查的原因做出說明,上述公告中亦未提及。

“高管都正常在工作崗位上,沒有收到有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的通知。”王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沒有接到對任何涉及公司的調查通知,公司仍在正常經營運轉。

《第一財經日報》查閱資料發現,2012年東江環保在A股上市,中信證券擔任保薦人、主承銷商。2014年,東江環保發行公司債,亦由中信證券承銷。中信證券旗下的直投公司金石投資,亦曾投資東江環保。

招股書顯示,2010年,張維仰曾以5000萬元的價格,將所持東江環保3571.43萬股,轉讓給金石投資,轉讓價約為1.4元/股。轉讓完成後,金石投資持有東江環保2.85%的股權。

此外,作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行業,而東江環保所經營的危險廢物處理業務中,不少項目都采取BOT的經營模式,項目經營權還涉及到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的特許經營權許可。

東江環保近年來獲得的不少項目,都屬於此類。公開信息顯示, 2012年以來,該公司獲得的深圳河道淤泥福永處理場二期汙泥填埋區工程、深圳市羅湖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項目、江西工業固廢處置中心項目無害化及資源化利用等項目,不但屬於地方政府BOT項目,而且需要取得當地環保、城管等部門的特許經營權許可。

“我們公司的業務里面,還是以工業固廢為主,而且各項業務和資質,都是按照正常的招投標程序進行的。”王恬說,按照該公司管理架構,張維仰只是負責戰略發展方向和政策,日常經營、業務拓展以總裁為首的經營團隊負責,與張維仰並無直接關系。

公司業務正常

東江環保公告顯示,張維仰被調查後,由於副董事長馮濤申請不履行董事長職務,經過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該公司現任董事、總裁陳曙生,將在張維仰不能履行職務期間,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

對於馮濤不願履職的原因,王恬解釋,主要是因為馮濤個人擔任職務較多,且非執行董事,平時也對公司經營過問較少,因此希望推舉一名熟悉公司經營的執行董事,履行董事長職責。

對於公司的內部情況,王恬稱,東江環保已緊急對內部員工、股東和投資人進行了溝通和安撫。

與此同時,東江環保也在安撫內部士氣。王恬說,此事發生後,東江環保也在內部向核心骨幹人員、高管進行了通報。從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員工並未受此影響,願意配合公司維持正常運轉。

“項目方面,該談的談,該建的建,”王恬稱,在建、在談項目,由陳曙生代行董事長職責後,仍然按程序正常審批,不會因此受到影響。而在未來業務拓展方面,由於該公司董事長、管理層之間有明確分工,日常經營、項目由總裁為首的團隊負責,短期內也不會受到影響。

“董事長出事,對我們公司和管理層來說,也算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客觀上對公司行業地位、形象肯定都會有一些影響,公司也不是某一個人的公司,不會因為哪個人出事,就會無法運轉,還是要對個人、公司有所區別。”王恬說。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79

e租寶實際控制人丁寧被抓 起底700億級金融怪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0/153181.shtml

導讀 : 一家來自安徽蚌埠市的公司,如何培育出e租寶?這個“迷”一樣的公司集團,仿佛一只迅速崛起的金融怪獸,體型龐大,又暗藏危險。

i黑馬 王奕12月10日報道

12月3日,e租寶被曝出40人被調查,這一周,e租寶高調應對媒體轟炸,發公告,發律師函,發公關稿。

 

1449658053474

 

媒體與e租寶的關系劍拔弩張之時,昨日媒體又曝出,e租寶的實際控制人丁寧被抓,警方還帶走了一批高業績員工。e租寶母公司鈺誠集團甚至連名牌、logo均被拆除。

一個不為人知的細節是,年僅33歲的丁寧,原本簡歷被掛在中國政府網(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上。昨日,丁寧的簡歷和發布的有關新聞,均被中國政府網刪除。

一切皆有塵埃落定之意。

火燒連營

12月8日晚,公安部進駐e租寶,正式開始對其調查。晚上7點左右,e租寶的網站和APP均無法打開。

突然襲擊來得猝不及防。就在兩個小時前,e租寶還在各大媒體上發布軟文,試圖以此來沖淡多日來濃烈的火藥味。

投資用戶全都慌了,他們集結多個QQ群,每個群都迅速達到2000人上線。

如果認為只是e租寶的問題,就想得過於簡單了。其實,e租寶的母公司鈺誠集團,旗下還有三家互聯網金融公司:芝麻金融(又稱玖鈺財富)、鈺申金融、惠仁財富等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

在e租寶網站關閉的同時,三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網站都無法再打開。可見,火已燒到了鈺誠集團。

9日上午,鈺誠集團位於安徽蚌埠市的總部,開始拆除帶鈺誠集團字樣的標識和招牌。

上線505天,吸金747億,涉及89萬投資用戶,成為僅次於陸金所、網信理財、紅嶺創投,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第四大player,e租寶跺跺腳,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會為之震動。

一家來自安徽蚌埠市的公司,如何培育出e租寶?這個“迷”一樣的公司集團,仿佛一只迅速崛起的金融怪獸,體型龐大,又暗藏危險。

眼看他起高樓

丁寧在中國政府網上的簡歷是這樣的:

丁寧, 1982年7月生,漢族,民革黨員,企業家,應用化學專家,高級化學工程師,計算機工程師。丁寧2012年成立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2013年整合旗下參控股公司成立鈺誠集團,至今一直擔任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

年僅33歲的丁寧,見諸報端的信息並不算多,為人低調。從他的過往經歷看,確實算是“屌絲逆襲”的創業人物。

184738nojltbf28f8jx41e

1999年,17歲的丁寧從安徽工貿職業學院休學,進入母親在蚌埠丁崗村建的一家鎖廠,當技術員和銷售員。

盡管起點不高,但此時丁寧大膽的行為方式,已初見端倪。他看廠子營收較少,就開通了網購業務,為廠子每年多創收近百萬。當時淘寶等購物平臺,才剛剛登上歷史舞臺。

6年後,他創立了自己第一家五金公司,文科出身的他,在看到化學行業一個新的技術風口後,居然親自研發,最終還獲得了成功。也因為他在化工方面有多項專利,享有了安徽省科技專項津貼,讓他如虎添翼。

丁寧非常擅長把握時事,4年前,他看到傳統五金行業進入瓶頸期,決計轉戰金融市場,換地掘金。

但在此之前,他完全是個金融門外漢。他每天抽出三四個小時,翻閱書籍,惡補金融知識,半年後,他相中了融資租賃。此時,e租寶的雛形已然形成,余額寶的成功,更給足了他信心。

他認為:“民間資金流入實體工業生產中,這是大勢所趨。而將實體經濟和金融有效結合的最佳方式就是融資租賃。”

2014年2月,他搭上了移動互聯網快車,創建e租寶。

截止到2015年6月份,鈺誠集團的存量業務400余億元人民幣。丁寧一手打造的金融大廈,已然形成。

眼看他宴賓客

e租寶從創立後,一路高歌猛進,勢頭逼人。

 

a

 

“一元起投”的普惠模式,確實吸引了不少用戶,但這不是吸金關鍵,鋪天蓋地的廣告,才是e租寶至勝法寶。

電視、地鐵、公交車,密布全國各地。據業內人士透露,e租寶今年上半年,僅電視渠道的投放體量在1.5億元左右。

央視投放廣告費是3102萬,北京衛視2454萬,江蘇衛視1440萬、東方衛視1479萬,天津衛視1440萬,總計就是9915萬,如果再加上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預估至少每家1500萬,河北衛視也有300-500萬。

事後反觀,在e租寶的投資人維權群里,很多人稱自己當時投資,是因為看到電視上的廣告,“央視都能上,還有什麽問題?”

除了廣告,e租寶另一推廣手段,就是極為野蠻的地推方式。

e租寶有個特別的崗位,叫“理財師”,他們負責拉用戶購買,利潤頗豐。一e租寶的理財師告知i黑馬,如果拉來50萬,可提成3000元;拉來100萬,可提成5000元,除此外,還有給團隊和領導的提成,提成總額為1%。

另外,前來面試的理財師都會被告知——如果你自己也投資或能帶單入職,將優先錄取,因此很多理財師都會自己先購買,或者讓親朋購買。

e租寶承諾用戶是9%—14.6%的年化收益率,加上理財師提成1%,其理財產品成本將高達10%-15%以上。而目前行業來看,融資租賃債權收益為7%-8%,e租寶幾乎高出行業一倍。

明顯高於行業水平的收益率,是e租寶備受質疑的一點,但疑點不是僅此而已:

虛假標的?

在媒體劍指e租寶的討伐書中,提到最多的一條是虛假標的。

據盈燦咨詢統計,2015年10月,共有309個借款公司在e租寶平臺上發布借款標,這些借款公司中有292家企業,在借款之前發生過註冊資本變更,占比高達94.5%。註冊資本變更,距發布第一個借款標的時間平均為33天。變更前,這些企業的註冊資本平均只有154萬,變更後達2714萬。

其中,有302家公司在借款之前發生過法定代表人變更,占比達97.7%。變更後,有32人在2家以上的借款公司中任法定代表人,即這些標的中,一人法人同時控制兩到三個公司。

拋開數據,我們找一些形象的例子。有e租寶用戶公布自己投資的標的詳情,仔細核查後,發現疑點頗多。

其中一家山西公司,通過政府官方的企業信用信息網查詢,顯示公司只有5人,虧損狀況為2.19萬。

 

b

 

7月17日,該公司變動法人信息和註冊信息,註冊資金從110萬直接變為2810萬。

 

c

 

一個月後,這家公司在e租寶上發布融資信息,融資金額2千萬。e租寶官網上對該公司的介紹,是這麽寫的,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個多億,經營風險較低。

 

d

 

這就是其中一個典型,i黑馬通過用戶標的中的信息核查,10家公司,情況完全雷同。根據盈燦咨詢統計的數據,e租寶發布的標的,90%以上皆是如此。

“這就是虛假標的,發標的都是皮包公司”,投資理財多年的某金融專家看到該數據後評價,“其實一般的投資理財者,都可以通過政府網站的公開信息,核查公司基本信息,發標前大幅度調整註冊資本、修改法人信息,都是高危預警信號,是虛假標的可能性極大。而且e租寶平臺幾乎全都是這樣的標的,天下哪有這樣的巧合?”

“讓人不可理解的是,為何如此明顯的問題,如此明目張膽的操作,卻一直沒有被人揭露?”該專家質問,這是監管的缺失?還是行業的浮躁?

緬甸銀行?

“我們在東南亞開了東南亞聯合銀行,資本雄厚”。這是e租寶的理財師最常用的宣傳語。但也有員工自曝,這是鈺誠集團和e租寶洗錢的地方。

這家緬甸銀行,確實存在。

據媒體報道,2015年初,鈺誠集團在緬甸第二特區佤邦開設了東南亞聯合銀行,並在佤邦首府邦康成立了邦康支行。

 

e

 

佤邦當地一華人告訴i黑馬,該地區屬於緬北,與中國接壤。“你經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扛著槍的佤邦軍,因為與緬甸政府關系緊張,準備隨時開戰”,該華人表示,因為地緣敏感,政治複雜,毒販橫行,導致邦康經濟十分落後,“本地銀行都不多,一個外國銀行,根本沒有錢可掙”。

一家開在隨時開火的戰區銀行,鈺誠集團的深意,的確值得揣摩。

行業地震

8日當晚,北京電視臺上e租寶廣告,還來不及撤下,一如既往地播放。

次日晚上,新聞聯播前,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廣告全部停播。

“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地震”的推測,甚囂塵上,又恰在國家即將頒布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的關鍵節點。

某互聯網金融公司的CEO透露,昨日,行業協會給北京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召開了緊急會議,讓大家正常經營,不要過分恐慌。

但用戶卻變得越發敏感,並試圖將自己投資在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錢盡早提現——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承受如此的擠兌風險。行業一時間,風聲鶴唳。

一投資用戶稱:“排行第四的公司,說倒就倒,其他平臺如何保障?”

從余額寶出現至今,培養多年才形成用戶對互聯網金融的信任,如今卻面臨轟然倒塌的危機。

在e租寶投資用戶的兩千人群里,滾動消息從不間斷。一邊憂慮萬分,一邊又自我安慰,每出現一條e租寶新聞,群里就得解讀、揣摩、引申許久。

他們知道e租寶,大部分人是因為看了廣告,小部分是被理財師拉進來;他們有北上廣的,但大部分來自二線城市;900萬,500萬,270萬,或者幾千,每個用戶的名字後面,都註明他們的投資金額,有些人甚至傾其所有。

丁寧被抓的消息,在群里引發了軒然大波,大家的情緒從憤怒變成了絕望,很多人一夜無眠,坐等天亮。

就在上個月前,鈺誠集團剛獲得某媒體頒發的“2015最具責任感企業”獎,集團首席執行官在會上說:“互聯網+金融,核心是普惠,然後是安全和信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203

實際控制人調查未落定 金亞科技資本運作不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538.html

實際控制人調查未落定 金亞科技資本運作不斷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1-28 21:23:00

因公司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證監會的最終調查結論。然而這並未停止金亞科技資本運作步伐。

停牌7個多月金亞科技,此前因公司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證監會的最終調查結論。然而這並未停止金亞科技資本運作步伐。

1月27日晚間,金亞科技公告稱,其於2016年1月27日簽署《關於四川中電昆辰科技有限公司增資事宜之增資合同書》,根據增資合同,公司向四川中電昆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電昆辰)增資人民幣2000萬元,占增資後的總股本12.5%。

資本運作不斷

公告顯示,中電昆辰是一家“學科性公司”,專註UWB(超寬帶)高精度定位(鷹眼)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其核心技術為室內外精確定位技術(三維空間精度1-2厘米)。未來中電昆辰將與其他行業應用方合資成立公司,金亞科技可獲得與中電昆辰平等的對價進入合資公司,持股比例不超過5%。

值得註意的是,中電昆辰成立僅一年,而公司去年實現營收8.58萬元,凈利潤則為-136.83萬元,期間公司管理費用高達114.86萬元。對此,金亞科技表示,公司前期工作主要為研制開發,因此截至目前尚未有較大營業收入。

近期金亞科技可謂資本運作不斷,除了增資中電昆辰,公司在1月13、14日分別以增資、股權收購方式入股兩家公司。金亞科技13日公告稱,擬向成都驚夢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增資450萬元,占增資後的總股本15%;14日,金亞科技又擬以3億元收購上海勝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值得註意的是,勝炫電子的原股東表示若業績不達標差額部分將10倍償還的承諾。

此外,金亞科技近期密集甩賣公司資產。公司於去年12月16日作價3億元轉讓公司持有的天象互動剩余10%股權,此後又以5000萬元轉讓子公司程度金亞雲媒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50%股權,以4800萬元轉讓全資子公司深圳金亞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對於上述甩賣舉動,公司表示,有利於增加公司運營資金,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資金使用效率,促進公司改善產品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第一財經日報》註意到,根據金亞科技2015年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流動資產合計3.67億元,期末現金余額1264.32萬元。而投資中電昆辰、成都驚夢、勝炫電子合計需3.245億元。以公司三季度末的現金流來看,是不足以對上述三家公司投資的。有分析人士認為,近期金亞科技密集剝離資產,或是為了斷尾求生後外延生新尾。

實控人命運未蔔

去年6月4日至5日,金亞科技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並於6月9日午間開始停牌,然而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證監會的最終調查結論。

而這則消息,使去年在資本市場大放異彩的金亞科技陷入了長期停牌中,並因此停止收購天象互動。此後,公司表示,經核查,存在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情況,詳情正在進一步核查當中。不僅如此,公司於今年1月承認財務造假。

雖然周旭輝被調查的具體原因並未公布,但業內紛紛猜測或與公司財務造假、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情況等有關。

《第一財經日報》註意到,在周旭輝被調查不久,便因個人原因於6月30日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等全部職務。辭去職務後,公司於7月23日表示,存在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情況。而在7月31日,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關於聘請2015年度財務審計機構,由原來的華信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之後,公司財務負責人丁勇和於10月16日因個人原因辭職。10月27日,公司證券事務代表也因個人原因辭職。

值得註意的是,在周旭輝被調查之前,公司擬收購天象互動,而當時周旭輝是這家公司七名股東之一,持有天象互動10%的股權。在周旭輝被調查之後,金亞科技發布了關於暫時撤回重大資產重組申請文件的公告,解除此前收購天象互動100%股權的相關協議。

不過在去年7月15日,周旭輝向金亞科技轉讓天象互動10%股權,以股權作價2.2億元以歸還占用公司的資金,沖抵完後的剩余部分作為金亞科技對周旭輝的負債。10月15日,周旭輝將其持有公司98.61%股份與孫海峰進行股權質押,主要用於個人投資需要。

12月28日,公司公告稱,公司擬以4800萬元的價格向周旭輝轉讓公司所持有的全資子公司深圳金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金亞)100%股權。本次交易主要基於周旭輝對投資決策失誤的糾正。

而根據公司此前的財務審計機構華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深圳金亞審計報告看,2015年1月至6月,深圳金亞實現營收271.05萬元,凈利潤-398.78萬元。以資產基礎法最終評估結果為深圳金亞100%股權權益為820.16萬元。

問題纏身的金亞科技,在2016年1月1日發布一則子公司註銷的公告,記者註意到,這家金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金亞軟件)曾是金亞科技盈利的“聚寶盆”,根據金亞科技2014年年報,金亞軟件當年實現營收3435.51萬元,凈利潤達2671.68萬元,銷售凈利率達77.77%,而這樣一家子公司卻面臨被註銷的局面。不過對於母公司的財務造假,子公司又會否“出淤泥不染”呢?

承認財務造假

自查長達半年之久,直到1月18日,金亞科技發布的自查報告中承認財務造假。其中2014年度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非流動資產、未分配利潤、凈利潤等9大財務指標合計調整金額近12億元。

自查報告顯示,在其對9大財務進行的調整中,調整幅度最大的是其他非流動資產,調減3.1億元。對此,金亞科技稱,2014年公司賬上所列支付四川宏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預付款3.1億元沒有實際支付。

另外,銷售回款和采購付款會計處理有誤,2014年度貨幣資金由3.45億元調整為1.24億元,虛增2.21億元;根據銷售合同確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應收賬款時未遵循謹慎會計原則,當期虛增營收3033.17萬元,虛增營業成本1628.63萬元,虛增凈利潤1931.11萬元,其他應收款則調增2.35億元。

除銷售回款、采購付款處理有誤,與銷售合同確認營收、營業成本、應收賬款未遵循會計原則外,公司表示,少計銷售費用和年終獎金,造成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減少,虛增營業利潤。且公司存在資金被大股東占用的情況,造成賬實不符。

在去年7月31日,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關於聘請2015年度財務審計機構,由原來的華信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在今年1月20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其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2015年度審計機構》的議案。

據悉,金亞科技上市之前就曾受造假質疑。在2009年10月,金亞科技上市前夕,著名財務殺手夏草曾連發七問,質疑金亞科技財務問題,認為其虛列研發費用、收益性支出資本化嫌,指出該公司在收入確認時點、收入確認金額、營收結構等方面存在疑點。

周旭輝被調查已7個多月,而目前未有最終調查結論。金亞科技財務造假涉及金額較大,公司是否會退市暫無定數。據了解,創業板自2009年10月推出以來,迄今尚無一家退市。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53

雲南泛亞有色案情發布 實際控制人單九良等16人被批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650.html

雲南泛亞有色案情發布 實際控制人單九良等16人被批捕

雲南網 2016-02-05 19:46:00

2月5日,昆明市人民政府通報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犯罪有關情況。

2月5日,昆明市人民政府通報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犯罪有關情況。

通報稱,昆明等地公安機關自2015年12月1日起,對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泛亞有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立案偵查,並對該公司密切關聯公司和授權服務機構依法開展調查。經初步調查:昆明泛亞有色於2012年4月擅自改變交易規則,推出“委托受托”業務,在未經相關部門審批的情況下,與雲南天浩稀貴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關聯公司,采取自買自賣手段,操控平臺價格,制造交易火爆假象,同時昆明泛亞有色統一印制大量宣傳材料,通過全國各地授權服務機構及公司網電部將“委托受托”業務包裝成“日金寶”、“日金計劃”等產品,承諾10%至13%固定年化收益率且收益與貨物漲跌無關,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吸收存款,形成由其實際控制的“資金池”,套取大量現金。

截至目前,昆明泛亞有色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單九良等1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昆明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與此案相關的一批犯罪嫌疑人被各地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公安機關依法查封、凍結、扣押了一批涉案資產,並在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開展調查取證、甄別涉案資產等工作,全力以赴追贓挽損。

目前,案件正進一步偵辦中,希望廣大投資人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工作。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