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消息,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6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抽檢了25.7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個百分點。
一是大宗日常消費品抽檢合格率總體保持較高水平,糧食加工品為98.2%,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為97.8%,肉、蛋、蔬、果等食用農產品為98.0%,乳制品為99.5%。二是社會關註度較高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共抽檢2532批次,其中有0.9%的樣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0.4%的樣品符合國家標準但不符合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三是1299家大型生產企業的18030批次樣品和19家大型經營企業集團2949個門店的30599批次樣品的合格率分別為99.0%和98.1%,比總體合格率分別高出2.2和1.3個百分點。
特別是從2014至2016年的抽檢情況看,調味品、飲料、水果制品、蛋制品、水產制品、澱粉及澱粉制品、豆制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9類的抽檢合格率逐年升高。一些社會關註度較高的品種和指標,如乳制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麥粉中的黃曲黴毒素B1、蛋制品中的蘇丹紅等,三年抽檢樣品均全部合格;花生油中的黃曲黴毒素B1、水果幹制品中的菌落總數、餐飲自制發酵面制品中的甜蜜素等抽檢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6年抽檢中,不合格產品中主要問題有:一是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占不合格樣品的33.6%;二是微生物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30.7%,其中因致病性微生物導致的不合格樣品占此類不合格的25.6%;三是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17.5%;四是重金屬等元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8.2%;五是農藥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5.5%;六是生物毒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1.1%;七是檢出非食用物質,占不合格樣品的0.7%;八是其他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的2.7%。
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源頭汙染,包括土壤、水源等環境汙染導致重金屬和有機物在動植物體內蓄積,農藥獸藥、農業投入品的違規使用導致農藥獸藥殘留等超標;二是生產經營過程管理不當,比如生產、運輸、貯存等環節的環境或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生產工藝不合理,出廠檢驗未落實等;三是當前基層監管人員總體能力水平與監管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適應。
針對抽檢發現的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單位及時采取處置措施,2016年共處置生產經營單位9264件次,罰沒總額達1.2億元,下架封存不合格食品428.2噸、召回326.9噸。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處置信息由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規定向社會公布。
2017年總局將繼續組織全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全面推進抽檢工作。一是堅持靶向性原則,以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項目和大型企業為核心目標,國家、省、市、縣四級靶向重點各有側重,特別是加大對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及環境汙染等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和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關的餐飲食品的抽檢力度和頻次。二是堅持全覆蓋原則,點面兼顧,逐步實現區域、企業、品種、項目、環節及業態的全覆蓋。三是堅持計劃性抽檢與專項抽檢相結合原則,根據社會反映較為突出、節令性和突發性等需要,及時有效組織專項抽檢。四是堅持抽檢效能與質量並重原則,針對抽檢工作質量、專項整治工作效果和區域食品安全狀況等,探索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工作。同時,加強經營環節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工作,通過建立集中交易市場檔案,明確轄區風險品種和風險項目清單,及時通報、公布抽檢結果,追溯不合格產品的來源和流向等舉措,進一步促進食用農產品安全。
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獲悉,食藥監總局日前發布了《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7版)》,要求不得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嬰幼兒輔助食品大包裝產品且不生產嬰幼兒輔助食品最終銷售包裝產品的不予生產許可。
細則進一步提高了嬰幼兒輔助食品的生產許可要求。細則要求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嚴格質量管理要求,明確生產場所、環境及廠房設施規定,提高部分生產設備要求,規範生產管理、生產物料管理,強調研發和檢驗能力。
細則要求企業強化制度管理。重點對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生產過程控制制度、設備設施管理制度、檢驗管理記錄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不合格產品管理、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研發管理制度等方面內容進行要求,全面審查評價企業的制度管理水平。
細則提出,不應使用危害嬰幼兒營養及健康的物質,對原輔材料中可能出現的危害物質進行必要的檢測,含乳原料應對三聚氰胺等項目進行檢驗或查驗合格報告。食用植物油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規定,不得使用氫化油脂。
嬰幼兒輔助食品,是指供給6月—36月齡嬰幼兒食用的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以及6月—36月齡嬰幼兒及37月—60月齡兒童食用的輔食營養補充品。
嬰幼兒配方奶粉包裝將回歸“素顏”。
1月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公布了新一輪奶粉新政相關配套的征求意見稿,奶粉標簽新政即將出爐。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內外多家廠商了解到,如果按照目前的征求意見稿,國內奶粉包裝和設計將面臨一輪卸妝潮,除了目前金裝、心護、益智等營銷概念將不能再使用外,現有的包裝設計也將被推翻,將按照統一標準重新設計。在廠商們看來,目前慣用的武器招數將悉數作廢,奶粉營銷模式面臨全面調整。
標簽要求收緊
“新的標簽規範指導原則比較嚴格,如果按照現在公布的內容,市售大部分奶粉需要修改商品名稱。”荷蘭皇家菲仕蘭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楊國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次公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標簽規範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中,對奶粉標簽要求進一步收緊。
征求意見稿明令禁止使用6類詞語。其中包括虛假、誇大、違反科學原則或絕對化的詞語,比如“金裝”、“超級”、“升級”;以及明示或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性表述,比如“益智”、“聰明”、“益生菌”;以及人體組織器官等詞語,如“心護”等將都不能使用。
記者在國內主要電商網站上看到,目前奶粉標識中,金裝、白金裝等概念已非常普遍,國內外主要的奶粉品牌,包括惠氏、達能、雅培、貝因美、完達山等都有產品有“金裝”或“白金裝”等標識;而雀巢則有“超級能恩”;而多美滋則使用了“心護”的字樣,有些企業以此對產品進行分級。
去年11月17日,本報就獨家獲悉,食藥監總局正在制定《食品標識標簽管理辦法》,下一步將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簽進行監管。國家食藥監總局食監一司副司長王平透露稱:目前嬰兒配方奶粉標簽還存在一些誤導的問題。之前從各方反饋中發現,現有的標簽即使是非常專業的人士,也很難辨認清楚到底選擇哪款嬰幼兒配方奶粉比較合適。
去年12月9日,食藥監總局發出通知,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標識規範和監督檢查工作。並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簽標識提出6個要求,包括不得使用“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等模糊信息;不得以“零添加” “不含有”等字樣強調;功能聲稱方面,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性表述。根據通知要求,在3月9日之前企業將進行自查,不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要立即停止生產經營,並提出整改計劃和方案,而向中國出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境外生產企業也包含在內。
值得註意的是,調整或不只是去概念化,而嬰配奶粉外包裝也將面臨整體調整。
按照標簽規範指導原則,通用名稱(嬰幼兒配方奶粉)將成為包裝展示的主要部分,將醒目、顯著,在奶粉罐體展示的上二分之一範圍內標出;而商品名稱的字體和顏色不能更突出,且字號和面積都要小於通用名稱,而註冊商標則不得大於通用名稱字體面積的四分之一。
而記者了解到,但在市售奶粉中,多數產品以品牌名稱或註冊商標作為更醒目的標誌,以區分於其他品牌的產品,而這意味著,將企業品牌和商標作為罐體主要展示部分的奶粉罐將重新設計才可以上市銷售。
奶粉營銷面臨地震
楊國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標簽新政還在征求意見,到正式稿頒布和執行還有一段時間,預計會和配方註冊制一起實施。但可以預見,大部分市售嬰配奶粉產品包裝將面臨調整,金裝等字樣肯定要被拿掉。
君樂寶乳業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3月份嬰配奶粉標簽自查結束後,需要提報調整後的標簽進行配方註冊,原有標簽生產日期可以到2017年底。君樂寶現有的奶粉產品包裝很多已接近規範,只需更改很少甚至無需更改,因此受到影響很小,比如白金裝奶粉只是調整名稱即可,而且公司已經註冊了一些名稱以備使用。
不過記者了解到,對於大部分需要更換標簽或包裝的奶粉企業而言,新政無疑將帶來新一輪動蕩。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奶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使用的包裝罐將面臨重新設計。在這一輪調整中,奶粉企業會受到一定損失,一方面更換產品外包裝,導致此前庫存的包裝材料需要處理;而更大的損失則來自流通渠道,以占據奶粉銷售2成市場的商超渠道為例,企業更換名稱之後,將作為新的商品進入渠道,目前嬰配奶粉市場競爭激烈,必然會需要新的投入,對於奶粉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筆額外支出。
楊國超表示,可以預見,奶粉標簽和包裝設計會有很大的變化,未來所有經過註冊的標簽都會幹凈、整潔、簡單,有可能未來各企業的標簽會很相似,而這對於奶粉市場來說無疑也是一次大的調整。在脫離了營銷概念之後,奶粉企業間競爭將進入拼內功時代,比如品質、消費體驗、口感等方面。標簽新政對於重建市場信心,提升進入門檻有很大幫助,對於有品牌有實力的大企業來說長期利好。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樣的做法意味著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將告別“噱頭時代”,將按照藥品的要求進行管理,在宣傳上不能有誤導性宣傳,而這也意味著行業中慣用的宣傳噱頭會大大減少,企業間的競爭將進入品牌忠誠度和服務能力的競爭。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主流乳企已經在加大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據介紹,君樂寶乳業已啟動體驗營銷戰略,根據計劃,全國適齡幼兒都可以免費領取一份君樂寶嬰兒奶粉試用裝,計劃送出總價值5億元的產品,目標提升消費者體驗和認知,以爭取市場份額。
不過,這一變化對於對品牌力較弱的中小品牌則是雪上加霜。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奶粉標簽新政的推進,奶粉企業的營銷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將更傾向於消費者的精細化營銷和教育,而不再是單純針對消費者的品牌宣傳,而是在產品認知上做文章。外資品牌可能會通過在海外宣傳,通過互聯網回流國內。國內品牌面臨嚴管,知名度較小的奶粉品牌受影響會很大,由於不能宣傳概念賣點,其營銷和品牌教育成本會大幅提升。
食藥監總局4月12日發布消息稱,最近,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60家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時發現,個別企業采用甲醛加高錳酸鉀熏蒸方法對車間環境進行殺菌消毒。該消毒方法不符合標準規範中關於清潔消毒應符合產品和工藝特點的要求,專家評估存在一定風險隱患,檢查組已責令企業立即整改。
為防範食品安全風險,總局印發了《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清潔消毒情況檢查的通知》,要求各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嚴格按照良好生產規範操作。如發現不當消毒行為,要立即糾正,確保食品安全。
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清潔消毒情況檢查的通知
食藥監辦食監一〔2017〕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開展的60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中發現,個別企業采用甲醛加高錳酸鉀熏蒸方法對車間環境進行殺菌消毒,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為保障嬰幼兒配方食品質量安全,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迅速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生產加工場所、設備和設施的殺菌消毒情況開展檢查,發現采用甲醛加高錳酸鉀熏蒸等不當清潔消毒行為的,要責令企業立即整改,並評估風險,采取措施,依法處置。
二、督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乳制品良好生產規範》(GB12693—2010)、《食品安全國際標準 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GB23790—2010)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等規定,根據產品和工藝特點制定有效的清潔消毒計劃和程序,確保食品加工場所、設備和設施等清潔衛生,防止食品汙染。
三、各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舉一反三,杜絕其他類別食品生產企業出現類似情況,進一步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加強過程管理,確保食品安全。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
201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