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大選初選中,風頭一直無人能敵的候選人特朗普就曾提出過有關美國稅務改革的三項目標:廢除遺產稅、推翻替代性最低稅(Alternative Minimum Tax, AMT)和下調個人所得稅。
這三個目標已經被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談了20多年,卻無一人完成。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內閣本月表示,他們將最遲在今年夏季或者秋季國會休會前完成美國稅制改革的最後版本。
根據美國法律,只有國會可以大幅度調整稅法,有關稅務的立法必須先從眾議院開始。雖然民主黨和共和黨多年來都認為有必要進行稅法改革,但因為當前美國稅法所存在的多項漏洞以及其複雜性,兩黨均一直沒能付諸行動。自1986年里根總統以來,美國的稅法就從未進行過大規模的修改。
稅改進度牽動市場
“市場已經以企業稅減稅是定局的方式在定價了。這也意味著,如果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不按時完成的話,我們就會看到麻煩。”Surevest財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魯納(Robert Luna)表示,“特朗普承諾將企業稅從35%降到15%,而共和黨則建議把公司稅降到20%。在他們的目標達成一致和實現前,我們要為客戶準備10%~15%的調整空間。”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特朗普“野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華爾街的交易員和投資者都有些憂心忡忡。這些計劃包括推翻和替代奧巴馬醫保,以及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修建耗資巨大的邊境墻等。而這些計劃也意味著像稅務改革和監管的立法將被排在次要地位。
讓市場更加不安的是,同特朗普先後頒布的一系列富有爭議的移民政策相比,他一直都沒有直接說明有關減稅和減少監管的任何細節。
許多熟識特朗普的人表示,在特朗普任職的前100天,也就是他處理首要立法議題的“黃金期”,稅法改革不太可能在國會通過。同白宮有緊密聯系的人士指出,稅法改革很有可能會在2017年下半年或者2018年才完成。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也間接證實了稅法改革非白宮一己之力就可完成的觀點。他曾說:“我們要為美國小企業的利益而戰,同時還要考慮國會兩院做出一個稅法改革的版本。”
雖然離特朗普任職100天還有一段時間,但處理上述其他問題看起來似乎要比改革複雜的稅法更急迫,因此市場和投資者在等待特朗普的稅法改革計劃上越來越沒有耐心。
“市場想在今年上半年就看到有關企業和個人減稅的基本框架,以及監管改革將要發生的基本變化。” 調查研究公司Cowen集團首席交易員希伯格(David Seaburg)表示,“如果到時不能發生的話,市場就會有所反應。”
管理10億美元資產的紐約投資公司Bruderman Brothers的首席執行官普爾謝(Oliver Pursche)表示,他們已經在幫客戶為這個減稅目標不能實現做準備。
“事實是,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你就會看到市場將做出調整,這也是非常自然會發生的。”普爾謝說。
不得不向國會妥協
特朗普在上月月底指出,國會共和黨人所推動的“邊境調整稅”(Border Adjustment Tax)將有利於促進美國的出口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表示要對那些將商業和就業機會搬到國外的美國公司增收35%的邊境稅,這被外界廣泛地解讀為“懲罰性關稅”,目的是警告和懲罰那些把工作外包到海外的公司。而國會共和黨議員則提出了類似但更複雜的“邊境調整稅”方案,作為企業稅改革的一個部分。那麽,這兩者之間有什麽區別?
首先,特朗普關稅計劃的出發點是他反對美國企業在墨西哥等海外設廠生產貨物再賣回美國市場的做法,因此提出要征收一種以“邊境稅”為形式的懲罰性關稅,稅率最高可達到35%。特朗普在上月底在白宮接見美國的多位制造業主管時重申,他將征收“非常重”的邊境稅。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所說的“邊境稅”(Border Tax)簡單說就是關稅,即征收外來貨物的入口稅。比如特朗普提出的,會為美國企業在墨西哥生產的貨品征收35%的關稅。在上任總統的第一天,特朗普曾誓言,如果美國企業把就業機會放到海外的話,他會對其進入美國的貨品征收高額的邊境稅。此前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FATA)曾禁止征收此類稅款,但特朗普已經要求美國重新啟動關於NFATA的談判。此外,特朗普還主張將美國的企業稅從目前的35%降到15%。
但是,由國會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等共和黨人所主張的“邊境調整稅”(Border Adjustment Tax, 簡稱BAT)的出發點是改革美國企業的納稅機制,最核心的概念是向企業的入口產品征收關稅,但不對出口征稅。共和黨人的稅改計劃還主張將企業稅從目前的35%降低為20%。
特朗普的計劃被廣泛認為比較“魯莽”,因為他的想法不僅毫無疑問會違反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還將影響和阻礙貿易的自由流動,並且有可能引發受影響的國家進行類似的報複性行動而引發“貿易戰”。
批評“邊境調整稅”的聲音認為,計劃征收20%的進口稅最終將讓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商品價格,也會讓那些依靠進口原材料和零件制造產品的美國工廠成本增加。
而支持“邊境調整稅”的聲音則認為,美國的出口將因為這項政策而受益,進口關稅將會鼓勵美國國內的生產,讓美元更加強勢,因此因進口價格上升而增加的成本也可能被美元的升值而抵消。
此前,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國會所提議的稅改計劃太複雜,但又在最近表示,他看好共和黨所推動的邊境調整稅,因為它“將促進出口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很有可能最終會向國會的版本妥協,但也不排除白宮和國會長時間無法達成最終一致而令美國稅法改革再次擱置的可能。
沒有邊境稅無法替減稅買單
一名經濟學家指出,如果特朗普最終不能接受國會所提出的“邊境調整稅”方案,那麽他的大規模企業和個人減稅方案很有可能無法從稅收收入中獲得平衡。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暗示稱,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白宮很有可能會動用一項更激進的“動態評分”( Dynamic Scoring)的辦法。在被追問更多細節時,姆努欽表示,特朗普內閣可以讓經濟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而經濟的強勁增長可以創造足夠的稅收收入,這就可以為大規模的減稅政策買單。
此前,特朗普曾指出,他的多項經濟改革措施可以讓美國經濟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
但是,不少經濟學家都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能帶來如此高速的經濟增長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多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就是移民數量的增加以及移民為推動美國生產力所帶來的貢獻。然而,美國當年嬰兒潮的一批勞動力已經慢慢進入退休年齡,而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已經明顯對移民勞動力表現出不歡迎的態度。
客觀來看,無論是做一個匠人還是做一個商人,都有各自的成功路徑,但也都有著各自的苦楚。
來源 | 三節課(ID:sanjieke)
文 | 黃有璨
(一)
昨夜的錘子新品發布會,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羅永浩在臨近結束時那句哽咽飆淚說出的話——
如果有一天,這款手機能賣到個一兩千萬臺,連傻逼們都在用了,你一定要記住,這是為你們而做的手機。
老羅這句話背後,滿是委屈、不甘和某種妥協。也代表著某種選擇。
聽到這句話時,我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的,是一個我曾經親歷過的場景——
某次小範圍聚會,參與者都是教育圈人士,一位朋友A分享到他的項目,始終在強調其理念、認真和精致。這時,另一位資深的教育圈前輩B毫不留情的打斷了他,並一針見血的對A拋去一句話:你現在的做法,註定無法大眾化。所以你只需要回答清楚一個問題,假設你這是一個職業教育項目,最終那些體量更為巨大、但缺乏思考認知能力的大眾用戶的錢,你到底要不要掙?
A當時若有所思,楞了半天。
(二)
坊間盛傳,過去數年的錘子內部,一直以來存在著“羅永浩路線”和“錢晨路線”兩種方向,前者強調人機交互、UI設計、用戶體驗等,後者則更尊重工業思維和硬件工程邏輯,不違背手機制造和可量化生產的一些基本邏輯。
如果說前者更接近於某種匠人精神或理念”,後者則更像是某種更為穩定的商業和市場規律。
某種意義上,“匠心”的可貴之處,在於你對一件事物的深度思考、鉆研和反複打磨,這種思考和行動通常能走到常人所不能及之處。
但也正因如此,一些懷揣著“匠心”的產物,往往因為其太過於複雜隱晦而難以被大眾所接受,註定只能是一些小眾的東西。要想獲得大眾範圍的成功,你可能仍然還是要尊重某些市場規律對大眾而言,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些簡單、標準化、模板化的產物。
舉個例子,你可能用極為複雜的工藝、時間和技術方法做出來了一個產品,但最終能讓大眾用戶買單的核心原因,可能仍然只是“性價比高不高”、“身邊在用的人是不是足夠多”、“拍照好看不好看”、“是不是我喜歡的明星也在用”等簡單粗暴的理由,而鮮少會是因為那些精致用心的功能。
然而,這恰恰是矛盾所在:對一部分“匠人”來說,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付出和結晶被簡單粗暴的被添上一些標簽的。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這就好比我寫了一篇認真表達的文章,一定不願意它的標題被變成《震驚!年入百萬的秘密竟然只要這3招》這樣的感覺,即便這個標題真的可以幫助這篇文章的閱讀量提升數十倍。
此外,商業與匠心間的隱性沖突,還在於,有時候,你最用心,最想要表達和展現給大眾用戶們的東西,卻未必是大眾用戶們最想要的東西。相反,那些能夠獲得大眾認可的東西,可能在你眼中卻只是一些很平庸、普通的作品。
換句話講,大眾人群與垂直人群的口味,八成是不同的。
比如說,今天的這篇文章,肯定不是我過去一個月里寫得最用心、最投入、最認真的文章,相比起來,昨天的燒腦文《關於運營,超過95%的人對它的思考和理解都是片面的》要認真多了,但可以預估,今天文章的閱讀量一定會遠勝過很多其他我更認可、更投入完成的文章。
(三)
然而,行走在江湖中,商業與匠心間,你總需要有所取舍。
或者說,有些時候,如果兩者只能優先滿足一個,你要想清楚,哪一個對你的優先級更高。
我曾經聽一位在新世相的朋友提起過,在新世相的發展歷程中,曾經面臨過一個如下的時刻——
張偉把團隊所有人聚集到一起,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可以有所選擇,你們是希望我們在做的事始終就是很小眾,服務十來二十萬人但大家都很喜歡你的東西,還是希望可以做一點可以讓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都知道,但可能會有一些人罵你說你不好的東西?
當時,新世相團隊中,絕大多數人在經過思考後,都選擇了後者。
於是,就有了後來新世相的一系列爆款活動和商業化探索。
同樣相似的例子,可能還有借由參加選秀節目而在年初刷屏走紅的民謠歌手趙雷在搖滾和民謠圈的許多人眼中,對於“選秀節目”很多時候是嗤之以鼻的。
然而,就像上面提到的,趙雷雖然憑借《成都》而走紅,但在許多真正長期喜歡趙雷的人眼中,《成都》其實只是一首他再普通不過的作品。
可以感受得到,創業者羅永浩曾經始終堅信,他如果能一直堅守匠心,做出來些牛逼的東西,會自然得到市場的青睞。然而,最終他卻發現,市場和商業的力量,可能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大要不可逆轉,而他身上所需要背負的面向投資人、用戶和團隊的責任也實在太重,於是,他終於決定要做些改變,尊重商業。
(四)
客觀來看,無論是做一個匠人還是做一個商人,都有各自的成功路徑,但也都有著各自的苦楚。
一個匠人想要收獲“成功”,往往需要極為隱忍、堅持,並承受長期的物質貧乏。
就像歷史上那些知名的藝術家,包括梵高、達芬奇等,往往都是在死後才真正贏得了普遍贊譽和認可,然而他們卻已無法從這些贊譽中獲得任何回報。
而一個商人想要成功,往往也必須面對大量妥協和改變,歷經無數磨礪。好的是,他們會離“錢”更近,至少鮮少會像匠人們那麽潦倒,但不好的則是,他們背後的辛酸和苦楚,鮮能被人所知。
就像老羅在昨晚發布會中吐露的真言——為了在去年解決錘子資金鏈的問題,他不得不四處尋求融資,質押股份,乃至最後,跟陌陌和得到簽下“賣身契”。
所有這些,對每一個創業者而言,都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辛酸。當然,也恰恰是這些歷經磨礪卻仍然沒有倒下的背景與身份認同,才最終讓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身上可以閃耀著某些光芒。
問題在於,你要是選擇了一個身份,你就必須充分尊重與之匹配的一些法則,讓匠心的歸匠心,讓商業的歸商業,而不能始終在兩者間搖擺不定。
可以感覺到,的確是錘子最難的一年。
而堅果o,也確實是一個老羅經歷了某種妥協,為了確保自己仍能“不退場”而出現的產品,它承載著一些新的希望。
無關於產品本身的好與壞,以及大眾用戶能否真正願意買單。但至少在此刻,身為一個企業家,選擇了充分尊重商業法則的羅永浩,是值得被尊重的。
(五)
突然想起一個人和一支樂隊,在我個人看來,民謠或音樂圈內,其實他們遠比趙雷和馬頔更應該收獲到認同和贊譽。
一個人,是趙雷的師傅,曾經同樣登上中國好歌曲小範圍走紅,此後卻退隱不出,只是因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標簽化的趙照。
一個樂隊,則是譜寫出了堪稱偉大的《秦皇島》和《殺死那個石家莊人》,但從未登上過主流大眾舞臺的萬能青年旅店。
同樣,他們也有自己的選擇,也值得被尊重。(完)
不斷的沖撞、妥協、一致,改變不斷疊加,最終使得樂視越來越不像以前那個賈躍亭一人的樂視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
文 |
隨著梁軍接任總經理,賈躍亭正式從樂視網前臺退居幕後。“接下來我會更加專註於戰略的思考,包括上市公司體系的合理性,更多的時間會放到產品,充分保證樂視的生態真正是靠創新驅動”,賈躍亭昨日接受騰訊科技等媒體采訪時表示。
上市公司的具體運作,賈躍亭將完全交給在樂視電視上表現出色的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後者也是孫宏斌入駐樂視之後最為欣賞的樂視系高管。
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賈躍亭承認,管理層面的不足,是樂視此前遇到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早在融創中國和樂視的融資協議中,雙方已達成共識,把改善公司管理結構寫進合同,包括上市公司體系要有專職的總經理,設立董事會、投資委員會等等。
孫宏斌力推的梁軍,正是樂視體系少有的會做精細化管理的人才。這符合此前風格過於粗獷、亟待調整的樂視的利益。
這同時也意味著,孫宏斌對財務的錙銖必較、對盈利的追求,也將通過董事會和梁軍的管理,徹底貫徹到上市公司體系之中。樂視網將真正專註創造正向現金流;一些主營業務之外的燒錢業務,則會被堅決排除在體系外。
這便是樂視網新的2.0時代。
在這樣的新時代中,樂視網此前追捧的生態協同概念或許有所弱化,上市體系與非上市體系的割裂也日漸明晰。由此,像此前起於非上市體系的財務危機,將從根本上被抹消掉可能性。
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樂視即將走出這場持續半年多的危機?
上市公司完全獨立,否認控制權之爭
資料顯示,梁軍於2012年3月加盟擔任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TV總經理;2014年,擔任樂視智能終端事業群COO;2016年2月至今任樂視智能終端全球產研供總裁、樂視致新總裁。
在賈躍亭看來,梁軍加入樂視6年的時間了,從原來的硬件公司出來到做軟件,了解互聯網的技術,甚至了解內容方面等等,樂視電視從創立到現在做到智能電視行業的老大,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但真正讓賈躍亭決定由梁軍接任上市公司總經理的契機,來自於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資金鏈危機。
“去年下半年,公司也遭遇了一些經營上的管理能力不足、流動性預判能力不足等等問題,我們去年8月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在重要的板塊應該設立專職的CEO”。而在此之前,樂視雖然在各個體系有高管參與管理,但體系內的決策者均是賈躍亭一人。
這種高度集權的體系,過於依賴於賈躍亭個人的能力和精力。
在融創中國董事局主席孫宏斌看來,樂視需要更多管理模式上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包含了其向樂視系公司派駐的董事、財務人員上,幫助樂視建立新的CEO負責制也在其中。
在新的制度下,賈躍亭的生態布局需要做出調整或妥協。
本月18日,梁軍宣布,樂視電視在全渠道的銷售職能回歸樂視致新。而此前,這塊業務本由樂視控股旗下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負責。作為樂視大體系下智能終端事業群的重要部門,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於去年11月10日成立。彼時樂視正身處資金鏈危機,該平臺的設立均是賈躍亭為應對危機做出的架構調整之一。
如今,歸屬於樂視網上市公司的樂視電視銷售職能,從總管整個樂視體系產品銷售的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中獨立,樂視網成為樂視系的獨立王國。
此前諸多媒體分析認為,在樂視的改革中,賈躍亭與孫宏斌存在控制權之爭。
對此,融創中國擬派駐的樂視網董事劉淑青表示,融創不會主導樂視發展,雙方沒有控制權之爭。
她坦言,早在融創投資之前,就和賈躍亭就管理團隊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上市體系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專職的總經理,“包括董事會的構成,董事會的議事規則,包括設置管理委員會、投資委員會,以及媒體朋友提到的在樂視網、致新、影業派駐財務經理,這些都是寫在合同里,都是事先達成共識的”。
“孫宏斌投資的主要是上市公司體系,雙方更多溝通在這個領域,包括戰略管理,非上市公司主要是建議。”
賈躍亭表示,公司核心的理念還是樂視的理念,樂視缺乏的是傳統企業優勢的部分,融創帶來很大的幫助,二者互補。
在上市公司體系方面,雖然賈躍亭權力會有所變小,但新的方向和組織架構更符合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對於樂視並沒有壞處。這是孫宏斌與賈躍亭共同拿出的“樂視新未來”。
梁軍表示,公司的調整、合作夥伴的進入,都不影響樂視生態的宏觀戰略,但是從微觀來看,生態確定後,怎麽執行需要完善。
對於上市公司體系,梁軍透露有四點接下來要做的:1、全盤來看,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等會聚焦在上市公司體系,建立整體的競爭力。在具體業務做到第一名很重要,領先的電視終端業務要加強投入和運營;2、加強電視端的變現能力,圍繞會員和內容的銷售、運營能力;3、電視業務上嘗試開放的閉環系統,不拒絕與任何合作夥伴合作,終端入口家庭數據方面樂視存在優勢,在人工智能等方面和BAT競爭;4、繼續組織變革和效率的提升。
生態變遷:被加速割裂的非上市體系
賈躍亭曾經把樂視劃分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汽車生態三個大體系,但昨日賈躍亭表示,樂視以後將會聚焦兩大體系,即上市公司體系和汽車業務,而非上市公司體系業務以後如果孵化成功,再考慮裝入上市公司或者其他整合。
關於未來自己的精力,賈躍亭稱第一是放在上市公司體系,第二是放在汽車業務。
此前,作為樂視體系的重要部分,問題頻發的非上市體系對樂視帶來諸多危機。
其中,樂視手機曾是此輪資金鏈危機的導火索,而這一業務的後遺癥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消散。不僅如此,樂視體育、易到用車等非上市體系在今年又頻頻出現危機,進一步對整個樂視體系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賈躍亭看來,這並不全是壞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可能對樂視生態的長遠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利好,這次看似學費很高,其實對我們來講是非常深刻的一次的技能的提升,意識的提升”。
而在具體操作上,考慮到短期內依舊處於調整期,並且需要顧及整個樂視體系、尤其是上市體系的利益,樂視網對非上市體系進行切割的進程仍舊在不斷加快。這尤其體現在對樂視商城的切割上。
早在今年3月10日,樂視網曾公告,放棄其尚未認繳的15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對應的樂視電子商務15%的股權權利,轉由賈躍亭直接控制的樂榮控股出資認購。轉讓後,樂視網持有樂視電子商務15%股權,已失去對樂視電子商務的控制權,2016年12月底起樂視電子商務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
可以看出,在3月的調整中,樂視體系的銷售就從樂視上市部分中剝離開。但由於樂視銷售體系中還包括歸屬於上市公司相關業務的樂視電視,在5月18日,又將這一塊從樂視電子商務公司中剝離,重新劃歸樂視致新。
由此,樂視電視的銷售完全成為了樂視體系的“獨立王國”。
除了在架構層面進行切割,為了進一步避免非上市體系對上市體系的影響,孫宏斌不僅向樂視電視、樂視影業排遣監事,甚至還向非上市體系的樂視手機排遣監事,“派駐財務人員是為了掌控資金流向,銷售出來的錢得看住”,孫宏斌稱。
日益明晰的業務邊界,使得樂視上市體系公司和其他非上市體系漸行漸遠。這決定了樂視非上市體系的危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
賈躍亭昨日依然強調,樂視七大子生態缺一不可,但是采取不同方法來發展,上市公司會聚焦現在的生態,非上市體系不一定非要采取控股方式發展,會引入更多外部資本,未來和上市公司形成最好的協同是現在考慮的核心問題。
慶幸的是,這些業務或許已經出現了一些轉機。
在樂視手機上,賈躍亭透露,手機業務的發展方向已經非常清晰了,“把我們已經積累起來的手機領域當中的核心能力整合到一起,發揮出差異化優勢”。據騰訊科技了解,在經歷過數輪調整後,樂視手機已幾近調整到位。
在樂視體育上,賈躍亭稱將讓樂視體育盡快達到合理的投入產出比,如何更大規模的擴大體育會員的數量,擴大體育用戶數量,這是樂視體育下個階段非常重要的重點。
而對於易到,賈躍亭直言,在接下來一兩個月之內,就會有比較大的提升,“我們希望易到的翻轉會成為我們觸底之後的第一個反彈信號。”
當然,樂視非上市公司是否真的能如賈躍亭所說順利轉危為安,依舊挑戰重重。
文化磨合難題
在孫宏斌眼中,能賺錢的業務才是好業務,這使得孫宏斌對接近盈利的樂視電視青睞有加,註入重金;相反,當前尚無法盈利的樂視體育、易到、樂視手機均被孫宏斌判定為需要縮減控制的業務。
孫宏斌引入的實業思維,與樂視此前打夢想牌的互聯網生態文化截然不同。
觀念上的碰撞,組織管理的變革,則對雙方在決策層面的協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此,賈躍亭表示,在與孫宏斌的溝通中,在管理上,孫宏斌給樂視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但也會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這時候也比較簡單,“我們會有頂層的會議,大家都會參與進來,我們會考慮董事會進行重大問題的決策,大家統一意見,統一思想。”
賈躍亭甚至表示,孫宏斌之於樂視不僅僅是二股東的關系,不僅僅是投資商的管理,更多是朋友,整個樂視的發展方向,甚至產業發展的趨勢,都會有一些比如深入的討論。
不斷的沖撞、妥協、一致,改變不斷疊加,最終使得樂視越來越不像以前那個賈躍亭一人的樂視。
一些來自企業底層文化的融合難題,也有待跨越。
相對於孫宏斌較為傳統的“實業思維”,此前賈躍亭主導下的樂視,有著頗為特殊的企業文化。一位樂視中層曾向騰訊科技坦言,“賈老板不太在乎過程,對於實現方式和實現代價也不太感冒,他只在乎你能不能做出足夠牛逼的事兒”。
這使得樂視內部一度諸侯割據,在各自為營的態勢下,眾多不僅僅在為公司奮鬥、也在為自己奮鬥的團隊變得異常亢奮。
這與求穩的傳統思維有所背離。而能否找到一個折中的方案同時包容兩種文化,是擺在賈躍亭與孫宏斌眼前的難題。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能完成融合,二者的合作將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賈躍亭認為,樂視缺乏的是傳統企業優勢的部分,融創可以為其帶來幫助;而樂視的用戶和融創形成高端用戶互補,再加上互聯網思維的浸入,將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理應輕松感恩的一天,結果只有一條新聞牽動大家的心: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幼兒園被曝針紮兒童、餵食藥片等行為。
我一個沒做父母的人看了都生氣,簡直不敢想象受害學生的家庭。畢竟按照紅黃藍女總裁的話講:從事學前教育的人是偉大的有愛的,應該為自己鼓掌!
更氣憤的是紅黃藍幼兒園在今年9月27日美股上市,因為這是個稀缺的中國教育股概念,首日就大漲40%。
為什麽會是教育板塊中的稀缺標的?那是因為大部分學校都不以盈利、甚至上市為目的,教育的本質跟利潤最大化是矛盾的。
雖然上市前就有幾單虐童事件,但市場覺得上了市就會更規範,不會再有前車之鑒了吧!結果從現在報道出來的細節看,簡直比攜程幼兒園惡劣100倍。你說風險紅黃藍跟投資者自己不知道麽?
先溜一遍出錢幫他們擴張、追逐利潤的投資者吧。紅黃藍IPO前,有過三輪融資。
2008年9月23日,從Hagerty融了1000萬美元的A輪,現時已全部退出。
2011年11月18日,紀源資本領投,銀瑞達亞洲和和通集團跟投了2000萬美元的B輪,現時也全部退出。
2017年8月,Ascendent Capital Partner持有公司46.4%的A類股,上市後還持有35%。
代表Ascendent持股的兩個PM,是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高材生,DE Shaw和GS的背景。
以及我在網上看到徐小平老師也曾經投過紅黃藍,你們可以找真格求證下了。
幫助公司上市的是瑞士信貸、中金及摩根史丹利。
以上是推動公司資本化、追逐利潤的重要資本市場力量。講真,我不知道你們DD是怎麽做的,看你們也不像會讓自己小孩去紅黃藍幼兒園的人,公司應該早就給你們的小孩買好了各種私立學校的corporate debenture。
要杜絕前車之鑒,除了學校徹查外,我覺得敢投資、推著上市的投資者和承銷商,都應該敢把自己的小孩送去紅黃藍學習學習,才能一定程度從人性上杜絕公司在基本社會責任和利益中的迷失。
不然別人家的小孩,在你們手里,只是excel里的一個小小數字。
當然二級市場對教育股也是很買賬,BBG里看下持倉,持股超過1%的基金分別是:Fidelity International,JP Morgan Chase,高瓴資本,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Serenity Capital,施羅德,Matthews,Valiant Capital,Indus Capital,還有內地做的很牛逼的景林。
Again,上面任何一個基金的PM,想想也知道不是那種把自己小孩送去紅黃藍幼兒園的人,只能為你們祈禱,周五美股開盤後,不會跌的太慘了。好在,今年是個大牛市。
但最重要的人物是誰呢?當然是創始人了。
你們解釋說紅黃藍三色是美術中的三原色,這世間所有的色彩和圖畫都源自這三種顏色的組合、調配,變幻出無限可能;寓意紅黃藍將賦予寶寶們一個五彩斑斕的美麗新世界,會讓讓孩子在快樂中體驗、學習、成長。
還在采訪時候說“只是為了做一個賺錢的產品,紅黃藍也走不到今天”。
還放話上市是幫助行業揚眉吐氣。GOSH!要是上市的教育公司都跟你們一個樣,我看這行業也是爛透了。
當然,公司、投資者他們都清楚的很,招股書里寫了以下這幾點:
生意取決於市場對紅黃藍品牌的認可,一旦公司在擴大公司規模時候不能保持自己的水準,將會深刻影響公司品牌及所提供的服務。
公司說品牌受消費者感受的影響,別人怎麽想怎麽說可不在公司控制內,萬一有天災人禍影響品牌的形象和口碑,這會導致學生和家長的流失。
而招生數量、加盟學校數量要是不好,top line就會垮,bottom line能好到哪里去呢?(我覺得他們以後想講margin expansion的故事,那就難嘍)
心疼兩位承銷商的分析猿,圖該重新畫,model該重新搭了。
因為招生到的學生少了,那學費就少了。本來他們的承銷商之一的瑞信小算盤估計,紅黃藍的月學費可以從2700人民幣加到2019年的3462元,增幅28%的。現在應該要算下,utilisation rate會從2016年的73.3%,降到哪里去了。
同時,這也會影響加盟學校再投資擴大規模的意願(畢竟上市圈錢就是要擴大市場規模啊),那紅黃藍從加盟學校那里收到的錢也就要少了,這可是公司的三大driver之一啊。
不過諷刺的是,被曝出事的學校,是北京新天地學校,這不僅是公司的直營學校,還是個2011年就開學的成熟學校。並且,對學校最重要的市場在北京。公司從北京的業務總獲得了大部分凈收入,這個趨勢短期內也不會改變。No zuo no die。
責任,肯定先要看老師。公司自己說,辦學成不成功,是要看能不能招到、訓練好及留住老師。盡管幾乎所有的老師加入前都接受過來自大學或其他機構的專業培訓,必須通過嚴格選拔才能成為教師,但是公司不能保證老師會一直遵守學校的教學服務標準。老師任何的不當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學校的聲譽和財務表現。
比如招股書自爆2017年4月,網絡上曝出來視頻有個老師在直營幼兒園中就有不當的行為,深深的影響了學校的聲譽。
然而,隔七個月,就又曝出來這麽嚴重的虐童事件?讓人懷疑你們到底給了老師們什麽訓練。
當然公司非常清楚,一旦學生受到任何傷害,公司聲譽也不會好過。公司可能會因為缺乏對教師和其他員工的監督而承擔監管不利的責任,就算公司有一定的責任保險,但索賠會導致學校產生大量費用,轉移管理層的時間和註意力(總得發發澄清公告、做hin多hin多的公關把),而且下次再這樣可就沒得保了。
簡單講下這間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6月30日,紅黃藍直接經營80所幼兒園(就讀學生20463名),特許175所幼兒園,覆蓋全國130個城鎮。現在直營幼兒園的學費是公司主要的top line來源,占比約75%。
當然,現在北上廣的學區房那麽貴,公立學校資源不夠,民辦學校肯定是最受惠的,所以學校開起來很賺錢啊,你看公司的P&L;,每年都是穩中有升啊。
但你在的行業是教育啊,你教的學生是話還不會講幾句的幼兒啊。如果說單一的虐童事件可能還能往個別老師身上去扯,你這多個學校都曝出了多起虐童事件,不得不讓家長及投資者對你有更嚴格的要求啊。
最後,用一個真人改編的電影做結尾吧,大嘴茱奧斯卡的片子《永不妥協》,大嘴茱是個單親媽媽,在一個律所做檔案管理員的工作,有一天她無意間看到了幾件牽扯房地產和醫療保險的案件。
分析研究著,發現辛克利小鎮水質受到六價鉻重金屬離子汙染,嚴重威脅區民的生命健康,但這些事實卻受到隱瞞,而罪魁禍首就是太平洋瓦電公司(PG&E;)。然而,1966年備忘錄證明了公司總部知道水被六價鉻汙染,卻什麽也沒做以求改善,還要求封口。
經過不懈的法律程序鬥爭,最終法官判決PG&E;向小鎮居民賠償3.33億美元。
最令我感觸的是大嘴茱跟公司律師的第一次惡鬥。
壞人公司的律師一出場就很輕蔑的說,我們開2000萬美元,對這些人而言已經夠用了。
大嘴茱於是發飆了:
“聽到這個,我就火大。首先,在你們提出抗辯之後,我們已經找到4百多名原告,大家都知道原告數目不止於此。他們也許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也懂得除法。2千萬一分連屁都買不起。
第二,這些人並不想一夜致富,他們只希望他們的孩子能自由戲水,而不用在20歲時,就切除子宮。在你們提出那些笑死人的賠償金額之前,我請你想想,你的脊椎值多少錢?你的子宮值多少錢?然後把你們的價錢,乘以100,我們才有的談!”
並且還不忘懟回去:“對了,這水是特別為你們運來的,從辛克利運來的。”
替公司辯論的律師當然嚇得一滴水都不敢喝。
你去問問那些投資者,敢不敢把自己小孩送去紅黃藍啊!
最後,相信當地政府和監管機構一定能處理好,也祝福小朋友們都能健康成長,有個美好的童年!
全面從嚴監管的資本市場,不再給“起死回生”這類故事留有幻想的空間。
由於暫停上市後首年觸發多項財務退市指標,在5月22日“大限”這天,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宣布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吉恩”)、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昆機”)終止上市。從披露的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情況來看,對於兩股退市,委員們沒有異議。
為保障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權益,上證所方面還強調,在退市整理期,投資者應理性參與投資,註意交易風險;終止上市後,公司股東仍然可以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並可以通過合法途徑而理性主張股東權利。根據交易所的規定,兩家公司將自5月30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股票摘牌後其股份應當轉入全國股轉系統。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除*ST昆機(600806.SH)、*ST吉恩(600432.SH)外,深市*ST烯碳(000511.SZ)也觸發了終止上市的規定。(詳情參見3家ST公司今晚“大限”:退市幾成定局)
回天無力,滬市兩公司將退市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安排,5月22日,交易所將宣布*ST昆機、*ST吉恩、*ST烯碳三家公司的最終去留。上證所晚間宣布,決定*ST吉恩和*ST昆機終止上市。從披露的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情況來看,對於兩股退市並未出現異議。
因連續三年虧損,*ST吉恩2017年5月26日被實施暫停上市。今年4月28日的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度虧損、凈資產為負,且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5月15日,上證所召開上市委員會審核會議,由所外法律、會計等共7名資深人士擔任委員。最終,參會委員一致表決同意*ST吉恩股票終止上市。
與此類似,*ST昆機退市也因連續三年虧損於2017年5月23日被實施了暫停上市。除暫停上市所帶來的潛在退市風險之外,*ST昆機期間還多次提示因涉嫌財務違規,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2018年2月,由於存在虛增利潤等違規情況,公司被證監會出具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予以警告、罰款、市場禁入等相關處罰。4月28日,公司年報顯示2017年度虧損和凈資產為負。在5月15日的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審核會議上,參會委員毫無異議地一致同意*ST昆機股票終止上市。
委員們的一致表決,更本質上是源於當前交易所對退市的堅定立場和明確標準。
“將業績連續多年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公司予以退市,是退市制度的主要情形之一。上證所《股票上市規則》對此有明確的規定。”上交所方面強調,*ST吉恩和*ST昆機因觸及上市規則規定的多項財務退市指標,退市的標準客觀、事實清晰、依據明確。
根據上交所的規定,上市公司股票暫停上市後,出現“公司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存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期末凈資產為負值、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元或者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等四種情形之一”,上證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根據兩家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報,其財務指標和審計意見明確觸及了前述退市指標。
*ST吉恩在連續3年虧損後,第4個會計年度有凈利潤、凈資產和審計意見等3項指標觸及了終止上市的標準。就*ST昆機在連續3年虧損後,第4個會計年度觸及了凈利潤和凈資產兩項退市指標。
根據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上證所在5月22日作出了終止兩家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並對外公告。
根據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安排,已宣布終止上市的*ST吉恩和*ST昆機,將自5月3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此後,上證所將在5個交易日內對其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公司被摘牌後,其股份應當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系統”),股東可以在股轉系統進行股份轉讓。在終止上市後,公司可以在滿足重新上市條件後,向交易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請。
但重回A股的條件亦不寬松。除要滿足進入股轉系統滿12個月的時間要求外,更要滿足包括公司股本總額、股東分布、無重大違法行為、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盈利、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現金流量、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期末凈資產、最近三個年度的審計報告、最近三年公司主營業務等多方面的要求。
退市期投資風險不容小覷
除對退市決定和安排作出明確說明外,交易所更對退市中的投資者權益進行著重風險警示。尤其是對於市場此前常現的退市整理期內炒作交易,上證所強調,投資者要理性參與投資,註意交易風險。
交易所強調,退市整理期是為方便已被決定退市公司的投資者退出而作出的交易安排。投資者參與退市整理期股票交易前,需要熟悉上交所《退市整理期業務實施細則》的規定,並認真閱讀公司發布的相關公告。需要特別關註、了解交易機制的特殊安排,遵守適當性管理方面的要求,理性參與投資,註意交易風險。
上證所還強調,終止上市後,公司股東仍然可以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仍享有對公司的知情權、投票權等股東權利,股東享有的權利不會改變。並且,終止上市後,公司股東仍可以按規定進行股份轉讓。同時,股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維護股東權利。如果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投資者因此造成損失的,投資者可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通過司法途徑尋求民事救濟或賠償。
一面是對於觸發條件的個股不妥協,一面是不斷完善退市期間投資者保護工作,A股退市制度改革還在提速。
“交易所嚴格認真履行一線監管職責,主動承擔退市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堅持依法依規對觸及退市條件的公司‘有一家退一家’,以凈化市場生態,維護市場健康秩序。”上證所強調,當前資本市場退市制度逐步健全,已經形成相對多元的退市指標體系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制,逐步實現了退市的“常態化、法治化、市場化”。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解和共識也日益增強。值得註意的是,2018年3月9日,上交所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根據證監會有關意見,對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進行了細化和明確。交易所透露,目前征求意見已經結束,後續在吸收合理建議的基礎上將適時對外發布。
雖然6月早已過去,但對於車市來說,一年一度的成都車展似乎才是開啟下半年市場競爭的時間節點。走過7、8月的傳統市場旺季,隨著車展在9月的開幕,下半年的市場競速又再度開啟。
走在成都的街頭,飛馳而過的行車中,不時有掛綠色牌照的新能源車駛過,這在去年是並不常見的。在政策的推動下,本屆車展上,新能源車也當仁不讓的成為車企展出的“主角”之一。
包括比亞迪、北汽以及上汽在內的幾家主流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都帶來了不止一款新能源產品,北汽新能源旗下全球銷冠車型EC系列的全新升級車型——EC3正式上市,而旗下新能源子品牌ARCFOX也帶來了新款LITE車型,上汽帶來今年最為重磅的新能源SUV榮威Marvel X,比亞迪旗下包括秦ProDM在內的多款新能源車也都悉數登場。在2016以及2017兩年都承受較大燃油消耗和新能源積分壓力的長城汽車,旗下新能源品牌歐拉也帶來兩款新能源車;東南汽車首款純電動SUV——DX3 EV的升級版正式登場,續航里程從此前的300km提升至400km以上。
本次車展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亮點是:一,純電動車一統天下的局面依然存在,其中包括一向堅持走傳統混動路線的豐田汽車,旗下廣汽豐田也帶來了首款純電動車廣汽豐田 ix4,對於一直以來以“保守”著稱的日系車企來說,這真的是難能可貴的改變,也說明在“雙積分”政策趨嚴的當下,發力新能源車是車企的不二選擇。二,與此前相比,由於新能源純電動車補貼政策的調整,對於整車的續航要求提升,因此可以看到,本次車展上的純電動車續航里程都在300km甚至400km以上,200km左右的車型已經基本絕跡,這也說明在政策驅動下,新能源市場和企業的升級勢在必行。三,幾乎所有的主流品牌都推出了插電混動車型,在新能源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的當下,車企一致認為,插電混動車型是更為現實的選擇。比如大眾就在本次車展發布了大眾品牌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SUV途觀L插電式混合動力版,並宣布在上海、深圳、廣州等8大城市啟動預售。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合資品牌和外資品牌的大舉進入,這一市場也將逐漸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雖然去年市場銷量突破70萬輛,今年前7月銷量逼近50萬輛,但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在市場上占有的份額今年可能仍只有5%左右,尚處於市場培育期。由於其對於基礎設施的依賴更高,因此新能源車相較於傳統燃油車,在服務需求上有更進一步要求。因此可以看到,不少車企在生產和銷售新能源車的同時,也在探索服務的升級。如榮威MARVEL X在發布的同時,還發布了“超級用戶服務計劃”的服務內容,凡在12月31日前購車的用戶,將能以13888元/年的價格,享受到覆蓋養修、能量、保險、出行4大用車場景的服務。在用戶最關心的電動車充電問題上,榮威MARVEL X推出的2項能量服務,擬消滅里程焦慮。基於覆蓋全國287個城市的25萬根安悅、特來電公用電樁,超級用戶車輛將享受到不限額度的充電服務;針對忘記充電導致半路缺電的情況,榮威為用戶提供了定制車輛送電服務,快充10分鐘即可行駛50公里。該項服務將在上海地區率先上線,並陸續普及到其他城市。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