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舟十一號”開啟太空之旅 多項“高大上”實驗進行時

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2天後,神舟十一號將與已經在軌運行1個多月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並完成多項“高大上”太空實驗。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航天員將乘載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後,計劃在天空二號駐留30天,加上獨立飛行的3天,總飛行時間從神舟十號的15天增加到33天,將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介紹,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在16日召開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後,將開展多項在軌的試驗,如首次開展我國航天飛行中的醫學超聲檢查,可以實時檢測航天員心肺功能;他們將參與多項應用載荷技術試驗,更換空間材料制備樣品,進行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還將開展在軌維修操作,進行人機協同驗證。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最接近未來我國空間站軌道要求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目前我國空間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武平說,整個任務安排的應用和技術試驗項目共計40多項,較天宮一號大幅增加。

此外,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還搭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空間應用載荷,並將釋放一顆伴隨衛星與天宮二號伴飛開展聯合試驗。

武平介紹,這些應用項目大都代表著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先進水平,有望取得一批重大應用成果,這將有力促進我國空間科學和應用技術發展,引領相關領域科技進步,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里裝載的世界第一臺在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為例,有望實現10的負16次方秒量級的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到2個數量級。在國防安全、高精度星鐘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價值。

“這也就意味著這個鐘在太空運行約3000萬年才會產生1秒的誤差,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武平說。

伴隨衛星飛行試驗將進一步驗證小型高功能密度衛星、在軌釋放、駐留伴隨飛行等技術,並為未來新型航天器編隊飛行技術奠定基礎。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裝載的伽瑪暴偏振探測儀,通過對伽瑪暴和太陽耀斑進行高靈敏度偏振觀測,有助於進一步了解伽瑪暴的本質,進而開展宇宙結構、起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

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等新一代對地觀測遙感儀器和地球科學研究儀器,技術體制新,指標先進。這些載荷的應用,將會提高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大氣汙染和大氣成分監測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在資源環境、生態環境、農林應用、海洋環境、大氣汙染和大氣成分監測以及全球變化研究等領域廣泛應用,將會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對記者表示,僅在天宮二號里要進行的各類空間科學技術實驗就達14項,包括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工程相關關鍵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試驗,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等。

“這些實驗涉及空間材料科學、空間醫學應用、空間環境監測、微重力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物理等學科。其中,空間冷原子鐘實驗、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伽瑪暴偏振探測等項目,屬國際科學前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他說。

朱樅鵬介紹,推進劑補加技術是天宮二號的重要試驗之一,這也是空間站長期飛行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術。如果這次試驗成功,我國將成為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掌握在軌推進劑補加核心技術的國家。

在天宮二號里,還將開展機器人實驗,主要是太空機械臂的試驗。朱樅鵬介紹,天宮二號安裝的一人機械臂,可以按照指令做旋轉螺絲、拆卸設備等動作,開展維修技術試驗。技術成熟後,可代替航天員檢修艙外設備,從而大大降低維修的風險和成本。

人類未來要星際旅行、移民外星球,首要任務是解決食物自給、氧氣和循環水等問題。在這次太空飛行期間,航天員將參與操作高等植物培養實驗和綜合材料制備實驗。高等植物培養實驗就是要研究地球上的植物是否可以克服太空微重力等極端環境影響,在太空環境中正常生長。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隨天宮二號進入太空的有高等植物擬南芥和水稻,通過太空實驗,將研究植物種子在太空中萌發、生長、開花、結籽的全過程,從而了解和掌握未來太空農業發展的可能。航天員將回收部分植物樣品供地面進一步分析研究。

天宮二號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恒表示,通過實施這些任務,期望在空間科學前沿探索部分重點領域方向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作出具有國際影響的重要發現;在空間應用技術領域,突破並掌握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為解決國家迫切需求的重大應用問題提供和驗證先進的解決方法和手段。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景海鵬和陳冬2名航天員均具備飛船駕駛、組合體管理、手動交會對接,以及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整個飛行任務期間,他們將在軌完成飛行器操控、在軌試驗、健康保障、生活照料、科普及展示活動等生活和工作任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33天的天上生活也豐富多彩、很有看頭。”武平介紹,航天員在軌飛行時間長達33天,是我國迄今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體現出我國載人航天發展的最新成就,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看點。

期間,航天員將實行每周6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類近百種,非常豐富;飛行中他們可以通過騎自行車、太空跑臺跑步等方式進行在軌鍛煉;通過視頻、語音和郵件等方式進行親情溝通。

此外,隨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的,還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的3個獲獎項目,即“太空養蠶”“雙擺實驗”以及“水膜反應”,航天員將在軌完成這些實驗,幫助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微重力環境中事物的狀態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69

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取得100多項應用成果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獲悉,世界最快超算“神威·太湖之光”系統自今年6月20日發布以來,國內外多個應用團隊項目通過使用該系統獲得突破,目前已經取得100多項應用成果。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副主任付昊桓介紹,我國超算在硬件發展上已有很大進步,但如何將其應用能力發揮出來,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堅持超算的系統要為應用服務。一年前,超算中心就和氣候、材料等相關單位進行預備研究,希望能夠和各不同領域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推進超算在應用方面的發展。”

“神威·太湖之光”堪稱“勞模”,記者從其“作息時間表”上看到,其工作時間超過六成,“睡眠”時間僅占兩成,同時,它還非常“健康”,故障率僅為0.6%。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100多家科研單位、100多個大型應用在“神威·太湖之光”系統上運行,涉及氣候氣象、海洋、航空航天、生物、材料、高能物理、藥物、生命科學等19個應用領域。

“神威·太湖之光”主要服務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如國產大飛機C919精細數值模擬、天宮一號隕落路徑預測計算等課題等,同時也十分重視服務產業創新。例如,超算中心和遠景能源合作開展“格林威治智慧風場”項目,超算中心基於自身超強的運算能力、專業的技術人員等為遠景能源提供包括風資源預測、風場精細選址、風機建造等在內的一整套生命周期服務。今年10月份,超算中心僅用12天的時間就完成了2014-2015年間全國的風資源數據測算,比原本的45天提速近4倍,並將數據誤差控制到0.5%。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介紹,為促進超算應用發展,中心正在運作一種全新的機制,即與應用部門共同成立專題聯合實驗室。如流體力學實驗室、新藥研發實驗室等,讓相關領域最強的專家來引領這一聯合實驗室的工作,超算中心提供支持、指導或協助進行程序移植,自主研發大型並行應用軟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40

世界雙季稻最高產量!超級雜交稻今年創多項世界紀錄   

據新華社報道,11月24日下午,湖南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了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2016年在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上的重大進展。創下世界雙季稻最高產量紀錄、世界高緯度地區高產紀錄、世界水稻百畝片單產最高紀錄等多項紀錄。

今年以來,袁隆平團隊在雲南、四川、陜西、重慶、湖南等16個省區市,建立了42個超級雜交稻百畝連片高產攻關示範點,采用南方一季稻超高產攻關、華南雙季稻超高產攻關、南方一季加再生稻超高產攻關、長江中下遊雙季晚稻超高產攻關等模式,實施“良種+良田+良法+良態”的“四良”配套技術,開展超級雜交稻超高產攻關研究,主要取得了七個方面的突破。

湖南省隆回縣一季稻“Y58S/R957”百畝片平均畝產1000.5公斤,在湖南同一生態區連續3年百畝片平均畝產突破千公斤。其中,2014年“Y兩優900”平均畝產1026.7公斤,2015年“超優千號”平均畝產1004.3公斤。

山東省莒南縣一季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1013.8公斤,創該省水稻單產最高紀錄。

廣東省興寧市雙季早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832.1公斤,雙季晚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705.7公斤,合計畝產1537.8公斤,創世界雙季稻最高產量紀錄。

河北省永年縣一季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1082.1公斤,創北方稻區水稻高產紀錄,也創世界高緯度地區高產紀錄。

雲南省個舊市一季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1088.0公斤,刷新2015年創的1067.5公斤紀錄,再創世界水稻百畝片單產最高紀錄。

湖北省蘄春縣“超優千號”一季加再生稻百畝片,頭季采用人工收割的再生稻平均畝產509.7公斤,頭季采用機械收割的再生稻平均畝產394.9公斤,創長江中下遊稻區再生稻高產紀錄;“超優千號”百畝片一季加再生稻人工收割平均畝產1253.4公斤,機械收割平均畝產1138.6公斤,創長江中下遊稻區一季加再生稻高產紀錄。

廣西灌陽縣“超優千號”再生稻百畝片平均畝產497.6公斤,創華南稻區高產紀錄;“超優千號”一季加再生稻百畝片平均畝產1448.2公斤,創華南稻區一季加再生稻高產紀錄,也創世界高產紀錄。

“超級雜交稻前景很大,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量,中國人通過努力實現科技進步,自己解決吃飯問題。同時,超級稻雜交稻還在向其他國家發展,為他們減輕糧食短缺問題,對保障糧食安全、促進世界和平,將發揮更大作用。”袁隆平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69

《自然》雜誌評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中國多項重要成果上榜

據新華社報道,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16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誌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6年較受矚目的科學事件當屬引力波。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2月宣布,他們利用LIGO探測器在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來自於兩個黑洞合並的引力波信號,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中的引力波。

《自然》雜誌指出,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幾乎100年後,科學家終於以讓人驚嘆的方式證實了它。這也給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而黑洞也曾被愛因斯坦的理論預言過。

但粒子物理學家在2016年的運氣似乎沒那麽好。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開展的兩個獨立實驗都在2015年底報告了一些異常跡象,研究人員曾推測這可能是一種新粒子,並且質量是希格斯玻色子的6倍,但2016年8月更多數據公布後,研究人員確認這只是統計上的偏差,並不是真的發現了新粒子。

2016年的航天領域里,中國收獲了豐碩成果。8月,中國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發射升空。11月,中國成功發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10月與11月間,中國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新紀錄。

此外,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於9月在貴州正式落成啟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在基因技術領域,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逐步成熟。《自然》雜誌預計未來在美國和中國會有更多基於這一技術的臨床治療應用。

在氣候變化方面,由近200個國家努力達成的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11月4日正式生效。《自然》雜誌評論說,中國和美國在這一過程中起了積極作用。

疫情方面,寨卡病毒是2016年的一大焦點。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與寨卡病毒相關的新生兒小頭癥病例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升級為“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直到11月,世衛組織才宣布這不再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球多個團隊正加緊開展針對寨卡病毒的研究,來解開有關寨卡病毒的不少謎題。

2016年的一個大熱概念無疑是人工智能,谷歌下屬的“深度思維”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圍棋”(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中擊敗了韓國九段棋手、世界冠軍李世石。《自然》指出,除了圍棋,人工智能還可以讓機器語言翻譯的錯誤率降低60%左右,並幫助物理學家探尋新的超級材料。

一直備受爭議的細胞核移植“三父母”技術在2016年也取得突破。美國一個團隊宣布,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已在4月誕生,手術是在未限制“三父母”技術的墨西哥展開。12月,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也發布聲明說,經過審慎評估,該局已正式認可了這項技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39

美國新國會來了,奧巴馬的多項成果可能不保

屬於美國共和黨的華府時代即將開啟。

當地時間3日,美國第115屆國會議員齊聚華盛頓,鑒於這是近10年來共和黨首次完全控制華盛頓的所有權力杠桿,他們將為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最關註的一些事項進行鋪墊工作,例如廢除奧巴馬時代的一些規則,制約行政部門的監管權力等。

廢除奧巴馬醫改

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參議院多數黨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曾誓言稱,參議院的首要任務是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他表示,計劃提出一項能夠讓共和黨人快速廢除奧巴馬醫改的預算決議。

從技術上說,該決議應該不會包含正式的廢除令,但包含對於廢除的相關說明。共和黨希望在特朗普總統任期的前100天通過廢除法案,但就奧巴馬醫改法案哪些要素需要廢除以及如何達到目標,共和黨內部可能存在分歧。

多年來,共和黨人一直都在苦心研究奧巴馬醫改,堅持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阻礙了就業增長。多數分析認為,在共和黨掌握國會的局面下,他們將有能力廢除該法案。

奧巴馬計劃在當地時間4日和國會民主黨人會面,商討如何避免共和黨人攻擊奧巴馬醫改的策略。

而當天,美國當選副總統彭斯將和眾議院共和黨人碰頭,旨在團結起來廢除奧巴馬醫改。

據美國媒體報道,接來下的幾周共和黨人將試圖通過國會,使用不需要民主黨合作的程序引導立法。

眾議院民主黨二號人物霍耶(Steny Hoyer)說:“我們將竭盡全力保護平價醫療法案。”他和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佩洛西均表示,他們將宣傳並解釋廢除奧巴馬醫改給大多數美國人帶來的負面影響,發動草根支持。

取消監管規則

除了廢除奧巴馬醫改,共和黨人也想阻撓旨在控制工業排放量的法規實施。麥康奈爾在過去的8年中和奧巴馬進行了激烈的鬥爭,不過他在去年特朗普勝選後曾警告共和黨同僚不要過分,避免“過猶不及”。

雖然麥康奈爾一再呼籲廢除奧巴馬醫改的“根和枝”,但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在新國會中他的最高優先項是處理阻礙了美國經濟成長的“大規模過度監管”,以及完成稅制改革,阻止企業將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

另有華盛頓觀察人士評論稱,今年1月眾議院共和黨日程的主題是:恢複和重建國會權力。本周眾議院共和黨人計劃通過一項控制法案,該法案要求任何涉及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行政法規都需要得到國會的批準。

共和黨人還試圖通過一項所謂“午夜規則法案”,允許共和黨人通過國會審議法案廢除許多奧巴馬時代的法規。同時,該法案允許國會只需簡單多數就可以廢除任何60天以內批準的法規。而共和黨已經列出了想要廢除的奧巴馬政府監管規定,從勞工部的加班規定到內政部對煤炭行業的限制等均在此列。

確認特朗普內閣

同時,批準特朗普內閣提名人選也將耗費參議院大量的時間,因為可以預見的是,多個人選的確認過程將面臨激烈的辯論。

在特朗普提名的內閣成員中,被認為最有可能面臨民主黨人嚴格審查的是國務卿候選人蒂勒森(Rex Tillerson)。作為埃克森美孚CEO的蒂勒森此前曾負責俄羅斯業務多年,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關系密切,2013年普京還為他頒發了克里姆林宮對外國人的最高獎賞“友誼勛章”。就連資深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都曾警告稱,蒂勒森必須花時間解釋他和普京的關系。

同時,預計民主黨人還將反對塞申斯(Jeff Sessions)出任司法部長,因為塞申斯早已被貼上了反移民的標簽。在上世紀90年代成為參議員後,塞申斯就一直反對讓非法移民成為美國公民。即便是去年在給《華盛頓郵報》撰寫的文章中,他也直言不諱稱應減緩引進新移民。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所有8位民主黨候選人近日聯署一封信稱,希望對塞申斯舉行多日的聽證會。

另一位“過會”艱難的可能會是候任財長姆欽(Steve Mnuchin),盡管目前共和黨內沒人公開反對該任命,但其華爾街背景,讓他可能面臨嚴格的審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66

阿里巴巴宣布多項架構調整:童文紅卸任菜鳥網絡CEO萬霖接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3/160843.shtml

阿里巴巴宣布多項架構調整:童文紅卸任菜鳥網絡CEO萬霖接任
i黑馬 i黑馬

阿里巴巴宣布多項架構調整:童文紅卸任菜鳥網絡CEO萬霖接任

同時公司任命童文紅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並接替張勇出任菜鳥網絡董事長

i黑馬 1月13日消息 今日下午,阿里巴巴巴巴集團CEO張勇發布全員公開信,宣布組織結構調整。

公開信提到,童文紅將卸任菜鳥網絡CEO職位,由萬霖接任。同時公司任命童文紅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

任命蔣芳擔任張勇的國際業務特別助理兼阿里巴巴集團副首席人力官;

吳敏芝和戴珊工作輪崗:吳敏芝任阿里巴巴集團CCO(首席客戶官),戴珊任B2B事業群業務總裁;

阿里巴巴集團CTO(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兼任阿里雲CTO,同時雲OS事業群進入阿里雲事業群,由胡曉明負責;

王帥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市場委員會主席,同時擔任集團公共關系團隊負責人。

張勇在全員公開信中表示: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團“五新”戰略開始的一年。戰略的實現必須有強大的阿里巴巴文化,不斷升級的高效組織和強大的執行力。張勇認為,此次管理體系的再升級,是為了以不斷升級的高效組織帶來強大的執行力,為“五新”戰略服務。

附張勇全員公開信:

擁抱變化,向夢飛翔——

阿里集團組織再升級

各位阿里人,

新的一年開始了。大約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全面啟動了“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機制的升級。這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經過一年的努力,現在已經開始出現雛形。

與此相應的,組織升級所帶來的效果也開始體現在我們的業務結果中:過去的2016年,我們各項業務快速突進,整個阿里生態愈加繁榮。

我們要感謝消費者、客戶和合作夥伴對我們毫不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感謝投資者和市場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我也尤其要感謝全集團的每一位同學對這一屆集團管理團隊,包括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正是這份信任和支持,讓我們一路走來,從容不迫,紮實前行。

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團“五新”戰略開始的一年。激動人心的戰略,必須有強大的阿里巴巴文化,不斷升級的高效組織和強大的執行力,才能一步步變成現實。在高速發展的當下,不斷升級自我,時刻具備擁抱變化的熱情和能力,必須成為核心競爭力!

為此,經集團研究決定,對集團組織做以下調整和升級:

1、任命童文紅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CPO),向我匯報。經菜鳥網絡董事會決定,童文紅將接替我出任菜鳥網絡董事長,不再擔任菜鳥網絡CEO職位,萬霖出任菜鳥網絡總裁,具體負責菜鳥各項業務。

2、任命蔣芳(蔣方)擔任我的國際業務特別助理,協助我統籌規劃管理集團內各項國際業務,向我匯報。同時,蔣芳還將兼任集團副CPO,向童文紅匯報。蔣芳將協助我和童文紅,把我們遍及全球的員工和業務,變成全球化的文化傳遞和全球化的服務客戶的能力。全球戰略一盤棋,全球同事一個家。

3、吳敏芝和戴珊(蘇荃)進行工作輪崗:吳敏芝出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客戶官(CCO),戴珊出任B2B事業群業務總裁。兩位久經沙場的領導者將各自承擔全新的角色,我相信新的角色也必將給各自業務帶去全新的思維和視角。

4、雲OS事業部進入阿里雲事業群,由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孫權)整體負責,雲OS事業部負責人張春暉向胡曉明匯報。張建鋒(行癲)在繼續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TO(首席技術官)向我匯報的同時,兼任阿里雲事業群首席技術官(CTO)。

阿里雲各技術團隊向張建鋒匯報,張建鋒在阿里雲CTO的職責上向總裁胡曉明匯報。我們要建設面向IOT時代雲端一體化的整體策略,不斷升級大數據時代的核心產品和技術能力。只有具備向數據要紅利的能力,才能實現向數據要未來的可能。

5、王帥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市場委員會主席,同時擔任集團公共關系團隊負責人,向我匯報。

6、其他集團管理團隊成員的工作不變。

以上任命即日生效。

逍遙子

阿里巴巴集團CEO

2017年1月13日

阿里巴巴 張勇 童文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61

特朗普將施多項新政 ,四把“雙刃劍”擋道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宣布,當地時間23日將是新政府真正“開張”的大日子,從移民、經濟政策到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特朗普將以總統身份簽署一系列行政令。

在上任前,特朗普已經就“美國第一”的政策做出過大量解釋,其中包括:對某些國家實施高額關稅,重談貿易協定;在國內則承諾降低稅收,增加基礎設施開支,執行更嚴厲的移民政策等。

特朗普政府的開局運氣不錯,畢竟他從奧巴馬政府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經濟狀況良好的美國:連續75個月就業增長,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速3.5%。

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在最新一期內部報告《特朗普:詛咒還是靈藥》中對特朗普在稅收、政府支出、移民和對世界貿易及經濟影響四方面做出四個預測:首先,減稅政策將令政府收入減少;其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並不一定能如願撬動美國本土投資;第三,移民政策改革將令一些產業面臨招工難;第四,貿易戰擾亂美國的供應鏈,特朗普試圖保護的美國制造業的經營成本將上升。

減稅:稅收每年減少相當於GDP的4%

在稅收方面,數據顯示美國的個人收入和工資稅在最近幾十年對政府收入的貢獻越來越大,而公司稅的貢獻則一直在下降:美國2016財年的政府收入來源中,個人所得稅占47%,工資稅占34%,企業所得稅占9%。

不過特朗普希望繼續減稅,將公司稅率從35%降至15%,同時為中產階級減稅。OMFIF的研究顯示,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將使聯邦稅收每年減少相當於GDP4%的數額,更重要的是,減稅不太可能對那些大跨國公司產生刺激效應,因為它們多數已經將利潤鎖定在海外。

有專門梳理稅務問題的機構估計, 2016年,美國企業在海外的稅前利潤在2.5萬億美元左右,相當於美國GDP的14.9%。

2016年,美國企業在海外的稅前利潤在2.5萬億美元左右

不過,對美國本土企業來說,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將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

基礎建設支出:3.6萬億美元的投資缺口

在特朗普的施政框架中,5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政策核心。OMFIF的報告指出,從電網、水務到高速公路,美國的基礎設施已經十分陳舊,並急需修繕。

該報告預計,美國的基建缺口在3.6萬億美元左右,其中包括交通(2萬億美元)、電力(7360億美元)以及學校(3910億美元)。

上世紀50年代,在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主政下,美國在近5~6年里每年投資在基礎設施上的資金占GDP的5%,主要用於修建州際高速路網。不過,此後美國基建投資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國,公共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私人資金則相對高效很多,但私人資金對基建領域並沒多大興趣,公私合營制度(PPP)在美國也並不流行,現在全美只有10個州有PPP項目,1/3的美國州根本沒有就PPP立法。此次,特朗普仍希望私營部門可以自己對這些基建項目進行融資,譬如在稅收方面提供優惠,最終達成收支平衡。

路橋交通的需求最大

移民改革:恐弄巧成拙

特朗普承諾驅逐200萬~300萬無證移民的計劃也將對稅收和勞動力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目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參與率仍處於歷史低點,傳統制造業正面臨來自海外競爭的日益增長的壓力,特別是在工資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服務業中,移民改革不僅令勞動力缺口難以回補,還將減少稅收收入。

數據顯示,2014~2015年,在美國的移民勞動力數量增長了69萬,其中主要是拉丁裔群體。OMFIF並預估,如果移民到達美國的速度同2013~2015年的速度一致的話,那麽到2017年,在美國的移民勞動力總數將增加到近200萬人。

同時,如果特朗普的新政驅走了10%的在美外國工人,將在2017年損失大約16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如果減少30%的移民工人,稅收收入將減少48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外國勞動力的稅收貢獻方面,亞洲人的稅收貢獻是最大的,在2015年約為500億美元。

更為重要的是,限制移民將導致許多行業的用工荒,因為拉丁裔移民為很多低工資的衣食住行和建築等行業貢獻了勞動力,最終,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承擔因用工荒而引起的高通脹。

這份報告也提出,即便實行移民政策改革,也應在目前失業的制造業工人身上進行某種形式的投資以促進再就業,但是目前“沒有任何信號顯示特朗普為此考慮過”。

貿易戰:供應鏈受幹擾

OMFIF在報告中指出,在貿易方面,強勢美元和新興的貿易戰將破壞新興市場的穩定,同時令美國的供應鏈受到幹擾,制造業的成本將上升。

以特朗普將重新談判的NAFTA為例,在這條巨大的供應鏈上,墨西哥和加拿大所出口的每一美元中,就分別包括美國投入的約40美分和25美分。

市場也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做出預測,有分析指出,若發生貿易戰,美國股市要比中國股市損失更多。摩根士丹利戰略分析師加納(Jonathan Garner)就認為,在MSCI美國指數中有近10%的公司至少有10%的收入依賴於中國市場,反之,僅有不到2%的中國上市公司依賴於美國市場。

總體而言,貿易保護主義拖累了全球增長,而且,特朗普的移民改革將對那些依賴從美國接受移民匯款的國家造成或多或少的壓力。目前,墨西哥、中國和印度每年都從美國接受大約超過100億美元的匯款。對於發展中經濟體,匯款減少的影響更為重大:非洲和加勒比地區一些國家接受的來自美國的匯款甚至超過了其GDP的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10

一財點睛丨軍委制定多項舉措 軍民融合發展提速

在24日舉行的軍委裝備發展部黨委擴大會上傳出消息,為推動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發展,軍委裝備發展部針對當前裝備領域軍民融合工作面臨的突出矛盾,結合工作實際,部署制定了12條舉措45項任務,持續推進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軍民融合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軍民融合的加速推進,將為航天軍工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引民參軍,意在通過借助非公有制企業的靈活機制、雄厚資金和高技術儲備,增強國防科技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質量效益。

數據顯示,過去幾年我國的國防開支逐年增加,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所占GDP的比重仍較低。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2017年軍民融合產業工作會上提出,2017年集團公司軍民融合產業營業收入要達到1470億元。航天科工定下的2017年的目標是對集團2017年年度目標的工作細化,為了順應國家軍民融合的國家戰略,後續或有更多軍民融合相關具體項目的落地,這無疑為航天軍工產業帶來利好。

同時,軍民融合十三五規劃也有望近期發布,政策的催化將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實現新的突破。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高德紅外(002414.SZ)、三力士(002224.SZ)、海特高新(002023.SZ)以及威海廣泰(002111.SZ)等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75

多項保健食品管理辦法近期將出臺 亂象有望改變

日前,青島市一位60歲老人因前後投入數萬元購買保健品之後感覺到上當受騙,留下一封遺書在海邊自殺身亡。在老年人保健品消費領域,一直都被欺詐的烏雲籠罩,如何能夠撥開這團烏雲,成為當前社會關註的熱點。

“總局起草了《保健食品功能目錄和原料目錄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標識管理辦法》、《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審查批準管理辦法》、《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等管理制度。目前這些已經完成征求意見,也將在近期發布。” 3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定將保健食品納入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管理,明確了原料管理、功能聲稱管理、註冊與備案分類管理、原料目錄與功能目錄、生產經營許可、標識和廣告審查等一系列的監管制度。

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制定並發布《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一)》和《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一)》、《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保健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保健食品註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保健食品註冊申請受理服務指南》及相關文書等配套文件。

上述負責人表示,“‘保健品亂象’問題既有保健食品自身的問題,也有普通食品、進口食品問題;既有廣告宣傳問題,也有假冒偽劣、黑作坊非法添加以及非法傳銷等社會綜合治理問題。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成立之初,即組織開展了‘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非法宣傳’的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行動。”

保健食品行業是我國食品行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是促進我國健康服務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行業,也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有2600多家,從業人員600多萬人,產值近4000億元。

600多萬的從業人員也給老年人保健品消費市場帶來了監管的難度。

上述負責人表示,專項行動期間,全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89.45萬人次,檢查保健食品企業49.01萬家次,立案10698起,罰沒金額7958.76萬元,責令停產停業797家,吊銷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47家,移送公安部門違法案件468件,移送工商部門非法宣傳案件3907件。各地共搗毀生產窩點53個、銷售窩點36個、倉儲窩點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60人。

2016年,根據抽檢和輿情監測發現的突出問題,食藥監總局又組織各地集中開展保健食品、配制酒、瑪咖制品專項治理,嚴厲打擊產品非法添加、非法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和保健功能等違法違規行為,全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50余萬人次,檢查三類產品生產企業4900余家,經營企業近60萬家,抽檢產品9026批次,合格率98.06%,共立案1094件,其中移交公安101件,累計罰沒款2261萬元。2015-2016年共抽檢保健食品樣品13155批次。抽檢結果顯示,2015年-2016年合格率分別為96.5%和98.1%。

對於保健食品欺詐的現象,食藥監總局正在制定《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保健食品作為特殊的食品,同樣適用本辦法。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查獲不少在食品原料、加工方式、運輸貯存、標簽標註、宣傳廣告、檢驗認證,以及接受監管過程中故意造假、提供虛假信息或者隱瞞事實的案件。但由於現行法律法規對欺詐行為的懲治規定比較分散,缺少有效銜接,存在不少漏洞,使得有些違法行為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懲治。目前,食品安全欺詐行為還處於高發頻發階段,有必要加快出臺一部專門懲治食品安全欺詐的規章制度。

食品安全欺詐是一個全球性的嚴峻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表示,全球範圍內的食品欺詐和食品造假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凸顯。美國雜貨制造商協會統計結果顯示,摻假事件給不同規模的企業帶來的損失占其年收入的2%-15%。英國食品標準署估計消費者購買的食品中10%可能涉及摻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15

沙特與中國央企簽署能源、交通等多項“大單”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3月18日消息,在日前沙特阿拉伯王國(以下簡稱“沙特”)國王薩勒曼對中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期間,沙特與中國中央企業簽署了涉及能源、交通、建築、通訊等領域的多項“大單”。

3月16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普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董事長薩烏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合作協議覆蓋多項戰略項目。主要內容包括:雙方將尋求在中國與沙特兩地分別開展項目合作的機遇,將研究在兩地以合資公司方式發展石化項目,項目產品將主要針對下遊的汽車、電子、照明、建築及建造、包裝和醫療器械等重要市場。雙方還將研究進一步擴大對雙方合資企業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投資,為擴大一體化合作、實現長期發展開辟道路。目前,雙方正在制定相關計劃。

同日,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顧軍與沙特能源城主席哈希姆(HashimA.Yamani)簽署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前期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沙特高溫堆項目投資建設、知識產權合作、產業鏈本地化的系統解決方案,為沙特政府啟動高溫堆項目提供決策支持。

16日上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尹家緒與沙特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員會主席薩烏德親王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與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員會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約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將通過北方公司與沙特在軌道交通建設、發電和輸變電建設、可再生能源應用、通訊網絡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房建和石油礦產建設、物流一體化等經濟技術合作領域攜手深化合作,特別是雙方將進一步推動實現商用車、乘用車和鐵路機車車輛等方面的產能合作、技術合作和投資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交建”)董事長劉起濤與薩烏德親王簽署了《沙特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備忘錄》。

根據合作協議,中國交建將發揮全產業鏈優勢,積極參與沙特延布多功能物流樞紐等項目的投資、設計、建設和運營,參與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和提供全方位服務。沙特皇家管委會將在沙特國內協助中國交建發掘更多的投資和參與機會,雙方將通過加強在園區、港口、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領域的合作。與沙特簽署新的合作協議。

3月17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與沙特地質調查局局長納華伯簽署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沙特地質調查局鈾釷資源合作諒解備忘錄》。

按照協議約定,中核集團將在兩年內對沙特9片潛力地區開展放射性資源勘查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