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版QE的猜想:周小川的下一步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63

中國版QE的猜想:周小川的下一步棋?
作者:江金澤


中國央行上周六(2月28日)再降息,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和存款利率分別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和2.5%,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

對此,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Louis Kuijs稱,下一步,“QE是一可能的替代選擇”,中國央行“已經采取了一些類似於小型QE的措施。”

中國央行去年使用了諸多直接借貸手段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如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向國開行提供一萬億資金,國開行以貸款收益作為抵押,使用這筆資金支援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又如央行通過常設借貸便利(SLF)向諸多金融機構提供總量達數千億元的1~3個月貸款,金融機構以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優質的信貸類資產作為抵押,央行藉此可以引導短期利率的走勢。

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認為,與國外的QE不同的是,中國央行比起資產負債表體量更註重資產負債表的構成。

隨著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不斷增加,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面臨著加大刺激力度的壓力。但中國地方政府在過去大興土木時又積累了巨量的債務,在中國不斷開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加速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面臨破產的風險,如何有效刺激經濟成為了難題。

2013年底時中國審計署審計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7.9萬億元,而根據瑞穗證券的最新的數據,這個數字可能達到4萬億美元(24.5萬億元人民幣),這一規模已經超越德國經濟總量。此外,由於中國大量行業產能過剩,以更多的投資促進經濟的邊際效用也在遞減。

所以日本作為一個典型的高負債率國家,其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就指出,貨幣政策最適合解決高負債國家的問題。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曾表示,通過增加中國國內資金流動性,中國央行就可以在不增加國家債務的前提下穩定中國的物價環境。

隨著今年1月份消費者物價和生產者物價雙雙五年來最低位,中國融資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嚴峻。由下圖可以看見,盡管去年四季度進行了降息,但真實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至今還一度上升了80個基點。“這意味著貨幣環境收緊,與疲軟的實際活動形成強烈發差,”汪濤稱。


由下圖還可以看到,自降息前到降息後七年以下的中短期國債收益率反而出現了大幅上漲(此外值得註意的是,中國的銀行間國債收益率曲線非常畸形,中短期收益率常常出現倒掛的情形):


而且,銀行間拆借利率在去年底降息前後也出現了類似的反應:


所以,可以看出在降息的邊際效果越來越弱,負面影響卻越來越大的時候,QE成為另外一種可替代的選擇。

不過,不同於日本的降息空間早已經為0,所以只能祭出QE政策,而中國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同樣擁有較低的通脹環境,給央行留出了動作空間。

中國的銀行的大部分利潤來自存貸利差,盡管前兩次降息的存貸款利率是雙雙下調的,但考慮到存款利率有1.3倍的上浮空間,而銀行往往是將此利率一浮到頂,這無疑更加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且在經濟形勢不佳、企業風險加大的情況下,銀行的貸款意願降低,央媽的好意無法直接傳導至市場,反而造成市場上資金情況更加緊張。

但QE卻相對可以更有效的降低市場利率。比如美國版QE,主要通過購買中長期國債和高評級信用債,壓低中長期利率水平,來刺激投資、消費帶動就業增長和經濟複蘇。中國版QE也可以有相同功能,相比降息降準可以釋放更大量基礎貨幣,通過壓低中期利率這一中間目標,最終傳導至終端實體經濟領域。

此外,由於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已經很大,通過購買地方政府或其融資平臺的債務,將潛在的風險轉移並稀釋至央行看起來動機合理。

當然,就中國的情況來說,照搬西方的QE存在難度:

首先中國的無風險資產很少,國債和部分政府債務作為重要的無風險資產銀行可能未必願意賣給央行,強行收購反而造成銀行成本升高;

其次,中國債券市場缺乏體量和深度,央行也難以獲得足夠的多的國債供給。

所以,目前來看通過SLF和PSL等定向“QE”對降低市場利率的作用可能更大。


來源:華爾街見聞、全球央行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41

中國版QE的猜想:周小川的下一步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63

中國版QE的猜想:周小川的下一步棋?
作者:江金澤


中國央行上周六(2月28日)再降息,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和存款利率分別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和2.5%,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

對此,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Louis Kuijs稱,下一步,“QE是一可能的替代選擇”,中國央行“已經采取了一些類似於小型QE的措施。”

中國央行去年使用了諸多直接借貸手段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如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向國開行提供一萬億資金,國開行以貸款收益作為抵押,使用這筆資金支援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又如央行通過常設借貸便利(SLF)向諸多金融機構提供總量達數千億元的1~3個月貸款,金融機構以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優質的信貸類資產作為抵押,央行藉此可以引導短期利率的走勢。

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認為,與國外的QE不同的是,中國央行比起資產負債表體量更註重資產負債表的構成。

隨著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不斷增加,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面臨著加大刺激力度的壓力。但中國地方政府在過去大興土木時又積累了巨量的債務,在中國不斷開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加速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面臨破產的風險,如何有效刺激經濟成為了難題。

2013年底時中國審計署審計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7.9萬億元,而根據瑞穗證券的最新的數據,這個數字可能達到4萬億美元(24.5萬億元人民幣),這一規模已經超越德國經濟總量。此外,由於中國大量行業產能過剩,以更多的投資促進經濟的邊際效用也在遞減。

所以日本作為一個典型的高負債率國家,其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就指出,貨幣政策最適合解決高負債國家的問題。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曾表示,通過增加中國國內資金流動性,中國央行就可以在不增加國家債務的前提下穩定中國的物價環境。

隨著今年1月份消費者物價和生產者物價雙雙五年來最低位,中國融資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嚴峻。由下圖可以看見,盡管去年四季度進行了降息,但真實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至今還一度上升了80個基點。“這意味著貨幣環境收緊,與疲軟的實際活動形成強烈發差,”汪濤稱。


由下圖還可以看到,自降息前到降息後七年以下的中短期國債收益率反而出現了大幅上漲(此外值得註意的是,中國的銀行間國債收益率曲線非常畸形,中短期收益率常常出現倒掛的情形):


而且,銀行間拆借利率在去年底降息前後也出現了類似的反應:


所以,可以看出在降息的邊際效果越來越弱,負面影響卻越來越大的時候,QE成為另外一種可替代的選擇。

不過,不同於日本的降息空間早已經為0,所以只能祭出QE政策,而中國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同樣擁有較低的通脹環境,給央行留出了動作空間。

中國的銀行的大部分利潤來自存貸利差,盡管前兩次降息的存貸款利率是雙雙下調的,但考慮到存款利率有1.3倍的上浮空間,而銀行往往是將此利率一浮到頂,這無疑更加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且在經濟形勢不佳、企業風險加大的情況下,銀行的貸款意願降低,央媽的好意無法直接傳導至市場,反而造成市場上資金情況更加緊張。

但QE卻相對可以更有效的降低市場利率。比如美國版QE,主要通過購買中長期國債和高評級信用債,壓低中長期利率水平,來刺激投資、消費帶動就業增長和經濟複蘇。中國版QE也可以有相同功能,相比降息降準可以釋放更大量基礎貨幣,通過壓低中期利率這一中間目標,最終傳導至終端實體經濟領域。

此外,由於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已經很大,通過購買地方政府或其融資平臺的債務,將潛在的風險轉移並稀釋至央行看起來動機合理。

當然,就中國的情況來說,照搬西方的QE存在難度:

首先中國的無風險資產很少,國債和部分政府債務作為重要的無風險資產銀行可能未必願意賣給央行,強行收購反而造成銀行成本升高;

其次,中國債券市場缺乏體量和深度,央行也難以獲得足夠的多的國債供給。

所以,目前來看通過SLF和PSL等定向“QE”對降低市場利率的作用可能更大。


來源:華爾街見聞、全球央行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61

周小川:資本市場會更開放 可到國外買賣發行股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89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3-23 08:47 編輯

周小川:資本市場會更開放 可到國外買賣發行股票

  
“資本市場會更加開放”,3月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新常態下的穩健貨幣政策”分會場作出上述表示。
  
“過去資本市場開放也都在議程之中,但是人們心里上總是有些擔憂,或者擔憂一些不確定的威脅”,周小川說,“去年大家都看到中國成功順利地實現了滬港通,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又明確提出來,今年還要加一個深港通。那麽這種連通實際上進展的比較順利,沒有出現特別多的令人擔憂的問題,這樣的話,就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推進的信心。”
  
資本市場除了應該使國際上的投資者能夠自由投資國內的股票債券,國內的投資者也可以投資國外的股票債券,以及投資者的權益方面也應該得到更高程度的保護。再有,不管是股票的發行者還是債券的發行者,他們也都有更大的自由程度,將來可以選擇境外的發行者可以在境內發行,境內的發行者也可以考慮在境外發行。他們選擇的幣種可以是可兌換貨幣,也可以是人民幣。
  
以下為周小川發言實錄:
  
周小川:女士們,先生們,各位來賓,下午好!很高興又一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過去我們搞發展論壇,在論壇的最後期間經常是央行給大家搞一個閉門會,後來可能中方的代表也都很願意參加,所以覺得這個閉門會似乎有意見,所以今年調整了一下,所以還是搞成公開的,另外也不是上來就直接問答形式,我們先講一小段,當然我會盡量簡短。
  
題目是“新常態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我覺得這個題目我個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領會才能說得好,所以我還是先說,盡管貨幣政策是穩健的,但是改革開放的步伐還是會進一步的加快。今天恰好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參加這場討論,而且國際貨幣基金又在今年對SDR的籃子進行評估,大家也都知道,人民幣目前的國際化正在有序的進展,人民幣是否能夠在這次SDR評估中被考慮並加入SDR,也是大家關心的題目。因此,我就借這個機會先說一下這個題目。
  
總體來講,中國在這方面是做了一些準備,而且會進一步的有所推進,我們也是歡迎各個方面對人民幣進行評估,對我們的改革給予推動。我們知道,雖然說國際貨幣基金並沒有明確說加入SDR的貨幣應該是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貨幣,但是大體來講邏輯關系也是接近的。那麽中國在四年以前,也就是做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就提出了加快推進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在金融改革里面明確提出,是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那麽今年,也就是2015年正好也是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最後一年,我們是打算通過各方面改革的努力來實現這樣一點。具體來講有三件事情現在是要做:
 
第一,要使境內境外的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
  
目前來講,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些進展,但是在有關的法規條例上,在自由程度上還是有缺陷的。我們主要在中國的國內居民到海外投資證券或者其他金融產品的時候,目前還是個事前審批的制度。那麽這個已經準備要進行改革了。
  
外國的居民如果投資中國的金融市場的產品,主要是通過QFII,走這個渠道進來。那麽方便程度和靈活程度也都不夠,都沒有能夠滿足更高的自由程度,這方面準備在今年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和試點的舉措,當然具體的還要和其他部門共同討論。在這個之後,也就是說不光是企業,而且境內外的居民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會更加便利。應該說基本上達到資本項目可兌換,或者是作為一種自由使用貨幣的標準。
第二,資本市場會更加開放。
  
過去資本市場開放也都在議程之中,但是人們心里上總是有些擔憂,或者擔憂一些不確定的威脅。去年大家都看到中國成功順利地實現了滬港通,也就是上海股票市場和香港股票市場的連通。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又明確提出來,今年還要加一個深港通,就是深圳股票市場和香港股票市場的連通,那麽這種連通實際上進展的比較順利,沒有出現特別多的令人擔憂的問題,這樣的話,就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推進的信心。那麽資本市場除了應該使國際上的投資者能夠自由投資國內的股票債券,國內的投資者也可以投資國外的股票債券,方便程度上,以及他們投資者的權益方面也應該得到更高程度的保護。
  
另外,再有就是發行者,不管是股票的發行者還是債券的發行者,他們也都有更大的自由程度,將來可以選擇境外的發行者可以在境內發行,境內的發行者也可以考慮在境外發行。他們選擇的幣種可以是可兌換貨幣,也可以是人民幣。
  
第三,現在我們在法律方面有一個起草的隊伍,在準備新一輪的修改《外匯管理條例》,中國的《外匯管理條例》過幾年都要修改一次,主要是因為中國的開放程度總是不斷的加大的,過去的開放程度和現在的開放程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過去的外匯管理方面的有關外匯管制,就是控制方面的條款很快慢慢不適應了,就需要修改。
  
在這次修改過程中,我們也考慮有關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變成一個自由使用的貨幣所提出的要求,根據這樣一個框架來審視我們的《外匯管理條例》,並對它進行修改。
  
除此之外,我們說在資本項目方面,在金融市場開放方面,還有一系列稍微小一些的改革,也會在今年進一步推進。所以我說一方面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要使貨幣政策更好的運轉,需要改革開放,大膽有力地向前推進。
  
那麽如果我們回到貨幣政策這個題目來講,我聽到一些問題,說中國前一段時間一直出臺了一些新的流動性管理以及信貸總量管理的工具,確實我們在嘗試,同時也是在引進國際上一些成功的做法,使我們流動性管理的工具多元化,這個多元化包括對短期流動性市場產生影響的工具,也包括一些中期甚至長期的流動性管理的工具,同時也在使用傳統的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大家也註意到我們在最近半年時期兩度調低了中央銀行的利率,同時我們也調低了存款準備金率。
  
當然有的人就會問,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是一種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我認為我們仍舊選擇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們說工具的使用還要看它在數量上的影響,可能用了多種工具,但是加在一起總體來講它的量並不是很大,大家也可能想跟以前相比,這些工具使用的量應該比以前放大了,但是我們說中國整個經濟,特別是GDP作為分母來講,也比以前大多了,所以任何工具操縱的從數量上來講,也可能和以前相比會比較大。也就是說,這些工具加在一起,我們總體來講信貸擴張的速度或者是說貨幣供應總量擴張的速度,也就是我們廣義貨幣的擴張速度,仍舊是相當穩健的,這個穩健我們說和名義GDP相比,也就是實際GDP加上GDP的平減指數,相比來講我們按照傳統來講,可能整個社會信貸的擴張總量應該比名義GDP擴張總量可能略高2—3個百分點,根據中國傳統的經驗數據來看,這種量的掌握是比較穩健的。也是大幅度的低於經濟刺激計劃期間的擴張的幅度。所以我們說,新常態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貨幣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經濟增長,考慮經濟增長的新的特點。同時,也要促進結構改革,如果太過度寬松的政策的話,對於結構改革也許是不利的。(來自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00

周小川:資本市場會更開放 可到國外買賣發行股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89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3-23 08:47 編輯

周小川:資本市場會更開放 可到國外買賣發行股票

  
“資本市場會更加開放”,3月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新常態下的穩健貨幣政策”分會場作出上述表示。
  
“過去資本市場開放也都在議程之中,但是人們心里上總是有些擔憂,或者擔憂一些不確定的威脅”,周小川說,“去年大家都看到中國成功順利地實現了滬港通,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又明確提出來,今年還要加一個深港通。那麽這種連通實際上進展的比較順利,沒有出現特別多的令人擔憂的問題,這樣的話,就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推進的信心。”
  
資本市場除了應該使國際上的投資者能夠自由投資國內的股票債券,國內的投資者也可以投資國外的股票債券,以及投資者的權益方面也應該得到更高程度的保護。再有,不管是股票的發行者還是債券的發行者,他們也都有更大的自由程度,將來可以選擇境外的發行者可以在境內發行,境內的發行者也可以考慮在境外發行。他們選擇的幣種可以是可兌換貨幣,也可以是人民幣。
  
以下為周小川發言實錄:
  
周小川:女士們,先生們,各位來賓,下午好!很高興又一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過去我們搞發展論壇,在論壇的最後期間經常是央行給大家搞一個閉門會,後來可能中方的代表也都很願意參加,所以覺得這個閉門會似乎有意見,所以今年調整了一下,所以還是搞成公開的,另外也不是上來就直接問答形式,我們先講一小段,當然我會盡量簡短。
  
題目是“新常態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我覺得這個題目我個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領會才能說得好,所以我還是先說,盡管貨幣政策是穩健的,但是改革開放的步伐還是會進一步的加快。今天恰好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參加這場討論,而且國際貨幣基金又在今年對SDR的籃子進行評估,大家也都知道,人民幣目前的國際化正在有序的進展,人民幣是否能夠在這次SDR評估中被考慮並加入SDR,也是大家關心的題目。因此,我就借這個機會先說一下這個題目。
  
總體來講,中國在這方面是做了一些準備,而且會進一步的有所推進,我們也是歡迎各個方面對人民幣進行評估,對我們的改革給予推動。我們知道,雖然說國際貨幣基金並沒有明確說加入SDR的貨幣應該是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貨幣,但是大體來講邏輯關系也是接近的。那麽中國在四年以前,也就是做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就提出了加快推進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在金融改革里面明確提出,是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那麽今年,也就是2015年正好也是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最後一年,我們是打算通過各方面改革的努力來實現這樣一點。具體來講有三件事情現在是要做:
 
第一,要使境內境外的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
  
目前來講,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些進展,但是在有關的法規條例上,在自由程度上還是有缺陷的。我們主要在中國的國內居民到海外投資證券或者其他金融產品的時候,目前還是個事前審批的制度。那麽這個已經準備要進行改革了。
  
外國的居民如果投資中國的金融市場的產品,主要是通過QFII,走這個渠道進來。那麽方便程度和靈活程度也都不夠,都沒有能夠滿足更高的自由程度,這方面準備在今年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和試點的舉措,當然具體的還要和其他部門共同討論。在這個之後,也就是說不光是企業,而且境內外的居民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會更加便利。應該說基本上達到資本項目可兌換,或者是作為一種自由使用貨幣的標準。
第二,資本市場會更加開放。
  
過去資本市場開放也都在議程之中,但是人們心里上總是有些擔憂,或者擔憂一些不確定的威脅。去年大家都看到中國成功順利地實現了滬港通,也就是上海股票市場和香港股票市場的連通。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又明確提出來,今年還要加一個深港通,就是深圳股票市場和香港股票市場的連通,那麽這種連通實際上進展的比較順利,沒有出現特別多的令人擔憂的問題,這樣的話,就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推進的信心。那麽資本市場除了應該使國際上的投資者能夠自由投資國內的股票債券,國內的投資者也可以投資國外的股票債券,方便程度上,以及他們投資者的權益方面也應該得到更高程度的保護。
  
另外,再有就是發行者,不管是股票的發行者還是債券的發行者,他們也都有更大的自由程度,將來可以選擇境外的發行者可以在境內發行,境內的發行者也可以考慮在境外發行。他們選擇的幣種可以是可兌換貨幣,也可以是人民幣。
  
第三,現在我們在法律方面有一個起草的隊伍,在準備新一輪的修改《外匯管理條例》,中國的《外匯管理條例》過幾年都要修改一次,主要是因為中國的開放程度總是不斷的加大的,過去的開放程度和現在的開放程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過去的外匯管理方面的有關外匯管制,就是控制方面的條款很快慢慢不適應了,就需要修改。
  
在這次修改過程中,我們也考慮有關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變成一個自由使用的貨幣所提出的要求,根據這樣一個框架來審視我們的《外匯管理條例》,並對它進行修改。
  
除此之外,我們說在資本項目方面,在金融市場開放方面,還有一系列稍微小一些的改革,也會在今年進一步推進。所以我說一方面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要使貨幣政策更好的運轉,需要改革開放,大膽有力地向前推進。
  
那麽如果我們回到貨幣政策這個題目來講,我聽到一些問題,說中國前一段時間一直出臺了一些新的流動性管理以及信貸總量管理的工具,確實我們在嘗試,同時也是在引進國際上一些成功的做法,使我們流動性管理的工具多元化,這個多元化包括對短期流動性市場產生影響的工具,也包括一些中期甚至長期的流動性管理的工具,同時也在使用傳統的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大家也註意到我們在最近半年時期兩度調低了中央銀行的利率,同時我們也調低了存款準備金率。
  
當然有的人就會問,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是一種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我認為我們仍舊選擇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們說工具的使用還要看它在數量上的影響,可能用了多種工具,但是加在一起總體來講它的量並不是很大,大家也可能想跟以前相比,這些工具使用的量應該比以前放大了,但是我們說中國整個經濟,特別是GDP作為分母來講,也比以前大多了,所以任何工具操縱的從數量上來講,也可能和以前相比會比較大。也就是說,這些工具加在一起,我們總體來講信貸擴張的速度或者是說貨幣供應總量擴張的速度,也就是我們廣義貨幣的擴張速度,仍舊是相當穩健的,這個穩健我們說和名義GDP相比,也就是實際GDP加上GDP的平減指數,相比來講我們按照傳統來講,可能整個社會信貸的擴張總量應該比名義GDP擴張總量可能略高2—3個百分點,根據中國傳統的經驗數據來看,這種量的掌握是比較穩健的。也是大幅度的低於經濟刺激計劃期間的擴張的幅度。所以我們說,新常態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貨幣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經濟增長,考慮經濟增長的新的特點。同時,也要促進結構改革,如果太過度寬松的政策的話,對於結構改革也許是不利的。(來自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02

周小川:中國的計劃是使人民幣更可自由使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2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4 11:57 編輯

周小川:中國的計劃是使人民幣更可自由使用
作者:周小川

2015年全球經濟仍面臨許多重大挑戰,經濟複蘇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對特別提款權進行每五年一次的例行審查。在此背景下,本次陳述聚焦於中國如何看待中國以及全球經濟與金融的發展,以及IMF所扮演的角色。另外,我也會闡述中國為使人民幣在更大範圍內可自由使用作出的最新計劃。

1.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

全球經濟增長仍舊停滯在較低的水平,在發達經濟體中,經濟複蘇進程仍舊不均勻且脆弱;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則受制於國內外的不景氣。往前看,全球經濟同樣受制於各種各樣的挑戰。特別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分化的貨幣政策、頻繁波動的油價、以及不斷發生的地緣政治沖突,可能引發另一輪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與此同時,人口的壓力和經濟風險承擔的不足——尤其是的投資不足——可能持續的拖累長期經濟增長。因此,這需要各方實施綜合的、強有力的政策來實現全球經濟的複蘇。

發達經濟體的政策立場應當總體保持積極,並充分考慮到其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反向溢出效應。美國應該就其貨幣政策立場持續保持有效的溝通——考慮到因此可能帶來的長期適應副作用——對於維護穩定的財政體系和促進增長潛力來說,國內的調整是需要的。對於日本,為了提高增長預期和財政的可持續性,結構改革的步伐必須加快,以避免加重貨幣政策的負擔。對於歐元區,最新的貨幣政策效果必須被認真監視,並且危機後遺癥也必須得以解決以促使經濟複蘇。結構改革應當繼續推進,而財政政策立場必須在支持經濟增長和維持財政可持續性方面做好權衡。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新興市場國家正處於鞏固或者提高他們經濟複蘇的進程中。任何仍舊存在的宏觀金融脆弱性可以通過宏觀審慎政策的調整來快速解決。就拿低油價帶來的機會來說,財政體系的設計應當以環境友好型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實現。與此同時,結構化改革和轉型的努力必須堅持,這樣才能促進商業氛圍,提高包容性,應對人口壓力,並促進貿易與金融的一體化。

為了維持堅定和可持續性的全球經濟增長,除了本國的努力之外,多邊的努力也是必需的。尤其是應該激活多邊貿易條約,而且考慮到不同國家所實施政策的連貫性,應當努力推進擱置已久的金融監管改革議程。與此同時,婦女在經濟中的作用應當持續加強,可努力的方向包括解決氣候變化和收入不平等。最後,多邊組織應當加強他們在改變全球經濟前景方面的表現,並在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方面與其他國際組織保持緊密合作。

2.中國經濟和政策

中國經濟已經轉入新常態。經過對後危機時代刺激結果的持續結構調整和消化,中國實際GDP增速從2013年的7.7%滑落到2014年的更可持續的7.4%,再到2015年一季度的7.0%。然而,由於不斷推進的城鎮化,消費升級的趨勢,以及第三產業的崛起,整個經濟體創造就業的能力保持平穩,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雙向波動機制的形成,經常賬戶盈余增長緩和。與此同時,通脹壓力保持在較低水平——CPI數值從2013年的2.6%下跌到2014年的2.0%,並進一步下跌到今年一季度的1.2%——由於食品和石油價格進行了調整。盡管不良貸款比率有所上升,銀行部門仍舊處在較好的狀態中。

中國的宏觀金融環境保持穩定,但經濟面臨一些下行壓力。因此,中國政府將繼續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以確保合理的信貸增長和流動性,與此同時,促進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轉型。同時,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上將繼續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包括減稅,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以及基礎設施的投資——地方政府的財政規範將保證地方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將將對非銀行融資保持警惕,通過持續的加強監管框架、實施合適的宏觀審慎措施,以盡可能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政府也將繼續實施差別性住房按揭政策來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並通過其他相關措施提升家庭消費。

中國政府將會繼續深化改革,加速結構性調整,並對推進依法治國給予足夠的關切。值得關註的特別是,金融和匯率的改革將會持續推進,包括通過:(1)加速利率市場化;(2)進一步增強人民匯率彈性;(3)進一步推進資本賬戶兌換和人民幣更自由的使用,並進一步放松外匯市場管制;(4)繼續努力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與此同時,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將會使得中國進一步的開放並與全球經濟融合,城鎮化進程、戶籍制度和財政改革將繼續展開。環境保護將得以加強,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和土地改革也會實施。

由於全球經濟複蘇緩慢對商品出口造成壓力,旅遊消費放緩,以及本地需求萎縮,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經濟增長溫和,2014年實現2.3%的年同比增長率。勞動力市場保持在充分就業狀態,其第四季失業率維持在3.3%的較低水平。由於全球通脹較為溫和,本地成本壓力下降,潛在消費物價指數趨向於更低的3.5%。往前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經濟預計在2015年將增長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並且物價上漲壓力將保持在較低水平,潛在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預期將以平均3%的速度增長。

在2014年上半年增長了10.5%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經濟在2014年下半年縮水了10.2%,這歸因於旅遊服務出口的急劇下降。2014年全年,澳門經濟輕微收縮了0.4%。失業率穩定在1.7%的較低水平,而通脹率相對較高,達到了6%。2015年,在較低的產出增長的情況下,澳門特區經濟將繼續經歷調整過程。

3.IMF的作用

為了支持多邊主義並保護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一個基於份額的機構——需要具有代表性和擁有充足的資源。為了避免進一步破壞基金的合理性,我們敦促美國盡早批準2010年的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任何中間步驟對於2010年改革目標來說都是有意義的進步,而不是替代改革本身。我們也會呼籲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努力在最後期限2015年12月15日前完成第十五次關於份額和份額計算公式的一般性審查。這個審查將強化SDR在全球多邊經濟中所扮演的關鍵性作用,以及對國際貨幣體系和各成員國金融體系的改革作出重要貢獻。

為了維持近年來來之不易的收益,我們鼓勵基金組織繼續加強其監測工具箱。尤其是,我們認為在IMF的工作中應該更加重視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政策對外匯市場的溢出作用,另外,任何關於評估儲備充足情況和外匯市場幹預的提議只能在尋求到共識以後才能實施。當然我們歡迎基金組織進一步深化其對金融行業發展、環境可持續性,以及主要國際貿易問題等宏觀經濟指標進行分析。我們同意,鑒於資源的約束,基金組織應當堅持在其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開展活動——包括分析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調動國內資源,推動國際融資支持——以及繼續和包括WTO,世界銀行和國際清算銀行在內的其他相關機構保持合作。

為了維護全球包容性的增長,我們支持基金組織繼續對低收入國家(LICs)提供全面的支持,並且對減少全球貧困做出貢獻。我們很高興看到對於“減少貧困和增加信任”機制(PovertyReductionandGrowthTrust(PRGT))的貸款免除利息,並給予為期兩年的延期。與可持續性豁免相一致的是自我可持續性的信任。我們也非常歡迎對於給埃博拉嚴重的國家提供第二輪優惠貸款的條款,以及建立一個新的“突發災難遏制和救濟信托”(CatastropheContainmentandRelief(CCR)Trust)。關於IMF資助的公共債務限額政策改革將會提供給低收入國家更有彈性的使用優惠和非優惠性貸款,考慮到各國的具體情況,該項方案應該以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方式實施。

4.中國的計劃是使人民幣更可自由使用(morefreelyusable)

今年,基金組織將會進行每五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審查。本次審查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人民幣是否將被納入到SDR貨幣籃子中。

一個評判SDR籃子貨幣的標準是該貨幣必須“可自由使用”,這需要一定程度的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中國第一次提出實現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是在20世紀90年代,在十二五規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時候進行了重申。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朝這個目標穩步推進,盡管期間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的不良影響。2015年是SDR審查的年份,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中國打算展開一系列有目標的改革,以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人民幣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一個歷史概覽

在1993年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中國設定了“逐漸將人民幣變為可自由兌換貨幣”的目標。在1996年,中國實現了經常賬戶的可自由兌換,並且宣布中國將尋找機會實現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然而,這一進程卻被隨後不久即將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所耽擱。在2003年10月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中國再一次明確了“逐漸將人民幣變為可自由兌換貨幣”的目標。

此後,推出了很多簡化外匯管理和促進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的措施:人民幣在外國直接投資(FDI)和對外直接投資(ODI)方面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可自由兌換;對貿易融資以及與貿易相關的對非居民債權(tradecreditandtrade-relatedclaimsonnonresidents)已經采用註冊制(registration-basedmanagement),只有對外債務仍舊采用配額管理(quotamanagement);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已經被引入和改善。

人民幣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再一次被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所打斷。與其同時,由於缺乏硬通貨(hardcurrencies)和主要貨幣的波動性增加,很多國家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加了。作為回應,中國開始在跨境貿易和直接投資中促進人民幣的使用;以一種合理且有秩序的方式擴大人民幣在跨境金融投資中的使用,包括允許外國機構投資本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開展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持續深化雙邊貨幣合作,與28個國家簽訂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穩定發展,在1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人民幣清算銀行。這些步驟不僅支持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發展,而且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資本賬戶的可自由兌換。

在2011年,“逐漸將人民幣變為可自由兌換貨幣”的目標在十二五規劃中重申。在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宣布中國將尋找機會推進“人民幣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的進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2013年建立。在2014年一下半年,滬港通(theShanghai-HongKongStockConnect)成功的開展,預示著資本市場自由化的重要一步。

當下,只有少數資本賬戶項目完全不可自由兌換。根據IMF對資本賬戶交易的分類,40項中的35項全部或者部分實現了可自由兌換,只有5項仍舊完全不可自由兌換。這五項主要涉及到個人跨境投資以及非居民在本國市場發行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因此,中國離實現人民幣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的目標不遠了。

中國為使人民幣成為一種更加可自由使用貨幣所作出的計劃

在2015年,在進一步促進資本賬戶自由化和使人民幣成為一種更加可自由使用貨幣的目標指引下,中國計劃開展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將針對目前資本項目下仍不可兌換的項目展開。

首先,中國將為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創造渠道,包括開展具有試驗性質的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ualifiedDomesticIndividualInvestor,縮寫為QDII2計劃第二,中國將引入深港通(theShenzhen-HongKongStockConnect),非居民也將被允許在本國市場上發行除衍生品之外的金融產品。第三,外匯管理在多數情況將取消事前審批的要求,有效的事後監管和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將建立。第四,將進一步采取措施方便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第五,通過掃除不必要的政策障礙和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努力進一步便利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第六,采取必要的步驟健全風險防控。
值得指出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後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概念已經發生了改變。中國正在努力找機會實現的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不再是基於完全或可自由兌換這樣的傳統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從全球金融危機吸取了經驗,中國將采用有管理的可自由兌換。在實現人民幣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之後,中國將繼續管理資本賬戶交易,但很大程度會以轉變過的方式進行,包括使用宏觀審慎方法限制跨境資本流動以及維持幣值穩定和金融環境安全。中國將在以下四種情況下保留資本項目管制:

首先,涉及到洗錢、對恐怖主義進行融資、過度利用避稅天堂的跨境金融交易,都應該受到監控和分析。這一實踐行為也被大多數國家所采納。

第二,新興市場經濟體仍舊需要對外債進行宏觀審慎管理。私人部門過多的外債和貨幣錯配是亞洲金融危機的源頭。各國需要從危機中吸取教訓,宏觀審慎的方法在必要時的時候應該在管理外債的時候使用。

第三,中國將在合適的時機管理短期投機資本流動,然而對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中期和長期資本流動將被解除管制。這也是IMF的建議。

第四,國際收支統計和監測將會加強。正如IMF建議的那樣,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當非常規的國際市場動蕩或者國際收支出現問題時,各國可以暫時采取資本控制的方法。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42

周小川:確認要開展QDII2試驗,個人跨境投資將開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53

周小川:確認要開展QDII2試驗,個人跨境投資將開閘
作者:周小川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第31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系列會議發言,明確人民幣可兌換路線圖。以下為英文發言稿的中文翻譯。

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周小川:中國的宏觀金融環境保持穩定,但經濟面臨一些下行壓力。因此,中國政府將繼續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以確保合理的信貸增長和流動性,與此同時,促進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轉型。同時,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上將繼續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包括減稅,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以及基礎設施的投資——地方政府的財政規範將保證地方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將對非銀行融資保持警惕,通過持續的加強監管框架、實施合適的宏觀審慎措施,以盡可能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政府也將繼續實施差別性住房按揭政策來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並通過其他相關措施提升家庭消費。

中國政府將會繼續深化改革,加速結構性調整,並對推進依法治國給予足夠的關切。值得關註的特別是,金融和匯率的改革將會持續推進,包括通過:(1)加速利率市場化;(2)進一步增強人民匯率彈性;(3)進一步推進資本賬戶兌換和人民幣更自由的使用,並進一步放松外匯市場管制;(4)繼續努力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與此同時,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將會使得中國進一步的開放並與全球經濟融合,城鎮化進程、戶籍制度和財政改革將繼續展開。環境保護將得以加強,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和土地改革也會實施。

關於加入SDR“貨幣籃子”

周小川:為了支持多邊主義並保護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一個基於份額的機構——需要具有代表性和擁有充足的資源。為了避免進一步破壞基金的合理性,我們敦促美國盡早批準2010年的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任何中間步驟對於2010年改革目標來說都是有意義的進步,而不是替代改革本身。我們也會呼籲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努力在最後期限2015年12月15日前完成第十五次關於份額和份額計算公式的一般性審查。這個審查將強化SDR在全球多邊經濟中所扮演的關鍵性作用,以及對國際貨幣體系和各成員國金融體系的改革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基金組織將會進行每五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審查。本次審查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人民幣是否將被納入到SDR貨幣籃子中。

一個評判SDR籃子貨幣的標準是該貨幣必須“可自由使用”,這需要一定程度的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中國第一次提出實現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是在20世紀90年代,在十二五規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時候進行了重申。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朝這個目標穩步推進,盡管期間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的不良影響。2015年是SDR審查的年份,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中國打算展開一系列有目標的改革,以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說明:下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開始就是否讓人民幣成為目前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第五種貨幣展開討論,並於秋季進行正式評估。隨著國際化進程持續快速深化,人民幣日益受到國際市場青睞,有分析認為,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將是今年的“大概率”事件。值得註意的是,擴大SDR貨幣籃子並不需要IMF成員國85%以上的投票支持,這意味著擁有IMF17%投票權的美國並不能一票否決。

計劃使人民幣更可自由使用

周小川:當下,只有少數資本賬戶項目完全不可自由兌換。根據IMF對資本賬戶交易的分類,40項中的35項全部或者部分實現了可自由兌換,只有5項仍舊完全不可自由兌換。這五項主要涉及到個人跨境投資以及非居民在本國市場發行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因此,中國離實現人民幣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的目標不遠了。

中國為使人民幣成為一種更加可自由使用貨幣所作出的計劃

在2015年,在進一步促進資本賬戶自由化和使人民幣成為一種更加可自由使用貨幣的目標指引下,中國計劃開展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將針對目前資本項目下仍不可兌換的項目展開。

首先,中國將為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創造渠道,包括開展具有試驗性質的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ualifiedDomestic Individual Investor,縮寫為QDII2)計劃。第二,中國將引入深港通(the Shenzhen-Hong Kong StockConnect),非居民也將被允許在本國市場上發行除衍生品之外的金融產品。第三,外匯管理在多數情況將取消事前審批的要求,有效的事後監管和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將建立。第四,將進一步采取措施方便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第五,通過掃除不必要的政策障礙和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努力進一步便利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第六,采取必要的步驟健全風險防控。

值得指出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後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概念已經發生了改變。中國正在努力找機會實現的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不再是基於完全或可自由兌換這樣的傳統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從全球金融危機吸取了經驗,中國將采用有管理的可自由兌換。在實現人民幣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之後,中國將繼續管理資本賬戶交易,但很大程度會以轉變過的方式進行,包括使用宏觀審慎方法限制跨境資本流動以及維持幣值穩定和金融環境安全。

中國將在以下四種情況下保留資本項目管制:

首先,涉及到洗錢、對恐怖主義進行融資、過度利用避稅天堂的跨境金融交易,都應該受到監控和分析。這一實踐行為也被大多數國家所采納。

第二,新興市場經濟體仍舊需要對外債進行宏觀審慎管理。私人部門過多的外債和貨幣錯配是亞洲金融危機的源頭。各國需要從危機中吸取教訓,宏觀審慎的方法在必要時的時候應該在管理外債的時候使用。

第三,中國將在合適的時機管理短期投機資本流動,然而對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中期和長期資本流動將被解除管制。這也是IMF的建議。

第四,國際收支統計和監測將會加強。正如IMF建議的那樣,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當非常規的國際市場動蕩或者國際收支出現問題時,各國可以暫時采取資本控制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46

周小川: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6547.html

周小川: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

第一財經日報 徐燕燕 2015-06-24 10:47:00

針對此前美國財長敦促中國進行匯率改革,周小川作出回應稱,這並非美國官方的一致意見,只是美方在某些特定場合的說辭。他表示,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

6月23日,中美第七次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稱,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並拒絕就中國是否還會降息表態。

針對此前美國財長敦促中國進行匯率改革,周小川作出回應稱,這並非美國官方的一致意見,只是美方在某些特定場合的說辭。他表示,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

周小川指出,美國仍然對中國保持著大規模貿易赤字,因此美國方面認為人民幣匯率水平不太合理。

但是,周小川認為,應該從一個國家對全球所有國家的出口和進口水平來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經常賬戶盈余占GDP的比重已經從近年的高點10%左右回落到2%以下,這表明中國經常賬戶盈余處於很平衡的水平。

據報道,針對美國財長Jacob Lew敦促中國進行匯率改革,周小川表示,這樣的說法並非美國官方的一致意見,只是美國方面在某些特定場合的說辭。周小川稱,目前中國匯率是根據市場來調節的,美國對中國匯率問題的態度整體較為積極。

今年5月,美國財長 Lew曾表示,中國需要開放經濟及貨幣,讓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可能在今年決定讓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不過,人民幣加入SDR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因為中國的匯率政策一直是隱憂。Lew指出,將花時間觀察中國是否已改變匯率政策,是否符合IMF透明化協定。需觀察人民幣承壓時,中國是否能避免進行幹預。人民幣承壓之時,是對中國匯改的真正考驗。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自2009年以來,被視為兩國高層交流的重要平臺。中美對話包括多個議題,今年的重要議題之一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76

機構如何解讀周小川對股市的最新表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356.html

機構如何解讀周小川對股市的最新表態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9-06 18:33:00

本周末,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土耳其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介紹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情況時稱,中國股市調整已經大致到位,引得一片猜想。

本周末,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土耳其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介紹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情況時稱,中國股市調整已經大致到位,引得一片猜想。以下是周小川的主要觀點:

1)市場的調整更多的是泡沫破滅,去杠桿的一種結果;

2)央行通過多個途徑向市場提供了流動性;

3)股市調整未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4)人民幣並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5)匯市,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場有望更為穩定;

6)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並未改變,仍將有序推進。

這是2015年以來,周小川第三次公開談及中國股市。周小川前兩次談股市時,股市表現如何?

周小川今年第一次談到中國股市,是在1月21日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在被問及中國股市時周小川表示,中國股市應該更關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當時,受證監會開出多張兩融罰單等利空影響,中國股市剛剛遭遇了“1.19”大跌:上證綜指在1月19日收盤下跌7.7%,收於3116.35點,創下當時近7年的最大單日跌幅。不過,1月21日,上證綜指大漲4.74%成功站上3300點,收於3323.61點。

周小川第二次公開談及股市,是在3月12日全國“兩會”期間主題為“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答記者問上。這一次,周小川否認了資金進股市就是不支持實體經濟的看法。周小川說:“通過股票市場來融資,使實體經濟得到了發展。確實有一些股票市場和金融市場中其他的環節中有一些金融交易有可能脫離實體經濟,是一種純粹的投機炒作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概而論,好像去了股市就是不支持實體經濟。”

從3月開始,上證指數就開始一路向上,直到6月,上漲了70%。周小川在此期間再未談及中國股市。

讓我們來看看機構是如何解讀的:

國金策略

①回顧本輪A股市場自6月中旬以來出現的調整,央行在這次“出錢出力”中表現的最為積極,預計後續央行仍將通過多個途徑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但客觀上講,流動性最為寬松的階段在上半年;

②周行長今年以來第二次在公開會議上談及A股,本次可能更多的表述的是中國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時段或已經步入尾部階段,但對於後市,無論對於匯市,還是股市,市場趨勢的選擇仍需考慮其他的因素;

③A股市場的調整,源於泡沫破滅之後的去杠桿的結果,市場後續較為確定的投資機會的出現,除了相應的宏觀環境配合以外,還更多的需要時間,一方面給予市場自我出清,消化估值的時間;另一方面,給予“熊牛思維”轉換,市場信心重建的時間;

④最近海外市場波動加大,與資本流動直接有關,需要密切關註;

⑤站在當前時點,我們維持“短平長多”的觀點。短期內我們認為A股依然處於“高拋低吸”中反複磨底的階段,區間2800-3200;稍長一點看,我們堅信熊牛必將成功轉化,陰霾終將散去。(國金策略 李立峰/袁文婷/郭彬/王亦奕)

海通策略荀玉根

假期最後一天大早,小川行長成為證券界頭條,源於他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表示“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各群議論紛紛,我談點個人看法。

小川行長今年來兩次直接鮮明評論股市,第一次是“兩會”期間表示“資金進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本次是第二次。小川乃央行行長,按理無需對股市直接發表看法,他的兩次跨界背後都有深遠意義。

第一次國內熱議資金脫實入虛、懷疑寬松貨幣的有效性,小川談股市本質上講的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問題,釋放的信號是貨幣寬松不會因為股市漲而變化,之後的貨幣政策和市場大家看到了。

這一次全球擔憂人民幣貶值、資金流出中國,小川再論市本質上講的是資產價格問題,釋放的信號是中國資產價格合理,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615後股市的下跌分兩段,5178到3373跌的是去杠桿,4000到2850跌的是金融恐慌。小川的表態是個信號,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是近期政策目標。市場的底永遠是後驗的,不過,個股跌幅普遍50%以上的市場,價值股股息率已超固收類產品收益率的市場,應以多頭思維來審視,當然資金性質、收益率目標、風險偏好不同的投資者選擇入場的時機各不同。

民生固定收益 李奇霖

金融穩定需要的是資產價格穩定,這意味著樓市和股市一個也不能跌。

盡管周小川行長強調股市調整以來,杠桿率已明顯下降,對實體經濟也未產生顯著影響。但我們從股市財富效應消散中還是看到了一些負面沖擊,這種負面沖擊也影響到了房地產市場。

高頻的30個大中城市成交套數和成交面積同比增速已從8月初的39.8%、42.2%分別降至19.9%和22.2%。這為持續近半年的房地產銷售端複蘇產生了一些隱憂,考慮到目前6.8億平待售和60余平的在建面積,房地產銷售端的下滑給了開發商更大的去庫存壓力,並為後續房地產開發投資更大的下滑埋下了伏筆。

此外,考慮到房地產是重要的抵押品,房地產銷售端收縮如果影響到了房地產價格,可能會引發全社會信用收縮,並且銀行壞賬也會變得相對難處置。穩定資產價格,我們預期後續會有更多的房地產放松政策出臺,包括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所得稅稅費等。

股市缺的不是錢,而是信心,但驅動股票牛市的宏觀層面因素其實並沒有發生變化。

第一波下跌是因為監管層去杠桿措施,並非源於宏觀層面。第二波下跌是因為股市信心不穩時就引導了匯率貶值,導致套利的各路資金集中平倉。

其實,引導居民資產重配金融,驅動股牛的“寬信用與財政積極托底+實體經濟的不確定+無風險利率下行“等宏觀因素沒有發生改變,而且杠桿也降得差不多了,目前缺的只是信心。

這就是為什麽周小川行長強調股市已調整到位的原因,主要在於提振投資者的信心,資產價格穩定、寬信用以及匯率穩定其實已成為了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02

周小川急令連發 防堵人民幣再貶 周小川急令連發 防堵人民幣再貶


2015-09-21  TWM

九月十日,李克強高調宣示「人民幣不會持續貶值」,周小川隨後立即發動「突然升值」總攻擊,並收緊人民幣轉匯美元的通道,箝制境內與境外市場的套利空間。至於最後王牌,則是仰賴IMF副總裁朱民。

人民幣將會大貶值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不會,而且不可以!

目前,周小川以及他的領導們,正在以最強勢的手段,堵住人民幣外流的缺口,召回國企在海外的外匯部位,力守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而所謂穩定的匯率水準,就是在八月十一日「突然貶值」之後的一美元兌換六.三八元人民幣。

打心理戰 撲滅貶值預期

九月十日,周小川發動另一場「突然升值」的攻擊。當天下午,外匯市場即將收盤之前,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幾家國營銀行,突然在海外人民幣的外匯市場大幅拋售 美元,將稱為CNH的海外人民幣匯率,從前一天收盤的六.四六六六人民幣,硬是拉抬升值到六.三八七四人民幣,單日「突然升值一.二四%」。

海外人民幣匯率(CNH)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之一,是讓流通在中國境外、總數約三兆元的人民幣能夠進行外匯交易的平台,相較於中國境內的人民幣匯率(CNY),海外人民幣由於參與者都是外資機構,市場自由度比較強,也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先行指標。

但是,在八月十一日突然貶值之後,CNH成為看貶人民幣的指標,與CNY的價差越來越大,八月二十五日,兩者價差一度拉到一千點(○•一○○○元人民 幣),周小川體認到,要撲滅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心理,必須同時在國內、國外兩個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因此才會在九月十日出手,將CNH與CNY原本存在的七 ○○點價差完全彌平。

對CNH市場大幅干預,只是周小川「急急如律令」一小部分。

九月十日大干預之前,周小川先在二○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表示,目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經趨於穩定;回國後,人民銀行立刻祭出兩項重要的外匯政策。

第一是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境內的人民幣外匯市場,也就是說,允許讓原本只能在境外CNH交易的俄羅斯、巴西等央行、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內的 類央行機構,進入人民幣境內外匯交易(CNY),等於打開兩個市場之間的閘門,也減少外國央行在CNH市場操作所造成的波動。

第二步,放寬「跨境雙向資金池」的限制,原本央行規定參加外匯市場交易的企業,境內(母公司)營業額必須達到五十億元人民幣、境外(子公司)營業額至少要 十億元人民幣,這次一口氣降低到五分之一,只要境內十億元、境外二億元就可以進入境內外匯交易的資金池。人行同時鼓勵資金回流,原有的「宏觀審慎政策係 數」,對於跨境人民幣資金淨流入額上限,由原本的○.一,一口氣拉高五倍到○.五。

上述兩大政策出爐之後隔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開幕致詞,以強勢的口吻宣示,「人民幣不會持續貶值!」「中國絕對不主張打貨幣戰爭!」李克強的強勢宣示後,周小川立刻發動CNH 突然升值,不只政治正確,而且行動力度驚人、動用資金也驚人。

禁分拆結匯 嚴防螞蟻搬家但,人民銀行動作還沒完,日前,外匯局發出特急文件,促請銀行核查企業購匯文件,嚴防「螞蟻搬家」式的個人分拆結售匯行為。各家銀行要求所屬 分行,「申報累計換匯、頻繁付匯等異常可疑狀況,……各銀行不得為此類個人辦理對外付匯業務。」簡言之,目前想從大陸將人民幣換成美金匯出,實際上已有困 難。

不只對境內個人,人行又特別下令盯緊「境外機構的境內帳戶」,也就是NRA帳戶,外資企業的NRA帳戶想要結匯,必須提供結匯業務背景資料,而且只能將外 匯匯至境外外幣結算帳戶,或者境內離岸帳戶,「任何人民幣NRA帳戶資金出、入帳均須對交易真實性進行審核,留存貿易背景資料。 」基本上,也就是防止外資企業將資金匯出。

周小川一連串急急如律令的動作,可看出這波人民幣資金外逃的壓力沉重。而資金外逃的火源,不只是中國大陸內部問題,新興市場匯率崩盤,從俄羅斯、巴西、土耳其、南非、馬來西亞、印尼,延燒到世界各地。

八月二十日,北京堅定的盟友、一帶一路的核心國家、中亞最大的產油國哈薩克斯坦,突然宣布取消匯率波動區間限制,讓匯率自由波動,哈薩克貨幣「堅戈」兌美元匯率立刻暴跌。

哈薩克斯坦是北京政府最堅定的盟友,在剛剛完成的天安門九三大閱兵,哈薩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親自出席,排位僅次於普丁及朴槿惠,還派出一○○名官兵組成的 三軍儀隊參加了天安門的大閱兵。出席九三大閱兵的各國,實際上有一大票哈薩克那樣的難兄難弟,陷入經濟衰退的壓力,只剩韓國還沒大貶值,他們仰仗北京的經 濟援助,都是北京的包袱。

最近被列為 OPEC「脆弱五國」的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奈及利亞和委內瑞拉,除了伊拉克,都由總統或是特使出席了北京大閱兵,其中利比亞也像哈薩克一樣,採 取匯率掛鉤政策(釘住IMF特別提款權),結果利比亞的外匯存底從去年初的一千二百億美元,一路跌到目前剩下七百億美元,幾乎腰斬。

獲得中國強力扶植的中非國家,包括赤道幾內亞、剛果在內的中非六國組成中非金融聯盟,共用中非法郎作為官方貨幣,中非法郎匯率與歐元掛鉤。這些國家財政高度仰賴石油收入,可能因為油價大跌而瓦解金融聯盟,或者集體選擇對歐元大幅貶值,也都仰賴北京政府施予援手。

中非六國與哈薩克斯坦陷入同樣的困境,差別只在一帶一路無法再延伸至非洲大陸。

包括哈薩克斯坦、中非六國、甚至利比亞,都想要「去美元化」,同時也期望廣泛使用人民幣,面對艱難的經濟衰退壓力,周小川一方面要守住自身的匯率、確保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另一方面還得協助這些陷入水深火熱的兄弟,更要避免自己被這些國家拖下水陪葬。

人民幣列SDR 重燃生機不過,周小川還有一張王牌在手中,那就是全球敬重的經濟學家、IMF副總裁朱民。朱民在IMF的地位僅次於總裁拉嘉德,且正全力協助中國脫離困 境。朱民在九月九日參加大連的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一連串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包括消費明顯增長、不必緊盯GDP,以及「IMF 十一月的董事會,將會討論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超級利多。

原本IMF董事會討論中國加入SDR的議題,已決定在明年之前都不會再議了,但朱民還是全力協助,再次排入十一月IMF董事會中討論,且根據《鳳凰財經》 對朱民專訪,他明確表示:「今年要召開會議討論SDR問題,而且這次明確只討論人民幣。」當然,周小川與朱民的努力,最終須獲得美國支持,美國在IMF擁 有一六.七%投票權,英國與日本都是美國盟友,美國在IMF董事會上具有實質的同意、或者否決權。人民幣是否加入SDR,必然是以「中美合作」取得重大進 展的為前提。如果人民幣真能在十一月的IMF董事會中,晉身為特別提款權的貨幣,人民幣取得與美元、歐元、日圓、英鎊同樣的準備貨幣的資格,那麼,周小川 所有的憂慮都將化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04

周小川:危機後全球對貨幣政策過度依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1701.html

周小川:危機後全球對貨幣政策過度依賴

一財網 李德尚玉 2016-02-19 14:40:00

2月1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表示,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相互配合的。

周小川:危機後全球對貨幣政策過度依賴

2月1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表示,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相互配合的。

在周小川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來源和本次全球經濟危機有一定關系。

周小川稱,(全球為了)克服危機,在這過程中過度依賴財政和貨幣政策。這種政策經過一段時期之後,大家就會思考應該更加註重供給側的政策。


周小川:資本投資對匯率形成越來越重要

2月1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表示,結構改革也是價格改革和價格調整。

他稱,由於我們國家是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過度到市場經濟。思維角度傾向於較多看到市場失效的環節,在失效環節政府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談到匯率時,周小川稱,匯率利率也有一些供求關系。

周小川表示,從國際貿易的角度,匯率更多的是一個貿易加權的供求關系。後來隨著經濟發展,資本投資變得越來越重要。

周小川認為,外匯的價格也更加像一種要素的價格。


以下是周小川發言全實錄:

周小川:首先非常高興參加這次50人論壇2016年年會,從我自己個人的角度感謝各界對50人論壇的大力支持和關心,感謝樊綱同誌對50人論壇2015年工作的貢獻,以及剛才所做的2015年的工作報告。

首先,這次會議的主題非常重要,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從我的角度來講,跟我的領域關聯不是特別大,因此,這里我作為經濟研究者的角度發言。

從結構性改革的實踐來講,我說說自己的體會。先說一下結構性改革,我個人最早進入經濟學研究是從搞數學模型出發的,從我接觸的各類數學模型來說,最終結構性的問題和價格問題是一個問題。結構問題,特別是實物供給和需求產生的結構性問題反映的就是價格問題,所以結構性問題就是價格問題,當然必須有一個有效市場假設。

結構改革或者說結構調整也是價格改革和價格調整。這里要有一個例外,市場有一些環節是不能正常工作的,也就是說在市場失效的環節,還有一些,由行政主導的結構性問題和結構性調整。應該說由於我們國家是從傳統的中央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因此從思維的角度比較傾向於較多看到市場無效或者市場失效的環節。在市場失效的環節政府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或者發揮更好的作用。所以就涉及到有關的討論,哪些環節市場更加有效,哪些市場環節市場會無效。

從結構性問題來講,大家一般先看產品的結構問題,在產品市場,應該說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市場是有效的。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價格變動也決定供求關系。結構的調整也需要價格信號提供激勵,沒有激勵的結構調整也是很困難的。

這些都是大家都熟知的東西,產品價格里面,有的時候市場調節不了,特別是有一些重要的產品。但是從實踐來看,我們最後發現也不見得政府主導的定價做的更好。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成品油,這麽重要的產品可能政府考慮更周到一些,但是經過幾輪演變,比如說現在我們國家的成品油的定價,最後不過就是在國際市場價格上加一個緩沖期,就是延遲20天左右,過濾掉價格高頻波動的成分,然後再跟隨國際市場價格。最近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總之也很難說明即便某些很重要的產品,是不是就是說市場決定的價格就是不行的。

更複雜的問題是要素價格,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要素價格是人力資源、資本、土地。我認為原則上來講,價格實物供求關系也是成立的,只不過情況更加複雜一些,這些複雜的因素應該有一些額外的考慮。這也包括大家所關心的像利率、匯率這些問題,也是供求關系和價格之間的關系。

如果單純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匯率更多的是一個貿易加權的供求關系。但是如果說後來隨著國際經濟發展,資本投資和資本流動變得越來越重要,外匯的價格也更加像要素價格。

下面我想說的,之所以說市場有一小部分情況下市場是無效的,過去傳統的經濟主要是存在外部效應,讓市場決定的價格可能存在誤導。有廣義的外部效應和狹義的外部效應。

一般來說,像制造環境汙染,損害環境之類的是最典型的外部效應的例子。有的人把宏觀的因素考慮到外部效應里面,這是分類問題。總之來說,外部效應是一個重要的效應研究領域。

最近國際上做的越來越多的是外部效應內在化。典型的就是像汙染問題,或者再具體一下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排放問題的內在化,它的外部效應事先包含在使用能源或者制造汙染排放的成分里面。因此也就是說你要排放二氧化碳,先消化二氧化碳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錢先拿出來做減排的工作。這樣就是二氧化碳外部效應的內部化。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看到有不少國家,對於任何產品的出廠銷售,必須事先把它未來形成的垃圾處理費用打到里面,把垃圾費用打到里面去的時候,外部效應實際上也內在化了。處理垃圾的時候,就不外額外出錢了。

比較典型的例子,比如說汽車的鉛蓄電池。即便市場有無效的情況,特別是外部效應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多辦法能夠使價格機制發揮更好的作用。同時說明不見得其他的結構性政策能夠比價格政策更好。

我只是從這一個角度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的內容,我也是聽劉鶴主任反複講過消化價格扭曲,我們當前存在很多價格扭曲,把這些價格扭曲消化掉,改革掉,在很多程度上就是結構性改革了。

另外一個強調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由於很多國家財政政策空間比較小,過去債務比例高,所以有一些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因此近兩年在國際很多場合在討論,對貨幣政策的過度依賴問題。

另外可能過度依賴凱恩斯主義的措施,搞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過頭,大家就會討論這個事。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家會思考,實際上應該更加側重於對供給側的政策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講,供給側和需求側也是相匹配的,是相互配合的。

最後,我想講的是,結構性政策在當前全球化經濟情況下,和對外經濟關系重大。在對外經濟的題目中,重要的議題就是比較優勢轉移。隨著價格機制的變動,特別是要素價格的變動,比較優勢就會發生轉移,比較優勢發生轉移,就會引起價格體系的變化,特別是相對的變化。有一些比較優勢轉移,包括某些勞動力密集型的生產必然會轉移出去。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究竟轉移還是不轉移取決於結構性政策,取決於當前的戰略。

我感覺從古典經濟學角度來講,比較優勢究竟跟我們現在所說的產能過剩或者產能轉移是什麽關系。中國跟周邊國家打交道的時候,經常說我們兩國經濟互補性強,我生產的你沒有,你生產的沒有,正好是互補的,咱們正好可以加強合作。

但是古典經濟學討論這個問題不是這麽說的,即便沒有資源稟賦也會通過分工,使得一個國家可能生產一個產品會有更高的產能,因此有更高的產出,那個國家生產另一種產品有更高的產能和產出,表明生產技能和生產設備各種匯聚。鄰近兩個國家資源稟賦差不多,可能一個國家多生產帽子,一個國家多生產鞋。

從本國市場容量角度來講,其實都是產能過剩,你生產的帽子,你這個國家的人沒有那麽多。但是從供求關系來看是否產能過剩可能還是有一些問題。

如果說,能夠足夠開辟國際市場,而且貿易政策不存在過度扭曲的話,產能過剩的衡量可能需要有另外一些考慮。

對中國來講,我覺得中間可能有外部效應的因素。如果我們把生產留給自己,汙染也留給自己,可能是外部效應。我特別強調,在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產品)環境的產能過剩。這個也導致處理產能過剩和國際貿易和貿易政策,也就是結構政策和貿易政策的相互連接。

產能轉移的時候,我們考慮的可能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就是運輸成本相當高的成本,運輸成本和定價相比,相當高的這類產品不太適合通過貿易交換獲得,如果有產能的話,可以把產能輸送出去。但是換一種情況也不一定,比較優勢轉移和產能轉移,更多的和就業,和創造就業以及保持就業相聯系。

這些都是我腦子里想的比較典型的結構性問題,我也希望能夠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討論提供一點參考。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