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競爭對手發布了新品公告之後,市場先發的“紅利”可能就會快速褪去,接下來就是同行之間無休止的“軍備競賽”。
2014年5月,在中國互聯網業界傳出一個勁爆的消息: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之一的戴珊出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客戶服務官,領導新成立的集團客戶服務部。這標誌著阿里巴巴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再次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也意味著服務與業務的高度耦合開始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因素。而戴珊的直接匯報對象就是阿里集團的CEO張勇(花名逍遙子)。那麽阿里在早已擁有客戶服務體系的情況下,為什麽要委任戴珊出任首席客戶服務官並領導這樣一個充滿新鮮感和想象力的團隊呢?
這個問題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產業升級帶動消費升級
何謂消費升級呢?一般來言,消費升級特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也反映了產業結構和市場經濟的成熟度。
消費升級的趨勢
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居民消費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的品質消費“十大件”商品分別是:洗碗機、自平衡電動車、健身衣、出境遊、乳膠床墊、唇彩/唇蜜、一體智能坐便器、抽濕器、溫灸器和花瓶!而截止到2017年3月底,中國共享單車數量已經達400萬輛。
從永久到摩拜,其實是當前中國消費升級的一個縮影,互聯網正在深刻影響中國消費。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中國網上零售額51555.7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占比重為12.6%,比上年提升1.8個百分點。
在網絡零售快速崛起的背景下,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愈加明顯。目前中國正經歷著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這次轉型正驅動著相關產業的增長。在這一過程中,尤其是與IT產業、汽車產業以及房地產業相聯系的消費增長最為迅速。
消費升級對國內的創業者的影響
消費升級的時代
在面對這樣的一波國內消費升級的浪潮時,眾多的創業公司已逐漸發現,僅靠產品和價格都不足以支撐長期的競爭。因為當競爭對手發布了新品公告之後,市場先發的“紅利”可能就會快速褪去,接下來就是同行之間無休止的“軍備競賽”。
或許有人說,依靠領先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可以形成同行之間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那麽,請各位想一想,以2C業務為例,沃爾瑪最早利用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取得了巨大的成本和價格優勢,但現今他們的股票也不再是華爾街的香餑餑,因為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已經逐步成為了一家零售企業經營的必備條件;同理可見靠饑餓營銷模式紅極一時的小米手機,在遭遇華為為首的眾廠商怒懟後的戰略調整。而B2B類的業務,價格優勢更是難以長期維持,每一次的交易都可能伴隨著多種多樣的特殊情況。
更加不同於B2C的是,B2B業務為主的企業如果不能為業務團隊提供良好的支持,就會直接導致諸多消極的後果。因為缺少相應的機制就無從確保業務人員用不同於競爭者的方式來對待決策中的客戶。
比如說客服和技術支持能幫助已有的客戶群體,但是對於潛在客戶群體則鞭長莫及。因為潛在客戶寧願與乙方的支持人員交流也不願意和業務人員交談。企業如果無法創造一個良好的業務環境,就很難形成並持續提供良好的采購體驗。在一個銷售周期中,一位潛在客戶的采購體驗會影響他對乙方的看法,而他的主要聯系人就是銷售人員(在B2B銷售體驗中,銷售人員即是品牌所在)。隨著社交網絡不斷成為客戶手機有關乙方公司信息、產品、服務、口碑等客觀信息的途徑,這種初步印象變得日益重要。客戶能夠輕而易舉的將這種或正面或負面的印象分享給數以百萬計的采購者。
消費升級浪潮下的思考
現今大部分企業都在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演變為服務型企業(如滴滴或者摩拜等)。在客戶逐漸掌握主導的情況下,企業除了關註產品本身之外,開始更多的是考慮乙方以下方面的條件:
1、為實施新系統能提供什麽支持
2、能為新老系統切換提供什麽支持
3、公司財務狀況如何
4、他們在我這個領域有什麽樣的經驗
5、是否有我認同的成功企業推薦過他們
6、願意為我提供什麽程度的定制化開發/服務
7、會為我們的易用性提供什麽樣的服務和保障
8、他們帶給我的采購和服務體驗如何
9、他們的合同細節是否與我們的預期出入很大
10、性價比如何呢
………
在回答上述若幹問題之前,請諸位再思考一個場景:如果一家公司的潛在客戶在體驗了其產品和服務後心甘情願的與其簽訂合同並全額付款,隨後更多的客戶也爭相獲得這家公司的產品以便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者提升品牌價值等,這種情況是否會讓創業者們躺著都能笑醒?
但是,這種情景可能實現嗎?
讓我們來看一則Salesfoece的案例:EF Englishtown英孚教育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教育機構,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需求提供個性化的交付方式外,還必須能夠針對企業客戶實現定制服務。英孚教育對企業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培訓服務。基於此,Salesforce為其提供了一種特殊的工具,能夠通過 Force.com 管理培訓任務和記錄,定制開發平臺以滿足要求。英孚的首席技術官 Enio Ohmaye曾經這樣點評Salesforce:Sales Cloud非常靈活,既能解決學生使用不同技術的問題,又能向我們的 B2B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培訓服務,是我們的最佳解決方案。我認為Salesforce是一家富有創造性、快速發展,及時響應市場需求並迅速解決問題的公司。Salesforce讓我確信它將幫助我們渡過了難關,並提供全面的世界一流解決方案!”
OK,現在請諸位與之對比一下,想想你的客戶是怎麽看待你的,或者他們是怎麽看待你的競爭對手的?進一步思考的話,想一想你自己一直以來的購買或者被服務的體驗,哪一次與眾不同乃至令你興奮不已?
所以,向客戶提供優良乃至卓越的服務體驗,這恐怕是你可以期望的最具可持續性和難以複制的競爭優勢了。因為它始於客戶,也終於客戶。基於此建立的一套業務流程、企業文化或者組織體系,將能持續不斷的為客戶提供卓越的體驗,公司也將因此逐步站在領先的位置上。
卓越的體驗從何而來
按照企業的服務體系,客戶的體驗包含九個模塊:
客戶體驗管理的主要模塊
客戶開發、關系管理、大客戶管理、售後服務管理、呼叫中心管理、客戶服務質量管理、客戶信息管理、客戶信用管理、客戶投訴管理。而其中僅客戶關系管理工具就包含了諸如接待模型、分級模型、拜訪模型、回訪模型、關系評估、禮品饋贈、客戶提案等等等等。
如果一家創業公司以世界500強或者矽谷成功企業為圭臬照葫畫瓢,僅人力成本就足以讓公司壓力山大了。
企業家們都很清楚的知道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重心一定要清晰、明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專註是制勝的不二法門。
知易行難的創業者們
既然我們帶給客戶的卓越體驗不能單靠大而全的體系來實現,那麽有什麽小而美的辦法四兩撥千斤嗎?記得亞馬遜的CEO Jeff Bezos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什麽我如此沈迷於客戶體驗這樣的驅動要素,原因就在於我認為過去12年來我們所取得的成功,完全都是由客戶體驗驅動的。我們並不擅長廣告宣傳。所以我們就從客戶出發,找出他們需要什麽,然後再找出滿足他們這些需求的辦法。
看到了嗎?找出客戶的需求然後滿足這些需求。
就這麽簡單?就這麽簡單!
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知易行難的挑戰。因為大多數創業型公司在產品交付營銷部門推廣之前禍根就已經埋下了,而始作俑者往往就是創始人(在成熟的企業,這個角色就換成了新產品設計者)。創始人往往會覺得:我應該把腦中的概念轉化為產品,投向市場!但是當公司創始人或設計者跟工程師走得更近,離業務人員較遠後,就會面臨多如牛毛的挑戰。原因之一就是創始人非常熟悉產品開發所需的技術和規範,但又不熟悉促使客戶購買以及使用自家產品的需求。大家關註的點往往是從產品的角度出發,盯著市場上同類(或國外)同類產品的缺點,這樣下去會使人一葉障目。
即便跳出了創始人的框架,放在公司層面也是存在若幹問題,比如:公司往往把產品開發、營銷以及銷售運營分為三個獨立的部門,但是這三個部門之間又不會有有效的銜接點。尤其在中大型的組織中,產品開發和營銷往往會做一些丟下客戶一路自嗨的事情。好好回憶一下,你的身邊是不是有產品或者開發人員抱有一種這樣的態度:只要造出來,就會有人買!但是當產品開發的同事們推出了一款不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後,營銷部門就要投錢投人策劃新品的推廣,而產品正式上線後,營銷部門還要配合銷售部門找到適合產品的目標客戶。上述的這種流程,就是典型的產品為中心的流程,而非以客戶為中心。這是人決定的,是環境決定的,也是思路和制度決定的。再比如:大多數企業的文化是倡導通過銷售創造最大化的收入,而不是更人性化的賦予客戶采購的主動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步完善以及產業細分與升級,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推進合作進程,而不是被乙方“自作主張”的歸到目標客戶中。所以如果不能從客戶的角度來設計與客戶的觸點乃至業務流程,將會錯失越來越多的市場良機。
老子於《德道經》曾述: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道理簡單,正確的方法更簡單,那就是:從關註客戶需求,尊重客戶和商業法則開始!
我們應該怎麽做
講了這麽多關註客戶需求和尊重客戶乃至商業法則的重要性,那麽企業應該如何面對並把握這種格局下的機遇呢?
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首席服務官(Chief Services Officer)這個概念。具體來說,首席服務官(Chief Services Officer)是營銷、銷售、商務、運營、項目乃至數據驅動的聚合體。
首席服務官(Chief Services Officer)的職責是負責構建並持續優化業務為核心的客戶服務體系,是幫助企業實現經營業績最大化目標的高級管理人員。首席服務官(Chief Services Officer)相較於CEO、CIO等更需要具備堅實的業務背景、服務意識以及管理能力,有時也會由CEO、COO或者VP來兼任。常見的CSO在公司的匯報對象為總裁或董事會。
但“為客戶提供服務”和“以業務為核心服務為導向”的新業務形態有著本質的區別。借用戴珊的觀點:客戶服務理念發展的好的話,是走到業務的前面,逆向推出一些服務產品,來解決業務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比如可以把服務期間積累下來的服務能力工具化、產品化之後給到業務部門乃至客戶。另一方面,通過服務好我們企業客戶從而能夠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這也是很重要的。而服務產品化離不開三個要素:1、數據采集及分析;2、用戶分層;3、預警模型。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升級,企業服務或許應該是如下的模式:第一,不應該是勞動密集型,而是要靈活地運用數據成為數據驅動型;第二,利用好技術的力量,將服務產品化;第三,營造自身的生態圈,幫助所服務的企業具備更好的服務能力。
目前諸多一流的企業都設置了首席服務官的崗位,包括國外的Ericsson愛立信、Honeywell霍尼韋爾、Boeing波音、Allstate好事達等,國內的大眾點評、金柚網、諸葛io等。
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首席服務官(Chief Services Officer)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和需要具備的能力會有所不同。
因時制宜的首席服務官
盡管首席服務官執掌著業務為核心的客戶服務體系,但公司所處的階段和組織結構也將決定其職務是側重於銷售還是服務。比如美國的聯合服務汽車協會,其CSO管理著營銷、銷售、客服和戰略等部門,手下的員工達數千人,擁有上億美元的預算。相反的是,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體驗團隊只是發揮建言獻策或單純的客戶服務的作用,那其CSO可發揮的價值和預算則要少得多。
作為阿里巴巴客戶服務的最高領導者,戴珊負責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客戶服務。那麽阿里巴巴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嗎?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早於2013年以前便因為企業面臨客戶大量流失或遭遇業務增長瓶頸、同行競爭日趨激烈等原因設置了相應的崗位。比如波音旗下一家服務型公司對加快業務發展充滿渴望,希望通過圍繞客戶進行業務模式重組來滿足。該公司CSO Roei Ganzarski 表示:“為了成功,我們認識到需要比以前更關註客戶。退一步說,我們的組織文化並不是最理想的。我們的運營部門只關心產品,財務團隊只關心收費,而銷售和業務開拓部門則只關心實現短期營收目標。可是沒有人從客戶的角度看問題。”如他所述,這些意味著公司缺乏效率,讓客戶難以與公司合作。他說:“我們認識到需要改變公司文化,從而為潛在和付費客戶更好地服務。意識到這點之後,我們就設置了首席服務官(Chief Services Officer),並將所有與市場打交道的相關部門置於其管理之下,從而改變我們的視野和關註點。”
所以,如果在首席服務官的帶領下,讓企業專註於持續為客戶提供卓越的采購乃至服務體驗,那麽客戶會逐步建立起對企業的信任。在恰當的時機,客戶的需求也逐步明確後,那麽客戶主動聯系的一定是這家企業。企業學會了培養對自己有一些興趣的客戶,耐心等待他們自己決定何時開始轉為強需求,則會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益處。正所謂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是以行事終不為快,故能成其快。
機遇與挑戰並存
雖然首席服務官看起來很美,似乎客戶開發、銷售、商務、市場、運營、客戶服務管理等各個業務環節無所不能。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單單設置一位首席服務官並非解決企業客戶體驗問題的萬金油。一家重量級軟件公司的CCO警告稱:“我擔心這個職位會流於形式,越來越多的公司聘請首席服務官只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需要。少則三年多則五年,許多恐怕就要半途而廢,因為他們沒有被賦予足以扭轉形勢的資歷和權力。為了避免這種命運,在考慮任命CSO的首席執行官們應該為成功創造以下先決條件: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和需求來進行有區別的、策略性的任命。
無獨有偶的是,2017年1月13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組織結構全面升級,全面擁抱“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和新能源)戰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全員公開信中宣布:吳敏芝和戴珊工作輪崗,吳敏芝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服務官,戴珊任B2B事業群業務總裁。
這或許是國內對首席服務官未來前景最好的一種詮釋。
每經影視記者 杜蔚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人民的名義》今晚將迎來大結局!這部已經提前鎖定了2017年“劇王”的反腐大劇,從開播至今,一路走紅,刷屏式地討論像滾雪球一般,收視率最高值破7,全網點擊量破200億。
在觀眾傳統認知中,主旋律正劇往往並不那麽平易近人,但《人民的名義》獲得了老、中、青幾代觀眾的認可,以及電視行業內的好評。這得益於該劇題材上的重大突破,消弭了嚴肅正劇與年輕觀眾之間的鴻溝,同時,通過生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呈現出了一部較為真實反映中國政治生態的“官場現形記”。
劇中引發漢東官場“地震”的核心人物是反貪局局長侯亮平,其飾演者陸毅與眾老戲骨同臺飆戲,收獲良多。在《人民的名義》即將完美收官之際,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到了陸毅,為您揭秘“侯局長”反貪的心路歷程!
談拍戲:老戲骨拍戲,確實有壓力,但我膽子大
每經影視:您被什麽打動,願意接拍《人民的名義》?
陸毅:我看了第一集劇本後,就決定找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再好好看看。之後,我熬了兩個通宵把劇本全看完了,我演了三十年戲,拿到這個劇本我就知道這是不可多得的好劇。
每經影視:接拍《人民的名義》會不會壓力蠻大?因為反腐題材很敏感,您認同嗎?
陸毅:看完這個劇本的時候,我覺得和想象的很不一樣,周梅森老師膽子很大,他寫了很多我們之前一些媒體報道或者別的反腐題材沒有寫出來的東西,而且里面反腐人員的級別也是越來越高,肯定是頂著一定的壓力寫出來拍出來的,說實話我也擔心能不能過審,觀眾能不能看到這部劇。雖然觀眾說我這個角色一看就是好人,但其實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全的角色。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我還特地去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體驗了兩天生活,我之前覺得政府機關的人會比較古板、程式化。但我去了之後發現完全不一樣,他們很年輕,而且都是大學狀元考過來的,還有博士後。他們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文職工作,也會出生入死抓逃犯,危險系數很大。所以我接了這個戲就是體驗一種新的職業。
▲《人民的名義》劇照
每經影視:拍這部戲是不是很考驗你的記憶力?劇里很多專業的名詞、稱謂,這些都不能說錯。
陸毅:確實很考驗我,一些法律上的陳詞和犯罪條例都不能說錯。我覺得首先要理解,因為說錯一個字意思就不一樣了。我們現場每天都有一個最高檢察院的人跟著我們,很多條例都不允許說錯。
每經影視:這部戲齊聚了40多位老戲骨,和他們同臺飆戲會感到有壓力嗎?
陸毅:那麽多有經驗的老戲骨,確實讓我很有壓力,不過我膽子大,我不怕。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也非常寶貴,我一邊拍戲一邊偷師,學到不少,收獲很大。跟他們對戲的時候,就不能被他們的年齡和氣勢壓下去,因為在劇里,到最後是我戰勝了他們。所以我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從臺詞入手,對待每一個職務的人都是不同的態度。
每經影視:之前導演還開玩笑說私底下大家都會較勁,覺得我的搭檔演的那麽好,我也要演的很好,無形中就會制造出一種很濃厚的創作氛圍。
陸毅:是的,這個戲的創作氛圍特別好。因為有很多前輩一直到現在都在演話劇,比如張誌堅老師之前還演了《人民的名義》的話劇,這些前輩們都有一種習慣,大多數是話劇演員出身,可能在話劇舞臺上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固定下來,今天和昨天說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拍戲的時候也是每一條都不一樣,這就是臨時碰撞出來的火花。對演員來說,對這種火花是非常享受的,也很受益的。
聊細節:什麽是好演員?對自己負責,不給同行添麻煩
每經影視:最初導演找你演這個角色你有沒有猶豫?
陸毅:最初導演找我的時候,劇本里的角色是五十多歲,我說導演你有沒有搞錯啊?導演說這是第一稿,後來改成了四十歲,而且我平時給大家的印象也很正面,我覺得在外形和氣質上我是很合適的。不過,在這個題材上我還是有猶豫的,現在反腐題材那麽敏感。不過,我還是相信這個戲播了之後會在社會上起到正能量。
每經影視:請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形容一下您在劇中的角色。
陸毅:猴精。我在劇中演的角色叫侯亮平,大家給我起的外號就叫猴子,因為我在劇中有調皮,是猴精的那種。會把自己稱作猴子,就是把天捅個窟窿都不怕,能耐很大。
▲《人民的名義》開播以來的收視率情況
每經影視:侯亮平這個形象和其他檢察官形象不一樣,我覺得他身上有很多套路,比如開始和侯勇老師對戲的時候,不停地用很快速的語言和他撞擊,找到他的破綻。拍這部戲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很多你的設計在里面?
陸毅:在和侯勇老師對戲時,我們把節奏對出來了。這也是侯亮平這個人物在劇中特有的東西,我不想把他弄的太古板,一方面讓他接地氣。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東西,讓觀眾看到他有溫柔的一面,和老婆孩子一起玩,所以這個人物會更立體,讓大家覺得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人。另一方面他辦案時手段靈活,用劇中的話說就是“猴精”,和侯老師那場戲,有人可能覺得侯亮平不夠嚴肅,其實這是劇里特地設計的一場“戲中戲”,虛虛實實,步步緊逼,直至對方崩潰。
每經影視:聽說拍這部戲有很多夜戲?
陸毅:對,這也是我敬佩前輩們的一點,姜還是老的辣,他們都挺能熬的。因為我有孩子之後,生活都比較規律,很久沒拍過夜戲。我和侯勇老師的那幾集戲是連著拍了三個通宵。大概有八九百場都是夜戲。
每經影視:《人民的名義》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關註,之前設想過會是哪些人在看嗎?
陸毅:看到收視這麽好我也很開心,我覺得是民心所向吧,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也有思想和情懷,對社會很關心。應該多拍一些適合全民的、有深度的劇,讓年輕人和爸媽一起看,我們這種國家氣質的大劇有深度、有懸念、有劇情,肯定會吸引更多的人關註。
每經影視:您認為什麽樣的演員才叫好演員?
陸毅: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操守,對自己負責,不給同行添麻煩,最重要的是對觀眾負責,因為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是要給觀眾看的。
每經影視:你有沒有想過去挑戰反派角色?
陸毅:
當然想過,但適合我的可遇不可求,現在很多劇本中的反派都比較單薄浮於表面。我希望能演一個比較立體豐富的反派角色,我對自己演反派還是很有信心的,不過大家都覺得我一身正氣,就看哪個導演敢找我演了。(笑)
談顏值:外形上成熟了,但內心的追求是一樣的
每經影視:看了《人民的名義》會讓很多觀眾想到《永不瞑目》,有網友形容“肖童如璞玉,侯局如鋒刃”,您在微博上也有曬對比照,引人感慨,那麽,您覺得這麽多年自己有什麽變化嗎?有什麽是一直沒變的?
陸毅:外形上肯定是成熟了,但我內心的追求是一樣的,老老實實做人好好演戲。
每經影視:這次的角色是個反貪局長,會擔心自己顏值過高不符合人們心中政府高官的形象嗎?
陸毅:正面角色顏值高一點是有必要的,這部劇要求很高,參演的演員都要經過各界的審查,不能有任何汙點,生活中我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一直以來我都在演比較正的人物,這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正能量,所以我希望可以給觀眾帶來正能量的作用。
▲陸毅曾主演劇集《永不瞑目》收獲好評
每經影視:您以前說過自己可以把偶像劇演成正劇,那這次演正劇是怎麽樣的?
陸毅:偶像劇和正劇說實話還是不一樣的創作方式。這部劇是非常認真嚴謹的,不像其他偶像劇談戀愛是可以隨意發揮的。我第一次看劇本時,覺得周梅森老師很大膽,他涉及的層面是老百姓關註但不一定能接觸到的。
從出道到現在我演了很多戲都是正面形象,包括侯亮平這個角色,我覺得冥冥之中就應該我來演。所以在創作過程中大家都有一種責任感,你的一舉一動都要傳遞正確的東西,不能讓人誤解,更不能誤導觀眾。
每經影視:有些觀眾會覺得不論是你的咖位還是年齡都不太適合偶像劇了?自己還會再接偶像劇嗎?
陸毅:還好,我接戲比較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我接了一部很累的戲,就會接一部輕松點的調整一下,換換節奏也比較能保持自己演戲的熱情。只要是我喜歡的劇本就都會接。
每經影視:從以前的小鮮肉到現在不惑之年,您覺得自己有什麽變化?
陸毅:我沒什麽變化,脾氣性格、為人處世都沒什麽太大變化。
每經影視:怎樣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陸毅:這兩方面我一直都平衡的挺好,我拍戲會選擇離家近的。說實話,現在有家庭有孩子我不會把重心全都放在事業上,在我心里一直是家庭重於事業。
每經影視:那您現在這個階段,是不是野心更平淡一些?
陸毅:20年前該有的都有了,我一直沒有什麽野心,只要有不錯的戲找我演就可以。如果是重頭來一遍的話我還是願意這麽過。
就目前來看,男性題材的影視作品僅僅處於剛回歸階段,未來可待開發的市場還很大。
來源 |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
文 | 任珊
不知從何時起,國內的電視熒屏變成了“大女主戲”的天下。從《甄嬛傳》、《花千骨》到《羋月傳》和《錦繡未央》,近幾年的熱播劇多半都是“大女主戲”。相較之下,男性題材的電視劇不但數量較少,收視率和影響力也難以跟女性題材的電視劇相媲美。
到了今年,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人民的名義》、《軍師聯盟》等男性題材電視劇,都斬獲了不俗的收視和口碑。《戰狼2》的橫空出世,更是讓觀眾看到了男性題材作品的巨大市場潛力。借助這幾部熱門男性題材作品的“東風”,男性題材電視劇會就勢崛起嗎?
大女主戲主宰熒屏江湖 男性題材鮮少爆款?
回顧近兩年的電視熒屏,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近幾年熱播的電視劇中,大女主戲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前兩年的《甄嬛傳》、《花千骨》、《羋月傳》;今年暑期檔的《楚喬傳》、《醉玲瓏》、《秦時麗人明月心》,都屬於這種類型。
所謂的大女主戲,指的是以女性為第一主角,圍繞女主角的成長經歷進行敘述的電視劇。據統計,2016年拍攝的電視劇大約有16400集,一大半以上都是大女主戲,女權、女相題材更是占到了七八成。而計劃於2017年播出和拍攝的大女主戲已有近22部,《如懿傳》、《那年花開月正圓》、《贏天下》、《扶搖皇後》等一大批大女主電視劇都在待播之列。
無論是從收視率還是影響力來看,大女主戲都可以看作是近幾年的“熒屏一霸”。從近十年的收視榜單可以看出,《武媚娘傳奇》、《羋月傳》、《花千骨》等大女主電視劇,收視率都超過了2%。今年暑期檔播出的《楚喬傳》,不但收視率高達1.71%,網播量還突破了400億,創下了國產劇網播量的新紀錄。
大女主戲霸屏的背後,反映出了一個現象——近十年火爆熒屏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是女性題材的電視劇,男性題材電視劇鮮少爆款。(註:本文中所說的女性題材,指的是女性觀眾偏愛的都市情感題材、家庭倫理題材和青春偶像題材,男性題材指的是政治歷史題材、科幻懸疑題材和熱血動作題材。)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近十年的17部熱播劇中,只有抗日劇《戰旗》和諜戰劇《與狼共舞》屬於男性題材的電視劇。剩下的15部電視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狗血懸浮劇、青春偶像劇和古裝偶像劇,都是女性觀眾愛看的類型。
到了今年,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上半年收視表現最為出色的《人民的名義》,就是一部實打實的“男人戲”。據統計,這部電視劇的平均收視率高達3.661%,上半年的網播量也突破了350億次,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現象級爆款”。此外,男性觀眾偏愛的權謀劇《軍師聯盟》、史詩劇《白鹿原》也收獲了不錯的口碑,男性題材電視劇似乎出現了回溫的勢頭。
男性題材電視劇爆款難出 背後有何原因?
回想十幾年前,電視熒屏上還有不少大熱的男性題材作品,如《康熙王朝》、《亮劍》、《士兵突擊》、《潛伏》等,那時男性題材電視劇的占比是比較高的。近些年來,以大女主戲為代表的女性題材電視劇越來越火,男性題材電視劇的聲勢卻大不如前,這是為什麽呢?
1、女性觀眾是電視劇的收視主力
收視率高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是女性愛看的,這是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女性觀眾是電視劇的收視主力。有調查顯示,電視劇女性受眾比例已超過60%,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可以說,女性題材劇本身就自帶龐大的觀眾基礎,取得高收視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即使在男性題材的電視劇中,也會看到不少“討好”女性觀眾的情節。比如,在《軍師聯盟》中,不只有朝堂之上的權謀鬥爭,也加入了不少溫馨有趣的感情戲。在《白鹿原》中,並沒有從男性視角出發,把田小娥刻畫成一個“蕩婦”,而是把她塑造成一個想要與命運抗爭,卻屢次被命運捉弄的可憐人。諸如此類的情節和人物塑造,更容易引發女性觀眾的共鳴。
2、缺乏類似《甄嬛傳》的成功先例
近兩年,網絡作家在網絡上創造了大量“女強”題材小說,塑造堅強、努力、上進的女主形象。隨著《甄嬛傳》的一炮而紅,稍有名氣的“女強”小說都被重金買下,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影視劇的熱播,又進一步刺激了網絡作家創作同類型故事。近兩年熱播的《羋月傳》、《錦繡未央》、《孤芳不自賞》、《楚喬傳》等作品,都是由熱門IP改編的。
相較之下,根據男性向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中,還沒有出現如《甄嬛傳》般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成功先例。回想近幾年播出的男性題材電視劇,只有《瑯琊榜》和《人民的名義》可以稱之為“爆款”。相較於大女主電視劇的“拍一部火一部”,男性題材電視劇還遠遠無法達到“批量生產”的地步。在成功先例不足的情況下,這類作品很難贏得資本市場的關註。
3、男性題材電視劇拍攝難度更高
由於觀劇口味的不同,男性觀眾對於電視劇的邏輯和場面要求較高,一般喜歡看歷史劇、年代劇、戰爭劇、涉案劇。這些電視劇往往耗資大、改編難度大、拍攝難度高,每年的產量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男性題材電視劇更容易觸及到政策的紅線。2004年,涉案劇因過多的血腥暴力鏡頭,被廣電總局“驅逐”出了黃金檔,直到2014年才開始“解凍”。近幾年,懸疑、靈異、探秘題材劇則成為了整治的“重災區”,《余罪》、《心理罪》、《滅罪師》等多部網劇慘遭下架。對於這幾類電視劇來說,能在網絡上存活已屬僥幸,更何談登上電視熒屏了。
相較來說,女性觀眾更加感性,對於電視劇故事性和邏輯性的要求不是那麽高,更喜愛看情感戲和家庭戲。出於收視率和投資回報的雙重考慮,國產劇一般會有“討好”女性觀眾的傾向。前段時間熱播的《我的前半生》,就是“討好”女性觀眾的典型案例。該劇的劇情十分狗血,但因為涉及了女性觀眾最為關心的幾個問題——“小三插足”、“如何在職場和家庭間找到平衡”、“閨蜜愛上前男友怎麽辦”,而成為了一部收視爆款。
4、女性題材電視劇的廣告價值更大
相較於男性題材電視劇,女性題材電視劇在廣告開發價值方面更具優勢。打造一部女性向劇,即使在收視方面未能拔得頭籌,在盈利方面也可能會有出眾的表現。近些年因廣告植入而出名的電視劇,如《咱們結婚吧》、《金婚風雨情》、《歡樂頌2》等,多數都屬於女性題材的電視劇。
上半年熱播的《歡樂頌2》,就是一個“行走的廣告牌”。以淘寶為例,在搜索欄里輸入“歡樂頌同款”,能夠搜到100多頁產品。其中,安迪在前幾集中身穿的一件吊帶衫套裝,已經賣出了450多件,另外一件同款藍色沙灘裙也已經售出了500多件。僅僅是劇中人的“同款”,就能有不錯的銷售量,難怪有50多個廣告商青睞這部電視劇了。
前段時間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版也可以作為一個案例。該片雖然口碑撲街,衍生品卻十分搶手。有媒體爆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衍生品已經銷售超過3億。其中,女性買手貢獻了75%的銷售額。
大女主戲疲態初現 男性題材電視劇有望回春?
歷經近五年的霸屏之後,大女主電視劇已經開始露出疲態。就拿今年暑期檔的大女主戲來說,《楚喬傳》雖然斬獲了亮眼的收視成績,卻也因為故事的虎頭蛇尾的故事和劇情的拖沓招致了不少吐槽。而《醉玲瓏》和《秦時麗人明月心》的收視和口碑都不及預期。
除了大女主戲,今年播出的其他女性題材劇同樣是“收視與爭議齊飛”。斬獲高收視的《因為遇見你》、《歡樂頌2》、《我的前半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守護麗人》、等電視劇,每部都招來了不少吐槽。尤其是《歡樂頌2》和《我的前半生》,幾乎是迎著一片罵聲成為了爆款。截止到目前,今年還沒有出現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女性題材爆款劇。
女性題材電視劇的降溫,主要是因為內容方面的欠缺。近兩年播出的女性題材電視劇,多數都陷入了“瑪麗蘇”的套路。用網友總結的話來說,就是“劇中的所有男人都愛我,所有女人都嫉妒我”。這些千篇一律的故事,扁平化的人物,看多了總會審美疲勞。在女性題材市場飽和之後,觀眾也急需換換口味了
女性題材初顯疲態的同時,“男人戲”出現了回溫的勢頭。在豆瓣上,《白鹿原》的評分高達8.9分,《人民的名義》的評分高達8.3分,《軍師聯盟》的評分也高達8.1分,口碑遙遙領先一眾女性題材電視劇。收視表現方面,《人民的名義》的實時收視率屢次突破7%,創下近十年國內電視劇史最高紀錄,也將一眾口碑平平的女性題材電視劇甩在了身後。
這些優質的男性題材電視劇,讓不少男性觀眾重新成為了“追劇黨”。據調查顯示,觀看《人民的名義》的觀眾中,67%是男性觀眾,《白鹿原》的男性觀眾比例為55%。而根據優酷指數,《軍師聯盟》的男性觀眾比例為58.4%。由此可見,男性觀眾並非不愛追劇,遇到他們感興趣的優質劇集,也可能會變身為收視主力。曾有相關數據顯示,每逢歷史劇或是年代戲播出時,男性觀眾觀看率會有所提升。
這個暑期檔《戰狼2》的意外爆紅,同樣印證了男性題材作品的巨大市場潛力。截止到發稿前,《戰狼2》的票房已經超過了52億。根據淘票票專業版《戰狼2》用戶畫像,這部電影的觀眾以男性為主。“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共有115萬多人,其中男性觀眾占65.48%,遠超女性觀眾。
這些數據都能夠說明,男性題材的作品並非沒有市場需求,只不過這種需求被女性題材的井噴遮蔽了。從某種程度來說,國產劇對女性觀眾的過度討好,導致了男性觀眾的流失。在無劇可追的時候,一部分男性觀眾遁入了遊戲、直播或者海外劇的世界。只有出現《人民的名義》這類的優質電視劇時,這部分觀眾才會重新回到電視機前。
從近兩年的播出計劃來看,雖然觀眾在短時間內仍會被一大堆“大女主”包圍,但男性題材已經出現了崛起的勢頭。前年的《瑯琊榜》,今年的《人民的名義》、《軍師聯盟》的火熱,就是很好的例子。近兩年內,姜文的《曹操》,吳磊的《鬥破蒼穹》、楊洋的《武動乾坤》、黃軒的《九州海上牧雲記》、張若昀的《霍去病》等一系列“男人戲”也將上映。
經歷了一大批瑪麗蘇電視劇的洗禮,看到男性題材回歸熒屏,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就目前來看,男性題材的影視作品僅僅處於剛回歸階段,未來可待開發的市場還很大。對於男性題材的電視劇來說,應當吸取大女主電視劇的教訓,跳出“小情小愛”的套路,以虛構的故事燭照現實生活,展現對歷史和人性的思考。畢竟,觀眾剛剛逃出“開掛”女主角的魔掌,恐怕不想再看“金手指”男主角的故事了。
每經影視記者丁舟洋 實習生 徐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要說爆款影視劇,回顧2017年,再也沒有一部電視劇比《人民的名義》更火的了。
大風服裝廠工人王文革手舉火把掉落的那一滴火苗,拉開了反腐的序幕。
《人民的名義》播出後,劇中王文革的形象獲網友好評:“表情到位,視死如歸,隨時能和你拼命。”
而這個面對暴力拆遷挺身護廠的王文革飾演者,竟然是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李學政。他同時也是《人民的名義》總發行、總監制。
▲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人民的名義》總發行、總監制李學政
在《人民的名義》資金最困難時,王文革為劇組引入了兩家投資方,在成片送審時,範子文、導演李路、編劇周梅森和李學政這“四架馬車”,配合審查部門完成了複雜的審查工作。作為總發行人,李學政又主導了《人民的名義》落戶湖南衛視的發行工作。
11月24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的五大重要內容之一的“2017中國文創產業論壇”中,李學政將出席“爆款是如何誕生的?”圓桌對話,現身說法這種大尺度的時政類爆款劇怎麽做。
“王文革”的保駕護航
半年前騰訊娛樂的報道里曾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夜里11點40,李學政還坐在辦公室里等待著一個重要的回複。他不能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下班回家,因為這個回複最終關系到《人民》一劇能否按時播出。
五分鐘後,他的手機響起來,“可以!”——來自國家某部門的拍板意見終於傳了回來,這意味著該劇最重頭也是最難的一關審查也通過了。李學政緊繃了幾天的神經終於放下,他說很久沒像那天那麽快樂過。
火,已經不能全面地形容這部電視劇。
▲時政類題材的《人民的名義》豆瓣評分高達8.3分(圖/豆瓣)
全民性的討論背後,大家也發現了《人民的名義》片尾列出的一長串出品方名單里,最高檢人民影視中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帶有國家機關、軍隊背景的影視機構赫然在列。
據軍網披露,《人民的名義》劇組成立不久,李學政前去商討投資和發行工作。導演李路眼前一亮,覺得由於李學政的滄桑外形和做過電臺主持人的臺詞功底,很符合配角王文革的特色,決定大膽啟用。
而這部劇在融資、過審、發行中重重困難的攻破,更是離不開李學政的努力。
“湖南臺也有擔心,怕審查過不去。我和周梅森老師堅定地說,審查過不去我們負責任,讓他們吃了定心丸,他們才簽訂了購買合同。”李學政回憶道。
4月16日,一則《人民的名義》遭全集泄露的消息不脛而走,盜版盜播的行為遭到社會的一致譴責,李學政從此又多了一份工作:打擊盜版,保護版權。
爆款正劇該怎麽拍?
有觀點認為,《人民的名義》火了之後,此後這類題材會非常多。
李學政恰恰不這麽認為,他列舉了兩個:“檢察院面臨著機構改革,面臨著反貪局和組織局向檢察委轉移這麽一個大的趨勢,如果這類劇再反複地播,高檢它就會有顧慮,我覺得這類的劇不可能太多,這是第一;第二,再多,它也不會超越《人民的名義》,就像當年的《甄嬛傳》火了,後面很多類似的劇,包括《如懿傳》再怎麽賣錢,它的影響力也遠遠沒有超過《甄嬛傳》。模仿的東西永遠是二類的,它不能超越,原創和創新永遠是最高點。”
2012年3月,李學政參與成立了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改革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金盾影視中心”),並開始投拍影視劇。
從2012年算起至今也就短短五年的時間,在李學政的主持下金盾影視中心還參與出品了《特種兵王》、《麻雀》等影視劇。
▲《麻雀》劇照(圖/豆瓣)
而這些劇其實都是爆款正劇,從近期的收視榜來看,現實主義題材的正劇大有回暖趨勢。從2005年以來,《暗算》《亮劍》《潛伏》《偽裝者》《北平無戰事》《麻雀》等讓人眼前一亮。在大銀幕上,反恐、軍事等題材的電影也成為熱門類型。
在大家一窩蜂湧上這類“金礦”時,作為內容行業的“二八定律”告訴我們,當一種類型成為熱門時,一定會有80%參與者淪為炮灰。點擊下方鏈接報名參加我們的論壇,聽聽李學政的老道經驗,也許能提前避開那些危險……
點擊鏈接——2017第六屆上市公司領袖峰會
南風股份5月9日、5月10 日、5月11日連續三個交易日股票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公司晚間公告稱,根據與公司聯系的自稱為公司董事長楊子善的債權人所提供的信息,截止目前,公司初步了解到涉及楊子善除股票質押的個人借款約3.6億元外,還可能存在冒用公司名義作為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債務金額約3.8億元(未經核實),以及其他未牽涉公司的個人債務(具體金額不詳)。
據公告,5月3日,公司董事會接到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楊子善弟弟楊子江先生的通知,其因無法與楊子善先生取得聯系,已向警方報案。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能了解到楊子善的具體行蹤,也無從核實楊子善失聯原因。由於無法聯系楊子善本人,公司無法獲知楊子善是否還有其他個人債務。
公告披露,截止目前,因無法與楊子善先生取得聯系,楊子善先生質押給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共計3600萬股公司股份已觸及平倉線,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截止目前,公司未收到證券公司的強制平倉通知書等文件。若公司股價持續下跌,且無法與楊子善先生取得聯系,楊子善先生所質押的股票存在無法及時補倉或解質押,導致強制平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