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Quantitative Easing = 通漲???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0/quantitative-easing.html

自從Federal Reserve推出"Quantitiave Easing 2 (QE2)"後,全球股市升勢持續,而2010年9月亦是恆生指數和DJIA全年表現最好的一個月份.

筆者最常聽到對QE2的說法(基本上所謂的專家同師奶的說法分別不大)是:
- Federal Reserve推出QE等於印銀紙
- 因此美元會貶值
- 惡性通漲是難以避免
- 資產價格因此會大漲
- 惡性通漲和美元貶值亦會令美債的泡沫爆破

看似十分順理成章的推論其實有多有效?? 坦白說,實際上是漏洞百出,大家只要理解QE的定義便會一目了然.

看 一看在Wikipedia對"QE"的定義,QE只是"Federal Reserve"的"Open Market Operation",Federal Reserve只需要在市場內向金融機構(主要為銀行)購買債券(主要為政府債券, Treasuries),其直接效果是銀行的儲備(Reserve).

Quantitative Easing (Source: Wikipedia)
The term quantitative easing (QE) describes a monetary policy used by central bank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money by increasing the excess reserves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is policy is usually invoked when the normal methods to control the money supply have failed, i.e the bank interest rate, discount rate and/or interbank interest rate are either at, or close to, zero.

A central bank implements QE by first crediting its own account with money it has created ex nihilo ("out of nothing").[1] It then purchases financial assets, including government bond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and corporate bonds, from 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a process referred to as open market operations. The purchases, by way of account deposits, give banks the excess reserves required for them to create new money, and thus a hopeful stimulation of the economy, by the process of deposit multiplication from increased lending in the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system.

理論上,銀行的儲備增加後,是有能力借出更多的錢.若果私人機購和私人個戶願意向銀行借入更多的錢去進行投資和消費,那麼便發生"Money Multiplier Effect",這仍是Federal Reserve十分樂意見到的事情.

但是這些"樂意見到的事情"是十分依賴"Private Sector"是否願意去借入更多的錢,否則只不過是令銀行的儲備增加而已(所謂的Liquidity Trap).

換 個角度來看,這僅是"Demand/Supply"的問題,QE是為了增加銀行體系內的"貨幣供應(Monetary Supply)",但若果"Private Sector"不願意(或沒有需要)去借入更多的錢的話,"Monetary (Loan)Demand"仍即沒有變化,仍即所謂的"供應過剩(Over-Supply)".

事實上,自2009年初開始,歐美銀行的貸款(Loan Balance)並沒有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十分簡單 ---> De-leveraging Process

記性好的讀者可能仍記得在泡沫爆破後,日本於1990年至2003年所發生的事情,亦是"De-leveraging".


再回顧大多數人所謂對QE的觀念:
- Federal Reserve推出QE等於印銀紙 ---> Federal Reserve只是向銀行購買債券,亦即戶口轉移(Account Transfer)
- 因此美元會貶值 ---> 見上
- 惡性通漲是難以避免 ---> 若然"Private Sector"不願借入更多,經濟放緩的後果是通縮(Deflation)
- 資產價格因此會大漲 ---> 見上
- 惡性通漲和美元貶值亦會令美債的泡沫爆破 ---> Federal Reserve購買債券,可能令美債價格上升

以上的看法對於中期(未來6至12個月)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走勢較為有效.

當然,短期股票市場走勢主要受到人群情緒(Psychology)以及"供求(Supply/Demand)"等因素左右,可以忽略所謂的基本因素.換句說話,中短期炒股的"Logic"未必與中期的基本因素有關......"As long as the stocks rally, who cares the reason(s) behind".

然而,若然以未來6至12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為投資目標,那麼便需要具備更明智的"Insights",而非依靠人云亦云的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94

十二五系列 – 通漲與物流業中長期規劃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27330&page=2

內地出CPI4.4%的時候, 指數還是24千多的時候, 博友new sir 便說了一番有見地的說話, 高通漲對股市肯定不利, 幸好我當時也沽了不了貨。這幾天我再仔細想想這番說話, 又有了一點體會, 可能不對, 大家評評看。

.

輕微通漲是有利股市的, 物價不漲, 企業盈利如何升? 當低通漲時, 人工是可控的, 因為人工永遠是最後才加的項目。但高通漲時, 人工會不可控, 這是簡單的道理。以上說真正影響企業盈利的, Production price index (PPI), 它和CPI 的分別, CPI basket 入面很大部份是食品, PPI是工業品/原料等。除非是食品公司, CPI 又和它們有何關係? 怕加息嗎? 大盤金融股最多, 加息是大大利好, 上次加息內地股市也大升, 證明內地股民不是傻的。

.

我認為, 重點是要看食物通漲。低收入的人最怕食品通漲, 這是常識。中央也是很怕的, 因為民心會變, 國民黨就是高通漲下亡國的, 壓食品通漲是保政權的必要手段, 這個國策的層次是相當高的, A級國策來。人人都做囤囤族, 如何壓食品通漲? 必要時限價、打炒作游資、減低流通環節成本, 但也不很令農民賺少了, 因為農資品不斷漲, 農民賺不了錢就不種, 死胡同來的。

 

.

如何打游資, 最近有新聞, 說內地新增貸款額度用完了。內地的貸款, 肯定有的是鑽空子資金, 形式可能是票據。新增額度沒有, 先斷了游資的後盾, 新聞還說, 期慣一升政府再向背後的大戶打招呼, 再嚴打。股票呢, 不是要打死你, 你肯定要你先套著, 令你不能抽調資金, 被迫投降。

.

所以, 內地股市不怕加息, 對炒鬼來說0.25%一年怕什麼, 但怕加準備金, 因為這就是游資的水源。現在最怕的, 就是食物成本壓不下, 明年的新增貸款額度要大大減少。A股不爭氣, 我們始終都要跟A股走的。這是我帶有中國特色的通漲論。

 

.

我認為, 中央壓食品的力度, 將會是非常強而有力的, 但又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如何拆招呢, 我認為在,《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2-2020)》中得到一些hints. 這個規劃只是剛起草, 但有一項措施《冷鏈規劃》已率先出臺。http://stock.hexun.com/2010-11-08/125502218.html

 

.

發改委說, 「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同時,受到生鮮農產品集中上市後保鮮儲運能力制約,農產品賣難和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矛盾突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時有發生。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既可以減少農產品產後損失,又可以帶動農產品跨季節均衡銷售,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

這是一個超好的切入點! 就是增加冷鏈車(cold truck), 減少流通腐損率! 即不損害農民利益, 又可增加供應! 如何鼓勵人們多用冷鏈車呢? 肯定要補貼買車。內地的貨車都做冷藏能力很差的冷鏈車運一般貨物怎麼辦? 我估一定會發生, 也理不了這麼多, 因為這是A級國策。先看看如何鼓勵:

 

.

《冷鏈規劃》中提出了8大工程,這些將是我們在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鼓勵的重點投資領域,其中包括:

 

.

一是冷庫建設工程。

.

二是低溫配送處理中心建設工程。鼓勵企業在大中城市周邊規劃建設一批具有低溫條件下中轉和分撥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類和水產品分割、果蔬分揀以及包裝、配載等處理流程,形成一體化的冷鏈物流體系。

.

三是冷鏈運輸車輛及製冷設備工程。鼓勵大型冷鏈物流企業購置冷藏運輸車輛,提高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率;鼓勵肉類和水產品加工、流通和銷售企業購置冷鏈設施設備,提高冷鏈處理能力,逐步減少斷鏈現象的發生。

.

四是冷鏈物流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採用政策傾斜等方式,鼓勵其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務網路,強化資產重組與戰略合作。

.

五是冷鏈物流全程監控與追溯系統工程。選擇50個果蔬、肉類、水產品等部分大型農產品生產及物流企業,率先建設全程溫控和可追溯系統,利用現有的企業管理和市場交易資訊平臺,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資訊追溯系統。

.

六是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工程。鼓勵大型肉類和水產品企業開展低溫初加工設施建設,推廣肉類和水產品冷藏運輸和運輸全程監控技術,推動零售環節超市、大賣場冷櫃銷售方式,形成無縫化連接的肉類冷鏈物流體系。加強中央直屬豬肉儲備冷庫和地方豬肉儲備冷庫建設,依託企業冷庫完善豬肉儲備體系,提高政府對豬肉市場的調控能力。

.

七 是果蔬冷鏈物流工程。重點加強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和冷藏儲存環節建設,推動主要產區果蔬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條件的改善。大力發展冷藏運輸,完善主 銷區果蔬冷鏈配送設施建設,發展具有集中採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勵企業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第三 方果蔬冷鏈物流服務企業。

.

八 是冷鏈物流監管與查驗體系工程。完善冷鏈物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中轉、進出口等主要環節的監管和查驗基礎設施建設。在冷鏈建設重點工程中,同步建設 監管和檢測設施。依託現有監管和檢測資源,進一步提高主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轉中心、進出口口岸的查驗和檢測能力,提高監管水準,保障產品 品質和安全。

.

, 是補貼, 大量冷鏈車會在短期內被購買, 因為會有大量補貼, 還會創造需求, 而不是我看不起的稅務優惠。什麼股會受惠呢, 我認為首選是濰柴。公路牽引車(拖頭) 的引擎佔它的銷售40%, 佔重汽只有20%. 當然這40%包了貨櫃車, 但照理濰柴也是受惠比重汽多。第二是興達。要知道, 冷鏈車要拖雪櫃, 運貨能力會比普通貨車弱, 即是說, 如果車軚磨蝕量是和(車重量加貨重量)x 行走公里/貨量成正比, 車軚的磨蝕量一定會增加, 不要忘記還有用冷鏈車運非食物的食補貼車主。「十二五規劃」有大量篇幅講支援服務業, 有什麼服務業股呢, 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好的。對了, 原來物流業也是服務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7

投資或成為通漲的犧牲品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qsk6.html

上週,我到澳大利亞度假。按照老習慣,我買來兩份報紙:金融評論(AFR), 和澳大利亞人。一看價格,我大吃一驚:分別3澳元和2.60澳元(澳元比美元略貴)。1991-1994年,我在堪培拉大學當金融學講師時在那裡"爬過格 子"。這兩份報紙我太熟悉了。它們當時都是70到80分錢的報紙。我當時的年薪大約4.2萬澳元,現在同樣職位的人賺8.4萬澳元。但今天的講師可比二十 年前的講師窮多了。

 

國人對通脹相當熟悉,每個人都會講幾個有趣的故事。通脹也是一個全球的現象。當然,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通脹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可笑的是,我們一直到八十年代底甚至九十年代初還在堅守"社會主義國家不會出現通脹"的舊棺材。

 

我們的通脹究竟會有何等結局呢?在我斗膽做幾個長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猜測之前,我想回顧過去三十多年中國通脹。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通脹是沒有利或弊的:把一元的鈔票變成一元七角或者五元三角,就好像上市公司最愛玩的遊戲一樣,把股票拆細,一拆五,甚至一拆十。這都不影響任何人的利益(正面負面影響都沒有)。當然,送紅股也是完全一樣,把公司的資本儲備轉變為股本之類的小把戲也屬此類。以後,股數太多了,大家的算術不夠好,還可以再把股數縮小,比如每七股合成一股,等等。

 

對於政府來說,通脹就是把紙幣拆細。等到通脹太嚴重時,大家買一斤大蔥要支付幾百萬元時,對大家的算術水平要求太高了,我們還可以刪掉後面幾個零,美其名 曰"貨幣改革"。舊中國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幹過這類事。不過,遺憾的是,通脹和"貨幣改革"不像股票數量的增減那樣中性,可能會導致利益轉送,巨痛,恐 懼,社會不公平,乃至動亂。為什麼?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通脹是信貸高速擴張的直接結果。銀行業作為一個系統(特別是包括中央銀行)在沒有錢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貸款的,當然也可以在錢少的時候 貸很多的款。在背後的支撐是公眾對政府和銀行的信任。還是讓我們看看結果。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每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20%。貨幣供應量是 什麼?它就是所有中國企業和家庭的存款總和加上流通中現金。這也就是購買力。這些錢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中央銀行可以無錢放款(印鈔票)。貸款會直接轉成受貸人的存款,他如果使用這筆款項,另外的人就有了存款,銀行又可以以此存款為基礎發放下一筆貸款(當然要先扣除一點存款準備金)。然後,某些人又有了存款,銀行又可以再放更多的貸款。如此循環。

 

這麼多年,政府在扶持經濟發展的名義下,把銀行利率人為地壓低,低於通脹水平,所以真實利率為負數,也就創造了對受款人的一種補貼。同時人為地刺激了對貸 款的需求。三種人獲得的補貼最多:企業主,負債投資者,負債投機者。誰吃虧了呢?存款人,老老實實拿固定工資的人們,沒有資格或者沒有關係獲取貸款的人 們。當然,社會的公平公正成了犧牲品。

 

很多人憑直覺認為,通脹期間企業的名義利潤被誇大,所以股票市場應該走好。我認為這種一個錯誤。錯誤的根源在於它有一個隱含的假定:市盈率會保持不變。但 是市盈率可以再跌一半或者更多。為什麼?在通脹期間,即使中央銀行不做貨幣緊縮,資金也會更加短缺:工廠和商店為了完成同樣多的經濟活動,需要更多的鋪底 資金,地產商需要更多資金做土地儲備。居民腰包裡也需要更多的周轉金。在資金緊張時,資本市場首當其衝。當然,不管中央銀行是否緊縮,名義利率也會上升。 而股市的市盈率不過是利率的倒數而已。1968年到1982年,美國的通脹很高,道瓊斯指數幾乎跌了一半,如果考慮到通脹因素,它實際下跌了80%。雖然 公司整體上名義的利潤還算可以,但是市盈率從18倍跌倒了6倍。這15年讓美國股民痛苦萬分,雖然1982年以後股市又經歷了17年的大牛市。

 

在看中國。2000到2004年,股市不聽政府的話,連跌了五年。雖然官方的通漲數據不很高,但是你想想吧,煤炭,礦石,銅,鋁,鋼鐵,糧食和土地價格在 那五年漲得空前劇烈。雖然貨幣供應量每年增長20%以上,但是資金還是很緊張,股市奄奄一息。即使每一個股民都是傻瓜,他們合起來一定是不傻的。

 

大家再想想中國從1992年以來市盈率的下降的趨勢吧。中間雖然有幾次短暫的牛市,但估值水平的下降趨勢是很明顯的。你也許會說,這種下移主要是因為股票 供應量的增加,但我敢預言未來十年市盈率下移的推動力會是過去十年建立起來的貨幣供應量的高台階,通漲,以及中央銀行未來的信貸控制。

 

如果未來通脹確實難免,那麼我們如何自保呢?很多人似乎直到最近兩年才發現過去三十年來的嚴重通脹,所以,急不可耐亂抓機會,以規避通脹。這是不理智的。 我認為,股市很可能成為通脹的犧牲品。債券市場更是如此。債券價格與名義利率成反比。房地產市場也許好一些,但是未來幾年內情勢不妙,投資者必須有長遠的 眼光才行。

 

通脹是國難,也是人禍。控制通脹會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緊縮信貸,提高利率,放慢經濟增長,犧牲大量的就業機會。政府會猶豫和徘徊,政策會隨著失業壓力和銀行壞帳的增加而反覆。

如果說過去的通脹年代裡,中國人寅吃卯糧,那麼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的緊縮可能需要把虛假的"財富"還給未來。金融市場的減肥會很痛苦,更多的投資機會可能在金融市場之外,即在實體經濟。

我給我弟弟的投資建議如下:

(1)買一塊農地,種蔬菜和瓜果;

(2)參股隔壁阿三大叔的汽車修理站,並且晚上和週末多去幫忙;

(3)支持他失業多年的老婆辦一個幼童上學和放學的接送服務社。再請幾個幫手。工商局肯定會刁難,但是,多忍耐吧。我也沒辦法。

(4)投資他老同學的棉花採購站。

(5)如果有餘錢,買點銀行的股票,準備持有十年以上。

通漲是國難。國難當頭,大家只圖保值和日子過得去,不要妄想有很大的利潤。  (本文不代表作者的僱主的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4

調控下這些房子反而賣瘋了!就它80年都跑贏了資產通漲!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08/1051147.html

12070999.thumb_head

公眾號上海沃畫報最近推了一篇文章說,上海老洋房今年6-8月成交了50多幢!

要知道上海私有產權的老洋房總共只有200-250幢,其中產權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全市不超過100幢!修繕完好的不足50幢!

物以稀為貴,今年成交的洋房中,巨鹿路的一棟就以近40萬元/平方米的成交價,刷新了華僑城·蘇河灣別墅34.49萬元/平方米的記錄,成為全國第一天價!

實際上,這套被稱為是“鄔達克上海處女座”的巨鹿路886號洋房,還不是上海掛牌單價最高的老洋房。盛大網絡首席執行官陳天橋目前意欲轉讓的嚴家花園,現在的掛牌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平米63萬元。

根據沃畫報文章提供的信息,上海老洋房的價格最近幾年是一年一個價。以陳天橋的嚴家花園為例,過去幾年幾乎一年漲一億,從6億一直賣到了10億。

在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下,這些老洋房卻賣出了史上罕有的成交量。但老洋房的價格不僅受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影響,還和收藏市場的走勢有關,擁有一條自己獨特的行情。

70多年里,它的保值能力最強

如果將全球所有資產放在一起衡量,在過去70年的時間里,跑贏了通脹、跑贏了美國股市、跑贏了黃金石油的資產非常稀少,但上海的老洋房一定在列。

根據現存資料,上海現存老洋房造價比較高的,是延安西路64號,嘉道理住宅(現上海少年宮),僅造價就達到100萬兩銀子。

建國後新修的《上海房地產誌》記載,民國時上海地價最貴的,地價平均達到16萬兩。以上述價格計算,嘉道理住宅的地皮當時的價格也就在336萬兩白銀。整個房子加起來的購置成本應該在436萬兩白銀。

這在當時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由於當時的白銀計量單位采用市斤制,每兩白銀僅為31.25克。如果當時這436萬兩銀子不用於購買房子,而是一直存放在銀行,那麽按照今天的白銀價格,應該只有5億元人民幣。

不過,如果當時這部分白銀如果能換成黃金,價格就不一樣了。按照當時的價格,一兩金子大概等於21兩白銀、30元銀元。以今日的黃金牌價,大概可以達到2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

但是,如果以嚴家花園的價格評估建築面積達到3300平米的嘉道理住宅,目前的市場估值至少在20億以上。而這尚未考慮到地價,比起占地只有8.5畝的嚴家花園,後者不僅占地面積比它大出一倍,達到21畝,而且地理位置也更靠近上海的核心區域,且當時的建造投入遠遠超過後者,和後者相比建築本身所蘊藏的人文故事也更具傳奇,因此整體估值很有可能能達到30億元以上。

可以說,上海的老洋房,是過去60年時間里少數能跑贏實物通脹和資產通脹的投資品。能和上海老洋房一較高下的,也許就只有美國的道瓊斯指數了。

這不僅和上海老洋房的不動產屬性有關,也和它的收藏價值有很大的關系。在國內的私人藏品中,歷史建築一直是最受高凈值人群歡迎的一個品類。

《胡潤財富報告》稱,64%的富豪喜愛收藏,男富豪比女富豪更喜歡收藏。億萬富豪比千萬富豪更喜歡收藏。在這個背景下,不僅上海的老洋房升值迅速,北京的四合院、府邸升值潛力也很大。
傳媒大亨默多克買下的北京四合院,面積250平米,買入時的價格是1000萬,而在2014年時估值已經上億。

新洋房、四合院,能跑贏大市嗎?

然而,無論是上海的老洋房,還是北京的四合院,不僅供應非常有限,而且需要持續修繕和維護,不僅每年需要花費一定費用,而且也影響了房屋的使用。

在這個背景下,新建的專供收藏用的產品出現了,它就是各種中式住宅。

在蘇州桃花源,銷售人員說,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客戶,不是蘇州本地人。他們買房的目的,不是為了自住,不是為了投資,就是為了收藏。

和蘇州桃花源的購房客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江南園林的愛好者一樣,泰禾在通州開發的運河上的院子,也因為蘊藏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成為收藏界的重要目標。上周泰禾和信達的聯合品牌會,雖然沒有實物產品推出,卻吸引到了數百人前往上海展覽中心想提前一睹上海院子芳容。

由於西方的發達,很多國人不再自信自己的文化,總覺得中國文化,不能和歐美相比。然而,進入新世紀後,國人突然發現中國傳統的很多文化是很先進的、很優秀的。邦爺的MBA導師就曾說,西方流行的漢學熱,就是因為他們突然發現,中國古人所推崇的文化,才代表著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

古代道家提出,人們應該尊重萬物自然天性。而這種尊重自然,適應自然的“道”恰恰是今天現代文明所匱乏的。西方認同了中國道的觀念,而西方的這種認同,最後又傳導至中國,引發了一輪又一輪國學熱。目前很多雙語學校也推出《三字經》、《論語》等儒學內容,想把我們中國古文化重新承繼回來。

在這樣的文化趨勢下,盡管目前還沒有數據反映,房地產企業新造的融合大量中國古代文化的產品,在二手房市場出現快速的升值,甚至銷售人員都說中式住宅是小眾產品。但在中長期升值這件事商,邦爺還是願意給中式園林、中式院子投一票,因為它們代表著世界文化可能的未來。

不過,看好是一回事,投資還是另外一就事。這里邦爺需要提醒各位,購買中式院子,絕不只是簡單賣了就行。業主可能需要為院子的內裝修,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錢,不斷的調整其中都細節,顯示出自己的高雅文化情趣。

之前上海老洋房的市場數據顯示,即使同一地段,不同設計師,不同的內部裝飾,不同的故事,以及房主不同的情趣,都會影響一套房子未來的升值能力。往往那些更明白應該怎麽生活的房子才更值錢。但大多數時候,懂得怎樣生活,比單純買一套房子難得多,沒有自購的修養、學識和閱歷,很難“養”出一套好房子。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邦地產立場。

希望此文能對您有所幫助,更多問題可以加入邦地產粉絲群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86

沈默的殺手 – 細蓉通漲率 盧志威

1 : GS(14)@2014-08-19 00:14:34

https://hk.finance.yahoo.com/blo ... E%87-040313374.html\r\n  列印\r\n\r\n\"You take the blue pill, the story ends, you wake up in your bed and believe whatever you want to believe. You take the red pill, you stay in Wonderland, and I show you how deep the rabbit hole goes.\" – 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Martix)\r\n\r\n以上對白,是電影中Morpheus對主角Neo說,兩種藥丸分別代表痛苦的真相(紅色藥丸)和幻想的幸福無知(藍色藥丸),一旦接觸了真相,將返唔到轉頭。\r\n\r\n現代的金融系統,同樣將大部份人困在母體之中,如同《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的情況,關鍵是大家會否發覺,舉個例子,香港最正宗的雲吞麵(細蓉),是六十年代由廣州雲吞麵大王麥煥池南傳,所以麥氏出品如麥奀記、麥奀忠記、麥文記、麥兆記、麥明記等,都可以屹立多年,在五十多年前,每碗細蓉盛惠三毫子,但在今天品嚐一碗細蓉需要近$30。\r\n\r\n假設55年,價格上升10,000%(一百倍),即是每年加幅約8.73%,自己在Bloomberg終端機查看香港自1982起的通漲數字,發現平均通漲率約是4.5%,細蓉通漲率明顯比CPI高出一倍。\r\n\r\n自己不是統計專家,所以都不明白政府怎樣計算,會令CPI遠低於市民的實質感受,但由此可見,在香港生活,時刻要面對通漲,銀紙越來越不見使的問題。\r\n\r\n工作關係,接觸不少中產,發覺大部份人,原本都不求大富大貴,只是希望工作、養家、二人世界或親子樂、然後退休,但在實質通漲高企的情況下,中產如果跑輸細蓉通漲率,其銀行戶口賬面上,每年因儲蓄而上升,但資產所擁有的購買力只會越縮越小。\r\n\r\n世界上確實有一段時間,可靠認真工作,慢慢儲蓄,來令生活逐漸改善,那就是金本位或銀本位的年代,由於銀票能隨時兌換至實物資產,故大家也不能只靠政府信用,濫發鈔票,通過工作所得的購買力,可以有效地保存。\r\n\r\n但隨著歐洲進入工業革命和航海時代,促使紙幣的誕生,其方便攜帶的特性,滿足對貿易的需求,而經濟學家更發現,增發更多的紙幣,有助於促進GDP和商業投資活動,最後更放棄金本位,以換取更高的發展自由度。\r\n\r\n現在再去討論金本位有無需要,己經不合時宜,我們只需明白,一日沒有金本位,世界都會有通漲這個沈默的殺手,需要做的是防止購買力被謀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0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