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傲灣勁收七千票父母用子女名義入市避辣稅
1 :
GS(14)@2017-01-19 08:05:38■荃灣柏傲灣連日來不乏睇樓客。 黃耀興攝
【本報訊】新辣招效力一次短過一次,事隔兩個月市民再度盲搶樓,月內推售的全新盤收票數字一個誇過一個。明日將首度賣樓的荃灣西柏傲灣,市傳五日吸逾七千票,較可出售單位超額認購逾16倍。有代理指出,持有物業的父母藉首次置業的子女入市避稅成風。記者:陳東陽 朱連鋒
新盤市道再度熱火朝天,新世界(017)及萬科合作發展的荃灣西柏傲灣昨午截票,現場所見,截票前一小時仍有數十名買家排隊睇示範單位,以中老年人為主。市場消息指,項目最終收逾7,000個認購登記,每日收票數字均過千,以首輪開售400伙計,超額認購逾16.5倍,以每票20萬元計,凍結市場資金14億元。
收票屬加辣後最多
翻查資料,柏傲灣收票數字多過今年開售的首兩個樓盤(東九龍啟德1號2期及元朗Grand Yoho2期)首輪總和,屬將軍澳藍塘傲之後三個月收票最多的新盤,亦屬加辣後最多。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柏傲灣年輕客入票比例佔該公司票源約兩至三成,當中有一些是真正用自己名置業,但部份人只是「借名」畀父母買樓避稅,造成「慈父」、「慈母」湧現。政府推出的15%印花稅令投資者絕迹,無論一手及二手市場「首置客」均成行成市,相信「借名」避稅買樓越勢會越來越明顯。而柏傲灣約兩成投資者中,估計最少有一半是用子女或沒有物業的近親名義入市。至於緊接柏傲灣之後,中海外(688)旗下「港人港地」啟德1號2期亦將於周六進行第二輪賣樓,將於今晚截票,市傳項目累收逾1,110登記,較開售的122伙超額認購約8倍。
Grand Yoho再加推
新地(016)元朗Grand Yoho2期則繼續唧牙膏式賣樓,昨加推3號價單共112伙,折實價由近634萬元至3,919萬元,發展商指部份單位加價最多3%,周日將發售4伙特色戶及42伙標準單位。項目昨沽1伙貨尾,3座35樓C室實用898方呎三房單位,成交價1,315.8萬元,呎價14,653元。超級豪宅交投暢旺,由九倉(004)及南豐合作發展、會德豐地產負責銷售的山頂Mount Nicholson,早前推出第二期6A及6B分層單位以招標形式發售,實用面積分別4,548方呎及4,289方呎;發展商表示,兩單位獲一買家斥資逾5.9億元買入,呎價6.7萬元。樓上7B室去年由大鴻輝梁紹鴻以3.12億元購入,實用面積同樣4,289方呎,成交價2.727億元,實用呎價63,581元,是次樓層低一層,較樓上平均呎價6.7萬元略貴半成。
【年輕人對樓價看法】
■周先生
周先生:「梁振英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冇咩實際嘢幫到年輕人,而樓價高係一個事實,呢一代難單靠自己賺錢上車」。
■曾先生
曾先生:「?家讀緊大專,香港樓價真係貴,如果畢業之後冇4、5萬(每月)人工冇可能買樓,因為連首期都儲唔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9/19901531
李曉佳:《人民的名義》 哪有健康人
1 :
GS(14)@2017-04-22 10:13:36【明報專訊】以娛樂文化來說,中國大陸生氣蓬勃,香港望塵莫及。湖南衛視現象級「反貪」神劇《人民的名義》,開播24天,微信朋友圈仍然時時刷屏,幾位貪官的同款眼鏡、水杯也迅速在淘寶打開了銷路。更突破的是,男性觀眾加入追劇黨,並成為主力。此劇中並沒有一個偶像人物,也許腐敗的生態中,難以生產出合情合理的健康人。
《人民的名義》可以說是了解今日中國的必修教材。一個「反貪」故事將這些年新聞裏不斷出現的巨貪、離奇死亡、中央巡視組、非法信貸、土地財政、釘子戶這些關鍵詞都串聯了起來,而劇中大膽的台詞更有種大快人心的感覺,比如「現在老百姓對幹部的感覺,就是無官不貪」、「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壞事,現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好事。」
故事開篇,是檢察官入屋調查某處級幹部趙德漢,這位衣着樸素、樣貌憨厚的「老農民」正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裏吃即食麵。然而,隨後曝光的秘密別墅裏,牀板下、雪櫃裏,全是一紮一紮的現金。此人原型是國家能源局煤炭處長魏鵬遠,案發時家中搜出2億元現金,重1.15噸,檢查院從當地銀行調去16台點鈔機清點,當場燒壞了4台。
巨貪離奇死亡案全不避諱
「被死亡」也是內地網絡近年的熱門詞彙。劇集對此並不避諱,劇中反貪局長陳海,被一宗酒後駕駛撞成植物人,而負責調查此案的公安廳長祁同偉,正是幕後黑手;山水集團財務處長劉慶祝,因為掌握大量貪官收錢的證據,旅遊時「被死」於心梗,立即火化,死無對證。
故事的核心「一一六」事件,與時下熱門話題息息相關。首先是製衣工廠「大風廠」得益於城市開發,地價一夜之間破10億元,這是以樓市泡沫推進地方經濟的典型;其次,「大風廠」老闆蔡成功被貪官設局投資煤礦失利,欠下高利貸,這與時下民企接連爆煲十分相似,早年錢多四處擴張,投資非本業,一旦「水源」枯竭,就走投無路;下一步情節是,「大風廠」以全部股權抵押,從山水集團取得6000萬元過橋貸款,銀行卻突然斷貸,「大風廠」還錢無門,貪官控股的山水集團以6000萬元取得市值10億元的「大風廠」地皮,這個情節是貪官利用市場斂財的一個經典詮釋。
然而,股權抵押並沒有在股東大會通過,理論上不能作數,當地法院貪官出手:「法律的解釋權在我這裏,我說你有罪,你就有罪。」這句話暴露了當前司法體系人治的弊病;隨後,蔡成功發動工人護廠,工人點火,力抗拆遷隊,這又是觀眾熟悉的釘子戶的故事;涉案銀行副行長被拘留,她說私人沒有貪污,只是提供貸款給企業,收取利息返點,是按慣例操作,也是為銀行員工謀福利。劇情到這裏,與內地銀行近來的「假章」事件以及數十億不翼而飛十分脗合,銀監會任重道遠。
滿口「黨和人民」 主角缺觀眾緣
此劇將各種怪現狀一吐為快,仍能通過審查,無疑體現了決策層的魄力,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然而,處方在哪裏?前路在哪裏?片中沒有答案,只是讓老黨員、老革命回憶當年抗戰的傳統。倡導「紅色」,是否能夠淨化靈魂、淨化黨?落馬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當年正是以「唱紅打黑」為人熟知。
片中頭號主角,陸毅飾演的「反貪大將」侯亮平似乎並無觀眾緣,他和妻子在家洗衣做飯都如同開黨會,一口一個「黨和人民」。這雖然為本劇通過審查,立下汗馬功勞,卻令觀眾抗拒。劇中「大清官」李達康卻要接地氣得多,此人是政績工程的信奉者,任用擅長阿諛奉承的貪官,動員基建還搞出人命,但因為其清廉,妻子與他形同陌路,朋友也不相往來。片中台詞形容他,太愛惜自己的羽毛,而愛惜羽毛的背後可能就是對權力的追求,對權力的嚮往讓他放下了對金錢的執著。
比起反貪 完善監督制度更重要
求錢是貪官,兩袖清風也沒人緣,「大將」侯亮平的日常完全脫離時代,全劇裏,有沒有一個健康的人?在一個畸形的體系裏,怎樣才能創作出一個正常的人?不妨換一個視角,從第一集巨貪的小官,到心狠手辣的公安廳長,其實並沒有十惡不赦的人。巨貪的小官說「三輩子農民,窮怕了,貪污的錢一分沒捨得花」,讓人動容;而公安廳長隻手遮天,老婆說他「只要可以,連他們村的野狗都要調來當警犬」,這又是一個十分念舊,有情有義的人。要做的,不是單單反貪,而是要創造出一個讓人回歸善良本性的環境,要用完善的制度來監督人,這樣才不讓人裏頭的魔鬼走出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17&issue=20170420
用母首置名義慳稅 Angelababy買天匯
1 :
GS(14)@2017-04-22 10:19:45■Angelababy
【本報訊】樓市熾熱,藝人也爭相買樓。消息指,剛為人母的女星Angelababy(楊穎)透過其母名義斥資逾1億元買入前亞洲第一豪宅西半山天匯,呎價逾5萬元。
成交價達1.28億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天匯26樓A室單位,實用面積2,476方呎,上月10日登記以1.28億元易手,呎價51,818元;物業登記買家為董菊英。據促成交易的地產代理爆料,董菊英是baby母親,因為baby名下本身於貝沙灣已有物業,再買便須支付15%印花稅,是次透過母親以「首置」身份入市,只須支付最低4.25%印花稅,即545萬元,料慳稅近1,400萬元。本報向baby求證,但尚未回覆。其實上月市場已傳出Baby買天匯消息,她當時回應本報否認購入單位。而Baby持有的Mini Nail Limited公司,公司董事亦包括董菊英。新地(016)南區壽臣山Shouson Peak,上月以2.83億元沽出一手洋房,買家為恒和珠寶主席陳聖澤妻子。另西半山蔚然中層A室售3,800萬元,原業主2010年以3,560萬元買入,六年僅升6.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474
借家人名義首置入市避辣稅
1 :
GS(14)@2017-05-21 13:13:49■楊先生昨指以首置名義入市,預算1,000萬元買海之戀三房戶。 黃耀興攝
【本報訊】金管局再出招,市民普遍認為對樓市影響不大,新盤睇樓照排長龍。睇樓客變招,如海之戀一名豪氣男士,計劃動用2,000萬元現金買樓,無懼金管局收緊按揭。有夫婦計劃買多間,但今次以丈夫名義買,首置避開辣招。從事石油生意、現居荃灣的鍾先生昨參觀海之戀,被問到如何看金管局出招,他稱「冇睇過喎,換樓有乜問題」,並豪氣地指計劃斥2,000萬元購買海之戀四房單位,毋須按揭,全數以現金支付。
天寰睇樓客料成交減
楊先生昨亦一家三口參觀海之戀,預算1,000萬元買三房戶。有見金管局收緊按揭,楊計劃向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承按,希望借八成。他又指,今日買樓已預期樓價最多跌兩成,惟女兒長大有換樓需要。他稱太太名下已有物業,今次買多間,會以自己首置名義入市。至於太太持有的樂富物業,現值約500萬至600萬元,快將供滿,之後作收租。另啟德新盤天寰睇樓客之一、投資者張先生,被問到政府出招對樓市影響,他認為樓市成交量或減少,但要看維持多久,樓價長遠一定向下。另睇樓客冼小姐,本身有樓,計劃以子女名義入市避稅。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1/20028017
杜汶澤 鄧麗欣 以空手道的名義 2017/11/03
1 :
GS(14)@2017-11-06 04:32:16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 ... 4%E5%90%8D%E7%BE%A9
《空手道》,簡單直接的片名,承載的是杜汶澤自編自導自演的勵志故事和本土情懷。本身已取得空手道黑帶的他,在片中飾演繼承師傅空手道館的過氣師兄,與師傅女兒平川真理(鄧麗欣飾)因空手道館業權安排而重遇,兩人透過一場格鬥,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意義,譜寫一段貼地而動人的奮鬥經歷。
看過《空手道》,便會發現一個從未如此這般的鄧麗欣(Stephy)。拋開過往葉念琛的「阿寶」包袱,這一次,Stephy以行動和信念來證明她好打得也好演得。「第一次見到劇本時,只聽到三個字︰空手道。我其實也很搲頭,因我對空手道毫無認識,所以後來和杜汶澤出來談劇本時,我也有問他究竟空手道、跆拳道及柔道有甚麼分別,然後我便上網看相關資料和片段。」Stephy說完,身旁的阿澤即時補充︰「就像我上網學煮餸一樣。」Stephy回想當日練習時,根本不知由何開始。「當時阿澤的日本籍大師兄教我基本功和套拳,其實基本功才是最難。開始時我覺得很挫敗,因為覺得自己甚麼都錯,45度和46度的角度是如何分辨?我只覺得自己永遠都不達標,可幸大家後來也給我信心,令我終於克服這些困難。」
片中杜汶澤和Stephy飾演師兄妹,二人經歷過人生的失意和低潮,憑着空手道,讓自己告別爛泥式生活,重拾自尊和自信。空手道已不僅是一門運動,而是砥礪人生的精神。杜汶澤說:「其實當初我學空手道只為打架,本身我是反對人們說空手道是運動,不過學完後我會深深體會它的確是運動,要達到一定程度的話,就必須刻苦、捱痛。」
受倉田保昭啟發
戲中飾演杜汶澤師傅、鄧麗欣父親的資深日本演員倉田保昭,本身也是空手道高手,由他參演本片絕對是錦上添花。「我見到倉田師傅時,第一感覺就是如果我70歲時,也能像他一樣把腿踢得那麼高就好。然後,他跟我說他從來不煙不酒,聽完後我想,我還是應該不會踢得那麼高。倉田師傅16歲便已考到黑帶,空手道的帶是跟人一世的,所以現在他的黑帶經歷了數十年洗禮,已經磨得變成淺灰色。他的一生就是空手道人生,其實有時做人如果簡簡單單,只沉迷一件事的話,也是好事。還記得在沖繩集訓時,倉田師傅說當地有三位空手道高手,兩位仍在任教,另一位則是的士司機,令我深深意識到,在生活中你遇到的下一個人,可能就是武林高手。」
阿澤充滿感染力
阿澤和Stephy在戲中飾演分別多年再遇的師兄妹,現實中二人早在十年前的《破事兒》已碰頭,只是當時對對方的印象並不算深刻。「他的心很細,注意到很多事情,《空手道》的團隊精神也是取決於他,他也很有感染力,所以這次我也拍得很開心,體力上縱然勞累,但整體來說也不會覺得辛苦」Stephy說。阿澤則笑言面對面前的Stephy,其實不太習慣。「我未接受到她化粧。由我和她談劇本到埋位拍攝,她其實都沒化粧,現在見到這位我不禁要問她是誰。」阿澤這番話,正好說明Stephy和她飾演的平川真理一樣,告別過去,脫胎換骨。
撰文︰宣柏健
攝影︰林良明
編輯︰黃卉彤
設計︰梁政敏
杜汶澤
髮型︰ Milk Chan@Xenter Salon
化粧︰ Mon Chun
鄧麗欣
髮型︰ Euling Chow@IL COLPO TST
化粧︰ Cyrus Lee
服裝︰ Edition Mo & Co
場地:The Mira Hong Kong
少爺占連環「甩」名最高慳稅七成 夫婦分別以首置名義共斥逾6000萬購兩物業
1 :
GS(14)@2019-02-26 09:29:41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687&issue=20190226
【明報專訊】自2013年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DSD)後,市場不時錄得業主把物業「甩」名後,再以首置名義入市,其中商台DJ、著名主持人少爺占(原名甄子康)及其家人,過去便先後兩次「甩」名,並以2635.9萬元及3380.08萬元分別購入「房協樓王」筲箕灣樂融軒頂層複式戶及西貢豪宅傲瀧,合共慳稅475萬元,其中在傲瀧買賣中,更慳稅超過七成。
明報記者
本報昨日報道,98歲婆婆把黃大仙現崇山單位內部轉讓予家人後,再以「首置」購1949萬元觀塘新盤凱滙,本報再發現,少爺占及其妻冼燕珍,近年相繼購入樂融軒及傲瀧單位前,均透過內部轉讓「甩」名,或出售部分物業,以回復「自由身」。少爺占接受本報查詢時稱,現時他個人只持有一個單位,有關「甩」名程序屬正常換樓過程,政府接受一定時間內把物業賣出,是方便換樓人士,但就不認為是一種漏洞,亦沒有最好的方案,所有方案都有利有弊,政府推出辣稅的原意,是不想某些人持有太多單位從而推高樓價。
少爺占:所有方案均有利有弊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少爺占及家人於2009年3月至12月共斥約1540萬元,先後購入西灣河鯉景灣及逸濤灣3個物業,至2012年少爺占及冼燕珍再聯名以1298萬元購入逸濤灣一伙,令該家族最高峰在鯉景灣及逸濤灣共有4個單位。
不過,政府2013年推出雙倍印花稅後,原由冼燕珍與一名余姓女士持有的逸濤灣1座高層B室,於2015年4月先以902萬元售出,少爺占與冼燕珍共同持有的逸濤灣2座中層D室,亦以1550萬元內部轉讓至少爺占個人名下,令冼燕珍回復「自由身」。同月,冼燕珍以2635.9萬元購入樂融軒42樓頂層特色戶,實呎2.15萬元,無論作價及呎價,均屬房協私樓項目歷來最貴紀錄,預料冼燕珍節省約112萬元雙倍印花稅。
2016年11月,政府推加強版雙倍印花稅,劃一購買第二個物業需付樓價15%辣稅,少爺占重施故技,去年6月先把與其父甄榮任持有的鯉景灣逸星閣高層C室,以850萬元內部轉讓至甄榮任個人持有,而少爺占個人持有的逸濤灣2座中層D室(即上述曾由少爺占與冼燕珍共同持有之單位)再以2200萬元售出,少爺占成功「甩」名。
去年首置名義3380萬購傲瀧
「甩」名後同月,即以3380.08萬元購入傲瀧11座高層A室一個實用面積1837方呎四房大單位,當中只涉及143.65萬元印花稅,對比若少爺占未「甩」名需付507.01萬元印花稅,勁慳363.36萬元或約71%之多。
樂融軒特色戶6.8萬招租
據悉,少爺占舉家今年初亦已遷入上述傲瀧單位,據代理消息,由冼燕珍持有的樂融軒42樓頂層特色戶,目前以月租6.8萬元放租,以單位實用面積1226方呎計,實用呎租55.5元,以當年購入價計,租金回報約3厘。
[破辣稅系列之二]
2 :
GS(14)@2019-02-26 09:29:57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682&issue=20190226
謝偉銓:查證「甩」名增行政費
文章日期:2019年2月26日
Share
【明報專訊】對於市場屢錄業主「甩」名後以「首置」身分入市慳稅,本報昨日就有關事宜向運輸及房屋局查詢,但截稿前未獲回覆。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難有一個最好的方案,若政府每一宗成交均查證是否「甩」名買賣,需增加很多行政費。
近親轉讓毋須支付辣稅
謝偉銓指出,雙倍印花稅是以一人一個單位為大原則,若聯名後「甩」名再以個人名義入市,估計投資成分大一點;實際上亦有很多原因,例如夫婦聯名購入後離婚等。
據稅務局的資料,現時買家購入一個物業,要是買方在提交購買住宅物業的買賣協議/售賣轉易契予印花稅署申請加蓋印花時,作出相關法定聲明,印花稅署會核實有關資料是否正確。所有近親(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之間買賣或轉讓,不論他們是否香港永久居民,以及是否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或物業是根據遺囑或無遺囑法的規定,將物業轉讓給已故人士的遺產受益人或根據生存者取得權取得物業,均毋須支付雙倍印花稅。
[破辣稅系列之二]
3 :
GS(14)@2019-02-26 09:30:07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792&issue=20190226
李嘉欣胞姐「首置」購豪宅 慳860萬辣稅
文章日期:2019年2月26日
Share
【明報專訊】雙倍印花稅涉及樓價15%之多,不少豪宅買家都會先「甩」名再入市,娛樂圈中人除有少爺占(原名甄子康)外,「大美人」李嘉欣胞姐李嘉明亦曾去年自製首置後以8000萬元入市,節省860萬元辣稅。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李嘉明(REIS, JOANNA FRANCISCA)去年上月以8000萬元購入淺水灣華景園一個中層A單位,實用面積2482方呎,實呎32,232元。資料顯示,李嘉明與其夫新興光學(0125)主席顧毅勇於2010年聯名以4800萬元購入東半山黃泥涌峽道利安閣一單位,但該單位於同年5月進行內部轉讓,轉由顧毅勇個人持有,李嘉明成功「甩」名後,今次以首置身分入市,只需付340萬元印花稅,節省860萬元辣稅。
聯名物業轉讓家人 一個月內入市澐灃
另方面,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沙田九肚澐灃一幢實用面積4429方呎單號屋,去年11月以1.74億元售出,實呎約3.9萬元,買家在該買賣當中只需付739.7萬元印花稅,即為樓價4.25%,換言之是以首置身分購入。
資料顯示,該買家原與一名家人持有九龍塘畢架山一號一個單位,至去年11月初以5000萬元內部轉讓予一名業主,成功「甩」名不足一個月再入市,勁慳1871萬元辣稅。
[破辣稅系列之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