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目前正在從歷史峰值回落,但仍然處於高位區間。而這背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帶動美國股市走高的股票數量越來越少。
瑞銀策略師Julian Emanuel用一張圖表闡述了美國股市的這一問題:
「目前的大背景是,標普500指數依然處於接近歷史高點的水平,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強勢』上漲的股票數量卻處於下降中。」
下圖中深色走勢線代表紐交所上市的股票中收盤價高於其200日均水平的股票數量,很顯然,這類股票的數量在下降。
但與此同時,這些股票的200日均水平值是處於上升趨勢中的。
| ||||||
歐萊德總經理葛望平,自行研發、生產的環保品牌,業績從原本只有四千多萬元,到二○一二年營業額二億元;事業版圖更是從國內、到外銷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都有歐萊德產品。葛望平如何讓自己的事業創新局? 撰文‧許瓊文 總是一頭捲髮,近乎爆炸頭的樣子是葛望平的招牌造形,說話很快、充滿活力,腦袋裡用不完的創意點子,一定要讓你「哇!」而他經營的事業,就和他的人一樣,讓人不停地「哇!」原本,葛望平成立的「歐萊德」,只是一家代理澳洲洗髮精品牌的代理商,每年不到五千萬元業績,在二○○六年轉型時,還差一點發不出薪水。如今,「歐萊德」已經是一家年營業額超過二億元的企業,外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是台灣本土髮妝品牌,市占率最高的企業。 能有今日的成績,來自於葛望平決定將企業轉型為「綠色」、「環保」企業。歐萊德是台灣第一家通過「國際碳足跡標準認證」、「碳中和宣告確認」的民生用品廠商,也是獲得政府輔導補助的唯一中小企業。 代父圓夢 企業經營大轉彎葛望平的創業動機,原先只是為了想要賺大錢擺脫貧窮,沒想到,父母親突如其來在同一年相繼過世,讓他大受打擊,這樣的椎心之痛,讓他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工作的意義。 在髮妝產業超過十年的葛望平,為了賺大錢,與現任董事長邱學景、副總經理張貴仁共同創立歐萊德,一開始,以代理國外的美髮產品為主。 公司在○二年三月八日成立,「沒想到隔一個月,我父親因為腎臟病意外過世;同一年十月,我母親也因為肺癌離開。」對葛望平來說,仍是難以釋懷的痛,父母親的離世,讓他大受打擊,也引起憂鬱症上身。 從那時候開始,葛望平雖然寄情於工作,但總是對失去父母的痛難以釋懷,抗憂鬱的藥物整整吃了兩年,也引起身上水腫等各種副作用,他的醫師告訴他:「你不能一直靠藥物對抗憂鬱,要找一件事情,作為你情緒的出口。」「這句話,我聽進去了。」葛望平說。 於是,葛望平想到,父親在他創業之初,給了他一百萬元作為創業資本,並且叮囑他,「你將來若是事業有成了,但是已經沒有父母可以孝順,那麼要把這份孝心,回饋給社會、國家。」葛望平的父親是典型的退伍老兵,對國家有著很崇敬的心,也真心希望兒子如此。 利己利人 全環保產品誕生 葛望平發現父母的病,還有自己的氣喘問題,大多與化學物質,還有環境荷爾蒙有關聯,「我可不可以做一種不要有危害物質,保護小我的自己,同時也保護大我環境的產品,也是一種報效國家的方式。」葛望平說,不僅是完成父親的遺願,更是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於是,醞釀了將近兩年,二○○六年開始,歐萊德停掉過去所有含有化學成分的產品,改研發具備環保、綠色的有機髮妝產品。葛望平知道,要讓小企業有機會出頭,就要有創新思惟,「第一個做才會讓人印象深刻!」葛望平說。 葛望平的綠色革命,不但堅持而且徹底,從原料開始來自有機農耕,包材是可生物分解及環保回收塑膠,瓶身與標籤紙使用環保油墨,甚至到包裝運送的箱子,也採用環保回收再製的材質。由內而外,是最環保的髮妝用品,「我們的產品丟到土壤裡,二十八天內可以分解九七%,這是禁得起實驗證明的。」葛望平說。 使用有機環保原料所生產的洗髮精,比起一般化學合成的產品,成本貴至少二十倍,即使如此,葛望平還推動「綠色供應鏈」,連上游工廠都通過碳足跡認證,甚至公司工廠的建築也獲六項國際綠建築認證。 在曼都國際集團總經理特助林明志眼中,葛望平「何止是瘋狂,簡直是拚上性命在做!」林明志說。 但這是一條艱難的路,除了研發耗費經費、時間外,生產工廠也不願意配合。 說服廠商 改變能量更擴大葛望平找來專家顧問,向政府申請經費,做好完整簡報,要說服包材、原料的工廠,與他一起進行碳足跡的認證。歐萊德的上游印刷廠,葛瑞特印刷業務經理黃卓雅就說,「一開始我們被葛望平的執著拖著走,但現在很感謝他,讓我們因為綠色認證,帶來更多訂單。」接著就是說服下游的通路商,專業的髮廊要願意採用歐萊德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定價在台灣品牌中最高,但是比起國外的大品牌,還是相對低。」葛望平說,雖然成本是別人的二十倍,但價格還是有競爭力的。 葛望平親自擔任最佳業務員,每天拜訪超過三十家客戶,「全台有二萬家髮廊,我至少跑過一萬家。」葛望平自豪地說,每天勤跑客戶,讓歐萊德終於成為台灣品牌中市占率最高的,去年年營業額突破二億元。 葛望平努力累積著改變世界的能量,從每年不斷成長的營收數字來看,他的願望正逐步實現中。 歐萊德 成立時間:2002年 董事長:邱學景 資本額:6500萬元 主要業務:環保洗護髮產品 2012年營收:2億元 葛望平的創意煉金術 1. 綠色供應鏈改善流程說服上下游廠商,一同建立綠色供應鏈,改善生產流程,創造更高價值。 2.互利模式說服廠商與客戶發揮超強說服力,站在廠商、客戶的立場,替雙方找到彼此互利的方法。 |
那麼人們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他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奮鬥的動力來自於危機時「活下去」的慾望;來自於競爭中「贏」的慾望;來自於高壓力(為公司負責、為自己負責、為下屬負責)「逼」出來。為工作奮鬥是每個人賴以活下去,不被巨大的無聊感、空虛感所打垮的極其重要的反作用力量。
他反問i黑馬,不奮鬥我們(這幫創始人)幹什麼?沉迷於紅酒字畫娛樂圈,團隊成員套現,變成職業經理人。
越是精英,越追求一種強大的個人成就感!充滿男性荷爾蒙精神的「革命者」永遠年輕,改變世界(的一部分)是每個創業者奮鬥的源動力。
人生不過百年,我們如何度過這既漫長又短暫的一生?他說,自己在4月參加了黑馬-華為特訓營,對於44歲創業,現在僅拿著1%的華為股權,69歲了仍然堅持奮鬥的任正非表示無比的欽佩。他認為像任正非、蓋茨這樣的企業大佬其奮鬥的源動力根本不是錢了。
他反思自己奮鬥的源動力是什麼?他引述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大多數創造者都想為我們能夠得益於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達感激。我並沒有發明我用的語言或數學。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沒做過。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賴於我們人類的其他成員,以及他們的貢獻和成就。我們很多人都想回饋社會,在歷史的長河中再添上一筆。我們只能用這種大多數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達——因為我們不會寫鮑勃·迪倫的歌或湯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戲劇。我們試圖用我們僅有的天分去表達我們深層的感受,去表達我們對前人所有貢獻的感激,去為歷史長河加上一點兒什麼。那就是推動我的力量。」
他還坦誠,他提倡和傳播奮鬥精神,是希望他的同事們能:
用奮鬥與人性中的惡對抗的危機感
葡萄牙從曾經擁有大半個世界到縮回歐洲一個角落的故事。在繁榮到達頂點時,不願冒險和奮鬥了,投機之風盛行,奢靡文化蔓延,實業經濟乃至航海事業沒落,於是,流水般湧入的財富又像水一樣流走。
用奮鬥應對外部競爭帶來的危機感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大自然的這一鐵律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在一個商業組織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手,他們無疑對組織構成了大大小小的威脅,但同樣,這也是組織進取的動力。競爭者乃至敵對者就在你的眼前,你的鬥志與激情就一刻不敢懈怠,你的內部的凝聚力、領導者的理性精神與奉獻的熱忱就一絲不敢消減。
用奮鬥應對企業內部競爭的危機感
用271分佈的活力曲線來強制分佈;實行自由僱傭制,幹部能上能下,激活報酬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與有限的生命做鬥爭的危機感!
他希望他和他的同事們能永遠保持「飢餓感」——無論在什麼職位、擁有什麼權力和機會,獲得了多大的榮譽,贏得了多高的工資、獎金和股票都不要丟掉奮鬥精神。
屌絲們,其他創業者們,連億萬身家的80後創業者都如此強調奮鬥精神,比你優秀很多的人(比如任正非)比你努力奮鬥,我們有什麼理由渾渾噩噩呢?
常有人說美聯儲的超級寬鬆政策是美股四年來上漲的推手。
收益是股價最根本的動力。近來的牛市再次證明這點。
美聯儲的刺激、企業盈利前景和勞動力市場。
美國股市目前正在從歷史峰值回落,但仍然處於高位區間。而這背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帶動美國股市走高的股票數量越來越少。
瑞銀策略師Julian Emanuel用一張圖表闡述了美國股市的這一問題:
「目前的大背景是,標普500指數依然處於接近歷史高點的水平,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強勢』上漲的股票數量卻處於下降中。」
下圖中深色走勢線代表紐交所上市的股票中收盤價高於其200日均水平的股票數量,很顯然,這類股票的數量在下降。
但與此同時,這些股票的200日均水平值是處於上升趨勢中的。
據中國證券網報導,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今日表示,中國證監會近日批准鄭商所開展動力煤期貨交易。
開展動力煤期貨交易有利於完善我國動力煤市場體系,健全價格體系,有利於健全企業風險管理工具,有利於提升我國動力煤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有利於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目前鄭商所已經完成了動力煤期貨合約的前期準備工作。
今年5月份,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張凡表示,動力煤期貨已通過立項。該交易所基本完成了合約規則設計,相關方案正在或即將徵求國家有關部委及相關行業協會的意見。如果各部門回函同意,動力煤期貨將很快上市。
自今年3月份焦煤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之後,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尚無新的期貨品種上市交易。
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佔70%,其中動力煤就佔煤炭總產量的75%,動力煤涉及煤炭、電力、建材、冶金等重要行業及部門,其中電力行業是動力煤消費的主體,電力行業消費佔動力煤總消費量的近七成。與焦煤期貨不同,焦煤期貨與焦煤-焦炭-螺紋鋼的期貨產業鏈緊密聯繫。
證券時報介紹,據鄭商所動力煤合約草案,交易單位為100噸/手,最小變動價位為0.2元/噸,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4%,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合約交割月份為1至12月,動力煤期貨實行實物交割。
| ||||||
過去十多年,中國創造一個沒有週期景氣循環的經濟奇蹟;然而,長達十二年的高成長已經失速。 中國要調整失衡,未來十年勢必要付出低成長的代價。 過去十多年,中國創造一個沒有週期景氣循環的經濟奇蹟。以往,中國以投資推動經濟增長模式,平均上升期為四.四年,下降期為四.二年,「但這次從二○○一年開始,中國經濟就沒有下降過。」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哈繼銘表示,原本○八年全球金融風暴時是個下調機會,但中國祭出四兆元人民幣財政刺激,又拉高經濟另一波成長。 「不過,長達十二年的高速成長,中國經濟失衡已經太久。」哈繼銘強調,失衡狀況可從投資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明顯看出。一二年,中國GDP構成裡,投資比重高達四八%,民間消費支出只有三五%。即使像韓國、日本這種也相當仰賴政府計畫去推升經濟的國家,它們投資比重最高時期約占GDP四○%。中國不僅創下高紀錄,更重要的是投資帶動成長效益已經明顯下降。 過度投資對經濟增長起不了作用「在○八年以前,中國一塊錢投資可以帶動三毛五的GDP成長,現在兩毛錢的效果都不到。」哈繼銘說。國際貨幣基金︵IMF︶也認為,過度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已經起不了作用,也不會為家庭收入或消費者支出帶來正面影響。這些過度投資約五兆元人民幣,占GDP的一○%。 現在到中國,處處可見過去靠投資、信貸支撐起來的泡沫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如:長青沙造船鎮)、城市裡存在大量空置房屋(如:常州鬼城)、沒有人潮的商用地產(如:上海購物中心),都明顯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大麻煩。 中國用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已經越來越吃力,它必須找到下一個成長動力。 中國在﹁十二五規畫﹂中訂出,要用內需消費取代投資,民間消費要從三五%調高到五○%,實現所謂中國經濟「再平衡」。然而事與願違,去年民間消費占比仍只維持在三五%,這兩年,中國並沒有如預期地展開新的增長模式。 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實現再平衡,勢必要付出經濟放緩代價,但官方能夠接受的底線有多少?今年第二季,中國經濟成長率放緩到七.五%,已經是過去二十年來新低。 官方能承受的經濟放緩代價底線在哪?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認為,要讓消費占比在未來十年達到五○%,代表消費的年增長率要比GDP高出近四個百分點;如果GDP成長率維持在七%,中國就必須在未來十年消費平均年增率達到一○%至一一%。不過,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過去中國在最繁榮的時候,消費年增率也未達到這個水準。 佩蒂斯指出,中國GDP應該再進一步下降,若年增率為三%或四%,消費年增率為六%或七%,這是過去幾年可以達到的水準;但這個數字遠比李克強總理「七%底線論」低得多。 六月,高盛也針對此寫出一份報告。哈繼銘表示:「這份報告是假設中國投資比重逐年下降,估計到二○二○年下降到四○%;按此推估,中國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六.八%,二○二○年則為四.五%。」他強調,這並非對未來成長率的預測,但他也指出,高盛的推演假設非常溫和,畢竟是花七年時間才把投資比重降到與日本、韓國最高的時期一樣。 當經濟成長率開始放緩後,中國經濟會出現什麼狀況?尤其過度投資催生出的經濟大泡沫都到了一戳即破邊緣,會不會有連鎖反應,如美國金融風暴般的影響? 地方債是中國經濟最嚴重的不定時炸彈最大問題是地方債務。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成長績效,與企業連手向銀行借錢融資,地方政府以土地為擔保,地方財政為輔,然後向銀行安排融資。國企可以向銀行借錢,借不到錢的企業轉向「影子銀行」借。影子銀行的資金來源是從正規銀行貸款,或者從希望得到比存款利息更高回報的有錢人那裡籌措。 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說,他研究中國經濟十八年來,地方財政與影子銀行是他看到中國經濟裡最嚴重的不定時炸彈;問題是,連官方也不知道這問題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緊急。 七月二十九日,中國國家審計署宣布,應國務院要求,要全面審計地方債務。在此之前,一一年三月曾清查,後來公布一○年底,中國地方債務為十.七二兆元人民幣。第二次抽查三十六個地區,今年六月公布結果,發現其中有九個城市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一○○%,最高的達一八八.九%,若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債務率最高的達二一九.五%。 然而這些數字都遠比國際機構估算的低。評級機構惠譽︵Fitch︶認為,現在中國信貸泡沫的嚴重程度遠高於美國在○八年金融風暴前、日本在九○年進入失落二十年前所達到的程度。中國債務總額(企業、家庭與地方債務)從○七年相當於當年度GDP一三○%攀升到今年第一季的二一○%。而日本在八五年到九○年,那六年的債務總額從一五○%上升到一九五%。 最終,這些債務會隨經濟下滑而一一曝光。北京宣稱中國銀行體系的壞帳比率只有一%,但︽紐約時報︾曾引述不具名的業界人士估計,壞帳會在一三年下半年開始增高,最終連同銀行外的壞帳總額約當一二年底中國總債務額的二○%。 經濟下滑的第二大隱憂是失業問題。有經濟學者估算,中國經濟成長率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失業人口至少增加三百萬(並不包括每年從學校畢業,新增加的勞動人口)。失業人口將導致社會不安,直接衝擊政權,是中國領導者最擔心的事情。 目前,堅持經濟成長率須維持在七%的一派,著眼點也是失業。對此,哈繼銘認為,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與人口結構都正在發生劇變,勞動人口從去年開始下降,有的產業找不到工人,「GDP與失業率間,我還找不到可信的關係。」他說。地方債務與失業是中國經濟向下調整兩個隱憂,當地媒體說:「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換言之,水底下的狀況究竟如何?一時還看不清楚。 在北京經商二十多年,擔任北京多家企業戰略顧問的范疇觀察,儘管中國經濟確實處在危險邊緣,但它不會發生如西方金融風暴般情節。「西方是市場經濟,經濟成長下滑,影響企業,進而影響銀行??,一環扣一環,會有骨牌效應;但是中國經濟資源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每一個環節它都可以設防火牆。」雖然,地方政府債務有問題,但中央債務不高,地方政府體制也不像美國,不會發生如底特律一樣破產問題,最終中央還是要替地方還錢。只不過,中央的錢一輸入就又增加了貨幣供給,隨之而來的物價上漲,人民受不受得了? 「中國經濟問題不會發生像金融風暴情節,造成經濟體系急劇下墜;如果中國發生戲劇性事件,那比較會是以社會壓力出現。」范疇評論。企業倒閉,影子銀行出問題,企業與地方政府也要吸收部分,轉型求生路。現階段,官方正在測試這個彈簧體能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後 政策才會明朗目前,西方投資機構普遍認為,中國勢必要走經濟改革的路。最好的劇本,就是花一段長時間放緩經濟成長,逐步去槓桿,化解泡沫。 所有要去槓桿的國家,都不可避免要有一些加槓桿的動作,像美國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彌補民間部門去槓桿的衝擊;未來,中國也是去槓桿與加槓桿並進。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認為,加槓桿的部分不可能再用貨幣刺激,而是用財政來支持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的產業。 哈繼銘也認為,中國在醫療、環境保護與教育文化投資太少,未來這部分產業要加大力度。若中國寄望的城鎮化能發揮效果,那就要擺脫目前只有房子的城鎮化,進入人的城鎮化,最終建立一個可以接受這些人湧入的醫療、衛生、學校系統。 「這是政治主導經濟的地方,現在要等今年十月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習李才會有明確政策,看看中國經濟未來到底要怎麼辦。」寫過四本討論中國政經體制專書的范疇總結說。但無論如何,中國經濟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榮景,未來十年將是緩步下調、冷熱不一的走勢。 中國經濟在懸崖邊緣! 1經濟成長率下滑── 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僅7.5%,是過去20年來新低 2實體經濟活動低迷── 中國製造業景氣創11個月來新低 3民間消費不振── 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率下降中國改革的兩大深水區看不到底1經濟結構調整迫在眉睫──投資占GDP比重節節升高,但已帶不動GDP成長2地方債務危機隨時引爆──縱使最後由中央買單,也將造成通貨膨脹10.7兆人民幣約中國GDP的25% 62.62% 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1.80% 政府有擔保責任的債務15.58% 其他相關債務資料來源:中國審計署,2010年底地方債務審計 |
需求疲軟和供應充足打壓價格,動力煤繼續被冷落。在作為亞洲市場標竿的澳大利亞Newcastle港口,週三當天動力煤交易價格在78美元左右,接近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價格水平。
動力煤價格前景對於嘉能可斯特拉塔,英美能源等礦業公司以及一些貿易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士認為,因為價格疲軟和成本上升,許多動力煤礦生產商處於盈虧平衡或稍微虧損的現狀。從今年1月起,用於火力發電廠的動力煤已經下跌了17%。
據 Macquarie資本估計,今年上半年從世界生產成本最高的三個國家,澳大利亞,俄羅斯和美國海運出口的動力煤上升了13%。作為世界第二大動力煤供應商,澳大利亞煤炭生產商因為價格疲軟已經開始削減間接成本。但同時也在試圖也更低的單位成本積極擴大煤炭生產。戰略分析師認為,
煤炭生產商擴大生產,但需求並沒有更上去,這使得煤炭價格繼續承壓。今年頭六個月裡,澳洲動力煤出口增長13.5%至8820萬噸。而與此同時,作為世界煤炭需求最高的中國和印度需求跡象並無顯著回升。
Macquarie資本分析師Stefan Ljubisavljevic表示,
「印度買家在今年上半年對於動力煤的價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但目前由於盧布貶值以及發電廠庫存高企,印度買家已經遠離市場。同時也有跡象表示,在主要產煤國,生產商正在提高生產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動力煤價格預計在今年餘下的時間內將保持疲弱。「
花旗集團分析師Heath Jansen認為,本週中國煤炭生產商宣佈下調價格,強調了動力煤市場疲軟。他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中國國內價格的下調可能電力生產商更多的選擇購買國產煤,這對於海運進口煤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壓力。「
花旗認為,中國對於動力煤需求的峰值可能在2020年前達到,因此經濟增長放緩,政策制定者試圖從出口和投資型經濟模式轉向消費模式。隨著中國國內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的大力建設,以及天然氣供應量增加,動力煤需求前景將深受影響。
| ||||||
一位研發、一位業務、一位行銷,三人憑著全台第一顆獨力研發出的渦輪增壓器,「KAMAK」在國際改裝車市場中闖出名號;二○一三年,營業額即可望突破億元大關。 撰文 鄧寧 二○一二年底,在全世界最大的美國改裝車大展SEMA SHOW中,來自台灣的汽車零組件廠商「肯瑪動力」以其品牌名稱「KAMAK」現身,頓時引起北美改裝車論壇一陣討論:「Wow!原來這些渦輪增壓器是台灣人做的!」「在汽車改裝行業中,『台灣製造』原本可說是毫無地位。」創辦人之一、現任肯瑪動力業務部副總的吳家驄指出,在創業初期,為了不讓歐美消費者對台灣來的渦輪增壓器有先入為主的「次級品」觀感,肯瑪刻意低調,「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在美國創業,工廠明明在台灣南投,但在美國加州設『總部』,台灣製造、美國發貨。」由於品質好,價錢又只有國外製品的一半不到,KAMAK品牌短短幾年就在美國及亞洲改裝車界豎立口碑;去年營收八千萬元,今年更上看一億元。 從創業第一天就開始賺錢 在品牌口碑與業績穩定之後,肯瑪終於在去年的改裝車展上驗明正身,正式宣告自己來自台灣,品牌名KAMAK,取自原住民魯凱族的百步蛇發音,表彰勇敢、精準與冒險犯難的海島性格。 肯瑪的三位創辦人楊錫諭、吳家驄、陳峻維,分別負責研發、業務與行銷。其中,楊錫諭與在南投從事汽車零配件行業達四十餘年的父親楊峰雄,是全台灣第一個自行研發出渦輪增壓器的父子檔;父子倆雖是百分之百的「汽車黑手」,但曾提供設備給成功大學航太所研究生,進行需要高度精密機械的實驗,顯見其技術能量。 ○七年,楊錫諭有意自行創業,有別於家族事業以大型車輛為主要客戶,楊錫諭看準更精密的小型車與賽車用渦輪市場;於是找上當時正在汽車零組件公司工作、手握不少客戶名單的朋友陳峻維負責行銷。「不過,國內的渦輪增壓器畢竟市場有限,我們很清楚,必須要攻國外市場,這部分,當然需要網路人才。」此時陳峻維想到就讀成大水利系時的同窗兼室友吳家驄,當時他正在遊戲橘子擔任金流系統的電腦工程師,於是力邀共同創業。果然,吳家驄立即將控制金流系統的經驗,運用於肯瑪的業務推展,讓海外消費者可以輕易買到KAMAK產品。「所以,肯瑪其實從開門營業的第一天起就賺錢了。」吳家驄自信地說。 陳峻維笑說,整合三人之力,肯瑪就等於擁有台灣最頂尖的渦輪技師,一群愛玩車的客戶名單,再加上一位善用網路行銷對外拓展業務的好手;在他的解讀中,肯瑪之所以能在台灣南投的小工廠裡行銷全球愛車玩家,關鍵之一,就是「善於整合」。 靠台灣精密工業揚眉吐氣 「在我看來,南投、彰化一帶有全世界最強的精密工業,能做出各種規格標準的機械,我們做的,只是善用台灣的精密機械製造能力,整合起來,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陳峻維解釋肯瑪的營運模式:自己研究開發產品、畫設計圖,而後把不同的配件分包給在地各家機械業者,「我們自己的工廠,說穿了,只做組裝。」肯瑪的渦輪增壓器一顆售價從八百至一五○○美元不等,若加計檢測、安裝等服務,一次可收二五○○美元,毛利率可達將近三○%。這樣的利潤空間乍看頗高,但若與國外廠牌產品單價動輒五千美元起跳的水準來看,肯瑪難道不曾想過「向上比價」嗎? 「沒有,我們不是刻意壓低價格,而是講求『公道』!」陳峻維說,許多人把汽車進廠維修,多少都抱著「待宰」心情,完全不知道老闆開價是否合理,「改裝車界也一樣,找錯人就等著被宰。」舉例來說,歐洲品牌一顆渦輪增壓器要價可能高達十三萬新台幣,但一模一樣的東西,「台灣做的可能只要三萬到四萬新台幣。」想要在汽車改裝市場跑出一條「台灣路線」,或許就是肯瑪三位創辦人的共同理念;不僅產品的零組件來自台灣、組裝在台灣,價格也力求公道。而這樣的台灣路線,不僅已在國外玩家打出口碑,甚至也贏得了國外大廠的認同。 二○○九年,肯瑪遇到了創業以來最具代表性的關鍵戰役,透過韓國經銷商介紹,他們有機會與韓國現代汽車的改裝部門共同開發跑車Genesis的渦輪增壓系統,也順勢打響了KAMAK的知名度。 而在去年,肯瑪順利打入歐洲車市場,則是經歷了一趟峰迴路轉的過程。原本肯瑪計畫藉由經銷德國大品牌博格華納(BorgWarner)渦輪增壓器搶攻歐洲,博格華納卻早一步和另一中國廠商進行經銷合作;直到去年,博格華納的經理意外主動前來聯絡,願意從今年起給予肯瑪經銷權,「原來,先前的中國經銷商掛羊頭賣狗肉,用原廠的名義賣山寨品,這才造就我們的機會。」陳峻維說。 雖然他們的起步是「刻意隱瞞台灣基因」,但骨子裡,肯瑪卻堅持用台灣路線跑進國際市場,如今看來,他們真的跑出一條有模有樣的新路線了。 肯瑪動力 成立:2008年2月 資本額:800萬元 創辦人:吳家驄(左起)、陳峻維、楊錫諭 員工人數:22人 主要業務:渦輪增壓系統、電腦調校與渦輪維修、升級品牌:KAMAK、KINUGAWA 2012年營業額:近8000萬元 渦輪增壓器 利用內燃機運作產生的廢氣驅動之空氣壓縮機,增加進入內燃機的空氣流量,令機器效率提升,常見用於汽車引擎中。 |
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週三同意,把印尼Bumi Resources所欠的13億美元債務轉成對該公司及幾家下屬企業的股權。
Bumi Resources在一份聲明中稱,所欠中投的13億美元貸款將置換成以下資產:Bumi Resources對子公司Bumi Resources Mineral持股中的42%股權,對Kaltim Prima Coal、Indocoal Resources和Indocoal Kaltim Resources持股中19%的股權,以及1.5億美元的Bumi Resources新股。利息等餘下債務將以市場價格轉換成三年期貸款。
Bumi Resources表示,目前正在尋求必要的審批,預計將在年底完成交易。
Bumi Resources 2009年從中投獲取的19億美元貸款,其中6億美元已在2011年歸還。Bumi Resources是印尼最大的動力煤生產商,也是全球三大動力煤出口商之一。
而據路透援引知情人士,因Bumi Resources財務狀況惡化,此前中投一直不願同意債轉股。
除與印尼Bumi Resources達成的債轉股協議外,今年9月下旬,中投與俄羅斯鉀肥巨頭、倫敦上市公司Uralkali也達成了債轉股協議,將持有該公司12.5%的股份。
美國聨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出新書,上CNBC和彭博做show,説美股仍有動力向上,槓桿是GFC(glocal financial crisis)元凶。
格老出新書-*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書中提出現有經濟模型預測風險的問題,目前的預測工具之缺點,以及它們應如何進行改善,以更好地考慮人性化對經濟的影響(human nature influence economics)。
在CNBC訪問中,他說單是資產泡沫不足以引發2008年的金融海嘯,指泡沫加上槓桿才是問題。他又於《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現時美股股價相對較低,所謂股市風險溢價(equity premiums)仍處高水平,股市仍有上升空間。
(原文:”Indeed I say that so-called equity premiums are still at a very high level, and that means that the momentum of the market is still ultimately up.”
格林斯潘又指,現時美股只略高於2007年的水平,而戰後時期股價平均每年增長7%,意味仍有上升空間。他指出,股票的市盈率並非過高,雖然股市已上升很多,但沒有形成泡沫。
筆者對格老的股市預測有多準就不予置評,但最近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在談論,中國龐大外匯儲備中的美國國債應如何去找代替品。
我想其中一項就是美國有實力的藍籌股,如果美息上,美債價格落,經濟相對好,因為要達標才可退市,到時美股應有空間。所以不失為一項good hedge。
但直接投資某隻股票是一個很sensitive的動作,會對股價有好大影響,所以都是要經fund managers幫忙好D。
當然最好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令多D國家用人仔唔用美元作貿易單位,其實人仔區域化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筆者有空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