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聽新歌要等一年半?先放風聲吊胃口,再大量曝光的宣傳法,加上先賣實體,後加入串流媒體的行銷策略,讓愛黛兒熱潮席捲全球。 十一月底,美國音樂雜誌《告示牌》(Billboard)公布英國鐵肺歌后愛黛兒(Adele)最新專輯《二十五歲》單週銷量統計:三百三十八萬張,創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紐約時報》認定,「愛黛兒現象」,無誤! 《紐約時報》指出,在一個對發片傳統帶有敵意的大環境裡,愛黛兒的成功無異是一場「政變」:她拒絕在串流媒體Spotify免費放送專輯,連推行付費模式的Apple Music也沾不上邊,擺明了要望眼欲穿的歌迷掏錢。 這股愛黛兒旋風最值得關注的是,自從數位化及串流音樂崛起,實體唱片市場兵敗如山倒,沒有重返榮耀的機會;愛黛兒用個人風格、實力、精準行銷的手法,扭轉外界看衰實體唱片的巨大浪潮。 這場預謀的「政變」如何成功?風聲始自十月下旬開始。 電視廣告一片黑沒人名、歌名卻一聽就知 十月十八日,英國選秀節目《The X Factor》的廣告時段中,突然畫面全黑,一段鋼琴伴隨著女聲響起。整整三十秒。沒有歌名,也不知歌者是何方神聖,但是多數觀眾不僅沒有一頭霧水,更在第一時間就領悟:那是鐵肺歌后特有的沙啞聲線。 從那一晚開始,媒體成了好事狗仔,到處打聽、挖寶、放話,終於在二十一、二十二日正式宣告:闊別歌壇四年的歌后要回來了。專輯名稱、發行時間與歌單一次全揭露。 二十四日,愛黛兒復出的第一篇全球獨家專訪出爐,刊在美國媒體集團Vice Media旗下雜誌《i-D》。她在專訪中感性談到親情、友情與過往時光的無限鄉愁,是一張「關於和解/彌補的作品」。接下來幾週,她密集現身,英國廣播 公司、《衛報》、《紐約時報》與電視節目秀《週六夜現場》,都看得到她的身影。 透過好奇心、情感訴求,以及隱身四年之後現「聲」,把粉絲渴望的胃口「吊到最高點」,都是周密計畫下的安排。 宣傳高潮落在十一月十七日的第一場迷你現場演唱會,地點在美國紐約市。這是她四年來第一次重返美國開唱,媒體形容「唱爆」了無線電城音樂廳,隨即預估,新專輯三天就會賣破百萬張。 掌握鐵粉面貌兩頭賺唱片賺錢、串流平台賺名 單看宣傳手法,其實和傳統媒體的黃金時代沒什麼不同,先放風聲、後上通告,再輔以大量曝光現場演唱畫面。不過,愛黛兒的團隊知道,她的歌聲老少通吃,也同步在社群媒體啟動造勢。 一樣是十月十八日,長期合作的樂團One Republic先是在推特上爆料「Adele,帶給網友無限想像」;二十一日,愛黛兒專屬的帳戶突然開始活躍,一個月內發布十多條推文,接近她去年推文 數總和;她也註冊年輕人最愛的社群網站Instagram,第一條訊息就是:《二十五歲》將於十一月二十日發行。 影音頻道YouTube也沒被忘記,十月二十二日,第一支單曲〈哈囉〉(Hello)上線,至今點閱率飆過五億次;專輯開賣當天,〈哈囉〉也同步上傳Spotify,至今播放超過四千七百萬次。 《金融時報》觀察,愛黛兒能夠創下一個結合傳統與數位行銷手段相對完美的例子,還有一個原因是她的團隊熟稔鐵粉面貌:多數是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忠誠、有耐性,而且願意花錢的高等教育小資女,所以「空窗期(window)」的操作手法能奏效。 所謂空窗期是指,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新專輯只賣不放送,等銷售趨緩,再開放第二波串流媒體加入。愛黛兒二○一一年大碟《 二十一歲》就玩過這一招:上市一年半,專輯銷量突破三千萬張後全碟才放上Spotify,讓它繼續穩坐第二年銷售冠軍寶座。 《經濟學人》曾觀察,素人愛黛兒暴紅,催生靈魂音樂復興:社會支出削減、經濟復甦遲緩,人人苦悶,鐵肺歌后的沙啞嗓音、哀傷歌詞大量借用靈魂元素,唱出歌迷心中對生活、愛情與失業的惆悵,特具療癒效果。 二十七歲的愛黛兒出道還不滿十年,專業成就之餘的人氣話題就是她的豐腴身材,連時裝界著名設計師拉格斐(Karl Lagerfeld)都看不下去,三年前曾公開批評她「肥了點」,當時她似乎不太煩惱,還會霸氣回應自己「代表大多數女性,而且,以此為榮。」 愛黛兒有一段時間屈服輿論壓力,勤上健身房、戒吃糖分、戒抽菸,不過總不持久,還淪於時胖時瘦的惡性循環。後來,她還是覺得「做自己」比較好,所以前幾天接受《滾石》雜誌專訪時坦然的說:「我只想為自己好,但絕不是要以擠進零號(女裝尺碼最小號)為目標。」 英國媒體《鏡報》曾問:「如果愛黛兒轉投索尼(Sony),還能胖得這麼酷嗎?」意思是,當年捧紅她的獨立音樂商XL Recordings尊重專業,容得下個人風格、鮮明性格,但國際企業只想砸錢速成,塑造流行天后華麗出場。 如今,鏡頭前的愛黛兒還是圓呼呼的模樣,似乎印證《鏡報》所說:歌迷就只喜歡那個像鄰家女孩一般感性、真誠的愛黛兒。 【延伸閱讀】社群網助攻,MV點閱人次5天飆1億—愛黛兒歷年專輯銷售紀錄 ●2006年6月?專輯、作品:在網路雜誌PlatformsMagazine.com發布兩首歌?成績單:獨立唱片商XL Recordings上門簽約 ●2008年1月?專輯、作品:《19歲》?成績單:告示牌200專輯榜第4名全球銷量達750萬張 ●2011年1月?專輯、作品:《21歲》?成績單:告示牌200專輯榜第1名全球銷量逾3,000萬張 ●2015年11月?專輯、作品:《25歲》?成績單:刷新美國單週銷售紀錄:一週賣338萬張YouTube點閱人次最快破億MV:5天內1億人次點閱、年度最紅影片 資料來源:Wikipedia整理:邱碧玲 撰文者 邱碧玲 |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陳俊傑
CFP圖
Amazon、Apple、華為、聯想……這些聞名於全球的電子行業品牌公司都有著同一供應商——富士康,這次,這家巨無霸企業正式宣告向A股發起沖擊。
此番擬上市的,並非平時的泛富士康概念,而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士康股份)。作為擬拆分上市的一部分,富士康股份控股股東為鴻海精密全資持股的中堅公司,根據富士康股份自我介紹,因鴻海精密不存在實際控制人,故而公司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根據富士康股份目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下同),截至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股份資產負債率達到81.03%,較2016年末增加38.14個百分點。
即使富士康股份對此解釋稱是受資產重組影響,但不可回避的是,2017年末,富士康股份負債總額高達1204億元,其中應付賬款達到768.09億元,比上年增加近338億元。富士康股份在招股書中披露稱,2017年以來下遊訂單量增長趨勢良好,公司相應增加了原材料和設備的采購金額。
近日,富士康股份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擬赴上交所上市。
值得註意的是,“代工”並不是此番擬上市的富士康股份的全部業務,在招股書中,富士康股份自我介紹為“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制造服務商。”
憑借上述業務,2015年~2017年,富士康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728億元、2727.13億元和3545.44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達143.5億元、143.9億元和162.19億元。
根據招股說明書,若能成功在A股上市,富士康股份所募資金擬將用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智能制造產能擴建八個項目,總投資額高達272.53億元。
數千億元的營業收入及上百億元的凈利潤使資本市場對富士康股份的上市充滿期待,但這背後,富士康股份高企的資產負債率也令人關註。
富士康股份招股書披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合並報表口徑負債總額為1204.14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總額為1203.82億元,非流動負債總額為0.32億元。
背負著超過1204億元的負債,截至去年底,富士康股份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1.03%,而2016年底、2015年底,富士康股份資產負債率則分別為42.89%、45.72%,對比可見,2017年,富士康股份資產負債率大幅增長。
記者註意到,富士康股份在招股書中所披露的行業可比公司中,2017年底,長盈精密、勝利精密資產負債率均在53%左右,共進股份、卓翼科技則在40%以內,可比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7.73%,均低於富士康股份。
對此,富士康股份在其招股說明書中解釋稱,2017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較2016年末增加38.14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公司收購的重組資產所帶來的應付重組成本余額在2017年末計入其他應付款等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註意到,根據富士康股份披露,其負債主要由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短期借款、應付職工薪酬等構成。截至去年底,上述項目對應金額分別為768.09億元、321.04億元、69.57億元、30.12億元。
若對比近年變化,可以發現,導致2017年富士康股份負債總額大幅增長,少不了公司應付賬款及短期借款的推動。
2015年~2017年,富士康股份應付賬款分別為347.03億元、430.13億元、768.09億元,後兩年同比增幅達到24%、73.45%。2017年應付賬款比2016年多出了約338億元。
富士康股份在招股書中對此也作了說明,其表示,公司應付賬款主要為應付原材料和設備采購款。具體方面,富士康股份稱,2016年第四季度由於訂單增加,公司采購原材料規模增加導致應付款項相應增加;由於外幣匯率變動導致應付賬款賬面價值增加。此外,2017年以來,下遊訂單量增長趨勢良好,公司也相應增加了原材料和設備的采購金額。
記者研究發現,富士康股份原材料主要為PCB、零組件、IC,報告期內,富士康股份對上述三者采購金額占原材料采購總額的比例之和超過85%。
但與激增338億元的應付賬款相比,富士康股份對原材料的采購數額實際上並沒有如此大增幅。
記者通過對富士康股份的采購總額及采購均價計算發現,2017,富士康股份對PCB采購總額同比增加80.28億元;采購數量同比增長10.56%;零組件采購方面,2017年,富士康股份對此項目的采購總額同比增加39.18億元,采購總量同比增長15.87%;此外,2017年,富士康股份采購IC總額增加130.29億元,采購總量同比增長25.41%。
統計發現,2017年,富士康股份對上述三種主要原材料增加了近250億元的采購量。
此外,記者還發現,2017年底,富士康股份短期借款達到69.57億元,同比也增長了53.14億元。
相關鏈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較低 富士康股份工業機器人產量2年降50%
相關鏈接:公司名稱含“工業互聯網”字眼 證監會要求富士康股份補充披露是否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