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式”海外投資:數額創紀錄 1/3將失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06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在2013年達到創紀錄的1080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22.8%。此舉令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國之一。然而,Chadbourne & Parke投資顧問Edwin Lee認為,約有30%的對外直投傾向於失敗。(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財經網站Quartz文章援引Edwin Lee觀點稱,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問題在於,過於依賴人際關系以解決問題。如果換一個說法,那就是中國人習慣通過賄賂和贈送禮物來把事情做好。

他們利用不同尋常的中國式辦法,依靠人際關系。過於關註他們自己的目標將為未來的合作埋下隱患。

在政府“走出去”的政策鼓勵下,中國對外投資正越來越多地來自於私營企業。民營企業正與有錢的國有企業一樣,進入海外IT、通訊、電力、能源、消費品等領域。

然而,盡管對外投資規模巨大,但中國企業在國外的名聲卻非常糟糕。比如說,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形象就是純粹為了攫取當地自然資源。

陷入困境的交易也引發了不少國際沖突: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上個月,澳大利亞國會議員、礦業大佬Clive Palmer指責中國試圖免費獲得澳大利亞的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總體看來是政府的無法言說的痛處。過去十年,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大手筆購買大宗商品。不過,中國礦業協會的一名負責人曾在去年估計,80%的海外礦產交易都失敗了。

《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稱,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大量海外資源采購產生了無數的不良投資。很多大規模交易都在虧錢、承擔意料之外的成本、或是產出遠遠不及預期。

過去八年,中信泰富對澳大利亞鐵礦石項目Sino Iron總投資達100億美元,比預算超了大約三倍。追蹤這個項目的分析師稱,2014年,即該項目投產的第一個完整年份,可能損失數億美元。今年2月,中信泰富披露的有關這一項目的最新數據顯示:投資99億美元,負債36億美元,該公司對這項資產的估值為不到70億美元。

中國陷入這種境地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條就是,作為在全球資源熱潮中一個後來者,中國經常為西方公司不想買或想賣的資產支付過高的價錢。摩根大通亞洲油氣研究部門的負責人達林說,一般而言,中國會為油氣資產支付比行業均價高20%的價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79

美股大跌凸顯隱患 創紀錄融資炒股埋“炸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94

牛市期間美股投資者大量借款購入股票,保證金借款規模一度創最高紀錄。近來美股大起大落,此前的巨額借款成為股市的巨大隱患。

利用保證金借款進行的融資融券交易在2000年3月和2007年7月的熊市到來前都曾達到巔峰,被視為熊市的預警先兆。近期美股大跌,較上月的高位跌去6.2%,今年投資者的巨額保證金借款又成為市場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今年2月,紐交所保證金借款達到創紀錄的4660億美元,8月小幅回落至4630億美元。而2007年的巔峰規模也不過3810億美元,2009年年初僅有173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近來資產價格重挫,一些人已經將部分原因歸咎於,在融資者的投資接近虧損時,券商又降低了他們的保證金,這些投資者只得被迫拋售資產,進一步加劇市場跌勢。

投資研究機構Bell Curve Trading的首席市場策略師William Strazzullo認為,股市結束上漲和美聯儲結束本輪QE的時點吻合,這不是巧合。六年來,由於接近於零的利率、美聯儲購買資產的QE項目以及長期的低波動率,投資者紛紛增持股票等風險資產,現在需要削減大量風險持倉。

Strazzullo預計,隨著投資者大量平倉,標普500指數可能輕易考驗1750點,上周五該指數收於1885點。

TD Ameritrade的首席策略師JJ Kinahan認為,股市正在步入高波動的時期。現在的一大問題是,面對大起大落,許多投資者變得情緒化。

“碰到風險,他們通常要麽全部押上,要麽全部撤離。從杠桿和融資融券交易的角度看,這種做法可不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融資融券,美國股市,S&P 500,標普 500,保證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85

中國創紀錄鋼鐵出口引發全球市場驚慌失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86

中國鋼鐵出口大幅增加,對國際鋼鐵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鋼鐵出口852萬噸,同比暴增73%,創歷史新高。

由於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國內需求不振,中國鋼企開始努力向國際市場尋求出路,試圖通過出口來彌補國內市場的缺口。

中國海關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一些地區的鋼材已經跌到“白菜價”。

雖然中國大多數鋼鐵主要是出口到亞洲地區,但通過價格的連鎖反應和全球的鋼貿流通讓歐美也感受到了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美國鋼鐵協會高級副總裁Kevin Dempsey的話稱:“美國鋼鐵業正面臨全球大量進口鋼材的挑戰。我們正在看到一些美國經濟複蘇的跡象,我們所有的鋼鐵消費增長都是來自於進口,這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的鋼材。”

據倫敦金屬咨詢公司CRU的數據,自今年一月以來,全球鋼材價格平均下跌了7%。

不過,至今為止美國的鋼材價格下降相對溫和,對中國的抱怨還不多。自今年年初,美國熱軋鋼板的價格只下降了5%,而歐洲和中國分別下降了13%和17%。

根據彭博的數據,美國鋼材的價格與國際鋼材價格的差價已經達到40個月最大水平。

據投行麥格理估計,今年前八個月美國凈進口鋼材同比暴增66%,已經引發了行業和工會對相關國家的抱怨。美國鋼鐵行業紛紛呼籲對墨西哥、韓國等采取更多反侵銷措施。

不過這種有針對性的措施對中國的用處可能不大,因為中國的大多數鋼材並沒有直接進入美國,而是通過上述國家間接流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46

中國企業今年舉債創紀錄 人民幣現看空壓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11

人民幣,美元,匯率,貸款,企業債券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舉債規模創記錄,投資者又多了一個看空人民幣的理由。

彭博統計,本年度至今,中國企業通過貸款與發債方式舉債合計1960億美元,是2008年177億美元舉債額的11倍以上,與GDP百分比由2009年的110%升至124%。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總體企業債務與GDP比例為115%。中國企業今年發行的美元債券規模增長14%,2008年增幅僅2.4%。亞洲開發銀行認為,中國政府收緊放貸後,中國內地機構海外發債額增加。

由於中國經濟疲弱使國內企業的海外債務面臨風險,加之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美國利率上升的預期,法國興業銀行、日本券商大和證券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大和資本市場與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均預計,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未來幾個月將進一步下跌,人民幣匯率今年將現五年來首次年度下跌。

標準普爾旗下企業評級業務的董事總經理Christopher Lee本月4日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的美元風險敞口會增加,因為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還將走低,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償還期比他們在國內的長。不過,這些企業的美元債務在負債總額中占比較小。

去年人民幣升值2.9%,今年前四個月又貶值3.31%。如此波動顯示,中國政府認可逐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業內預計,未來人民幣有彈性的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大和資本市場估計,2008年美聯儲啟動QE以來,包括影子銀行渠道的融資在內,六年左右流入中國的熱錢高達1萬億美元。

RBC高級貨幣策略師Sue Trinh認為,杠桿的確讓中國成為亞洲風險更高的國家。但中國在減少對貸款的依賴,特別是影子銀行方面的依賴,這類行動不斷取得進展。有了這種努力,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可能受限。

據彭博的策略師調查,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中值為6.10,到明年年底為5.98。而大和資本市場預計到明年底人民幣匯率為6.60。該機構的高級經濟學家Kevin Lai上月底稱,開具出口發票造假行為使中國的出口數據虛高,外資也會以短期投機熱錢的形式出現。如果美聯儲最終開始加息,曾經湧入的熱錢撤離中國,明年中國的資本流出可能加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72

“雙十一”交易額創紀錄 馬雲豪言2019年要推向全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66

雙十一

11月12日淩晨,阿里巴巴剛剛公布了“雙十一”全天的交易數據:天貓雙十一全天成交金額為571億元(約93億美元),其中在移動端交易額達到243億元,物流訂單2.78億,總共有217個國家和地區被點亮。新的網上零售交易紀錄誕生。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周二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他希望到2019年能把這一在線購物狂歡節帶給全世界的消費者。

根據統計,今年“雙十一”購物的買家來自超過217個國家和地區。多數買家來自香港、俄羅斯、美國、臺灣和澳大利亞。

周二,馬雲在阿里巴巴位於杭州的全球總部接受CNBC采訪時就說:“我甚至不看我們的股價,因為那反映了別人怎麽想我們。我不看它,因為我想市場會決定它,而我們應該專註於我們的事業。”

馬雲此前接受央視采訪時也表示,支付寶一定會上市,雖然還沒有具體日期。上市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錢,而是讓更多參與者能夠分享,並通過上市增加公司透明度來強化公眾對這一系統的信任。雖然阿里巴巴沒有辦法在A股上市,希望支付寶有這個機會。但他也對CNBC強調,他並沒有排除在西方國家上市的可能。

馬雲說“作為一家公司,我們必須非常透明,因為我們的業務與金融息息相關。我想讓公司能有長遠的發展,所以我希望公司得到每一個人的監督。”

馬雲選擇在今天透露這一消息。根據公司的數據,今天(雙十一)支付寶的處理量的峰值達到每分鐘處理近285萬次交易。

馬雲也暗示將來可能與蘋果在支付市場聯手(見華爾街見聞早前報道),他說:“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討論,我認為我們雙方對此都很感興趣。”他也同時指出雙方的合作還包括雲計算和硬件銷售領域。

就阿里巴巴和雅虎的關系,馬雲表示,兩家公司相互非常獨立。他表示美國的公司應該會非常滿意阿里巴巴的表現。采訪中他說:”我想他們(美國投資者)很開心,你覺得他們開心嗎?“

就未來的一些規劃,馬雲表示未來其他一些合作夥伴可能來自西方媒體界,他還希望運用大數據來解決社會問題,比如汙染。當然,這些計劃需要政府的參與。

”如果中國政府非常保守、倒退、監管過度,中國怎麽可能會有今天的6億互聯網用戶?坐下來和他們(政府)談,聽一聽他們的想法,和他們交流,他們會願意加入你的。”

盡管有些股東抱怨他們用公司的資金來幫助世界,馬雲表示這其實有經濟方面的考慮。

“即使你不能百分之百的解決一些問題,如果你能解決20%-30%,你仍然能夠賺到很多錢。”

2009年時馬雲說,前面十年,通過全社會的幫助,阿里巴巴使自己創業成功,未來十年阿里巴巴希望通過自己的平臺幫助無數的企業成功,幫助無數的創業者成為阿里巴巴。

馬雲當時宣布,阿里巴巴未來十年將為1000萬家企業提供平等的平臺,阿里巴巴將創造1億個就業機會,並為全球10億人提供消費平臺。現在阿里巴巴的年活躍用戶已達3.03億(美國人口3.16億),不斷創造驚喜的阿里巴巴,在國際拓展方面會不會再一次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實習編輯 戴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99

美油上周產量創紀錄 WTI油價"恐慌"暴跌近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85

周四,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大降173.5萬桶,遠低於預期的增加105萬桶。然而,上周原油產量突破900萬桶/日,為1983年有記錄以來新高。WTI油價暴跌近4%,收於74.21美元。

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大降173.5萬桶,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加105萬桶。其余庫存數據如下: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原油庫存-173.5萬桶,預期+105萬桶,前值+46萬桶。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精煉油庫存-280.3萬桶,預期-150萬桶,前值-72.4萬桶。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汽油庫存+180.5萬桶,預期+20萬桶,前值-137.8萬桶。

美國11月8日當周EIA精煉廠設備利用率90.1%,前值88.4%。

上述原油庫存數據為交易員高度關註,然而,這並未讓原油跌勢有任何緩和。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產量突破900萬桶/日,達到906萬桶/日,為EIA有周度數據記錄以來首次。EIA自1983年起有周度數據。

EIA月度數據則從1920年起就有。昨日,EIA公布的月度展望報告顯示,10月美國原油產量達到平均890萬桶/日,創1986年3月以來最高。EIA預計今年12月時,美國當月原油日均產量可突破900萬桶。去年美國原油產量水平為746萬桶/日,EIA預計今年這一數字為857萬桶/日,而2015年時可達到942萬桶/日,屆時將創下 1972年來最高。

周四,12月份交割的WTI油價暴跌3.9%,跌破75美元的重要關口,達到74.21美元,創三年新低;12月份交割的布油暴跌3%,達到77.92美元/桶,刷新四年新低。昨日,布油四年多來首次跌破80美元/桶。投資者認為,盡管近幾個月油價急劇下跌,但原油生產商仍不會減產。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AF咨詢分析師Kyle Cooper表示,絕大多數時候,產量水平是市場關註的焦點。據彭博新聞社,Again資本合夥人John Kilduff表示,今日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長,900萬桶的數據是重要的里程碑,預計未來產量還會攀升。在原油生產商減產之前,油價還會繼續走低。

近年來,由於水力壓裂法和水平鉆井技術不斷發展,美國中部頁巖層中的頁巖氣得到釋放,原油產量激增。

在原油產量大增、油價連連下挫的大背景下,周四,多家媒體報道稱油服公司哈里伯頓考慮收購競爭對手Baker Hughes。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65

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額創紀錄 樓市步入回暖前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21/877397.html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在房地產市場相對低迷的今年,一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金額卻已刷新歷史紀錄,目前已經突破3000億元大關,高於去年同期,全年更有希望達到3500億元。土地成交金額的連破紀錄,以及連日來宋衛平和孫宏斌就綠城股權一事的爭端,不禁讓業界揣測:房地產市場是否見底回暖?

一個證據是,龍湖地產集團品牌及營銷部總經理袁春曾表示,龍湖拿地的時間,往往是市場反彈之初。近日,龍湖地產成功以總價37.8億元,競得廣州市天河東奧體板塊的兩幅土地;本月初,龍湖還在成都拿地。另一個證據是,中國指數研究院11月17日發布的《中國房地產企業資訊監測報告(2014.11.10~11.16)》顯示,僅第46周重點監測房企就拿地20宗,投入金額194億元,除龍湖外,金地、華潤等巨頭也紛紛出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房企融資規模擴大以及各地出臺的救市政策,都是促成土地市場活躍的重要因素。但面粉漲價是否意味著面包一定會漲價,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沈寂許久的土地市場似乎又要“發燒”了。

11月19日,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金融集聚帶核心位置的董家渡13、15號地塊以248.5億元,被中民投聯合外灘投資、佳渡置業拍走,刷新去年上海徐家匯中心地塊217.7億元的拍賣紀錄,是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內成交額最高的地塊。而就在同一天,備受關註的浦東新區惠南鎮地塊,也拍出了13092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溢價率高達105.11%,刷新了區域樓面價的最高值。

在央行“930新政”的刺激下,樓市刮起陣陣暖風,而土地市場翹尾的跡象也十分明顯。“隨著9月末央行房貸新政的出臺,樓市成交顯著回升,開發商年末的拿地意願亦大為增強,不理性拿地又有擡頭的傾向。”德佑地產分析師趙葆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全年有望突破3500億元/

董家渡地王的誕生將年末上海土地市場推至高潮。不單是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土地市場也在加速回暖。

根據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的數據,截至11月18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住宅土地成交價全面刷新歷史紀錄,不僅提前突破2013年創造的歷史記錄,也是有史以來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到了3037.9億元,全年更有望突破3500億元。

從樓面價看,2014年截至11月18日,四大一線城市成交的188宗住宅土地平均樓面價高達11892元/平方米,較2013年的7571元/平方米上漲高達57%。

土地市場升溫的背後則是房企不斷加快的拿地腳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期房企拿地情況發現,11月以來,20大標桿房企中,遠洋、華潤、保利、金地、中海、龍湖、綠城等企業都已出手拿地;從9月開始,包括萬科等標桿房企已經連續多次出手拿地。11月截至16日,20大標桿房企拿地額度已經超過262億元,全月有望再次突破300億元。

“標桿房企之前不拿地,主要是因為去庫存。但不拿地的舉動對土地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導致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逐漸增大。最近部分城市的土地價格開始下調,加上地方政府救市政策的疊加,預計在土地市場降溫半年之後,部分企業可能又將開始抄底拿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但不同於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依然維持高熱度。

張大偉進一步指出,隨著各類救市政策的出現,加上部分企業的抄底行為,預計四季度部分熱點地塊的拍賣競價將比三季度更加激烈。

市場已現大規模回暖苗頭/

土地市場的升溫早已傳導至商品房銷售,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城房價數據,房價持續下跌的狀況出現好轉跡象:10月,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指數12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回升,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指數也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上升。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個在售項目,明顯感覺到售樓處的“溫度”有所上升,看房的人以及來店咨詢的購房者數量都明顯增加。

“現在一天的來電訪問量趕上之前一個禮拜的量。”北京某在售項目的營銷負責人對記者說,伴隨著央行“930新政”、公積金貸款政策松動等疊加效應逐步釋放,購房者的消費信心上揚。與此同時,開發商整體的項目促銷和打折活動也比較豐富,使得現階段的房價處於相對低位。

不光是剛需項目,改善型需求的釋放同樣刺激了中高端市場。記者走訪了位於海澱區的多個高端項目,保利·海德公園、華潤萬橡府、五礦萬科如園、京投銀泰琨禦府等,盡管都屬於千萬級豪宅,但項目售樓處依然有不少前來看房咨詢的消費者。

“今年開盤的位於海澱的多個高端項目銷售額都將突破20億元大關。”上述某項目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包括萬柳書院在內的上述五大高端項目預期銷售額將突破100億元。

北京萬科副總經理肖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對於千萬元級別的豪宅來說,20億元的銷售總額意味著要銷售200套左右,況且,單價5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端項目,很難像剛需盤一樣快速去庫存。

然而,央行“930新政”的出臺無疑加大了樓市去化的信心。

9月30日,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對個人住房貸款需求的支持力度大幅提升。《通知》對首套房再啟“認貸不認房”界定標準,貸款利率下限也重回2009年的水平。其中,首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30%;貸款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0.7倍;二套房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購買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在已取消或未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放開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家庭的多套房貸;同時放開非本地居民住房貸款限制。

“對於曾經貸過若幹次款的高端客戶來說,這個政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釋放。”華潤萬橡府營銷負責人秦江向記者表示,首套房認定新規執行後,部分高端客戶賣一套房後就湊齊了首付款,然後再貸款購房,基本上不需要消耗其現有的存量資金就可以解決改善性購房需求,這無疑將刺激高端項目的成交速度和成交量。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對記者表示,央行“認貸不認房”的政策,受益最大的是“賣舊買新”的首次改善型購房者。據統計,10月份北京成交均價在300萬~800萬元的中端改善型樓盤累計成交936套,環比大漲32%。

“在經過幾個月的蓄客期後,中高端改善型樓盤於下半年集中入市,受樓市大環境影響,入市項目定價較為謹慎,高品質的產品、完善的配套,加之合理的價格,從供應層面為這類房源成交量的上升提供了源動力。”任啟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14

工行海外發售120億人民幣債券 規模創紀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26

彭博社報道,工商銀行擬發行總規模價值57億美元(價值340億人民幣)的債券。其中人民幣債券為120億元,發行規模創紀錄。

美元品種的發行規模約29.5億美元,歐元品種為6億歐元。此前中國政府曾在今年5月發行過84億人民幣的點心債券。

工行有權在美元和人民幣品種債券發行滿第5年後提早贖回,而歐元品種則有權在發行滿第7年後提早贖回。

CreditSights分析師Matthew Phan向彭博表示,“中國可以藉此為離岸人民幣市場設立一個基準空間,從而為人民幣全球化打下基礎。”

銀行壞賬飆升以及中國增速滑落至五年來新低,引發中資銀行今年發行720億美元用於補充資本金的證券,募資額超過全球其他地方的銀行業。這個金額高於法國和英國金融機構的募資總和,也是美國銀行業為補充資本金而募集的金額三倍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87

彰銀經營權官方逼退民股 台新金不服嗆告 創紀錄!財部靠一八%委託書大勝

2014-12-15  TWM

 

彰銀董監事改選大戲落幕,但財政部在過程中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讓台灣在全球先進國家民營化的浪潮中,踉蹌倒退了好幾步,全民恐怕都為此付出不小代價。

撰文‧劉俞青

十二月八日,財政部在彰銀董監事改選一役中,最後以六比三的懸殊比數大勝民股的台新金控,並且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空前,應該也是絕後。

首先是改選結果,這是史上第一次官方靠著強收委託書,逼退民股,拿下民間公司經營權,堪稱台灣資本市場上的一大奇景。

因為按照雙方當選的權數換算,財政部上榜的六名董事,共拿下四八.一三%的股權支持;但財政部名下持股只有一二.一九%,根據彰銀去年年報揭露,加計一銀、國發會等泛官股持股,「泛官股」也只有持股一八.八%。換句話說,為了這場選舉,今年以來官股「加碼」與「委託書」、以及其他外資等小股東的支持,總計增加將近三○%股權,才能在最後演出大驚奇。

委託書大戰遊走法律邊緣

將近三○%的股權怎麼來?選前,財政部兵分二路,一則公然委任元大寶來證券加計其他十五大券商,一起幫財政部收委託書;這種由官方主動鋪天蓋地、敲鑼打鼓大收委託書的形式,史上僅見。

委託書的本意是給「不克親自出席股東會」的小股東,一個執行股東權益的機會,但後來卻被民間扭曲為爭取經營權時的利器;但這次,官方竟也利用這種遊走法律邊緣的方式,靠著大收委託書來打贏這場戰役,而且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財政部還一邊警告台新金不得「價購委託書」。但市場上一位頗具威望的律師直言,政府這次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有沒有利用其他方法,在一些委託書的通路上,使用了政治性工具,使其變成一場不公平的競賽,也應該受外界公評」。

根據公告,官股在這次改選中,收了超過一八%的委託書,這個數字應該也創下官股收最多委託書的紀錄。

另外,財政部也要求官股行庫加碼彰銀股票,財政部長張盛和曾在立法院答詢時親口承認「請官股行庫加碼買進」;根據統計,扣除彰銀以外的七大行庫,今年以來加碼彰銀至少十多萬張,占彰銀持股至少一.五%,持股成本約在十八元左右。

以彰銀過去平平的業績表現,試問加碼之前是否有充分的評估報告?「如果在不對的時間、價格加碼,這些行庫的小股東權益是否受到保障,萬一虧損誰要負責?」律師說,財政部應給清楚的交代。

再者,由於選前戰情吃緊,因此十二月八日股東會召開當天,財政部國庫署署長凌忠嫄一早就坐鎮現場,銜命全程監控,並且不時拿起手機回報戰情;股東會從九點一路開到下午四點,凌忠嫄也參與全程,創下中華民國財政部國庫署署長竟然坐滿一家民間公司的董監改選現場的紀錄。

事實上,這次彰銀的董監改選之爭,最初的起因是二○○五年七月,台新金以三六五億元標得彰銀特別股,隨後並由當時的財政部長林全具名,發函彰銀表示:「財政部同意得標者取得董監事過半權力,……財政部支持得標者主導彰銀經營權,且在合法及不損害全體股東權益前提下,財政部支持得標者在董事會中的提案。」這封由當時財政部長發出的公函,成為今日彰銀經營權之爭的導火線。只是一路發展至今,雙方不僅毫無協商空間,而且還擦撞不少火花;例如林全在任時的政務次長楊子江就曾表示,「台新金應該加碼彰銀,」以此顯示主導經營權的誠意。

外資投書直言政策朝令夕改據此,《今周刊》詢問台新金,發言人林維俊直言,台新金確實曾在今年向金管會口頭提出「加碼彰銀」的徵詢,但此舉立刻遭到金管會高層勸阻,原因是「不要為年底的改選平添變數」;台新金乖乖聽話的結果,卻是落得在改選中大輸落敗,這筆帳,如今要找誰去討?

又例如十一月下旬,一位外資投書《華爾街日報》,直言中華民國政府言而無信,他是曾經因為台新金標得彰銀而入股台新金,最後苦等多時未果只好黯然離去的外資代表人單偉建,他在文中表示:「台灣的政府不支持企業,而且政策多變,言而無信,使台灣市場成了一個高政治風險的市場,難怪外資裹足不前。」他還說:「政府完全沒有金融政策,到底台灣要公營化還是民營化?一個政策朝令夕改的政府,缺乏信賴保護與誠信原則的政府,如何搞得好經濟?如何讓企業發展?」彰銀改選大戲落幕,但冗長的法律程序才要開始。台新金揚言控告政府,要向法院主張○五年時財政部的公函有效,並請切實執行。

一位對此案了解甚深的律師則指出,當初財政部公函中有三項重點,一是台新金要拿到經營權;二是官股應持續釋出;三是官股釋出過程無論賣給誰都不可以影響台新金的經營權。目前即使雙方對經營權仍在爭議中,至少財政部應該執行第二點的「釋股」,但截至目前為止,財政部不僅沒有釋出還「加碼」,都是將來法庭上雙方攻防的焦點,而這樁史上頭一回民間業者控告政府的案例,也暴露台灣的政府治理風險,正在不斷升高當中!

財政部奪下彰銀主導權

—— 彰銀改選後新任董監事名單職稱 董事法人代表 得票率

(%)

董 事 張明道 (財政部) 8.50 董 事 梁懷信 (財政部) 8.50 董 事 阮清華 (財政部) 8.50 董 事 彭英偉 (財政部) 8.50 董 事 陳淮舟 (台新金) 5.71 董 事 吳澄清 (台新金) 5.52 獨立董事 梁國源 (財政部) 9.62 獨立董事 潘榮春 (台新金) 5.00 獨立董事 陳上程 (財政部) 4.51 合計 財政部 48.13

台新金 16.23

製表:張譯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9

俄版“錢荒” :俄羅斯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飆升創紀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98

QQ圖片20141224135937

隨著俄羅斯政策制定者擠壓流動性以推升盧布,俄羅斯銀行隔夜拆借利率與央行基準利率之間的差距創下了歷史新高。

圖片顯示,12月23日,俄羅斯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較央行基準利率高出6.5%,為俄羅斯央行設置基準利率以來的新高。自2013年9月以來,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平均高出基準利率0.6%。

俄羅斯央行開始創造俄羅斯版“錢荒”來推高盧布。受歐美制裁和油價下跌影響,盧布已經下跌超過39%。12月16日,俄羅斯央行加息650個基點至17%,而銀行間拆借利率上漲了更多。由於俄羅斯央行行長Nabiullina收緊了流動性,銀行互相借款的意願被大幅削弱。

美銀美林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Osakovskiy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加息和盧布的波動使得人們對俄羅斯銀行業的整體穩定性感到擔憂,讓人們重新審視風險。市場穩定後,銀行間利率最終將回落至接近央行基準利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