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攻城略地”之後 前海人壽謀求全方位轉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090.html

“2016年是公司全面轉型實施年。”《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一份前海人壽內部文件顯示。

雖然成立僅四年左右,但前海人壽近年成長速度驚人,無疑已成為保險業的一匹“黑馬”。保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前海人壽的規模保費已躍至壽險業第11名,總資產、凈利潤等重要財務指標均成倍增長。

從財務數據來看,支撐起前海人壽規模大增的除了股東投入和發行債券外,更重要的是理財型險種的“大賣”和投資收益的大漲,兩者相輔相成,也讓前海人壽在資本市場上名聲大噪。

然而,在成立前三年的“攻城略地”之後,前海人壽也開始思考轉型之路。從本報獲得的內部文件所示,前海人壽將在未來三年實施包括戰略、產品、渠道、投資、服務、考核在內的全方位轉型。三年之後的前海人壽或許將“風格大變”。

成倍增長

事實上,相當部分的壽險公司會在成立初期選擇走擴大規模的道路,因為保險是具有規模效應的行業,保險公司產品背後的大數法則就意味著其平均理賠成本和運營成本會隨著承保業務規模增大、機構員工數量的增加而下降。前海人壽也不例外,無論在主打產品的選擇還是渠道的取舍上都是奔著快速擴大規模而去。

“在開業三年的創業初期,因公司自建的營銷員等銷售渠道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公司明確了銀郵代理先行、多元布局,銷售和投資能力並重,不斷加強管理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目標。”前海人壽在內部文件中表示。

2015年,前海人壽實現規模保費779億元,總資產達到1559億元,實現利潤30.98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61%。與2014年數據比較,前海人壽總資產增長了178%,凈資產增長了273%,凈利潤增長了22倍。和成立初期的2012年相比,2015年末的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是彼時的90倍和26倍。

驚人增長的背後,承保端投資型險種的“大賣”和投資端的“高舉高打”功不可沒。

從信批報告來看,前海人壽2015年度保費收入前五名保險產品大多都是帶有“理財”相關字樣的投資型險種,其中頭兩名的“前海尊享理財二號年金保險”和“前海尊享理財一號兩全保險”保費收入和後幾位產品相比多出數十倍。

保監會數據顯示,前海人壽2015年實現規模保費779億元,名列壽險業第11位,不過其中只有174億元為原保險保費收入,剩下的605億元均為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這一規模在所有壽險公司2015年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名列第4位。而在174億元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中,躉繳占了97%以上,來自銀保渠道的則占據了99%。

而投資端,前海人壽更是因為“舉牌”在2015年名聲大噪。根據本報統計,2015年前海人壽及其背後的寶能系在A股市場就舉牌了中炬高新、南寧百貨、明星電力、韶能股份、合肥百貨、南玻A、萬科A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由於前海人壽控股股東鉅盛華在上月初將萬科表決權無償讓渡給前海人壽,前海人壽目前更是握有萬科A20%的表決權。

頻繁舉牌使得前海人壽的長期股權投資余額暴漲,其2015年末的長期股權投資為130.19億元,較2014年末上漲了421%。同時,前海人壽2015年度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較2014年分別上漲168%及143%,兩者相加為137.4億元,與174億元的保費收入形成明顯的“雙輪驅動”,也成為凈利潤的最大貢獻者。

全面轉型

然而,這樣的業務模式也面臨著風險,譬如投資型險種“正常退保”所帶來的現金流壓力;A股市場上的波動對利潤表現和凈資產表現的影響;對銀郵渠道的太過依賴等都是前海人壽需要考慮的問題。

同時,監管對於中短存續期產品也加緊監管。3月,保監會發布新規,要求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實際存續期間不滿5年)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並要求自3月21日起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應立即停售,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因此,轉型勢在必行。

前海人壽表示,從2015年下半年,前海人壽已為新三年全面布局戰略轉型,2016年是公司全面轉型實施年。

而在戰略轉型的“頂層設計”下,則包含產品、服務、渠道、考核的具體轉型方向。

在產品上,內部文件顯示,前海人壽將致力於保單標準化,重點推進保障型、中長期產品。保險期限方面,2016年前海人壽將主推五年以上、期繳保險產品。

渠道方面,2016年將重點補齊自建渠道的短板。大力發展個人營銷渠道,培養績優營銷員和營銷團隊。

而在市場矚目的投資端,前海人壽則將目光瞄準在“大熱”的養老產業上。

同時,根據內部文件所載,2016年,前海人壽不僅考核銷售業績和投資收益,而是將總公司各部門、各業務渠道和各分支機構作為獨立的考核主體,全成本核算,提高公司全體員工、尤其是負責人的成本意識和經營意識,開源節流,力爭形成多個利潤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09

【獨家】政企合作開發招商蛇口前海土地 性質變更“沒有障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462.html

上市半年後,招商蛇口(001979.SZ)的土地紅利終於得以兌現。受大盤暴跌和大量土地未確認等因素影響,上市以來,招商蛇口股價接連受挫。如今告別頹勢的機會到了,對於這位地產巨無霸而言,向資本市場和行業證明自己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18日早上,招商局集團與前海管理局就組建合資公司簽署了框架協議。由招商蛇口控股的子公司、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作為招商局和前海管理局的出資主體,各自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權比例。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和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親自見證簽約。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該合資公司將成為招商蛇口開發前海土地的主體平臺,由招商局集團實現財務並表。這意味著,招商蛇口在前海片區的土地開發工作全面啟動。

招商蛇口方面向第一財經透露,前海片區的土地屬性原為工業物流與倉儲用地,涉及到土地變性。“前海土地變性問題是系統工作,從規劃上來說,已經變了。合資公司成立後,將推動土地變性,沒有任何障礙。”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前海土地開發破題

招商蛇口是建設開發前海蛇口自貿區的最大企業主體。面積14.92平方公里的前海,招商局集團獨擁其中3.9平方公里——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其中2.42平方公里直接歸屬招商蛇口。

據招商蛇口重組上市的系列公告,上述2.42平方公里前海土地主要包括分別在2004年和2006年被以協議方式劃撥給招商局控股的70宗前海灣物流園區用地、2宗南油集團受讓的土地和平方公司的三宗用地。

耽擱多年,因前海合作區的單元規劃尚未制定完成,土地登記被相關部門暫停等原因,招商蛇口在前海的土地用途一直無法確定。

直至2013年6月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通過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綜合規劃》。《規劃》表明,招商蛇口擁有的2.42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權需調整規劃用途。但當日,只有前海自由貿易中心所在的宗地成功由物流用地被批準變更為商業、住宅及配套服務設施用地。

目前,已轉換土地性質的前海自由貿易中心一期正在建設中,項目位於前海媽灣片區十九單元,是招商蛇口對前海片區進行開發的首個項目,規劃建成集商業、辦公、公寓、住宅等業態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招商局集團為前海土地的確權已奔走多時,特別是醞釀招商局蛇口換股吸收合並招商地產之後。

得來全不費功夫。2015年4月27日,深圳市政府與招商局集團簽署《關於深化合作加快推進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發展建設的框架協議》,表示將加快解決招商局集團在前海的3.9平方公里用地的相關問題。

2015年10月9日,招商地產臨時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孫承銘透露,前海和蛇口片區土地規劃基本已經穩定,即全部轉為商業性質用地,但部分條件尚未與政府達成共識。

2.42平方公里的土地,按照目前市場估值,折合均價為3.7萬元/平方米。以招商蛇口前海片區土地賬面凈值17億元估算,前後對比,招商蛇口持有的前海土地增值高達數十倍。

6月18日,招商局集團與前海管理局正式宣布組建合資公司,啟動前海土地的開發工作。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次合資公司的成立是由招商局集團與深圳市政府直接推動的戰略合作。納入合作範圍的土地為以招商局集團原前海灣物流園區3.9平方公里土地為合作基礎,扣除現狀保留用地後,有效土地面積為2.9平方公里。

對比招商蛇口重組上市時在前海片區擁有的2.4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權,本次合作的土地範圍有所擴大。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不排除合資公司在前海片區可控可開發區域的面積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資本擔當深改排頭兵?

醉翁之意不僅僅在前海片區,合資公司擬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發建設若幹自貿園區,系統複制深圳改革開放和自貿區發展經驗。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對自貿新城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園區綜合運營服務。並將依照“前港、中區、後城”的模式,參與“一帶一路”沿線自貿園區和其他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與服務,公司還兼具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與運營以及股權投資、資產管理等多種運營功能,甚至可以根據政府授權依法開展公共管理服務。

據工商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4月,已有47個國家和地區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設立企業。同期,前海對外中方協議投資額達到了41.13億美元,其中超過80%投向“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和地區。

蛋糕畫得足夠大了,但招商蛇口能順利吃下嗎?

2015年12月30日,招商蛇口正式登陸深交所,除了以原招商地產為主體的社區開發與運營業務外,還確定了以前海蛇口自貿區為主體的園區開發與運營、以太子灣遊輪母港為主體的郵輪產業建設與運營等兩項核心業務模式。

既已確認園區開發和郵輪業務為新的主營模塊,公司資源必需有所傾斜,具體表現為平衡三大業務營收占比,尤其是上提園區開發和郵輪業務的營收占比。

據2015年年報,招商蛇口實現營收492.2億元,同比2014年的454.8億元增長8.21%。社區開發與運營業務、園區開發與運營業務、郵輪建設與運營業務收入分別占營收的85.18%、14.15%、0.67%。園區開發業務同比去年增加了5.12%,郵輪產業同比基本持平。

園區業務占營收比已有所提高,再加之招商蛇口過往在開發蛇口工業區、光明新區、福建漳州開發區和青島產業園的園區開發經驗,以及招商局集團在“一帶一路”中的布點和戰略支持,合資公司已取得初步贏面。

先是成功重組上市、引入以民營資本為主的機構投資者進行混改,再是探索與地方政府合作開發招商蛇口在深化國企改革進程中的示範性意義不可取替。

據第三方機構測算,合並後招商蛇口的土儲規模超過2800萬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土儲位於前海蛇口自貿區。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土地資源支撐強勁,土儲價值不可估量。

但資本市場並不買賬,招商蛇口股價也遭到了短期承壓。6月17日,招商蛇口股價小幅上漲1.85%,報收14.34元。而上市當日,即2015年12月30日的開盤價為23.9元。

前海片區3.9平方公里土地一旦從工業用地轉性為商辦用地,容積率將有所提高。在今年3月舉辦的投資者會議上,總經理許永軍表示,當前已確定的是公司在前海的土儲總建面是在500萬~550萬平方米。此外,蛇口片區的產網融城和舊城改造工作亦在推進中。

業內認為,相關土地資源逐步完成開發釋放效益後,招商蛇口的盈利能力或將快速提升。廣發證券認為,招商蛇口超優質的土地資源將長期支撐股價走強,當前階段合理價格為28.1元/股;而國海證券澤表示,估算合並後的招商局蛇口控股NAV值為2588.5億元,折價30%後,招商蛇口對應合理股價應為36.1元/股。

作為2.9平方公里前海土地的開發主體,實現更高的商業價值變現是招商蛇口兌現土地紅利的首個考驗。

2016年,招商蛇口的銷售目標是 650 億元。截至5月底,公司年內已實現簽約銷售金額243.90億元,完成年度目標37.5%。 此外,根據業績承諾,2016年招商蛇口需完成85.9億元的備考歸母凈利潤,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的完成額約為8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48

李小加:港交所的“野心”不只一個前海現貨交易平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221.html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亞洲年會)

在大宗商品領域,港交所(0388.HK)的“野心”遠不止一個落地深圳前海的現貨交易平臺。

“我們在前海的現貨交易平臺,可能發展成為一個交易所。”6月14日,在出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亞洲年會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希望從基本金屬開始,在內地制造出真正的中國價格基準,並在此價格基準上進一步發展出更多期貨產品。

收購LME之後,港交所一直希望在亞洲時段擴展LME的市場,除了增加亞洲時段的產品發行,也曾提出考慮與內地三大期貨交易所合作,以“滬港通”為模板搭建“商品通”。在前海設立現貨交易平臺則是其新三年戰略發展計劃中點出的“現貨通”。

內地大宗商品市場並不缺現貨交易平臺,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去年內地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數量高達1021個,但大多是高度分散的小平臺。

“國內目前的大宗商品市場基本是金融市場,沒有完全服務實體經濟,中國今天最大的矛盾是,一方面有大量、過剩的金融產能,另一方面又存在資產荒,缺乏安全資產,實體經濟體在金融資產過剩的情況下,交易成本仍然高昂,無法合理融資,尤其是在大宗商品領域,不斷爆出龐氏騙局。”李小加稱,港交所在前海設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正是要把過剩資金、產能有機結合。

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所面對的矛盾,也正是港交所眼中巨大的發展機遇。李小加表示,港交所之所以收購LME,正是看中其服務現貨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能力,港交所計劃在中國複制LME的模式,LME用了150年時間在全球設立700個授權倉庫,而港交所在面對重要的機會窗口時,完成複制計劃可能只需要1~3年時間。

“我們與內地上千個交易平臺不同,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個有公信力的倉庫、物流體系,讓現貨使用者能夠參與其中。”李小加稱,港交所的前海交易平臺具備LME的品牌、經驗、專長,以及會員的支持,具備公眾信任,可以先建立可信的倉庫、物流體系,再發展到融資、遠期和對沖服務,而港交所本身也做好艱苦搭建場外市場的準備。

目前,境外交易所還無法在境內註冊為境外期貨進行交割的交易所,不過,長遠而言,港交所在內地大宗商品領域的發展野心並不僅限於一個現貨交易平臺。李小加表示,港交所計劃從基本金屬開始,在內地市場制造出真正的價格基準,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期貨產品,“如果我們在內地獲得牌照,或者授權內地合作夥伴發行期貨產品,我們可以與合作夥伴分享收入,如果兩種情況都行不通,那我們就在香港發行所有產品,在香港以現金結算。”

港交所在前海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目前正在組建IT系統,預計明年一季度可以完成。李小加透露,倉儲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也已經開始,倉儲和物流方面的合作對象包括內地主要的倉儲和物流公司,現在正在與之進行合作討論。

另一個維度上,LME自身的發展也不會停步,港交所計劃在不改變LME的DNA的情況下,令其進一步金融化。“將來可能LME,也可能前海(交易平臺)與內地交易所合作,希望內地和國際連接,金融市場、實體市場上也能實現連接。”李小加指出,隨著未來前海交易平臺擁有大量自有倉儲、現貨交易,境內外的倉儲互認、交易,倉單轉換等都可以想象,這也是逐步向倉儲國際化或國際倉儲在中國落地的方向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91

【獨家】政企合作開發招商蛇口前海土地 性質變更“沒有障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462.html

上市半年後,招商蛇口(001979.SZ)的土地紅利終於得以兌現。受大盤暴跌和大量土地未確認等因素影響,上市以來,招商蛇口股價接連受挫。如今告別頹勢的機會到了,對於這位地產巨無霸而言,向資本市場和行業證明自己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18日早上,招商局集團與前海管理局就組建合資公司簽署了框架協議。由招商蛇口控股的子公司、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作為招商局和前海管理局的出資主體,各自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權比例。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和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親自見證簽約。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該合資公司將成為招商蛇口開發前海土地的主體平臺,由招商局集團實現財務並表。這意味著,招商蛇口在前海片區的土地開發工作全面啟動。

招商蛇口方面向第一財經透露,前海片區的土地屬性原為工業物流與倉儲用地,涉及到土地變性。“前海土地變性問題是系統工作,從規劃上來說,已經變了。合資公司成立後,將推動土地變性,沒有任何障礙。”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前海土地開發破題

招商蛇口是建設開發前海蛇口自貿區的最大企業主體。面積14.92平方公里的前海,招商局集團獨擁其中3.9平方公里——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其中2.42平方公里直接歸屬招商蛇口。

據招商蛇口重組上市的系列公告,上述2.42平方公里前海土地主要包括分別在2004年和2006年被以協議方式劃撥給招商局控股的70宗前海灣物流園區用地、2宗南油集團受讓的土地和平方公司的三宗用地。

耽擱多年,因前海合作區的單元規劃尚未制定完成,土地登記被相關部門暫停等原因,招商蛇口在前海的土地用途一直無法確定。

直至2013年6月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通過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綜合規劃》。《規劃》表明,招商蛇口擁有的2.42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權需調整規劃用途。但當日,只有前海自由貿易中心所在的宗地成功由物流用地被批準變更為商業、住宅及配套服務設施用地。

目前,已轉換土地性質的前海自由貿易中心一期正在建設中,項目位於前海媽灣片區十九單元,是招商蛇口對前海片區進行開發的首個項目,規劃建成集商業、辦公、公寓、住宅等業態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招商局集團為前海土地的確權已奔走多時,特別是醞釀招商局蛇口換股吸收合並招商地產之後。

得來全不費功夫。2015年4月27日,深圳市政府與招商局集團簽署《關於深化合作加快推進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發展建設的框架協議》,表示將加快解決招商局集團在前海的3.9平方公里用地的相關問題。

2015年10月9日,招商地產臨時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孫承銘透露,前海和蛇口片區土地規劃基本已經穩定,即全部轉為商業性質用地,但部分條件尚未與政府達成共識。

2.42平方公里的土地,按照目前市場估值,折合均價為3.7萬元/平方米。以招商蛇口前海片區土地賬面凈值17億元估算,前後對比,招商蛇口持有的前海土地增值高達數十倍。

6月18日,招商局集團與前海管理局正式宣布組建合資公司,啟動前海土地的開發工作。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次合資公司的成立是由招商局集團與深圳市政府直接推動的戰略合作。納入合作範圍的土地為以招商局集團原前海灣物流園區3.9平方公里土地為合作基礎,扣除現狀保留用地後,有效土地面積為2.9平方公里。

對比招商蛇口重組上市時在前海片區擁有的2.4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權,本次合作的土地範圍有所擴大。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不排除合資公司在前海片區可控可開發區域的面積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資本擔當深改排頭兵?

醉翁之意不僅僅在前海片區,合資公司擬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發建設若幹自貿園區,系統複制深圳改革開放和自貿區發展經驗。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對自貿新城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園區綜合運營服務。並將依照“前港、中區、後城”的模式,參與“一帶一路”沿線自貿園區和其他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與服務,公司還兼具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與運營以及股權投資、資產管理等多種運營功能,甚至可以根據政府授權依法開展公共管理服務。

據工商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4月,已有47個國家和地區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設立企業。同期,前海對外中方協議投資額達到了41.13億美元,其中超過80%投向“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和地區。

蛋糕畫得足夠大了,但招商蛇口能順利吃下嗎?

2015年12月30日,招商蛇口正式登陸深交所,除了以原招商地產為主體的社區開發與運營業務外,還確定了以前海蛇口自貿區為主體的園區開發與運營、以太子灣遊輪母港為主體的郵輪產業建設與運營等兩項核心業務模式。

既已確認園區開發和郵輪業務為新的主營模塊,公司資源必需有所傾斜,具體表現為平衡三大業務營收占比,尤其是上提園區開發和郵輪業務的營收占比。

據2015年年報,招商蛇口實現營收492.2億元,同比2014年的454.8億元增長8.21%。社區開發與運營業務、園區開發與運營業務、郵輪建設與運營業務收入分別占營收的85.18%、14.15%、0.67%。園區開發業務同比去年增加了5.12%,郵輪產業同比基本持平。

園區業務占營收比已有所提高,再加之招商蛇口過往在開發蛇口工業區、光明新區、福建漳州開發區和青島產業園的園區開發經驗,以及招商局集團在“一帶一路”中的布點和戰略支持,合資公司已取得初步贏面。

先是成功重組上市、引入以民營資本為主的機構投資者進行混改,再是探索與地方政府合作開發招商蛇口在深化國企改革進程中的示範性意義不可取替。

據第三方機構測算,合並後招商蛇口的土儲規模超過2800萬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土儲位於前海蛇口自貿區。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土地資源支撐強勁,土儲價值不可估量。

但資本市場並不買賬,招商蛇口股價也遭到了短期承壓。6月17日,招商蛇口股價小幅上漲1.85%,報收14.34元。而上市當日,即2015年12月30日的開盤價為23.9元。

前海片區3.9平方公里土地一旦從工業用地轉性為商辦用地,容積率將有所提高。在今年3月舉辦的投資者會議上,總經理許永軍表示,當前已確定的是公司在前海的土儲總建面是在500萬~550萬平方米。此外,蛇口片區的產網融城和舊城改造工作亦在推進中。

業內認為,相關土地資源逐步完成開發釋放效益後,招商蛇口的盈利能力或將快速提升。廣發證券認為,招商蛇口超優質的土地資源將長期支撐股價走強,當前階段合理價格為28.1元/股;而國海證券澤表示,估算合並後的招商局蛇口控股NAV值為2588.5億元,折價30%後,招商蛇口對應合理股價應為36.1元/股。

作為2.9平方公里前海土地的開發主體,實現更高的商業價值變現是招商蛇口兌現土地紅利的首個考驗。

2016年,招商蛇口的銷售目標是 650 億元。截至5月底,公司年內已實現簽約銷售金額243.90億元,完成年度目標37.5%。 此外,根據業績承諾,2016年招商蛇口需完成85.9億元的備考歸母凈利潤,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的完成額約為8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18

珠三角基建刺激港企北上 前海自貿區後勁十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208.html

在香港寫字樓市場出現稀缺的情況下,世邦魏理仕發布報告稱,隨著珠三角的基礎建設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將會到內地尋求發展機會,深圳前海自貿區首當其沖。

世邦魏理仕發布《大珠三角基礎建設展望》報告稱,看好珠三角大型基建項目的推進對區內城市融合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作用,當中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寫字樓市場將感受到來自香港公司的強烈需求。

世邦魏理仕香港、華南及臺灣研究部主管陳錦平在香港的研討會上稱,大珠三角的四個核心城市廣州、深圳、香港、澳門貢獻了區域GDP的70%,其中以金融、專業服務、現代物流以及IT產業為主導的深圳前海自貿區最具發展潛力。據統計,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共有74000家公司在深圳前海註冊,而5月底,這一數字估計達到80000至85000家,由此可見前海地區發展之迅速。

陳錦平認為,這一增長歸功於大珠三角正在進行的基建項目建設,包括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項目。這些基建項目拉動了廣東自貿區的經濟發展,在此過程中,香港、澳門、珠三角三地在人口、資金、貨運等的流轉明顯加快。自貿區及傳統商圈的日漸成熟會令地區內經濟活動增加,收入、消費力及旅遊吸引力提升,從而使大珠三角成為大中華以至亞洲地區的一個領先的大都會。

陳錦平相信,隨著高鐵的完工,考慮到成本因素,更多來自香港的公司會選擇在深圳設立辦公地點。世邦魏理仕研究部此前發表的《全球主要寫字樓租用成本》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中環超越倫敦西岸成為全球最昂貴寫字樓市場。而標準普爾此前也指出當前香港寫字樓的空置率僅為2.7%並持續走低,但租金卻長期居高不下。對於想在香港發展業務的公司而言,深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隨著基建項目的推進,不少人擔心前海自貿區過度建設的問題。陳錦平表示這樣的擔心沒有必要,當前的商用寫字樓就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前海有74000間公司,假設每間公司需300平方米的辦公地點,這一需求總和為2200萬平方米,而政府規劃中的寫字樓建設面積僅為1800萬平方米。同時,在深圳前海自貿區註冊成立的公司數量仍在繼續攀升。

根據規劃,到2020年,大珠三角的人口將從2014年的6800萬人增至8100萬人,經濟規模將擴大至1.7萬億美元。世邦魏理仕此前一項報告顯示,如果把大珠三角地區跟其他獨立國家相比,其GDP在全球能排到第13位,超過澳大利亞的GDP總量。按目前的增長速度,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20年超越韓國,達到全球第10位,接近加拿大的GDP水平。

大珠三角區域目前有廣州、深圳等九個主要城市,以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一直以來是華南板塊的經濟引擎,以全國0.6%的土地面積和5%的人口貢獻了中國1/8的GDP。盡管中國經濟整體增速放緩,但廣州和深圳的GDP仍然保持著7%年增長率。

世邦魏理仕的報告還指出,都市區內一小時生活圈及兩小時橫越大珠三角實現後,居民穿梭於地區內各城市將更加頻繁,拉近了生活模式。對於旅遊業而言,高鐵開通後還會形成協同效應,帶動區域內的一周行,使7天的珠三角深度遊成為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24

前海系要求罷免王石、郁亮等七名董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651.html

 

萬科(000002.SZ)6月26日公告,稱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本公司”)於近日收到公司股東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盛華”)及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人壽”)向公司發出的“關於提請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召開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

前海系在上述文件中要求罷免王石、郁亮等七名董事,並要求罷免華生多多名獨立董事職務。

今日早間,微信朋友圈流出兩條王石留言,《第一財經》記者多方求證,證實朋友圈確有人看到署名為王石發的微信內容,記者就此向萬科求證,截至記者發稿,對方未有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03

萬科A明日複牌 購買前海國際100%股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3/1018524.html

萬科A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深鐵資產:地鐵集團持有的前海國際100%股權,初步交易價格為456.13億元。上市公司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全部交易對價,初步確定對價股份的發行價格為每股15.88元,為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3.61%。

截至7月1日,港股萬科企業股價報15.20港幣/股;而截至2016年6月30日,萬科融資余額12.11 億元。

萬科A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深鐵資產:地鐵集團持有的前海國際100%股權,初步交易價格為456.13億元。上市公司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全部交易對價,初步確定對價股份的發行價格為每股15.88元,為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3.61%。據此計算,上市公司將就本次交 易向地鐵集團發行2,872,355,163股A股股份。公司A股股票將於2016年7月4日開市起複牌。

公告稱,公司本次交易事項尚需公司董事會再次召開會議審議、有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報中國證監會核準,本次交易能否獲得公司董事會 再次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有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批準、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及中國證監會核準,以及最終獲得批準或核準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敬請廣大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此前在6月23日深夜,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明確反對萬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後續在股東大會表決上將據此行使股東權利。

兩家公司稱,萬科董事會未能均衡代表股東利益,獨立董事喪失獨立性,未能誠信履職;萬科監事會對董事會出現的種種問題未能盡到監督及糾正的職責;萬科已實質成為內部人控制的企業,違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不利於公司長期發展和維護股東權益。

  • 新浪財經
  • 陶玥陽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81

保險法教授詳解:買萬科,前海人壽至少還有百億額度

保險公司儼然已成為“錢多、任性”資本市場野蠻人代表。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半年,133家A股房企中,被險資進入前十大股東的房企有25家,占比達18%。2015年下半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次數高達54次。這其中,既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老牌保險公司,也有安邦保險、生命人壽、前海人壽等保險新秀。從險資舉牌的行業來看,地產、銀行、醫藥、百貨連鎖、能源、設備制造等不同板塊的公司均有出現。

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寶萬之爭”中前海人壽動用萬能險資金收購萬科A的行為是否涉嫌違規,萬能險資金所購股份是否有投票權,以及其舉牌萬科A會否產生經營風險、進而損害保險消費者(保單受益人)的利益?

北航法學院教授、中國保險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任自力解讀稱,保險公司有權使用萬能險保費收購上市公司股份,只要持股比例合乎監管規定就不算違規。同時,除非萬科公司章程中事先約定保險資金所購入股份不享有投票權或只享有部分投票權,否則險企所持股份自然享有所持股份的投票權。

“客觀而言,險資舉牌的現象是我國現行保險監管政策、經濟金融形勢、保險業會計準則、保險市場競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任自力說。

買萬科:至少還有百億額度

任自力認為,首先,前海人壽有權使用萬能險保費收購上市公司股份。根據《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前海人壽收購萬科A股份在資金方面的唯一限制是:若其目標是控股萬科,其不能動用準備金來收購。至於其運用萬能險保費來收購,不存在任何限制。

其次,前海人壽持股萬科A的比例合規。根據前述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的比例限制,前海人壽只需滿足最低要求——其所持萬科A的股權價值不超過自身上季度末總資產的10%(即監管上限),其持股即合乎監管規定。

前海人壽2014年度、2015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其2014年底的總資產為560億元,2015年底的總資產為1559.44億元;同時,根據萬科公告顯示的前海人壽買入萬科A時間段、購買價格區間等計算,前海人壽持有萬科A的股權價值在110億以下,可合理推斷,前海人壽所持有萬科A的股權價值尚未達到其總資產的10%,故其持股比例不存在違規。

“根據前海人壽2016年一季度最新財務數據顯示的季末總資產2094.43億元來推算,其可用以繼續購買萬科A的保險資金應不低於100億元。”任自力說。

那麽,前海人壽對其萬能險資金所購入股份享有投票權(表決權)?

任自力認為,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投票權是公司股東所享有的股權基本權能之一,除非股東協議或公司章程對之另有限制性規定,否則股東所持有的每一股份享有一份投票權。投票權的權利基礎是股東持有的公司股份,至於股東持有股份的資金來源是自有資金抑或是借貸資金則完全無影響。

“據此,在寶萬之爭中,前海人壽作為相關萬能險資金的所有權人,當其用該等資金購入萬科A股份之後,其即成為萬科股東,當然享有所持股份的投票權。除非萬科公司章程中事先存在保險資金所購入股份不享有投票權或只享有部分投票權之類的限制。鑒於萬科章程中並不存在此類限制,前海人壽對其萬能險資金所購入股份應當然地享有投票權。”任自力認為。

保險公司是否化身“金融怪獸”?

而對於前海人壽舉牌萬科A是否會損害保險消費者(保單受益人)利益,任自力認為,根據《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第4條規定,保險資金運用的首要原則是必須遵循安全性原則,主要目的是保護保險消費者(保單受益人)的合法權益,避免保險公司出現經營困難,不能履行對保險消費者的賠付義務。

根據現行規定,判斷前海人壽舉牌行為會否損害保險消費者利益的核心標準是其償付能力是否達標。所謂償付能力,是指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或稱保險公司向保單消費者按約進行足額賠付的能力。

根據前海人壽2015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其2015年底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61.13%,符合監管要求。根據其2016年一季度報告,其償付能力指標也符合自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償二代”標準。因此,前海人壽現階段擁有向保險消費者進行足額賠付的能力,不存在因舉牌萬科A而損害保單消費者利益的風險。

任自力同時認為,雖然保險資金舉牌上市公司本身具有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發現價值低估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等多重積極意義。但是,面對保險資金不斷買進上市與非上市公司股權的現實,人們仍難免萌生憂慮:保險資金會否控股太多實體產業,而形成金融壟斷或金融寡頭、進而破壞實體經濟的正常生態?保險公司會否成為吞噬一切“金融怪獸”?我國現行保險資金運用規範是否具備防止保險業濫用經濟力量與民爭利、保護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國民經濟成長之應有功能?保險立法如何實現投資需求、經濟民主、資本邏輯與金融寡頭防範之間的有效平衡?保險市場發達國家或地區有哪些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這些問題無疑都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認真面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06

寶能系再添一子:保監會核準姚振華任新疆前海聯合財險董事長資格

7月7日,保監會發布《關於姚振華等人任職資格的批複》,批複顯示:姚振華、陳琳、宋粵霞、畢曉南、羅錦明、張雲飛、張炯、陳曉燕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核準姚振華擔任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核準陳琳、宋粵霞、畢曉南、羅錦明擔任公司監事的任職資格,核準張雲飛擔任公司總經理的任職資格,核準張炯、陳曉燕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徐維軍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和《保險公司獨立董事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核準其擔任公司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張韌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和《保險機構內部審計工作規範》的有關要求,核準其擔任公司審計責任人的任職資格。

這也就意味著寶能系旗下再添一家保險公司,“壽險+財產險”的格局使得寶能系距離保險控股集團再進一步。

根據保監會此前的批複,新疆前海聯合財險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公司住所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維泰南路1號維泰大廈1601、1602單元。營業場所為廣東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63號前海企業公館2A棟2、3層。法定代表人為姚振華。

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機動車保險,包括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機動車商業保險;企業/家庭財產保險及工程保險(特殊風險除外);責任保險;船舶/貨運保險;短期健康/意外傷害保險;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批複同時顯示,新疆前海聯合財險開業後在新疆、廣東和深圳開展業務,兩年後根據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業務發展狀況和人才儲備情況,逐步在上述區域外設立分支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13

前海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環比上升 稱未來三年流動性風險較小

近日,前海人壽公布了“償二代”下第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達標,並較上季度環比上升。

根據償付能力報告,前海人壽第二季度末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77.41%及143.68%,較上季度末的70.70%及127.58%有所上升。同時,其第二季度實現凈利潤62.97億元,達到去年全年凈利潤30.98億元的兩倍。

所謂償付能力,是指保險人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對償付能力的監管也是國家對保險市場監督管理的核心內容。

在以規模為導向的“償一代”下,只有一個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而在風險導向的“償二代”下,量化風險部分則有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兩個指標,前者是指核心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率,反映保險公司核心資本的充足狀況;後者是指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之和與最低資本的比率,反映保險公司總體資本的充足狀況。

“償一代”下,償付能力分為償付能力不足(低於100%)、充足一類(100%-150%)和充足二類(150%以上);而“償二代”下,則要求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達到50%和100%。從“償二代”指標來看,前海人壽今年前兩個季度均符合償付能力監管要求。

而除了上述兩個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之外,在“償二代”下,監管層對一家保險機構的最終評價指標,是風險綜合評級。這是綜合第一支柱對能夠量化的風險的定量評價,和第二支柱對難以量化風險的定性評價,對保險公司總體的償付能力風險水平進行全面評價所得到的評級,分為ABCD四級。

根據償付能力報告,前海人壽最近一期(2016年第一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為B級,屬於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且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較小的公司。

同時,在流行性風險方面,前海人壽表示,截至本季度末,其流動性指標(綜合流動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範圍,具備較強的抵禦流動性風險的能力。並且,前海人壽使用現金流壓力測試的方法對公司未來三年的現金流進行了評估,綜合現金流壓力測試結果和流動性指標來看,未來各期現金流均為凈流入,資產流入有較強的持續性,且會根據預期可能出現的集中退保及賠付情況,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措施,公司整體未來三年的流動性風險較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