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草案望月內三審(附概念股)

據中國證券網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備受關註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工作最早有望在月內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提交。修法總體方向是為營利性學校“松綁”。

修正案旨在解決行業發展中遇到的稅收、預留發展基金等問題,將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實施分類管理。業內人士表示,民辦機構占比較高的職業教育、幼兒園等領域的市場化運營率先展開,教育資產證券化、行業兼並重組將加速。

據測算,國內民辦教育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86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6萬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去年8月,《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發布,《決定》強調要加快推進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強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通過在線學習平臺,開發面向民族地區的教育課程。

今年6月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則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和“無線校園”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學校配備師生用教學終端;積極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

此外,《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和《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已於4月18日獲通過。

相關民辦教育概念股:

新南洋(600661):新南洋背靠上海交大,正打造K12+職業教育綜合教育平臺。

全通教育(300359):主營業務是電化教學設備、教學軟件、電子產品、百貨;教育信息咨詢;設備租賃國內版圖書、期刊、報紙批發零售(中小學教材除外)等。

中泰橋梁(002659):已成為北京海澱國資旗下核心教育資產平臺,新建國際學校今年秋正式招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34

三大“毒瘤”拖累電影市場 電影產業促進法能否成為強心劑?

“向2016年下半年還能夠給公司員工發工資的影視公司老板致敬!向未來三年內繼續有作品問世,繼續有項目運營,繼續有錢交房租的影視公司致敬!向未來五年內能夠持續盈利、持續運營、持續創作好作品的影視公司頂禮膜拜!”這是暑期檔一位知名監制在朋友圈中發出的肺腑之言。

如此感慨源於中國電影今年上半年的低迷表現。根據國家電影資金辦票房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246.86億元,同比增長21.9%,遠低於2015年同期50.3%的增幅。另外,今夏電影市場整體表現疲弱,缺乏支撐性和示範性的標桿作品,未能續寫去年“三駕馬車”的暑期票房奇跡。

在這樣的背景下,下周將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三次委員長會議上繼續審議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或能成為目前電影產業發展中的一支強心劑。

中國電影發展的“毒瘤”

事實上,1984年,中國的電影法就有了第一稿,而直到電影票房從2003年的10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296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6%,2015年票房高達440億元時,電影產業法才呼之欲出。

“這期間關於電影產業法的呼籲也是幾起幾伏。2011年12月1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其目的是為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直到去年的2月26日,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蔡赴朝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上要求加快推進《電影產業促進法》等重點立法進程才算有個新希望。”資深電影人、制作人王璐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雖然沒有該法對電影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駕護航,但從2009年開始頻出的各項扶持政策也使得電影產業迅速發展。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09年到2015年,與電影相關的政策有15條左右。

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影視文化娛樂產業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A股市場上的影視動漫板塊反複活躍。數據顯示,以中小盤股為主的影視動漫指數近三年上漲450.8%,創業板指數上漲236.5%。近兩年上市公司並購影視公司共104起,涉及金額682億元。去年新三板掛牌的影視文化類公司共有58家。

此外,去年暑期檔內地電影市場異常火爆,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國產影片。數據顯示,去年7月國產影片票房轟下55億元,這是第一次單月票房超過50億元。《捉妖記》、《煎餅俠》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聯手貢獻了44.31億元的票房成績,不僅占據了暑期檔票房的54%,也占到去年電影市場累計總票房的16%。

“但各路資本大腕瘋狂追逐電影時,電影產業也暴露出自身的問題。”王璐認為。

比如《葉問3》的幽靈票房就將中國電影長期存在的毒瘤之一暴露,那就是電影票房造假。

“票房造假”可以簡單總結為兩種套路“偷票房”和“買票房”。“偷票房”以影院為主體,手段五花八門,主要有“手寫票”、“雙系統”等等,這種行為曾被電影局明令禁止。

“買票房”則是以制片方和發行方為主體,最初是為了給影片增加曝光率、增加排片量,或者為沖擊票房紀錄,最近則開始和金融、資本甚至股票價格牽扯密切。“買票房”的背後,片方往往是在布局一盤很大的棋,對電影產業的危害也將更為深遠。

盜版也是電影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另一大毒瘤。

事實上從張藝謀早期的商業大片至今,出品方打擊盜版都要費盡心力,但難改命運的淒涼。有出品人曾給本報記者算過一筆賬,盜版所損失的票房可讓出品方損失三分之一的收益。而從歐美和日本來看,他們的盈利來源是十分可續化、合理化的。

“美國的一部大片為什麽會投入那麽大的資金去做營銷?並不只是因為其在知名度和票房上能取得很好的數字,其實更多的是為了之後的版權和產品的銷售,像網絡版權、衍生產品等,這個必須是在產權得到普遍認可的情況下才能產生的。”王璐認為。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影視業越來越繁榮,娛樂圈明星也出現了片酬瘋漲的局面,不少導演、制片人對於明星高片酬的抱怨聲幾乎從未斷過。一線明星片酬飛漲儼然已經成為了不少投資人的噩夢。

這些毒瘤使得一場資本的狂歡在今年上半年變得冷靜下來。

“中國的影視圈有個怪現象,影視公司的操盤手羞於說自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創作、制作',因為資本市場講的是互聯網基因、營收、體量、份額、大IP,一些長袖善舞的影視奇兵迅速地占據了制高點,估值五億,十億,二十億……但是,一年過去了,基金公司和風投們,財報出來了吧!你們傻了吧?被忽悠了吧?覺得磕磣吧?電影百年,沒有創作和制作的核心能力,其他概念都是屁。"上述監制表示。

對電影產業法的期待

諸多資深影視制作人認為,從長線發展來看,增速放緩並不代表市場低迷,可視為中國電影產業長時期超高速發展的一次正常調整,特別是短期資本、非專業資本湧入市場後未獲得預定收益而退潮,這是必然結果。

在這一階段《電影產業促進法》自然就備受關註。諸多電影人表示,希望經過下周審議,產業法能夠在今年內頒布,“中國電影市場的轉型需要規範。”

《葉問3》牽引出部分影片和影院出現虛假排片、票房註水現象後,就有專家表示該事件暴露了中國電影的制度性風險。

對此,《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進一步規範了產業發展和電影市場秩序,比如,草案中提出,電影院未如實統計銷售收入的,由縣級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電影院在向觀眾明示的電影開始放映時間之後至電影放映結束前放映廣告的,由縣級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但影視界諸多人士認為,“處罰力度太低了,偷漏瞞報票房、買票房等市場違規的處罰力度需要加強。一個市場要健康發展,公正、透明是前提條件,首先在制度和體制層面要建立規範的市場秩序,這是電影產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而關於版權保護,草案提出,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知識產權執法的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保護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依法查處侵犯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的行為;從事電影活動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應當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國家鼓勵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開發電影形象產品等衍生產品。

“但草案對於原創的保護還沒有凸顯出來。希望產業法最終會有些變化。”王璐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809

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二審:不得搞票房造假、偷票房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8月29日至9月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進行二審,新增原則性條款“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應當統計、提供真實準確的電影銷售收入,不得采取制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擾亂電影市場秩序。

今年3月底,《葉問3》被曝票房造假

2015年11月初,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對電影促進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在向中央有關部門、單位,以及社會公眾等征求意見,並進行過調研後,此次送審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較初審時部分內容有所修改。

草案還規定,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應當按照德藝雙馨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加強自律,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13

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三審 票房造假最高可罰違法收入的五倍

據中新網報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31日在北京開幕。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三次提請審議,草案三審稿對票房造假提出了更嚴厲的處罰措施。

此前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第二十二次會議兩次審議。有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門提出,目前的規定處罰力度不夠,應將罰款數額與造假金額掛鉤,實行按倍計罰。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將草案相關條款修改為“未如實統計電影銷售收入或者未提供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此外,為加強對電影業違法行為的社會監督,草案還增加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應當“受理對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的投訴、舉報,並及時核實、處理、答複”。

此外,三審稿還增加“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村電影放映”的規定,增加“采取措施”支持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費觀看推薦的電影,增加國家支持創作、攝制“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電影,增加“鼓勵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的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99

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草案首次審議,劍指融資難

據新華社報道,31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草案明確提出微型企業的概念,並在相關促進措施和制度安排上向小型微型企業傾斜,特別提出創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環境、構建多元化融資服務體系,並增加了“權益保護”和“監督檢查”等章節。

修訂草案明確提出微型企業概念,要求國務院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綜合協調部門牽頭,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劃分標準。同時明確專項資金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使用、融資支持、創業創新支持、社會服務等政策的實施對象主要是小型微型企業,進一步突出扶持重點。

修訂草案將現行法律由7章擴展為10章,由45條增加為62條。其中,現行法律第二章“資金支持”拆分為“財稅支持”和“融資促進”兩章。針對融資難問題,特別從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完善金融組織體系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具體規定,加強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融資支持。此外,新增加一些具體要求,推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針對很多中小企業反映自身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面臨著負擔重、維權難等問題,修訂草案特別增加了“權益保護”和“監督檢查”等章節,明確國家保護中小企業及其出資人的合法權益,保護中小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和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等。針對一些大企業以及政府部門拖欠中小企業資金這一突出問題,修訂草案規定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和服務款項,中小企業有權要求拖欠方支付拖欠款並要求對拖欠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40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草案:擬不得設義務教育營利性民辦學校

據新華視點微博消息,31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草案提出,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民辦學校舉辦者依學校章程規定權限和程序參與辦學和管理。

新華視點微博截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44

《電影產業促進法》通過 將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獲優惠

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以146票贊成、1票反對、8票棄權,表決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閻曉宏在7日上午的發布會上指出,簡政放權、激活市場的活力是電影產業改革推動的重要方向。這次通過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把實踐中已經推行的改革舉措寫入了促進法,比如減少審批項目、降低準入門檻等,《電影產業促進法》沒有新增設行政審批項目,同時還取消了電影制片單位審批、攝制電影片(單片)許可證審批等行政審批的項目,這是取消和減少審批項目。

閻曉宏表示,在《電影產業促進法》出臺之前,按照《電影管理條例》的規定,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行使的權限,包括電影片的審查、電影劇本的備案與批準舉辦電影節(展)等多項審批事項,這次大部分下放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新聞出版廣電管理部門。為了防止各地審查管理和審查結果標準與尺度在把握上不一致,《電影產業促進法》在下放審批權限的同時規範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的程序,在本法第18條還設置了出現爭議的情況下再審的條款。

另外,《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電影公益服務,維護觀眾權益方面同樣有舉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要求將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納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由政府出資建立完善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服務網絡,統籌保障農村地區觀眾觀看電影的需求。同時規定,由教育和電影主管部門共同推薦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並采取措施支持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費觀看。此外,鼓勵電影放映者采取多種措施,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城鎮低收入居民以及進城務工人員等觀看電影提供便利,政府可以發放獎勵性補貼。

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明確了電影從業主體的法律責任。《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規定了電影院的電影放映質量保證責任、廣告播放時間限制和觀眾安全健康保障責任,並禁止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主體通過制造虛假交易、虛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

據了解,《電影產業促進法》將於明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與此同時,實施多年的《電影管理條例》將依據《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修訂完善。

以下為部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答記者問實錄:

記者:《電影產業促進法》在規範電影產業發展和市場秩序方面建立了哪些主要制度?

答:《電影產業促進法》主要從四個方面對規範電影市場秩序做了規定:

一是國家引導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電影市場。

二是電影主管部門加強對電影創作、攝制、發行、放映等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創新管理手段,明確了違法行為的社會投訴處理制度並建立社會信用檔案制度,加大對電影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

三是電影行業組織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範,開展業務交流和職業技能認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維護成員的合法權益。

四是在法律責任中對破壞市場秩序行為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

記者:法律規定了哪些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電影產業發展水平方面的措施?

答:一是各級政府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家制定電影及相關產業政策。

二是國家支持創作、攝制各類優秀國產影片,地方政府對電影創作、攝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幫助。

三是在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用匯等方面對電影產業采取優惠措施,激勵資本投入、降低運作成本。

四是積極扶持電影科技研發、公益放映、人才培養、境外推廣等事業發展,為電影產業發展夯實工業基礎、培育人才梯隊、拓展電影市場空間。

記者:《電影產業促進法》在維護文化安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主要規定是什麽?

答:一是明確電影的正面導向作用,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定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的立法宗旨。

二是明確國家重點扶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題材電影創作攝制,同時禁止影片含有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危害社會公德等內容,抑制、阻止不良、有害作品的制作、傳播。

三是在鼓勵開展平等、互利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同時,對從事過損害我國國家榮譽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傷害民族感情等活動的境外組織和個人予以限制。

四是通過規定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扶持措施,促進民族電影產業的發展;通過明確規定電影院放映國產電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強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度。

記者:《電影產業促進法》如何對從業人員行為進行引導和規範?

答:一是明確要求電影行業組織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範、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等,通過行業自律方式對從業人員進行引導和規範。

二是對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直接提出了倡導性要求,設定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將有利於電影從業人員樹立社會形象,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發展。其中,“德藝雙馨”中的“德”,就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德藝雙馨”中的“藝”,就是藝術才華的高低,有行業共識,有群眾口碑。電影產業促進法鼓勵電影創作者既要具備良好的品德,也要體現不斷精進的藝術才能。知名的電影從業者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嚴格要求,做好表率。

三是對從業人員行為劃定了合法開展活動的範圍和界限,指導從業人員依法依規開展業務活動,並對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罰款、吊銷許可證、一定期限從業禁止等。

記者:《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一是強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鼓勵通過互辦電影節展、合作拍攝影片、選送優質國產影片參加境外的電影節(展)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擴大中國電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電影強國的國際地位。

二是明確規定國家應該以多種方式對走出去的優秀電影的外語譯制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門也應充分利用各自的對外交流渠道和資源,積極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國家同時鼓勵多主體、多形式的境外推廣活動,最大程度地激發和利用社會上的活躍資源,為國產電影的境外推廣發揮積極作用。

記者:《電影產業促進法》對違法行為規定了哪些處罰措施?

答:一是根據具體違法行為的種類和程度的不同,電影產業促進法采取了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電影片、違法所得及從事違法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一定金額或違法所得倍數的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撤銷有關批準或者證明文件、吊銷營業執照,以及規定期限內禁止從事相關電影活動或擔任從事電影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責任人。

二是明確規定了違法行為的從重處罰情形。

三是為了保障行政執法行為的順利開展,《電影產業促進法》還規定了行政強制措施。

四是為了保證行政處罰與其他法律責任的銜接,《電影產業促進法》就民事責任、刑事責任、違反其他行政管理法規的行政責任及紀律責任承擔問題作了指引性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75

電影產業促進法發威!326家影院瞞報票房被罰

《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後,電影主管部門重拳出擊,以執法必嚴的決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首批查出存在違法經營行為的326家影院實施嚴厲處罰。

經過深入調查核對,電影主管部門掌握了部分影院2016年以來瞞報票房的有關情況。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於3月21日下文通報處罰結果,具體情況如下:

一、中影桐鄉嘉博影劇院等63家影院瞞報票房超過100萬元,情節特別嚴重,責令其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90日,視整頓情況由原發證的電影主管部門重新核發其放映許可證。

二、浙江杭州塘棲新世界影城等63家影院瞞報票房在5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情節嚴重,責令其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60日。

三、對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星鑫國際影城等110家瞞報票房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的影院,處以20萬元的罰款。

四、對90家瞞報票房在10萬元以下的影院,進行內部通報警示。

五、以上所有違法影院必須限期向片方返還截留片款,並書面報告瞞報票房、逃避監管的作弊手段;在省級電影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之下,由縣級電影主管部門對違規影院的主要責任人、關聯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六、溫州雁蕩院線、江西星河院線兩家公司違法影院數量多、占本院線影院比例大,暴露出嚴重管理問題。責令其即日起進行整改,整改期間不得開展新的影院加盟業務;視整改情況由原發證的電影主管部門重新核發其發行許可證。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指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電影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偷漏瞞報票房行為是電影行業長期以來的“痼疾頑癥”,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妨害產業發展。各級電影主管部門及文化執法機構要以堅定的決心,持續的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決不姑息,推動“電影市場規範年”專項治理行動取得實效。

據悉,升級後的國家電影數據平臺為電影市場監管及常態化的數據比對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繼本次通報之後,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對影院票房數據的核實工作還將持續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51

《民辦教育促進法》,能否解除民校內憂外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233

2017年1月11日,重慶,大足區季家鎮龍塘中心小學青坪村小教師李從書劃船接送學生。2007年,剛剛“民辦轉公辦”的李從書花1000多元買下第一條小木船後,他既當老師,也當船夫,每天都要花2個多小時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實行分類管理,一定程度解決了民辦教育的“外患”,即身份不明、定位不清、地位得不到保障,但更關鍵的是民辦學校的“內憂”,“內憂”即民辦學校的內部治理,規範辦學。“內憂”不除,民辦學校即便表面風光,卻缺乏持續發展潛力,而且,公辦民辦不分、片面追求升學業績的違規招生辦學對地方教育發展非但沒有積極貢獻,反而制造教育亂象,破壞教育生態。

我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民辦教育促進法》),將於2017年9月1日起實施。各地為落實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啟動了有關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制訂或修訂。比如,遼寧省教育廳就於近日向社會公開《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民辦教育也面臨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不清,內部治理體系不健全,辦學行為不規範,辦學水平不高,教師隊伍不穩定,平等地位、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許多制約發展的問題和困難。”

解決“假民辦”問題

總體看來,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最大的變動,是對民辦教育實行分類管理——分為營利性的民辦教育與非營利性的民辦教育。在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修訂稿進行三審時,輿論曾經針對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展開激烈的爭論。分類管理,對我國民辦教育的影響會是巨大的,但是,分類管理的落腳點,仍舊是民辦學校的具體辦學,如果民辦學校缺乏明確的法人屬性,沒有健全的治理體系,辦學不規範,那麽,我國民辦教育還是無法得到健康發展。

在實施分類管理後,民辦學校建立現代治理結構,變得更為迫切。可以說,實行分類管理,一定程度解決了民辦教育的“外患”,即身份不明、定位不清、地位得不到保障,但更關鍵的是民辦學校的“內憂”,“內憂”即民辦學校的內部治理,規範辦學。“內憂”不除,民辦學校即便表面風光,卻缺乏持續發展潛力,而且,公辦民辦不分、片面追求升學業績的違規招生辦學對地方教育發展非但沒有積極貢獻,反而制造教育亂象,破壞教育生態。

前不久,河北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對河北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辦學行為進行整改的通知》,對於衡水一中,整改意見就包括: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依法設立學校董事會,規範人員組成結構,校長應進入董事會,嚴格落實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人員名單報審批機關備案。盡快建立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制度,將資產過戶到學校名下。這意味著,民辦衡水第一中學,並沒有依法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公辦衡水中學與民辦衡水一中之間說不清道不明。公辦衡水中學就把民辦衡水一中作為自己的“子校”,用以實現公辦學校不能做的跨地區、大規模招生。

這樣的民辦學校,其實是“假民辦”。而我國目前各地存在的超級中學,背後都有“假民辦”的影子。“假民辦”從根本上暴露出民辦教育的治理問題。

營利性民校:投資者要與辦學者分離

我國當前的民辦教育,被功利的辦學政績與逐利的資本糾纏,采取的治理模式,主要有兩個模式。一個是企業模式,即把學校當企業經營,投資方是學校的老板,學校辦學由老板說了算,民辦學校是企業的提款機,有的學校連自己的財務也沒有,直接設在企業;另一個是行政模式,即采取行政治校方式治理民辦學校,這和其他公辦學校的治理模式一樣,相對於公辦的學校,民辦學校為了獲得市場的認可,更重視教育行政政績——中高考升學率。

國家對民辦教育進行分類管理後,如果不能健全民辦教育法人治理結構,在校內實行現代治理,目前存在的兩個模式,會進一步突出。

對於選擇實施營利性民辦教育的民辦學校,有可能企業模式更突出。因為營利性民辦教育,就是按工商註冊、實行工商監管。投資者、舉辦者會想當然地認為,營利性的民辦教育就是辦教育公司,作為企業經營的一個業務板塊。

營利性民辦學校追求營利,這無可厚非,但是,舉辦營利性的民辦學校,必須遵循教育規律。不要說舉辦營利性學歷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的學校,要遵循教育規律辦學,不能急功近利,就是開展教育培訓的非學歷教育機構,也要重視教育品質。近幾年來,在線教育風起雲湧,很多資本進入在線教育領域,在線教育從業者也不斷宣稱在線教育將顛覆傳統教育,可現實卻是殘酷的,目前,超過90%的在線教育機構還沒有找到可以贏利的模式。這是簡單把在線教育等同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問題。

營利性民辦學校,也需要投資者(舉辦者)與辦學者分離,不能由投資者直接介入辦學,而應該成立民辦學校的董事會或理事會,由董事會或理事會負責學校重大辦學戰略決策,包括編制預算和校長遴選等。具體學校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還需要由獨立的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負責管理,像招生、設置學科、專業,開設課程、評價教師和學生這樣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不能由資方老板拍板,否則,學校就完全變為營利性企業。

非營利性民校:基金會治理模式

對於選擇實施非營利性民辦教育的民辦學校,有可能行政治校模式更突出。具體原因有二,一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按法律,將獲得政府的土地、財政和稅收優惠,有的地方政府部門會借給民辦學校優惠和扶持而幹預學校辦學;二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和公辦學校競爭,會更強調應試教育,用學生分數,中高考升學成績來吸引受教育者,學校會把這作為重要的辦學業績,加以強調,假如在校內,學校管理、教師考核評價都由行政主導,那民辦學校為獲得升學業績,將把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提升到一個新臺階,而教師對於學校如何開展教育並無多少話語權。

目前我國的民辦學校的辦學正是如此。本來,民辦學校應該給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但各地的基礎教育領域的民辦學校,都顯現出成為應試教育“領頭羊”的趨勢,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後,民辦學校日益受到家長追捧,而被家長追捧的民辦學校,大多是當地的升學業績突出的學校。在高中教育階段,在公辦高中被限制招生區域和招生規模之後,民辦高中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可以跨地區、大規模招生。

河北衡水一中的董事會在河北省教育廳發出整改意見書之後,發表聲明稱,學校的公章早在2014年就被衡水中學拿走;衡水一中在各地辦的分校,都沒有經過董事會決策。民辦學校這樣辦學,顯然違反《民辦教育促進法》,可是,為何當時董事會一聲不吭呢?恐怕是因為利益所致,對於民辦學校的投資方和董事會來說,只要能依附衡水中學,順利實現大規模招生、快速擴張,是不是“假民辦”無所謂。但“假民辦”模式,說到底是對民辦教育的促退,而不是促進,也遲早會因內部利益沖突而吵翻。

選擇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應該探索建立基金會治理模式,即成立公益性質的教育基金會,學校的所有經費(包括學費收入、捐贈收入、舉辦資金)都進入公益的基金會,由基金會舉辦學校,避免捐贈方(投資方)直接成為舉辦者。再成立董事會,由董事會遴選校長,學校內部治理實行行政、教育、學術分離。我國目前已有少數民辦學校采取這種治理模式,但基金會、董事會、學校內部的治理還沒有理順。

隨著新《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實施,政府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將走出營利和非營利的灰色地帶,而民辦學校自身的治理,也應該走出投資方、舉辦方、辦學方不分的曖昧狀態,要有明確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健全的內部治理機制。

因此,各地在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時,一是要明確分類管理原則,幫助所有民辦學校順利完成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註冊;二是對那些因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規定,而選擇退出的民辦學校舉辦者,政府和其他機構對其接盤的順利過渡,要保障舉辦者、辦學者和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三是要推進各民辦學校依法完善內部治理,尤其是要清理各地普遍存在的“假民辦”、不規範辦學,推進民辦學校建立現代學校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