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續展首批到期27家非銀支付牌照 後續第二、三批將有部分機構合並

8月12日,央行公布了首批27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結果。27家機構牌照全部被續展,但具體來看,部分機構被調減或增加支付業務類型與覆蓋範圍。於此同時此次部分機構的支付業務被合並。

“下一步,第二批、第三批會出現一些合並業務的情況,合並下來估計會少8、9家左右。”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指出。

他表示,第一批仍然是27家。但根據人民銀行規定,為了避免刺激預付卡發行,預付卡發行、受理與銀行卡收單不能使一家機構,通過續展,兩類機構都是同一個實際控制人的,就會做一些機構和業務的合並。

2015年非銀行支付機構共完成各類型支付業務,包括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共984.95億筆,交易額在64萬億。從交易筆數和金額不難看出,非銀行支付機構已經成為支付市場一只重要力量。

樊指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非銀行支付機構作為支付領域新興主體,普遍存在創新有余,合規不足的問題。例如資金管理不規範,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比較突出。

在首批續展的27家非銀支付結算機構中,記者發現,例如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說明中變被終止了固定電話支付業務,而銀盛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則主動終止了該項業務。央行支付司內部人士指出,這是由於這些支付機構的這些業務並沒有實際開展,或者他們主動要求終止該項業務。

央行在《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答記者問中指出,存在以下兩類情形的支付機構,將會面臨支付業務類型或覆蓋範圍被調整、甚至不予續展的問題。一類是合規意識弱、風控能力差,存在占用、挪用、借用客戶備付金行為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另一類是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或支付業務發展理念不清晰,導致核準的部分或全部支付業務未實質開展過,或已連續停止2年以上。

對於支付業務範圍增加,則主要有兩類情況。一是因《支付業務許可證》整合引起支付業務承接,合並後存續機構的支付業務範圍相應增加被合並機構原有業務類型,被合並機構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相應註銷。

目前,支付服務市場存在多家支付機構同屬一實際控制人的情形,部分機構也曾主動提出過整合多張許可證支付業務範圍的想法。人民銀行認真分析支付服務市場發展趨勢,鼓勵支持支付機構科學合理整合業務資源,更好發揮支付業務的規模效應,在充分論證機構提交的合並方案後,在本次續展中相應調整機構支付業務範圍。

不過樊爽文指出,此次續展27家非銀支付牌照,並沒有出現註銷《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情況,不過後續2、3批中,將有合並下來估計會少8、9家左右。

期間有支付機構因嚴重違規被處以大額罰款,為什麽其《支付業務許可證》在本次續展中也獲通過?

記者發現,在首批27家非銀支付機構中,央行表示,續展工作不同於行政處罰。支付服務市場的規範發展需要時間。避免對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基於以上考慮,一些機構也被批準續展。

5年來,首批支付牌照2011年5月2日正式發放首批支付牌照截止2015年共有270家企業獲得支付牌照(目前已經有3家支付公司因為違規嚴重被註銷支付許可,存留267家企業,同時有一家企業被註銷互聯網支付許可和12省市收單業務,牌照留下)。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8月24日央行依法註銷了浙江易士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許可證》。2015年10月,央行再次出手吊銷廣東益民《支付業務許可證》。2016年1月5日,央行註銷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互聯網支付許可,停止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深圳、廈門、寧波、大連等12個省(區、市)的銀行卡收單業務。

央行人士表示,並非只有在續展的檔口才考慮停發牌照,在非銀支付機構開展業務期間,央行各地分行都會隨時進行監管,如果發現重大問題與嚴重違規,一樣會吊銷牌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76

本周資金面:共7775億逆回購、央票、MLF到期

逆回購周一到周五的到期分別為1250、700、800、1000和900億元。

另外,上周六到期的755億元央票將延續到周一到期,無正回購到期。

周二,有1750億元三個月MLF到期,周五有620億元6個月MLF到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06

本周資金面:共4050億元七天期逆回購到期

上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 央行進行了共計4050億元逆回購操作。 同時,上周一央行開展了2890億MLF操作,其中6個月期1515億元、一年期1375億元。上周有兩筆共計2370億元MLF到期,其中8月16日和19日分別有1750億元和620億元到期。

本周, 周一到周五分別將由1300、800、1000、500和450億元的7天逆回購到期。無正回購與央票到期。

申萬宏源認為,市場資金面仍將處於總體平穩格局,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仍將以對沖到期操作或凈回籠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29

本周資金面:公開市場5350億元逆回購與央票到期

隔夜shibor報2.0490%,上漲0.50個基點;7天shibor報2.3640%,上漲0.20個基點;1個月、3個月、6個月shibor小幅下跌0.10個基點。

而14天期shibor則下跌1.6個基點,至2.6210%。

十年期國債期貨開盤跌0.12%,延續上周的下跌態勢。

公開市場上,中國央行今日進行6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3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公開市場凈投放315億。

本周公開市場共計有5350億元逆回購及515億元央票到期,逆回購周一到周五的到期情況分別為1100、1000、900、1400和950億元。上周六到期的515億元央票將延至本周一到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98

本周逆回購到期5700億 央行今日凈回籠1745億元

中國央行將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今日有2500億逆回購到期,還有55億三年期央票到期。

公開市場本周(10月17日-21日)逆回購到期規模5700億元。周一到周五到期規模分別為2500億元、900億元、1100億元、800億元及400億元。另外周一有55億元三年期央票到期。周二還將有530億元3個月期以及790億元6個月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

今日多數Shibor品種小幅上漲,隔夜shibor報2.1590%,上漲0.60個基點。7天shibor報2.3750%,上漲0.1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8040%,上漲0.15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51

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四日凈投放 本周累計4250億元逆回購到期

今日Shibor品種繼續普漲,隔夜shibor報2.2310%,上漲0.90個基點;7天shibor報2.4040%,上漲0.3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8130%,上漲0.34個基點。

公開市場方面,央行進行700億元7天期、6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4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今日將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投放800億元。

央行公開市場本周共有425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本周(10月24日-28日)共有3250億元人民幣7天期、500億元14天和5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無央票和正回購到期。10月25日(周二)還將有1660億元6個月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04

3個月shibor連漲32個交易日 本周9350億逆回購到期

隔夜shibor報2.3080%,下跌1.20個基點。一個月shibor報 2.9457%,上漲2.94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889%,上漲2.03個基點,連漲32個交易日,創2010年12月底來最長連漲周期。

公開市場本周共935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一至周五到期分別為1600億元、1800億元、2200億元、1450億元和2300億元,無正回購和央票到期。此外,12月7日(周三)還將有115億元6個月期MLF到期。

今日,中國央行進行了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今天將有1600億逆回購到期, 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6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25

國土部回應溫州20年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自動續期不收費

12月23日,國務資源部舉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溫州當地20年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問題,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表示,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會商後回複,采用“兩不一正常”的過渡性辦法處理,不需提出續期申請,不收取費用,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

王廣華介紹,第一“不”是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這是《物權法》149條講的,自動續期,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所以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期間屆滿的權利人不需要專門提出續期申請。

第二個“不”,不收取費用。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收取相關費用。我們現在是按有償怎麽收費,無償怎麽收費,就是國家法律沒有規定之前,我們不作出任何收費的決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收取相關的有償使用的費用。

第三是“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此類住房發生交易時,正常辦理房地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手續,涉及“土地使用期限”仍填寫該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原起始日期和到期日期,並註明:“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的複函》(國土資源廳函[2016]1712號)辦理相關手續”。

王廣華表示,之所以是過渡性辦法,一方面是溫州這次出現的問題牽扯面小,只涉及少量住房,屬於改革初期先行先試造成的個別情況,有其特殊性;另一方面,相關法律安排尚未出臺,地方行政管理部門先按特辦法操作,待相關法律安排出臺後再與之做好銜接,就是我們這個“兩不一正常”,一定不能給下一步相關部門作出法律安排不一致或者設置障礙。所以對帶有普遍性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我們將繼續加強調查研究,在相關工作中積極建言獻策,配合相關部門盡早地完成研究,出臺相關的法律安排。

以下為記者會部分實錄: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近期有一個關於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我們對浙江有一個答複。這也是我們落實黨中央《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我們所采取的過渡性措施。

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提出要研究住宅建設用地等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續期的法律安排,推動形成全社會對公民財產長久受保護的良好和穩定預期,《意見》發布之後社會各方面很關註,一些媒體就提出來溫州等地出現的少數住房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的問題到現在依然擱置沒有解決,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意見提出來要研究這個法律安排,這個法律安排現在開始研究,要通過什麽樣的方式最後完成?什麽時間能出來?我想各方面都在積極做工作,會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辦法來落實中央的意見。

但是,像溫州這樣已經出現的這些情況,目前大家可能在媒體上也關註,辦理的過程當中,交易的過程當中發現土地使用權到期了,大家迫切需要把正在辦理的交易完成。有些地方群眾也提出來,我這也馬上到期了,怎麽辦?所以對大家的期望,希望在過渡期國家的法律安排沒有出臺之前,我這些事情應該怎麽辦?總要給我一個臨時性的、過渡性的辦法。

所以,近期我們收到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如何處理少數住宅用地使用權到期的請示,提出來溫州當地群眾非常期盼盡早解決20年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問題,方便他們辦理住房交易、過戶和不動產登記手續。為此,我們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協商之後,就複函並抄送各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目前在法律安排明確之前,我們提出可以采用“兩不一正常”的過渡辦法處理。

什麽是“兩不一正常”呢?第一“不”是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這是《物權法》149條講的,自動續期,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所以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期間屆滿的權利人不需要專門提出續期申請。第二個“不”,不收取費用。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收取相關費用。我們現在是按有償怎麽收費,無償怎麽收費,就是國家法律沒有規定之前,我們不作出任何收費的決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收取相關的有償使用的費用。第三是“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此類住房發生交易時,正常辦理房地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手續,涉及“土地使用期限”仍填寫該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原起始日期和到期日期,並註明:“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的複函》(國土資源廳函[2016]1712號)辦理相關手續”。

國土資源部提出“兩不一正常”的過渡性辦法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意見》的要求,主要考慮便民利民,在相關法律安排出臺前,由地方根據本地實際先解決一些群眾當前面臨的住房不能過戶等實際問題,來維護群眾的權益,解決行政管理部門在房地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等工作中遇到的操作難題。

之所以是過渡性辦法,一方面是溫州這次出現的問題牽扯面小,只涉及少量住房,屬於改革初期先行先試造成的個別情況,有其特殊性;另一方面,相關法律安排尚未出臺,地方行政管理部門先按特辦法操作,待相關法律安排出臺後再與之做好銜接,就是我們這個“兩不一正常”,一定不能給下一步相關部門作出法律安排不一致或者設置障礙。所以對帶有普遍性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我們將繼續加強調查研究,在相關工作中積極建言獻策,配合相關部門盡早地完成研究,出臺相關的法律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71

新華社談土地使用權到期:溫州一小步中國一大步

新華社在23日題為《溫州一小步 中國一大步》的報道中稱:

國土資源部23日正式發布過渡性安排辦法,溫州等地少數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後“兩不一正常”: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不收取費用、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這是落實黨中央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最新行動,傳遞出“以人民為中心”,保護公民財產權益的訊息。

以下是新華社的報道全文:

國土資源部23日正式發布過渡性安排辦法,溫州等地少數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後“兩不一正常”: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不收取費用、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輿論稱之為“本年度最好消息”。盡管這只涉及部分城市少量住房,但對全社會來說,這是落實黨中央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最新行動,傳遞出“以人民為中心”,保護公民財產權益的訊息。

如何解決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問題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備受關註。此前,除溫州以外,青島、濟南、深圳等城市也遇到類似情況。這些城市大多在市級層面提供了臨時性解決方案。有的方案深受權利人歡迎,也有的不盡如人意甚至引起爭議。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的複函》雖應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如何處理少數住宅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的請示》而發,但同時抄送各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這意味著地方在相關法律安排明確之前,各地均可按“兩不一正常”辦法處理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問題。國土資源部複函無異於一把理想的標尺,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溫州一小步,中國一大步。這一相關法律安排出臺前的過渡性安排,符合中央精神,順應群眾期盼,對面臨不動產過戶、交易、登記困難的群眾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對所有公民來說,是傳遞春天信息的最早一縷暖風。

黨中央強調推動形成全社會對公民財產長久受保護的良好和穩定預期。改革開放以來,保護私有財產從寫入憲法到物權法實施,從不動產統一登記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誕生,無不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的本色。

不動產統一登記本身是物權法的法定要求,始終貫穿著便民利民的紅線。這是人民群眾期待和擁護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初衷,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初心,是憲法和物權法的法源。只要不失初心,人民為大,念茲在茲,矢誌不移,就沒有什麽難題不能通過改革實踐而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84

本周超萬億資金到期 央行時隔6日重啟逆回購

在連續6日暫停逆回購操作之後,周一(2月13日)貨幣市場再次迎來了央行“放水”。但縱觀本周,有超過萬億元的資金到期,資金壓力仍不容小覷。

近期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撰文中指出,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出現失衡,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更加審慎。

機構人士認為,這可以看出央行2017年貨幣政策的思路。預計上半年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偏緊,但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尚不具備全面持續加息的基礎。

本周資金壓力仍不小

本周一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7天、14天、28天逆回購分別為200億元、300億元、500億元,同時當日有1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際凈回籠900億元。

值得關註的是,本周將有超過萬億元的資金到期。其中包括:9000億元逆回購到期;2月15日(周三)1515億元6個月MLF(中期借貸便利);2月17日(周五)左右將有6300億元TLF(臨時流動性便利)集中到期,央行是否續作仍未知。

在此情形之下,國債期貨午後漲幅擴大,至尾盤拉升大幅收紅。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6收盤漲0.46%報94.750元,盤中最大漲幅0.50%;5年期主力合約TF1706收盤漲0.26%報98.275元,盤中最大漲幅0.32%。但銀行間現券表現較為平淡,全天窄幅震蕩變動不大。

回顧上一周資金面的情況,春節後銀行資金面較為寬裕,央行連續6日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上周逆回購到期5950億元,相當於凈回籠5950億元。

資金面利率全線上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R001、R007、R014分別上行1.1bp、8.63bp、11.14bp。

市場人士分析,央行多重措施之下,顯示其“去杠桿”的決心。“防風險”和“去杠桿”仍將成為2017年上半年貨幣政策主要基調。

申萬宏源周一發布報告中指出,央行稱貨幣操作利率上行並不意味著加息路徑重啟,影響主要在於去杠桿,對實體融資成本傳導有限。與此同時,本周需關註央行貨幣政策操作釋放的邊際信號。

“此前資金投放量巨大,但春節前後央行對MLF、逆回購等貨幣操作利率實施小幅上調,因此市場對本周央行是否會在逆回購和TLF到期之際,進一步邊際收緊流動性存有一定的疑慮。央行再度暫停逆回購操作的概率不大。”該報告中指出。

此外,2017年1月的信貸數據預計在本周公布,此前市場對該數據猜測頗多,絕大多數機構預測1月信貸數據將放天量,較去年同期更多。

“一旦1月信貸數據再度超出市場預期,央行將對金融數據進行說明,再度明確貨幣政策中性偏緊的立場。”申萬宏源稱,維持10年期國債利率預計2.8%~3.5%的年度波動區間判斷不變。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2月13日表示,大量資金到期考驗央行態度。

他指出,美元指數在100關口震蕩,特朗普新政實施存在很大變數,人民幣貶值壓力短期暫緩。各地悄然收緊房貸利率,地產價格高位回落。但短期經濟仍穩,金融去杠桿仍有反複,貨幣環境仍將偏緊,不排除後續有進一步針對同業負債的監管政策出臺。下周公開市場將有1.13萬億元流動性到期,央行態度決定了回購利率走勢,預計7天回購利率中樞仍將維持在2.5%~3%。

長期持續加息基礎不具備

近期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撰文中指出,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出現失衡,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更加審慎。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分析師黃文濤認為,2017年貨幣政策執行思路在上述撰文中有較為充分的闡述。

他預計,今年整體的貨幣環境將較去年出現一個收縮。從目前來看央行已經將除存貸款利率以外的政策利率上調,實際就反映出央行對於去杠桿和維持貸款穩定增長的一個態度。

不過,他也指出,基本面並非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的出發點。整體來看,雖然2016年四季度GDP增速有所回升,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然偏弱,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通脹方面,2017年PPI增速可能呈前高後低走勢,上漲壓力有可能逐步減弱,CPI增速可能與2016年基本持平,物價上漲相對溫和。從經濟基本面看,當前並不具備全面持續加息的基礎。他預計,存貸款基準利率仍然將維持當前的位置。

姜超認為,逆回購和國債利率上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近期房貸利率有收緊趨勢,信用債融資成本上升導致實體債券融資渠道受阻,而銀行負債端成本上升或將傳導至資產端帶動貸款利率上行。當經濟和通脹再度下行之時,貨幣政策或將有所松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