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仰融再造風雲 李華華

2008-05-08  AppleDaily


遠 東金源(1188)上個禮拜五宣佈,以400萬人仔,收購大陸採礦公司吉林晟世全部股權,交易冇乜特別,其他行家都有報道,但篇幅唔大,但華華睇完大陸 《每日經濟新聞》嘅報道,就覺得呢單細新聞唔講得笑。首先,唔講大家可能唔為意,遠東金源主席,就係大名鼎鼎嘅仰融。仰融係華晨汽車(1114)創辦人兼 前主席,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三,當時身家近70億銀,仰融最令人印象深刻嘅係,92年將華晨汽車喺美國上市,成為第一隻喺美國掛牌嘅中國公 司。

不過04年,仰融同內地政府因公司股權出現爭拗,搞到要出走美國,仲俾遼寧省發通緝令緝捕。美國遙控遠東金源家陣仰融係遠東金源嘅大股東,公司市值約 11億銀,遠東金源前身係歡樂天地,仰融98年收購返嚟。間公司都經歷過唔少變動,先後改名圓通科技同圓通控股。據報道,仰融仲喺美國,家吓遠距離遙控公 司業務,今次可以稱得上係復出,將遠東金源作為最後籌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

中環在線:仰融「三年身家翻17倍」 李華華

2008-06-10  AppleDaily

華 華較早前引述大陸報章話,華晨汽車(1114)創辦人兼前主席仰融,想借遠東金源(1188)再造風雲,咁啱遠東金源上月底開股東會,華華為咗見吓呢位 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第三嘅傳奇人物,所以專登喺股東會當日,走上遠東金源香港辦事處,睇吓有冇機會撞到佢,結果無功而回,但有關方面叫華華留底 卡片,話仰總會覆。

起初華華以為呢啲係客套說話,點知過咗幾日,身在美國LA嘅仰融,真係親自打長途電話畀華華。話說04年,仰融同內地政府因公司股權出 現爭拗,搞到要出走美國,唔經唔覺喺美國一住5年,仰融話用咗3年半時間,同遼寧省政府打官司,目的係要證明自己「乾淨」,結果係點?「水落石不出囉!」 仰融形容成件事就好似阿媽唔理乜嘢事,打咗個仔先,做仔嘅唔可以同阿媽劃清界線,更加難要阿媽認錯。

計劃明春返港

咁仰總會唔 會返中國呢?佢話返唔返都冇所謂,但應該唔係短期嘅事,皆因覺得人身安全冇保障,不過,佢有計劃出年春節嚟香港探吓朋友,同埋睇吓公司業務。佢仲好有信心 咁話:「3年之內,身家一定多過以前。」01年仰融做《福布斯》中國富豪時身家70億銀,家吓佢揸住約四成嘅遠東金源,以遠東金源市值10億銀計,佢身家 只係4億幾,要翻17倍先可以同舊時嘅身家一樣,仰總嘅決心咪話唔大。

佢仲同華華講,老婆仔女都好適應美國嘅生活,佢亦日日做45分鐘運動,每年又去滑雪 兩三次,「以前都唔識滑,喺美國時間多咗,先至學識!」

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

中環在線:仰融搵巴曙松入局 李華華

2008-09-12  AppleDaily

曾 喺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第三位、華晨汽車(1114)創辦人兼前主席仰融,家陣遙控揸fit嘅遠東金源(1188)噚日宣佈,委任巴曙松做非執行 董事。巴曙松唔係等閒之輩,佢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亦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可以講係中央政府嘅金融智 囊。搵到個咁有份量嘅人做非執董,華華當然有聯想,唔通同仰融有關?話說身家一度高達近70億銀嘅仰融,04年同內地政府因華晨股權出現爭拗,搞到要出走 花旗,仲俾遼寧省發通緝令緝捕。

仰融為咗證明自己清白之軀,同遼寧省政府打官司,結果仰融以「水落石不出」總結,仲話成件事就好似阿媽教仔,唔理乜嘢事, 打咗個仔先,但做仔嘅又唔可以同阿媽劃清界線,又好難要阿媽認錯,惟有仍然留喺花旗。家陣巴曙松肯做市值只有9億銀嘅遠東金源非執董,唔知係咪暗示內地唔 再追究仰融,唔使再滯留花旗,有機會返番祖國呢呵。根據通告,巴曙松唔收董事酬金,只會攞酌情花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

45亿美元谜团:仰融美国造车财技与投资移民底牌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HTML_34H941YL1SHS.html


【核心提示:虽然阿拉巴马的土地依然是一片一无所有的“生地”,但是在仰融的心中,已经为这个“空中的工厂”设立了十个车型,三大家族,覆盖全线车型的“美丽新世界”。】

没有人想到,仰融“造车狂想”的操作秘笈隐藏在一桩小小的诉讼案件中。

6月30日纽约时间2时,本报特派纽约记者电话突然响起。“我是仰融”,电话那头是浓重的江南口音。在半个小时前,仰融收到了本报记者发给他的包含十个文件的诉讼案件的卷宗。

600万造车计划,时隔7年,这之前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又放了一个“卫星”。

在电话里,仰融面对本报记者需要解释的,不仅是一桩远在密西西比州北区法院的诉讼案件。因为在这个厚厚的卷宗资料中,牵涉的是一桩海外“集资”事件。在他的计划中,这一计划的目标是15亿美元。以及一些他所不愿意提起的,不为世人所知的争斗。

向投资移民圈钱:海外版集资事件

本报记者在调查仰融在美国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仰融与其前团队成员在今年3月份有一场未结案的诉讼。通过密西西比法院的文档系统,记者找到了相关这起案件的近十个文件。文件中除呈述双方诉讼原由之外,也详细披露了仰为其600万造车计划所设想的商业计划。

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海外集资事件。在仰融的设想中已经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这与一个叫“EB-5”的美国联邦政府项目有关,“EB-5”是美国国会立法同意发放的投资签证。标的额分成城市100万美元和乡村地区50万美元两种。

仰融打“EB-5”的算盘是,这100万或者50万美元的移民投资:如果能够把这些投资移民的投资纳入其盘子,那么如果按照一年有一万投资移民的数量计算,那就是100亿美元的规模了。

在仰融看来,这并非没有可能。剩下的就是精巧的设计了。

第一步是,仰融雇用了“整合方案集团(简称ISG)”公司以及一家名为华盛顿业务集团(TWG)的游说机构,建立“EB-5试验计划”。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GULF COAST公司也走上前台。华盛顿业务集团的目的就是游说美国国会批准GULF COAST公司成为“投资区域中心”。

作为“EB-5”试验计划的一个策略上的变通,“区域中心的概念,省去了投资移民一定要雇佣十名员工两年以上的要求。只要区域中心得到经济学家的证明,可以创造多少直接岗位以及间接岗位,就可以直接接受投资移民的投资。”

仰融通过这样的“区域投资中心”,向外界大规模招募有兴趣投资美国的投资移民。每一位投资50万-100万美元的投资移民,在向GULF COAST公司投资以后,可以在两年内拿到“有条件永久居留证”。

在随后的岁月里,拿到永久居留证,最终成为美国公民。他们投资在GULF COAST公司里的钱,则通过一个特定的汽车产业基金,源源不断的注入到仰融的造车计划中去。

本报特派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精巧的集资设计,仰融早在2008年就开始行动了。

2008年1月,仰融在美成立了一家名为LOGOS的汽车公司。3个月以后,这家公司改名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HOLDING, INC(以下简称HK控股)。

在成立之初,如同公司的名字一样,就设定了以绿色能源汽车为主要业务的业务方向。

仰融旗下的大将王晓麟(英文名:CHARLES WANG),出任该公司的行政副总裁,年薪156万港币。

1966年出生的王晓麟,湖南籍人氏,湘潭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曾经在仰融收购罗孚项目中做过法律协调工作。

2008年4月,王和另一名姓邓的高管分别成为HK控股公司的CEO和CFO,并且出任董事会成员。仰融对这位两位高管可谓不薄——为邓配置了一辆奔驰轿车,为王配置了三部奔驰轿车。

2008年4月25日,仰融通过HK控股公司中,雇用了“整合方案集团”。这个整合方案集团即负责帮助游说公司,展开投资移民的推动。

“如果招聘到3000名大型投资移民,则可以融资10亿美元以上。”HKAC的公司说明书中写到。

仰氏所设计的整个精巧融资方案也在随后的公司方案中得到详细的阐述:在密西西比州所设立的HKAC生产项目,仰融自称需45亿美元的资本。

奇怪的事情还在发展。HKAC这个造汽车的公司,汽车只有一些手绘草图,却非常隆重地在自己的网站放上了服务投资移民的电子邮箱地址和EB-5投资移民签证。

在 2008年随后的月份里,美国密西西比州发展局(MDA)愿意协助HKAC在该州发展 HYBRID CAR PROJECT,也就是公司成立之初立志要开展的“绿色能源”轿车。MDA愿意给HKAC一定的税收减免,以及经济补助。但条件是HKAC这个项目要投资65亿美元,在当地创造2.5万个工作机会。

仰融的设想甚至细到了一些细节上,例如,每年投资移民仅有1万名。如果推动游说机构,推动SUPER EB-5签证,上述的集资速度和额度可以更快些。

在午夜的采访中,仰融坦承,以投资移民吸收融资是其设想的通路之一。“但是不是说只限定在中国的投资移民上,其实是面对全球的。俄罗斯和韩国移民是美国投资移民的主力。”仰融说。

“我目前的融资计划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第一个是我通过美国和香港的市场进行私募。第二,争取通过这个项目,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第三个部分,则是这个个人投资者项目。如果有投资者比较看好这个计划的话。”仰融说。

如果——仅仅是设想一下未来——数以万计还不是数以千计的投资移民涌来,这个平台可以一举募集到百亿美元资金。仰融的未来,是否还会按照其既定轨道行走?

没有结束的HKAC争夺战

这只是这个故事的一半。

2008年10月,因为要与密西西比发展局合作,仰融知会王晓麟在密西西比注册一家公司HKAC。在该公司注册时,总裁就是王晓麟。

2009年3月,王晓麟突然发送邮件给所有的HKAC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宣称仰融与HKAC公司无关,并非该公司的董事或是管理人员。

2009年6月份,王晓麟在密西西比联邦法院作证承认,在仰不知情的情况下,将HKAC股份私自发行了给王自己的公司—资富控股公司。

审理本案的美国联邦法院法官Mills认为,“王晓麟承认已经把HKAC的股票发行给他自己公司,却还继续接受HK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为了混合动力汽车项目而提供的资金,这是本法庭不能容忍的事。”

随后,王晓麟虽承认仰融在HKAC公司上花了将近160万美元。但是他认为,仰融并非是HKAC的股东。仰氏所投资的160万美元可以做为股东投入,占一定的比例。

王晓麟在呈给法庭的回复书中写道:“当年我与仰融达成的协议,并非是被聘用者。而是与仰融的合作者。仰融答应出资2亿美元作为HKAC公司的初始资金。仰融答应自己的股份占90%。我的股份占10%。所以我是合作者。”

王晓麟在给法庭的回复书写道,因为仰融未达到承诺的出资额,仅投资160万美元,所以HKAC的所有股东认为,仰融不可以占股90%,而是应占一个较小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王晓麟指出,他和几位其他高管,在2008年12月,接到中国公安部的电话,说中国大陆发出的逮捕令依然有效,如果仰融担任HKAC的主席,就不允许HKAC有任何在中国的融资行为。

王晓麟因此而与仰融有过一次争执。仰融大怒,威胁要中止项目。王以及其他公司高管因此而心生忧虑。

王承认,这是他们“不满”的开始。也是后来双方对簿公堂的起因。

仰融所设想的造车计划,自2008年展开,至2009年3年遭受严重挫折。

“投资120万欧元,由德国LION 公司所设计承包的一辆原型车,可能已经送抵密西西比。但是因为双方争论HKAC,所以不得确定归属。”仰融在起诉书中控诉。

仰融随后重起炉灶,放弃由HKAC所做的一切工作,重新招标工程设计公司。密西西比所获得的土地双方均不可以使用,仰氏随即去阿拉巴马谈判,拿下5000英亩土地。

由于该案尚未结案,所以记者致电密西西比州发展局,HKAC工厂所在的TUNICA县商会,都只得到“不予置评”的回复。

在采访中,仰融并未因这一起案件而有挫折感。他所津津乐道的,仍然是未来从工厂下线的“正道”汽车,会有多么的先进、节能、与环保。虽然阿拉巴马的土地依然是一片一无所有的“生地”,但是在仰融的心中,已经为这个“空中的工厂”设立了十个车型,三大家族,覆盖全线车型的“美丽新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3

王晓麟读仰融:投百万美元不可能融资100亿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8/HTML_KKHG2L11PM8O.html


【核心提示 王晓麟回忆,他对仰融提出资金到位后,请代理人当董事长,后者的态度是不愿退到后台,另外仰融对投资资金避而不谈。两人不欢而散。】

7月5日,身为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简称HKAC)总裁的王晓麟正在上海忙于为密西西比州的混合动力汽车项目寻找零部件供应商,由于与仰融的官司,近来这位律师出身、43岁的湖南人受到广泛关注。

在王晓麟看来,他与仰融的根本分歧是文化差异。客观来看,2亿美元项目如何投入是引发两人分歧的关键,最为根本的是伴随着两人在金融家与实业者角色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立场改变和对立心态。

“我不认为他用一百多万美元,可以融到一百亿美元的资金来做这么大的项目。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采取托管,我认为这是一个最恰当的办法,我没有把股票给我自己,也没有把股票给他。”

在接受本报采访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王晓麟站在自己的立场,细述了与仰融间两年来的矛盾纠葛。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强调“作为律师他所说的一切都有证据来支持”。

“EB-5计划:我06年就关注了”

2003年通过收购罗孚一案,王晓麟结识了仰融。当时王带领团队到英国完成谈判,但因仰在国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无法回到国内完成协议,收购罗孚没有了下文。当时仰王关系不错,但此后没有经常联系。

王晓麟2004年变更律师事务所到纽约,后离开进入投资咨询业,三年后的夏天,仰融电话找到身在北京的王谈合作。当时仰融香港的上市公司远东金源集团 (上市代号“1188”)的两个高管先后离开,故邀请王加入该公司担任CEO。

王 调查财务后发现,只有2000多万港币的现金流,觉得没有吸引力。“2006年我对EB-5投资移民计划就很关注,当时准备在广东组团到美国寻求机会。” 王晓麟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南方的制造业的压力的增大,对策是利用投资移民计划在美国设立组装厂,以零部件出口的税率优势抵消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我的 公司主营业务是海外资源-能源的收购的consulting(咨询)。”

因此王在接到仰要求加盟的电话后,提出合作要求,“利用我已经运作了两年的EB-5计划,在美国做一个很大项目,我是搞金融的,并没有汽车生产和管理的经验,您是搞汽车的,能不能我们在汽车上合作一把。”

两周后仰融致电王晓麟,接受了王的提案——仰融负责提供汽车项目的启动资金,王负责汽车项目的融资和商业运作,同时帮助仰重振香港上市公司,合作美国的汽车项目。王晓麟2007年8月份加入远东金源集团,两个月后转为CEO。

2008年2月远东金源集团转向矿产业务,融资3000多万美元。结束远东金源集团的转型后,王开始投入EB-5和美国的汽车业务,并从华尔街说服了一批金融人才加入这一项目。其中包括唐轶、邓曦等美国金融界的重量级华裔人才。

据王称,当时和仰融分工是,王负责组建团队、前台沟通、土地、融资、政府优惠政策等等。仰融负责技术和2亿美元(最低估算)的投资。在此平台上,王负责后续的融资和金融操作。

仰融后称,在技术OK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投资如此之多,1个亿也够了。王接受了。“当时讨论结果是,仰融负责技术和投资,占80%股份,我负责组建团队和投资移民和其他优惠政策运作,占10%股份,另有10%的股份留给其他的管理团队。”

2008年8月王要求签约,仰融说直接注册。仰融的秘书在BVI(英属维京群岛)注册了HKAH(混合动力控股公司),仰融包括代持的10%管理层股份共计90%,王占10%。并计划确定土地后,当年10月份在密西西比注册公司HKAC混合动力公司。

“ 为了建立HKAC,从一开始我就是以HKAH为控股公司来给密州政府作演示的。”然而,10月份王晓麟在中国出差时公司常务副总唐轶(此人是王组建团队时 吸引的人才)来电称,仰融的秘书转述,要求将HKAC注册在另外一家仰融公司名下,该公司的名称在美国是仰融的独资公司,仅最后一个字母不同于HKAH。 唐还转告“仰规定的注册资金为5000美金”。

王打电话给仰融申明,最少注册不能够低于1000万美金,投资到位后确定股权。仰融没有正面回应。王转告唐轶暂时把HKAC所有股票放在王在BVI拥有的一家公司信托,受益人待定。做了这个指令后,王转向德国进行技术引进谈判。

2008 年12月,王返回美国后,带着财务总监到洛杉矶与仰融面谈。王提出土地、技术、政策、团队均已到位,要求投资资金到位。另外王晓麟表明了两点:1、资金到 位后,请仰融暂时不要露面,请代理人担任董事长。主要是考虑到仰融在中国国内的事件还未正式结束。2、仰融实际拥有的股份,根据其实际投资的资金界定。

王晓麟回忆,仰融对以上两点的态度是不愿退到后台,另外对投资资金避而不谈。两人不欢而散。

“今年3月份,我就签署了信托文件,明确规定BVI公司只是信托控股HKAC,HKAC的股东和股比按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根据实际出资确定。”王晓麟强调说。

王晓麟信托HKAC后,仰融也开始了另立门户的步伐——1月19日,仰融在阿拉巴马州注册新公司HK motor,做的是与HKAC同样的业务,紧接着停止了HKAC员工的保险。3月初派了2个人到密州关闭银行帐号,并发律师函给王,要求其交出所有公司记录和一切文件。

王回函:仰融非公司管理层也非正式股东,没有权力如此去做。所花费160多万美元(公关费用、差旅费用、香港的演讲费用)可以改为股份,也可以返还。并在回复仰融律师的电话和电子邮件中同样说明,资金、技术、团队要重新确定。

仰融随后诉讼到了法院。

王认为到法院那是最后一个解决方案,“我没有认为仰是一个敌人,直到今天。能够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还可以做朋友,没有必要树敌。作为一个专业律师,打官司不会害怕。”

“我依然在和他沟通”

“这个案件完全没有道理,我不会去打这种官司。”王称,当时他给仰融律师发了一个申明函,作为合作企业,每个人都应有承诺,按比例分配。他认为,仰融从承诺的2亿降到1亿,最后实际出资的160多万美元没有任何道理。

据王称,他当即召集了一些朋友。“技术没有问题了,土地没有问题了、EB-5没有问题了、州政府的几十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没有问题了,但是没有启动资金这个项目不能做了。如果大家今天决定停,那么就要通知所有的人。如果大家愿意提供启动资金,大家一起做下去。”

最后包括德国技术合作实体在内的投资方决定继续下去。对于仰融,大家一致达成共识:如果仰愿意继续做下去,大家欢迎。但股权必须和其他人一样,按实际出资计算,同时不能因为他个人问题影响公司发展。

在官司进展中,王表示,曾通过双方的律师询问仰的要求是什么?王愿意和仰谈,但仰的律师则转述仰的意见称,双方差距太大,没法通过和谈形式来解决。

打官司过程中,仰融派人到德国,要求技术合作方改为与HK motor(仰在阿拉巴马州的新公司)签署合作合同。

“一直以来,我都是想把这个项目做起来,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合作角度,都没有把门封死,仰融想谈随时可以,但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能因为谁霸道就听谁的。”

王晓麟向记者强调,“诉讼肯定对项目的推动有负面影响。现在各方面的资源来讲,我对项目进行下去是非常有信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42

仰融“细菌战”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8/HTML_GCMIC8MR09V8.html


几个展示灯的映射下,北京世纪万业源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业源”)接待区的右半部分光线特别充足,展示架上几排白色、形似果粒橙的塑料瓶,夹杂着蓝色的塑料袋,格外醒目。

“这是新的包装”,万业源的董事长殷汝新、总经理王颖静静地望着展示架。

从最初的北京伊埃姆生物技术研究所算起,退役军人殷汝新在这个由细菌作为驱动力的世界里“抗战”九年。而争议人物仰融对这家公司去年完成的控股以及几天前的点名推介,既鼓舞了万业源的希冀,也将后者从少人关注带入了众目睽睽的审视。

7月2日,殷汝新说:“能发展多大,要取决于我们自己和环境,但我希望‘平安福’生物肥料三年之内全国普及。”

从加法到减法

“环境恶化、土地板结、食源性疾病泛滥……”殷汝新扳着指头数着,“十年前我就断言,十年以后不可能允许这种趋势发展下去。”

10年前,殷汝新站在一个无形的岔路口上,一条是自己脱下戎装之后何去何从的个人道路选择,另一条是遇到日本微生物专家比嘉照夫引发的思考——严重依赖化肥和药剂的农业如何走出死胡同?

对于比嘉照夫来说,自己发明的“伊埃姆”技术——通过向土壤投放光合细菌、乳酸菌群等多种菌种构成的有效微生物群,通过不同菌群相互促进,从而既能优化土壤,也能增收并提高农产品品质。

而对于殷汝新来说,问题没那么简单,“伊埃姆”在日本每公斤卖到2100日元,直接用到中国来,农民的承受能力、施肥状况、土壤状况都是问题,而他周围的朋友更是摇头不止,“老殷那种搞法根本不是做生意的路子。”

在中国推了几年,比嘉照夫放弃了,而殷汝新尽管公司开了几家,又关了几家,对那些他坚信能带来魔力的细菌却“不抛弃不放弃”。

“我和王总有几年几乎不拿工资,就是维持一个基本生活”,艰难处境也驱使殷汝新带着他的技术队伍把“微生物部队”组装成一个个适用于不同产业的迥异产品。2008年中,万业源甚至拿到了一个垃圾处理项目,“我们这块过去与政府部门就有些合作,有基础,要求我们一个月搞完,实际20天就完成了。”

“大多数公司就是一个产品,殷总那边产品形态是最多的了。”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刘以连说。

多年外交官生涯之后又在菌种和农业交叉的世界里摸爬滚打,殷汝新觉得自己思考的多是大问题,与仰融的一番对话却让他对传言中的这个资本大鳄刮目相看,“仰先生看到的是全球有那么多国家还在闹粮荒。”

“茅塞顿开”,仰融的减法让殷汝新谦虚了一下。

沃顿咨询“小”公司

仰融和殷汝新列出的问题单子很接近,但前者更希望万业源聚焦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由增收入手带动对土壤的改良。这对于公司的具体操作上,是要把更多的力度花在原有以“平安福”为品牌的固态和业态菌肥。

“第一步战略主打生物肥料”,殷汝新领悟到的不止是聚焦,而是一个战略部署,“市场定位探讨过无数次,仰老板认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

为了明确模式的可行性,沃顿商学院进驻了这家生产“小东西”的公司。“去年十月,十几个人开始给我们做咨询”,曾经在医院工作的王颖迎来了帮自己检查的“洋大夫”。

“报告应该这个月出来”,尚未得到最终论述殷汝新早已从间或的沟通中确认了上述思路可以进行下去,而市场回报也适时地给予了正面的反馈。

“农业新技术通常是‘试验——示范——推广’这么走下来,一般需要四年,而黑龙江我们已经进展了四年”,殷汝新说,黑龙江农垦局的接受使得公司粮食作物菌肥在该省推广到三十万亩,“平均下来,投入24元,不算优质优价,产量增加折合过来的收益就有一百元。”

以每公斤6元、每亩使用4公斤推算,黑龙江这个“根据地”带来的主营收入就有720万元,而万业源去年全年的主营收入也不过略高于这个数。

与其他省份的试验与合作也陆续进入不同阶段,这意味着黑龙江式的成功有可能复制到其他省份。“三年之内,希望能够普及到全国”,殷汝新说中国市场显然是公司的重点,而仰融所说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通过另一条路径辅助实施。

他透露,万业源目前正与两个国家“重量级的商人”洽谈合作,万业源作为技术输出方,尝试将公司的平安福生物肥料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转化成绿化用肥两项技术输出到国外,“2011年应该可以走出国门。”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过去常用处理方式是掩埋或焚烧,殷汝新认为都是用一种麻烦替代另一种麻烦,“这些污泥除了重金属高一些,其他是没问题的,尤其适合发酵成肥料。用在人吃的作物上不行,做绿化用肥是很好的,还解决了过去做法的弊病。”

毛利较高但产量较小的畜用产品转由仰融旗下的另一家拥有GMP认证的工厂生产,殷汝新如今忙于扩大“平安福”生态肥料的产能,包括在建工厂在内的生产机构即将扩大到5家,“明天上午六点钟还要出差。”

“保底2000万元”,王颖相信这些增加出来的产能很快会派上用场,这个数字对比去年增幅亦已高达150%,但王颖相信是保守的,而殷汝新也隐约地确认了这种判断,“十月是一个用肥高峰”。

仰融2.0

“以后的十年会是双轨制”,殷汝新预判中国在相当长的阶段里会同时发展化学农业和生态农业,而沃顿商学院在国内市场的调研使他相信,自己可以继续领跑,直到大发展的到来。

“我是一名老兵”,军旅生活使得殷汝新的词语体系与常人迥异,动不动爱用“咬定青山不放松”之类的句子,也喜欢把稳步增长描绘为“稳扎稳打”,但他跟仰融见面后,却发现后者对这类词汇使用的频率比他还高。

万业源素来自我介绍为一家“由复转退军人和博士团队创办的”企业,而仰融希望它更“红”一些。

“原来的高管一个没动,这也可以看得出他对我们的信任”,但仰融在合资前就提出,合资以后公司要建立党支部,而殷汝新为此引来了魏星林作书记,“我们现在管理团队里就有四个师职干部、三个团职干部。将来工厂条件允许的话,一半用转业军人。”

“仰总让我大吃一惊”,王颖对与仰融的会面印象深刻,“他叫我们不要光想着眼前的利益,要顾大局。”这种说法连殷汝新都不否认,容易给人带来“假装高尚”的猜想,但他认为这种“疑似官话”背后依然符合商业逻辑,他援引仰融的一句话说,“一个企业如果与国家倡导的方向不一致的话,是不会有大发展的。”

至少对于仰融旗下的这些高管来说,有些高尚是难以装过去的。

如今回忆起来,万业源的这些高管发现,从最初的接洽开始,仰融就在潜移默化的诱导,“他老是跟我们说,人有再多钱,还是一张床、三顿饭。”

合资事宜确定之后,仰融没说出的意思浮出水面。

“我们都签了协议,从公司获得的财富都有上限,超过某一个具体的数字,多出来的部分要捐出来用于慈善事业”,王颖说,“仰总在美国是有慈善基金的,是不是一定要投到哪个基金,现在没说,但集团层面是有(超出上限就要捐赠)这个要求的。”

如今,殷汝新已逐渐习惯了外界对仰融的质疑,他预感未来仍会持续质疑,这甚至让殷汝新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个控股股东,“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争议的事物很多是没价值的。而一个没有争议的人就是个‘死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0

仰融的夢-遠東金源(118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23/LTN2009032348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30/LTN2009033050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8/LTN20090428112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7/LTN2009072783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8/LTN20090728471_C.pdf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893


 

【核心提示:虽然阿拉巴马的土地依然是一片一无所有的“生地”,但是在仰融的心中,已经为这个“空中的工厂”设立了十个车型,三大家族,覆盖全线车型的“美丽新世界”。】

没有人想到,仰融“造车狂想”的操作秘笈隐藏在一桩小小的诉讼案件中。

6月30日纽约时间2时,本报特派纽约记者电话突然响起。“我是仰融”,电话那头是浓重的江南口音。在半个小时前,仰融收到了本报记者发给他的包含十个文件的诉讼案件的卷宗。

600万造车计划,时隔7年,这之前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又放了一个“卫星”。

在电话里,仰融面对本报记者需要解释的,不仅是一桩远在密西西比州北区法院的诉讼案件。因为在这个厚厚的卷宗资料中,牵涉的是一桩海外“集资”事件。在他的计划中,这一计划的目标是15亿美元。以及一些他所不愿意提起的,不为世人所知的争斗。

 

向投资移民圈钱:海外版集资事件

本报记者在调查仰融在美国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仰融与其前团队成员在今年3月份有一场未结案的诉讼。通过密西西比法院的文档系统,记者找到了相关这起案件的近十个文件。文件中除呈述双方诉讼原由之外,也详细披露了仰为其600万造车计划所设想的商业计划。

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海外集资事件。在仰融的设想中已经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这与一个叫“EB-5”的美国联邦政府项目有关,“EB-5”是美国国会立法同意发放的投资签证。标的额分成城市100万美元和乡村地区50万美元两种。

仰融打“EB-5”的算盘是,这100万或者50万美元的移民投资:如果能够把这些投资移民的投资纳入其盘子,那么如果按照一年有一万投资移民的数量计算,那就是100亿美元的规模了。

在仰融看来,这并非没有可能。剩下的就是精巧的设计了。

第一步是,仰融雇用了“整合方案集团(简称ISG)”公司以及一家名为华盛顿业务集团(TWG)的游说机构,建立“EB-5试验计划”。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GULF COAST公司也走上前台。华盛顿业务集团的目的就是游说美国国会批准GULF COAST公司成为“投资区域中心”。

作为“EB-5”试验计划的一个策略上的变通,“区域中心的概念,省去了投资移民一定要雇佣十名员工两年以上的要求。只要区域中心得到经济学家的证明,可以创造多少直接岗位以及间接岗位,就可以直接接受投资移民的投资。”

仰融通过这样的“区域投资中心”,向外界大规模招募有兴趣投资美国的投资移民。每一位投资50万-100万美元的投资移民,在向GULF COAST公司投资以后,可以在两年内拿到“有条件永久居留证”。

在随后的岁月里,拿到永久居留证,最终成为美国公民。他们投资在GULF COAST公司里的钱,则通过一个特定的汽车产业基金,源源不断的注入到仰融的造车计划中去。

本报特派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精巧的集资设计,仰融早在2008年就开始行动了。

2008年1月,仰融在美成立了一家名为LOGOS的汽车公司。3个月以后,这家公司改名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HOLDING, INC(以下简称HK控股)。

在成立之初,如同公司的名字一样,就设定了以绿色能源汽车为主要业务的业务方向。

仰融旗下的大将王晓麟(英文名:CHARLES WANG),出任该公司的行政副总裁,年薪156万港币。

1966年出生的王晓麟,湖南籍人氏,湘潭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曾经在仰融收购罗孚项目中做过法律协调工作。

2008年4月,王和另一名姓邓的高管分别成为HK控股公司的CEO和CFO,并且出任董事会成员。仰融对这位两位高管可谓不薄——为邓配置了一辆奔驰轿车,为王配置了三部奔驰轿车。

2008年4月25日,仰融通过HK控股公司中,雇用了“整合方案集团”。这个整合方案集团即负责帮助游说公司,展开投资移民的推动。

“如果招聘到3000名大型投资移民,则可以融资10亿美元以上。”HKAC的公司说明书中写到。

仰氏所设计的整个精巧融资方案也在随后的公司方案中得到详细的阐述:在密西西比州所设立的HKAC生产项目,仰融自称需45亿美元的资本。

奇怪的事情还在发展。HKAC这个造汽车的公司,汽车只有一些手绘草图,却非常隆重地在自己的网站放上了服务投资移民的电子邮箱地址和EB-5投资移民签证。

在 2008年随后的月份里,美国密西西比州发展局(MDA)愿意协助HKAC在该州发展 HYBRID CAR PROJECT,也就是公司成立之初立志要开展的“绿色能源”轿车。MDA愿意给HKAC一定的税收减免,以及经济补助。但条件是HKAC这个项目要投资65亿美元,在当地创造2.5万个工作机会。

仰融的设想甚至细到了一些细节上,例如,每年投资移民仅有1万名。如果推动游说机构,推动SUPER EB-5签证,上述的集资速度和额度可以更快些。

在午夜的采访中,仰融坦承,以投资移民吸收融资是其设想的通路之一。“但是不是说只限定在中国的投资移民上,其实是面对全球的。俄罗斯和韩国移民是美国投资移民的主力。”仰融说。

“我目前的融资计划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第一个是我通过美国和香港的市场进行私募。第二,争取通过这个项目,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第三个部分,则是这个个人投资者项目。如果有投资者比较看好这个计划的话。”仰融说。

如果——仅仅是设想一下未来——数以万计还不是数以千计的投资移民涌来,这个平台可以一举募集到百亿美元资金。仰融的未来,是否还会按照其既定轨道行走?

 

没有结束的HKAC争夺战

这只是这个故事的一半。

2008年10月,因为要与密西西比发展局合作,仰融知会王晓麟在密西西比注册一家公司HKAC。在该公司注册时,总裁就是王晓麟。

2009年3月,王晓麟突然发送邮件给所有的HKAC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宣称仰融与HKAC公司无关,并非该公司的董事或是管理人员。

2009年6月份,王晓麟在密西西比联邦法院作证承认,在仰不知情的情况下,将HKAC股份私自发行了给王自己的公司—资富控股公司。

审理本案的美国联邦法院法官Mills认为,“王晓麟承认已经把HKAC的股票发行给他自己公司,却还继续接受HK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为了混合动力汽车项目而提供的资金,这是本法庭不能容忍的事。”

随后,王晓麟虽承认仰融在HKAC公司上花了将近160万美元。但是他认为,仰融并非是HKAC的股东。仰氏所投资的160万美元可以做为股东投入,占一定的比例。

王晓麟在呈给法庭的回复书中写道:“当年我与仰融达成的协议,并非是被聘用者。而是与仰融的合作者。仰融答应出资2亿美元作为HKAC公司的初始资金。仰融答应自己的股份占90%。我的股份占10%。所以我是合作者。”

王晓麟在给法庭的回复书写道,因为仰融未达到承诺的出资额,仅投资160万美元,所以HKAC的所有股东认为,仰融不可以占股90%,而是应占一个较小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王晓麟指出,他和几位其他高管,在2008年12月,接到中国公安部的电话,说中国大陆发出的逮捕令依然有效,如果仰融担任HKAC的主席,就不允许HKAC有任何在中国的融资行为。

王晓麟因此而与仰融有过一次争执。仰融大怒,威胁要中止项目。王以及其他公司高管因此而心生忧虑。

王承认,这是他们“不满”的开始。也是后来双方对簿公堂的起因。

仰融所设想的造车计划,自2008年展开,至2009年3年遭受严重挫折。

“投资120万欧元,由德国LION 公司所设计承包的一辆原型车,可能已经送抵密西西比。但是因为双方争论HKAC,所以不得确定归属。”仰融在起诉书中控诉。

仰融随后重起炉灶,放弃由HKAC所做的一切工作,重新招标工程设计公司。密西西比所获得的土地双方均不可以使用,仰氏随即去阿拉巴马谈判,拿下5000英亩土地。

由于该案尚未结案,所以记者致电密西西比州发展局,HKAC工厂所在的TUNICA县商会,都只得到“不予置评”的回复。

在采访中,仰融并未因这一起案件而有挫折感。他所津津乐道的,仍然是未来从工厂下线的“正道”汽车,会有多么的先进、节能、与环保。虽然阿拉巴马的土地依然是一片一无所有的“生地”,但是在仰融的心中,已经为这个“空中的工厂”设立了十个车型,三大家族,覆盖全线车型的“美丽新世界”。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894


【核心提示:沉寂数年以后,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现身,尽管他年岁已老,但是雄心和梦想分毫不减。仰氏整个宏大计划中:近三大家族,十个车型,300万辆设计产能,涵括从小型车到皮卡车的全线车型。相当于在美国市场上再造一个通用汽车

。】

纽约当地时间6月30日凌晨2:00,在记者第一封E-mail发出12分钟后,仰融从加州打来了电话。

沉寂数年以后,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现身,宣布将在美国本地开展300万辆产能的庞大造车计划。同时对中国市场也有300万辆产能的B计划。

当土地还是“生地”,发动机技术刚开始研发,工程设计公司还在招标,工厂的地基甚至还没有打下……仰融就大胆放话“要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并且瞄准奔驰,还声称要比奔驰做得更好。

尽管他年岁已老,但是雄心和梦想分毫不减。仰氏整个宏大计划中:近三大家族,十个车型,300万辆设计产能,涵括从小型车到皮卡车的全线车型。相当于在美国市场上再造一个通用汽车。

午夜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在谈到汽车和汽车技术时,就开始变得激昂。对于外界在仰氏方案技术上的挑战和种种疑问,在问答中,仰融用自己的理解和逻辑一一回答。

对于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宏大计划中,最为核心最为致命的命题:45亿美元资金的具体来源。他还无法用具体数字来回答。仰融只是坦承“需要高度的金融杠杆技巧”。仰融向记者描述了又一个让人击节而叹、令人匪夷所思的融资通路。这个路径比当年的华晨系更加天马行空。

一个半个小时的访谈收尾时,仰融特意提醒记者:“搞汽车是有很多困难。上天不会给你机会。搞汽车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三大融资方式

《21世纪》:从美国联邦法院找到的资料,在你公司的整个融资过程当中,想引入大量中国投资移民,用他们的钱进行融资造车?

仰融:法院资料不完全正确。EB-5是美国国会通过的立法。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投资者。在城市进行投资,需要100万美元的投资者。在失业率较高的地区或者是农村地区,需要50万美元。都要求雇佣10个员工。但是现在美国国会又出台了区域中心法案,只要有经济学家证明某个项目1个直接员工可以创造几个不同间接工作机会就可以进行这种投资。

今年我在香港的香港远东金源 (01188.HK)已经收购了一家移民管理公司,ACFI移民中心,收购了80%的股份。——密西西比州项目收购的是海外中心。目前这家公司在法律诉讼中。

我没有说要吸引中国的投资移民。其实这个计划要吸引的是全球的投资移民。目前对美国最大的投资移民是韩国和俄罗斯。韩国投资者的纳税记录都很完整。

《21世纪》:这么庞大的计划,只靠吸引投资移民的钱来进行?

仰 融:我目前的融资计划是由三个部分购成的。第一个是我通过美国和香港的市场进行私募。第二,争取通过这个项目,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 专项资金。这个是现在的热点项目,每三个月受理一次。第三个部分,则是这个个人投资者项目。如果有投资者比较看好这个计划的话。之前有很多到美国进行投资 移民的人,最后的款项都打了水漂。

我想如果有可能性,他们愿意投资我的项目,就是很好的一个项目,所谓“愿者上钩”,是自愿投资的。

在资本化的项目中,我认为我的这个项目也是比较好的。 我们最近在纽约和波士顿开推介会,包括很多的环保组织基金会。现在正和很著名的基金的策划者在讨论私募问题。这种引入的资金可能是以可转债的形式来进行 的,用CD的方式。看他们喜欢哪种方式的投资产品。包括未来是跟我香港的公司换股,还是用纳斯达克单独上市,这个还不能披露。

《21世纪》:债券是公司发行的高收益债券?

仰融:个人投资者就是投资移民。然后把100万美元或者50万美元投给我。公司债券是可转股,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基本是私募。已经谈了好几个了。这个项目总计45亿美元。三个融资方式各占三分之一。

 

非常规的“当代工业理念”

《21世纪》:外界质疑你的方案太大,成本过高。

仰融:成本过高是常规思维导致,用传统的眼光看传统的问题,看过去的东西,所以容易被人误解。丰田的亏损,三大的倒闭就是明证。现在必须要把老眼光,老公式,老框框全部扔掉。

一期工程100万辆的话,应该要投资45亿美元,是比较合理的。我们现在的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并不意味着我要提高售价。这个又是一个误导。

事 实上用高新技术的时候,还必须要把成本降下来。我们的标杆是奔驰C、E、S和宝马3、5、7系。我们的动力、排放、节能都在他们同等级车之上,但是成本要 比他们降低一档。我们的E CLASS相当于是他们的C CLASS的价格。要做到这个效果。这才能给市场崭新的理念。这才叫“当代工业理念”。但是不是说把全部的技术放到一个车上去。

《21世纪》:动力总成技术这一块是你的整个庞大造车计划的关键。使用汽油/压缩天然气的混合发动机技术到底是研发当中还是已经研发完成的技术?这个庞大的造车计划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开始实施?

仰融:保时捷工程技术公司跟其它几家德国公司是全球一流的三大汽车工程公司。这几家工程公司都具有造型及其它的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因为原有的项目公司现在处于法律争议中。我现在的(新)项目公司还在跟这些公司招标过程当中。

我们有几个体系。一个是天然气与电力的混合系统。另一个是天然气与汽油。再就是天然气汽油电力的系统。考虑到加州以外的州的加天然气情况。

《21世纪》:具体的制造工艺能详解吗?几个关键技术都在招标或者研发当中,不确定性是否太大了?

仰融:当代汽车工业都是“同时工程”。现在拿到现成的技术,等三年以后投产,都落后了,没有竞争价值。2012投放的车型一定是2012年的标准。我们找的研发公司在发动机的时间表上,已经有主机型了。

我 们第一个提出技术整合的开发概念。共轨直缸喷射,DVV-T技术,可变气门生成(VVL)技术,可变压缩比(VCR))技术,还有HCCI,稀薄燃烧技 术,再加上中度混合动力。7种技术放在一个主机型上,是我们独家。实验室仿真以后,我们已经达到2012年美国加州排放的标准,使用汽油时,CO2小于 130克/每公里,使用天然气时,CO2排放小于100克/每公里。最高值达到400匹马力,比 现在奔驰550的马力要大,车重减轻20%-25%。

技术突破上肯定会有困难。发动机当中我认为两级增压是技术难点,可能突破会花费一 定的时间。我们也仿真预算过,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可以得到解决。我们已经把这个因素考虑在我们计划里去了。变速箱是为混合动力专门开发的,7月份样机就出 来了。7挡自 动变速箱,全新概念,变速箱上有电机功能,在ECU控制系统中,在行驶过程中的剩余电能,以及在刹车过程中都有回收电力功能。

 

阿拉巴马州我拿到的是“生地”

《21世纪》:密西西比的工厂进度如何?阿拉巴马州又是如何?阿拉巴马州给你的优惠条件是如何的?

仰 融:密西西比原来Tunica这块地现在处于法律纠纷中,双方都不能动,政府在另外给我们安排一块地。阿拉巴马州我现在拿到的土地是5000多英亩。现在 还是“生地”。阿拉巴马州负责平整土地。每个州的优惠情况都不一样。阿拉巴马州的门槛还高一些,但是总体上南部州政策差不多。例如员工工资到一定额度以外 会给一定的补贴,各州不一样。州税前几年都可以免。工厂的物业税可以免几年(美国拥有土地后需永久交纳的税收,因土地价格较低,长年累积交纳的物业税常常 超过所获得土地成本数倍。记者注)。

《21世纪》:汽车制造是一个体系。供应链不可能凭空而造。阿拉巴马工厂是如何的?

仰融:我们选址的周围300英里范围有70%的供应链存在。现在是现成的。只是每一家都要再签合约。要看他们的资质来挑选。由设计公司来具体招标,具体工厂有待谈判。

《21世纪》:这么大的项目,业界认为设计人员不会少于200人。你现在招到多少个?设计人才会成瓶颈吗?

仰融:200人说少了。不少于500人。我现在还在招人。设计公司工作平台有了,但是岗位空着,要有人填充。我现在在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招人。现任CEO王川涛是通用汽车的。

《21世纪》:经销商渠道问题?经销商压库问题?

仰 融: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全新模式,因为这个汽车可以大量模块化。可以实现全部网上实时订购,直接进我们系统下订单,可以在电脑上完全看到车辆如何组装。第 二种,收购一个现成的全美的经销商网络,这个正在跟投行谈。具体某一家还是不能说。第三,招募美国私人资本,组建一个全新的分销渠道,招商授牌。土星跟我 们车体、文化都不同,所以不是我们的方向。

这工程要非常大的金融杠杆技巧

《21世纪》:为什么说全球的汽车厂都没有价值了,需要全新技术?你现在冲压是什么技术?

仰融:超薄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型技术。我们最近跟世界最好的冲压设备公司——谈判。但是通过四大工艺,如油漆、钢板成本等,调整其它成本,成本不会大幅增加。

《21世纪》:产能如何设定?通用汽车只有180万。再增加一个通用汽车,可行吗?

仰 融:通用汽车统计的只是轿车。但是我们是全系列十个车型300万辆。规划中三大车系各100万辆。每个车系的目标为30万起步,60万辆,100万辆。 2016年达到全部产能。车型包括小型车、SUV、CUV还有皮卡车。皮卡车通用汽车曾一年生产60万辆,每辆可以赚1万美元。所以我预计皮卡是未来赢利 大户。因为美国人喜欢SUV和皮卡。我们的发动机最高400马力,可以装在5吨皮卡车。轿车可能是三分天下。我曾经想过利用美国的产能,但是实际上不太可能。焊接、油漆等都是新工艺。

《21世纪》:现在手上的现金有多少?

仰融:现在这个不能说。

《21世纪》:如果要到大陆公开融资,你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前往?

仰融:我1992年前就是香港公民,92年移民美国,所以我家在美国,工作在香港,投资在大陆,是以外商身份进中国大陆投资的。我现在还是南大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的董事。

2002年时,有携款外逃5个亿美元的说法,如果这真是一个大案,你有没有见过没有同伙的、没有政府官员涉入的这种案件?

《21世纪》:大陆省市政府方面具体招商情况如何?

仰融:大陆谈了有一年了。有些谈得比较深了。最近有新闻出来以后,到目前为止有9个省市政府通过媒体通过香港跟我联系。但是具体情况现在还不能透露。说实话,这个工程需要非常大的金融杠杆技巧。

From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442



 


【核心提示 王晓麟回忆,他对仰融提出资金到位后,请代理人当董事长,后者的态度是不愿退到后台,另外仰融对投资资金避而不谈。两人不欢而散。】


7月5日,身为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简称HKAC)总裁的王晓麟正在上海忙于为密西西比州的混合动力汽车项目寻找零部件供应商,由于与仰融的官司,近来这位律师出身、43岁的湖南人受到广泛关注。

在王晓麟看来,他与仰融的根本分歧是文化差异。客观来看,2亿美元项目如何投入是引发两人分歧的关键,最为根本的是伴随着两人在金融家与实业者角色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立场改变和对立心态。

“我不认为他用一百多万美元,可以融到一百亿美元的资金来做这么大的项目。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采取托管,我认为这是一个最恰当的办法,我没有把股票给我自己,也没有把股票给他。”

在接受本报采访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王晓麟站在自己的立场,细述了与仰融间两年来的矛盾纠葛。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强调“作为律师他所说的一切都有证据来支持”。

 


“EB-5计划:我06年就关注了”


2003年通过收购罗孚一案,王晓麟结识了仰融。当时王带领团队到英国完成谈判,但因仰在国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无法回到国内完成协议,收购罗孚没有了下文。当时仰王关系不错,但此后没有经常联系。

王晓麟2004年变更律师事务所到纽约,后离开进入投资咨询业,三年后的夏天,仰融电话找到身在北京的王谈合作。当时仰融香港的上市公司远东金源集团 (上市代号“1188”)的两个高管先后离开,故邀请王加入该公司担任CEO。

王 调查财务后发现,只有2000多万港币的现金流,觉得没有吸引力。“2006年我对EB-5投资移民计划就很关注,当时准备在广东组团到美国寻求机会。” 王晓麟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南方的制造业的压力的增大,对策是利用投资移民计划在美国设立组装厂,以零部件出口的税率优势抵消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我的 公司主营业务是海外资源-能源的收购的consulting(咨询)。”

因此王在接到仰要求加盟的电话后,提出合作要求,“利用我已经运作了两年的EB-5计划,在美国做一个很大项目,我是搞金融的,并没有汽车生产和管理的经验,您是搞汽车的,能不能我们在汽车上合作一把。”

两周后仰融致电王晓麟,接受了王的提案——仰融负责提供汽车项目的启动资金,王负责汽车项目的融资和商业运作,同时帮助仰重振香港上市公司,合作美国的汽车项目。王晓麟2007年8月份加入远东金源集团,两个月后转为CEO。

2008年2月远东金源集团转向矿产业务,融资3000多万美元。结束远东金源集团的转型后,王开始投入EB-5和美国的汽车业务,并从华尔街说服了一批金融人才加入这一项目。其中包括唐轶、邓曦等美国金融界的重量级华裔人才。

据王称,当时和仰融分工是,王负责组建团队、前台沟通、土地、融资、政府优惠政策等等。仰融负责技术和2亿美元(最低估算)的投资。在此平台上,王负责后续的融资和金融操作。

仰融后称,在技术OK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投资如此之多,1个亿也够了。王接受了。“当时讨论结果是,仰融负责技术和投资,占80%股份,我负责组建团队和投资移民和其他优惠政策运作,占10%股份,另有10%的股份留给其他的管理团队。”

2008年8月王要求签约,仰融说直接注册。仰融的秘书在BVI(英属维京群岛)注册了HKAH(混合动力控股公司),仰融包括代持的10%管理层股份共计90%,王占10%。并计划确定土地后,当年10月份在密西西比注册公司HKAC混合动力公司。

“ 为了建立HKAC,从一开始我就是以HKAH为控股公司来给密州政府作演示的。”然而,10月份王晓麟在中国出差时公司常务副总唐轶(此人是王组建团队时 吸引的人才)来电称,仰融的秘书转述,要求将HKAC注册在另外一家仰融公司名下,该公司的名称在美国是仰融的独资公司,仅最后一个字母不同于HKAH。 唐还转告“仰规定的注册资金为5000美金”。

王打电话给仰融申明,最少注册不能够低于1000万美金,投资到位后确定股权。仰融没有正面回应。王转告唐轶暂时把HKAC所有股票放在王在BVI拥有的一家公司信托,受益人待定。做了这个指令后,王转向德国进行技术引进谈判。

2008 年12月,王返回美国后,带着财务总监到洛杉矶与仰融面谈。王提出土地、技术、政策、团队均已到位,要求投资资金到位。另外王晓麟表明了两点:1、资金到 位后,请仰融暂时不要露面,请代理人担任董事长。主要是考虑到仰融在中国国内的事件还未正式结束。2、仰融实际拥有的股份,根据其实际投资的资金界定。

王晓麟回忆,仰融对以上两点的态度是不愿退到后台,另外对投资资金避而不谈。两人不欢而散。

“今年3月份,我就签署了信托文件,明确规定BVI公司只是信托控股HKAC,HKAC的股东和股比按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根据实际出资确定。”王晓麟强调说。

王晓麟信托HKAC后,仰融也开始了另立门户的步伐——1月19日,仰融在阿拉巴马州注册新公司HK motor,做的是与HKAC同样的业务,紧接着停止了HKAC员工的保险。3月初派了2个人到密州关闭银行帐号,并发律师函给王,要求其交出所有公司记录和一切文件。

王回函:仰融非公司管理层也非正式股东,没有权力如此去做。所花费160多万美元(公关费用、差旅费用、香港的演讲费用)可以改为股份,也可以返还。并在回复仰融律师的电话和电子邮件中同样说明,资金、技术、团队要重新确定。

仰融随后诉讼到了法院。

王认为到法院那是最后一个解决方案,“我没有认为仰是一个敌人,直到今天。能够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还可以做朋友,没有必要树敌。作为一个专业律师,打官司不会害怕。”

 

“我依然在和他沟通”

“这个案件完全没有道理,我不会去打这种官司。”王称,当时他给仰融律师发了一个申明函,作为合作企业,每个人都应有承诺,按比例分配。他认为,仰融从承诺的2亿降到1亿,最后实际出资的160多万美元没有任何道理。

据王称,他当即召集了一些朋友。“技术没有问题了,土地没有问题了、EB-5没有问题了、州政府的几十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没有问题了,但是没有启动资金这个项目不能做了。如果大家今天决定停,那么就要通知所有的人。如果大家愿意提供启动资金,大家一起做下去。”

最后包括德国技术合作实体在内的投资方决定继续下去。对于仰融,大家一致达成共识:如果仰愿意继续做下去,大家欢迎。但股权必须和其他人一样,按实际出资计算,同时不能因为他个人问题影响公司发展。

在官司进展中,王表示,曾通过双方的律师询问仰的要求是什么?王愿意和仰谈,但仰的律师则转述仰的意见称,双方差距太大,没法通过和谈形式来解决。

打官司过程中,仰融派人到德国,要求技术合作方改为与HK motor(仰在阿拉巴马州的新公司)签署合作合同。

“一直以来,我都是想把这个项目做起来,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合作角度,都没有把门封死,仰融想谈随时可以,但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能因为谁霸道就听谁的。”

王晓麟向记者强调,“诉讼肯定对项目的推动有负面影响。现在各方面的资源来讲,我对项目进行下去是非常有信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0

仰融长袖再舞:78亿美元造车连环局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9/148964.html


仰融,一个善于制造谜团的人物。时隔多年再现江湖,又开始新的“造谜”运动。

从之前与律师王晓麟的官司,到投资移民方式融资申请专利,再到打造新能源汽车,还有那令人咂舌的融资额,凡此种种,都在挑战着普通人的想象力与接受力。

就在9月底,仰融旗下仅剩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香港上市的远东金源(01188.HK)正式复牌并恢复股份买卖。

同时,远东金源发布“可能进行非常重大收购及关连交易的”公告。公告一开始即是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公司间交易动作。

染指汽车业的仰融,带给人们的还是几年前那种让人目眩的行事风格。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仰融在国内的第一个百万级整车生产基地很可能落户长春,目前正在接触供应商。远东金源全球融资78亿美元,正是为此做准备的。

只是,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及汽车产业在行业规则及管制措施方面,已非昔日可比。仰融那套财技还管用吗?

全球融资78亿美元

公告称,HKMC公司为远东金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HKMC旗下有两家全资附属公司。

HKMP GP A公司(以下简称GP),以及HKMP LP A公司(以下简称LP)。远东金源的控股股东,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仰融单独拥有一家HKMP SPGP A公司。(以下简称 SPGP)。

而涉及到美国汽车项目的项目公司名称为HKMP A,为一家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该公司有一位“一般合伙人”——GP公司;一位“准一般合伙人”——SPGP公司,以及另外一家“B类合伙人”——LP公司。再加上打算从外界吸引的外界投资者以A类合伙人出现,这个项目公司一共由四组不同的合伙人组成。该公司管理权限被授予GP公司。

在合伙人架构里,远东金源也作了一些设定,显然是为未来正道汽车融资所作的考虑。“一般合伙人”及“准一般合伙人”仅占有项目公司权益的万分之一,而B类合伙人占有公司权益的99.99%。

在融资要求里,公告宣称,项目公司将以私人配售形式出售1572.4万个A类单位,每个单位500美元。如果以此计算,总融资额度将达到78亿美元。

这募集来的78亿美元,将主要用于HK汽车项目。其中43亿美元将会用于土地,以及厂房设计及建设。35.6亿美元将有4.6亿美元用于汽车研发,31亿美元用于营运开支。

如果远东金源批准的话,那么每1000单位,价值50万美元的A类单位将转换成65万美元的远东金源股份。远东金源的交换股份将不会低于其面值0.1港元。如果以此计算的话,远东金源将总计发行7920亿股股份。

截至9月30日,远东金源股价从停牌前的0.18港币两天暴涨近80%,达到每股0.30港币。

公告宣称,如果远东金源未能批准该项目,则仰融旗下的SPGP公司将取代GP公司的一般合伙人资格。

作为正道汽车重要融资渠道之一阿拉巴马州外国投资移民中心(ACFI),在公告中也进一步公示,由远东金源公司持有80%的权益。另外20%的权益由两位西裔人士拥有。ACFI公司已经得到了美国国土安全部及移民局的认可,为“地区EB-5中心”。

合格的外国投资者,通过在这样的EB-5中心投资50万美元,就有机会成为美国合法永久居民。

远东金源公告还披露了正道汽车目前在美国的一些进展情况。该项目将在阿拉巴马州鲍得温县展开,将占地3000英亩工业用地。

中国项目落地长春?

就 在远东金源重新复牌前不久,本报记者所采访到一些汽车业内人士称,仰融汽车国内团队已经开始大规模接触国内的供应商。从目前态势来看,仰氏汽车国内的第一 个“百万级整车生产”基地,很有可能花落长春。而安徽合肥,山东烟台,很有可能是仰氏汽车在中国的第二落点与第三落点。

据该消息人士称,因 为他们公司是专业零部件供应商,所以曾与仰融国内团队有过多次接触。据目前他所知道的情况,正道汽车在国内的发动机生产线,极有可能在长春落地。而作为正 道汽车的设计理念,其工厂将采取大型的园区工厂设计,大部分产品都就近集中在园区内生产或者装配。长春很可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大型整车生产园区的落点。

长 春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长子一汽集团的总部所在地,其所汇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专业人士以及相关的技术与研发实力,无疑是一家“空降”中国的汽车企业最佳 的选择地。而安徽合肥及山东烟台,也分别是江淮汽车和上汽的重要生产基地,有着汽车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配套产业及相关资源。

据该位消息人士透露,作为相关配套,仰融团队还正在跟鞍钢接触。鞍钢将为“正道汽车”项目建设一个“薄板冲压”项目。但这可能尚在一个“概念”阶段,目前尚未具体实施。

消息人士指出,从他们所接到的产品需求来说,因为只有一些遴选标准,而没有具体的技术参数,他推断正道汽车的发动机生产线还未全部设计完毕。

他认为因为该发动机的技术标准超过目前的技术,所以不可能引入现存的生产线,所以发动机生产线在长春的具体建设时间,为时尚早。

据他所知,仰融在国内的团队分为技术,融资及政府公关等几个团队,以“骑圣汽车公司”的平台,在国内开展活动。其团队大部分为仰融在华晨时期的旧部。负责供应商挑选方面的技术团队核心人物,即为以前仰融的总裁助理。

“另外,以长春为总部的一汽里,也有不少以前华晨汽车的骨干。”他在电话跟记者这样说。这也是为什么仰融挑选长春的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致电仰融团队核心成员,正道汽车CEO王川涛博士。王川涛没有对长春基地一说直接否认。

“(发动机生产线)中国是会有。我们会有中美两个基地。因为仰总和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把绿色环保技术带进中国。让中国汽车行业一步走入全球汽车领先行列,让中国汽车产业享受到这个成果。”

但是长春基地的具体启动时间,王川涛说现在还不方便透露,只是说一定会在准备就绪以后有一个公开消息发布。

但是安徽合肥和山东烟台基地一说,王川涛则进行了直接否认,说两个选项只是一种传闻。

“因为我们还在跟当地政府接触过程中,所以消息披露出来会比较敏感,现在我们还不能披露这些信息。”王川涛说,几个月以后,中国基地的选址会有确实的消息。

9月24日,仰融美国团队在美国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王川涛说,正道汽车重要的供应商伙伴,大部分为全球领先母机厂供应商的CEO全部到会,声势十分浩大。

记者就消息人士所透露的核心信息,在9月30日,再次向仰融及王川涛发送电邮进行求证。王川涛给予记者的回应强调说,中国基地有多个地点选择,目前还在评估当中。鞍钢的薄板冲压项目,他则表示未曾听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3

仰融融资套路:收购国内A股公司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163166.html


仰融的传奇总算长了一只脚。

美国当地时间1月19日,正道汽车正式与久加诺意大利设计公司签约4亿欧元的总体设计合同。

仰融向记者透露,在国内融资方式上,正道汽车将在天津成立三个股权投资基金,并用这些基金收购国内三家A股上市公司。

坐在记者面前的仰融侃侃而谈:“我今天所做的事情(撬动的资本)比起当年,应该没有退步,只有更进一步。”

确实,今天仰融可能盘活的资金高达660亿元人民币,比7年前仅用10亿撬动330亿人民币的英国罗孚项目配套融资犹有过之。

从2006年决定重新回归汽车业,仰融就选择了将过往抛在脑后。

“没有人通知我这段历史可以解密。因此我还是不能向外界说一个字。”仰融如此回应记者的追问。

正道汽车人士表示,仰融曾填词《虞美人》,起句是“逐鹿岂只在中原”。其中隐约透露了他的不甘心。而现今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在为去污名化而努力。

收购三家A股上市公司

被誉为“活着的传奇”的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久加诺,专程赶来签约仪式现场美国阿拉巴马州。

当日签约仪式,有多达300位来自中美两地的嘉宾出席,阿拉巴马州州长Robert riley也出席并发表演讲。

会上发布了久加诺公司为正道汽车设计的一款混合动力概念跑车。

签约仪式后的采访中,仰融告诉本报记者,整个庞大正道汽车的融资方法将按两条路径进行。

仰融向本报记者透露,正道汽车将在天津成立三个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吸引国内的战略投资者的方法,成立3个50亿人民币的种子基金。其中正道汽车三个整车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均将占20%的股权。

据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位于天津的该股权投资公司已经得到了批准。

然后,仰融将通过这三家股权投资基金,收购国内的三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A股上市公司融资方法,为正道汽车项目进行融资。

本次出席签约仪式的三家地方开发区,分别为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杭州湾新区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

据仰融本人透露,这三家开发区将是未来的整车生产基地。其中天津和宁波因为定位为出口基地,所以不需要再进入整车生产目录。

据记者了解,三个地方政府均提出了一定的壳资源供未来的股权投资公司收购。其中,安徽有两家上市公司,包括昌河汽车以及江淮汽车,可能会是未来的借壳目标。

宁波地区,则有业内人士提及波导手机和一些宁波本地壳公司的名字。

但以上上市公司的名字,均未得到正道汽车团队的正式确认。

“作为政府,我们会安排壳资源给正道团队。但不会介入双方的谈判,收购价格由他们自行决定。”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位高层向本报记者透露。

在收购了三家壳公司以后,正道汽车将利用“缺故事不缺资金”的中国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建设正道汽车中国项目。正道汽车的管理团队将进入到被收购的A股公司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正道汽车可以通过层级放大的资本运作手段,取得中国项目所需要的庞大资金。

“在中国的项目,将是中中合资。我仰融不是A股公司的董事与股东,进入A股公司的团队里将没有我的名字。“仰融表示。

这样,将可以有效避免仍与他个人相关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对自己之前的隐秘历史,仰融依然不肯透露。

在国内时曾是藏传密宗虔诚信徒的仰融,秘密赴美后不久,就迅速转信基督教。据他所言,是因为做了一个极其怪异但又灵验的梦。转信基督教以后,仰融自称心态逐步有了转变。三年半的诉讼历程结束后,仰融决定向前看,不再执着于争论。

不过他也一度灰心。2006年,仰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声明自己不再做汽车。

但不久以后,在周边朋友的不断鼓动下,仰融又一次点燃了内心的梦想。“美国并无准入制,我在中国做汽车的方式与方法,可能在美国市场有用,可能会成功。”

“到今天,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会感受到压力。”仰融说。

美方:看到投资才给优惠

“据我们的估算,正道汽车美国项目,只要年产30万辆,就可以超过项目盈亏平衡点。”正道汽车CEO王川涛向记者表示。

正道汽车美国项目的主要融资途径,则是通过香港上市公司远东金源(1188.HK)旗下的阿拉巴马州投资中心(ACFI),通过全球吸引美国投资移民,为整个正道汽车的项目进行融资。

因为阿拉巴马州的项目目前尚须1月26日远东金源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批准才能进入上市公司资产序列,因此该项目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启动。

虽然仰融给该项目设定的近期目标是从全球吸引2000名投资移民,共计1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但是据ACFI的一位管理人员透露,目前正道汽车项目上尚未有正式的成功案例。但在ACFI旗下的另一个小型项目上,倒是吸收了近十位投资移民的资金。

他个人表示,他对吸引投资移民的速度,并未如正道汽车高层那样乐观。

正道汽车副董事长黄春华在记者会上透露,在ACFI进行投资的赴美投资移民,在50万美元投资期满5年以后,将可以65万美元的价格转换远东金源的股份。也就是说,投资者的最低年化回报率为6%,再加一张美国绿卡。

黄春华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实际运营中,2010至2012年的现金流出需求并不大。关键的2013年,则需要8亿欧元左右的现金流出,但是他认为届时正道汽车手上将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一运作。

在整个项目中,仰融也构思了一部分中国项目反哺美国项目的情节,力图用更少的资本带动整个项目运转。

例如,中国项目将会有具体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悬挂等所有生产环节,直至总成,而美国项目将只有一个总装厂。这样,整个正道汽车的生产重心将在中国而非美国。

另外,正道汽车的知识产权将在美国项目公司中,黄春华透露,也正在考虑向A股公司以300美元/辆的价格收取技术转让费用。这样将中国市场的利润转入到美国项目公司中。但是黄指出,目前他还并未与那些A股上市公司正式进行谈判。

“因为正道汽车高管属于美国项目旗下,他们会进入目标A股上市公司,因此这会涉及到关联交易。”黄春华向记者透露。

美国项目上,也有一些具有美国特色的资金可以使用。

“我们有美国能源部的补助资金可以申请,理论上只要样车被试制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申请。“正道汽车CEO王川涛向记者表示。

美国阿拉巴马州投资开发署署长NEAL WADE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对正道汽车在阿拉巴马州的落地表示欢迎。

作为落地阿拉巴马州的第七个国际级的汽车生产商,阿拉巴马州政府将会提供与其它国际性汽车厂家如奔驰一样的优惠条件。WADE先生表示,州政府将为该项目提供2.5亿美元左右的优惠政策,用于土地费用减免、员工培训等配套投资。

WADE补充说,阿拉巴马州政府在看到正道汽车10亿-15亿美元的真实投资以后才会真正启动上述资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14

牵手乔治亚罗 仰融二度造车开弓


http://www.cnemag.com.cn/fenxplun/newsfx/2010-01-20/185022.shtml


 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庞大造车计划发布半年多以后,仰融射出了二次造车之箭。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19日上午11:00,前华晨汽车董事长仰融所属的美国正道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签署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

  
仰融牵手乔治亚罗整车开发 二度造车开弓
  协议合同期为4年,总金额5亿美金。正道汽车称,这是继发动机、传动系等协议后,又一个重要的协议。正道汽车首席技术官曾表示,“整车开发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产品准备已经完成了80%。”

  随着上述合作协议的签署,仰融5亿美金的合同金额,将随着每一个季度开始支付给意大利设计公司。这也意味着,仰融的二次造车之路已经不能回头。

  
仰融牵手乔治亚罗整车开发 二度造车开弓
  现场,阿拉巴马州州长Robert Riley、正道汽车公司董事长仰融、意大利乔治亚罗公司创始人乔治亚罗,及相关300名嘉宾参加了现场签约仪式。并包括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多家媒体。

  阿拉巴马州鲍德温市将建成正道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工厂,并在2013年投产。同时,正道汽车成为继本田、现代、奔驰之后,落户在阿拉巴马的又一汽车企业。此前,正道汽车曾宣布在阿拉巴马投资金额超过43亿美金,提供超过5800个就业机会。

  
仰融牵手乔治亚罗整车开发 二度造车开弓
   正道汽车首席执行官王川涛表示,正道汽车与意大利设计公司的合作计划包括十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三款中高端轿车、一款出租车、一款SUV、一款 CUV、一款MPV、一款面包车、两款轻卡,并将于2013年投放市场。王川涛还透露,在此基础上,未来还将继续合作超过8款车。

  发布会现场,意大利设计公司展示了为了纪念其成立四十周年,开发的概念车Quaranta Forty,这车款是第一次在北美展示,并在车身打上了正道汽车车标。

  这款车造型独特,颇具视觉冲击力,全顶玻璃亦是太阳能储存装置,采用了汽油和电动双模式。与一般概念车只能看不同,这款车已经在运抵之时进行了实路测试。

  乔治亚罗坦陈,与仰融十多年前的合作,让中国车企认识到了他们的设计,并由此开启了意大利设计公司在中国市场之旅。

  事实上,正如乔治亚罗所言,在中华轿车之后,更多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均与乔治亚罗合作,开发新的车型。

  目前,乔治亚罗在中国、欧洲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和市场,但在美国市场,意大利设计公司、乔治亚罗并不出名,业务也并不多。有业内人士评价,乔治亚罗与仰融的合作,也是希望通过仰融的项目,像当初打开中国市场一样,打开美国市场。

  正道相关人士透露,另一家欧洲汽车公司专为正道汽车打造的一款SUV实车也已经运抵阿拉巴马,但因为是与乔治亚罗签约,所以该车并未展示。

    (来源:凤凰财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