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上級領導是否可被自己用一生的時間去追隨,是一件非常值得慎重考慮的事情。他不僅僅關乎自己一生的仕途,更重要的是關乎自己一生的品德培養。以下十條可以借鑑,滿足以下十條中的4--5條,即可被認為一個較為合格的上級領導,如果你的上級一條都不具備,勸你儘早離開。
一、能夠在下級需要的時候給下級提供指導,幫助下級發展的領導
領導雖然與下屬是上下級關係,但是沒有下屬的支持和協作,再出色的領導都無法獨自讓自己所管理的部門正常運作。對部門來說,下屬員工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員工不能完全等同於「零件」,過於關心政績,而忽略下屬員工的感受以及職業發展的領導,在團隊中的威信就會降低,隨之而來的怠工及人員流動勢必會造成本部門人力成本增加,業績降等不良後果。而通過幫助下屬員工的個人發展從而實現部門業績的增長的領導,不僅會贏得下屬員工的擁護,同時也會使部門的發展的速度加快。
二、行動目標明確的領導
這樣的領導不會逼著員工在不可能完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更不會三天兩頭冒出新的指示,讓你「拆完東牆補西牆」。他非常清楚讓下屬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最快速最節省成本地達到既定目標,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關注和支持。此類領導的宏觀思維非常全面,行動力也很強,並且這樣的做法會給下屬員工信心和精神上的鼓舞,讓員工「越戰越勇」。
三、敢於給員工犯錯誤機會的領導
這樣的領導不以經驗來判斷下級的能力,而是通過發掘員工潛力,敢於給員工尤其是新員工安排嘗試和成長的機會,在實踐中培養員工的工作能力。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工作經驗不豐富的下級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有利條件。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做事,即便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了失誤的情況,領導也會仔細為其剖析問題所在,然後指出正確方向,使新員工很快成長起來。敢於給下級員工犯錯誤的機會,換句話說就是敢於為犯錯誤的下級員工承擔責任,你敢於為下級擔當責任,下級也會用加倍勤奮為部門做事。
四、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業餘愛好的領導
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熱愛自己的單位和下屬,有著良好生活習慣和業餘愛好的領導,不僅懂得在工作之餘調節壓力和情緒,通常還不會把下屬逼成只會工作的「機器」,這類領導在工作和生活的切換中張弛有度,因此情商一般比較高,不會無端讓下屬員工經常處在緊張之中,反而會與員工進行有效溝通,深得員工的擁護和支持。
五、有成功經驗的領導
如果你的領導整天都自誇地說:「我雖然總是經歷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從來不會向失敗低頭,下次我一定會成功。」那麼你要好好地瞭解一下你的領導,看他/她是否在處事和性格方面有重大問題,否則你在他的手下將會很難得到成長。記得一位心理學家說過:成功是有慣性的。有過多次成功經驗的領導,總有他獨到且成熟的成功秘訣,而且這類領導多為領導能力高強的人士,是下屬學習和模仿的最佳榜樣。
六、懂得舍即是得的領導
這類領導懂得主管部門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領地,而是把員工歸作「部門利益共同體」,把員工的利益看做部門生存的根本。只有將部門變成全體員工的快樂的家園,部門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當所屬員工的凝聚力達到一定程度時,不僅能以少勝多,而且當本門遇到難關的時候,大家也能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七、懂得授權與控制的領導
這類領導的工作方式是抓大放小,強化過程控制。跟著這樣的領導,你能夠很快得到能力上的提升,並且工作部門很能放開手腳。同時,這類領導又不會隨意授權,而是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過程監控,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這樣的領導信任員工,但又不因為對員工的過度信任而放棄給員工指導和幫助的機會。沒有約束的權力,沒有監督的權力等於專制,專制不等於控制,善於約束自己,敢於讓自己接受下屬員工的監督,還能有效地控制下屬,這類領導很懂得管理的精髓,值得跟隨。
八、公平、公正的領導
這類領導處理事情相對比較公平、公正,在處理任何事情之前都會兼聽各方意見和建議,不聽信一面之詞。跟著這樣的領導,哪怕是遇到利益紛爭而遇到成果被奪走的情況,也不用擔心得到的結果會不公平。
九、心胸寬廣的領導
這類領導善於發覺員工的潛力和優點,捨得在員工的發展前途方面投資,而這恰恰就是一個領導的魅力所在。這樣的領導總是有著足夠的自信:因為部門會給員工充分的成長空間,所以不怕培養的員工因為某種情況流失掉,即便哪天想回到公本部門續工作,只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能力,部門也仍然歡迎。我想不管哪個員工,都會被這樣的領導所打動的。
十、不虛偽,表裡如一的領導
| ||||||
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蒐羅七位股市高手、三十五件股市觀察面向,只要能做對幾件,就能提高投資勝率。 撰文‧林心怡、歐陽善玲 兩 年前,陳太太聽信「專家」建議,挪出多年儲蓄以九百元買進七張宏達電,四個月後股價腰斬,她不甘心地再加碼二十張,滿心期待奇蹟出現,眼看股價再跌到二四○元,她再加碼四十張;直到股價僅剩二百元附近時,她絕望了,終於忍痛賣掉,大賠近一千萬元。 同樣也在兩年多前作多過宏達電的投資達人羅詠樂,卻有截然不同的投資結果。他每天都會花時間研究技術線圖,檢視手中持股,當他發現宏達電股價破線時,不但停損出場,還陸續找機會反手作空,扣除虧損。 這說明了,股市輸家心中在意的是股價,等待的是奇蹟;但股市贏家心中在意的是客觀條件,等待的是買賣點!輸家的情緒是焦躁的、是茫然的;而贏家的精神是篤定的、是了然於胸的。而這些差別就在於每日收盤後修練的真功夫。 在此,我們歸納出許多投資專家與中實戶贏家們,收盤後最常做的投資功課,從研判大盤走勢、建立選股名單、檢視手中持股規畫,與提升投資素質中,蒐羅出「收盤後股市高手默默在做的三十五件事」,提供不同投資性格的人練功方向的參考。 第一招:研判大盤多空走勢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盤走空,個股也難有行情;因此,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做好投資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研判大盤多空走勢」;而觀察的指標包括總經面的國際股匯市變化、三大法人的籌碼面變化,以及技術指標形態與量能潮變化,都是研判大盤走勢的重要參考依據。 每天收盤後,杜金龍必做的投資功課,就是從網路上調出大盤技術線圖,一一檢視其多空指標與形態強弱,用他擅長的波浪理論規畫大盤行情,以KD值、RSI、MACD來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首先,杜金龍會以周KD掌握波段行情,當周KD低檔黃金交叉且超過二十,而MACD也在低檔出現交叉向上時,他會認定後勢會有中波行情。相反的,當周KD從高檔八十向下死亡交叉,且MACD出現高檔黃金交叉,則會面臨中段整理。至於觀察RSI在七十以上則為超買區,三十為低檔超賣區,當高檔向下交叉為賣訊,低檔交叉向上則為買訊。目前,杜金龍綜觀所有技術觀察指標對大盤研判的結論是,大盤正走波浪理論的「三~三波」,台股大盤後勢可期,高點可望在十月見到九○一五點。 而統一國際副總經理廖繼弘的盤後功課,則以「均線與乖離率」研判大盤走勢。例如,當均線上揚,而大盤指數在各均線之上,可確定行情趨勢往上;反之,就要留意下修風險。至於乖離率,則指大盤指數與均線的距離,均線之上代表「正乖離」,代表潛藏賣壓越大,股價越有機會拉回;反之,當「負乖離」越大,投資人低檔撿便宜的心態越濃,股價越有反彈的機會。 廖繼弘說,當大盤跌深與月線負乖離逾一○%、季線負乖離逾一五%時,都是底部買訊;而大盤飆漲與月線正乖離逾一○%、季線正乖離逾一五%時,則為高檔賣訊。此外,為研判大盤走向,杜金龍每天盤後也會上「台灣證交所網站」蒐集「三大法人進出動態、融資融券變化與外資借券放空動態」。 杜金龍指出,漲勢啟動時,會出現「資減券增」的形態,這時後勢往往會有波段行情可期;當「資增券增」時,仍有機會持續漲勢;直到漲勢再創高點,出現「資增券減」時,代表盤勢即將進行整理,宜先做賣出動作。至於國際財經資訊方面,除美國聯準會政策動向,杜金龍還會特別留意「匯率變化」;他認為匯率為股市先行指標,其中又以美元與日圓走勢對新台幣影響最大,且通常是「新台幣升、股市漲;新台幣貶,股市跌」。 第二招:檢視手中持股 汰弱留強對大盤多空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後,再來就是檢視自己手中的持股,進行汰弱留強。 收盤後,技術派高手蕭明道最常做的功課,就是檢視個股量價結構,挑選下跌量縮價不跌標的。他認為,正常情況下,當市場走多,個股的量價結構應是「價漲量增」、K線收紅;反之,個股應是「價跌量縮」、K線收黑。掌握這個簡單原則,首要功課就是將手中持股的量、價表現全部瀏覽一遍,對個股的強弱就有個了解。 此外,若大盤上漲,多頭趨勢成形,但手中個股卻出現量增、價不漲,且收黑K情況,就要特別小心,宜提防頭部出現,選股也應盡量避開,以免押錯寶。同樣的道理,當市場明明走空,但手中個股卻出現低檔爆量、收紅K的情況,即代表個股底部可能出現,應該持續持有。 蕭明道強調,當個股在低檔,出現長黑K棒後股價立刻止跌回升,且量縮不再見低價的個股,就是長線持有的首選。他以超過二十年投資經驗分享,這樣的股票優勢,在股價整理過一段時間,籌碼沉澱乾淨;一旦下跌量縮不破低點,就代表股價底部支撐強勁,只要多頭點火,漲勢就會相當凶猛。 對於手中持股的檢視,蕭明道也希望投資人能掌握手中持股周線、月線及季線的扣抵位置;因為各期均線不僅代表這段時間的多空趨勢,也有助漲、助跌的特性。蕭明道說,「這就叫做借力使力、不費力。」一旦投資人了解個股各期均線扣抵位置,以及所代表的意義,自然就能對手中持股有基本的掌握,甚至搶先一步,挖掘好股。 此外,著重技術面選股的廖繼弘也特別提醒,通常KD值在八十附近,一般被視為高檔過熱區,尤其向下出現死亡交叉時,代表有過熱反轉疑慮;不過一旦出現「高檔鈍化」時,這類股票後勢都很強勁,股價上演噴出行情的機會也高;所以不但可以伺機介入,也可以持股續抱,不用急著賣出。 而以基本面作為買賣依據的投資人,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分享,除了重視產業前景外,也應定期追蹤「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與「營收成長指標」作為進出場的依據。當短期營收(三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十二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反之,宜買進股票或持股續抱。 在營收成長指標部分,郭恭克則會鎖定營收、毛利率、營益率等,要能逐月、逐季成長者,才能持股續抱或買進;反之,宜賣出,例如殺價競爭的筆電代工廠就要避開。 在檢視個股合理買賣價方面,他也主張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來推算股價的合理性。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也就是說,期待報酬率越高,就須以相對便宜價買進,一旦股價超出期待報酬率,就可以獲利了結。 第三招: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懂得掌握手中持股的強弱,這些功課也同樣可以用來尋找、建立自己未來要買進的觀察股名單。 在建立觀察股名單上,技術派投資達人蔡森會先觀察期貨以及大盤日線、小時線與五分鐘線,作為台股大盤多空走勢的研判。他認為,期貨指數是大盤的領先指標,一旦期貨小時線出現一根帶量長紅,並突破前波高點,那就代表短線大盤即將翻多;此時就要同步篩選當日股價走勢較強的個股。 蔡森說,這波大盤翻多關鍵日在八月二十九日,當時台股期貨小時線就出現帶量長紅,且越過前波高點。收盤後發現這個狀況,就必須回頭搜尋當天,或留意隔天股價表現強勁的個股。就過去經驗來看,這些個股走勢也相對亮眼。 換言之,利用期貨小時線,先觀察大盤是否有反轉跡象,再對照大盤走勢,若兩者皆有強烈翻多訊號出現,再進一步篩選當日表現較強的個股,列為買進名單。另外,熟記大盤及個股的量價結構,也是投資高手建立「買進池」的常見作法。 蔡森盤後便會「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突破壓力線的個股」。所謂壓力線,就是將一段時間內的股價高點連成一條線,並向右延伸畫出;值得買進的個股,就是股價突破壓力線的標的。這不僅能用於個股強弱的研判,也適用於大盤。 蔡森舉例,像這波大盤高點可從五月二十二日八四三九點,到七月十八日八二六五點連成一線,並將此線視為短期壓力線。九月五日,大盤最高收在八一六九點;站在這條壓力線之上,代表接下來多頭企圖心強烈,指數可望由此再展開另一段行情。以這種方式,尋找突破壓力線的個股,並將其列為買進觀察名單,也是投資達人常用的方式;相反地,當股價跌破由一段時間低點所連成的支撐線時,選股就要盡可能避開。 除了技術面選股外,著重基本面與中長期投資的投資高手黑傑克,盤後會尋找產業趨勢向上,後勢有想像空間的標的。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參加上市公司的業績發表會、投資同好的討論會,並且建立有用的人脈網絡,尋找符合任何一項「五新」(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的產業,然後到股市「公開資訊觀測站」或「鉅亨網」,檢視看好產業的營收與毛利率的變化,挑選適合的個股。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則指出,資訊爆炸的時代,想做好投資功課,最忌諱是盲目地追求無止境的資訊。他認為,「善用自己的專業」,在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是確保獲利的不二法門。因此,盤後應選擇性地閱讀、蒐集資訊,甚至建立相關人脈,強化在產業趨勢,或公司營運方面的深度。 第四招: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像在塑化業工作的人,就要鎖定塑化相關情報;在航運公司上班的人,也可從本身專業出發,蒐集有利資訊。」他強調,每個人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專業」,而市場上投資機會五花八門,各行業訊息真假難辨,投資人若能利用自己的強項,學習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效,才可能在市場上長長久久。 毛仁傑認為,資料蒐集與閱讀重點,在質、不在量,為確保資訊品質,投資人可主動出擊,籌組討論會或讀書會,藉由多方交流,來彌補個人思考的不足,久而久之,還可提升自己對產業的敏感度。「最後就會發現,善於思考才是決定投資勝負的關鍵;而利用相互討論方式,深化思考力,則是值得學習的作法。」總之,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在操作時,則能順勢應變、果決行動。「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盤中買賣雖只是一通電話、一個按鍵的動作,但背後卻是日積月累的真本事! 股市高手盤後默默在做的35 件事 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1.國際面:觀察經濟重要指標(恐慌指數、美元、油價等)及匯率變化。 2.籌碼面:追蹤法人進出狀況、資券變化、借券放空動態。 3.籌碼面:從摩台指未平倉量解讀外資籌碼動態。 4.技術面:從波浪理論形態規畫大盤走勢。 5.技術面:觀察大型權值股漲跌與成交量,研判多空氣氛。 6.技術面:觀察均線扣抵位置,若在相對高檔代表均線將下彎偏空,反之偏多。 7.技術面:留意大盤與各期均線的乖離變化。 8.技術面:留意KD、MACD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9.技術面:留意RSI低檔交叉向上與高檔向下的多空指標。 10.技術面:留意期貨及大盤日線、小時線相關走勢。 11.技術面:謹記前3日大盤低點,若跌破3日低點,就要減碼,反之加碼。 檢視手中持股,汰弱留強12.技術面:觀察持股上升趨勢線,跌破即為賣出訊號。 13.技術面:出現頭部、破底形態就該出場。 14.技術面:日或周KD持續高檔鈍化(80以上),宜持股續抱。 15.技術面:短線追漲操作者,遇K線帶量收黑、跌幅3.5%就要停損。 16.基本面: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當短期營收(3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12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 17.基本面:營收成長指標能逐月、逐季成長者可續抱;反之宜賣出。 18.資金面:隨時檢視手中資金部位,永保二成以上現金,以便不時之需。 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 19.技術面:留意周KD高檔鈍化(80以上),股價沿著10日走高者。 20.技術面:留意股價突破箱形整理區間,帶量收紅K棒者。 21.技術面: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準備突破壓力線的個股。 22.技術面:W底成形,即將突破頸線的個股。 23.技術面:留意個股下跌過程中,已出現價穩量縮者。 24.技術面:檢視各期均線扣抵位置,鎖定均線翻揚個股。 25.技術面:留意突破前3日高點的個股進場買點。 26.基本面:蒐集研究報告,尋找趨勢向上,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27.基本面:留意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等「五新產業」。 28.基本面:選擇產業歷久不衰、年年穩健配息,ROE>15%,盈餘再投資比率<80%,市占率高的龍頭股。 29.基本面: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推算買股合理價,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 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30.檢視:檢討盤勢與自己的預期是否相符,針對錯誤提出改善辦法。 31.反省:落實賺賠出場檢討,修正弱點,避免重蹈覆轍。 32.研究:上網搜尋研究報告、閱讀有口碑的財經部落客文章尋找投資靈感。 33.求知:多閱讀財經與投資心理學的文章,提升投資專業與心理素質。 34.人脈:培養產業人脈網絡,參加可教學相長的討論社群,蒐集投資素材。 35.紀律:克服恐懼與貪婪,釐清自己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交易,並嚴守紀律。 股市重要資料搜尋參考網站 網站 主要功能 奇摩股市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鉅亨網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研究報告、重要財經資訊台灣股市資訊網 查詢個股歷年營收資料、經營績效公開資訊觀測站 檢視季報、年報等財報資訊財報狗 以財務指標選股並同時比較多檔財報資訊 撿股讚 以殖利率挑股票 |
【導讀】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我看人的邏輯其實是由大量的實踐練成的。創業者本身的訴求是什麼,為什麼使命感驅動的創業成功率非常高?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動點科技的文章,失敗是什麼,失敗的原因非常多,太快的選擇方向也是一種!
-你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適合創業?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我看人的邏輯其實是由大量的實踐練成的。
你有大量的跟人打交道,或是面試或是深度溝通的一種經歷,比如你經常跟朋友聊天這是最基礎的體驗的積累。當你有積累之後開始有感覺,這兩個技術人員不同在什 麼地方,有的技術人員跟你把很多的框架總結整理的非常好,這種人其實某種程度適合做架構師,還有一些人適合做需求,從人類的語言翻譯成計算機語言。這兩種人就有很多不同的特質,前面的人是做研究的,後面的人是做開發的。
我一開始投資博雅的時候,張偉是什麼呢?他在一件不靠譜的事情上堅持了7年時間,公司從一個人變成了三四十人,從三四十人又變回到三四個人。他缺乏的是什麼呢,是缺少方向,對遠景的堅持,自己不斷渴望增長的願望沒有問題,他唯一缺少的就是方向。方向這個東西實際上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很多投資人投完之後都是改方向的。因為投資人看到的視野比較廣,它會看大量的行業裡的趨勢,看行業裡的數據,然後給創業者建議。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看創業者本身的訴求。我自己回想起來,我在做Discuz的時候我沒有什麼訴求,只是有很多的想法,把這個東西做的更好。我就感覺,甚至有一種使命感,如果不做,地球人就用不上這種好的產品了。使命感驅動的創業也是成功率非常高的。
我的投資理念也很怪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資理念就是不投資,為什麼叫不投資呢?就是投資人心裡也是有大量的貪婪和恐懼的,也會說今天這個領域炒的很熱,是不是趕緊的投進去。我們需要克服自己的貪婪和恐懼,找到有投資價值的人。所以我少投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理念。
-告訴創業者哪個方向是對的,是不是說天使投資人的價值就在於此?
這是天使投資人重要的價值。我面試過1000個候選人,看過幾百家公司。這些創業公司裡面,每個人都做的不同的業務,我就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的東西,其實不是他們向我學習而是我向他們學習的過程。聆聽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因為你要瞭解他們的想法。
單純行為來講,我有過強烈的干涉,但我幹的更多的是,眼睜睜的看著他走向一個深淵在犯錯誤,走向一個我個人看來對公司造成災難性影響的過程裡面去。因為我發 現,每個人想改變他,想說服他,語言都是很無力的,他最需要的是體驗。當他真的撞的頭破血流的時候,我還準備錢救你一把,這時候你才會聽我說,為什麼做這 件事不對,哪件事是有機會的。
-分享一下你看過的失敗的例子?
我自己最大的失敗就是,在08到10年一直把上市當成一個目標了。這個東西比如說你以上市當成目標或是以賺錢當成目標,這些目標都很扯淡。上市是一個結果,是你公司做好了產生的一個直接的結果。如果你以上市為目標,我們面向資本市場,天天打聽他們認可什麼樣的模式,今天你這個公司包成這個模式,明天包成那個模式,結果發現資本市場比你想像的變化快很多。這是我自己身上的一種最大的失敗。
還有一種失敗是什麼,大家聽起來有點不符合常理,就是太快的選擇方向,這絕對也是一個失敗的誘因。你今天打算創業,明天找了一個方向,後天就開始幹了,這絕對是一個糟糕的過程。
我們今天很多的創業者,給自己的創業理由是,市場上這個產品做的不好,我能比他做的好。這也是很大的誤區。因為先有的那個產品,人家已經做了好幾年了,你是一個跟進者,你希望用他的方式打敗他,是沒有機會的。你只能從你非常細分的人群裡面,找那麼一小塊打中它的心,創造價值。
我們今天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很多用戶的需求,但是這種需求大部分都是偽需求,到底什麼是偽需求,什麼是真正的用戶需求?我有一個區分,就是你看他說的話裡面,哪些是羨慕哪些是抱怨。用戶跟你說,這個產品怎麼樣做好一點,跟你說了很多東西,其實都是羨慕,他在羨慕人家有這個東西那個東西。你如果傻傻的跟他做,這十個功能做出來他又提了十個其他的羨慕。而如果你每天糾結在人的抱怨上,如果再不做我就活不了了,要抓狂了,這裡你會發現一群人真實的需求。
你讓他那種心裡最難受的點,把這種痛點一解決,哪怕只瞄準了十個用戶一萬用戶就具備了一些撲殺的資本。所以往往聚焦於小事,聚焦用戶的抱怨和用戶發自內心的痛苦,是一個創業公司從0做到1的一個重要的可行的路。
續上回,我們怎樣去判斷自己的強項呢?
為方便闡述,我們嘗試以職場上的大路的要求來作分類:
1. 溝通能力 (語文能力 + 表達力)
筆者在職場中,曾經多次遇到一些語文能力極好 ,中英文皆上乘的人,然而溝通能力郤總是表現欠佳; 反之,有一些人只能掌握基本語文能力,仍然可以有上佳的溝通能力,何解呢?
溝通,其實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語文只是當中的「工具」之一,深入的認識工具 (語文能力高), 並不代表你擁有使用該項工具的能力,正如你可以是軍火專家,但不代表你會是神鎗手。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溝通技巧系列)
當然,商業社會對文字上的精準度要求也高,因此,上佳的溝通能力應該是語文能力加上表達力俱備,缺一不可。
2. 數理能力 (數據處理 + 快速反應)
會計行業要求有上佳的數據處理能力,然而光是懂會計規則,可能只可以成為一位普通的會計師,再複雜的如核數師,便必然需要有嚴謹的邏輯分析力。
而我們經常說的「數口精/反應快」的人 (typical sales),可能未必受過專業的會計/財務訓練,但因data processing 的速度快,處理要求快速 (但並不艱澀) 的問題是多見得心應手。
3. 邏輯能力 (拆解問題能力)
邏輯力主要見諸能否將大件拆成一百件小件,或反之把一百件小件組合成一件大件的能力,而當中沒有前後矛盾。
典型的邏輯要求高的工種為電腦工程師,醫生,律師,警察等.
4. 空間智能 (形象和抽象)
空間智能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能和抽象的空間智能兩種能力。 形象的空間智能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能為幾何學家特長。建築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能都擅長。
典型要求有強空間智能的工作就是設計師,建築師,或各類技藝型人如廚師,司機等。
而所謂的強項,很簡單,便是你否能輕易地較其他人做得好,即出少少力便有很大的ROI。
每一種職業,皆有其一些核心要求,如編寫電腦程式的邏輯要求之高,非普通人能掌握,如筆者之流自問邏輯力已經不俗,但較「輕易地較其他人做得好」還有很大段距離,於是在大學選科時便不敢送死了。
相反,筆者自問溝通能力及數理能力不俗,兩者加起來便是營商/鎖售的材料,及後於商界的前線便有不俗的發展。
不同的職業都可以有出頭天,關鍵是首先搞清楚明白自己的強項到底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