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歐洲法國、德國接連發生多起安全事件,引起外界關註之余,也讓遊客對於歐洲遊安全產生了擔憂。
“許多人會因此改變計劃或者取消歐洲行程。”廣州一家本地旅行社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承,越來越多廣州人沒有將歐洲列入近期出遊目的地名單中了。
今年暑假前往歐洲旅遊人數銳減
據廣州日報報道,這位負責人表示,“上月的系列事件,確實讓人對出遊產生擔憂。即使在被稱為歐洲最安全的國家德國,也在火車這一安全的交通工具上發生了令人害怕的事情,這是讓老廣無法接受的。”
來自廣州的旅行社統計數據也證實了上述情況。今年暑假前往法國南部的人數同比去年有30%~40%的跌幅。廣州前往土耳其、法國的旅遊團也大幅減少,旅行社每月只有零星幾個團,有旅行社甚至出現了零出團的情況,旅行社也在大幅減少歐洲遊的產品,在今年暑假旺季,歐洲遊更是罕有降價2000元甚至更多來招攬客人,讓不少人驚訝。
部分歐洲遊線路也受到影響而調整,或縮短或取消。例如涉及到法國南部的線路同比少了十多條。同時大部分線路改為只是在德國停留一天或者兩天,而且秋天的線路中取消了德國深度遊,這也反映出系列安全事件對旅遊帶來的影響。
據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土耳其接待外國遊客數量同比減少249萬人次,下降約34.7%。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土耳其接待外國遊客人數出現的最大跌幅。法國情況也“同病相憐”,比起2015年同期,2016年一季度赴法遊客數量直降8%。
目前歐洲遊線路幾乎全線降價,部分降幅達到了2000元,而且優惠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跡象。
有業界人士表示,連串恐襲,已經對旅行社歐洲遊造成影響,業務也會因此下滑,“旅行社之所以‘冷處理’,是不希望安全事件所導致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化,避免對旅遊經濟產生連環影響。”
“旅行社都大量購買了全年的歐洲遊機票和線路資源,如果在傳統旺季遭遇客流的意外下跌,當然會對旅行社的業績造成較大影響,旅行社的資金流更是受到較大影響。”一位旅行社高層人士說。
旅遊業界更多的擔憂是,去年剛剛面臨複蘇的歐洲遊,恐怕都會在系列安全事件中,在今年提早“入冬”,遊客數量會因此下降,不但對本地旅遊業界造成影響,更會對歐洲本地經濟帶來打擊。
法國巴黎當地一家地接旅行社工作人員黃先生對記者表示,“過去發生恐襲事件後,遊客就會大幅下降,而旅遊業界通常需要4~6個月才有所複蘇。之前歐洲杯後,我們還以為會迎來旅遊經濟的‘井噴’,但連串安全事件後,卻讓人感到失望和憂慮,歐洲遊會因此受到重挫。”
最新變化:美國、澳新遊興起
歐洲遊人數在下跌,人們赴歐洲遊的目的地也有轉變,從過去的中歐逐步轉為西歐、東歐,從大熱的法國、德國,轉向以前較為冷門的西班牙、葡萄牙。
另外,因為英國脫歐導致匯率大跌的緣故,更是引發了赴英遊熱潮。南湖國旅有關負責人說,英國脫歐後英鎊大幅度貶值,由9跌到8,匯率的變化正吸引大量市民在暑假赴英旅遊。“英國脫歐後,暑假赴英遊價格雖然沒有下跌,但卻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往。而接下來的9月、10月,作為脫歐後的首個秋天,赴英遊價格較上年同期下降超過10%。”南湖國旅有關負責人說。
近日,泰國、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旅遊局紛紛公布其2016年上半年旅遊統計數據。今年1~4月,中國內地遊客赴泰國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27%,是泰國第一大客源國;一季度赴馬來西亞短途遊的遊客中,中國遊客同樣大漲35.2%;數據顯示,中國赴東南亞各國的遊客人數上半年增長迅速,已成為東南亞旅遊的主要客源國。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東南亞國際旅遊島外,其他美加、澳新等出境長線旅遊線路也大受追捧。
2016年,中國出境遊客繼續走遍全球,在他們身上發生了哪些改變?
中國旅遊研究院和攜程旅遊集團最近發布《2016上半年中國出境旅遊者報告》(下稱“報告”)。消費升級、贏得尊重成為描述中國遊客的年度關鍵詞,新一代中國旅遊者不僅僅是“移動的錢包”,而是發揮越來越大的“正能量”。
報告認為,雖然出境遊增速放緩,但中國旅遊者正在經歷“消費升級”。當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之後,他們希望去全世界享受更好的服務,為個人與家庭獲得幸福感。他們增加支出購買更優質的旅遊產品,深入目的地體驗當地人的生活,這些同時讓中國遊客贏得全球的尊重。
報告表示,2016年,中國繼續蟬聯全球出境旅遊人次和消費額的雙料世界冠軍。根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數據,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5903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4.3%,相當於整個意大利的全國人口都出國一次。中國已經成為泰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英國等多個國家的第一大入境旅遊客源國。
在線旅遊網站和手機移動客戶端成為中國遊客查詢、預訂的重要渠道。攜程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通過跟團遊、自由行、國際機票、國際酒店、當地玩樂等業務,服務1000多萬人次出境遊客,相當於每5個中國出境遊客,就有1個通過攜程預訂。
報告測算,目前擁有出境旅行證件的中國公民約6500萬人,相對於中國人口規模,進入出境旅遊市場的比例不到5%,這意味著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哪些省市更願意花錢出國旅遊?
報告發布了上半年出境遊出發城市排行榜,包括人數排行、增長排行以及人均消費額排行榜。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出境口岸,但“新一線”城市為出境旅遊市場貢獻了最大的新客群,他們的消費能力已經比肩一線城市。2016年出境旅遊人數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分別為長沙、深圳、重慶、成都、武漢、昆明、福州、西安、南京、杭州等。江蘇蘇州以平均6125元位居出境遊消費最高的出發城市,其次是浙江溫州。
中國遊客去哪兒?
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繼續主導中國出境遊的主要目的地。2016上半年,熱門的目的地分別為:泰國、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印度尼西亞等。中國遊客更傾向於赴亞洲城市觀光,前往亞洲周邊的海島度假。歐洲恐怖襲擊事件的負面影響使得這一趨勢更加凸顯。越是為中國遊客提供便利、當地越是友好、安全性越高的目的地,中國遊客的增長就更快。
中國遊客只是“買買買”?
事實上,如今的出境遊客更願意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住上,更好地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消費升級”是今年上半年出境遊的主旋律。百萬級的攜程跟團遊、自由行的預訂,選擇4、5鉆高鉆級產品的客人達到75%。
隨著旅遊經驗的豐富和消費升級,中國遊客幸福感提升。根據攜程度假產品的用戶點評大數據,上半年,旅遊者平均點評分為4.60分(滿分5分)。以100為最高值,旅遊幸福指數為92,是近幾年的峰值。從群體看,朋友出遊相比家庭、情侶的幸福指數更高。從吃住行等旅遊要素看,領隊服務的點評分最高。
報告認為,越來越多素質良好的中國旅遊者贏得了各國的尊重和歡迎。個別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經常成為輿論焦點,但從調查看,絕大多數中國遊客的言行大方得體,發生惡性事件的情況非常少見。
近年來,亞洲各短線目的地都是中國遊客出境遊的“心頭好”,不過如問起在過去的一年中哪個國家最受中國遊客歡迎,那日本則毫無懸念當選年度境外遊目的地的“人氣王”。
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日本接待外國遊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達到1171.4萬人次,其中,中國遊客人數最多。而這一數據也與全球酒店預訂專家好訂網最新發布的第五期年度《中國遊客境外旅遊調查報告》(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vel Monitor)不謀而合。
根據好訂網8月1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日本是唯一一個能夠從觀光、購物到探險,全方位吸引中國遊客的國家,並被中國遊客公認為是“一生必去的國家”和最熱情好客的目的地。
有趣的是,在造訪日本的中國遊客中,回頭客的比例竟超過了半數(54%)。好訂網發現豐富的景點、購物、安全舒適的環境加之簽證利好,這些原因不僅使得日本備受中國遊客青睞,還吸引了大量遊客來此“故地重遊”。
另一方面,根據好訂網中文網站的搜索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境外目的地榜單中,日本上升至榜單第三位,冠亞軍則繼續由美國和泰國蟬聯。
2015年,中國是美國前三大客源國之一,預計2020年中國將躍居美國最大客源國。就城市而言,東京可謂是年度黑馬,排名由第九名躥升至第四位,成績搶眼,可見日本在中國遊客中的超高人氣。不同目的地吸引中國遊客的不同原因。
此次好訂網就目的地吸引中國遊客的不同原因,從觀光、購物、美食、度假、探險和當地文化等七個不同維度進行了分類和總結。結果顯示,日本在每個分類榜單中都位列前三名,並被中國遊客評為最受歡迎美食目的地,以及最受歡迎文化體驗目的地。就目的地的景點而言,澳大利亞成為了中國遊客心目中最佳的觀光地。
放眼其他方面,馬爾代夫是中國遊客度假和海灘目的地首選,澳大利亞和日本分列二、三;同時澳大利亞是背包遊和探險目的地的首選,日本在該榜單中位列第三名,再次證明日本在過去一年的受歡迎程度不容小覷。
在遊客調查方面,好訂網授權市場調查公司IPSOS於2016年5月對過去12個月內出境旅遊一次或以上的3,000名年齡18歲~54歲的中國居民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基於網絡調查技術,調查樣本覆蓋全國多個城市的男性和女性,因而頗具代表性。調查問卷涵蓋了包括旅遊行為、預訂方法和住宿選擇等多方面問題。
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從今年8月19日起,北京首都機場T2航站樓開啟出境邊檢自助通關服務,符合條件的三類中外旅客可選擇出境自助通關,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今天上午10點,北京市、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北京邊檢總站共同為出境自助查驗通道揭幕。宣布從即日起,首都機場作為首批兩個試點空港 口岸之一,在T2航站樓開啟出境邊檢自助通關服務,符合條件的中外旅客和機組員工可選擇出境自助通關。平均每人只需6至10秒即可快速過關,比人工查驗快 了近3倍。
據了解,符合要求的這三類人可使用出境自助通關:
一是既往入境時使用自助通關的人員將逐步可以在出境自助通行;
二是持一年多次有效出入境通行證且向邊檢機關備案指紋面像信息的中國公民可在備案口岸自助通行;
三是持外國電子護照及6個月以上居留許可且向邊檢機關備案指紋面像信息的外國人可自助通行。
據四川新聞網報道,從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郵檢辦事處了解到,當日上午,檢疫犬在中國香港郵寄入境的郵件中搜尋查獲5盒月餅(共計6千克),因這些月餅中含有蛋的成分,依據2012年1月農業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規定,含有肉類、蛋等成分的月餅,存在攜帶禽流感、口蹄疫及其他檢疫性疫病傳播的風險,被禁止攜帶、郵寄入境。
入境月餅禁止含有肉類、蛋等成分,那麽,出境月餅又有什麽門檻呢?中秋佳節臨近,四川檢驗檢疫局提醒廣大市民,向國外郵寄月餅要事先了解寄達國的有關規定,以免月餅被扣押、退回或銷毀,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一些國家禁止郵寄月餅入境,即使接受郵寄月餅入境的國家也有不同的規定。
據了解,目前禁止從中國寄遞月餅入境國家有34個,分別是印度、印度尼西亞、德國、丹麥、法國、巴西、卡塔爾、匈牙利、西班牙、比利時、俄羅斯、剛果、沙特阿拉伯、烏拉圭、捷克、菲律賓、愛沙尼亞、新加坡、瑞士、緬甸、墨西哥、韓國、泰國、瑞典、哥倫比亞、赤道幾內亞、尼日利亞、乍得、喀麥 隆、布隆迪、加蓬、埃塞俄比亞、蘇丹、利比亞。
在接受郵寄月餅入境的國家也有不同的規定,比如日本規定,5公斤以下不需檢疫證明及原產地證,但在月餅盒上需註明成分及有效日期,5公斤以上需收件人提供動植物檢疫證明書,以及隨貨有寄件人原產地證明書。而泰國和越南則要求所寄的月餅重量在0.5公斤以下。澳大利亞則要求月餅餡料不能含有蛋、肉 類。歐盟對含有幹果類的月餅中黃曲黴毒素B1的要求遠高於中國標準要求。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要求含少量肉類、禽類或者蛋制品成分的食品必須在美國檢 驗機構或者經認可的國外食品管理機構監督下生產,否則不能進入美國,同時寄件人必須預先在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註冊及申報。
“出境遊”顯然是航班管家場景服務的又一個陣地。
i黑馬訊 9月13日消息,今日,航班管家正式宣布完成對出境遊品牌“下一站”的收購。這是繼4月份與凱撒旅遊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夥力旅行正式進軍出境遊之後,航班管家持續布局出境遊市場的又一動作。
“航旅機票服務與境外遊有著極強關聯性,用戶群高度重合。通過整合票務和旅遊資源,航班管家能極大拓展公司業務成長空間。此次收購將為未來的出境遊業務拓展打下良好的平臺基礎,航班管家已做好深度參與出境遊市場的準備。”航班管家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下一站”是專註於出境遊業務的移動旅遊平臺之一,成立於2011年,2012年底獲得了戈壁創投近1000萬人民幣的A輪投資。
資料顯示,今年4月11日,航班管家獲得C輪融資9.33億元人民幣,此次投資由民航股權投資基金、民航合源投資中心、海航凱撒、大鵬航空、寧波凱撒、經緯中國等共同出資,航班管家完成了進一步業務布局的資本準備。
近半年航班管家動作頻頻,其在以票務作為入口提供場景化服務的道路上有了一系列動作,比如高鐵商城、航班商城,夥力專車、夥力·食、夥力·酒店。而此次成功收購“下一站”,不難看出,“出境遊”顯然是航班管家場景服務的又一個陣地。
騰訊在2016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分享•位置服務”分論壇上,發布了《騰訊位置服務大數據報告》。
根據報告顯示,韓國、日本和泰國成為2016年1-8月國人出境遊首選目的地前三名,而且數量極為龐大,以至於“日韓+東南亞周邊遊”的組合,占據了國人境外遊的一大半。與此同時,跨洲際旅行成為新的增長點,大眾出境目的地日益豐富。在境外遊時間上,1-8月出境人口呈雙峰分布,雙峰分別出現在春運和暑期兩個時段,尤其以暑期出境最為活躍。出發地以北上上廣深為主,與經濟規模一致,加上 成都、重慶、青島等,全國各地出境最為活躍的城市TOP 20新鮮出爐。不過,天津、重慶、武漢和蘇州四城的境外遊熱度與經濟規模並不相稱,相較GDP規模明顯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區出境目的地各不相同,其中距離占主要因素,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呈現出日韓遊一騎絕塵的態勢,但又有所區別:京津翼盛行韓國遊,上海和杭州則喜歡日本遊。珠三角地區以東南亞遊為主,其中又以泰國為首,印尼和馬來西亞次之。
據悉,騰訊社交分享服務主要應用於微信位置分享、微信朋友圈簽到、手機QQ位置分享、空間簽到、騰訊新聞評論等產品,整合SDK、簽到服務、檢索服務等功能,基於社交大數據。目前,每天在騰訊社交平臺上產生的位置服務分享次數已經破3000萬次,峰值達4000萬,在一年內實現了翻倍。
在移動互聯網和未來人工智能時代,騰訊將位置服務作為今後重點關註方向之一。騰訊公司副總裁表示:“位置服務將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新大陸’,歡迎更多的合作夥伴和我們一起挖掘。”
國慶黃金周結束後,旅遊市場也將進入淡季,節後錯峰出遊不僅可以避開人擠人的擁堵,而且價格更加實惠。10月11日,驢媽媽旅遊網發布2016下半年《錯峰出境遊趨勢預測報告》(下稱“報告”),基於驢媽媽平臺大數據及用戶調查問卷,為準備錯峰出遊的人們提供熱門目的地、價格趨勢、特色旅遊項目等信息指南。
報告顯示,目前10月中下旬至12月出發的出境遊旅遊產品已經開始銷售,相比去年同期,驢媽媽今年該時段錯峰出境遊人數預計將有1.5倍的增長。其中,泰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美國、越南、柬埔寨位居今年錯峰出境遊熱門目的地前列。
“十一”後出境遊受供需關系影響,線路產品價格會出現較大下跌。根據驢媽媽出境遊價格指數,相比今年國慶價格,多數出境遊線路降幅在20%~30%之間,降幅最高的三個目的地分別是新加坡、普吉島、塞班島,最高的新加坡線路整體預計降幅高達50%。
此外,泰國、印尼、越南等也均有20%~30%不等的降價。其中,部分東南亞海島即將迎來旱季,良好的天氣加上價格優勢,出遊性價比較高。 即便是進入傳統旅遊旺季的澳洲,與“十一”黃金周相比,降幅也普遍在10%左右。
根據報告,錯峰出境遊客源地排名前十的城市為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無錫、寧波。其中,成都、武漢等區域核心城市增長迅速,直飛航班增加、在線旅遊滲透率提升均是這些城市增長的原因。
錯峰出遊人群中,以22~35歲的80、90後為主,占比高達55.4%;出行人均預算以3000~8000元為主;在錯峰出遊原因調查中,高達63.76%的用戶選擇“旅遊品質更有保障”,超過第二名“旅遊支出相對較低”近17個百分點,說明價格並非錯峰出遊的最主要原因,享受高品質的旅遊服務更讓消費者動心。
調查對象中,有過錯峰出境經歷的人次約為70%,錯峰出遊輕車熟路。從出遊方式來看,以情侶、朋友、家庭出遊為主,偏重旅行中感情溝通;出遊天數上,以5~7天為主,更多選擇調休、年假等方式拼出小長假出行,用更為充裕的時間,更為悠遊自在地休閑觀光,作為對一年辛苦工作的自己和家庭的獎勵。
與往年相比,今年錯峰出境遊更加重視出行品質和季節性景觀體驗,旅遊消費理念和行為更加成熟。
據新華社報道,從2016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獲悉,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旅遊人數33.6億人次,入出境旅遊總人數1.94億人次,旅遊收入2.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11%、13.5%和3.7%。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對全球旅遊收入貢獻平均超過13%。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說,中國旅遊發展模式正經歷歷史性變革。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國旅遊業創新發展模式,致力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為中國旅遊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旅遊交易會現場記者看到,從“阿里旅行”更名而來的“飛豬”旅行品牌惹人註目。其展臺超大的電子屏幕上面滾動直播著飛豬“雙11”的實時交易額等戰報。大屏顯示,11日淩晨預售尾款開付90秒後,飛豬交易額即破1億,1小時內機票預訂超5萬張,酒店預訂超10萬間。到約15點,交易額達到了15億元,已經達到了其2015年“雙11”當日全天的總交易數字,平均1小時成交1億元。
李金早說,創辦於1998年的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見證了新世紀以來中國旅遊業的跨越式發展,也見證了中國旅遊與世界交流合作的歷程,現已成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旅遊展會。本屆交易會參展國家及地區106個,展位總數近2600個。
數月來中國投資者購買比特幣的狂熱,與人民幣近期的下跌走勢幾乎同步。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11月1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跌破6.85關口,創下2008年8月19日以來最低水平。同日,美元指數升破100。
根據調研機構CoinDesk的統計數據,今年10月24日當周,比特幣在全球的交易量創下了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達到4700萬個。而比特幣的價格也一路飆漲,觸及超過四個月的高點,至742.46美元。至發稿時為止,雖然比特幣的美元價格已回落至730多美元,但人民幣計價已達5185元,相比今年6月突破5000更進一步。
操作過比特幣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通過比特幣把人民幣轉成美元,技術過程非常簡單。
“要把錢弄到國外太簡單了。”天使投資十維資本的合夥人張軍就曾購買過比特幣。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國內的交易平臺OKCoin或者火幣網,就能用人民幣買入比特幣,然後轉到國外交易平臺上,立刻就能變現成美元,整個過程不會超過5分鐘。
“整個過程不會存在任何監管風險。唯一的風險,就是在這5分鐘內比特幣暴跌。當然也有可能是暴漲。”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監管部門已經註意到近期通過境內平臺購買比特幣,轉至境外平臺賣出套取外匯這一現象,考慮中的措施可能包括限制國內交易平臺將比特幣轉至境外平臺,或者對轉至境外平臺的比特幣數量進行額度限制。
本報記者就此向中國人民銀行傳真詢問,截至發稿時並未得到回複。
全球交易量創新高
據媒體報道,中國比特幣交易所BTCC首席執行官李啟元表示:“本次人民幣的下跌幅度令一些中國投資者始料未及,他們尋求黃金等更加穩定的保值投資,其中就包括使用比特幣。”事實上,在購買比特幣的那一刻起,資金就已經離開了中國市場。
從技術層面來講,目前確實可以通過交易所來實現。“在國家監管層面上,目前並沒有對交易所進行規範,個別散戶可以用人民幣買入比特幣,然後在境外的交易所賣出,再換回美元,實際上就實現突破外匯管制換匯。而且,額度上沒有限制,只要雙方撮合價格合適,就可以成交。”一位國內數字貨幣的研究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OKCoin幣行CEO徐明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國官方給比特幣的定義是一個虛擬的商品,作為商品屬性實際上都具備這種換匯的功能,好比在中國內地買一個鉆石,在香港賣掉,本質上就是“商品買賣”的行為。
CoinDesk的統計還顯示,過去的一個季度,比特幣交易絕大多數發生在中國。中國三大交易所比特幣的交易量過去三個月占到全球總交易量的98%。
上個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下降457億美元,為今年1月以來最大降幅。
無法攻破的區塊鏈
張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曾經跟蹤了好幾年,破獲了一個用比特幣結算的販毒組織。但是我相信比特幣本身是沒有漏洞的,政府無法破解匿名錢包,除非政府徹底禁止比特幣在國內的交易。比特幣的流轉監控不了,也限制不了。”
比特幣作為一種密碼幣,總量恒定,用戶通過用專業的計算機——俗稱“礦機”,以複雜算法“挖礦”獲得。“挖礦”難度會階段性遞增,從而維持整個貨幣體系的價值穩定。
比特幣是建立在區塊鏈(Blockchain)協議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如果把比特幣看作是貨幣,那麽區塊鏈就是銀行,保持絕對的公正。比如,a和b做交易,a用1個比特幣支付,支付後1個比特幣從a的錢包到了b的錢包里,但是比特幣總量不變。
這種特性也決定了比特幣交易在全球數百萬個服務器上同步進行了備份,不可篡改。用戶用比特幣在線交易,是經過區塊鏈背書的,因此不存在支付造假。
比特幣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匿名。任何人都可以建立錢包,相當於銀行賬戶,卻不需要留下個人信息。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項運用,但這也讓它成為了販毒、洗錢等不法活動的最佳工具。
監管拿它沒辦法?
正是基於比特幣以上的特點,令監管目前幾乎不可能實現。
“比特幣本來就是顛覆式的創新,”張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政府根本拿他沒辦法,但中國本來也就沒有正式承認過比特幣的合法性。”
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政府並不是管不了,而是現在還沒有到花大力氣管的時候。
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張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以後比特幣交易多了,政府肯定得管。”
“現在比特幣交易總體的量還不大,政府還顧不上,”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本報記者表示,“但是,隨著比特幣交易量的上升,政府總有辦法去管的。”
據章俊預測,人民幣從長期來看,貶值的趨勢不改,但是不排除短期會有局部的反彈。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將更多地尋找創新的辦法把他們的財富轉移到海外市場。
從事區塊鏈技術研究的杭州複雜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吳思進告訴本報記者,實際上對於這種交易,平臺並非完全不能監控。
“大多數投機者做比特幣交易,就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反複炒作,凈申購量不會太多。而以換匯為目的的,就可以在國內的賬戶里看出來,資金只有買入,但少有賣出,有可能就是從境外平臺提走了。”
2013年12月5日,中國央行等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這被業內人士當作是截至目前我國官方對於比特幣給出的唯一的相關監管政策。《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因此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同時禁止金融機構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
根據五部委的《通知》要求,比特幣互聯網平臺需要履行反洗錢義務。現在不同平臺對於實名認證的要求比較嚴格,額度小的需要身份證認證,額度高的需要視頻認證,同時要對資金的合法性來源提供證明。
對人民幣量價沖擊有限
近日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加大,人們擔心如果通過比特幣這一平臺,擺脫了央行的監管,將境內人民幣匯出境外兌換成美元,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資本外逃,從而影響人民幣的量價?
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研究員楊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還不能影響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影響重大,各個國家都坐不住了,因為數字貨幣整體的交易規模還是比較有限的,加上其資產屬性比較突出,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還沒有那麽大。”
在他看來,目前市面上的非法定數字貨幣當中,相對運行比較穩定的就是比特幣,但是比特幣作為貨幣屬性非常之弱,其本身的價格也是大起大落,現在投資者大多是專門對比特幣進行投機的人士,多數普通居民沒有參與其中。
而且,大多數投機者目前還是把比特幣視為一種可投機的資產進行獲利,而不是作為一種貨幣兌換獲利,因此投機者大都在境內交易。
徐明星則告訴記者,比特幣市場波動比較大,比特幣本身不能作為應對人民幣貶值的一種保值手段,通過比特幣換匯是一種假想,其操作難度遠大於傳統手段。此外,比特幣交易平臺無法提供換匯服務,在國內正規平臺購買大量比特幣會受到交易平臺嚴格的反洗錢調查。
吳思進指出,現在大平臺的監管越來越嚴,也有相應的自律;另一方面小平臺本身流動性沒有那麽好,總體來看,影響不會那麽大。“總的來說,(從這一途徑外流)沒有想象的那麽容易。”
楊濤認為,隨著金融市場化、金融電子化的過程推進,現實當中確實存在一些越來越接近貨幣屬性的非法定數字貨幣,但是又沒有放到廣義貨幣(M2)統計口徑內的,未來勢必會對貨幣數量、貨幣的概念產生沖擊。因此,由於數字貨幣所帶來的貨幣統計口徑的變化,各個國家也在不斷完善。
數字貨幣監管“雙管齊下”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央行對於數字貨幣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央行自身主導的法定數字貨幣的研制,另外一個就是對非法定數字貨幣監管。
楊濤告訴本報記者,這兩個方向基本上是國際上各個國家對於數字貨幣的研究方向。“未來央行肯定會對數字貨幣體系有新的規則和約束,實際上各個國家監管部門都在對數字貨幣研究和介入。”他說。
“各個國家對於完全去中心信用的一套所謂的數字貨幣,更多采取觀察的態度,但是,隨著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各方面影響越來越大,並進一步擴散的時候,監管當局就要考慮它對於整個經濟金融帶來怎樣的沖擊。”楊濤對記者說。
央行科技司副司長兼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近日表示,“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方案已完成兩輪修訂,未來有望在票據市場等相對封閉的應用場景先行先試,但推出暫無明確時間表。”
在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公布的招聘崗位中,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科學研究所正招聘相關專業人員,從事數字貨幣及其平臺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這意味著區塊鏈技術正日益受到重視,並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