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養成九個特質 幫你拿到高薪族入場券 工作習慣大調查》大老闆、職場達人教戰

2016-05-09  TWM

世界最高所得數據庫(WTID)調查,台灣人口收入最高前○.一%至一%,年均收入三七六萬元, 靠上班而非靠創業,能拚到年收入三百萬元以上的人,可說是職場的天之驕子。 這批「高薪打工仔」,到底與普羅大眾上班族有什麼不一樣?

上班族要拚到年收入三百萬元以上,一定是高效能的職場人。那麼,高效能是可以學習的嗎?換句話說,我們能不能透過模仿、練習、努力,一步一腳印地在職場上出人頭地,達到年薪三百萬元的目標?

如果你相信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曾說過:「高效能是一種修練、一種紀律,因此可以學習,大家也必須學會。」彼得.杜拉克強調,他所謂的「管理者」不單指帶領整家公司的大老闆或高階主管,而是從事知識型工作的職人,可能是工程師、公司裡的企畫、行銷或業務、財務、採購、行政等人員,也就是俗稱的「上班族」。

杜拉克雖沒有言明高效能的職人,是否就一定能搏到三百萬元以上的年薪,但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你不具備高效能,連拿到高薪的入場券機會都沒有!

為了探究三百萬元以上高薪者到底與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本刊特別展開了一場調查,針對兩組人發出問卷,一組是年收入平均在五十五萬元的普通職場人士,總計回收一一○六份;另外一組則是透過本刊所有記者對工作年收入(含年終、工作紅利與獎金)超過三百萬元的高薪族群發出問卷,總計回收一○一份。

調查後發現,高薪者與一般收入的上班族,在許多工作習慣的細節上存有巨大差異。以訂定工作目標而言,高薪者高達六三%習慣會為自己訂出比「公司要求」高,甚至是同部門或同業中最頂尖的目標,比一般人高出四八.五個百分點。

勇氣》對公司有利 敢跨部門發聲「敢」為自己設立高標,只是其中的一個特質,「敢」在會議中針對不屬於自己執掌的事發言,拋開本位主義框架,亦是高薪者個性鮮明的行事作風。

因為,六○%的高薪者回答「敢」這樣做,遠比一般者的七.三%高出五三.一個百分點。

世紀奧美公關公司創辦人,現在被上班族視為職場教練的作家丁菱娟就指出,破除心中的恐懼與害怕,才能掃除追求職場出人頭地的障礙。

丁菱娟在其最新著作《無畏的膽識》指出,限制自己職場發展與成就的往往不是「別人」,這個「別人」常被自己認定是老闆、主管、同事、小人,甚至是家人。她建議職場人捫心自問:你是不是害怕犯錯?害怕接觸高層與老闆?害怕丟臉?害怕變動?害怕吃悶虧?害怕設立目標卻達不到?如果這些恐懼不時閃過你的心頭,「相信我,你的『恐懼』才是自己職涯之路的最大絆腳石!」她如是說。

紀律》分秒必爭 隨時檢視清單要把心理素質化為高效能的工作習慣,則非得要靠「紀律」。問卷調查也發現,高薪者當中,高達六九%有隨時更新工作事項確認清單(check list)的習慣,遠比一般人高出三三.五個百分點;高達八○%更有每周至少抽空一天固定運動的習慣,比一般人高出三八.七個百分點。此外,九三%高薪者每月至少閱讀一本以上的書,六七%每天至少花半小時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包含財經雜誌),在比率上皆比一般人高出甚多。

現年四十二歲的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康容,進職場多年來養成一個習慣:早上六點起床後,每天運動少則二十分鐘,多則四十分鐘。他說:「運動使我更有活力、更有精神迎接一天的工作。」雖然貴為全球規模最大軟體公司的高階主管,康容透露,通勤他會盡量選擇捷運,因為他可以利用時間瀏覽電子郵件或閱讀重要新聞。

康容認為,時間管理有兩個重點:第一、不浪費零碎的時間,珍惜時間。除了搭捷運,會說英、日、法、中、西班牙語的康容,曾派駐日本與法國,他總是利用午餐時間與外語老師學習,每周一至二次不等。

一○四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對問卷調查結果深有感觸。曾在信義房屋當過人資長的他指出:「為了複製成功人才,信義房屋曾經挑選過十位最頂尖的業務人員,由總公司派出『特別助理』進行全天候跟班,試圖理出頂尖業務人員到底平常都在做什麼事?」「最後的發現,與你們的問卷調查結果差不多,比如為自己訂出超高目標。培養運動習慣,特別是社交性的運動,如高爾夫、網球、羽毛球;勤於閱讀、工作時間較長等。」具備勇氣及紀律嚴明,是使你成為高效能職人的兩道試金石,不過,在企業體中能否出類拔萃成為核心幹部,躋身高薪之林的企業精英,則端賴於你的胸襟與氣度。

氣度》團隊精神 能與他人共榮近來在自己臉書為公司徵求人才,引起資產管理界話題的摩根投信董事長石恬華指出:「把事情做好,達到公司要求的目標,只是最基本的;大致上,能繼續待在公司裡,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很多。」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在職場上被公司委以重任呢?這位台灣重量級資產管理公司的六年級生董事長說:「認同公司文化與企業核心價值,不攬功、不諉過,能夠同心協力並肩作戰的人,具有這種胸襟與格局,才有成為企業頂尖人才的資格。」石恬華說,團體作戰的時代已經來了,明星經理人、超級業務員、職場大紅人等,個人式英雄主義已經漸漸遠颺了,越來越重視所謂整合力、平台力的資產管理產業更是如此。

「想要成為職場頂尖者,必須對這一點有深刻的覺悟!」不僅職場趨勢在變、成功的典範正在轉移中,就連職涯的「賞味期」也在縮短之中。專門為企業找尋中、高階人才,具有二十多年「獵人頭」經驗的經緯智庫(MGR)總經理許書揚指出,企業給付高薪、委以高階職位重任的人才,不僅通常要具有六至八年的經驗,而且最好還是三十歲至四十歲之間的青壯年,「四十五歲是很大的界線了」。

許書揚承認,話說來雖然殘忍,但這現象也告訴我們,能否晉升至高薪之列的職涯關鍵期,只有短短的十五年、頂多二十年。「大概四十歲就可以見真章了,如果你四十歲時仍在低薪的職位上窮忙、瞎混,日後躋身高薪的機會,就越發渺茫了!」

撰文 / 謝富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05

中國隊入場時突然插播廣告 澳電視臺回應:向中國道歉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8日消息,澳大利亞電視七臺8日對該臺在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直播時,中國代表團入場階段插播廣告、在奧運獎牌榜上弄錯中國國旗表示“毫無保留”的道歉。 他們表示,這只是錯誤,國旗弄錯是因為他們的後臺數據庫錯誤。

此前,在對開幕式直播的過程當中,該電視臺在中國代表團入場2秒鐘之後便插播了漢堡廣告。澳洲電視七臺發言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電視臺對在開幕式中國代表團進入馬拉卡納體育場時插播商業廣告感到遺憾,稱在直播過程中尋找插播廣告的時段總是很“困難”。

該發言人說:“這是一個錯誤。對那些因此受到冒犯的人,我們毫無保留地表示道歉。”並表示很遺憾在中國代表團入場的那個時段插播了廣告,“我們承認這是個錯誤。”

該臺的另一個失誤是在制作里約奧運會預測獎牌榜時,在中國國名前使用了智利國旗。

該發言人說稱,該臺使用了全新的“虛擬布景”,造成了該錯誤。在電腦列表中,智利緊挨著中國,在選取國旗時工作人員犯了錯誤。這樣的錯誤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是“令人尷尬的”,制片人意識到錯誤後馬上撤下了這個虛擬布景。

據報道,澳洲電視七臺的這兩個轉播失誤激怒了眾多在澳華人華僑,有網民在網上發起簽名請願,要求電視七臺對弄錯中國國旗道歉,目前已收到8000多人的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51

【獨家】增量資金入場 全球第二大基金新晉數家A股十大流通股東

A股市場上不乏淘金者,MSCI沒來,但一些國際頂尖的基金巨擘來了。

近日,A股上市公司進入三季報密集發布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已公布的季報後發現,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全球第二大基金公司領航集團(Vanguard)首次晉升杭氧股份(002430.SZ)、華明裝備(002270.SZ)、雲煤能源(600792.SH)三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倘若把時間再往前推一個季度的話,領航集團還額外入列其他10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

作為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提供者,領航集團不為A股市場投資者所熟知,但與國內一些其他機構投資者一樣,它加倉的舉動亦然有跡可循。

晉升眾A股重要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領航集團通過旗下領航投資澳洲有限公司進入A股市場。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9月末,領航投資澳洲有限公司旗下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持有92.615萬杭氧股份,占後者總股本的0.11%成為其第9大流通股東;持有50.5362萬股華明裝備股份,占後者總股本的0.1%為其第10大流通股股東;持有241.0493萬股雲煤能源股份,占後者總股本比例0.24%,位列其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除了此外,上市公司中報則顯示,截至6月末,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還是甘肅電投、華北高速、寶鋼包裝、粵水電、連雲港、首商股份、黔輪胎A、新鄉化纖、金山股份、漳澤電力10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截至6月末,該基金累計持有上述10股的市值為1.26億元。

領航集團涉足中國股市時間點發生在2012年之前。彼時,領航集團通過旗下的領航全球股票指數基金投資中國B股。該基金投資B股最早被披露的時間是2011年四季度。截至當年年末,該基金持有94.59萬雙錢股份(現已更名為華誼集團)B股,新進為第九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為0.11%。隨後,領航全球股票指數基金又躋身多只B股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領航集團旗下另一只基金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則在其後陸續出沒於氯堿化工、華電能源、大眾交通等眾多上市B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持股比例在0.1%—0.5%之間。

領航集團雖早有布局中國股市先例,但最早投資於中國A股還是在獲得RQFII額度之後。2015年4月,領航投資澳洲有限公司獲得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批複的100億元人民幣額度,使其投資A股的打算即將成為現實。而到了2016年1月27日,領航投資澳洲有限公司RQFII額度又被上調至300億元,成為截至目前獲得RQFII額度最高的單一機構。

2015年6月初,領航集團宣布將在晚些時候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股指基金。盡管其後A股市場爆發股災,但該基金依然表示無意推遲這一工作。隨著不斷的買入A股,進入2016年,多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

A股市場的國際巨頭們

公開資料顯示,領航集團(Vanguard)是全球第二大基金公司,也是最大的ETF公司。截至2016年6月30日,領航集團所管理的資產總額是3.6萬億美元;ETF資產為5660億美元 。

對於為何進入A股,領航大中華區總裁林曉東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主要是相信A股長線向上,擁有很大的投資機會。與H股相比,A股有更多“非國有企業”上市,該行相信未來5至10年間,非國有企業有更大增長空間,故暫更看好A股表現。林曉東當時也表示,旗下ETF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A股達217億元。

領航集團的新興市場基金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基金,規模515億美元。與領航集團類似,另一大新興市場基金巨頭貝萊德(BlackRock)也逐漸在A股市場嶄露頭角。貝萊德旗下安碩(iShare)的新興市場基金是追蹤MSCI指數最大的新興市場基金,規模254億美元。貝萊德於2015年8月25日獲批12.5億美元的QFII額度,又於今年5月份申請了200億元RQFII額度。早在4月末,貝萊德的創始人兼CEO LarryFink曾表示,今年如果不投資中國,投資人會後悔。

自從滬港通開通後,領航集團、貝萊德則可借助滬股通通道買入A股,而隨著後續深港通的開通,越來越多A股價值藍籌和成長股也將陸續進入這些基金巨頭的選股池。

相比國際基金巨頭們對A股市場的熱衷度,國際指數巨頭的情緒向來謹慎。與過去兩年一樣,2016年年中,美國指數供應商MSCI明晟公司又一次拒絕了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MSCI今年不會再納入任何A股頭寸了。

出乎預料的是,MSCI明晟在9月底推出了20只新指數,包括MSCI中國指數(含部分A股)、MSCI中國大中小盤指數(含部分A股)、MSCI新興市場指數(含部分A股)、MSCI全球市場指數(含部分A股)等。這些指數旨在反映若將中國A股的5%部分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帶來的潛在影響。

據國泰基金基金經理吳向軍介紹,在最近三年的年度評審中,MSCI均未采納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提議,評審中針對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體系的可能路徑主要包括部分納入(5%)以及全面納入(100%)兩種方式。而這20只指數的推出正是反映了部分納入5%的抉擇。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在滬港通、深港通等渠道暢通後,進出A股的路徑變得通暢。明年A股入列MSCI的概率將大幅上升。“如果說,還有障礙的話,那應該是QFII投資者的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其上一年度凈資產值的20%。可能這一情況的改變還需要一定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35

陸金所控股正式啟動香港上市 花旗美林等四家投行入場盡調

陸金所控股醞釀已久的上市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近日,參與陸金所控股IPO(首次公開招股)的四家投行:花旗集團、美銀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證券已經進場開始盡調,並計劃於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遞交A1上市申請表。

事實上,在今年8月中國平安的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平安首席財務官姚波就曾提到,下半年會啟動陸金所分拆上市計劃。陸金所首席財務官鄭錫貴也在同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陸金所正在籌備IPO事宜,或於2017年底前赴港上市。

但眼下,受監管整治和資本寒冬的影響,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聲譽和估值都處於歷史低點,這家B輪估值已達185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要想在資本市場完成一次華麗的亮相,壓力著實不小。

據了解,其內部醞釀一年多的KYC 2.0(Know Your Customer),即新的投資者與產品風險適配體系已於九月上線,並註冊了一套針對個人投資能力的評分體系“堅果財智分”。

一直力爭坐上國內互聯網財富管理頭把交椅的陸金所試圖通過引入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投資人進行更精確的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以期在此基礎上實現更精準的資產與資金的適配,提升運營和風控效率,進而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三所一惠”新格局

因為起家於P2P業務,陸金所這些年始終難以擺脫與之畫上等號。但事實上,經過最近幾年的業務調整和架構整合,陸金所早已轉型為一家定位互聯網財富管理的綜合化平臺。

而此次的上市主體陸金所控股除了有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著力於資金端的陸金所外,還包括側重於B2B機構間交易的前海金融資產交易(下稱“前交所”)、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下稱“重金所”),以及著力於資產端的平安普惠等多個板塊。

去年8月,平安海外控股以19.538億美元將平安普惠與前交所打包出售給陸金所,並於今年5月完成了整合。後者是一家定位B2B機構間交易的平臺,同時也在開拓跨境業務。

重金所主要著力於地方政府融資業務。今年3月開始,平安集信開始陸續收購重金所股權。8月中旬,重金所成為平安集信全資子公司,法人代表也變更為陸金所新任董事長李仁傑,但目前還未完成並入陸金所控股的全部流程。

相比上述兩家剛剛整合進陸金所控股的交易所,平安普惠較為成熟的業務模式以及穩定的貸款增速和息差收入則為陸金所控股的估值貢獻了不少。公開信息顯示,平安普惠今年上半年的貸款余額已經達到793.61億,相比2015年末的417.96億增長90%。根據互聯網投研平臺愛分析的估算,平安普惠年末貸款余額有望突破1000億。

目前,平安普惠主要有信用貸款和抵押貸款兩部分業務,愛分析根據其貸款增速、貸款質量、凈息差等數據,對標貸款余額相近且同在香港上市的錦州銀行預測平安普惠部分的估值約為400億元。

作為陸金所控股版圖中交易規模最大、最為互聯網化的一塊,主要服務個人投資者、定位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的陸金所撐起了185億美金中的大部分估值。

根據平安集團最近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截至2016年9月30日,陸金所平臺累計註冊用戶數2,550萬,較年初增長39.3%,活躍投資用戶數655萬,較年初增長80.4%。

從運營角度來看,陸金所活躍投資用戶的占比約為25.6%,遠高於業內普遍的水平。可以對比的是,已經上市的P2P平臺宜人貸,根據其披露的數據,2015年全年活躍投資用戶為33萬,占註冊用戶的比例約5.5%。

而從交易量來看,2016年前三季度,陸金所平臺零售端交易量10,772.20億元,同比增長239.3%;期末零售端AUM達3,909.21億元,較2015年底增長55.8%;機構端交易量32,205.83億元,同比增長428.8%。

醞釀一年的“秘密武器”

不過,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以及日趨嚴苛的監管環境,僅僅是業務規模和用戶數量的增長並不足以讓陸金所在資本市場上站穩腳跟。

10月初,央行等多部委聯合發布了《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整治方案》),這也是監管部門第一次針對互聯網資管市場發布監管意見。

在《整治方案》中,包括“將線下私募發行的金融產品通過線上向非特定公眾銷售、未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標準、未揭示投資風險或揭示不充分、跨界開展資產管理等金融業務”等都成為了整治重點。

這也揭示出了當下互聯網財富管理市場亂象:在資產端,平臺為了找尋更有市場競爭力的資產,不惜“曲線”拆分了一些具有較高風險和投資門檻的金融產品;在資金端,並未對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

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之一,陸金所已覆蓋標準產品(基金、保險等)、非標(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後產品)、P2P(底層是個人消費貸款)、現金管理和二級市場(期限短、二級市場允許投資人互相交易)、海外資產等。

既要更好地適應日趨嚴格的監管要求,又要創造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這是它在上市前需要做好的準備。

今年9月,KYC 2.0系統在經過兩個月內測後正式開始在陸金所平臺上應用,這個被內部成為“秘密武器”的體系除了包括利用大數據對投資者的作出了更精確的“畫像”外,還有對於資產端風險的動態評估、資產和資金的精準匹配、以及更透明的信息披露等內容。

牽頭該項目的陸金所副總經理楊峻近日在一個論壇上披露了部分“實驗”的數據,例如最基本的資產情況一項,“60%以上的客戶對自己收入水平的描述,與大數據做出來的結果有明顯差距。”

他說到,不少高收入人群會隱瞞真實的收入,例如,平臺篩選了140個在陸金所平臺上投資過百萬的用戶,但在自己填寫的問卷中,家庭年收入一項卻小於5萬;另外還有不少人則會為了買到高收益的產品刻意誇大自己的收入情況。

“既是從風控角度考慮,也有提升效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朝更合規化方向靠攏。”據陸金所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由馬明哲直接推動,上線後效果不錯,還推向了平安集團內其它子公司。

據了解,陸金所內部正在全力推進,甚至不惜犧牲部分交易額。KYC 2.0采用“向下兼容”原則,即高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可以購買同級或風險等級更低的產品,反之將會被嚴格限制。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從2015年底KYC1.0上線至今,這套系統完成了近萬億產品與投資者的銷售匹配,累計對150多萬筆交易進行風險超配提示、攔截,涉及近3000億元。其中,有些人就此放棄了購買,有些人則轉而購買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與建立個人征信體系一樣,對於財富管理行業而言,一個更為全面和精確的投資能力評估體系也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不過相比已經初具規模的個人征信市場,對於個人投資能力的判斷仍沒有一個相對權威的評判體系。

除了有合規性的考慮,陸金所也試圖用這套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例如堅果財智分現在已在平安內部推廣,未來同樣有可能走到體系之外。

事實上,作為互聯網財富管理業務亟待突破的重要一環,不少公司都在嘗試利用大數據來做“千人千面”的畫像,進而進行資產和資金匹配。例如,背靠互聯網科技巨頭的百度金融、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都曾表示在進行相關的嘗試。但與目前市場上各類信用分一樣,一套投資能力評估體系的效果也要通過應用在具體的業務和場景中加以檢驗,並且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周期和足夠大的交易規模才能得到足夠有說服力的結果。

如今上市在即,這個關於互聯網財富管理的前沿實踐不知能加分多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27

校園貸市場規模過千億 整治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入場

因接連不斷的負面事件和監管層的出手整治,校園貸市場在經歷兩三年的快速擴張後正迎來規範和轉型,尤其以“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為代表的“正規軍”開始介入這一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這些新入場的機構相比此前野蠻生長、混亂無序的部分校園貸平臺有很大的不同,盡管仍是將這類產品作為國家助學貸款體系的補充產品,也主打快速審核,但利率水平要低了很多(年化利率大約6%左右)。除此之外,學生群體要想獲得貸款,必須要經過家長的授權和同意後,機構才會發放。

在過去兩三年里,因巨大需求結合風險資本的推動,校園貸盛宴如火如荼,但與此同時,由於泥石俱下,以及監管滯後等因素,各小貸公司和高利貸個人都湧進來,也出現了諸多負面事件。一些校園貸平臺利用大學生金融知識的缺乏、信息不對稱等,瘋狂推廣,中介充斥,門檻過低,額度過高,息費過高,重複授信,野蠻催收。有的校園貸平臺發放的貸款利率最高達到了年化100%多,“裸條”等事件更造成極惡劣影響。

2016年5月,教育部、銀監會發布《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隨後,包括上海、重慶、深圳、廣州等地方監管部門先後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校園網貸市場,並列出多項負面清單。8月,銀監會對校園網貸整治再次提出五字方針“停、移、整、教、引”,其中“停”針對暴利催收等違法違規行為,“移”指違法違規行為要移交相應部門,“整”是對校園“網貸”業務進行整改,“教”和“引”則涉及大學生教育。

隨之而來的是部分校園貸平臺的退出和轉型,以及市場的開始逐步規範。不過,校園消費金融市場的需求依然不減。

興業消費金融公司剛剛選取了部分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小樣本的問卷調查,調查發現,65%的受訪者會出現生活費不夠用的情況;當出現資金需求時,除了40%的受訪者會向家長支取外,其他受訪者會選擇向朋友和其他渠道借款;對於借款額度,77%的受訪者需求在3000元以下,其中1000元以下占比46%。

“從以上調研結果來看,大學生的信用需求仍然是基於理性消費。”上述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10年以來,在校生每年增長100萬人,據此估算,2017年在校生應該超過2800萬人。按照人均信用消費3000到4000元估算,大學生信用消費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除去市場大之外,我們發現大學生信用消費呈現高粘度的特征。也正是考慮到學生貸款需求‘宜疏不宜堵’,學校、家長、學生這三方還是希望能有靠譜的專業持牌的金融機構來做這部分業務的。”

不過,在整治的大背景下,“正規軍”想深度進入這個市場,或許還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災後重建”工作。

“我們的確是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把校園貸款市場基礎給打紮實。”興業消費金融公司上述人士稱,國家助學貸款目前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生源地助學貸款,一類是(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這兩類主要定位是“資助貧困學生”,覆蓋率在20%,“那麽我們產品定位於‘國家助學貸款的補充’,這就讓助學貸款的覆蓋面增大了。同時,我們也正在與高校一起探討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進行金融基礎知識的培訓,教他們如何辨識不良網貸,培養自己的良好信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45

樂視網複牌首周遊資入場博弈 20億或難解資金之渴

在猴年最後一個完整的交易周,一度深陷危機的樂視網敲定百億融資,複牌交易。複牌後樂視網股價跌跌撞撞,雖然公司因賈躍亭的“百元股價論”誤導市場,被下發監管函,但其股價仍一度高至41元。除1月18日停牌外,樂視網複牌首周四個交易日獲約136億成交額,漲幅近10%,不過最終股價未能突破40元大關。本周一最新股價則表現疲軟,收跌至39元。

而助推樂視網股價上漲的資金中,遊資首當其沖。在1月17日,複牌第二天,樂視網漲停登陸龍虎榜,新晉遊資營業部中信證券上海古北路營業部買入超1億元。但在遊資入場博弈的同時,更多的資金選擇拋售樂視網,1月17日龍虎榜數據顯示,樂視網買入3.57億元的同時,被賣出4.81億元,凈賣出1.24億元。

除了股價的漲跌,樂視網剛剛獲得的百億融資是否夠用,又如何分配在上周亦是焦點。在日前舉行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就此問題來自嘉實基金、銀華基金的多家機構以及個人投資者曾再三追問。對此,樂視網以及賈躍亭給出的回複則是,此次所獲得戰略投資,70億元歸屬上市公司體系,其中樂視網僅獲得20億元;100億元屬於賈躍亭個人,將用於解決除汽車以外的非上市公司的資金壓力,“基本夠了”。

但按照賈躍亭與融創中國方面的約定,屬於其個人的資金中,能夠投入樂視的資金實際有限,通過樂視網老股轉讓所獲的資金中,有30億元將被用於解除其對樂視網的股權質押,且未來12個月內還須將股權質押比例降至50%內,這兩者就需要資金至少65億元以上。更為重要的是,20億元補血對於負債居高不下,不斷輸血關聯企業的樂視網來說,或難解資金之渴。

遊資入場博弈

1月16日,剛剛敲定了百億融資的樂視網正式複牌,但複牌首日,資金並未大筆入場,僅成交9694.88萬股,股價收跌1.12%。但隨後1月17日,樂視網強勢漲停,全天成交38.9億元,上億遊資入場博弈。

龍虎榜數據顯示,前五大買入營業部中,中信證券上海古北路營業部買入1.02億元,接近二三名買入營業部的買入總和。而公開數據則顯示,在過去三個月內,該營業部買入的個股達到55次,上漲概率34.55%。且此前風格偏好次新股,在2016年四季度,該營業部頻繁買入來伊份、花王股份等股票。

上海一私募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樂視網漲停當日,創業板亦強勢反彈,這讓不少遊資跑步進場,試圖在樂視網身上“賭一把”。他認為,樂視網剛剛獲得的百億投資,讓其資金危機暫時緩解,而此前的大跌讓樂視網股價處於相對安全的位置,在複牌前的交流會上,樂視網又出現“百元股價論”,遊資有較強進場博弈的動力。

1月16日,樂視網對1月15日的投資者交流活動進行了披露。披露信息顯示,來自廣西的某個人投資稱其以400多萬的身家投資樂視網,但目前虧損25%,提問賈躍亭何時樂視網股價是否能達到100元。

對此,賈躍亭彼時回答此問題中稱:“什麽時候過100,一方面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業務肯定會進入爆發期,對上市公司來講。另外,希望各位齊心協力讓它快速達到100元。”不過,該言論被媒體爆出後,樂視網於1月18日停牌,並隨後收到交易所監管函。

除了遊資,從樂視網的融資融券數據來看,此前豪賭樂視網的融資客,則相對克制地買入樂視網。1月16日到1月20日的數據顯示,在複牌首周,樂視網遭遇融資償還19.93億元,融資買入21.34億元,周凈買入額1.4億元,融資余額從12月6日停牌前的43.57億元,增長至44.9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樂視網曾因48億元定增融資停牌半年,而複牌首周曾獲融資客瘋狂買入,周買入額超10億元。

無獨有偶,機構對樂視網的態度同樣較為謹慎。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四季度末,持有樂視網的基金41家,環比上一季度減少24家。而2016年三季度持有樂視網的唯一一家券商機構東方紅先鋒2號(展期)則選擇了清倉。

中金公司在16日的研報中,則下調樂視網目標價至43元,以反映市場估值下行的壓力和長期經營改善的不確定性。中金公司認為,樂視網戰略調整和治理優化是長期預期扭轉的關鍵,成效尚待觀察。而本輪樂視危機的原因,體現在過於激進的戰略擴張,與組織構架、人員管理及資金保障的不匹配。

樂視網資金難解渴

充足的資金一直被視為解決樂視危機的鑰匙,而對於整個樂視獲得的百億資金該如何使用分配,又能支撐多久,在複牌首周一直是市場關註的焦點。

樂視網1月13日晚間披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樂視網在內的三個主體,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方式,獲得來自融創中國旗下嘉睿匯鑫、樂視關聯方樂然投資以及華夏人壽合計超過168億元的資金。其中,約150億元來自嘉睿匯鑫。不過,對於資金該如何分配使用,樂視網在公告中並未過多提及。

在1月15日的投資者交流中,該問題成為核心疑問之一。

“關於資金的用途。70億左右是上市公司體系,100億左右是我個人。”賈躍亭在交流中稱,100億將毫無保留投入到除汽車外的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而70億中,20億屬於樂視網,更多的是用於內容的生產、制作、引進以及技術的研發費用、服務器采購等等。40億將被分配給樂視致新。此外,樂視影業方面會有少數資金註入。

不過,按照與融創中國的約定,實際上賈躍亭可用於投入樂視的資金,可能並不如其承諾的多。融創中國此前公告,嘉睿匯鑫將在相關協議簽訂5個工作日內,支付代價60.41億元至賈躍亭賬戶。其中30億元將被優先用於解除就樂視網權益設立的質押,此外,賈躍亭還需在未來12個月內躍亭須將股權質押比例降至50%以下。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測算,這兩者就需要資金至少65億元以上。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樂視最為核心的融資平臺,樂視網不斷輸血關聯企業,負債亦居高不下,20億元的資金則顯得杯水車薪。

2016年前三季度,樂視網實現營業收入167.95億元,同比增長100.54%;凈利潤4.93億元,同比亦有三成增長。但同期,樂視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5.43億元,同比減少32.89%。樂視網解釋稱:本期新增互聯網金融業務(所)發放的貸款凈額計入經營活動流出所致。截至三季度末,樂視網發放貸款及墊款5.68億元。

僅2016年上半年,樂視網就有14筆拆入或拆出關聯借貸款項記錄,其中11筆均為樂視網為關聯企業輸血,總額達3.05億元。

除此之外,樂視網資產負債率逐年大增,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樂視網的負債率分別為56.11%、58.58%、62.23%和77.53%。到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最新數據是,樂視網總資產約288.69億元,比去年底增長69.99%;負債余額約189.72億元,資產負債率65.72%。此外,到2016年三季末,樂視網尚有應付賬款43.83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 35.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60

【財富管理】民營家族迎傳承潮 財富管理機構加速入場

未來10年,中國的民營家族企業將迎來“二代”接班高潮。

“2013年‘新財富500富人榜’對上榜富豪的年齡做了統計,發現50歲以上的企業家占60%,而最新的數據顯示這一占比已經到70%。再過10年,這些‘一代’企業家就60多歲了,沒有辦法再像過去那樣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也就意味著,這些富豪要在未來10年里開始或者完成家族傳承。”日前,在廣州從化溫泉財富小鎮舉辦的“首屆粵商家族財富傳承高峰論壇”間隙,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那麽,“二代”們準備好接班了嗎?覬覦家族財富傳承金融服務已久的金融機構,內功修煉又如何?加速入場的各類財富管理機構能否經得住市場的檢驗?

“二代”接班意願低

高皓2008年開始進入家族企業研究領域,當時“一代”企業家還相對年輕,最主要的目標是發展事業和創富,然而“任何人都沒有辦法跑贏時間”。“‘一代’企業家一旦發現身體跟不上了,心態會發生很大變化。原來無所不能,現在無法一天工作15個小時、每年出差200多天,自然會影響到他對整個家族企業的全盤考慮和規劃。”高皓認為。

但現狀卻是,“二代”的接班意願十分薄弱。

“我兩個月前給長江商學院的一個‘二代’班講課,現場問課堂上這60多名學生,只有30%願意接手父輩的企業。”高晧說。

無獨有偶,廣州六脈環球家族辦公室有限公司總裁何嘉編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在珠三角地區,家族企業治理和接班問題很突出,據調查,願意接班的‘二代’不到20%,能有效傳承到‘三代’的比例不到4%。此外,在實際操作中仍有大量公私財產不分、產權不清、盲目投資等財務問題,全球征稅、房地產稅、 遺產稅等潛在稅收風險,高凈值客戶本身公司治理、婚姻關系、遺囑風險等可能存在眾多複雜的法律問題。

“二代” 接班意願為何薄弱?一位從業10年的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是,現在很多“二代”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與父輩所在的教育環境存有巨大差異,很多一代企業家是做傳統實業的,“二代”不一定感興趣,更願意去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比如金融和IT。一些“二代”在海外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加上原始的資本積累,有更多機會去嘗試其他行業。

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國內很多企業家“二代”對接班的意願不強,主要癥結在於三個方面:有自己的擇業喜好,沒有興趣接班;壓力大,擔心自身經驗和能力不足;不滿 “創一代”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

一個讓人耳熟能詳的案例就是萬達集團。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接班人”問題表示,並非一定要傳承給王思聰。“看他。他如果出色當然是最好的人選,如果他擔不起來,可以交給職業經理人。 ”

“如果傳給王思聰,這幫老臣能不能接受他擁護他,將來他要在企業中培養自己的權威,你服眾就傳給你, 不服眾就不傳給你。”王健林如是說。因此,“二代” 是否真正有能力接班,也是家族企業能否成功傳承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金融機構練內功

據何嘉編介紹,國內可投資金融資產超過10億元的超高凈值人群已經超過1萬人,區域上,廣東占比15%,北京占比超過20%,長三角占比12%-13%,三地總和占比超過一半。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雖然“二代”接班意願並不強烈,但並不能阻擋企業家老去帶來的傳承需求。而瞄準這一市場的大小金融機構,如傳統的銀信證保和新型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都在施展各自所長,近年來呈現出加速入場和深練內功的趨勢。

與高凈值及以下的富裕人群相比,超高凈值家族的金融服務需求和業態有很大區別。

“超高凈值客戶一是對私密性要求特別強,沒有充分的信任,這些家族難以輕易接受家族服務;二是在服務的有效性上,家族辦公室這類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或更具備優勢。家族的服務是基於強烈信任和高度認同, 不單單是配置產品,更多地要解決家族企業、成員在法律、稅務、財務、投資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籌劃,更多是實現家族財富保全、保值增值和傳承,訴求是綜合的、全方位的。第三,在服務多元化上,超高凈值客戶很多有海外配置的需求,比如移民、投資、教育、置業、健康、旅遊等。”何嘉編認為。

高皓也認為,現在國內傳統金融機構一個很大問題是服務割裂化,且都是要爭奪客戶資產負債表上更大的份額,讓客戶將更多的財富交給他們管理,這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大部分機構很難做到長久地為家族提供高質量服務,它們更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以銷售產品為導向,員工背負了很多考核指標而疲於應付。“這不是真正的財富管理,只能做到某些資產類別上的管理和渠道合作。”高皓稱。

他更看好精品的財富管理機構,即真正為家族提供整合式、人性化、定制式服務的精英式機構,並不一定很大,但是從業人員的素質一定非常高,經驗豐富。

上述從業10年的某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亦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國內傳統金融機構面臨的一是私密性問題,二是為客戶提供長期有效服務,這兩點難以逾越。目前國內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私人銀行, 從機制體制和人才,包括資源整合,與國外差距很大。銀行服務群體很大,難以實現一對一服務,更多落地在支行,客戶的需求在傳遞過程中會有缺失。”

而在利益點的問題上,銀行可以采購公募和私募產品,但不太可能采購其他銀行的產品,客戶的利益怎麽實現最大化?而傳統機構的任務型銷售,也容易造成客戶與產品發生錯配,不一定有匹配的風險承受能力。目前,超高凈值客戶大多有海外金融需求,銀行也不占優勢。再如,家族對法律和稅務的服務需求,傳統金融機構目前更多地是提供咨詢。而只有金融機構與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形成共同利益的合作機制,成為利益共同體,才能提供最好的服務,這一點目前還做不到。

談到傳統金融機構這種窘境,在我國臺灣從事了30多年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規劃的厚源國際財務規劃有限公司總裁陳厚宇表示:“在臺灣,前10多年我沒有跟任何渠道合作,而是自己做產品,因為我的工作就是把很多金融機構的產品拿過來拆解,找到這些真正能賺錢的,然後把產品組合起來提供給客戶。之所以沒有與渠道合作,是因為利益分成很難達成一致,無法達到客戶利益最大化。”

這種固執讓他在最早的10多年里只能撇開渠道,獨闖市場。他調侃道:“這30年我從‘真小人’變成‘偽君子’,現在可以說已經修煉成正人君子。客戶都非常有錢,最開始我也非常想賺客戶的錢,但其實這種心理很容易被客戶看穿。要真正為客戶服務,就要真金白銀讓渡出很多利益,要不斷淡化‘我’。”

這或許說出了近年來一些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出走的人才的心聲。他們希望以歐美歷史悠久的家族辦公室等機構為榜樣,把財富管理機構當成自己的事業,通過長久的磨合,為超高凈值人群和家族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過要得到這些超級富豪的高度信任,他們必須做好“萬里長征”的心理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85

金融科技3年後或拿走銀行28%利潤 吸引央企入場

風口上的金融科技,正在吸引央企入場。日前,中廣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透露,其將成立以金融科技為主要投向的基金。

中廣核資本總經理陳啟明說,作為中廣核集團的金融平臺,該公司2015年成以來,已布局保險、保險經紀、基金管理公司、財務公司、融資租賃等多個板塊,並參股銀行、證券公司,去年的外部利潤,已兩年內超過12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12月底,銀監會批準中廣核資本入股桂林銀行。近日,桂林銀行正式完成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增至30億元。其中,中廣核資本持有3億股,持股比例為10%。截至2016年底,桂林銀行總資產接近2000億元。此外,2016年底,該公司已與國開證券簽署入股協議。

“除了主流金融業務,我們也在布局綠色金融、創新金融。”陳啟明說,除了旗下富盈互聯網金融,還將發起一只以科技金融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基金,布局金融科技的創新業務。

“科技金融不是互聯網金融升級版,也不是中國的概念。”普華永道合夥人王建平說,2017年初,普華永道進行了一項金融科技調查。調查顯示,到2020年,金融科技會拿走銀行28%、保資及資管22%的利潤;78%的CEO將金融科技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核心戰略。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後陳未翔認為,從目前來看,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存在客戶、產品、服務三大機遇,但也存在很多挑戰,具體包括同行競爭、跨界競爭、監管及複合型人才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63

今日頭條10億補貼入場,UGC小視頻補貼時代真的來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6/163153.shtml

今日頭條10億補貼入場,UGC小視頻補貼時代真的來了嗎?
i黑馬 i黑馬

今日頭條10億補貼入場,UGC小視頻補貼時代真的來了嗎?

發小視頻就能賺錢?

i黑馬訊5月16日消息,UGC小視頻領域落下一顆重磅炸彈:火山小視頻官方宣布,將在未來一年拿出10億元補貼平臺上的UGC小視頻達人。

這是小視頻領域第一次出現補貼,並且力度空前。這意味著,繼打車行業、OTO、內容分發行業的補貼大戰之後,UGC小視頻賽道正式進入補貼時代。

官方介紹顯示,攜10億而來的火山小視頻是一款15秒原創生活小視頻社區,團隊組建於2016年年初,由今日頭條內部獨立孵化。據火山小視頻官方披露,目前全社區日VV已達3億,平均每個用戶每天觀看小視頻超100個。

相比短視頻,時長更短,內容類型上更多以UGC為主的小視頻正成為當下的風口。今年3月,快手獲得由騰訊領頭的3.5億美元融資,4月微博上線具備短視頻功能的微博故事加碼UGC。而5月初,同樣由今日頭條孵化的UGC音樂小視頻社區抖音宣布VV過億。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本次10億元的補貼將面向兩個方向,一是將為優質的小視頻達人提供保底收入,二是所有用戶發布的視頻,系統都依據小視頻的質量、播放量以及互動數據給出的評價體系。

1

(圖說:戶外攀巖和日常生活都獲得了相當多的火力點)

火山小視頻 短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47

今日頭條10億補貼入場,UGC小視頻補貼時代真的來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6/163153.shtml

今日頭條10億補貼入場,UGC小視頻補貼時代真的來了嗎?
i黑馬 i黑馬

今日頭條10億補貼入場,UGC小視頻補貼時代真的來了嗎?

發小視頻就能賺錢?

i黑馬訊5月16日消息,UGC小視頻領域落下一顆重磅炸彈:火山小視頻官方宣布,將在未來一年拿出10億元補貼平臺上的UGC小視頻達人。

這是小視頻領域第一次出現補貼,並且力度空前。這意味著,繼打車行業、OTO、內容分發行業的補貼大戰之後,UGC小視頻賽道正式進入補貼時代。

官方介紹顯示,攜10億而來的火山小視頻是一款15秒原創生活小視頻社區,團隊組建於2016年年初,由今日頭條內部獨立孵化。據火山小視頻官方披露,目前全社區日VV已達3億,平均每個用戶每天觀看小視頻超100個。

相比短視頻,時長更短,內容類型上更多以UGC為主的小視頻正成為當下的風口。今年3月,快手獲得由騰訊領頭的3.5億美元融資,4月微博上線具備短視頻功能的微博故事加碼UGC。而5月初,同樣由今日頭條孵化的UGC音樂小視頻社區抖音宣布VV過億。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本次10億元的補貼將面向兩個方向,一是將為優質的小視頻達人提供保底收入,二是所有用戶發布的視頻,系統都依據小視頻的質量、播放量以及互動數據給出的評價體系。

1

(圖說:戶外攀巖和日常生活都獲得了相當多的火力點)

火山小視頻 短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