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水價必調 王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31/100375245.html
王蘭

  從經濟學角度看,水資源具有無替代性,而其它能源資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中國是個缺水的國家。今年2月16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描述,「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是我國基本國情和水情。當前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短缺、水污染、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相比於世界主要國家,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幾乎是最少的。從水資源構成角度,考察中國水量平衡的狀況,基本公式是「水資源總量+入境水量=入海水量+出境水量+耗水量+庫存調節」。其中出境水量包括從國內流出國境及流入國際界河的水量,庫存調節是水庫蓄水量及地下水儲存量的變化,增加為正,減少為負。從水利部每年發佈的中國水資源公告,可一窺中國近年來水量平衡的情況。

  水資源總量指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產水總量(不包括外來水量),由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兩者之間互相轉化的重複計算量而得,它主要取決於降水量。

  從供給端看,決定中國可利用水資源的因素有:降水量、入境量、入海量、出境量、跨年調節能力等。降水量在較長時間尺度(10年左右)雖有波動,但並無明顯變化趨勢,基本維持在5.5萬億-6.5萬億立方米之間,並非人為可控;入境量波動下降,非中國可控;入海量,考慮沿海及近海生態為自然狀態為宜;出境量比較穩定,有調節空間;中國雖有各類水庫八萬多座,總庫容7000多億立方米,但能投入跨年度調節(年內季節調節對當年總量無作用)的水量不到每年用水量的10%,工程作用並不明顯。總之,自然條件基本恆定,工程調節作用有限,如果不想修諸如「朔天運河工程」攔截出境量(主要流經云南、西藏、廣西),供給基本不可調。

  從需求端看,中國近年用水總量呈緩慢上升態勢,2010年達到6022億立方米,比2000年時的用水總量增加了約10%,其中農業用水比重下降(從68.82%降到61.26%),工業用水比重上升(從20.72%升至24.03%),生活用水比重上升(從10.46%升至12.72%)。如上分析,中國的水資源供給基本剛性,無法調節,而需求呈上升趨勢,如果人為控制價格,就會扭曲供求關係,因此調價是必然的。

  據水利部提供的數據,2010年,全國36個大中城市工業用水均價為3.68元/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均價1.90元/立方米,假定每立方米前者提價1元,後者提價0.5元,提價幅度均接近30%,以2010年用水規模數據,大概涉資1800億元。如果對部分低收入居民補貼供水票(比補貼現金對物價衝擊更小),和一次上調汽柴油零售價的影響差不多——以中國2010年汽柴油總消費2.15億噸為基數計算,上調油價600元/噸,涉資規模約1300億元。

  大幅度提高水價有好處。其一,可極大減少水的浪費;其二,可抑制高耗水的生產和生活需求;其三,可刺激水環保、節水和水重複利用領域的發展。當然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對CPI會帶來一定衝擊,但可承受;對低收入居民生活會帶來影響,但可通過政府補貼解決。水資源很特別,但在市場條件下仍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基本屬性。調節供需關鍵是價格,否則任憑多麼嚴格的管理制度,任憑工程師們把水東南西北地調動,中國水資源的總量短缺問題仍沒法根本解決,因為資源配置的關鍵機制沒有發揮作用。

  作者為投資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