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校園貸市場規模過千億 整治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入場

因接連不斷的負面事件和監管層的出手整治,校園貸市場在經歷兩三年的快速擴張後正迎來規範和轉型,尤其以“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為代表的“正規軍”開始介入這一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這些新入場的機構相比此前野蠻生長、混亂無序的部分校園貸平臺有很大的不同,盡管仍是將這類產品作為國家助學貸款體系的補充產品,也主打快速審核,但利率水平要低了很多(年化利率大約6%左右)。除此之外,學生群體要想獲得貸款,必須要經過家長的授權和同意後,機構才會發放。

在過去兩三年里,因巨大需求結合風險資本的推動,校園貸盛宴如火如荼,但與此同時,由於泥石俱下,以及監管滯後等因素,各小貸公司和高利貸個人都湧進來,也出現了諸多負面事件。一些校園貸平臺利用大學生金融知識的缺乏、信息不對稱等,瘋狂推廣,中介充斥,門檻過低,額度過高,息費過高,重複授信,野蠻催收。有的校園貸平臺發放的貸款利率最高達到了年化100%多,“裸條”等事件更造成極惡劣影響。

2016年5月,教育部、銀監會發布《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隨後,包括上海、重慶、深圳、廣州等地方監管部門先後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校園網貸市場,並列出多項負面清單。8月,銀監會對校園網貸整治再次提出五字方針“停、移、整、教、引”,其中“停”針對暴利催收等違法違規行為,“移”指違法違規行為要移交相應部門,“整”是對校園“網貸”業務進行整改,“教”和“引”則涉及大學生教育。

隨之而來的是部分校園貸平臺的退出和轉型,以及市場的開始逐步規範。不過,校園消費金融市場的需求依然不減。

興業消費金融公司剛剛選取了部分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小樣本的問卷調查,調查發現,65%的受訪者會出現生活費不夠用的情況;當出現資金需求時,除了40%的受訪者會向家長支取外,其他受訪者會選擇向朋友和其他渠道借款;對於借款額度,77%的受訪者需求在3000元以下,其中1000元以下占比46%。

“從以上調研結果來看,大學生的信用需求仍然是基於理性消費。”上述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10年以來,在校生每年增長100萬人,據此估算,2017年在校生應該超過2800萬人。按照人均信用消費3000到4000元估算,大學生信用消費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除去市場大之外,我們發現大學生信用消費呈現高粘度的特征。也正是考慮到學生貸款需求‘宜疏不宜堵’,學校、家長、學生這三方還是希望能有靠譜的專業持牌的金融機構來做這部分業務的。”

不過,在整治的大背景下,“正規軍”想深度進入這個市場,或許還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災後重建”工作。

“我們的確是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把校園貸款市場基礎給打紮實。”興業消費金融公司上述人士稱,國家助學貸款目前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生源地助學貸款,一類是(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這兩類主要定位是“資助貧困學生”,覆蓋率在20%,“那麽我們產品定位於‘國家助學貸款的補充’,這就讓助學貸款的覆蓋面增大了。同時,我們也正在與高校一起探討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進行金融基礎知識的培訓,教他們如何辨識不良網貸,培養自己的良好信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