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觀察】百勝拆分為二,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367.html

【觀察】百勝拆分為二,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

第一財經日報 張誌偉 2015-10-21 17:52:00

這艘餐飲巨艦為何而變,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在傳統產業紛紛“互聯網+”的浪潮下,百勝能否經受住O2O的洗禮,並在資本助推下迎難而上?

10月20日晚間,關註食品的媒體人大多都收到來自百勝集團的郵件,該集團正式宣布要拆分為兩個獨立上市公司:中國事業部將以“百勝中國”的名義繼續開疆拓土,中國區以外業務裝入另一個獨立上市公司“百勝餐飲集團”。

至此,這家美國餐飲巨頭“變陣”從傳聞變為現實,動作之大,超乎業界想象。那麽,這艘餐飲巨艦為何而變,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在傳統產業紛紛“互聯網+”的浪潮下,百勝能否經受住O2O的洗禮,並在資本助推下迎難而上?

“變”了什麽

其實很清楚,就是將一碗飯分裝成兩碗,中國區這一攤子放在一碗,中國區以外的全球市場那一堆放在另一碗。

根據百勝的安排,百勝中國繼續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三大品牌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接下來將以良好的財務狀態獨立出來,將在特許加盟協議下成為百勝集團最大的特許加盟商。

分拆後的另一個獨立上市公司——百勝餐飲集團,將繼續擴大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在全球的業務布局,接下來將逐步發展成為一家特許經營商。加上早前已經公布的特許經營計劃,百勝餐飲集團旗下遍布125個國家和地區的41000多家餐廳中,至少95%將發展為特許經營。

當然,變陣後的將帥也履新了。今年8月,在百勝集團效力26年的蘇敬軾交出帥印,2005年加入百勝,曾在百事可樂和銳步並一手開創銳步印度市場的Micky Pant(潘偉奇)接掌百勝中國。

百勝全球首席執行官Greg Creed曾這樣介紹這個印度人:“在過去十年,Micky一直是百勝中最高效和最富遠見的領導之一,擁有極高的洞察力……他是新一任中國事業部CEO的最佳人選。”

不過,潘偉奇並沒有中國工作經驗,為此百勝為他安排了兩位中國管理層的支持:原肯德基中國總裁屈翠容和原必勝客中國高級副總裁兼品牌總經理高耀,分別被晉升為各自品牌在中國的CEO,直接對Micky匯報。

此外曾任首席概念官的陸穗雯和曾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的朱宗毅,將擔任潘偉奇的資深顧問。

接下來,潘偉奇任重道遠:百勝中國2015年計劃新增700多家直營門店,同時,在特許加盟協議下,未來在中國大陸運營的餐廳數量,要通過特許加盟方式擴至2萬多家。

“在中國和印度之外,我們目前90%的門店是特許經營的,並正在朝95%的比例努力。”Greg Creed曾說,特許經營的缺點是你可能會失去一些影響力,但優點是一切費用都會由特許經營者支付,你會得到一筆費用。

在他看來,直營還是特許經營,模式選擇不是目的,關鍵是要讓旗下的品牌改善業績,現在的焦點在於讓中國事業部重回正軌。

因何而變

窮則變,變才有可能“通”。如果百戰不殆,百勝又怎會拆分謀變呢?

根據百勝方面披露的數據,目前中國區年營收69億美元,占百勝集團總營收的52.3%。足記遍布一至六線城市的肯德基,自1987年在北京天安門附近開設中國首家門店以來,目前在1000多個城市擁有約4900家餐廳。

將比薩和西式休閑餐飲理念引入中國的餐廳連鎖必勝客,在中國近400個城市擁有超過1400家餐廳。必勝宅急送在2001年將比薩送餐業務引入中國,現如今在40個城市擁有約300家網點。此外,小肥羊、東方既白等百勝後來收入囊中和新開設的業務單元也是星羅棋布……

百勝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同時,餐飲行業環境也在發生著巨變。其中,最讓百勝無奈也無力的,倒不是美國食品文化的光環漸趨衰微,而是送餐消費方式的興起。換言之,如今消費者更懶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以往去肯德基門店里消費體驗的積極性不再那麽高了。

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餓了麽”、“百度外賣”等送餐小哥飛來飛去,這種消費方式來了,擋也擋不住,並且很難預料到接下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還會有哪些消費新花樣出來。這,才是百勝“變法”之根本出發點。

去年夏天福喜事件爆發,百勝快速與肯德基的這個肉類供應商斷絕供應關系,但去年10月百勝曾介紹,當年第三財季在中國開張一年以上門店的銷售收入因此下滑14%。

一周前,因中國市場複蘇緩慢,加上強勢美元拖累,百勝餐飲集團調降全年盈利預估,預計中國事業部全年同店餐廳營收將有所下滑。

正如百勝全球CEO Greg Creed如上所說,當務之急是讓中國事業部回到正軌。因此,拆分後的百勝中國要以特許加盟的方式擴張,這種模式降本且增效,通過賺快錢來迅速扭轉業績頹勢。

但是,度過眼下難關後,百勝終究是要從長計議。而這也是將百勝集團一拆為二的考量。

北京誌起未來營銷集團董事長李誌起剛剛跟百勝高管開會商討過,面對突然冒出來的各種送餐平臺的沖擊,百勝如何應對以緩解市場壓力。在他看來,拆分後,百勝集團給百勝中國更大空間,很多決策無需去向百勝全球層層匯報,接下倆的業務轉型需要百勝中國在管理機制上更加靈活,以及更快的反應速度。

此外,剛剛履新的百勝中國管理團隊也有話語權上的要求,畢竟中國事業部對集團的貢獻舉足輕重。如果單獨出來,百勝中國未來融資能力會更強,這將會在資本上助推未來的業務發展。

百勝方面稱,百勝中國接下來逐步拓展送餐業務等多種新興服務。近幾年肯德基在中國平均每年推出20多種的新品,除了主打雞肉產品外,還在海鮮、牛肉類產品上大力創新。

“傳統門店企業在寒冬中要找到生存方法,門店資源是競爭優勢絕非包袱,接下來需要強化門店服務,提升消費體驗。”李誌起認為,門店要給顧客宅在家里體驗不到的消費體驗和興奮感,這樣才能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順利渡過冬天。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59

貨幣政策首提“抑制資產泡沫” 言“拐點”為之過早

10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對於貨幣政策,會議表示,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註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這是中央政治局會議層面第一次在“貨幣政策”部分強調“抑制資產泡沫”,盡管此前7月的年中政治局會議中也提出“抑制資產泡沫”,但那時主要是從降低企業成本角度討論。

對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貨幣政策從穩增長轉向抑制資產泡沫,這可以解釋為什麽最近連續十多天,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持續顯著上升,未來大幅度提供流動性可能不會再有。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穩健”的基調發生改變,抑制資產泡沫不能簡單與貨幣政策收緊劃等號,從經濟增長的各方面數據來看,就此轉向偏緊的條件還不具備。

貨幣政策首提“抑制資產泡沫”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貨幣政策重心開始由穩增長轉向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其原因在於經濟“L型”拐點已過、“資產荒”導致金融風險堆積、房價過快上漲威脅可持續增長。

2015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價格普漲,一線城市的上漲最為瘋狂。個人住房貸款也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根據央行的數據,9月份個人住房貸款依然占據當月新增貸款的四成,此前的7月、8月分別達到98.68%和71.20%。今年前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占全部新增貸款的35.7%。業內人士分析,這輪房價上漲和2015年的貨幣政策寬松不無關系。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從保增長的角度來看,前期投入的力度比較大,可能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就是資產價格泡沫以及金融風險的上升。此次政治局會議關於貨幣政策的表述,可以認為是從“不再過度強調特別大的政策力度去保增長,而是強調更加關註金融風險,抑制資產泡沫”。

另一方面,進入10月, 人民幣對美元連續下跌。10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44元,與9月30日的6.6778相比,不到一個月時間跌去近千個基點,跌幅達1.4%。這對資本外流帶來一定的壓力。如果國內政策目標轉移到抑制資產泡沫,對於保持匯率穩定有一定幫助。

邵宇表示,通常而言,大型經濟體會根據自身的經濟增長來調節利率水平,但中國一直以來以保持匯率的穩定作為一個增長目標。盡管,目前我國的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央行逐漸減少對匯率的幹預,但是現在來看,大幅度貶值也會引起資本外流和國際社會的意見,這方面壓力之下,我們的貨幣政策也會做一個比較溫和的權衡。

邵宇還稱,盡管中國關於貨幣政策表述長期以來都是“穩健”,但實際操作可能是穩健偏松,也可能是穩健偏緊,具體要通過市場的價格信號來體現。總體而言,現在不管是央行重啟14天、28天這類更長期限的逆回購,還是利率的指引,都體現出了穩健但略顯嚴的貨幣政策。

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最新的研究報告比較了最近兩次的政治局會議,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除了有利於穩定房價,銀行間利率可以適當提高的一個基礎在於,通過8、9月份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經濟下行的壓力有所減小,盡管9月的環比工業增加值增長疲弱,但當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銷售數據出現反彈。同時,三季度的GDP增速至少達到預期。與此同時,從10月初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官方數據顯示9月資本外流的情況有所加劇,10月份這一趨勢極有可能延續。適度的提高利率水平可以緩解外匯流出的壓力。

貨幣政策並未轉向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從此出現一個鮮明的“拐點”,總體來看,穩健貨幣政策的總基調沒有改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讀為貨幣政策向收緊方向轉向,恐怕還為時尚早。一方面,從本次政治局會議公布的內容來看,同樣強調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從目前的大背景來看,經濟增長的個別指標縱然有轉好的跡象,但還不是很穩固,明顯轉變更加談不上,這種情形下,貨幣政策冒然收緊,恐怕對經濟運行是不利的。

此外,從“抑制資產價格泡沫”角度來講,並不能和貨幣政策收緊簡單劃等號,連平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的資產泡沫並不是全面的資產泡沫,主要是房地產價格泡沫,且房地產泡沫也是區域性的,只是在經濟領域少數出現了一些泡沫,這需要貨幣政策運用適當的工具進行抑制,但不適合全面收緊。”

不過,市場亦存在一種擔心,會不會出現此前2013年6月“錢荒”這種流動性枯竭的現象再度發生,畢竟Shibor利率已經持續上漲多日。

宋宇則對本報記者表示,這純屬多慮。流動性不會大幅收緊的原因是,這可能給增長帶來過大下行壓力並導致金融市場不穩定,如果未來外匯流出的壓力趨緩、房地產價格趨穩,同時經濟增長有明顯疲軟的跡象,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有可能回升至今年年初的水平。

“如果市場流動性出現枯竭,那必須是貨幣政策想向更緊的方向進行,這種可能性比較小。”連平對本報記者稱。

連平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最近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一定程度上收緊,是貨幣當局出於對不同期限利率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要讓利率更好的反映市場的供求,而有一定的調節,還有流動性過於寬松也並不合適,適度也會有一些收緊,此外也不排除季節性因素等。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貨幣政策不會就此進行收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個前提還是有的。”他說。

但是,邵宇對本報記者表示:“大幅度提供流動性,應該也不會這樣做了。”未來匯率方面可能還會溫和貶值,資本賬戶方面的管理可能將更加嚴格。利率方面短期內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不會特別大,公開市場操作方面更多是應急性的,比如當流動性確實出現困境,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應急性救助緩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30

國產手機集體漲價: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7/161493.shtml

國產手機集體漲價: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熱點微評熱點微評

國產手機集體漲價: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廠商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路往回走,重新複盤之前的戰略,推倒回來。

本文由熱點微評(微信ID : redianweip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新喜。

據悉,iPhone 8售價將超過1000美元,也就是接近6882元人民幣,成為迄今為止最貴的iPhone。但另一方面,小米、魅族、努比亞、樂視等許多國產手機都在紛紛調高售價。

與此同時,許多廠商逐漸減少或者砍掉了入門機型,今年手機漲價或成為大趨勢,短時間看來漲價趨勢會波及到多數廠商,短時間內並不會價格回落,有專家表示,未來還有漲價空間,但之所以要漲價,這背後原因比較複雜。

供應鏈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被進一步放大

隨著很多中國手機廠商將產品線從中端向高端轉移,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被進一步放大。從目前的趨勢來看,OLED面板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因為在2016年,三星的Note7,小米5、華為Mate9 Pro、vivo的Xplay 5等手機都采用了三星的OLED面板。屏幕將成為整部手機中頗為稀缺的剛性資源。

臺灣DigiTimes也指出,今年的OLED面板資源會非常短缺,除此之外,內存、LCD和光學傳感器等也將會很緊張,原因是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出貨量增大,從而造成需求上漲。

臺灣某內存大廠總裁指出,因為全球供應短缺,DRAM內存的價格會在2017年上半年持續快速增長。

DRAMeXchange集邦科技送出的最新統計稱,DRAM協議價來到了18個月以來的新高。據悉,4Gb DDR4存儲芯片的協議價已經上升到了3.347美元,比去年底漲了18%。

另一方面是,OLED屏幕。有數據指出,當前OLED手機占比達13% ,2017年看漲飆到25%。筆者此前撰文指出,手機要漲價走高端,上OLED屏幕應該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一個標配。

而目前蘋果三星又幾乎壟斷了OLED屏幕的產能,高通最新的驍龍835處理器、索尼的傳感器等,也會給大廠優先。很多廠商又要上,那麽這類稀缺的元器件價格上漲也就成為必然了。

另外在屏幕之外,國產手機廠商的諸多元器件依然並沒有擺脫依賴進口的窘境,制造業包括手機供應鏈上的人力成本也在上漲、人民幣相較美元貶值的影響導致消費者國內商品需求更大。

加之特朗普上臺之後,中美之間的關稅政策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國產手機廠商在引進以美元為結算單位的元器件時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這樣的刺激下也會出現漲價的情況。

總體而言,從元器件成本到美元匯率波動,從供需關系變化到消費者需求變化到等外部客觀原因都在推動手機的漲價潮。

不過另一方面,手機供應商不太看好未來的手機市場增長空間,對於擴充產能持比較謹慎態度,導致產能需求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也是部分原因,去年底智能電視行業出現漲價潮,當前數碼家電產品都在漲價,原因也可能與此類似。

廠商們心照不宣的默契:不要成為下一個被拋棄的性價比廠商

但外部客觀因素可能並不能主導行業集體漲價行為,更多是內因的驅動,而內因來自於廠商們的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與戰略變化。

我們知道,小米已經在走下坡路,小米的標簽是性價比與屌絲經濟,這幾乎已經深入人心,無論小米從價格定位品牌上如何調整,幾乎難以扭轉大眾對它的定性與刻板印象,畢竟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產品,人們的第一印象總是難以被改變,人心就是這麽頑固。

之所以要普遍調整售價,是因為沒有廠商希望自己在大眾心目中被定格為一家低端廠商品牌,成為下一個被拋棄的性價比的廠商,標簽貼上了就很難撕掉。某種程度上,在消費升級與逼格經濟的大趨勢下,貼著“屌絲經濟”的廠商很可能著意味著前景不妙,甚至步入到手機鄙視鏈的下遊。

總的來說,國產品牌這兩年雖然產品越做越好,品質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本質上是有一定的溢價能力,但由於大眾與消費者對國產產品定性的關系,國產手機廠商再不改變品牌形象,恐怕很難再上的去。

360手機總裁李開新日前就指出,成本漲價不一定要轉嫁給消費者,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內部調控來讓消費者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

之所以集體漲價,是因為國產手機要逐步去屌絲化。手機行業出現“漲價潮”在元器件成本上漲和匯率波動的外因之外,廠商們對自身開始重新品牌定位,要盡量與屌絲經濟與性價比脫離幹系,沒有歷史包袱才能更好的沖擊中高端市場。

頭部廠商對其他廠商品牌的上升時能形成了壓制

另一方面,國內華為、OPPO、vivo銷量上行,目前媒體到大眾的關註度基本也多數集中於這三家,在這三家之外,包括小米、努比亞等在內的許多廠商非常被動,它們事實上是很焦慮的。

因為品牌溢價與中高端銷量越來越集中於這幾家頭部廠商,對其他廠商的品牌上升勢能形成了壓制。

當下廠商都在打存量用戶的換機需求,用戶換機會選擇越換越好,因此,相對來說,整個大盤雖然銷量趨緩,但對於品牌形象較好、稀缺的用戶青睞的國產旗艦機型,卻在走向供不應求,供求關系也在驅動其價格上漲。

另一方面,許多慢慢小型或者曾經輝煌如今沒存在感的廠商的中高端市場份額空出來之後,需要有廠商去填補,比如類似HTC等勢頭下行廠商空出來的市場份額與潛在銷量必然要被國產廠商消化,但部分廠商將從淡出人們視野之後逐步退場,而增速強勁的廠商可能會進一步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品牌開始集中化。

一定程度上,一旦消費者選擇越來越集中於幾家廠商的情況下,也意味著這幾家廠商有了更大的話語權與中高端潛在用戶群。

都在發力線下,借機漲價要給線下渠道預留利潤空間

國產手機與蘋果呈現出來的勢頭走向是,蘋果品牌效應正在下行,而國產頭部廠商正在上行。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在產品本身的硬功夫之外,所謂的屌絲經濟、粉絲經濟、情懷牌與撕逼罵戰、線上線下花式營銷用戶早已司空見慣,這些已經很難打動用戶。

要沖擊高端,技術研發、渠道布局、廣告營銷等等這些方面的投入,都不可少,因此當前的許多原本以線上為主的國產手機都在學習OV集體發力線下打造實體店體系。

雷軍早前定下的“小目標”是未來3年在中國布局1000家“小米之家”,華為早前也定下了在全球新開15000家華為零售店的目標等等,這導致許多廠商的實體店運營成本、研發成本、線下渠道成本、營銷成本等都在上漲。

所以包括小米華為在內的所有廠商如今都在發力線下廣告營銷,當然也有技術研發的投入,總體上投入越來越大,當利潤只能簡單的依賴硬件時,手機漲價就成了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有廠商的線下渠道商表示,還是要給線下渠道留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這次借機漲價可能也是考慮了這個因素。

小米的下滑讓所有廠商看清了生態戰略的現實:漲價是一場無奈的賭局

過去手機廠商紛紛走低價戰略,想的是一個手機用戶對應著一個潛在的軟件付費用戶,有一天能夠通過最大化的占據擴展用戶群,進而依賴更好的移動生態布局以及賬號體系捆綁軟件或增值服務盈利,補貼硬件的不賺錢。

但現在終於認清,因為目前真正能夠做到持續性的依賴軟件服務賺錢並且營收勢頭越來越好的,還是只有蘋果。因為廠商們沒有辦法在軟件層面構建封閉生態體系與黏性,沈澱用戶並且驅動軟件層面上的營收。

另一方面,據CanaccordGenuity日前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蘋果攫取了智能手機市場92%的利潤,蘋果通過軟硬件兩方面的高額營收已經將智能手機的紅利幾乎吸幹了。

國產手機廠商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來圓自己所謂軟硬件商業模式,因此意識到規劃好產品體系、渠道體系、供應鏈戰略等才是最終驅動手機高端戰略的基礎。

經過資本寒冬以及市場飽和之後,小米的下滑讓所有廠商看清,依賴硬件升級走性價比低價走銷量依賴軟件賺錢補貼硬件這條路基本走不通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路往回走,重新複盤之前的戰略,推倒重來。

另外,部分小型互聯網手機品牌從市場上消失,許多國產品牌也紛紛主動放棄機海戰略,與此同時,各大廠商的新品推出時間變慢,機型收縮,中低端的機型需求被市場壓制了,而用戶更多是被迫向高端轉移。

對於許多低端廠商來說,漲價是原因是因為本來就虧損,企業現金流不足,漲價只不過考慮的是不能讓2017年虧損再加重。去年IHS Technology研究總監王陽表示,好幾個大的手機廠商都虧得厲害, 2017年越虧越多,挺不住的就得倒掉。

面對年複一年蘋果在不斷蠶食掉手機行業絕大部分利潤,而手機市場正在越來越飽和,廠商們事實上比之前更為焦慮,也更為無奈。

無論是給線下渠道預留利潤空間還是填補虧損的漏洞,與其說集體漲價是一種順勢而為的集體戰略,但背後更多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與無奈。

手機漲價渠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55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請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618/163664.shtml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請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王利陽王利陽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請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創業者呆,還是投資人傻?

如今世道選擇圍觀吐槽指點江山的聰明人太多,所以我們自媒體行業才會盛況空前,這似乎導致了現在很多創業者都容易被當成“呆子”或“騙子”看待,進而那些投了“呆子”或“騙子”的投資人被當成傻子。對於共享雨傘這件事,到處都是反對的聲音,但還是有人做了,也有人投了。

195545528485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創業者呆,還是投資人傻?

放在兩年前,共享雨傘這個事,沒有人敢做,更沒有投資人敢投,但如今市場環境變了,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不斷刺激著整個共享市場,所以現在才有人敢創業挑戰這件99%的人都不看好的事情,同時也已經有投資人參與進來,而且市場中的共享雨傘項目還不止一家,投資機構也不只一家。

創業本就是高風險的選擇,而共享雨傘更像是一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不過既然有投資人選擇了共享雨傘,肯定也有他們的考量,早期天使投資做的是以小博大的事情,如今有好幾家共享雨傘公司都拿到了數百萬的投資,說明投資人對這個市場很有期待。如果投資人都是盲目的搶投熱點的共享項目,那共享籃球也早該出現多家創業公司和投資人了。

共享單車早期沒人願意投,現在卻有巨額資金搶著投,共享充電寶至今也沒被主流輿論所接受,但仍不妨礙有更多的資金在加註。創業與投資本就有許多不確定性在,創業者不呆,投資人也不傻,既然他們願意嘗試做共享雨傘,而且又不影響大眾利益,反而給一些有需要的人帶來方便,這也沒什麽不好的。

195551370027

雖然市場很難買賬,但不妨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當然,回到市場層面,共享雨傘是否有未來還得看市場買不買賬,目前來看,這個需要看天吃飯的項目暫時還不能獲得主流輿論的支持。大家不看好的基本原因很簡單,市場需求小,使用頻次低,產品易丟失,設計不實用,管理成本大,盈利能力差,競爭門檻低,押金設置高,收費不合理,融資難持久。

這麽看下來,共享雨傘確實不怎樣,但就如我前幾天寫到的《共享經濟創業:造風者與追風者》,若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他們中有些人會在追著風口跑的過程中尋找機會,也有人會選擇“等風來”,等待下一個適合他們的創業機會,而在共享經濟這個風口上,共享雨傘確實是一個還算不錯的選擇,至少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確實偶爾會出現這樣的需求,而且技術門檻也不高,還有資本願意參與進來。

如果從自媒體的角度,我肯定也不看好共享雨傘,因為在基本面上不符合市場分析的邏輯,但作為一個同樣在共享領域創業者,我必須要支持這個項目,機會就是在別人不看好中出現的,另外若是以一個出門不喜歡帶傘的普通用戶看待這件事,我會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沒準哪天真會用到它。

195555158744

輿論不認可是好事,過渡融資只會毀了共享雨傘

其實,主流輿論不看好共享雨傘反倒是好事,我在前幾天《共享經濟風口上的創業者,需如履薄冰般》一文中就討論過類似問題,如果大家都看好這個市場,反倒會短時間吸引大量資本聚焦,這就必將導致市場競爭迅速升溫,而各公司為了爭奪份額,會無所不用其極,用不了多久就會透資市場的認可度,並讓用戶養成惡劣的使用習慣,如此反倒會毀了共享雨傘的發展潛力。

共享雨傘市場還處於初期探索期,過早的湧入大量資本將是共享雨傘市場創新的毒藥。可共享雨傘這件事,沒有資本加入,也無法產生規模效應,所以各家公司也都在積極的尋找投資,其中有些公司也努力的在輿論媒體中刷存在感,例如雨傘當拐杖,為雨傘加入MP4功能,一天之內丟失了多少把雨傘等,這些都是在炒作吸引輿論關註。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有點公關意識的共享雨傘創業公司都懂得制造話題來博取輿論媒體的關註。這麽做雖然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人不看好共享雨傘的項目,但同時也可讓一部有想法進入這個市場的人望而卻步,更主要的是投資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不會被被媒體的判斷所影響,只要被投資人關註到了,而且自身的數據好看,輿論看不看好沒那麽重要。

共享雨傘未必是一條死路,只是市場價值被高估

共享雨傘真的就一點機會都沒有麽?不見得,得看我們怎看這個市場,忘帶傘的情況確實存在、不習慣帶傘的人也有,在沒有共享雨傘的時候,他們可以選擇等雨停了或者雨小了再走,也可以蹭別人的傘一起走到公交或地鐵站。這麽看的話,共享雨傘對它首要的目標用戶而言都不是剛需的存在。

但這並不能表示共享雨傘就一定沒人用,如果有共享雨傘,對於下雨天沒有傘的人也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可以隨時自在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從基本面來看,中國市場的潛在用戶足夠多,每年擠出上千萬的市場規模還是有可能的,可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就需要逐漸培養更多的用戶養成出門不帶傘而選擇共享雨傘的使用習慣。

從媒體報道的內容來看,確實有共享雨傘的創業公司抱著讓更多用戶以後出門不帶傘的願景(幻想)在做這件事,因為只有達到這種程度共享雨傘才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可即便如此共享雨傘的市場空間也不會太大,因為用戶對雨傘的痛點需求根本不夠痛,共享雨傘更適合作為一個補充者的角色存在,而是不是主導者。

區域化變點域化:讓無序變有序,讓失控變可控

共享雨傘不適合模仿共享單車“區域化”的經營思路,在某一塊區域投入大量的共享產品,共享雨傘前期更應該選擇“點域化”的經營方式,在定點借就到定點還,讓無序的產品流動變得有序,讓業務在可控範圍內。

如果是點域的經營思路,就只需先在用戶每日有來有往的辦公區、學校等場景布點,第一天走時“借”,第二天回來時“還”就好了,這種經營方式更加有序,更節省人力成本,經營方只需定期檢查雨傘質量,及時維護更新就可以了。至於模仿共享單車的無樁共享雨傘,會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共享項目的成本一定要低,不能為了讓用戶絕對的方便,就不斷增加自己的經營成本,需要根據發展階段做權衡。

最關鍵的是,共享這個事情,不只是在選場景,同時也在選用戶,不是每一個場景都有價值的,更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是必要的,在共享單車市場就有很多不理性用車的人,處於初期階段的共享雨傘承受不了那些惡意用戶。

此外,由於是低頻非剛需,共享雨傘的市場回報周期會比較長,這就要先做到控制成本最低化,共享雨傘沒有共享單車命,千萬不能得了共享單車的病。

共享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