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林業局回應大熊貓“降危”傳言:仍是瀕危物種

針對有關大熊貓瀕危等級已從“瀕危”降為“易危”的說法,國家林業局9月5日回應稱,“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全世界珍貴的自然遺產。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熊貓保護管理,大熊貓保護取得初步成效。根據2015年年初公布的中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2003年的1596只增加到2013年的1864只,增長了16.8%;圈養種群數量從164只增加到375只。

近日一些媒體報道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報告,將大熊貓瀕危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國家林業局表示,IUCN的報告是根據相關數據和技術指標,從理論上做出的判斷。國家林業局作為大熊貓保護管理部門,著眼於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國家林業局為此給出四點理由:

棲息地破碎化仍是威脅其生存的主要因素,部分局域種群仍面臨生存風險。大熊貓僅分布與川、陜、甘三省的狹窄地區,由於自然隔離和人為幹擾等因素的影響,大熊貓野外種群被分割成33個局域種群。個體數量小於30只、具有滅絕風險的種群有22個,個體數量小於10只、具有高度滅絕風險的局域種群有18個。

種群交流狀況有待改善。受棲息地破碎化影響,大熊貓局域種群基因交流受阻。加之地域和管理體制的影響,各大熊貓圈養單位圈養個體間的基因交流不足。需進一步加強大熊貓基因交流,以保持整個種群的遺傳多樣性,維持種群生存活力。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根據IUCN的消息,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80年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中有三分之一可能會消失,將對大熊貓的生存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保護管理能力仍需加強。部分大熊貓分布區存在保護經費投入不足、一線工作人員專業技能普遍偏低等情況,嚴重制約了大熊貓保護成效,保護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國家林業局表示,從目前來看,大熊貓所受的威脅以及瀕危狀況仍然不可忽視。如果降低其保護等級,保護工作出現怠慢和松懈,大熊貓種群和棲息地都將遭到不可逆的損失和破壞,已取得的保護成就會很快喪失,特別是部分局域小種群隨時可能滅絕。因此,繼續強調大熊貓的瀕危性並不是危言聳聽。

“下一步,我們仍需繼續堅持不懈地加強大熊貓保護工作。”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物種的保護要求,加強大熊貓保護。我國計劃開展大熊貓及棲息地保護工程建設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等工作,繼續開展大熊貓棲息地保護與恢複,加強科技與公關和人才培養,促進野生種群複壯,提升大熊貓保護管理水平,推動大熊貓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生活的大熊貓。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64

賣身傳言又起!傳網易將全資收購錘子 老羅回應:假的

10月14日消息,今日網上有傳言稱,錘子科技被網易全資收購,未來將作為網易全資子公司運營,錘子科技CEO羅永浩依然擔任董事長兼CEO。對此,羅永浩發微博稱:“假的”。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錘子科技傳出要被賣的消息了。

8月16日,酷派舉行了樂視入主酷派後的首次產品發布會。網友發現,羅永浩出現在了該發布會上,並引發樂視收購錘子的猜測, 羅永浩隨即對傳言做出否認。

還有人指出,羅永浩可能出於和劉江峰等人的私交而出席發布會,或未來可能和樂視開展某種程度的合作。以上猜測也均未得到其本人證實。

同時網上還爆料稱錘子科技包括CTO錢晨、設計總監羅子雄、COO、CFO等多名高管離職消息,錘子科技證實錢晨目前已退休,但表示公司管理層一切正常穩定。

錘子科技方面還表示,錢晨退休之後,華為榮耀原產品線負責人吳德周接替他的工作,並於兩個月前開始擔任錘子科技產品線、硬件研發副總裁,負責錘子科技的產品線以及全部硬件研發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錘子科技因剛剛被曝光半年內資產縮水5億元而遭到業界非議。

中國證監會日前披露了成都尼畢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p4Fun)的招股書,因Tap4Fun旗下全資子公司抱團創投曾參與投資錘子科技,因此錘子科技的財務數據被同時披露。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錘子科技2015年全年虧損4.62億元,2016年上半年虧損1.92億元(2016年半年報財務尚未審計)。同時,錘子科技的資產總額也由2015年年底的8.25億元縮水至2016年6月30日的2.9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71

市場傳言廣發廣州分行對144方以上房貸申請“停件”,廣發否認

央行近日召集5家國有大行及12家股份制銀行召開商業銀行住房信貸會議,央行要求各商業銀行理性對待樓市,強化住房信貸管理,控制好相關貸款風險。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密集出臺,讓一些銀行和地產中介也神經繃緊,市場屢屢流傳開一些傳言。

今日上午,廣州有按揭中介今日接到廣發銀行廣州分行通知,要求按揭中介在今日下午三點之前,將客戶144平方以上豪宅的房貸申請資料報送給廣發銀行廣州分行,廣發將在3點之後停止收單,其原因是有關風聲傳廣州或在本周末將144方以上首套房的首付和利率政策或有變動。

這一消息經按揭中介在廣州銀行圈內流傳甚廣,多家銀行個貸部人士都接到客戶或按揭中介的咨詢電話,一些銀行個貸部人士也較為緊張,疑惑該政策是廣發銀行自身的房貸政策調整,還是廣發銀行從監管機構或政府部門聽到了相關風聲,先下手為強。

不過,廣發銀行總行對本報否認了此事,稱廣發銀行沒有針對144方以上房屋的房貸進行不接件或停件的政策。

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和工行內部有關業務負責人則明確對本報說,並沒有聽到監管層和自家銀行下發這類通知,目前行內對144方以上豪宅首付比例暫時未有變化。

“就廣州市來說,我覺得出臺這個政策不太可能,因為廣州房價並未像深圳那樣瘋漲,國慶期間也沒有怎麽上漲,廣州房價相對來說比較平穩,客戶也很理性,我手上的客戶都是賣一套再買一套,出臺這個政策沒有太大必要。”上述一位銀行人士對本報說。

該人士對本報說,其實在兩三天前,一則有關廣州限購即將加碼的“內部消息”就在瘋傳銀行界朋友圈里被刷屏,內容為首套房貸還清再購房,首付由三成變成七成。不過,該銀行人士通過內部渠道向央行廣州分行求證時,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我們通過廣州銀發〔2016〕213號文重申住房信貸業務要合規開展,通過穗府辦函〔2016〕146號文明確嚴格執行現有差別化信貸政策,沒有提高要求。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或無購房貸款)、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執行最低首付款比例30%的規定。對不實信息請不要相信,不要傳播。”

據《廣州日報》報道,昨日,央行廣州分行、廣東省銀監局等相關人士在接到該報求證時均表示,目前廣州最新的政策就是國慶期間發布的,一切依然按照此政策執行,並沒有聽說過有類似的新政策發布。而廣州市政府內部人士對於傳聞的反應基本上一致,且會將此類輿情上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20

中國化工及中化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澄清合並傳言

中國化工旗下*ST滄大公告稱,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滄州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本公司均未得到來自於任何政府部門有關媒體所報道的合並傳聞的書面或口頭信息。中化集團旗下揚農化工同樣發公告對合並傳言予以澄清。除這兩家上市公司外,中國化工及中化集團旗下其余多家上市公司也相繼發布了澄清公告,其中有中化國際、天科股份、江山股份、風神股份、安迪蘇、天華院。

*ST滄大公告

揚農化工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84

MPA傳言僅是情緒影響 債基經理為何要摔鍵盤?

MPA“新政”尚為落地,債基基金經理卻早已坐不住。“大家憂慮的是,接下來這個政策導致的變化及影響。如果將來是有變化的話,這個影響還是挺大的。”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

近日,有消息稱銀行表外理財將納入MPA廣義信貸監測範圍。如果消息屬實,對債市及委外資金而言不啻有頗大影響。市場分析人士也表示,表外理財被納入廣義信貸對債券市場的實質影響,更多的在於理財對債券投資規模下降以及債券品種投資偏好的直接影響,以及潛在降杠桿的沖擊。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表外理財納入“測算”範圍對於債券市場而言更多的是市場情緒的影響。

27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向本報記者表示,表示理財尚未正式納入廣義信貸範圍,口徑間會平穩過渡。

納入監管是應有之義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簡稱MPA),從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融資風險、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等七個方面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自我約束和自律管理。

近年來,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快速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領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表示:“近年來,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其中有些機構高杠桿經營現象突出,已經成為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有必要引導這些機構加強杠桿管理和風險防範,把過高的杠桿調整到合理的水平。”

張曉慧稱,MPA設計時對表外業務已有所考慮,比如杠桿率、資本充足率、委托貸款等指標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表外業務及其風險的衡量。隨著監管體制、統計和信息收集等條件的完善,未來MPA對表外業務的規範還會進一步加強。

從理財半年報數據來看,面向個人+機構+私人銀行客戶的理財規模約為22.26萬億,同比增速33.6%近年來,同業理財快速發展,從2015年年初的5000億激增至六月末的4萬億。

“現在如果說銀行的表內資金都走到表外,表外再委托給其他機構,確實就把表外杠桿全做高了。原先沒有委外的時候,一個產品就算2倍杠桿但是杠桿資金的絕對規模小;現在資金規模大的話大家都適當帶點杠桿,杠桿資金的絕對規模就大。”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從長期方向看,對於一個存量規模達到20多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來說,以前沒有任何監管指標,已經成為各家銀行規避監管的通道,這個不符合銀行監管的要求,在做大之後納入監管也是應有之義。”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訴記者。

“目前推動債券市場的力量更多來自於供求因素,新增的資金為了保證能夠獲得承諾的收益率,只能靠資本利得取得,那麽在供給穩定的情況下,需求持續增長帶來的了價格上漲。”華商豐利增強定開債基基金經理劉曉晨亦告訴記者,“因為靠持有收益賺不到承諾的收益率,只能靠資本利得不斷靠新增資金進入來獲得資本利得 ,但這種情況最怕的就是新增資金跟不上。”

“從最終的政策出臺結果看,可以參照13、14年銀監會對非標的監管,最終的指標落地一般會照顧主要商業銀行的利益,以承認現狀,限制增速為主要方向,不會出現存量下降的情況。”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

對債市影響偏利空

對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而言,該消息坐實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委外與債市。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孫彬彬指出,表外理財被納入廣義信貸(評估階段)的最大影響來自於未來理財規模和結構的變化。“一方面,部分銀行為了達標廣義信貸,會降低表外理財的整體規模,要麽減少整體理財規模,要麽將表外理財轉為表內理財(對於委外業務、杠桿和債券投資方向有沖擊);另一方面,銀行可能會調整表外理財的資產配置結構,比如將更多的資金投入‘現金和存款’(存款包括銀行存單),對於其他投資會有一定擠壓(包括債券投資)。”他分析認為。

“第一,本身這個政策還沒出臺,還要看最後具體的內容;從大行反饋,新規對他們理財投資基本沒有什麽影響;對中小銀行和城商行資產配置和規模可能有些影響。”劉曉晨表示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這個政策到底出不出來,到目前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

上述北京債券基金經理也認為,直接看規定還是屬於摸底性質的,實質性的內容沒有很多。“現在基本金融機構是’全民’做委外,原來理財資金僅僅在表內的、配上相應的信貸資產就可以了,也不會有多大杠桿。”他說,“現在對債券的變化還是體現在預期層面,還沒有到實際層面,債基收益率短期內會有波動。”

目前表外理財資金運用余額16萬億左右,占原口徑廣義信貸10%左右;上半年增速約12%,有逐漸放緩的趨勢。

“主要擔心市場跌。擔心銀行如果統計完之後對資金有所限制,增速上不來甚至有些縮小,銀行委外都是千億規模,這個影響就很大了,縮回去就得賣債了。”上述北京債券基金經理進一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孫彬彬也表示,無法明確表外理財資金運用中是否涵蓋了表外杠桿,即理財委外資金運用杠桿獲得的資產擴張部分是否被納入廣義信貸範圍尚無法明確。如果被納入範圍,則對理財的影響就不僅局限於規模,對於理財委外去杠桿也存在一定的沖擊。

“讓我們最困惑的是,目前短期利率持續走高,從投資角度看,我們到現在想不明白的事情。央行一直在持續凈投放,市場利率一直在走高。隔夜、7天居高不下,以及交易所利率也在持續走高。這是比較擔心的事情。”劉曉晨進一步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44

資金面緊張疊加理財傳言 債市還怎麽玩?

在經歷了持續大半年的債券牛市之後,近日債券市場出現一定波動,尤其是25日傳聞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將於今年三季度起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測算,對市場調整的擔憂情緒再次上升。

受此消息影響,債市也出現了較大的波動。27日又有消息稱,目前只是做相關數據搜集、模擬測試等工作,人民銀行將根據模擬測算情況,進一步研究將表外理財業務正式納入廣義信貸範文的時機和具體方案,引導銀行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

若該傳聞落地,對市場尤其是債市的影響不言而喻。作為“中間環節”的基金公司,影響委外自然也就影響到了基金。

華南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分析人士便認為,該傳言延續了今年政策上“控杠桿和抑制資產價格泡沫”調控主線。9月來,市場資金面偏緊已經體現,因此該消息對資金流動性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重視風險

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期間,債市遭遇了一波調整,隨後由於地產調控的密集落地、市場對居民部門房貸超常增長持續性的懷疑,使得錢多資產荒的邏輯被不斷強化,帶來了9月中旬以來一直到上周長端利率的顯著下行。

緊接著,資金面緊張備受基金經理們關註。截至2016年10月26日收盤,隔夜與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利率分別達到2.44%與2.89%的高位,也是近一年以來資金成本的最大值。而這樣的市場,也在興業證券看來,是“反季節性”的緊張。

興業證券的分析指出,除了常規的繳稅、MLF操作到期等因素以外,十一假期後央行曾在公開市場上連續凈回籠、調整期限溫和去杠桿以及外匯占款降幅走擴等因素都使得流動性壓力不斷攀升。

興全磐穩基金經理張睿認為,前期受資金配置需求推動,債券收益率曲線異常平坦化,資金市場交易量也再度放大,而目前的債券收益率調整主要反映了收益率曲線的修正以及一定程度的去杠桿效應。

“債券市場方向還是牛市格局沒有變化,市場也漸漸明白交易機會太有限了,所以不可能總是買入賣出,大家做配置多數還是從長遠考慮問題。”銀華信用四季紅債券基金基金經理鄒維娜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道。

張睿也透露,之前他管理的基金在投資策略上已經逐步降低杠桿和久期,所以對市場調整風險的防禦性相對較強。目前基金持有的多是評級較高、久期較短的信用債及現金類資產。“近期從政策行為看央行較為重視防風險,公開市場逐步鎖長收短,同時適當縮緊流動性,短端資金利率的持續上升也造成了市場的波動。”張睿稱,“但適當收緊長期看有利於避免系統性風險的出現。”

傳聞疊加資金面緊張

十一假期結束後第一周,央行曾在公開市場上大幅凈回籠資金給市場流動性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統計顯示,剛剛過去一周央行公開市場累計投放5950億元,實現凈投放955億元。

不過,盡管實現凈投放,並且從上周央行大額增量續作MLF,市場也在猜測央行在提前“呵護”跨年資金面,這也同時引發短期資金面的趨緊。10月15日至21日期間,R001迅速上行約50BP至2.9%。

資金面緊張疊加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傳言,讓市場對短期債市的走向判斷顯示出更多的不確定性。不過,受訪的多位債基基金經理表示目前更多的是情緒的影響。

“之前7月監管層就對廣義信貸已經有所表態,理財這個事主要應該是完善MPA考核,目的並不是要限制資金流入債券市場,市場多少會有一些情緒影響,但理性看的話,利空是有限的。”對於25日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的傳聞,鄒維娜也表示。

張睿也基本持有相同的觀點,“因為第一,本次只是測算摸底,並非實施;第二,從MPA考核的角度,短期受影響的可能主要是農商行和少量城商行,大行和股份行的理財增速今年已經自然放緩,直接受影響的面並不大。因此相關政策的後續明朗化還需要繼續關註。”他說。

“長期來看,國內債券市場畢竟還是配置資金占主導,從配置角度來說,很多機構對流動性要求沒那麽高,所以雖然私募債券流動性弱一點,但只要它信用資質沒有問題,期限和定價是合理的位置,就會符合一部分投資者的要求。”鄒維娜向《第一財經日報》進一步表示。

張睿還表示,從長期來看,債務周期需要的低利率環境和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還會持續,債券市場的波動將提供一些配置高性價比資產的投資機會。

博時基金也認為,從中長期的角度看,驅動債市長期走好的宏觀因素沒有出現變化,潛在增速持續下行格局下明顯調整帶來的都是機會。

28日債券市場指數小幅上漲,其中不包含利息再投資的中債綜合指數下跌0.0003%,包含利息再投資的中債綜合指數上漲0.0104%;另外,利率債收益率微幅下行,整體波動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83

茅臺直面“限供”傳言:產品產能不足是客觀的,望經銷商合理安排

茅臺發官方說明直面“限供”傳言稱,產能不足是客觀的,希望經銷商合理安排自身經營計劃。

說明稱,2016年12月6日,公司發布了《關於近期業務辦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有媒體據此刊發了《酒企年底限供、有違法嫌疑》的報道,認為公司產品短期缺貨系企業刻意限制供貨所致。為澄清事實、消除誤會,作如下說明:

《通知》中提到的43°和15年陳貴州茅臺酒兩款產品,產能不足是客觀的,發布《通知》的主要目的是要將真實情況告知經銷商,便於經銷商合理安排自身經營計劃。因《通知》發布給社會各界造成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茅臺表示,今後將進一步采取更加規範和嚴謹的方式對外傳遞相關信息,同時,也懇請廣大社會公眾對工作予以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95

貴州茅臺直面“限供”傳言:“產能不足是客觀的”

13日,貴州茅臺再發官方通知直面“限供”傳言:產能不足是客觀的,希望經銷商合理安排自身經營計劃。

2016年12月6日,貴州茅臺發布了《關於近期業務辦理的通知》,有媒體據此刊發了《酒企年底限供、有違法嫌疑》的報道,認為公司產品短期缺貨系企業刻意限制供貨所致。為澄清事實、消除誤會,作如下說明:

《通知》中提到的43°和15年陳貴州茅臺酒兩款產品,產能不足是客觀的,發布《通知》的主要目的是要將真實情況告知經銷商,便於經銷商合理安排自身經營計劃。

公司表示,因《通知》發布給社會各界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今後將進一步采取更加規範和嚴謹的方式對外傳遞相關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06

【獨家】解密貨幣基金爆倉傳言:凈值未虧損但巨贖是真

12月14日的債券市場原本在經歷持續大跌後,短暫持穩。然而午後受某基金貨幣爆倉傳聞影響,債市再續跌勢,且流動性幾乎戛然而止。

當日,金融圈人士在社交軟件中紛傳國內某大型公募旗下貨幣基金“爆倉”,該公司自掏6億真金白銀補足虧損;也有說法稱基金這只基金規模超過了600億。

很快,公募行業旗下擁有大型貨幣基金的公司“人人自危”。華夏、易方達、銀華、博時、天弘、上投摩根、華寶興業、廣發、建信、中銀、南方、興業全球12家基金公司均向《第一財經日報》進行了辟謠。除此之外,其他公司旗下單只貨幣基金都未超過600億規模。

盡管如此,本報記者還從多個渠道獨家獲悉,近日銀行現金頭寸短缺,正在大幅贖回貨幣基金,光一家大型國有銀行近日從多家基金公司贖回了4000億貨幣基金。湊巧的是,有接近華夏基金的人士對本報稱,就在14日當日,華夏基金旗下一只基金遭遇了巨額贖回,但最終公布的凈值沒有出現虧損。

貨基巨贖引熱議

當業內熱議爆倉貨基歸屬哪家公司時,華夏基金第一時間進行了公開辟謠。

華夏基金發表聲明稱:“市場傳言某大基金貨幣基金爆倉,涉事基金公司需要掏自有資金填補虧損。目前我司旗下所有貨幣基金均正常運作,申贖照常,無任何特殊情況,特此聲明。華夏基金是國內最早的基金公司之一,貨幣基金管理運作已有超過10年歷史,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較強的流動性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始終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貨幣基金投資管理服務。”

然而,《第一財經日報》獲悉,華夏基金當日有貨幣基金遭遇了巨額贖回。而在接受本報采訪的幾位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全行業貨幣基金普遍出現大量贖回且債券市場重挫的背景下,個別遭遇巨額贖回的基金出現凈值虧損或者基金公司自行“埋單”的情況也不無可能。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固收投資總監對本報稱,貨幣基金盡管不能放杠桿,但也會有限參與債券投資,債市的波動也會對它的凈值造成影響。尤其是遭遇嚴重的巨額贖回時,若又趕上債券流動性緊張的困境,其他資產被迫大量出賬後,債券的波動效應隨之被放大。

按照業內聲稱的600億債基標準,本報記者發現,華夏基金旗下的一只名為華夏現金增利的貨幣基金滿足了這一條件。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該基金資產凈值高達2363.6億元。它盡管是貨幣基金但債券投資金額高達1941.11億元,占基金總資產比例70.08%。其中,國家債券占基金資產凈值比重4.95%、金融債占比3.64%、企業短融占比1.49%、同業存單占比73.48%。排名前列的重倉債券分別為16光大CD091占基金凈值比重4.3%、16盛京銀行CD082占比4.07%、16浦發CD103占比3.87%、16平安CD317占比2.59%。

基於華夏現金增利70%資產以上資產投資同業存單是否會引發貨幣基金凈值虧損的可能性,記者咨詢了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固收總監。他稱,同業存單是同業存款的替代品,是商業銀行進行主動負債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它也是上市交易的,存在價格波動,也會對基金凈值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影響。

截至本報發稿時,華夏基金的聲明僅對旗下貨幣基金爆倉一事進行辟謠,但未對華夏現金增利等基金是否巨額贖回一事發表過意見。截至收盤,華夏現金增利A/E七日年化收益2.403%,B份額略高為2.647%。

實際上,並非華夏基金一家公募發生過巨額贖回。本報獲悉,自11月以來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遭遇了大量贖回。華南一家千億貨幣規模的基金自10月以來贖回了百億以上份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機構占比較高的T+1品種贖回了25%以上份額。

12月14日,國內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本報稱,近日一家在香港IPO不久的國有大行從多家基金公司贖回了4000億貨幣基金,他們公司也被贖回了一定規模。

針對當前貨幣基金的贖回現象,上述北京固收投資總監稱,貨幣基金贖回潮大致始於11月份。在美元大幅升值、外匯占款顯著減少的背景下,央行礙於國內房地產調控、通脹擡頭的預期,無法放松貨幣政策,這使得市場資金面吃緊,回購利率最高的時候到過年化10%。

“以前銀行資金多,現在銀行很缺錢。”他進一步稱,“銀行帶頭在贖回。11月30日、12月1日是最緊張的,但隨後短期利率出現回調,但其他一些品種還是仍處高位,銀行跨年資金價格都到了5%的年化利率。”保險等非銀本身不缺錢,但銀行缺錢的同時拉高了資金價格,由此它們的資金也可以獲得比貨幣基金更好的價格,它們也在贖回。

自掏6億傳言的另一種可能

當貨幣基金巨額贖回時,時常又會出現一個1%的強制贖回費用,這一資產通常又會被計入基金資產。

以華夏現金增利為例,該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不收取申購費用與贖回費用。當基金持有的現金、國債、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以及5個交易日內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合計低於5%且偏離度為負時,為確保基金平穩運作,避免誘發系統性風險,基金管理人可以與基金托管人協商後,對當日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申請贖回基金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1%以上的贖回申請征收1%的強制贖回費用,並將上述贖回費用全額計入基金財產。

眾所周知,公募基金在與銀行的合作溝通一向弱勢。面對銀行等機構巨量贖回,業內鮮有征收這一1%強制贖回費用,當有些規模較小的基金發生巨贖時,基金公司甚至還會自掏腰包代付這部分費用。按照業內傳聞的6億代付款,按照1%的強制贖回費用倒推,則基金贖回的規模高達600億。

不過上海一家排名前三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則對此表達了不同看法。“強制贖回費用收不收還不一定,掏出6億資金去代付顯然不可能。”他稱。

截至目前,未有一家公司被證實發生過如此規模的贖回的況。也未有公開資料顯示過單一基金一個交易日發生過如此巨量贖回現象。

盡管如此,也有一些基金的貨幣基金表現良好。華寶添益(511990)12月以來規模場內規模增長了21億至824,成為增量最多的場內貨幣基金。本報從接近易方達基金的人士處獲悉,10月以來,其貨幣基金僅有幾億規模的凈贖回。

除了華夏基金以外,也有一些其他基金公司向《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了辟謠聲明。其中,建信基金稱,公司旗下貨幣基金流動性未有問題,負偏離較低且處於可控範圍。繼續持有建信基金的貨幣基金不會有虧損及不能應付贖回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581

外匯局答第一財經提問:沒有強制結匯 不要輕信傳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2016年國際收支有關情況。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

近期有市場傳言稱,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帶來了跨境資本流出的壓力加大,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形成了一系列的預案,其中包括了必要時將采取強制結匯。

1月19日,王春英在發布會上針對上述傳言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作出回應稱,“我沒有得到這方面的信息。”王春英告訴記者,“關於具體政策情況,還是應該以相關政府部門發布的正式文件為準,不要輕信傳言。”王春英強調。

她進一步解釋,事實上,對於跨境資本流入或流出壓力,從防範風險的角度都需要做好應對預案,並且結合國內外形勢審慎評估和實施。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基本原則仍是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貿易投資便利化、服務好實體經濟,同時堅持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要求,加大對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的打擊力度。

根據外匯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銀行結售匯仍是一個逆差態勢,這說明人民幣匯率還存在貶值預期。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美元指數的回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一波反彈,是否擔心這將釋放企業和個人的購匯需求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貶值?

王春英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關於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需要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維度看。從短期看,外匯市場供求受到國際收支、市場情緒、跨境資本流動以及投機炒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並在匯率上有所反映,有時在預期、投機等因素影響下可能偏離基本面。從中長期看,匯率主要受基本面因素影響。過去大家一直說、現在也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支持人民幣匯率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當然,不否定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這是正常現象,希望市場參與者客觀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